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觀點

「美國鄉村音樂之父」佛斯特

「美國鄉村音樂之父」佛斯特

聽到「肯德基」,有人只想到「肯德基炸雞」,但總該聽過一首流行全球的美國鄉村民歌〈我的肯德基老家〉(My Old Kentucky Home)吧!這是一首令人心碎的史詩,哀訴著生離死別的黑人對親人的思念與愛的呼喚。 肯德基州位於美國中部,是介於美國南方與北方之間的州,在黑奴解放以前,是許多南方無法忍受被蹂躪的黑奴逃往北方的過境。這裡發生過許多逃亡的黑奴被抓回去,或被賣走,以致骨肉親人生離死別的悲劇。有人道精神、慈悲心懷的文學家、作曲作詞家,必然會將這些悲劇抒發成為作品。像6月14日的壽星史杜伊夫人的小說《黑奴籲天錄》(Uncle Tom’s Cabin)就是一部為黑奴呼號的作品;而這首〈我的肯德基老家〉也正是描寫黑人悲劇的民歌(聽說此歌也是受《黑奴籲天錄》的影響而寫,所以此歌的原名就叫「可憐的湯姆叔叔,晚安」(Poor Uncle Tom,Good Night)。這首歌的歌詞內容:第一段是黑奴由原本過著快樂的家庭生活到得知要被賣掉的惡耗;第二段描寫由黑奴家庭從此陷入愁雲慘霧中到黑奴被賣時的訣別;第三段是敘述黑奴在新地做奴工的慘狀。 這首歌的作者就是被稱為「美國鄉村音樂之父」的史蒂芬.佛斯特(Stephen Collins Foster)。今天是他的冥誕。佛斯特於1826年7月4日出生於美國賓州匹茲堡。他出生當天正好是美國獨立日五十週年。 他還有一首〈老黑爵〉(Old Black Joe,又譯「老黑喬」或「老黑奴」),也是一首同情黑人的鄉村民歌,1853年在紐約發行,8年後,美國南北戰爭爆發,這首曲子也成了黑奴的精神支柱。今天則已是唱遍全世界的名曲。 同樣家喻戶曉,歷久彌新的〈噢!蘇珊娜〉,也是佛斯特的作品。在佛斯特那個年代,美國歌曲能夠賣出5000份已算暢銷,而〈噢!蘇珊娜〉則售出超過10萬份,幾乎是奇蹟。1850年代許多從阿拉巴馬到加利福尼亞去採金礦的淘金工人,唱著這首歌而來。之後傳遍全世界,各國幾乎都有這首歌的版本。 佛斯特以「客廳音樂」和「黑臉吟遊音樂」聞名,一生創作了200多首歌曲,其中代表作除前述者外,如〈故鄉的親人〉(Old Folks at Home)、〈艱難日子不再來〉(Hard Times Come Again No More)、〈金髮的珍娜姑娘〉(Jeanie With the Light Brown Hair)、〈美麗的夢神〉(Beautiful Dreamer),都成為世界名曲。 1864年佛斯特在紐約市一家旅館中不幸跌倒致死,得年僅37歲。這一年,正是南北戰爭結束,黑奴獲得解放。 佛斯特過世後,他的皮包中被發現一些尚未發表的作品手稿,當中這首〈美麗的夢神〉就是在他死後才被發表的。 我在中學時代,經常哼著這首歌入睡: Beautiful dreamer, wake unto me, Starlight and dewdrops are waiting for thee; Sounds of the rude world, heard in the day, Lull'd by the moonlight have all pass'd away.....
李筱峰 2023-07-04
黃國昌不動產初探

黃國昌不動產初探

黃國昌不動產初探 黃聲稱自己的不動產都是種菜畸零地。我就用其申報資料初步分析,大部分在汐止台北小別墅附近,應是他老家也在這邊,擁有許多土地與建物,可能有些是畸零地。 另外在板橋的是沐夏會館豪宅1戶,價值不斐;竹東有完整的山坡地;三星有完整的農地。 看起來應該是比多數台灣人富裕許多。
曾韋禎 2023-07-04
新逐客令

新逐客令

今年的七月一日是香港主權移交二十六周年,同時也是港版《國安法》實施三周年,而在同一天,中國也頒布了《外國關係法》以及新修訂的《反間諜法》等法律,在這一天生效正式實施,被各國視為是中國將對外進一步擴大「戰狼外交」實施「長臂管轄」來反制外國制裁,對內賦予中國公安部門得以恣意對外國人與其本國人進行監控抓捕的更大權力(註1)。而幾乎在同時,就發生日本記者小川善照入境香港被拒且被遣返,讓曾經長駐北京多年的日本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不禁感嘆:不論是他還是小川,幾年前是可以自由出入中國和香港,並不是他們變了,而是中國變了,三年前香港實施了港版《國安法》,近期中國《反間諜法》擴大入罪也生效了,在很多喜愛自由的人們眼中,中國和香港已經變成了和北韓一樣高風險的地方(註2)。 中國這充滿惡意排外色彩的一連串措施,確實就是如矢板明夫所說的,要將中國與香港都「北韓化」,結束鄧小平「改革開放」的政治路線,與全世界脫鉤再度走回過去「閉關鎖國」的傳統老路。但是另一方面,在經濟表現欠佳及外資撤離下,中國商務部市場體系建設司長周強卻又在六月五日宣布,中國今年將持續擴大市場准入,合理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及放寬准入限制,今年並將展開「投資中國年」招商引資活動(註3)。如此「政治往左,經濟往右」,自相矛盾的作為,著實讓人看的一頭霧水,不知道中國究竟葫蘆裡是在賣什麼藥? 事實上,對中國的歷史只要稍有了解,就會明白:中國自古以來的各個朝代都是非常排斥與外國交流與貿易,即令是被視為「盛世」的漢唐也是如此,而元朝則根本是蒙古人所建立,其本質更像是蘇聯這種藉由武力征服,把其他國家關進鐵幕的殖民帝國,和尤英美所建立的現代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完全是兩回事,所以「閉關鎖國」對於中國來說才是常態,「改革開放」則是在迫不得已的狀況下不得不然的變態! 在中國戰國時期的秦國,因為地處西方邊陲文明落後,所以不得不對當時文明程度較高的東方各國攬才進行「改革開放」,但是後來秦王嬴政發覺正在幫他興建鄭國渠的水利專家鄭國其實鄭國的間諜,就在秦國大臣的慫恿下,下達了「逐客令」驅逐所有在秦國的外國客卿,後來是在李斯上書勸諫之下才收回成命,並任命李斯為客卿,並制定了「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的策略,最終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君主統治國家(註4)。 鄧小平時代的中國,其實就如同戰國時代的秦國,因為毛澤東的胡搞,整個國家經濟破產在國際上又孤立而搖搖欲墜,不得不暫時放棄「閉關鎖國」進行「改革開放」,如今在充分利用外資企業幫中國建立起現代的市場經濟,讓中國國力在短短四十年間迅速壯大成了足夠的對外侵略擴張資本後,就又故態復萌祭出港版《國安法》、《反間諜法》以及《對外關係法》等措施,想要重建過去「一君萬民」獨裁專制體制,並全力排除外國的「不良影響」,但由於習近平剛愎自用與無能,使得曾經獨領風騷數十年的中國的經濟在近年來快速衰敗,即使結束「動態清零」也無法好轉,才又不得不擺出笑臉全力挽留外資來幫他們救經濟。 只不過,中國現在既然都已經備妥了所有的法律工具,隨時都可以下達「新逐客令」,可以想見:一旦中國的經濟好轉,必然是說翻臉就翻臉,立即對外資企業下手趕盡殺絕!台灣人務必要認清中國「江山易移,本性難改」,不要對中國心存任何的幻想,才能永保生命財產的安全。 (註1)https://udn.com/news/amp/story/7331/7270778 (註2)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4351829 (註3)https://www.cna.com.tw/news/acn/202306050264.aspx (註4)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AB%AB%E9%80%90%E5%AE%A2%E6%9B%B8
海兒 2023-07-04
會反感的,以及不反感的

