鯨魚觀點

運動的哲學

運動的哲學

運動的哲學 有的人喜歡看運動比賽,不管是棒球、足球,籃球或足球等,欣賞的過程都會產生一種滿足感,如果再買一張運動彩劵、加啤酒跟炸雞就更加美好。羅馬詩人盧克萊修認為:觀看他人的奮鬥會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擺脫痛苦的幸福感”。 盧克萊修追隨的伊壁鳩魯主義將避免身心痛苦視為唯一目標,體育競技會帶來壓力和不滿,從而影響心靈的平靜。因此,他的座右銘是:欣賞奇觀,但不流汗與流淚,這是坐在客廳沙發看著電視,有時候會一邊發文的運動員。 但有另外的人會起來折磨自己,每天五點出去跑步,每個月會算自己跑了多少公里,還有一輩子到目前為止,已經跑過幾場42公里的馬拉松。 米歇爾·福柯認為,“訓練、能力的增長、力量的開發”是當代權力行使的特徵。在一個社會中,被認為是理想的體格是某種權力的表達。運動和鍛煉與紀律和權力相關,它們可能被用來強化對個體的控制和主導。 尼采將運動視為自我實現的途徑,尼釆反對那些只認為精神訓練很重要的“蔑視身體者”。訓練身體也就是訓練自己的理智,因為積極運動的人加強了對身體的接觸,可以透過征服自己的極限來“超越自己”。 黑格爾認為運動是一種在自由與規律之間尋求平衡的過程。對於他來說,運動員在遵循既定規則的同時,也在不斷探索自己的潛力和突破界限。在這種過程中,個人透過運動實現了自由,進而鞏固了自我意識。 我認為運動就是:每天早上盡可能去跑十公里就對了!
李忠憲 2023-04-21
表演給市民看

表演給市民看

這麼詭異的影片不能只有我看到⋯ 侯友宜拿著手機,臉朝鏡頭,看似是在跟電話另一頭的人講話,眼神卻時不時又看著鏡頭,倒也怪有藝術感的。 在傳播學上,這種手法我們稱之為打破「第四面牆」(Fourth Wall),可以拉近觀眾與演出者的距離,換句話說,看似是在交代警察局長一定要嚴厲掃蕩,實則重點是表演給市民看,雖然他跑去新加坡避風頭新北市就槍聲大作,不過一定會侯侯處理、侯侯做代誌。 還是請侯市長趕快回來吧,在新加坡整天也只是躲在飯店裡而已,沒幹什麼正事,搓圓仔湯的事我們可以先不談,至少這麼大的治安事件你總該坐鎮處理吧?要是跟中國大使還有什麼沒談完的,可以把他請來台灣,公開透明的討論,我們也都很歡迎啊!
林俊憲 2023-04-20
讓KMT心驚驚的「霸氣」

讓KMT心驚驚的「霸氣」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總是被台灣媒體形容為「霸氣」,而他仗著曾經是「台灣首富」富可敵國的龐大資產做後盾,講起話來也是從來沒在客氣,而他最曾膾炙人口的名言莫過於:「你的尿變黃了沒?不黃,表示工作不夠努力。」、「人家叫我們是血汗工廠,我說血汗工廠,有什麼不好?只要我們符合法令,就可以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做官嘛,誰不逢場作戲?」(註1),以及「民主不能當飯吃」、「關公托夢」、「別逼我離開台灣」、「政治是為經濟服務」、「如果我是外商,不會投資台灣」…等等既無同理心到幾近口無遮攔的言論(註2)。 只不過,這麼一位習於將自己膨脹到幾乎沒有上限的郭董,他的「霸氣」卻是會隨著人事時地物的轉換而很有彈性的調整,比方說,他在晉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時,他的「霸氣」立即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不僅態度恭謹不停的向習近平鞠躬,更在習近平講話時猛抄筆記,還不時在演講時引用「習語錄」,絲毫不會因為習近平稱他為「老朋友」就忘了本分恃寵而驕(註3)。在2019年,他為了和當時的政壇人氣王韓國瑜爭奪中國國民黨的總統提名,說是擔心韓國瑜若是出線,中國國民黨將會面總統、市長、立委、中國國民黨、中華民國,通通都一敗塗地的被「五殺」局面,也收起了他一貫的「霸氣」公開向韓國瑜喊話:「就算大哥拜託你了!」(註4) 然而,只要他要不到自己所想要的東西時,「霸氣」就會在瞬間恢復,像是在四年前他爭不過韓國瑜無法如願獲得中國國民黨提名參選總統後,就透過辦公室發言人發表聲明退黨,還怒斥中國國民黨「分贓」、「腐朽」(註5)。去年他呼籲政府採購BNT次世代疫苗來為他曾對德國BNT承諾採購二千萬劑疫苗的支票解套而不遂後,就讓他立即變臉在臉書上寫下:「遺憾: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建議:望執政者體民所苦,廣納建言!台銘 上」等文字痛罵民進黨政府(註6)。 而今,郭台銘為了再度爭取中國國民黨的黨內提名參選總統,又再度收起了「霸氣」在日前為他當年負氣退出中國國民黨鞠躬道歉(註7),讓民進黨立法委員許智傑不禁嘲諷說:「希望郭台銘未被提名不會再次退黨」(註8)。雖然郭台銘曾信誓旦旦的保證,如果最後中國國民黨決定徵召新北市長侯友宜,他也會全力支持(註8),但從過往的行事作風來看,「霸氣」是他與生俱來根深蒂固的本質,想改也不可能改得掉,中國國民黨現在肯定是心驚驚! (註1)https://zh.wikiquote.org/zh-tw/%E9%83%AD%E5%8F%B0%E9%8A%98 (註2)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57747 (註3)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532479 (註4)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569259 (註5)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567093 (註6)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21221edi039/ (註7)https://news.tvbs.com.tw/politics/2087902 (註8)https://udn.com/news/story/123307/7077727
海兒 2023-04-20
龍應台該來台南聽聽戰機的聲音

