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觀點

馬英九拚經濟不只輸給蔡英文

馬英九拚經濟不只輸給蔡英文

說一個笑話,國民黨比較會拚經濟,馬英九拚經濟拚輸蔡英文,是因為蔡英文運氣好 完整閱讀: https://disp.cc/b/163-9n1t
打馬悍將粉絲團 2018-08-09
台灣語文也需要轉型正義

台灣語文也需要轉型正義

  教育部在8月11日預計辦理台語認證考試,因為國中小學生報名參加台語認證免報名費的利多刺激下,今年報名總人數是11617人,報名人數還算踴躍。目前在國小教授台語課須通過教育部台語認證B卷中高級,才可以取得任教台語課資格,相關配套措施則是各縣市教育局開出台語正式教師缺額,103學年度台北市首開先河,開缺4例;104學年度新竹市開缺8例;105學年度台北市和新竹市各開3缺,台中市開2缺;106學年度台北市開6缺,台中市開2缺,高雄市開4缺;106學年度台北市開12缺,新竹市4缺,台中市4缺,高雄市2缺。弔詭的是,號稱文化首都的台南市長期是綠營執政,連續五年卻沒開出台語教師專缺,頗令人詫異。 至於學生部分,參加台語認證考試有何優勢呢?高雄市的部分已在今年一月十九日通過高級中等學校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項目採計教育部台語認證,積分是十分,此積分和全民英檢GEPT一樣,甚至如果通過由成大的台灣語文測驗中心所舉辦的全民台語專業版認證中級以上,可獲得廿分積分。除了高雄市以外,桃園市也通過學生參加教育部台語認證列入高中免試入學超額比序加分項目,積分是二分,筆者期許教育部能鼓勵其他縣市教育局比照桃園和高雄採計學生的台語認證考試成績,以激勵學生學習台語。 考試內容部分,近年來教育部主辦的台語認證有關羅馬字出現的頻率愈來愈低,不知其因,不過羅馬字教學在國小台語課本是重點內容,如果台語認證考試降低羅馬字部分,除了會降低學生的台語羅馬字程度,老師的台語羅馬字教學能力專業素養是否有提升,也會受到外界的質疑。 教育部台語認證從2009年開辦迄今已十年,對於台語文教育的推廣幫助甚大,期許教育部對台語認證和相關配套措施做滾動式修正,也期許立法院早日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讓尚未取得法源依據的台語早日獲得保障,而這也是落實台灣語文的轉型正義具體措施。 (作者為台灣教師聯盟副理事長)
郭燕霖 2018-08-10
管爺案與江南案

管爺案與江南案

大鬧了兩百多天的台大校長遴選醜聞是不是要收尾了?新任教育部長葉俊榮甫上台即拋出「有溫度的溝通」,台大遴選會馬上悍然打臉,兩度發文「挺管到底」;這表示葉部長「溝通」撞牆。另方面,還正義於校園的呼籲排山倒海而來,台大校務代表的師生、教授以及學生會代表,甚至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現任院長廖俊智都紛紛發言,更不必說清議的反彈與壓力。最嚴重的是質疑葉俊榮,表示教育部一旦「放水」,將會壓垮民進黨年底的選戰。 事急了,行政院長賴清德不得不出面替葉俊榮的「溫度」擦屁股,也是向社會表達「不會放水」的宣示。賴院長特別安排專訪說:「台大校長的遴選程序若有問題,教育部依法有權監督。」強調「並沒有踰越大學自治範圍」,重點是下面這句,教育部「要有道德勇氣和法律責任去表示意見」云云。賴院長既揭示「道德」又提出「勇氣」,表示民進黨政府不會龜縮,要以道德勇氣面對管爺們;這是閣揆的保證。 台大事件發展到今天,放在民主進程來看,我們反而要感謝管爺們:他們如此肆無忌憚地在校長遴選上「包山包海」、「吃銅吃鐵」,就是自信重重黑幕積累成的鐵盒子絕不會被攻破;沒有管案,黨國派可以在台大玩到天荒地老。管爺案爆發,透顯他們把持校務會議、包辦遴委,赤裸裸地放縱管中閔隱匿資訊、包庇論文抄襲、無視產學合作契約,更扼殺臨時校務會議所提議案,甚至援引中國方面偽證說法:遴委會就是太上司令部。 問題是,他們為什麼敢膽大妄為到無法無天?為什麼台大校方公然與遴委會沆瀣一氣?為什麼每一步都不顧程序正義?再用更直接的問法:從陳維昭以下這些為人師表者,為什麼敢毫不避人地偷雞摸狗? 這就回到開頭所說的「感謝管爺們」的話頭,其實管爺案形同江南案,國民黨的特務們為什麼敢出手到美國去槍殺美國人?他們之敢跨海暗殺江南,正是踏在林義雄滅門及陳文成虐殺的血跡上,一步一步蹀血向前;國民黨特務們殺人不當一回事,膽子愈來愈大、思慮愈來愈粗,最後終於自食惡果。蔣家王朝的斷絕正出於江南案;江南案之後,蔣經國被迫公開宣告不再傳子,也把涉案的蔣孝武外放到新加坡且嚴禁返台。區區江南之死,竟而結束蔣家王朝、開出台灣民主,不能說這不是歷史的弔詭、政治的弔詭。同樣的區區管中閔何足道呢?不過是台大黨國派處心積慮一貫的伎倆;怪的是他們敢違反所有程序正義,連偷吃步後都不擦嘴,其膽大妄為與黨國情治殺手的心態有何不同?反正誰奈我何! 江南案終結蔣家王朝,管爺案也可能是終結台大黨國的契機,誰說老天無眼!? (作者金恒煒為政治評論者;http://wenichin.blogspot.tw/)
金恒煒 2018-08-09
有什麼樣的候選人就會有什麼樣的支持者

有什麼樣的候選人就會有什麼樣的支持者

不知一堆柯粉是在崩潰什麼,政黨本來就是這種東西啊~不然一堆人巴著政黨的資源不放,卻又去跑去支持敵對勢力算什麼。 這種巴著政黨資源不放,但又希望自己在政治上的作為,可以不要接受政黨約束的行為,說穿了,就是只要權利不要義務,貪小便宜的自助餐心態。 相信大家小時候都聽過蝙蝠一邊裝鳥類一邊裝哺乳類,企圖兩邊獲益,卻又同時企圖逃避兩邊義務的故事。 而目前柯文哲在幹的也是完全相同的事,一方面希望能夠獲得綠營支持者的選票,但另一方面卻又希望自己可以不受綠營支持者理念的約束,一方面希望民進黨可以禮讓他,另一方面卻又認為自己無須為了促成彼此的合作,付出任何的代價。 然後有什麼樣的候選人就會有什麼樣的支持者,所以許多柯粉也展現了和柯文哲一樣的,只要權利不要義務的便宜心態,所以才會對於民進黨祭出黨紀一事氣急敗壞,因為他們就是希望某些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可以頭戴民進黨籍的頭銜來支持柯文哲,好彰顯柯文哲的眾望所歸。 為何政黨會需要約束黨員的政治行為呢?因為政黨在經營的是品牌,在經營的是選民的信任感。 所以可不能像某個網紅市長一樣,仗著目前處於「無敵狀態」就初一十五不一樣,那裏有好處就往那裏倒,這招在「無敵狀態」下是不會有支持追究啦~ 反正馬英九的前例已經讓我們知道了,這時的支持者是豬油蒙了心,什麼也看不到,但等到「無敵狀態」過去之後,大家就等著掃那些碎了一地的玻璃心,然後當然的,這一切都是政治人物的錯,是政治人物太會騙人了,支持者都是無辜可憐的受害者,我將心本向心明月,奈何明心向溝渠那樣~ PTT.CC [新聞] 全面開戰!民進黨9月1日劃清界線 黨員挺 記者陶本和/台北報導 對於不少民進黨籍參選人或黨籍公職力挺台北市長柯文哲,民進黨副秘書長徐佳青8日明 確表示,參選人在8月27日中選會登記之後,民進黨在9月1日會全面盤點違反黨紀的黨員 ,屆時違紀的人只有兩條路可...  
Rober Wang 2018-08-09
「建中生留學中國」