會反感的,以及不反感的

【會反感的,以及不反感的】   對於透過繼承或贈與而取得大量不動產的有錢人,我個人其實沒有反感。   繼承跟贈與,是私人產權理所當然的功能,而私人財產又是自由社會的基石。如果肯定私人財產、保障自由社會,那就應該尊重繼承跟贈與。   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原所有權人不可能長生不死,留下來的財產若非透過繼承跟贈與傳給私人,就是落入政府掌控。如果否定繼承跟贈與,又或者透過高額稅制收取大比例的遺產稅或贈與稅,那麼很快的,在幾個世代之內,就會有大量資本集中到政府手裡,形成變相的資本寡占。   大量原屬私人的資金、不動產與企業股份,將隨之落入官僚掌控。這不太會導致什麼「公平正義」,毋寧更有可能造成效率低落、以權謀私的官僚之治。繼承或贈與表面上看似不公平,但同時,卻也具有避免社會資本被政府全面控制的功能。   政府應該作的,並不是用均貧卡分配財富,而是鼓勵富人的資本流動、抑制不動產過度集中(尤其是集中又不利用),並以租金補助、社會住宅等社會政策,緩和中下階層的生活壓力。至於有錢人該怎麼作?Well,如果你剛好生來就是一個富家子,這就是你的命,也很好,就優雅體面地過著富裕的生活吧,我不會有反感。要是願意多花錢,照顧照顧大家的生意,那就更好了。   那會讓我反感的是什麼?   會讓我反感的有錢人有兩種。第一種是明明屬於社會結構下的獲益者,卻對於自己的有利地位缺乏認知,反而出來賣弄自己的委屈,說一些「我的人生充滿挫折」、「我的人生過得很辛苦」之類的五四三。   你委屈?你辛苦?那其他社會大眾怎麼辦?明明沒有那麼可憐,就不要出來展露委屈了。   至於第二種,則是利用別人的委屈。在這個社會結構下,有些人其實獲得了很大的好處,聚集了鉅額的財富,但卻猶未饜足,反而想要利用中下階層的相對被剝奪感,打著「公平正義」之類的口號咆哮鼓譟,引誘他們去恨這個社會、恨這個世界,藉此謀取各種利益,包括但不限於募資收款。   這簡直就跟公開販賣精神毒品沒兩樣。   說穿了,這些江湖郎中是在兜售虛假的希望,給那些有相對剝奪感的人。他們讓「買方」覺得這個社會對不起他們,覺得打爛社會他們可以過得更好,覺得有人為他們咆哮吶喊,好興奮、好開心。   這是一種有毒的情緒。   不論這個社會是否不公不義,要是一個人長期陷溺在這種情緒裡,到後來整個人就會廢掉。何況,如果這個社會真有那麼不公不義的話,首先不公不義的就是這些人坐擁的大量財富。但這些人一方面打著「公平正義」的旗號,另一方面卻絕對不肯交出自己名下的「不義之財」,反而還要想方設法向他們的受眾募資收錢,賺得盆滿缽滿。   實際上,這些人根本就沒有改善中下階層境況的靈丹妙藥。  
陳怡凱 2023-07-04
對中國強硬已成美國共識