龍應台該來台南聽聽戰機的聲音

前文化部長龍應台日前在《紐約時報》投書表示「北京未開一槍,已給台灣社會帶來裂痕」。作為書寫49族群歷史記憶聞名的龍應台,對於時事的觀察卻如此缺乏歷史縱深,淪為中國大外宣的協力者,令人無比遺憾。 北京真的未開一槍嗎?龍應台是不是忘了,1996年台灣首次舉行總統直選時,中國發動的軍事演習,比子彈還大顆的飛彈落入基隆與高雄外海,美國獨立號與尼米茲號等航母艦隊則於台灣海峽佈陣。龍應台當然沒有忘記,她自己在文中都說小時候經歷過「臉塗迷彩、口中銜刀的中共蛙人可能會游上岸來」的年代。 前文化部長龍應台日前在《紐約時報》投書表示「北京未開一槍,已給台灣社會帶來裂痕」。(資料照)       龍應台忘記,或是刻意不去深究的地方是,當台灣面對中國威嚇是長期無法改變的客觀現實時,為什麼還要執意定位成是「對抗中國還是尋求和解的問題」,並且幻想「如果國民黨獲勝,與中國的緊張關係可能會緩和」? 書寫歷史記憶的作家龍應台,難道沒有意識到,國民黨從首次政黨輪替後,與中國共產黨的「和解作為」,目的是要將中共拉攏為政治盟友,與逐漸獲得美國支持的民進黨進行抗衡?國民黨將政黨利益置於中華民國國家利益之上的轉向,導致了ECFA出現各種買辦、形象宣傳,台灣產業反而受到更多非市場性的波動,損害農漁民生計。台南的虱目魚與芒果,屏東的鳳梨和蓮霧,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龍應台在文中還提到,當戰機飛過頭頂時,農民會繼續彎腰耕作。龍應台想暗示台灣民眾對緊張局勢莫可奈何或漠不關心,但這與普遍事實截然相反,台南市民、北高雄岡山一帶市民,每天都與戰機起降聲為伍,他們不是莫可奈何或漠不關心,而是將「戰爭準備」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這些戰機起降的聲音,是此刻自由的生活方式得以維持的第一道防線。 第二道防線,則是要對抗龍應台這種表面上溫情書寫族群記憶,實際上是為大中國民族主義宣傳的心理防線。就像已故作家李敖一針見血的指出「大江大海騙了你」,只要越多人看穿這種無視中共對新疆、香港、西藏所作所為,只會鼓吹台灣民主或血濃於水可以讓中國善待台灣的矯情論述,那麼配合中國大外宣的龍應台們,便再也難以騙人了。 (歷史系研究生)
薛志浩 2023-04-20
龍應台再次證明明年選舉很重要

龍應台再次證明明年選舉很重要

這次龍應台再次證明為什麼明年選舉很重要: 你看她臉書貼文底下大家的留言就知道,她跟台灣的主流民意已經完全脫節了。 但這樣的人因為有個「台灣前文化部長」頭銜,還是可以投書紐約時報,用她看似充滿人文關懷的文字,包裹投降派的論調,在國際媒體上誤導全世界的讀者。 明年我們不要再給這樣的人發聲權。選錯了,我們就會有更多更多的龍應台。 -- 說什麼「當一個更強的霸凌者威脅你的時候,難道不應該先嘗試去緩和局勢嗎」? 你自己先去啊,你連自己書被中國禁都「緩和」不了,還幻想開啟對話就能止戰? 馬英九去跪啊哭啊,中國有撤走任何一顆飛彈嗎?有把你的書解禁嗎? 沒有嘛,現在你們發現自己跪沒用,要別人通通陪你們一起下跪? 正常人都知道,「緩和局勢」最好的方法,就是讓霸凌者知道你會跟他拼命。 而不是身處民主國家,卻整天以民主反民主,利用言論自由軟土深掘,要台灣面對侵略與威脅不要反抗,然後稱之為「反戰」、「和平」? 然後當別人指出他這種言論的荒謬,又投書紐時大呼委屈,說台灣社會產生裂痕。 請恕我直言:產生裂痕的,是龍應台的玻璃心,不是台灣社會。 哪個民主國家沒有不同意見?像這種缺乏常識,還不准別人批評的投降派,才真正是台灣社會的裂痕! -- 順帶一提,我個人對於她文中利用農漁民來為自己的意識形態背書的做法也感到很噁心,他這幾年住到台東,完全就是在抄襲中華傳統自戀文人那一套:失勢了就躲到田園去,覺得自己紆尊降貴下田,親近土地與自然,自己就充滿傳統美德。 然後有事沒事就把自己想講的話塞到農漁民嘴巴裡,好像由農漁民講出來,我們就會忘記這是一個藍到發紅的投降派作家寫的文章。 這種人平常最喜歡貼文說自己農藝不精,農地荒蕪,農產又小又不甜,還被野生動物啃食。不像附近純樸的大哥大姊超會種,還會常常送她一些蔬果瓜菜。總之就是假惺惺作姿態,要顯示自己寫字的手不擅農事,但還是願意如此誠懇地接近土地,願意跟這些他應該要看不起的人做朋友。 身為農家子弟的我(我們家有田,我小時候還會去幫忙鬆土)(雖然到最後都在跟我弟比賽抓雞母蟲 ke-bó-thâng,完全沒有在認真幫忙),看到這種做作文章,腦中都會浮現連戰夫婦穿華服下跪親吻土地的畫面。 我對這種人只有一句話:不會種就不要種。土地是生產農作物的地方,不是你們中華文人漁樵耕讀、演戲自爽的舞台。 噁心到家,荒謬透頂。 -- 中國這幾年演習幾次了?裴洛西來了也演習,我們去見麥卡錫也演習,而龍應台還在「北京未開一槍」,為中國擦脂抹粉? 掩著耳朵假裝聽不到槍聲,這是哪門子自欺欺人的和平? 明年我們不要再給這樣的人發聲權。選錯了,我們就會有更多更多的龍應台。 台灣禁不起更多的龍應台。 * 圖片修改自中時新聞網
侯宗佑 2023-04-20
疑美論是老掉牙的統戰老歌