「建中生留學中國」

「建中生留學中國」 早上起來看到當年來我家拜訪的學長在群組裡面指名要我回答的訊息「建中有10%出國唸書,為什麼去中國和香港,卻不去歐美?現在的年輕人有辦法在那樣的環境生活嗎?現在大學生我行我素,去了中國怎麼受的了!我都不敢去。」。本來想要直接在群組裡面回他,但這個問題相當複雜,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講清楚,於是又寫成了一篇文章。 點進去看新聞的連結,建中有120個同學出國,其中有77人到中國和香港,文中沒有提到香港的人是多少,但比以往爆増六倍,所以應該是到香港的比較多。裡面舉一個72级分同學的特例,把台大當成備案,新聞並把這個當成標題,或許是這一句話讓身為台大教授的學長看起來刺眼。其實從小看黨國媒體長大的我,看到這個標題隱約就覺得這是故意攻擊台大的一種手法,尤其在台大校長拔管插管的風波當中。 學長說他周圍的同學小孩子年紀都比較大,出國的情況不是從小就送美國、加拿大,不然就建中北一女畢業之後到歐美去唸書,為什麼要去中國或香港? 台灣因為長期在黨國的統治之下,對於出國留學有兩個歷史的痕跡,第一種是拿黨國的資源,不管是高官的小孩或是拿中山奬學金有特殊任務出國的抓耙子,在海外拿到博碩士學位,回來台灣經過甲等特考的洗白,直接聘任為十三職等的大官,想當年我高考二級及格初任官等是六職等,很多像我這樣的人可能一輩子都爬不到九職等,這樣的出國留學真是一種神奇的法寶。 另外一種因為在歐美日留學,了解整個台灣的人權和國家狀況,在相對安全的海外環境挺身而出,為台灣發聲並且支持台獨的海外留學生,可能參加遊行活動被第一種人拍照進了黑名單,有家歸不得連父母死了都沒有辦法回來奔喪。這種為台灣奮鬥的英雄氣魄,讓很多台灣的年輕人非常崇拜。當然出國留學還有中間的許多人,因為有這兩種歷史的遺跡,大家誤以為是出國留學只有正邪兩種精英份子,對於出國留學這件事情有太過神話般的想像,但是這種美好的想像其實非常深植在台灣人的心目當中。 看新聞裡面的數據,120個人裡面還是有43個人不是到香港或中國,這個部分並沒有加以強調,也沒有更進一步的研究和背景資料的呈現,到歐美的這43個人成績到底比較好還是比較不好?到香港或中國的這77個人,到底有多少父母本身就在中國,或是在中國已經有事業等待子女前去接班?沒有這些背景資料其實無法判斷到底前往香港或中國留學主要的原因是什麼?在群組裡面的朋友有人感謝建中這10%的人讓出名額,可以嘉惠更多中南部的學子。 出國留學對一般人而言,是件相當奢侈的夢想,但是對有資源的家庭來講,提供小孩出國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出國留學的學生有非常多種,在多元社會的台灣,用的手機是中華電信,出國比賽掛的是中華台北,坐的飛機是中華航空,說是中華其實是China,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之下,有一定比例的人到中國或中國統治下的香港去唸書,撇開上面我講的那種對留學神話的想像,看起來相當正常。 如果不是父母的安排,而是出自本身的動機,出國留學除了吸取專業知識以外,有很重要一部分是想要親身體驗不同文化的衝擊。一個矮胖的黃種人在一群高大的白人當中,彼此互動侃侃而談,交流不同國家的文化,沒有什麼其他人生的經驗可以更加速自己的成長。個人覺得出國的年紀真的不要太早,否則還不明白自己是誰的情況之下,容易迷惘或迷失。 另外,語言當然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挑戰,去香港或中國在唸書和生活上,因為語言方便許多,方便通常代表的是難度較低。這件事情我有深深的體會,即使在唸了四、五年德文考上公費留學,要交表格給教育部決定最後留學國家的前一刻,我的腦海裡面還是有49%的聲音叫我選英語系的國家。 每個人的決定各不相同,尊重並祝福選擇香港或中國唸書的同學,語言雖然不成問題,外表看起來也是一樣的人,但體制和內在有很大的不同,在台灣享受民主、自由和人權習慣,高高在上評鑑大學老師的年輕人,到中國去要接受的應該是另外一種地獄般的挑戰。 其實出國留學並沒有那麼神聖偉大,每個人的客觀環境也不相同,面臨的挑戰也各有差異,但是不管在哪裡,一定要學會思考,有廣泛的興趣和閱讀,了解事情的本質和不同的原因,尤其不要忘記自己是台灣人。
李忠憲 2018-08-09
五星旗 代表傷害台灣的標誌

五星旗 代表傷害台灣的標誌

如同德國禁止使用納粹符號,連在台出現類似行為皆遭德國在台協會關切;若台灣禁掛、持五星旗是違反「言論自由」,難謂合理。圖為過去曾有中學生在學校活動中扮裝成納粹。資料照片 古志誠/斜槓青年、文字工作者 走過納粹的德國已在1998年修訂《德國刑法典》立法禁止納粹旗幟、徽章、制服、標語口號、納粹手勢,台灣沒有理由或不能禁止五星旗,總統亦不能「見招拆招」的方式冷處理。  若形容一面旗是玫瑰,火紅豔麗,卻暗藏荊棘,五星旗是當之無愧。敵國,一個處處打壓台灣國際空間甚至干預我內政,即使國民黨的馬政府執政,中國絲毫不放棄對台使用武力,因此稱中國為敵國,無庸置疑。但禁止五星旗外,立法機構還須先立法訂「敵國」要件(國際組織與賽事打壓案例)與定義(軍事飛彈與經貿威脅),符合哪些再禁旗,且我主辦賽事不得禁止國旗。  《憲法》第4條規定,我總覺得荒謬。「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大法官打太極拒絕解釋,1993年第328號解釋說:其所稱固有疆域範圍之界定,為「重大之政治問題」,不應由行使司法權之釋憲機關予以解釋。什麼是「固有疆域」?又淪為政客學者各自解讀。言下之意,《憲法》本文沒說的「大陸地區」,統治範圍亦不及於今中華人民共和國。我也知道老一輩教授會拿秋海棠到「老母雞」失散(今為蒙古共和國)加以誇飾ROC領土。既然大法官對於固有疆域統治範圍未有定論,如此,我們立法機構亦可將對岸中國定義「敵國」加以禁止五星旗。  或許反對派認為禁止五星旗是違反「言論自由」難謂合理。當網友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要求禁止中共五星旗在台灣公開懸掛、展示,法務部以不符《憲法》保障人民言論自由意旨為由,決議「不予採納」;試問,世大運、棒球等國際賽事在台舉辦卻禁止國旗,又有符《憲法》保障人民言論自由意旨嗎?這是錯亂且矛盾!據國防部統計,中國對台針對性的飛彈部署,戰術彈道飛彈及巡弋飛彈,數量已達1400至500枚;五星旗的內涵是極權不民主、軍事威脅台灣及「零和競賽」,那我們為什麼不能立法禁止五星旗呢?     別忘了,台北曾有民眾多次使用納粹符號、公開揮舞納粹旗幟。德國在台協會震怒,我們覺得「有這麼嚴重嗎?」換句話說,揮舞五星旗這代表的意義就是傷害台灣的標誌,顛覆民主價值、顛覆中華民國政權。 台灣內部缺乏「價值同盟」,外部敵意高漲。中國祭出「電擊棒」突襲恫嚇不加以反制,呼喚國際同情,恐面臨斷炊之境。想想周子瑜揮國旗被道歉吧,當國旗在自家被禁止翱翔,五星旗卻暢行無阻,這不是很奇怪嗎?
古志誠 2018-08-09
不只中元節、不只陳文成

