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觀點

吳敦義任高市長任內愛河河水可生飲?

吳敦義任高市長任內愛河河水可生飲?

媒體報導,中國國民黨陣營支持者宣稱「民進黨執政後,把整條愛河的水質、環境搞差,直指過去在吳敦義掌控高雄市府時期,愛河的水可以直接飲用」,睜眼說瞎話顛倒黑白的論述引起熱議。 直接看吳敦義任高市長最後一年(1998)五月端午中國時報的新聞:「河水髒臭 選手戴口罩划龍舟」「港都愛河變色 吳敦義致歉」。 請問這河水能生飲嗎? 同版新聞也指出吳敦義市府花了百億整治愛河未見成效,關鍵在污水下水道系統完工,不然家庭污水一直排入根本不可能淨化水質。 同年八月二十一日,中國時報刊出焦點評論「愛河依然很臭」,內容指出吳敦義市府只提舖設污水下水道主幹管是以前的2.5倍,不敢提污水接管率低下,外界完全無法理解為何污水接管會如此緩慢。 花了百億建設主幹管,接管卻緩慢效率不彰,家庭污水依然不會經由下水道排出,也成為愛河依然髒臭的主因。 同年年底,謝長廷當選高雄市長,開始解決愛河水質問題,在其第一任期結束該年(2002年7月)接管率已由上任時的6%提升到25%,將接管重點放在愛河兩側而使水質得以提昇(2002/7聯合報報導),此一事蹟也成為謝長廷任內的著名成就。 不幸的是,這些白紙黑字的事實,現在卻被扭曲為「民進黨執政後,把整條愛河的水質、環境搞差,直指過去在吳敦義掌控高雄市府時期,愛河的水可以直接飲用」。 沒有人是聖人、完人,但曾經付出努力做到的成果,就該予以肯定,用合理、一致的標準做評判。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8-11-15
「我們台灣」加油!

「我們台灣」加油!

在電視辯論會上,柯文哲真神,一句話把自己內內外外秀給選民看光光。反駁對手時,柯文哲振振有詞的嗆聲說:「剛才在這個台上,兩大黨的候選人都公布了他們的競選經費,比我還少,你相信嗎?四年前連勝文在監察院報的競選經費比我還少,你們台灣人相信嗎?」 一席話,有的教人發噱,有的教人質疑,更重要的,有的教人看不起。 「發噱」什麼?柯文哲是大說謊家:諾貝爾和平獎提名人葛特曼指控他是「liar」;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彭文正稱他為「柯萊爾」。無論國內國外都一致公斷柯文哲「說謊」。重點在,說謊慣犯公然叫陣兩次「相信」,不折不扣宛如Epimenides所說的「撒謊者悖論」(Liar Paradox)。神也不神! 「質疑」什麼?憑什麼認定其他候選人的競選經費少就是隱匿?就認為謊報?他的政治栽贓法是刻意把姚文智(按,丁守中和連勝文同黨,不論)與連勝文等同起來;這樣惡意的連結,還敢說自己不是政客!除了人格謀殺的伎倆外,也充分顯示柯文哲的競選經費用很大;四年前白賊,今年又白賊,說什麼藉公開、透明「改變政治」,全是一派謊言。 「看不起」什麼?即「你們台灣人」這句話!柯文哲明顯把「台灣人」當成「他者」(the Other),一副視台灣人為被殖民者的姿態。在後殖民理論中,西方人被稱為主體性的「自我」(Self),被殖民者則成為「他者」。這個理論是可以驗證的,馬英九對原住民說:「我把你們當人看!」柯文哲之於台灣人,一如馬英九之於原住民。不能掩蓋的是柯文哲心中的「自我」就是「中國中心」的意識形態。講清楚點,柯文哲進入「我們中國人」中,所以才有「你們台灣人」的指謂。 這樣的論斷,會不會被柯文哲抨擊成「抹紅」?柯文哲強調「兩岸一家親」,即把自己歸入中國主體性的「自我」之中。柯文哲在中國無親無故,與中國親什麼親?「兩岸一家親」是習近平對台的政策,明文寫入「政協」的「政治決議」裡,目的在實現「中國夢」,從而把台灣納入「我們中國」中。柯文哲就是自居「我們中國」,台灣當然淪為「他者」的「你們台灣」。 這不是孤例。柯文哲接受葛特曼的訪問,特別描述他到中國和當地醫生博暖;他們同到卡拉OK酒吧、喝干邑白蘭地、再喝茅台,中國醫生恭維中調侃「他的口音」(注意,「他的口音」 即「他者」)。下面重點來了,那些中國醫生召喚他說:「你是自己人,你是我們的兄弟;我們會給你自己人的價格」云云。看到沒,柯文哲如何從台灣「他者」成為中國「自我」的一份子。中國如此賣力替柯文哲助選,原來柯文哲不啻「我們中國」的 「自我」。 在電視辯論會中公然說「你們台灣人」的當下,柯文哲儼然即「我們中國人」的成員。一點不錯,民進黨候選人姚文智說這次首都之戰是「台灣對中國」。「我們台灣」要選「他們中國」的柯文哲嗎? 「我們台灣」加油!首都加油!姚文智凍蒜! (作者金恒煒為政治評論者;http://wenichin.blogspot.tw/)
金恒煒 2018-11-15
報橘專訪魏筠:「我不做他們就會持續窮苦」