疑美論是老掉牙的統戰老歌

美國國家情報評估指出,「北京對台灣的宣傳,試圖造成一種印象,即美國對國民政府而言,是一個不可靠的盟國,國民政府終會崩潰,中共反對任何兩個中國的妥協方式,他們也拒絕在台灣地區宣佈放棄使用武力。」 紅嘴與統媒在台灣賣力推銷的「疑美論」,就是誣蔑美國只顧自己的利益,根本靠不住,他們不承認是受中國的指使,但他們不知道這段打臉的話,是如假包換的美國國家情報評估:這份秘密情報分析出爐時,馬英九才七歲,八二三砲戰還沒有發生。中國宣傳疑美論統戰老歌,已達六十六年,這份編號 NIE-13-57 的情報評估,核定日期是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九日。 習近平不學而有術,知道讓手下去挖毛周的計謀,國民黨殘餘卻不會去找兩蔣不理毛周宣傳的對策,反而是跟習近平唱毛周老調,自以為得計。他們養了一批留美博士,也不知道博在那裡,竟以唱中國統戰老歌而洋洋得意,還說是為保台灣利益,免於被美國出賣。   美國聯邦眾議院外委會主席麥考爾(Michael McCaul)(左)日前率跨黨派議員團搭行政專機抵台訪問,總統蔡英文在台北賓館設宴款待訪團,兩人握手致意。圖片來源:中央社   這件國家情報評估,對說謊成性的紅嘴、統媒、「教授」和不肖國民黨權貴及殘餘,可謂一槍斃命: 第一,疑美論始自中共宣傳策略,至少有六十六年歷史,已老掉牙,那是中國要把國民黨剝離美國的密方。 第二,中國或中共看台灣問題及製定策略,以不變應萬變,時間看得很長久,看台灣是否沈得住氣,經得起壓力,國民黨殘餘膀胱小,一下就尿急了。 第三,中國看對了一點:國民政府終會崩潰。但他們沒有料到國民黨政府是崩潰於台灣民主化,被台灣本土政黨、台灣人民以選票唾棄。 第四,中國沒有料到國民黨的反共教育,培養出來的所謂菁英卻是招之可來,揮之可去的舔共貨色。 第五,不論那一個國家,對自由民主追求最熱烈的都是知識份子,因為他們的研究發展,需要自由的土壤,但在台灣替中國幫腔的紅嘴統媒,卻不如中國有良知的知識份子;紅統沒有人管反而難過。 第六,六十六年前,中國以製造台海危機,配合散佈疑美論,結果美國回應堅定,中國宣傳無功而退,而情報評估還有一句話,現在証明還是正確:「北京仍決心取得對台灣的控制,但只要美國堅持防衛台灣,那幾乎可以確定中共不會用武力奪取台灣。」 紅嘴統媒要唱疑美論,至少應該知道這是中國統戰老歌,兩蔣不理會,美國表現堅決支持國民黨政府;現在老歌重唱,中國製造台海危機,美國結合盟國更堅強支持民主化的台灣,國民黨殘餘竟是替中國幫腔。當年敢唱疑美論,住址應該是綠島;現在這批人竟還賴在自由的一邊,「羡慕」不自由的一邊,他們是一批假知識份子!  
沈潔 2023-04-20
昆蟲學家喬治·哈德遜

昆蟲學家喬治·哈德遜

一個14歲的少年人,以他收集的一系列英國的昆蟲,就在《昆蟲學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 他就是昆蟲學家喬治·哈德遜 (George V. Hudson),1867年的今天(4月20日)他出生於英國倫敦。 就在14歲那年,哈德遜隨父親移民紐西蘭,先在農場工作,16歲時在惠靈頓的郵局上班。 沒有顯赫學歷的哈德遜到紐西蘭之後,利用上班餘暇繼續收集昆蟲,手寫了三卷內容做記錄,描述了數千種物種,並發明了自己的編碼系統。 哈德遜的昆蟲收藏被存放在紐西蘭蒂帕帕國立博物館,這也是紐西蘭當時最大的昆蟲收藏。 哈德遜很會善用時間,也替人類帶來日光節約時間。他輪班制的工作不但讓他可以在閒暇時間收集昆蟲,也引起了他對下班後的日照時間的注意。1895年,他向惠靈頓哲學學會提交了一篇論文,提議實行夏令時間(日光節約時間),把時鐘撥動兩小時。哈德遜的提案在基督城獲得了廣泛關注,繼而擴及全球多地,後來台灣也實施過夏令節約時間。 原來,就是因為哈德遜的一篇論文,讓全球時鐘調撥了一、二小時。
李筱峰 2023-04-20
妥協投降永遠不可能換來和平

妥協投降永遠不可能換來和平

妥協投降永遠不可能換來和平 我記得2020年台灣大選前幾天,網上流傳有一張非常震撼的照片,是一名黑衣蒙面的香港女生在高鐵左營站內舉牌的照片,牌子上寫的是:“我是香港人,請珍惜你的選票,我們只能示範一次。” 面對如此沈重的呼喚,好多人看了內心在流淚,無數香港人已經用生命給台灣人示範過一次之後,今天的烏克蘭人在眾多國家的支援下英勇地保衛自己的國家,又一次給出了一份小国該如何面對强敌入侵的毅然态度。 有些人從歷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訓就是從不吸取教訓,有的悲劇若不想重蹈,我們则必须正視歷史,以史為鑒,從歷史中明得是非,分得對錯。不用屁股去思考,不用功利去分辨,不事先帶著立場去審視。 二戰在歐洲開始德國入侵他國時,也是装得一副道貌岸然,仿佛自己才是受害者的樣子,他們無恥地宣傳自己是受到了威脅,才出兵到他國的領土進行一場正義的“抵抗”。他們大言不慚地公然向全世界撒謊,把赤裸裸的侵略給美化成為了捍衛正義之戰。 入侵波蘭,是德國在1939年9月1日發動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的第一次正式進攻行動。當時,許多國家希望通過妥協和讓步來避免自己卷入戰爭。例如,英國和法國在慕尼黑協議中向德國妥協,放棄了捷克斯洛伐克的部分領土。然而,這些讓步並沒有使得德國停止擴張,德國的鐵蹄非但沒有停下,反而步伐越發地加快。 最終,由於德國不斷侵略,許多當初抱有僥幸心理的國家都沒能幸免,二戰也最終導致數百萬人的死亡和巨大的破壞。當時英國和法國在慕尼黑協議中向德國妥協的做法,顯然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決定。他們天真的認為,妥協了就能換來和平,可殊不知這些讓步只會讓德國更加自信和野心勃勃。他們試圖通過慕尼黑協議來緩解德國的領土要求,未料適得其反,這讓德國的貪婪一發不可收拾。 如果當時英國和法國不妥協,結果又會如何?可能會迫使德國閉上那張要到處吃“人”的血盆大口,從而避免了二戰的爆發,也可能會導致更早的全面戰爭爆發。但無論如何,二戰還是爆發了,更早和略晚並無太大實質上的區別。倘若英法們當初沒有選擇袖手旁觀,那歷史很可能就會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副模樣。 再說當時的中立國,一些國家幻想通過保持中立來避免卷入戰爭。雖然中立國的存在減少了戰爭的規模和影響,但他們的行為和態度也影響到戰爭的進展和結果。 在二戰期間,就有許多中立國遭到了入侵。挪威在二戰初期保持了中立,但在1940年德國占領了該國,迫使挪威加入戰爭。丹麥、荷蘭、比利時,盡管也都采取了一些措施來保持中立,但也都沒能躲過挨揍的命運。吃一塹長一智,同樣的坑連掉進去兩次,那就有點腦子不正常了。 妥協根本就換不來和平,只會使對方得寸進尺。在暴行屠戮和野蠻掠奪前,中立是可笑的,中立就是幫兇,就是站在邪惡的一邊。善與惡,從來都是一道單選題,壓根就不存在什麼所謂的中立。於是我們今天會看到,仗著自己塊頭大,蠻橫闖入弱小的鄰居家為非作歹的惡人,遭到了大多數人集體的唾棄。 一方得道者多助,朋友遍布世界,援助源源不斷;而另一方失道寡助,門前冷落,幾乎沒人願意搭理。不妥協,不中立,幫弱者戰勝強者,幫文明贏得野蠻,其實也就是在幫助自己,幫助自己得到真正的和平,否則貪欲難遏,誰也不能保證自己就不會被傷害到。 昨天你被奪去土地和財富,我不說話;今天他被燒毀家園和田野,我不說話;明天有人磨刀霍霍朝向我,誰還會有人替我說話?在追求正義的路上,我們必須要鮮明地站在弱者這一邊,對暴行堅決說不。弱肉強食是叢林,不是現代我們追求的文明的社會。 和平,是除了某些狂人外都希望得到的。反對戰爭,是人性的本能,而我們很多人沒有。妥協從來就換不來和平,只有以戰止戰,英勇地把入侵者徹底打趴下,那才能迎來和平。 2009年,獲得耶路撒冷文學獎的日本現代作家村上春樹在頒獎典禮上發表了題為《高墻與雞蛋》的演講:“高く堅固な壁と卵があって、卵は壁にぶつかり割れる。そんな時に私は常に卵の側に立つ。(堅固的高墻和雞蛋,雞蛋碰墻會粉碎。這時我總站在雞蛋的一面)”。 我非常喜歡村上的雞蛋高墻論,所以我要說,如果我們都是推土機,主動去面對再高的墻,誰還會害怕高墻倒塌時能傷害雞蛋嗎?何況台灣也絕不是雞蛋! 東京博士 2023年4月20日 (本文照片攝於2005年8月的法國各地)  
東京 博士 2023-04-20
天生愚蠢是真的嗎?