對中國強硬已成美國共識

美國拜登政府嘗試緩和與中國的緊張關係,國務卿布林肯等官員往訪,中國刻意塑造美方有求而來的表象,實際上美國有其原則與堅持。兩週前,布林肯離開北京次日,拜登即在民主黨內募款活動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為「獨裁者」,事後不改其直言,還加碼批評中國政府制度。布林肯隨後受訪強調,美中之間存在分歧不是秘密,美方將一如以往,捍衛美國利益和價值觀,「繼續做中方不喜歡的事,說中方不喜歡的話」。另外,中國對恢復兩國軍方高層交流,需先解除制裁的要求,上週也遭美方拒絕。 拜登政府之外,民意機關針對中國動作頻頻。據報導,國會及若干州議會出自國家安全疑慮,即將立法限制美國公共退休基金和大學捐贈基金對中國投資;這些基金面臨撤資壓力,涉及金額數十億美元。更重要的,針對實施將滿四十年的《美中科技合作協議》,有十位聯邦眾議員聯名致函布林肯,要求八月廿七日到期後不再續約,因為中國利用協議推進其軍事目標。領銜致函的是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主席蓋拉格(Mike Gallagher),反映美國受夠了中國技術偷盜的反感。同時,美國限制對中國關鍵科技投資的新措施即將推出,協同日本、荷蘭管制先進半導體製造設備及化學材料等也正進行中。 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美聯社檔案照)     時節進入政治熱季,政治人物對中國強硬的主張也此起彼落。角逐共和黨總統提名的前駐聯合國大使海利(Nikki Haley)最具代表性,這位曾是南卡羅來納州第一位女州長的印度裔政治人物指出,中國不僅是競爭對手,共產中國更是敵人,是美國二戰以來面臨最危險的外國威脅。她呼籲撤銷中國的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地位,誓言推動美國公司離開中國。 不僅政界針對中國的主張和行動不斷,影劇圈也不例外。電影《捍衛戰士: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為迎合中國市場,撤下台灣、日本國旗的舉動,激怒影迷。美國國防部因此修正軍方與電影製片公司合作規範,明訂禁止對好萊塢為配合中國政府審查要求的電影,提供任何協助。 美國各方有志一同,把箭頭指向中國,反映對中國不信任及不滿的普遍民意。據皮優(Pew)研究中心四月公布的民調,八十三%美國人對中國抱持負面觀感,其中有四十四%「非常負面」。儘管拜登政府一再宣稱中國是競爭對手,不尋求新冷戰或熱戰,但同一調查顯示,四成美國民眾認定中國是敵人,較去年上升十三個百分點;且有近半數美國人對習近平完全不存信任感。同樣地,蓋洛普(Gallup)三月間民調顯示,美國公眾只十五%對中國有好感,一年內減少五個百分點,且五十%受訪者視中國為美國頭號敵人。 相較於對中國的負面觀感,美國民眾對台灣好評顯著提升。蓋洛普同一民調顯示,超過四分之三或七十七%受訪者對台灣抱持好感,是自一九九六年以來八次民調最高;無論共和、民主或無黨派人士都對台灣高度好感,比率分別為七十八%、八十一%和七十五%。 從而,近年世人所看到的,前川普總統對中國經貿及安全部門出手,拜登繼之,不但凸顯對中國強硬是兩黨一致的共識,也十足反映美國普遍民意。更值得強調,民主台灣面對共產中國日增脅迫所展現的韌性,讓支持台灣的美國民意高張;拜登四度表示將出兵協防台灣,裴洛西等國會領袖前來表達支持,都反映了民意走向。事實上,不僅美國如此,大西洋彼岸的歐盟二十七國六月底發表集體聲明,反對任何單方面以武力或脅迫改變台海現狀,是歐盟歷來首次集體正式表明在台灣問題的基本立場。 回顧美國公眾對中國的態度轉變,二○一八年是轉捩點。川普以「中國經濟強暴美國」論述及行動開第一槍,隨後發生的武漢肺炎、霸凌維吾爾族、剝奪香港人權、在台海等周遭海域挑釁、於烏俄戰爭立場曖昧、間諜氣球等事件,一再讓美國人看到中國製造麻煩的惡形惡狀行徑。相較於二○○○年到一六年間,對中國的好惡比例相當,美國民意自此逆轉且急轉直下,好感甚至降到歷來最低。其間,中國野心崛起是為肇因,美國兩黨政治人物群起而攻之,付諸行動,與民意進一步強化,對中國強硬遂激盪而成美國共識。 美國有此共識,台美關係大可期待。機不可失,台灣應善自把握,從科技、經貿、外交、安全、文化等層面具體強固雙邊關係,半年後選出知美、親美的總統及國會,繼續力抗並挺立於中國脅迫之中。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7-04
反民進黨才是核心

反民進黨才是核心

有位對政治比較不敏感的朋友好奇,為何黃國昌可以一方面在臉書寫下716是不屬於政黨的遊行,一方面明天又和館長去邀柯文哲參加: 1. 黃國昌與館長原先預定的反黑遊行,雖然是因為見到槍擊案與國民黨有關而改,但黃國昌並非因為「牽涉到國民黨」而改,而是無法「專門針對民進黨」而改,這與他的目標群眾有關。尤其是後來柯文哲與黃國昌批評的黑金站在一起,讓他再也不敢重提。反黑是可割可棄的理由,反民進黨才是核心。 2. 黃國昌與館長不擔心明天邀請民眾黨柯文哲被諷刺的原因是,他們已經在上次記者會邀請過蔡英文了。當然限時總統出面的邀請難以稱之文明,而且蔡英文並非民進黨主席,但是對不求甚解的群眾而言,這已經象徵平衡了。萬一被批評,再邀請賴清德與朱立倫或侯友宜即可。 3. 無論侯友宜是否參加,政治意義上,與716真正有關的是柯文哲,可以視為民眾黨試水溫的重要風向球。如果716參加者眾,柯文哲信心大增,未來將視情形再辦反民進黨的遊行,以此分裂國民黨,成為反綠大聯盟共主。 4. 716遊行與黃國昌求官的關係不大。黃國昌與柯文哲開啟總統大選的豬肉桶政治檯面化,已經不可能獲得柯文哲更進一步的承諾,這是黃國昌凝聚政治能量的重要活動。  
沈榮欽 2023-07-02
凱旋苑和侯友宜有什麼關係?

凱旋苑和侯友宜有什麼關係?

幫澄清 1. 侯友宜夫婦在陽明山文化大學周邊沒有套房在出租。 2. 網路上說的文化大學凱旋苑103間套房月收164萬,那個是一家叫做又昱公司的。可是又說委託別人在出租,搞得我好亂!可能陽明山每天上去收租太累,請別人幫忙之類的。 3.又昱公司負責人是17歲就開公司的有為青年,每月收租有錯嗎? 結論:如果又說侯友宜他家人在文化大學周邊當包租婆,可能不太好!而且侯友宜都要去參加居住正義的遊行了,文化大學凱旋苑和侯友宜什麼關係?不要亂影射! 其實我也不認識這位青年負責人,只是覺得為什麼那麼好,可以每個月收入164萬元!感到好奇和羨慕! 補充一下,下面這張圖是公開資訊,每個人都可以上網查得到。 https://findbiz.nat.gov.tw/fts/query/QueryBar/queryInit.do
王義川 2023-07-04
國民黨唯一的路