報橘專訪魏筠:「我不做他們就會持續窮苦」

「我那時候就在想,如果要參與政治的話,就要從『年輕人投入需要比較高門檻』的地區開始。」—— 民進黨桃園市議員參選人魏筠 魏筠是個在桃園長大的客家小孩,大學時期上台北就讀東吳法律專業科系,畢業後的五年,她就地在外發展,分別在新北、新竹擔任書記官;多年在大都市、各個地方穿梭,再次回到故鄉桃園的龍潭時,她並不覺得龍潭比其他地區來得差。 然而現代人提及龍潭,大多只會聯想到龍潭名產花生糖,魏筠回首自己爸爸、爺爺的年代,龍潭曾是人潮聚集,不論人文、商業、藝術都相當發達的都市;「不過因為交通建設使得其他區域(桃園市、中壢、蘆竹)興起,龍潭因為沒有變化,也就呈現邊緣化。 參與政治的人沒有遠見、沒有與地方做連結,好的地方沒有好的人出頭,就會是地方政治的一大隱憂。」 桃園有 13 區,以民進黨魏筠要參選的龍潭區來說,檯面上大多是資深的前輩(當年因黨外運動、美麗島事件參政的人),可謂舊有勢力,在選區裡幾乎看不到年輕人參選,青年參政明顯已經有二十年的斷層。什麼原因造就這個現象? 「年輕人長期被舊勢力擁有的盤根錯節關係打壓,再加上龍潭擁有人情包袱很重的鄉村心態,你就會發現很多問題很舊,卻都沒有被突破。」 即便如此,魏筠也不會示弱,她表示: 「若有志作為一個政治投入者,就要先從最困難的做起 —— 年輕人投入需要比較高門檻的地區開始,因為一旦有人敢進去衝撞,之後才會有人進得去,而且我本來就是這裡的人,誰不希望家鄉好?」 這樣的想法,又是從哪裡得到啟發? 圖片來源:魏筠  粉絲團。 魏筠的父親魏廷朝(如上圖右,戴眼鏡者)在 1964 年與彭明敏、謝聰敏撰寫台灣獨立運動史的一份重要文件 ——「台灣人民自救宣言」,力求重訂憲法、保障人權、落實民主,犯了國民黨的大忌,遭時任政府認定叛亂入獄。魏廷朝在解嚴待了 17 年的政治黑牢,被稱為「人格者」。 從求學到進入職場,魏筠鮮少對外提及家中的事,以避免別人對自己投入異樣眼光,她怕不同立場的人批評並消遣她在自肥,也怕支持群眾過於熱情替父親生前的遭遇掬一把眼淚。 身為政治受難的第二代,處境是艱難的,父親被關後不但影響家庭的經濟產值,其他親朋好友的出國升遷都遭牽連,家中的叔叔還為了負擔沈重家計而積勞成疾,政府深深以為賠償後就能夠一了百了。她說: 「儘管近幾年『轉型正義』一詞持續曝光,不過社會對父親的事件接受度仍不高,許多人只抱持著『政府已經賠償了,台灣要拚經濟,不能一直回頭看』的想法。」 魏筠提到,她在往後的人生中不斷追尋、試圖參透父親參與政治的想法。當她 24 歲擔任書記官踏入公共事務領域後,她也看到了與自己雷同、被迫害的少數群體,這些人無法為自己說話,更容易被認定在裝可憐的邊緣處境。她說,她彷彿看到了鏡子中自己的倒影。 她漸漸理解到:民主,是不能被犧牲的。於是她棄法從政,以往的同事好友也都對此感到驚訝,「那個大而化之不是很高調的人怎麼會出來參政?」 即便外界對她有所懷疑,她說自己還是要繼續往前。 圖片來源: 魏筠 粉絲團。 既然願意投入政治,身為龍潭的女兒,她決定如何改變龍潭? 書記官一職卸任後,2014 年她先在市長鄭文燦帶領下的桃園市政府擔任基層最前線,並不斷努力晉升為桃園市政府社會局非營利組織發展中心主任, 2017 年 9 月,她下定決心投入市議員的選戰。透過長期在地方深耕的觀察,她發現龍潭當今許多舊有問題依然存在,幾十年下來沒有人突破並解決。 魏筠提到龍潭許多條路上都建有鐵皮屋,探究其中原因,因為政府本來限制這塊地只能耕田,然而經過時空變遷,三、四十年後,其實已經無法作為耕田用途;然而政府依舊限建,這些土地依舊荒廢,地主不得已只能加蓋鐵皮屋違建,違建完成後任人租用,如此惡性循環,造成混亂的城市狀態。 