天生愚蠢是真的嗎?

天生愚蠢是真的嗎? 笛卡爾認為:理智在人們之間分配很平均,觀點的差異源於個體思考的不同方式,而不是他們智力水平的差異。 笛卡爾承認,關於「心靈的偶然性」存在差異,例如思考的速度、想像的清晰度和記憶力。然而,他堅持認為,對於所有人來說,心靈的本質都是相同的。 我們成長的過程當中常常幫人家取綽號或被別人取綽號,這種習慣是人們經常尋找個體的本質來對付他們。叫人家笨蛋、胖子是非常常見的行為。 我國小的綽號叫做「小咪」,這是當時卡通小木偶中的一個角色,胖胖的、笨笨的很壞,常常引誘小木偶做壞事。老師和同學就這樣叫我,我也習以為常。等到我中學成績很好的時候,沒有人敢幫我取綽號,或是沒有人敢當我的面叫我的綽號,通常就是叫我「班長」,成績好就當班長的日子真好,難怪那麼多人喜歡獨裁體制。 幫別人取綽號的情況,愚蠢和醜陋是常見的例子,一旦戴上這個標籤以後,好像這個人就是這個樣子。我們應該要思考將個體的行為視為其真實本質的本質主義,是否是評判他人的公正方式。 其實很多行為有偶然性,當初有不少人投票給馬英九,這不是愚蠢的本質,而是當時呈現的時空背景,讓人做出錯誤的判斷。人行為有偶然性,而不是愚蠢的本質,因為它允許改變和成長。 這樣的論點承認一個人即使以前表現出較低的智力行為,也可能在未來採取不同的行動。這也是我隱性反骨書裡面常常強調:人到死之前都有改變的可能。 本質主義者起綽號的方式造成了絕望的前景,並破壞了希望。對於個體來說,每一天都是證明自己並展示智慧的新機會,這非常重要。
李忠憲 2023-04-20
可惜關中史觀影響了結論

可惜關中史觀影響了結論

前考試院長關中日前出書,大談美國的衰落,力倡台灣不可單押美國,更直言中國必定崛起,台灣不可與趨勢違逆。近日郭台銘也力倡台灣應避免在美中兩國選邊站。不論上述何種,都迴避最核心的基本命題,若中國崛起不可逆,那中國為何要讓台灣獨活?若台灣不選邊站,出事的時候,美國又何須對台援助?站在台灣生存的視角來看,加強戰備、增加盟友才是根本之道。 關中16日在「美國霸權的衰退與墮落」研討會中表示,所有問題都是因為美國而起,是美國蓄意要為難中國。(記者方賓照攝)   關中在國關學界輩分很高,他遍查美國冷戰後打過的戰爭,試圖歸納理論,方法基本正確,可惜史觀影響了結論。回頭檢視美國在東亞戰場的關鍵戰役,最有名的當屬韓戰、越戰,關中認為韓戰製造兩岸隔絕。但真相是,若沒有韓戰,美國國務卿艾奇遜針對中國內戰,本表示要靜候塵埃落定(waiting for the dust to settle),但當北韓南下入侵後,美國立刻宣布台海中立化,阻止共產黨渡海來台,這是國府政權能在台灣紮根的關鍵。至於越戰,直到今日確實仍是美國的痛,對美國最大的啟示就是,原則上不出動大規模的地面部隊去打別國的內戰,特別是失去抗敵意志的國家。 若回到國關理論上來說,關中認為美國遏止中國崛起是相當怪的事情,但國際關係理論的幾位大師,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或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兩位學者都認為,從沒有一個霸權會樂見另一個強權國家興起,威脅其地位。所以才會有所謂「修昔底德陷阱」的說法,或是大國崛起的悲劇就是帶來戰爭。只要有國家想改變均勢,自然就會帶來衝突。日本、德國在二戰都是在亞洲、歐洲試圖破壞區域秩序,引來反噬,這是基本的國際秩序,並非美國獨創。 若要深入研究美國的角色,我們必須說美國並不完美,但立國二百多年卻能成世界核心,必有其過人之處,關鍵就是美國是個願意反省的國家。以越戰來說,假使台灣面臨中國入侵,還有人倡議統一或和談甚至投降,美國也只能袖手旁觀。反之,若台灣堅持的是民主不能被威權入侵,縱使美國不出兵,也能提供安全援助。 台灣需要的應當是安全意識、正確的敵我視角,當兩岸間連安全承諾(如果中共會信守承諾的話)都沒有的時候,空談和平也是紙上談兵,終究只會招致覆亡。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發所兩岸組碩士、高雄市民)
林子堯 2023-04-20
談羅友志爆侯友宜搓賄案

談羅友志爆侯友宜搓賄案

侯友宜遭羅友志爆料涉嫌五百萬搓湯圓案;何博文隨即向地檢署告發侯友宜涉及賄選;檢方應對此案積極偵辦。 參選民進黨新北市第1選區立委的何博文(圖左)今日在律師陪同下,赴新北地檢署告發新北市長侯友宜涉嫌違反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記者王定傳攝)     媒體人羅友志爆料,他在二○一四年想投入新北市土城樹林三峽鶯歌區的議員初選,被侯友宜要求轉戰汐止區,還稱可以給羅五百萬元資金。 民進黨新北市黨部主委何博文,隨即前往新北地檢署告發侯友宜涉嫌違反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 羅友志指控侯友宜的涉賄疑案,雖然爆發在二○一四年(將近十年前),但從歷屆檢調高層(廖正豪、盧仁發、施茂林、與陳定南)均一再強調偵辦賄選與暴力「沒有底線、沒有上限、也沒有時限」。亦即,查辦賄選不因「過時」而不追究。 涉「黨內公職初選」之搓湯圓行為,違反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九十七條、第一○一條(三年以上十年以下、併二百萬元以上二千萬以下罰金)。侯友宜喬黨內初選,疑涉犯上面法條。 黨內初選涉「搓湯圓」,歷屆檢調高層一再宣示「查賄沒有時限」;選罷法對查賄有明文規定。既然羅友志已爆料、何博文也告發,檢調應該放手積極查辦此案。 (作者為反賄選研究室負責人,著有《買票政治學》)
王洲明 2023-04-20
朱立倫賣什麼碗糕