國民黨唯一的路

國民黨能跟共產黨談合作,卻無法跟民進黨談合作。這個心裡面對民進黨的恨大過對共產黨的恨,這實在沒道理。 國民黨內大量外省二三代、黃復興軍人系統,許多人的父母親或爺爺奶奶的墳都被共產黨挖了,但是民進黨咧? 民進黨這八年執政,不斷擴大補貼、還讓這幾年都有財政盈餘。「財政盈餘到發現金」我印象中國民黨好像沒有做過吧?民進黨不管怎麼樣,就是照顧了包含國民黨在內的全台灣人民。 「挖國民黨先人祖墳的,國民黨不恨。專門恨讓中華民國在國際上慢慢被看見的民進黨。」 國民黨的選民們,民眾黨就是趁藍綠不能合作的格局,變成寄生蟲開始裂解國民黨。 如果國民黨選民聽得進去,現在首要任務是防止選票流到民眾黨。侯友宜不適合出現在柯文哲身旁,會完全被比下去。 「站在柯文哲身旁的侯友宜,看起來像是柯文哲的司機。」 身為從小吃國民黨奶水長大的外省藍,看到國民黨從教育我「反共復國」變成現在的「舔共賣國」,實在覺得無限惆悵。 當年菁英政黨,打造均富台灣,保持雄心壯志要讓中國民主化的國民黨變成需要共產黨不斷輸血的病夫。 國民黨如果能夠覺醒,要痛改前非,檢討九二共識還有紅統問題。修改黨章,回到「李登輝總統 中華民國在台灣」的路線。重新定位國民黨跟台灣人民的關係。 「國民黨的徹底本土化,也是蔣經國總統努力執行的政策。」 「台灣人民對國民黨異常寬容,國民黨應該要珍惜台灣人民的寬容,不要心心念念把台灣推入中共懷抱,企圖獲取政治利益。最想毀滅中華民國的是『中國共產黨』。」 單就國民黨在台灣殺害數萬無辜台灣人,強奪台灣人財產,這個政黨沒有被台灣人民盛怒之下發起社會運動解散掉已經是不可思議了。國民黨,真的要好好反省贖罪才是。 國民黨要思考怎麼樣成為一個負責任的現代化政黨,要以比民進黨更嚴格的標準「刮骨療傷」刨除掉黨內「腐敗的政治人物」。 「國民黨論文抄襲、性騷擾、性侵、刑事犯罪前科」的標準竟然比民進黨還低。你是要讓蔣經國氣死第二次嗎? 現在國民黨檯面上家財萬貫的政治人物,或是長期壟斷地方派系連宮廟錢都敢污的地方派系有哪個符合蔣經國的標準? 國民黨要處理兩岸路線還有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後沿宕至今的徹底改革。好好思考怎麼樣跟民進黨長期合作,抵禦紅統入侵,這樣國民黨才有活路。 現在國民黨,外有中共紅統滲透,內有膿包柯氏病毒侵蝕內裏。說真的,還真只有跟民進黨還有台灣人民好好合作徹底改革,共同抵禦紅色勢力入侵,才能重新得到台灣人民的接納。 如果這次選舉,國民黨淪為老三,以後飛到美國見不到重要人物的恐怕就不是民眾黨的參選人了。 淪為老三的國民黨,以後恐怕不會有上牌桌的機會了。 臥薪嘗膽,刮骨療傷,好好思考藍綠合作為台灣人民擋下民眾黨及紅統入侵。 這才是國民黨唯一的路了。 這樣的國民黨才能真正地在台灣重獲新生。
張祐嘉 2023-07-04
韓文還是需要翻譯

韓文還是需要翻譯

侯友宜硬著頭皮向韓國瑜請罪,渴望的只有一句話:韓國瑜全力支持!但他卻用奇怪的「韓文」迴避,還重唱殺氣騰騰的老調「夜襲」,韓國瑜座椅的拉扯戰反成新聞焦點。 「韓文」最怪異的金句「全世界軍人只做兩件事,一個是打仗,另一個則是被打仗。」看他的語法,屬不通的英文主動式與被動式,但國際法的戰爭談侵略與反侵略,合法與非法,正義與非正義,依國內法多半稱軍人任務是「保國衛民」。 民主制度誕生之前,和二戰之前的獨裁者,搞侵略擴張,軍人是獨裁者工具,對外侵略是「打仗」,也是奉獨裁者之命「被迫打仗」,拿破崙、希特勒和日本帝國軍事主義是如此;蔣介石要「反攻大陸」,習近平要併吞台灣,也是如此。 中國對台灣文攻武嚇,目的要台灣棄械投降,「韓文」打仗與被打仗的口號,只是易詞替中國幫腔,他要黃復興以選票當「武器」,意思就是選主張跪倒中南海門外,接受招安以「避戰」的國民黨候選人。 海軍出身,同樣是「外省籍」,但屬「無黨籍」的李明喜,擔任過參謀總長,退役後在美國智庫作過研究,出版《台灣的勝算》,以台灣自衛策略為重點,說話就比較持平,他認為大選不論誰勝出,中國都不會停止對台灣逼迫。 但中國是否停止軍事威脅,決定權在他們;選擇最能抗拒脅迫的總統,決定權在台灣人民。侯友宜投靠馬英九、韓國瑜的投降「謀和」舊路,國民黨的所謂智庫「學者」更狂言「台灣終究要面對統一問題,不如先主動提出與中國談」。 這種宿命論邏輯,就像人終究會死,何不及早與死神握手一樣荒誕。國民黨既認為「投降有理」,那養軍千日不打仗,也「不被打仗」,所為何來? (作者為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23-07-04
忘了中國市場吧!

忘了中國市場吧!

  根據貴報所載,太陽花學運反服貿九年以後,本國銀行對中國曝險占比大幅銳減,而今年第一季在中國獲利還不如在新加坡一個城市小國。顯見台灣已經逐漸擺脫中國市場的迷思,對台灣絕對是有利無害。 國銀對中國曝險占比變化   四十多年前中國改革開放,很多人因而對中國心存幻想,認為中國人口多、市場大,「只要每人買一瓶飲料,就可以賣幾億瓶」之類的論調充斥。加上中國硬體建設確實進步不少,高鐵、高速公路一條接一條通車,於是不少台灣人前往中國經商或就業。筆者高中的公民課本還有一句寫道:「目前在台灣地區的每一個人,尤其是青年,在廣土眾民的中國大陸地區都會有非常良好的發展機會。」大概不少人因此中毒,這些人卻沒想到,中國一向是人治而不是法治社會,而且更可怕的是,它是獨裁專制的流氓國家,共產黨殺人是不必任何理由的,流氓的錢會好賺嗎? 這些人怎麼不想,中國人口再怎麼多也就不過十四億而已,光是印度的人口就已經追上中國,加上東南亞豈不是市場大得多,離台灣也近,而且政治民主,不像中國只會把商業當成政治工具,還用各種手段剽竊台灣的技術!現在親中的總統候選人又在喊「重啟服貿」,連當年一起反服貿的政治素人也變成沒有原則、立場搖擺的政治渣男,這些人是沒看到中國為禍世界?台灣人現在去中國包括港澳都有極大風險,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如果有人還執迷不悟要去中國賺錢旅遊求學,不必等到被中國併吞,現在就可以自己去,但是要去流氓國家就請自己承擔後果,出了事不要想要自己政府救援,更不要當中國統戰樣板,替中國宣傳統一(其實是侵略外國),拖全體台灣人陪葬! (作者是公務員)
楊浩民 2023-07-04
總統候選人的青年政策