不只中元節、不只陳文成

不只中元節、不只陳文成,有太多故事,其實很多台灣人都不知道。 關於全聯引發討論的中元節廣告,出版人兼作家顏擇雅在臉書上說:陳文成基金會與關心真相的所有人,「應該謝謝奧美團隊,做到你們做不到的事,讓許多對台灣白色恐怖歷史毫無興趣的人,第一次知道陳文成其人其冤」。 奧美董事長白崇亮(照片右二),何其人也?他是白色恐怖時代,被國民黨以「通匪罪」判處死刑槍決的白克導演的次子,也曾在2010年國際人權日的追思活動,上台代表受難家屬致詞。 白克先生出生中國廈門,1945年隨國民黨政府來台接收日本影製產業,拍製過許多台語片。 白崇亮曾經受訪說,父親與母親在1962年中秋節次日被捕,「那天下課回家,發現父親、母親都不在家了」。 白崇亮回憶,母親在隔年除夕被釋放回家,父親卻在1964年2月22日受難。父親被槍決後多年,檔案解禁後白崇亮才拿到父親當初受死刑的判決書,「我了解父親是帶著生命的尊嚴與驕傲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 白崇亮說,「白色恐怖最可怕的就是,你不知道這是什麼,所有的事情都是一片空白、寂靜,被隔絕開來,也不知道該如何面對」。 照片(文化部攝):左起依序為紀露霞、鄭秀文、白崇亮、白崇光。
陳增芝 2018-08-07
惡檢養成的四個搖籃

惡檢養成的四個搖籃

隨著花蓮地檢署檢察官林俊佑確定停職,「檢警公審女童」案也暫告一段落。由於無論是從權力對比性、年齡差距性、手段比例性等各面向來看,整起事件都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相信許多人心中都不無疑問:惡檢究竟是如何練成的?在此,僅以一個長期在檢察官底下工作者的觀點,嘗試稍加分析。 欠缺社會歷練。多數法律系學生,在進入校園後即以司法特考當作目標,在學期間較少參與社團、打工,即使畢業後也經常是全職備考,導致多數司法官欠缺社會經驗。惟本事件中,當事人顯是在民間企業歷練後始進入司法體系,因此要再看看下面幾項。 未實際參與案件偵辦。儘管在刑事訴訟法中,明定檢察官是「偵查主體」,其他諸如警察、調查、憲兵、海巡、廉政等機關從事案件偵辦人員則是「偵查輔助體」,受命於檢察官的指揮調度。然而在實際上,檢察官甚少實際參與案件偵辦。舉凡行動蒐證、通訊監察、搜索扣押、曠日詢問等偵查作為,都是由司法警察機關人員執行,檢察官則受限於龐大的業務量,往往只在幕後發號施令。未實際參與第一線案件偵辦工作的結果,導致與社會實情脫節。 權力過大。如同在醫療體系中,醫師位居核心地位,其餘諸如護理師、藥劑師、麻醉師等只能在旁眾星拱月般,檢察官在偵查體系中的地位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過去檢察官掌握了搜索、通訊監察等權力,社會日漸法制化後,始將核票權回歸法院。即使如此,由於戒嚴時期留下的「調度司法警察條例」迄今仍未廢除,導致檢察官可任意調度司法警察,甚至指揮縣市長,司法警察機關若不配合,將面臨懲處。雙方的互動,並非一般法治國家的「夥伴關係」,而更是種「隸屬關係」。 社會期望過高。法律系在大學第一類組入學考試中,長期占據第一志願的位置,而司法官又是法律系學生畢業後的首選,考取司法官,可謂光耀門楣。在司法特考競爭激烈、錄取不易下,社會對於脫穎而出者期望甚高,媒體也往往以造神的方式對應屆考取者加以報導,由此更加深了司法官的自我膨脹心理。 (作者任職於法務部下轄機關)
楊宗新 2018-08-09
扁案「蘇炳坤模式」

扁案「蘇炳坤模式」

蘇炳坤被控在三十二年前持刀搶銀樓遭判刑十五年確定,他入獄服刑二年後,由前總統陳水扁對他特赦免除罪刑。去年他聲請再審,高院再審庭昨天為蘇炳坤平反判他無罪,本案創下司法史上總統赦免後獲再審且改判無罪的首例;蘇炳坤案也為特赦阿扁問題指引了一條新的方向。 特赦阿扁議題一而再、再而三浮上檯面,特赦與否爭論多年,社會一直沒有共識,陳水扁的意思似乎在於他要的是無罪平反,他要求重審扁案,還他清白,特赦並不是他的優先考量。而監察委員陳師孟也表示,他並不贊成蔡英文現階段需要迫切對陳水扁特赦,因為特赦是把所有真相「掃到地毯下」,他主張在特赦之前,必須先做的是,將扁案真相調查清楚。 特赦是指免除特定罪犯刑的執行,不用再坐牢,但罪行在法律上未消滅,這對阿扁而言,接受特赦會被外界解讀為阿扁有罪,因其倘若無罪,何來赦免的事。 現在,蘇炳坤案為特赦阿扁問題指引了新的方向:蔡英文總統可以先特赦阿扁,然後阿扁再循蘇炳坤模式聲請再審,重審扁案,還他清白,這就解決了特赦會被外界解讀阿扁認罪的問題。 接下來要看擁有最後決定權的蔡英文究竟會如何妥適處理了。總統才有權特赦陳水扁,蔡英文遲遲未能特赦陳水扁,理由是阿扁有一個案子已經判刑,但還有五個案子在審,法律對還沒判刑確定的案子是不能特赦的。 但筆者認為這個理由似是而非,因為赦免法並沒有規定一個人只能特赦一次;總統依法不能特赦尚在審理的案件,但可以先就阿扁已經定讞的案子行使特赦權,至於阿扁其他還在審理中的案子,等到將來確定後再說,因為一碼歸一碼,其他還在審理中的案子誰又能說一定會判有罪? 目前,阿扁尚在審理的案件都停止審理,也不可能期待近期就把程序走完,若要等待確定司法判決才特赦,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且萬一國民黨重掌政權,以該黨干預司法前科、類如馬英九追殺侯寬仁的報復心態,甚至司法人員「表態效忠」的黨國舊習,阿扁的未來恐怕只會更悲慘! 轉型正義尚未完成,特赦前國家元首當然是政治問題,只依法論法而不做政治考量,不見得周全吧! (作者為資深社會工作者,台北市民)
徐立德 2018-08-09
那你是戒嚴時代的誰呢?