朱立倫賣什麼碗糕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記者張嘉明攝)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前天召開記者會,拜託國民黨給他三十天的時間,再來決定總統候選人,彷彿復刻四年前的場景,當時郭董拜託小老弟韓國瑜,希望韓不要選總統,讓給他,「就算大哥拜託你了」。野心很大的郭董有求於人時,姿態很低,國民黨的徵召採密室作業,黨主席朱立倫掌握提名權,有「換柱經驗」的朱主席最後會作何決定,別說郭台銘,連侯友宜也沒把握。 為了二○二四總統大選,國民黨可是處心積慮,朱立倫更是精心布局。當然啦!中共當局也是步步緊盯,假設是國民黨勝選,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之下,國民黨可以為「祖國統一」做出重大貢獻;假設民進黨主政台灣,「民主對獨裁」,必須面對美國為主的民主聯盟,民族主義的話術騙不了台灣人,協助國民黨「打擊台獨當局」,成本最低。 朱立倫年初指派副主席夏立言訪問中國,打「中共牌」希望有助國民黨選情。只是中共看到美台關係升溫,蔡英文過境訪美,即使安排馬英九赴中祭祖高唱復興中華,戰略定力還是破功,動用大批機艦對台軍演,國民黨的期待付諸流水,朱的支持度未見起色。但朱立倫畢竟是和習近平見過面的國民黨領導人,罵起民進黨高呼反台獨相當流暢,比侯友宜老練多了。而且朱和訪台的美歐政界人士也保持密切接觸,延續「親美路線」的門面保溫。 再看國民黨的徵召三段論,第一階段黨內整合,黨秘書長黃健庭不諱言侯友宜最強。第二階段的泛藍整合,他說侯友宜和郭台銘都強,國民黨立委則在郭董記者會後直說,「就算給郭卅天,也改變不了什麼!」郭董還覺得他有拚?第三階段團結非綠陣營,組成「非綠大聯盟」,加入柯文哲等人,刑警出身的侯友宜真的認為他能掌控大局? 侯友宜的聲勢已慢慢下墜,朱立倫可從來沒有說自己不選。朱的歷練完整,假設辯論,侯絕對不是朱的對手。八年前國民黨曾演出「換柱大戲」,歷時五個月,二○一五年十月十七日「閉幕」,當天國民黨臨全會以舉手方式表決通過總統提名廢止案,活生生把「一中同表」的洪秀柱拖下舞台,換馬英九的儲君朱立倫上場。現在才四月,挺侯者何必心急,朱主席的「非綠大聯盟」賣什麼碗糕?只有他心裡清楚。
陳杉榮 2023-04-20
「非綠」幻想曲

「非綠」幻想曲

「非綠」有個口頭禪「避戰謀和」,最近又有所謂的「化解美中對抗」、「中美溝通橋樑」。這些論調,與美中關係的現況很違和,因為北京與華府都心知肚明,雙方的衝突結構已經形成。尤其這兩年多來,美方如果還有所保留,中方早已豁出去了。國際上,也沒有國家敢說化解、溝通美中對抗的話,反倒是馬克宏宣稱要避免被捲入美中衝突。「非綠」的幻想曲,未必是對地緣動態的無知,而是刻意引導國人「疏美親中」,明年也支持這樣的總統候選人。 上週,金融時報披露,中國偵察氣球事件,導致布林肯延後訪中行程,美方有意重新安排布林肯訪中,但北京已向華府表明不準備重新安排,因為它還在觀察拜登政府如何處理調查報告。另,上個月習近平訪問俄羅斯,力挺普廷、深化兩國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百年從未出現的變革正在降臨,我們將共同推動這變革」。這幾天,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訪問俄羅斯,普廷對他指出:透過軍事部門合作,交換資訊,並在軍事技術合作領域共同努力,還舉行聯合演習;演習已在遠東和歐洲舉行,涉及陸海空三軍,這是加強俄中高度信任與戰略性質的關鍵領域。而先前,李尚福拒絕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的通話建議。西方國家都在密切注意,李尚福此行有關中國軍援俄羅斯的蛛絲馬跡。 不過,烏俄戰爭當下,必須同時應對中國在台海挑釁的拜登政府仍以靜制動。布林肯:我們希望確保競爭不會演變成衝突。這樣的思維,似乎是從全球經濟的角度出發,同時也沒有否認軍事對抗之存在。軍事的針鋒相對準備,不妨多聽駐防印太現場的軍方發言─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基里諾:目前趨勢正朝錯誤方向前進,但美軍已經做好因應任何突發事件的準備,在必要時軍隊能迅速抵達台灣是件很重要的事;太平洋艦隊司令帕帕羅:美國海軍已經為協助台灣做好準備了,但他本人永遠不會承認已準備充足;太平洋空軍司令維巴赫:若中國對台灣發動戰事,美軍屆時須聚焦於擊沉中國船艦,這是他本人從裴洛西訪台引發中國一連串軍事活動得到的重要教訓。 不宜等閒視之,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罕見點名批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我實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圍堵、打壓,給我國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回應馮德萊恩時,習近平也撂下狠話:「誰要是在一個中國問題上做文章,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絕不答應;誰要是指望中國在台灣問題上妥協退讓,那是癡心妄想,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習近平打開天窗說亮話,印證了美中阿拉斯加會談、天津會談的中方戰狼姿態,源自習近平的幽暗之心。中國的指標性學者王緝思便說:「我和一些決策者談過,他們說,對那些試圖遏制中國的國家,我們要怎麼改善關係?」他的結論是:中國已不對改善中美關係抱任何期望。 二○一八以來,短短五年之間,美中關係隨著地緣動態快速下墜,貿易戰、晶片戰、網路戰、能源戰不斷擴大戰場。新冠疫情為害全球,卻拒絕溯源調查、反誣美國。烏俄戰爭,對普廷假中立、暗力挺,軍援打擦邊球。凡此,又催逼了惡化的速度,前景不得不令人悲觀。美國對中,從川普到拜登、國會兩黨共識,對抗趨勢不變。中國對美,習近平三連任、政治局一把抓,「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這些「中國人不吃這一套」的「習語錄」,不啻預告了即使美國致力避免衝突,也煞不住習近平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霸權夢」。 於是,中國好像在折騰自己,改革開放迴轉到對向車道,韜光養晦的迷彩裝也一絲不掛了,尼克森以來美中夥伴關係遂直轉急下。習近平的新時代,美中衝突結構,正在全球全面舖陳。可以說,骰子已經擲下去了。專制、民主分列式,幾乎每天上演。「美國隊友」,絡繹不絕訪問台灣,也是其中的場景。在這個節骨眼上,罔顧中國是挑釁者,還奢談「兩岸恢復交流溝通」,彷彿是錯在被霸凌的台灣哩!所謂的「親美友日和陸」,已屬癡人說夢了,所謂的「避戰謀和」、「化解美中對抗」、「中美溝通橋樑」,尤令人有站在中國同一邊之感。不久前訪問台灣的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直言:「當我得知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在蔡總統赴美的同時訪問中國,我就確信中國一定會想辦法影響台灣下次大選,力圖不必動武就接管台灣。」問題在於,台灣人民也看出端倪了嗎?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4-20
問 ChatGPT龍應台的文章有什麼不合理?