總統候選人的青年政策

明年總統大選關係著台灣未來走向,是站在民主同盟陣營,還是成為中國的特區,台灣國人必須慎重看待。隨著大選的逼近,各候選人的青年政策,更影響年輕人的未來。 近期賴清德提出,落實教育平權,年輕世代不能因經濟失去高等教育的機會,政府應補助私立大學學生學費。是國家資源公平分配的青年政策。隨後行政院宣布:從明年起補助私立大學學生每年學雜費三.五萬元、不分公私立大學經濟弱勢學生每年學雜費補助一.五至二萬元、公私立高中職全面免學費、放寬學貸申請及還款措施。侯友宜、柯文哲異口同聲堅決反對,認為是政策買票大撒幣。 因應中國武力併吞台灣野心,理應備戰才能止戰。為提高台灣自我防衛能力,義務役恢復一年期,國防部和教育部合作推出大學四年完成學業及兵役「3+1」方案,從課程設計的配套和執行方式來解決,服役期間強化專業訓練及實彈射擊。然侯友宜、柯文哲卻拿敵人準備犯台,恐嚇青年人會上戰場。 近日柯文哲、侯友宜相繼提出當選總統會重啟服貿。回想二○一四年三一八太陽花學運起因是反黑箱反服貿,柯文哲是學運的政治受益者,但為了角逐總統大位,可以背叛當年支持他的人嗎?侯友宜提出鼓勵中國學生來台就讀,畢業後可留在台灣工作,嚴重壓縮年輕人的就業。重啟服貿後,一個中國人只要投資六百萬台幣,就可引進三人來台工作,每人又可帶五人依親,四年後取得台灣身分證享受健保及選舉投票,這就是人口清洗政策。重啟服貿將年輕人逼入就業險境,把台灣經濟寄生在中國,台灣的災難恐怕必須全民承擔。 五月廿六、七日台派聯盟召開民間國是建言會議,針對青年政策提出具體做法供各總統候選人參考:總目標為建立讓年輕人有希望的社會,期待學貸利息政府補貼、研擬補助青年租屋購屋政策、提升非高科技產業的薪資並保障人性化勞動條件。 二○一九年習近平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要將台灣永遠鎖進中國,目前還是現在進行式,鎮壓香港反送中,五十年「馬照跑、舞照跳、民主選舉」的承諾早已不存在。二○二四年一月十三日總統選舉,青年選票决定國家走向和自己的未來,更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年輕人務請謹慎投下這關鍵的一票。 (作者是北社社員、台灣社社長)
李川信 2023-07-04
昧於事實的阿Q心態

昧於事實的阿Q心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佈2022年的「全國城市人均GDP」排行,竟然將台灣的城市列入排行! 不列入排行還好,一列入之後,前12名之中,台灣的縣市竟然佔了8個。而且台北市居冠!(詳見下表) 下面這個排行表,真有看頭,我們可以從中引發一些問題與議題。 1.把台灣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完全是昧於事實的阿Q心態。 2.台灣的成績很亮麗,超乎真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既然如此,你們要用「人民解放軍」來「武統」台灣,是要「解放」我們什麼?是嫌我們生活水準太差嗎?可是這個排行是你們自己公布的呀! 3.香港和澳門分別名列第二和第六,他們之所以能名列前茅,不就是因為他們曾經是外國的殖民地打下的基礎嗎? 4.第三名的鄂爾多斯市是「內蒙古」(其實應該稱「南蒙古」)的都市,這裡本來不是中國,是蒙古人的所在。現在已經有90 %的漢人「移民實邊」了。 5.第五名的克拉瑪依市,則是「新疆」維吾爾的都市。這裡本來也不屬中國,而是維吾爾的天地。現在也有70%以上的漢人移入。 總之,這份排行榜真有意思,發人深省。
李筱峰 2023-07-03
你不讀書的腦袋,終究是別人的玩具

你不讀書的腦袋,終究是別人的玩具

你不讀書的腦袋,終究是別人的玩具 最近看到有中文簡體在拼命黑日本,深層原因是因為日本讓該國上層對日本不爽,不爽的原因則是因為日本支持烏克蘭,更有官方到民間都明確表態強烈支持台灣,一句“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像一把尖刀一樣插在整天想武力犯台者的心臟邊上。 他們采取一貫的誇大歪曲事實的手法,對內渲染日本排放核汙染水危害世界,挑起新的一輪仇日反日民族感情,可是事實又是怎樣的呢?這讓我覺得有必要來澄清一下這件事。 但是在這之前,我也想起了常常在臉書上見過有台灣人(包括假冒台灣人的賬號),也會以福島核電站事件為材料攻擊日本的,但這些人的本質是為了攻擊民進黨執政,非藍即白,實質為紅糞,他們攻擊的武器就是說台灣政府進口日本的核食云云。 何為核食?我粗粗想來,可能大概有2層意思,一個是指受了核汙染的食品,另一個是該食品的產地為福島縣以及周邊的幾個鄰縣(更有誇張者把東京都列為核汙染地)。 眾所周知,我們在日本生活的人,平時就算想要購買核汙染食品,可能性幾乎為零,因為日本有高於世界標準的食安檢測標準,如果產地是特定的幾個縣,安檢標準會格外嚴格,絕不可能沒有檢測記錄就輕易流入市場。日本商品的高質量世界著名,其基礎是因為日本國內消費者是世界上最嚴格最挑剔的族群。 至於第二種產地福島的東西,不能說市場上絕對沒有,但是都是經過非常嚴格的全數檢查合格的才進入流通市場的,這部分理論上說是安全的,但是因為消費者心理精神的原因,很多人(包括我)是不買的,這是消費者選擇的自由,就像我購買大米都選擇東北地區的幾個縣產的,不會去買什麽南部九州產的大米一樣。 所以,日本不存在核食這種東西,又何來核食出口到外國?有的國家沒有言論資訊自由,只有官方一種聲音可以暢通無阻,久而久之當然會讓不少人產生認知錯誤,因為他們沒有機會接觸真相,接觸不同的資訊可以比較判斷。但是臺灣不一樣啊,所以,臺灣人的認知錯誤,一種是不讀書的腦袋成了別人的玩具,另一種就是為了政治立場的反對而反對。 言歸正傳,關於日本排放核汙染水的事情,日本的正式名稱是排放處理水,也就是說排放的並非核汙染水的原狀,而是先對儲藏的汙染水進行去除核物質的處理,然後進一步進行稀釋、以達到日本的排放標準。而日本標準本來就比國際標準還嚴格。 某國渲染日本排放汙染水,誤導人們以為是直接排放核汙染水,這怎麽可能?大家知道日本是個島國,吃魚的歷史遠比吃肉悠久,海產品是日本食物最重要的產業,如果汙染了自己周邊海水,日本自己的漁業不活了?日本人自己最愛吃海產品是世界周知的事。 所以就算不用展示什麽數據來駁斥,任何人用常識想一下就知道,日本又不是政府可以壓制民意的獨裁國家,日本的漁協和農協是選舉中的大票倉、哪個政黨敢得罪漁協? 據《日本經濟新聞》2021年12月23日報道,日本向大海排放的處理水是再經過100倍稀釋後的,排放水中的核物質濃度僅為WHO規定的飲用水標準的1/7。有興趣者可以看看福島核電站汙染水儲量和去除核物質處理現狀的最新資訊(有中文的)。 https://www.tepco.co.jp/....../alps01/index-cn.html 有趣的是在誇大事實渲染指責別人時,最近爆出了中國多處的核電站排放的核汙染物質量遠超日本的新聞,核汙染物質年間排放量最大的是法國,中韓分別是日本的2倍以上,美國是日本的四倍。 2020年浙江秦山第三核電站排核143兆(Bq,以下數據同單位),2021年廣東陽江核電站排核汙112兆,福建寧德核電站排放102兆,遼寧紅沿河核電站排放90兆,而福島第一核電站的計劃排放量則控制在不超過22兆。中國核電站的最大排放量為福島的6.5倍。 東京博士 2023年7月3日  
東京 博士 2023-07-03
好友提供的恐怖口國故事