那你是戒嚴時代的誰呢?

  是丁窈窕還是林江邁?那是殷海光嗎? 還有那個抱黑仔的是陳文成嗎? 「可能是他們,也可能是那時代的任何人」 那你是戒嚴時代的誰呢? https://musou.watchout.tw/role-play/terror-30 延伸閱讀: ➤ 誰是陳文成?圖文篇:https://bit.ly/2LZok5T ➤ 在幼女面前被帶出去槍決的丁窈窕 http://cks.moc.gov.tw/article/71305
hugo-lin 2018-08-08
臺灣??之父,你認得幾位?

臺灣??之父,你認得幾位?

隨手抽出9位本團曾介紹過,曾被稱為「臺灣??之父」的人物,看看你能認出幾位? 答案(左至右,依序往下排): 臺灣自來水之父 巴爾頓 http://www.twmemory.org/?p=11771 臺灣歌謠之父 鄧雨賢 http://www.twmemory.org/?p=2079 嘉南平原水利之父 八田與一 http://www.twmemory.org/?p=11165 臺灣美術啟蒙之父 石川欽一郎 http://www.twmemory.org/?p=10057 臺灣痲瘋病救濟之父 戴仁壽醫師 http://www.twmemory.org/?p=9401 臺灣電力之父 松木幹一郎 http://www.twmemory.org/?p=11263 臺灣鐵道之父 長谷川謹介 http://www.twmemory.org/?p=11121 臺灣糖業之父 新渡戶稻造 http://www.twmemory.org/?p=10193 臺灣高爾夫之父 陳金獅 http://www.twmemory.org/?p=3637 可能會有人疑惑,日本人比例怎麼這麼高?畢竟日本時代是臺灣經歷的第一個現代化政權,許多基礎也奠基於那個時代。 這些開創臺灣的先輩們,你能說出幾位呢?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7-08-09
日本甲子園已經100年 台灣甲子園依然是0年

日本甲子園已經100年 台灣甲子園依然是0年

從 1915 年就開始舉辦的日本夏季甲子園(全国高等学校野球選手権大会),除了在 1942 年至 1945 年之間,因為太平洋戰爭停辦外,夏季甲子園在 2018 年滿 100 屆。台灣曾經在日本甲子園出賽的故事,則是因為電影 KANO 才廣為台灣人所熟悉。 甲子園 100 屆開幕式,過去嘉農的 40 名校友親臨現場觀禮 圖片來源:截自朝日新聞中文網 夏季甲子園的參賽學校在 1990 年首度突破 4000 校參與,總共有 4027 校。2003 年達到 4163 校參賽的高峰,2017 年有 3839 校爭取進入甲子園的 49 張門票,2018 年則是有 3781 校競逐 56 張甲子園入場券。甲子園觀戰的球迷數也非常驚人,2017 年的夏季甲子園平均每日入場觀眾高達 59071 人。 今年適逢甲子園 100 屆,相關紀念活動非常多,主辦單位特地安排 18 位曾經在甲子園出賽的退休球星在每日賽事第一場、準決賽與決賽擔任開球貴賓。8 月 5 日開幕戰由台灣球迷熟悉的松井秀喜開球,揭開第 100 屆的甲子園大賽序幕。夏季甲子園滿 100 屆的新聞,也被台灣棒球迷熱烈討論。甲子園的精神一直是台灣棒球迷津津樂道的話題,KANO 電影則是讓許多非球迷了解到甲子園的魅力。 曾效力紐約洋基的「酷斯拉」松井秀喜開球 圖片來源:截自 NHK 甲子園對日本高中生而言不只是棒球聖地,也代表著青春、熱血與團結。由於甲子園的歷史、參賽球隊與精神感動不少台灣棒球迷,台灣棒球迷衷心期盼台灣也能夠有自己的甲子園。台灣的青棒從 1970 年代以來就時常稱霸在美國羅德岱堡(Fort Lauderdale)舉辦的世界少棒聯盟(LLB)青棒賽,在 IBA 的青棒賽事也有不錯的表現。台灣青棒的發展從早期的北華興、南美和,到中期的榮工加入戰局,一直到近 20 年來的列強群起,青棒隊伍數的增加,看似台灣高中棒球有所成長,但實際上對所謂的「國球」而言,依然是對棒球慚愧的發展。 台灣 7 月於 LLB 世界少棒聯盟亞太區次青少棒賽拿下冠軍 圖片來源:中央社 台灣的確曾經有機會發展類似甲子園的棒球模式,但總是功虧一簣。雖然棒球早在日本統治時代就在台灣落地生根,戰後經歷沈默的 1950 年代、1960 年代,直到台灣的國際地位在 1970 年代開始飄搖,同時期的台灣三級棒球卻揚威美國的世界少棒聯盟,此刻,國民黨藉由紅葉少棒開始宣傳棒球,利用棒球凝聚國人信心,這才讓棒球真正深入台灣的生活文化之中。 1995 年底由年代電視台主辦的金龍旗高中棒球錦標賽,希望將金龍旗打造成台灣版甲子園,但也在 2003 年走入歷史,僅舉辦了 8 屆。此時的台灣青棒,早已擺脫由美和、華興、榮工等分庭抗禮的年代,進入群雄並起的戰國時代。2013 年開始,由中華民國棒球協會主辦的黑豹旗全國高中棒球大賽,在 2017 年與賽隊伍已經達到 200 隊,大會也希望效法日本甲子園高中棒球的精神,打造台灣版甲子園。此外,棒協也舉辦「全國青棒錦標賽」,從 1997 年開始,每縣市僅限報名一隊;從 2007 年起,由玉山銀行贊助並改名為玉山盃全國青棒錦標賽,同時也是亞洲青棒錦標賽與 IBA 世界青棒錦標賽的國手選拔賽。同樣地,玉山盃也是以成為「台灣甲子園」為目標,希望能與日本「甲子園」、韓國「青龍旗」並列亞洲三大青棒賽事。 從這些發展歷程來看,台灣棒球官方與企業對發展台灣版甲子園的雄心壯志不變,然而,必須坦白說,台灣人關心青棒的人太少。其實,從台灣的職棒的觀眾人數來看,台灣人還真的不太捧場棒球,最近四年,2014- 2017 年的每場平均觀眾只有 5 千多人。 圖片來源:http://zxc22.idv.tw 職棒觀眾人數分析 台灣的職棒觀眾人數早在 1990 年至 1995 年就達到這個數據,但後來的數字就只是一個慘字。 圖片來源:http://zxc22.idv.tw 職棒觀眾人數分析 沒有觀眾,就沒有關心。與日韓美國等職棒比,台灣職棒沒觀眾,青棒其實也鮮少有人關心,只有真正的球迷在乎是否有台灣版的甲子園。如今,日本甲子園已經 100 年,台灣版甲子園依舊是 0 年。或許,台灣沒有真正的國球,多數台灣人只在乎是否贏球而已。台灣的棒球新聞版面最大的是大谷翔平,甚至大過陳偉殷與陽岱鋼,不說,還以為大谷翔平是台灣人呢!
芋論 2018-08-08
大國嗆聲,台灣就得噤聲嗎?