問 ChatGPT龍應台的文章有什麼不合理?

我把龍應台投書紐約時報的文章餵到 ChatGPT,問有什麼不合理的地方: 1. 文章暗示對與中國衝突的恐懼正在削弱台灣民主社會的寬容、文明和信心。雖然緊張確實會造成分裂,但文章可能過分強調這種恐懼對台灣社會造成的損害,因為該國過去已成功應對過緊張時期。 2. 文章暗示農民和漁民的觀點是最能代表台灣性格的,忽略了城市地區和不同社會群體中存在的觀點多樣性。 3. 文章似乎將即將到來的總統選舉描述為與中國對抗和和解之間的二元選擇。實際上,情況更為複雜,台灣主要政黨的政策並不容易被簡化為這兩個選項。 4. 文章關注個人軼事和本地觀點,可能使更廣泛的地緣政治背景,以及解決台灣和中國之間緊張關係的國際外交,變得模糊不清。 While this article mainly shares personal anecdotes and various opinions on the potential conflict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there are a few points that could be seen as unreasonable or oversimplified: 1. 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fear of conflict with China is tearing at tolerance, civility, and confidence in Taiwan's democratic society. While tensions can indeed create divisions, the article may overstate the extent to which this fear is damaging Taiwanese society, as the country has successfully navigated periods of tension in the past. 2. The article implies that the opinions of rural farmers and fishermen are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of Taiwan's character, overlooking the diversity of perspectives present in urban areas and among different social groups. 3. The article seems to present the upcoming presidential election as a binary choice between confrontation and conciliation with China. In reality, the situation is more complex, and the policies of Taiwan's major political parties are not so easily reduced to these two options. 4. The article's focus on personal anecdotes and local perspectives may obscure the broader geopolitical context and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ational diplomacy in resolving tensions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李忠憲 2023-04-19
中國公安廳美國分部?!

中國公安廳美國分部?!

美國檢方日前於紐約曼哈頓逮捕兩名涉嫌於唐人街地區運作一間中國「秘密警察局」,布魯克林區檢察官皮斯表示,此次事件揭露了中國所設立之「警僑事務海外服務站」,已然嚴重侵害美國國家主權。 美國執法人員日前逮捕兩名涉嫌在紐約設立「中國秘密警察局」的美國公民,兩人代表中國公安部在紐約唐人街成立美國第一個海外警察局。圖為兩人以紐約曼哈頓的中國僑團「長樂公會」作為掩護,設立「秘密警察局」,而後又轉移到同在紐約的福建同鄉會。(路透)     隨著習近平接連統治中共中央政權,掌握數億百姓生殺大權與政治自由,大陸民眾越發嚮往境外生活,據統計近幾個月內已有高達4000多人長途跋涉移民境外國家,許多抖音平台博主更是長期定居日本、韓國等地,不外乎係尋求經濟機會與政治自由。 而中國當局也意識到其人民境外流動的問題,設立專案部門於境外各地建設「警僑事務海外服務站」,也就是中國「秘密警察局」,中國透過該據點表面偽裝為幫助海外的中國人辦理各種手續,背後卻透由服務站監控中共公民,利用不法手段要求其回歸中國,甚至強制逮捕中國所謂之異議人士,實際上就是把中共的司法黑手伸向海外,恐嚇逃離中共統治的中國人,中國更透過該服務站非法滲透竊取各國不法情資以利中國高層使用。 中國人權問題已然不僅限於境內,其伸向境外的魔爪更是惡名昭彰,根據「保護衛士」報告顯示,截至目前全球約54個中共海外警僑站點,且名稱各異,據點位置也都相當隱蔽,分布位置高達30個國家,其設立「秘密警察局」此舉明顯是濫用國際刑警組織漏洞、騷擾在境外國家上的異議人士與逃離中國的民眾。 筆者認為各國政府應對此事件高度重視,並針對中共在海外設置之服務站進行大規模掃蕩以保障境外大陸民眾不受中共威壓而返回中國面臨更嚴重迫害,同時也確保國家資安不受中國方法竊取,以保障國家安全無虞。 (淡江大學戰略事務研究所助理)
儀安 2023-04-19
領200換來牢獄之災

領200換來牢獄之災

領200換來牢獄之災,這走路工錢還真是難賺啊! 其實熟悉在美華人社群的都知道,每次有綠營政治人物訪問美國,甚至只要任何與中共不同意見的外國公眾人物到美國,會去抗議的都是那些熟面孔。這些組織都是以什麼同鄉會、「統一促進會」為名義運作,莫名奇妙的是一群中國人跑去美國喊統一要幹嘛?現在知道答案了。 美國這次大抓捕中國海外秘密警察的行動,以我的觀察,與其說是調查完畢正式收網,不如說手裡早就準備好這張牌,決定現在打出來而已。否則以美國的情報能力,他們不可能不知道親共團體在美國的行動有多猖狂,從三十幾年前我留美的時候就存在了,尤其喜歡針對台灣人的團體,反而讓更多留美或是移民的台灣人更想與中國劃清界線,尤其是那些本來對兩岸問題無感的人,他們可是大功臣。 那麼,美國既然早就有察覺,現在才行動又是為什麼?我猜是因為過去知道他們存在、受中共指示,但以為只是針對兩岸問題在行動而已,後來才猛然驚覺遠不止如此。他們是想從內部腐蝕美國的體制,滲透與破壞可說是共產黨的老傳統了,但美國社會從間諜氣球事件以後才深有體會。針對台灣其實就是針對美國,美國人現在非常清楚了。 現在的抓捕行動只是第一波,下一波對象又是誰?其實不難找,把前陣子登報反對蔡總統訪美的那些署名同鄉會、統促會全部查個一輪就差不多了,搞間諜活動還這麼大膽把名號都寫出來,看來真的是以前過太爽,真以為美國不會對付他們。當初領200的那些人現在要擔心的恐怕不止牢獄之災,遣返也有可能,為了200塊美金賠上自己的未來值嗎?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林俊憲 2023-04-19
真正反侵略的朋友更加團結勇敢