好友提供的恐怖口國故事

遙想去過口國後 言行始終特別奇怪的那幾位知名人士⋯⋯⋯⋯   路希   又是強者我好友提供的恐怖口國故事。 眾所周知中國的「藍金黃」,我原本以為只會用來對付一些官員。沒想到,她當年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研究生,只是跟系上一起去參加中國某知名大學舉辦的學術研討會,她竟然就差點被「藍金黃」了,而且好不容易才脫身。 以下是她在我另一篇貼文下面的留言,我幾乎沒有更動就全部貼上來。 . ============================= 譚李威諄: 說真的,韓我還願意跟他當酒肉朋友,吃吃喝喝打屁感覺是還滿開心的。 但是當總統就一千萬個毋湯。 找個party咖來當總統,台灣大概幾年內整組爛掉。 但侯和柯布林王,不管是任何關係,同事、長官下屬、朋友、鄰居,各種關係我都不願意和他們建立。 他們用理性中立為名,逃避各種責任。 侯連國民黨的責任都不想背負。 柯布林王連柯粉的責任都不想背負。 這兩個人性格和口囯人的狼性、背信忘義、過橋抽版的個性有87像。 我這輩子花過很多力氣嘗試著跟口囯人做朋友,相信口囯人不是每個都有共慘黨的狼性的,但只是獲得一次又一次的血淚結果。 我不知道侯和柯布林王明明在台灣長大,為什麼可以跟口囯人有87像? 可能是口國飯後甜點吃多了,漸漸就會開始口囯化吧。 . 我人生唯一一次去口囯,也是口國某學術單位全程招待,那時我只是個無名小卒研究生,就有遇到舉辦方,提出類似"飯後甜點"的試探招待,我根本嚇得奪門而出,隔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改機票跑回台灣。 所以深信"飯後甜點"的事,是幾乎毫無例外的,每個台灣人去口囯被招待的基本標配,或者標配之一(例如像我媽那種老人團,口囯就拿出別種招待方式)。 然後自此之後,對於那些說"我在口囯生活如魚得水"的台灣人,我都會產生堤防。 . 對我們台灣研究生,主辦方派出對方學校博士生招待(一個口囯人帶三個台灣人,可能也是為了方便監視)。 我們這三個台灣人在台灣本來就是認識很久的同學,一女二男。 然後研討會完剛開始都正常的帶我們遊覽觀光,然後問我們要不要去做腳底按摩(我以為是盲人腳底按摩那種),我們就說好啊。 然後就帶我們去了一個裝潢非常像酒店/夜總會的地方。對我方兩個男同學,就各自有兩個超級美女分別帶走,我則被一個眉清目秀的20出頭男子帶走,那時我就覺得有點不大對勁了。 然後帶到私人包廂,男子從腳底開始按摩,然後越摸越上面,我大怒說,你想幹嘛,他擠眉弄眼跟我說"如果不好意思,我們可以到更隱密的包廂去做全套",我很生氣的說我要走了,男子說別這樣"上級已經把錢都付了,別客氣嘛",我聽了只覺得毛骨悚然,主辦方明明是一個世界知名的大學,為什麼要為我們付這種錢? 我跑出包廂,發現那個帶我們的研究生堵在門口,看我跑出來,臉色相當不悅,跟我說如果我不喜歡那男的,可以換人,但不能跑走,不然這樣會給他們"很沒面子"。 我那時人在國外,又在一個奇怪的夜總會式的按摩店,很怕出事,隨便撒了一個謊說"我不舒服要回去睡覺了"。那個研究生臉色不悅的說,你兩個同學還在裡面享受呢,你要走的話,只能自己回去,一個女生晚上在外面走很危險。 我根本不吃口囯那套,直接跟他說沒差,我去世界上其他國家開會,都自己一個人單身闖,然後就硬跑走了,隔天也不管同學教授,直接跑去航空公司花錢改機票(因為主辦單位不接受我改機票)。 後來我聽同學說,那晚,研究生接受到的待遇是如此。教授們則到更高級的地方"吃甜點"去了。 . 那是一個國際知名的名校,但我去研討會的時候,在正正經經學術報告時候,我發現口囯老教授大多身邊配有一個年輕女研究生,然後開會時後口囯老教授都是把手放女研究生大腿上、肩上、腰上的。 雖然本來就知道這是口囯生態,但真有這麼猴急嗎?迫不及待在研討會當下向世界各國的學者,展現"口國偉大光榮的國土風情"。 所以這是我對那些,自稱在"口囯混得順風順水"的人,都帶有警戒之心。 . 這種level的甜點,你在台灣一晚沒一萬塊花不起的,共慘黨免費讓你"見世面",台灣人大部分都很開心吧。 然後像我家族老人(娘家和婆家的),他們到口國也有各種特殊招待,都是專治老人的,所以現在他們都對口囯死心塌地。 以前我在台大法學院,聽到一個極度知名教授(後來也被人爆困哈星),在上課的時候,花了一個小時抱怨台灣政府對他都不禮遇,口國政府都好"禮遇他"。 走在台大校園,學生都不理他。 但他走口囯,都有排成一排的青春大學嫩妹,彎腰說"X大教授,我們等您好久了"。 就是如此。
蕪菁雜誌 2023-07-03
侯友宜終究要認九二共識