大國嗆聲,台灣就得噤聲嗎?

     中國經濟實力愈來愈大,是否就等於是「強國」?圖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資料照片 張昭仁/加州會計師 柯P對中國的觀點有些漂移,卻又有它的一致性,前幾天他說「中國經濟實力愈來愈大,台灣容易被邊緣化」,這個論點其實延續著「實力不如人家,說三道四容易被笑」,也延續著「給台灣時間」,或更早的「兩岸一家親」的基本論調。 這樣的論點其實並不陌生,不是有位曾經當過副部長的人說「台北連上海的車尾燈都看不到」嗎?也不止他們二個,暫且不評國民黨那整班政客,就是二次大戰結束,日本戰敗,當時許多的台灣文人何常不是存在著這樣情結(當時的上海也有台北沒有的電車),然而這樣的思維,結果卻為台灣帶來近代史最大的浩劫。柯P不也曾經為此浩劫帶來家人的傷痛掉淚嗎? 大國嗆聲,台灣就得噤聲嗎?大國人多GDP大,問題也多,大國真的是強國嗎?而面對嗆聲,台灣就得自我噤聲「免得被人家笑」嗎?五十年的近代歷史給我們清楚的答案。 1) 1991年波羅的海三小國旳獨立過程,波羅的海三小國緊鄰俄羅斯,蘇聯老大哥的坦克可以長驅直入到他們的首府,與他們相比較,台灣還有200公里的海峽防禦天險,三小國領導人並沒有在討論如何小事大「買時間」的方法,相反的,他們積極爭取國家主權,也在1991年脫離蘇聯,獨立成功。 2) 50年代國際冷戰時期,當年的蘇聯橫跨歐亞,壟斷半個歐洲,是世界第二大強國,雷根總統口中的邪惡帝國(evil empire),經歷了75個年頭,到了1991年12月,整個蘇聯帝國在短短一年間倒塌,沒有經歷過柏林圍牆倒塌的人,有誰會相信一個偌大的帝國在一夜之間崩壞?大國就是強國嗎?不見得吧! 3) 二次大戰以後,人類歷史只看到好勇鬥狠的共產與獨裁政權被人民轉化為民主政權,還沒看過一個民主國家倒台,強弱的定義不在大小,而在人民的意志與選擇,民主國家的立國基石在於多元發展,共產,獨裁國家立國基石在於單元支撐,單元支撐的基石說斷就倒,多元支撐的基石有民意支撐,根本沒有倒台的風險,誰強誰弱,不是很清楚了嗎? 柯P熟悉佛家的金剛經,又有反省的習慣,可惜沒能悟出佛家「無相」的道理,仍然執著著有形有相,認為大的就是強的,小的就是弱的,最好小聲點,免得招惹大的,台灣與中國最大的區別是民主與共產,台灣與中國是多元社會與單元控制,就是談經濟,兩國也有各自的瓶頸與未來發展,孰強孰弱?小國就是弱國嗎?就得小聲嗎?人類歷史發展顯然不是這樣的!
張昭仁 2018-08-08
「沉默螺旋效應」怎麼玩

「沉默螺旋效應」怎麼玩

【「沉默螺旋效應」怎麼玩】 網軍只要動員50個人去「製造」500個讚或者500個留言,就幾乎洗版了。再讓跟風的主流媒體的菜鳥記者去轉載或改寫,虛張聲勢。沒有組織動員的個體戶,遇到一面倒的輿情,通常就不想加入。 在各民調中心打電話的訪員大概200個人,會接電話的「樣本」或「抽樣架構」只需要5000人。這5000個人的口袋名單怎麼來的?他們是常常願意在電話上回答問題的人。其中真正有一點耐性回答問題的可能只有2000人,民調中心的訪員重複使用的幾乎是同一個口袋名單,他們省下了重複抽樣的時間。 別給這樣的輿情民調遮蔽耳目、昏聵糊塗了。
三際信息站 2018-08-08
這樣的人也能選台北市長嗎?!

這樣的人也能選台北市長嗎?!

中國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7日上午接受廣播節目「POP撞新聞」主持人黃清龍專訪,談及他看待兩岸議題的想法,丁守中提到,他過去在政黨外交、國會外交時,就跟實際上是共青團的「全國青年聯合會」交往密切,與中國當前的國家領導人都交往很好,未來也絕不容許子弟上戰場為台獨打仗。 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丁守中(右)上廣播節目。(丁守中團隊提供)(資料照) 這種話如果在兩蔣時代講出,將會如何?以前拿國民黨中山獎學金出去留學,居然還敢講這種話,國民黨卻默不作聲,可能還沾沾自喜,實在有夠墮落!不為台灣主權獨立而戰,難道是為統一而戰嗎?以前老蔣三番兩次派兵去突襲人家,派特務去謀殺或顛覆人家,有擔心過台灣民眾的安危嗎? 丁守中還批評,現在的政府不關心民生與經濟,而去「搞正名」、「搞公投」,衝撞既有的國際體制,害的就是本國的運動員,「國民黨執政時有能力爭取到世大運、東亞青運,你民進黨有本事把它搞掉,那是民進黨的問題。」 小英怎麼會不關心民生與經濟?股市不是已上萬點很久了嗎? GDP成長已經達到3%,不是嗎!運動員出國比賽,如果沒有國格,即使得獎,有何榮譽可言?「中華台北」是甚麼碗糕?其英文名稱不就是「中國人的台北」嗎?這樣與港澳有何不同?運動員為誰辛苦為誰忙?人是否與豬仔一樣,有得吃有得睡,就可以心滿意足了嗎?國民黨人要當豬仔,請自便,有尊嚴的台灣人願意嗎? 他還說,兩岸交流很重要,「我做市長,絕對不會容許子弟上戰場為台獨打仗。」主持人追問,這個主張是否就是「投降派」?丁守中否認此說,並表示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協商代替對抗,「我們發展經濟,我們協商互利,沒有誰投降誰。」 請問,以前國民黨與共產黨協商與談判過幾次了,有互利嗎?如果有,為何逃難到台灣來?以前國民黨的教育又如何?不是老是耳提面命告誡台灣人要小心共產黨的「陰謀詭計」嗎?為何自己反而做不到?你們自己要死請自便,不要免強台灣人跟你們一起去死! 丁守中進一步表示:「大陸與我們同文、同種、同血緣, 兩岸本來就是一家人。不管經濟也好、血緣也好,都是一家人,你還要跟他搞對立嗎?這沒有道理啊。」 請問,美國與英國不是「同文、同種、同血緣」嗎?他們也是一家人,但是彼此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對方內政與外交,互不打壓對方的國際生存空間,國名也全然不同,更不會用上千顆飛彈瞄準對方,然而中國對台灣有這樣嗎?世上只有像丁守中這麼天真的人喜歡與魔鬼打交道。 總之,不知丁守中的政治學博士是怎麼念的?這樣的人也能選台北市長嗎?莫非將台北市民當白痴! (教師)
展昭 2018-08-08
評葉俊榮處理關中閔案的新思維