真正反侵略的朋友更加團結勇敢

真正反侵略的朋友更加團結勇敢 看完了龍應台在紐約時報的投書,「在台灣朋友開始反目成仇」: 這篇投書完全訴諸於感情,脫不了大江大河那一種血緣的關係,前提也非常離譜,好像是我們台灣要脫離中國,而不是中國要侵略台灣,要用武力侵犯台灣的明明就是中國。 完全也沒有提到最關鍵的地方,這是不同價值的選擇,台灣是自由民主人權的國家,為什麼要跟妳回去那個大江大河、專制保守奴役的體制。 不過我覺得因為是用英文寫,而且投書美國媒體,沒有那麼好洗腦,龍應台還是有一定的分寸,最後她說: Taiwan is set to hold a pivotal presidential election in January, and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o confront China or pursue conciliation will hav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us all in the months ahead. If the K.M.T. wins, tension with China might ease; if the D.P.P. retains power, who knows? Mr. Chen says it won’t matter anyway: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decide our fate. Who would he blame if war broke out? I asked. “Whoever fires the first shot.” 中國已經不曉得對我們開了多少槍,只是龍應台沒有感覺,因為她就沒在抵抗,而且國民黨當選,反而會立即大幅提高戰爭的風險。 朋友沒有反目成仇,在台灣真正的朋友因為反侵略而心手相連,更加團結勇敢!  
李忠憲 2023-04-19
台灣沒幾家報這個新聞

台灣沒幾家報這個新聞

我不知道為什麼台灣沒幾家報這個新聞:昨天三十多個中國官員被紐約法院起訴,因為這些網軍在網路上假扮成美國人(開了幾千個假的美國人帳號),滲透進各大論壇跟平台,掀起偏激的討論,煽動美國的分裂,並轉貼有利中國的資訊。 我之前講過很多次,但我想再講一次:不要懷疑,他們絕對不是只有對美國這樣,他們已經這樣搞台灣很久了,而且投入的資源是對美國的好幾倍。 所有網路平台上,都有中國養的粉專跟帳號。而且不只藍白紅黃,連綠的都有,他們很擅長角色扮演,大家不能不小心。 這樣的操作法非常有效。幾年下來,已經成功讓一群人厭惡政治,要嘛相信台灣今天的問題根源是「藍綠惡鬥」而轉向民眾黨;要嘛完全失去信心,覺得民主很亂,台灣很爛,變成了一群不參與政治,消極悲觀的人——前者成功轉移焦點,掩蓋台灣最大的問題根源不是藍綠,不是美國,而是中國;後者則從根本上瓦解台灣的民主:只要這樣不投票的選民越來越多,中國就更容易透過操縱極端選民來左右台灣選舉的結果。 這樣的後果,我們當然要盡量避免。身邊的朋友如果有中招的,盡量救,救一個是一個,我就這樣幫了幾個朋友。他們後來都滿感謝我的,因為在那樣「中毒」的狀態下,他們其實都不快樂。(我們就是台灣人啊,被洗腦覺得台灣很爛,難道會快樂嗎?) 方法其實說穿了也很單純:遠離容易被網軍操控的匿名論壇 。盡量只看「你知道真人是誰」的帳號。 然後,盡量不要看「你不知道是誰」的帳號/粉專。不要輕易被一些意識形態的議題帶著走。尤其不要資格審查,把「自己人」的圈圈越畫越窄。如果你發現有些發言太過偏激,故意煽起仇恨跟對立,那大家最好保持距離。 台灣是民主而多元的國家,對各種議題一定會有不同看法。一些關於階級、種族、性別、國族認同、弱勢語言的議題最敏感,大家看法可能都不一樣。我們可以努力推廣自己的信念,但是對他人的不同觀點,希望大家都要盡量包容。 畢竟我們只有一個台灣,如果圈圈越畫越窄,中國就更容易各個擊破。 要對抗充滿惡意的中國政府,我們要讓隊伍越走越大。只要大原則一樣,我們就可以走在一起。要包容隊伍中有跟我們不一樣的人,這很重要。 ----- 特別想提醒大家,是因為這幾天同溫層風向有點詭異,多了很多很可疑,一看就是故意挑起爭端或對立的帳號。幾個前科不佳的新聞頻道或粉專,也越來越多莫名其妙、帶風向的內容。 這很可能是選舉近了,一些亂七八糟,紅色黑色的資金都開始運作了,大家要特別提高警戒啊! 最後,當然也希望政府能動起來。美國法院可以這樣起訴中國網軍,我們台灣受害更嚴重,是不是也要趕快有一套方法來因應呢? * 圖片來自 王宏恩,他也整理出一些中國網軍運作的細節,文章很短,也請大家去看一下並點讚! 王宏恩    美國紐約法院今天起訴了三十幾個中國官員,都是二十到四十歲的年輕人,因為這些人大量的假造各個社群網站的帳號,假冒自己住在美國,然後大量散佈、轉貼有利中國、不利美國的資訊、並假裝自己是美國人反對美國政府的反中政策。 一些起訴書中的例子還蠻有意思的,例如: 1. 有人拿著五十幾支手機,不同手機還有貼不同機密等級 2. 有人假冒是美國軍人,帳號好幾年平常都轉貼美國國防部,偶爾還會假裝宣稱自己在哪服役,但特定時間就會發言支持中國政策 3. 有人創了一堆白人帳號後大量加入美國各地的宗教或流行樂社團,然後偶爾貼親中資訊,例如香港暴民等 4. 上級會在特定時間給予任務,例如要在下班前貼出一篇自己寫的反對香港抗議的文章。 5. 許多人權運動者遭到這些帳號騷擾以及恐嚇威脅 6. 有完整的教學系統,新人進去會教要怎麼跨平台創大量帳號、用哪些信箱創、要怎麼假扮美國人等,還會考試確認所學無誤 https://www.justice.gov/....../34-officers-peoples...... https://www.justice.gov/....../squad_912_-_23-mj-0334......
侯宗佑 2023-04-19
輕輕敲醒台灣人的腦袋