侯友宜終究要認九二共識

看吧,我前幾天是不是說了?侯友宜終究要認九二共識! 為何我會知道?真的不是因為我是什麼預言家,而是因為國民黨的壓箱寶翻來翻去就那幾樣,遲早要拿出來,只是看什麼時候忍不住而已。 但是我確實錯估一件事,我當時說,侯友宜不到最後關頭不會使用,因為這等於「體面的認輸」,回歸九二共識,就是回歸深藍,可以穩住基本盤,可是自絕擴張支持率的可能。 沒想到金小刀一出鞘,居然離選戰還剩半年就下這帖猛藥,可以肯定國民黨現在的策略進入「安寧療法」階段,治癒無望,只好減緩痛苦,提早認清局勢倒也不是壞事。 接下來,我認為壓力會來到柯文哲這邊,賴清德絕不接受九二共識、侯友宜支持九二共識,三分之二已表態,他無法再像之前一樣說句定義模糊就呼嚨過去,其他議題就算了,唯獨國家定位主張不可能。 模糊是柯文哲最大的優勢,也是最大的劣勢,當大家都把話講清楚後,騎牆者的處境最危險。侯友宜這次好不容易搶回主動權,絕不會輕易放過,接著就看柯文哲怎麼接招了。
林俊憲 2023-07-03
侯友宜2016說 核一核二要準時除役

侯友宜2016說 核一核二要準時除役

侯友宜2016說 核一核二要準時除役 侯友宜2023說 核一重啟核二延役
曾韋禎 2023-07-03
台灣話斷層、失語,是很晚近的事

台灣話斷層、失語,是很晚近的事

台灣話,斷層、失語,是很晚近的事。 只是因為來得又急又猛,所以幾乎把一整代的人,還有後來的人,舌頭都剪斷了。 以戰後世代來分,十年來切, 二年級(1930),日語人。 三年級(1940),台語人。 四年級(1950),台語人。 五年級(1960),台語人。 六年級(1970),華語人。 七年級(1980),華語人。 八年級(1990),華語人。 九年級(2000),華語人。 其中,最關鍵的,就是1960-1980這20年。 國民黨政權殖民台灣,一開始只是把日語世代從文化菁英貶為文盲,但因為華語霸權羽翼未豐,還沒開始文化屠殺。 但到了1960開始,國語政策開始嚴格實行。 這時開始,「台灣話」才正式變成了國民黨新聞局核可的影視作品中,土匪、流氓、壞人所使用的語言。 政策推行,都是從國家最鄰近能接觸到的機構開始,所以學校、教育,殘害最深。 這就是為什麼,1960年代出生的台灣人,是華語最溜的「第一代純華語人」。 那代人,2023的現在,也不過是60出頭歲數而已。 這就是為什麼,那些「野百合世代」很多還在傳唱「第一支舞」、「少年中國」。 從1960-1970世代開始, 越早離開學校,出社會的,台語越好。 讀書讀越多的,越在學校、社團、部隊、政府,力求表現的,那他母語喪失越嚴重,或者是,盡量減少在上學上班時使用母語。 我一直在想像,1990野百合學運,廣場上靜坐的大學生,都用什麼語言開會講話。 我假設,封鎖線內的大學生,講華語,封鎖線外的同年齡的社會人,講台語。 我剛才猛然想到,我自己的父母親,其實在黨外時代的1980年代,他們才不過30幾歲。 在蔣經國過世,李登輝擔任總統的時候,我的父母也不過40幾歲。 如果李登輝當總統的1990年代的台灣,40歲以上的中壯世代都還是台語世代,那當然振興台語不會是李登輝總統最棘手優先的施政重點,他光是要讓教科書開始「認識台灣」,就已經是巨大難以撼動的難關了。 我的父母只是有幸早生了10年,所以他們還是台語世代。 所以、是的,台灣語的現況,是很糟的,瀕臨滅絕,這都沒錯。 但我們也不能因為自己心裡急,就把煩躁都表現出來,因為,最終,我們是希望讓大家喜歡、景仰。 就如我小時候聽到1995年彭明敏教授參選總統時,他優雅、智慧的台語演說那樣。 彭那樣的台語世代,是如此菁英、品味,我想以他為榜樣來學習,我想追隨他的腳步。 對15歲的我來說,促使我好好把台語學回來、講得優雅,的動機,是這樣正向的東西。 所以我還是覺得,推廣母語,就是要自身做好榜樣,並且,產出各種好的母語作品,讓孩子看到、聽到、欣賞到、感動到,這比什麼打罵責備,都來得更重要。
張之豪 2023-07-03
能怪他們不跟子女講母語嗎?

能怪他們不跟子女講母語嗎?

當這個世代,講母語會被掛狗牌,能怪他們不跟子女講母語嗎? 這個世代的童年,電視還不普遍,頂多就是每天中午,村鎮有幾個商店家,願意開放電視機,讓圍在店外的小孩,看史艶文、六合三俠,或歌仔戲。 這個世代,特別是農村子弟,在進小學前,家庭生活沒有聽過半句所謂的「國語」。 於是,進小學第一天,很多是哭著回家,因為完全聽不懂老師在講的外國話。 接下來,這個世代,絕大多數人,每天在學校上的「國語課」,跟現在小學一年級生上西班牙語一樣困難(英語可能還算比較簡單,因為入學前,至少在電視機、電玩前,聽過不少英語了)。 這個世代,為什麼不跟子女講台語、客語、原住民語? 因為潛意識裏,不想讓兒女重蹈進入小學時,第一天哭著回家的痛苦。也不想讓子女每天上「國語課」,卻像在上外語課一樣。 更有不願讓子女輸在起跑點的父母心,這有錯嗎? 這是歷史的悲劇,如今,還有被撫平的機會嗎?
陳增芝 2023-07-03
論讀書