評葉俊榮處理關中閔案的新思維

一個台大校長懸缺了超過八個月,看似匪夷所思,但是,台灣需要的是濫情的政治喊話和奸巧攻擊,然後急就章地聘任管中閔?  或者應透過法律與制度的遵循,即使曠日費時也應走完法律途徑,釐清若干爭議呢? 答案顯而易見。 甫上任的葉俊榮部長是國際公認的優秀法學專家,但是喊出”有溫度的對話”以及”第三條路”,著實令人驚愕,原因是豈有執法者竟然得向違法失格又不受控的校長候選人與遴委會低聲下氣,甚至還碰了一鼻子灰地被要求聘用管中閔。根據2013年當時的自由時報報導,每名台大學生年用國家預算41.7萬,遠勝過其他如成大(31.2萬)、清大(36.8萬)、交大(31.2萬)等頂尖大學,更是東華(21.4萬)與中正(20.9萬)的兩倍之多。再根據2016年的財務資訊分析,台大有超過166億的學校收入,如此恃寵而驕,難怪對於全國最高教育主管機關的教育部,所為之行政指導置若罔聞。 吳茂昆部長時期,對於管中閔遴選校長一案所指陳的經濟法律上重大利益未迴避的適法疑慮,葉部長認同與否應該說明,也藉此向國人上一堂法律課吧! 最後,這個因為承繼1928年台北帝國大學盛名,而理所當然成了第一學府的台大,真的不可取代嗎?筆者建議執政當局可以跳脫舊思維,不妨從教育資源的重新合理分配,達成平衡南北差異、產業發展、人口結構等多元的觀點著眼,位於台南的成功大學,同屬綜合性質的頂尖大學與更佳的辦學口碑(多年蟬聯企業最愛大學生第一名),倘若挹注更多資源,想必更亮眼的表現指日可待。 (作者為國中教師,桃園市民)
呂文欽 2018-08-08
白色恐怖時期遭殺的 可能也是我們的親人!

白色恐怖時期遭殺的 可能也是我們的親人!

圖為施水環。翻攝網路 施明雄/政治受難者   幾個月前,台灣某電子報專欄,長期登載白色恐怖時代慘受誅殺的.施水環小姐女學生少女時期,清秀漂亮的肖像(她的鼻目嘴,跟四弟施明德少年時有近七成的相似)以及她受難的史事,讓人看來讀來深覺悲痛和惋惜。   上《維基百科》一查,前些時候有歷史學者說她是施明德的堂姑,但最近卻說她是我們兄弟同父異母的姊姊,因為同是台南府城人。雖然祖父在1870年代移居高雄打狗,日本佔據台灣時父親9歲,祖父仇恨日本,不准父親學日文,所以請漢文先生教父親漢學、重金聘請拳頭師父授武術和學漢醫術,最後跟住府城名叫帝師的師父學了好幾年的武藝與漢醫,後來到高雄打狗開設「慈德堂藥局」懸壺濟世,在南台灣頗有名聲,才能儲財買地置產。   國民黨專制獨裁統治台灣,父親曾二次遭受奸人密告叛亂,一次在1947年的228事件,一次在1950年被誣控在家中地下室廣召門徒授武術趁機造反,慶幸僅拷問監禁月餘後,特務才來我家檢視,但地下室本是防空洞,落成後從未使用滿是灰塵蛛絲網,冤情才獲清除未被判刑。   父親不只高雄有診所,在台南也有慈德堂藥局,交給二姊夫執業,另有位留學日本五姊在台南開設「南光洋裁學校」,那時父親每禮拜必定搭火車去台南,雖說是去探望姊姊們和吃台南的美食,但是否有另個婚外情還生下子女,就不是我等小輩能知道了。倘若施水環果真是我們異母姊姊,因為她是因窩藏幫助讀台灣大學農學院小弟施至成,被判死刑的,同案尚有外甥陳清鈺判13年,那施家被蔣氏暴君迫害虐殺的程度,更是令人悲痛憤恨,這椿家族的悲慘史真是綿延不盡無止境。   記得1990年代在加拿大溫哥華認識位同是政治受難者陳清鈺,近來因追查施水環是不是和我們有血脈關係,我想起陳先生,找到他溫哥華電話馬上打過去,可是那電話不服務了,於是只好打給時當台灣同鄉會會長的同鄉,一問才知道清鈺兄逝世好多年了,親人也不知道搬去何處,我記起在美國《公論報》撰寫政治受難者的故事時,曾接到台灣同鄉讀者轉寄的信函,我花掉好幾天在舊資料文件中,終於找到一封陳清鈺先生親身在1998年9月1日寫的信,他提到關於施家姐弟受難的往事:   「施水環、施至成姐弟二人是我的親戚,我自小在他家嬉耍長大,他家在台南普帝殿旁的巷弄內,前門進去,中院有一口古井,施母人稱她『姆婆仔』,是有名的接骨師,極為慈善的人,窮人來給她醫治不但不收錢,還請吃飽飯才讓他們回去,我念台南一中初一時,是施至成幫我補習英文的,高一轉去台北,至成在台大農學院,水環在台北電信局上班,台大出事時,至成躲藏在實驗室暫時倖免於難,然後就一直躲在水環宿舍的天花板上達兩年之久,有次我在水環房間看到他,因為久未晒太陽、無運動,所以臉色蒼白、骨瘦如柴,令人看了鼻酸。1954年夏,水環被捕後,至成無地可藏,後來不知去向(但國安局檔案內白色恐怖受難者槍決名單有施至誠)。1956年7月2日,施水環被處死刑,其餘親朋被判刑7至15年,我與水環的室友方小姐(因同房知悉至成藏在她處,沒有檢舉)都被判13年。   數十年來,我們一直盼望施至成能逃過魔掌,倖存於世,也聽說過他脫逃到了日本,甚至於傳說他出現在日本赤軍行列中,我曾經委訌史明先生和多位台灣旅日同鄉訪查施至成,但結果依然是查無此人。兩三年前,白色恐怖處理委員會所公告的千餘名死難者名單中,『施至誠』之名字嚇然列在『施水環』之後,施至誠是否即是施至成,要追查的確不難,何況當時戒嚴令的嚴厲和專制的統治,施至成無錢無人相助,要偷渡出境談何容易,比較可能的是,至成不幸在蔣家爪牙追捕時遇害,或者被抓後在特務機關因刑求而慘死。我在受刑13年中曾在獄中洗衣部當外役,有一段時間可以進入警總以及保安處(西門町東本願寺)收衣服,曾經見過受難人被刑求致死後,用車載走,至成說不定就是那樣被殺害了。」   這段血淚史事,不能忘,如今陳清鈺先生也不在人世了,追查施水環、至成姊弟是否和我們兄弟有血緣關係,碰到-個難解的困境,社會上有人能拹助?
施明雄 2018-08-08
柯文哲競選的暗黑方程式