輕輕敲醒台灣人的腦袋

輕輕敲醒台灣人的腦袋 我連續兩天,從在中國接受的國共近代史教育的角度,以及前半生在中國實際接受GCD領導教育的親身經驗,敘述了為什麼KMT注定永遠是GCD的手下敗將的兩大主要原因,其他次要原因當然還有很多,我就不再贅述了,拋磚引玉之後,網路時代大家可以自己搜索學習。 本來這是提供給台灣人一般不具有的知識和角度參考的,參考歷史,可以對未來做出正確的判斷,可是有不少台灣人由於長期受KMT教育影響,他們難以像我這樣,雖然從小接受一黨独裁教育,但是我能客觀環境上跳出GCD的掌控,站在更高的角度去重新思考分析GCD的所作所為,重新審視GCD究竟是個什麼樣的邪惡玩意。 我這裡要批判的是某些台灣人的觀點,而並非批判具體的個人,我也不認識這類人。事情是這樣的,昨天有人把我的文章分享到他自己的臉書上,並前置評語,那評語大致是說,這是一個中國人分析國共兩黨的文章,GCD分析了KMT執政時代的各種缺點,研究對策防止自己執政時重蹈覆轍,現在執政的民進黨非常值得參考。 大部分人如果看到這個評語,或許覺得蠻有道理的,沒什麼問題啊。但我不是,我看了非常有違和感。我寫的國共爭鬥史話題,當然可以對感興趣的所有立場的人提供參考,畢竟台灣人知道的KMT史真的不如我們中國人全面,因為台灣人是被國共爭鬥中的敗者KMT長期獨裁統治洗腦的,這就決定了台灣人不可能獲得像我們那樣的關於KMT的暢通資訊。 提醒台灣人學點有關KMT的歷史,是因為這個政黨現在和未來依然會對每個生活在台灣的人產生生死攸關的影響,台灣人手中的民主選票一失手便會成千古恨,所以國共近代史,是包括戰後在台灣才加入KMT支持KMT的所有台灣人的必修課,除非是在熒屏前對我的文章本来就充滿仇恨的那些舔共賣台分子。 KMT與GCD是什麼關系?民進黨與GCD又是什麼關系?這本来就完全是兩碼事,不可混淆!KMT無論逃到哪裏,GCD都不會放過它,你想跟GCD沒關系也做不到,因為你KMT手上沾滿了GCD人的鮮血。 我們中華傳統文化是鞭屍文化,滿嘴的什麼“相逢一泯解恩仇”謊言,事實上從來就是有仇代代相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種文化在金庸筆下展示得淋漓盡致,父仇子報,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死了還有重孫子,子子孫孫恩恩怨怨,直到金庸自己都寫得輩分顛倒,死人復活。 民進黨從來就與GCD無冤無仇,妄圖吞吃台灣的GCD本來是沖著引狼入室的KMT來的,GCD如果純粹是版圖擴張欲望,那麼不說只有陸地邊境而且又有自己歷史上引以為豪的元朝的蒙古,連自己執政時代的1949年以後割讓給俄羅斯的領土就抵好幾個台灣面積了,甚至連1979年中越戰爭结束之後還拱手讓給了越南不少領土。 如果台灣沒有KMT逃來,GCD當然也想在版圖上得到台灣,但事情就不會如今日般復雜糟糕,且不說亞洲能否建立起類似北約的東約來保護台灣這樣的小國,起碼日美共同保衛台灣的課題從國際地域政治角度說,長期以來會是比今天更早打出的更為明確的方針,而且在中日,中美建交時就會從軍事以外的角度,日美對台灣的安全保障都打出截然不同的牌,而這張牌必定是杜絕了GCD想在台灣海峽躍躍一試走鋼絲的現狀。 所以,我的文章民進黨人當然也可以參考,但是真正該反思的應該是KMT人,尤其是那些糊里糊塗至今還在愚蠢地挺KMT的台灣人,人一蓝,脑就瘫。民進黨人要做的,就是要在執政期間動用一切軍事,政治,外交的国力来保衛台灣人的安全,保衛這個自由民主國家已經形成但尚不成熟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是現代民主世界的主流和共識,也是需要来共同保衛的。 所以民進黨與GCD是國與國的關系,只有KMT與GCD才是狗與狗的關系,昨天他們是在一個窩里狗咬狗,一地毛,今天他們喬裝打扮後對台灣人來說,一條是門外的狼,一條是家里的狽,台灣人應該擦亮眼睛清醒腦袋,重新認識到“狼狽為奸”時自己的生存危險度與日俱增,知道了危險來源才知道該怎麼做,沒有這樣的覺醒,別人也難以全力幫你,這才是最危險的狀態。 東京博士 2023年4月19日 (本文照片攝於2019年9月疫情前最後一次赴台時的綠島)
東京 博士 2023-04-19
藝術家威廉·克萊殷與和田慎二

藝術家威廉·克萊殷與和田慎二

今天的冥誕壽星中,有兩位傑出的藝術人士。 以「街頭攝影之父」見稱的威廉·克萊殷(William Klein),於1928年的今天(4月19日)出生於紐約。 這位美國攝影師和電影導演,原本習畫,卻在一場撲克牌遊戲中贏得一台相機之後,轉向攝影。 沒有受過任何攝影專業訓練的他,卻能在1950年代獲聘為《時尚雜誌》攝影師,是否與他不願意墨守成規,發揮突破性的創造,有以致之? 藝術原本就是創造的過程,創造就不該侷限於制式與成規,也許這就是克萊殷成功的竅訣。克萊殷毫不妥協地拒絕接受時下一切攝影規範。藝評家說他「對時尚界採取了矛盾與諷刺的切入方向,對廣角、長焦鏡頭、自然光和動態模糊畫面成為他的註冊商標」。 1956年克萊殷發表了攝影書《Life is Good and Good for You in New York》,呈現紐約大都會的喧囂與能量,獲得法國的納達爾獎,成為他的重要代表作與二十世紀具原創性的攝影經典書。其後克萊殷持續在紐約、巴黎、東京、莫斯科與羅馬等城市遊走拍攝,為街頭攝影塑造出嶄新的視覺樣貌。 克萊殷之後跨足電影圈,在巴黎投入電影製作,他的《Who Are You, Polly Maggoo?》、《Mister Freedom》和《The Model Couple》等影片,諷刺時尚與消費主義的世界。 今天的第二位藝術人士壽星,是日本的漫畫家和田慎二。在前述的克萊殷獲聘為《時尚雜誌》攝影師時,和田慎二才剛出生,他於1950年4月19日出生於廣島吳市。 《刑警女阿飛》 《超少女明日香》系列 《少女鮫》等,是和田慎二的代表作,他是極少數專畫「少女漫畫」的男性漫畫家。藝評家說他「以激烈的動作場面和驚險刺激的故事見長」。他的漫畫擁有廣大的消費市場,也風行到台灣。 日本是一個漫畫生產大國,和田慎二是成就日本這個漫畫大國的重要奠基人。可惜2011年7月5日和田慎二因心臟病逝世,僅享年61歲。 而和田慎二過世的10年後(2022.9.10),克萊殷才過世,享受96歲。 兩位壽命差距偌大的藝術家,都為藝術留下恆久的創作。不過,批判消費主義的克萊殷,和擁有廣大消費市場的和田慎二,都能在自由世界自由揮灑。
李筱峰 2023-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