論讀書

論讀書 關於讀書有很多的說法,比如讀書使人聰明,知識就是力量等等。人類在不太發達的時候,並不是人人想讀書都能讀到書的,尤其是女性。比如棄醫從文的日本著名作家渡邊淳一寫過一本小說《花埋め》,講的是歷史上日本第一個女醫誕生的故事。 事情發生在明治時代初期,當時不要說讀醫了,就是上學出門女性都受限制。荻野吟子因被丈夫傳染性病,在看婦科時無法忍受當時只有男醫生的屈辱,立誌要拯救千千萬萬個同樣因為屈辱羞恥,不願意看婦科病而耽誤治療的女生。 當時的日本醫生都出生於名門醫學私塾,而且是住宿制的,只招收優秀的男生。吟子為了克服當時社會的偏見和各種障礙,不僅男裝巧扮考入醫學私塾,還以優異成績畢業獲得醫師執照,血與汗的奮鬥展示了日本女醫波瀾壯闊的生涯。 渡邊淳一是北海道的一名外科醫生,同時又是作家,他的文筆細膩精致如手術刀,在1980-1990年代留下了震撼日本的諸多作品,比如《化身》,《愛の流刑地》,《失楽園》,很多還被拍成電影和電視劇。 他的早期長篇《櫻花樹下》描寫了一對母女的情人是同一個男子,最後母親自殺埋在了一棵很大的櫻花樹下,於是就有了特別漂亮的櫻花下面埋著死人之說,因為吸取了死者一生的精華養分,櫻花才特別燦爛絢麗。 我發現台灣人很少讀書,也許是我個人在台灣生活或到處旅遊時觀察上的偏見,但是最近發現台灣人自己居然也是這麼認為的,有報紙說有4成台灣年輕人在一年內沒有讀過一本書,書店還貼有自嘲對聯:“人進不來,書出不去”。 2019年的法國民調顯示,在手機網絡發達普及的今天,法國有92%的人每天閱讀,而且有91%的人是閱讀紙張書籍,法國年輕人的85%認為上學以外的讀書是一種休閑。 日本也是如此,我剛到日本時就發現書店特別多,甚至便利店,車站售貨亭都有很多書在賣,因為一開始日語不行也不會去細看,只看看帶有不少漢字的書名很新奇。後來逐漸挑一些自己容易閱讀的開始入門,比如攝影書,汽車雜誌,科技書籍,閱讀成為我自學日語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輔助工具,很多科技外來語詞匯都是通過讀書漸漸學會的。 後來開始讀小說,因為小說裏有很多場景描寫,人物生活對話,甚至日本人之間如何閱讀空氣的感覺會逐漸領悟。剛開始當然讀起來蠻吃力的,但是讀多了,日語會不知不覺的提高,尤其是寫作能力和日語口語用詞,找自己最感興趣的讀物作為切入點是我的經驗。比如我最先閱讀的是攝影,汽車和程式設計方面的日語書籍,然後逐漸開始閱讀歷史和文學書。 為了方便讀者,日本的書籍出版商也是很花功夫的。日本有一種非常便於攜帶的A6尺寸小開本的書籍,叫文庫本,文庫本是1927年由巖波書店為了普及古典書籍而出現的。 文庫本來的意思是收藏圖書,為了方便讀者閱讀和收藏全卷出版書籍,特意將已經出版的精裝版歷史書籍縮寫並印刷成廉價版的文庫本,也就是袖珍書籍,讓更多人能容易解囊購買,快速閱讀。 文庫本在我的出差旅途中讓我隨時能閱讀,知道了日本的很多事情,日本人的所思所想,從文化思想到現代流行,春夏秋冬日本人對生命的美學觀,同是影響深刻的佛教儒教思想日本人的差異和取舍。 文庫本雖然屬於大眾廉價的書籍,但是與精裝版正規圖書一樣也是有書皮的,日本人在公共場所閱讀時習慣將套在外面的書皮翻個面,將空白的書皮包在書外面,這樣周圍人,尤其是用擁擠的車廂內,就看不到你在讀什麽書了。 因為日本人將閱讀什麽書都視作是自己個人的隱私範疇。比如我在車廂內站著堂堂地閱讀一本《3LDK的美學》,坐在我前面的乘客擡頭看到書名說不定會想,啊,這家夥現在是租房住的,他在做買房子的美夢呢。 法國人可能是世界上人均閱讀時間最多的國家,但是據我所知,印刷物出版量第一的是日本,日本不僅有很大的出版量 ,而且舊書市場龐大。比如著名的連鎖店Book off裏面的文庫本舊書,很多是閱讀後的人覺得不必收藏賣掉的。 這些舊書外觀一點都不舊,而且對於沒有閱讀過的書,我個人認為內容不存在什麽新舊差別。一本舊的文庫本100日元,是非常親民的價格,而且往往內容絕對超值了100日元。 這個時代,滑手機獲取電子信息當然也要,但是建議分出一點點時間讀書吧,活字印刷物的魅力,不僅僅是文字內容,更是一份滑手機得不到的心的寧靜和享受。 東京博士 2023年7月3日  
東京 博士 2023-07-03
七月十六日的遊行

七月十六日的遊行

七月十六日的遊行 奇遊團討論公共議題的時候,緊急、重大、不可逆這三個條件一定會被拿來衡量這件事情的重要性。 反服貿會有這麼多人,五十萬人走上街頭,原因就是充分滿足了這三個條件,我們不出來,台灣就沒救了。 2020年的時候,為了抗議陳菊當監察院院長,國民黨說要學習2014年一樣佔領立法院,我的河道上充滿了一片歡樂氣氛,最後當然不了了之。 這個世界上的事情實在太多,尤其台灣要做「重大」的事情百廢待舉,兩岸關係、經濟發展、教育文化等等等一直到台語,「緊急」的東西也很多。 三個條件裡面最重要的就是「不可逆」,反服貿、反紫光、反數位身分證等等這些事情「緊急」、「重大」而且滿足「不可逆」,我想這也是奇遊團能夠成功的原因。 至於2022年年底的選舉,我們認為是「緊急」、「重大」,於是發了一個對於反美、疑美「半導體去台論」澄清的聲明,但一般人認為縣市長的選舉並非「不可逆」,所以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效果。 健身房館長和黃國昌7月16日訴求「司法改革」、「居住正義」的遊行,我到現在還不知道他們到底要什麼?「重大」的條件是什麼?此外也沒有「緊急」或「不可逆」的情況。 更可笑是包租公侯友宜和柯布林王都會出席參加這場在總統府前面的遊行,民眾黨發佈一級動員令,根本就是號召全台灣柯布林集體現身。 有熱血、要有理智,參與公共事務,尤其是抗議的行動,道德權威是非常重要,健身房的館長和黃國昌是沒有的,也不滿足緊急、重大、不可逆,完全是為了個人的利益。 如果你是柯布林,當然內在會驅動你去參加這場遊行。但要考慮的是:你要現身讓大家知道嗎?  
李忠憲 2023-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