柯文哲競選的暗黑方程式

  彭弟:請問老師,柯P的年輕人支持度那麼高,是真的嗎? 彭P:好,在這邊我花幾分鐘闡述一下柯文哲的暗黑競選方程式,我要講的是說,其實在PTT上面或者是那一些在其他網路上面散播的,我們所謂的年輕人,或者我們認為每一次民調出來的那些高支持的年輕人,其實我們罵錯了年輕人,因為那很可能只是50個年輕人的效果,這怎麼說?來,第一件事情,各位可能不太了解,當你在PTT上面有50個人上去留言的時候,你可以造成的漣漪效應,大概會產生個500篇的類似的文章。500篇不能洗版嗎? 彭弟:這種洗版,有什麼效果? 彭P:這個東西就造成了網路上的「沉默螺旋效應」,就是你讓旁邊的這些路人甲、路人乙,會以為說這是言論的主流,我如果跟這個主流看法不一樣的時候, 我就遜了,我就會好像被別人覺得說:「你怎麼罵柯文哲?」、「你怎麼不認同?」。所以這一群可能是5000人的路人甲、路人乙,就選擇了沉默;這就是傳播理論社會學家諾爾紐曼(Elisabeth Noelle-Neumann)的「沉默螺旋」的由來。選擇沉默之後,就會被這一群操弄的、所謂的50個柯文哲的網路義勇軍、有得抽的這些人的言論,主導了整個PTT的言論板;然後讓大家對PTT失望,一竿子打翻了所有PTT的人。這是柯粉、柯文哲的這些網路義勇軍, 最想要達到的效果。 彭弟:聽起來很刺激,然後呢? 彭P:好,接下來第二步,就是柯文哲在媒體當中製造這些寒蟬效應;讓你挑戰柯文哲的記者,落得必須要回家週休七日;讓那些挺柯文哲的人有得抽。這樣就會讓更多的記者在電子報當中,去寫對柯文哲有利的新聞,可以讚柯文哲、可以讓柯文哲喊讚的新聞、幫柯文哲按讚的新聞;然後這些東西透過一些年輕的、比較名不見經傳的記者(因為網路新聞通常都是很資淺的記者在寫的),寫完了之後,它在網路新聞就刊出來了。 然後會造成其他的電視台跟其他的主流媒體的報紙去轉載,因為他發現說,在網路上這麼多人看,就認為它是一則新聞,這麼多人看的背後,很可能就是那50個人去創造了500個讚、或者500個留言。他想要用50個人來顛覆所謂的主流新聞。 彭弟:這些東西要如何反應到民調上? 彭P:你問我說,那些民調出來是什麼結果?民調有兩種情形,我們正在一步一步的揭露,等我們拿到證據的時候,我們不但會揭露還會去按鈴申告。柯文哲的惡劣行徑,我要講的第一步就是說,今天台灣的民調中心,會做民調中心的大概10個以內,這10個以內的民調中心,其實他們的訪員基本上大概就在200個人當中互相流動,就是說他們共用了一群訪員,就是打電話的訪員,然後柯文哲他極有可能把樁都佈到了這些訪員的身上。 然後我們也知道,電話打出去,那些會接電話的所謂的樣本,我們在統計學上叫做Sampling frame叫抽樣架構;這個抽構架構,因為台灣的速食文化,它已經從2350萬人當中的合格選民,可能1500萬人或者是1200萬人,變成了很可能只有5000人。 彭弟:那,他們會怎麼抽樣呢? 彭P:這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大部分的家用電話,打進去是沒有人接的,所以一次、兩次、三次,沒有人接的時候,這個電話號碼就會被打電話的電訪公司註記到為無效電話,然後最後會留下那些常常願意接電話,而且願意表達意見、願意很有耐心答完3、5分鐘甚至10分鐘問題的那些人。然後這些常常願意回答問題的這些電話號碼,就會越來越收斂、越來越收斂,形成一個我剛剛講的可能5000個人的名單。 彭弟:這種搞法,代表性不就很不夠? 彭P:(因為)現在的委託電話公司調查的那些人,越來越沒有耐性,所以他們很希望兩天之內就拿到結果。所以這一些民調公司他們就便宜行事,他們就會從那一些會接電話的樣本,可能5000個、現在可能只剩下2000個去重複抽樣。所以你調查來調查去,就這2000個人, 2000戶的人的意見。然後用這2000戶的意見,去推這個所謂的2350萬人的樣本,你說統計上面有沒有問題,(是),沒有問題,因為統計上面的抽樣誤差,是跟樣本的平方根呈反比,所以我這個平方根的樣本數, 2000個人就夠了,1200個人就夠了,我重複使用的結果。 彭弟:這根本就是作弊嘛。 彭P:雖然如果你有良心的話,你做為一個民調中心負責人,你知道這是不符合抽樣原理、不符合中央極限定理的,但是為了你要交差,為了你要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你要得到最快的民調結果,你會昧著良心這麼做。這就是我教了台大20年的研究方法統計跟民意調查的時候,我告訴各位觀眾朋友的真相。如果民意調查公司,你覺得我講錯了,歡迎你來打臉我,這就是事實上柯文哲的50人暗黑競選術。 彭弟:柯痞這樣做,有效嗎? 彭P:最後他就會做成一個風起雲湧的局勢,感覺上他有一個造神的氣勢,有一個很高的民調,有一個網路上面極多年輕人簇擁的現象,但是我必須說,這一切都是假的。他的目的是什麼?他的目的是要在選前製造,讓綠營的人造成極大的恐懼感。 彭弟:接著呢?他會怎麼做? 彭P:接下來我們要看,他會再操作第二步,就是讓大家,他會開始去黑丁守中,讓丁守中變成一個紅色的,或者把丁守中過去在藍營裡面,那些深藍的言論激發出來,造成綠營支持者的恐懼感。這個恐懼行銷的結果,就會讓綠營的支持者講說,你看,柯文哲的民調大幅領先姚文智;如果我不讓柯文哲當選,就會讓丁守中當選,這樣的思維已經普遍的蔓延在綠營的支持者當中。 彭弟:製造棄保效應嗎? 彭P:然後他還會用第三招,就是會用當年很多媒體玩連勝文的方法,去玩姚文智。姚文智貼出了一個什麼貓的東西,就開始大幅的去嘲笑他,把他嘲笑得好像是一無是處,最後就在綠營的支持者當中,去製造棄保效應,因為他知道綠營的鐵票,不管怎麼樣,到頭來含淚含血含恨投票,把指甲都咬破了,還會投給綠營的。大概在台北市有四成之多,為什麼我講四成?因為當年李應元就有三成五,而且國民黨的基本盤是一直在萎縮當中,所以當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時候,綠營的基本盤就會有將近40%,他在這裡面去製造棄保,這就會讓綠營的支持者,含淚含血含恨投給柯文哲,造成棄保效應,然後把姚文智邊緣化。 彭弟:柯痞不可思議的黑啊。 彭P:今天在節目的最後,我很沉痛的把這一層、我在台大教了20年的民意調查新聞報導的相關的專業知識分享給各位,這就是柯文哲的暗黑競選術。
彭文正 2018-08-08
若真感恩?何必下架!

若真感恩?何必下架!

全聯強調三支中元節廣告要彰顯「感恩」與「感念」的價值觀,全聯指出,影片角色設定的思考很單純,只是希望能夠兼容台灣這塊土地上生長的不同族群,包括早期曾受日本教育說日語的媽媽、操外省口音的眷村伯伯,以及被認定有影射陳文成教授的「講台語的知識青年」。 青年篇的影射有多成功?從男主角右梳瀏海的髮型及直條紋襯衫可見端倪,甚至在廣告上架的同一天,男主角Allen Chen也在臉書、IG成立帳號;包括出生於1950年1月,1968-1972就讀台灣大學及廣告背景中鏡子角落款為民國70年(1981年)。不管是成長背景或是遇害年分,都與陳文成教授雷同,很難令人不加以聯想。若非影射,為什麼全聯要特地著墨在青年篇的廣告呢?說日語的媽媽、操外省口音的眷村伯伯怎麼沒有類似的行銷手法。 台灣人一向敬畏鬼神,畏懼的成分往往比尊敬多一些。通常,我們到廟裡拜拜求什麼?求升官發財、求平安健康、求金榜題名……一束清香、一疊金紙加上糖果餅乾或水果鮮花或三牲五禮,不就是畏懼神明不答應我們的請求。是感恩尊敬也好,是期約賄賂也罷,總是心裡有個寄託,有個希望在。 農曆七月鬼門開,中元普渡拜的是鬼!何謂鬼?沒有陽世子孫或親人祭拜的往生者就是孤魂野鬼;水流公、百姓公、大眾爺……各種對孤魂野鬼的「尊稱」在我們的生活周遭。 台灣人對於死去的人通常會說(閩南語):某某人轉去啊或某某人去做神啊。「轉去啊」跟國語說的「往生」有異曲同工之妙,「去做神啊」意思是亡者可享有神明般接受凡人崇拜的尊榮。至於中元普渡的對象「好兄弟」,當然也短暫享有神明的待遇;但褪去禮遇後,終究無法成「神」。 全聯中元節廣告青年篇傷害陳文成教授及他的親人;陳文成教授含冤而死,他的家人一定不捨至今,也會定期祭拜,怎談得上孤魂野鬼呢?也傷害白色恐怖年代所有政治犯及其家人,更再度讓台灣人回想起威權統治的恐懼。    
何元亨 2018-08-08
白色恐怖時期遭殺的可能也是我們的親人!

白色恐怖時期遭殺的可能也是我們的親人!

圖為施水環。翻攝網路 施明雄/政治受難者   幾個月前,台灣某電子報專欄,長期登載白色恐怖時代慘受誅殺的.施水環小姐女學生少女時期,清秀漂亮的肖像(她的鼻目嘴,跟四弟施明德少年時有近七成的相似)以及她受難的史事,讓人看來讀來深覺悲痛和惋惜。   上《維基百科》一查,前些時候有歷史學者說她是施明德的堂姑,但最近卻說她是我們兄弟同父異母的姊姊,因為同是台南府城人。雖然祖父在1870年代移居高雄打狗,日本佔據台灣時父親9歲,祖父仇恨日本,不准父親學日文,所以請漢文先生教父親漢學、重金聘請拳頭師父授武術和學漢醫術,最後跟住府城名叫帝師的師父學了好幾年的武藝與漢醫,後來到高雄打狗開設「慈德堂藥局」懸壺濟世,在南台灣頗有名聲,才能儲財買地置產。   國民黨專制獨裁統治台灣,父親曾二次遭受奸人密告叛亂,一次在1947年的228事件,一次在1950年被誣控在家中地下室廣召門徒授武術趁機造反,慶幸僅拷問監禁月餘後,特務才來我家檢視,但地下室本是防空洞,落成後從未使用滿是灰塵蛛絲網,冤情才獲清除未被判刑。   父親不只高雄有診所,在台南也有慈德堂藥局,交給二姊夫執業,另有位留學日本五姊在台南開設「南光洋裁學校」,那時父親每禮拜必定搭火車去台南,雖說是去探望姊姊們和吃台南的美食,但是否有另個婚外情還生下子女,就不是我等小輩能知道了。倘若施水環果真是我們異母姊姊,因為她是因窩藏幫助讀台灣大學農學院小弟施至成,被判死刑的,同案尚有外甥陳清鈺判13年,那施家被蔣氏暴君迫害虐殺的程度,更是令人悲痛憤恨,這椿家族的悲慘史真是綿延不盡無止境。   記得1990年代在加拿大溫哥華認識位同是政治受難者陳清鈺,近來因追查施水環是不是和我們有血脈關係,我想起陳先生,找到他溫哥華電話馬上打過去,可是那電話不服務了,於是只好打給時當台灣同鄉會會長的同鄉,一問才知道清鈺兄逝世好多年了,親人也不知道搬去何處,我記起在美國《公論報》撰寫政治受難者的故事時,曾接到台灣同鄉讀者轉寄的信函,我花掉好幾天在舊資料文件中,終於找到一封陳清鈺先生親身在1998年9月1日寫的信,他提到關於施家姐弟受難的往事:   「施水環、施至成姐弟二人是我的親戚,我自小在他家嬉耍長大,他家在台南普帝殿旁的巷弄內,前門進去,中院有一口古井,施母人稱她『姆婆仔』,是有名的接骨師,極為慈善的人,窮人來給她醫治不但不收錢,還請吃飽飯才讓他們回去,我念台南一中初一時,是施至成幫我補習英文的,高一轉去台北,至成在台大農學院,水環在台北電信局上班,台大出事時,至成躲藏在實驗室暫時倖免於難,然後就一直躲在水環宿舍的天花板上達兩年之久,有次我在水環房間看到他,因為久未晒太陽、無運動,所以臉色蒼白、骨瘦如柴,令人看了鼻酸。1954年夏,水環被捕後,至成無地可藏,後來不知去向(但國安局檔案內白色恐怖受難者槍決名單有施至誠)。1956年7月2日,施水環被處死刑,其餘親朋被判刑7至15年,我與水環的室友方小姐(因同房知悉至成藏在她處,沒有檢舉)都被判13年。   數十年來,我們一直盼望施至成能逃過魔掌,倖存於世,也聽說過他脫逃到了日本,甚至於傳說他出現在日本赤軍行列中,我曾經委訌史明先生和多位台灣旅日同鄉訪查施至成,但結果依然是查無此人。兩三年前,白色恐怖處理委員會所公告的千餘名死難者名單中,『施至誠』之名字嚇然列在『施水環』之後,施至誠是否即是施至成,要追查的確不難,何況當時戒嚴令的嚴厲和專制的統治,施至成無錢無人相助,要偷渡出境談何容易,比較可能的是,至成不幸在蔣家爪牙追捕時遇害,或者被抓後在特務機關因刑求而慘死。我在受刑13年中曾在獄中洗衣部當外役,有一段時間可以進入警總以及保安處(西門町東本願寺)收衣服,曾經見過受難人被刑求致死後,用車載走,至成說不定就是那樣被殺害了。」   這段血淚史事,不能忘,如今陳清鈺先生也不在人世了,追查施水環、至成姊弟是否和我們兄弟有血緣關係,碰到-個難解的困境,社會上有人能拹助?
施明雄 2018-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