目前的法律跟不上時代,代表地方迫切需要改善,所以她之後上任亟欲推動的市政即為 都市計畫 ,先實行都市通盤檢查,改善土地與水源保護區的限建沉痾,並力行龍潭擴大都市計畫,讓龍潭跟上其他桃園地區繁榮的腳步。 龍潭還有其他陳年老病:龍潭許多越接近石門水庫的鄉鎮,越常停水。當地多數地區沒有自來水,居民因為用水不便需要挑井水,或是只能透過民間自發的簡易水場分配水源,一切都是因為早期的水資源配置設計沒有涵蓋到這些地區,這個現象至今也維持了 30 年。 她覺得政府不能再擁有「你這麼一大片山區才兩戶,這樣我划不來」的心態,犧牲當地居民的權益。 她認為作為一個政府,照顧弱勢為必須: 「或許這些地區的居民加起來可能沒幾票,但是不做他們就會持續窮苦;有可能因為你做了這些事後,至少用水方便,地方富足,讓年輕人可能願意回來家鄉。」 她相當清楚目前民眾的訴求以及龍潭必須依循的革新路線,所以老早做好準備規劃,身為龍潭人,她期待「讓龍潭恢復以往的人氣」,帶來新氣象。 她想利用文化觀光的產業鏈,打造一個青年願意回來的返鄉環境。魏筠說,龍潭其實是個擁有多個觀光景點的城市,儘管有著「龍潭第一街」的三坑老街、石管局大草皮、觀光活魚餐廳、石門山,甚至是山坑、三林的腳踏車步道,市區的大池、廟埕老街;目前卻沒有互相串連各個景點,導致許多觀光客前來也只會去單一景點,「遊客如此快閃活動,地方就會賺不到觀光的產值。」 在魏筠的規劃裡,龍潭可以藉由增加 Youbike 站聯合大眾運輸系統,與增設公車轉運站連接龍潭與大溪兩地,再引入青年旅社的概念,搭配龍潭深各個景點串連,吸引更多人到龍潭進行城市漫遊,間接延長遊客在龍潭的遊覽天數。 唯有完善的規劃才能落實循環經濟,所以她希望設立觀光工廠群聚散客與團體遊客,透過結合當地「茶」特色,搭配手作揉茶、曬茶、挑茶的體驗活動,既能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又能促成當地活魚餐廳的生意,以串起的觀光產業鏈營造友善的就業環境,讓更多年輕人願意返鄉。 圖片來源: 魏筠 粉絲團。 如何說服選民、龍潭的年輕人選擇你? 「當你不斷幫地方發聲,讓偏鄉被重視,人才就有可能回來,也有更多機會爭取更多建設。如果交通不便、產業鏈做不好、沒什麼產業,你還叫青年返鄉,他們會找不到工作,對政府也會充滿無限怨懟。 我們作為政治工作者要做好犧牲的準備,用年輕人的力量、專業和心血,勞費時間投入地方,這個地方才會有進步的可能,人才也可能回流。而好的人願意回來,或許也會有別的改變。」 對於在地選民的想法,魏筠相當清楚:每到選舉,大家一直攪和講著傳統的語言、狂發小贈品給老人家,選舉演變得只剩下人情;也因為龍潭太重感情,時常有人覺得「你人不錯、我從小看著你長大,就投給你」。像是有人來幫她站台,選民們就會覺得她很厲害。她也會與選民說明,是站台的人厲害,不是自己厲害。 她不斷告訴自己,「一定要有個人改變鄉親,或許會成功、或許會失敗,但民主的歷程就是這樣。」她只希望選民能用自己的眼睛、角度,判斷每位候選人好或不好 。當年父親的話仍然在她耳邊迴盪,「民主就是你前進十步,回來再退三步,你只好再前進、再退後……」,魏筠說她相信選民們會漸漸養成有如此的素質。
報橘 2018-11-14
康德要是還在世,也會挺台抗一中!

康德要是還在世,也會挺台抗一中!

我在德大學演講:康德要在世,也會挺台抗一中! 昨晚我在南德弗萊堡大學(Universität Freiburg) 政治系演講,談台灣兼論美中台及東南亞之互動關係並回應台灣民主面臨的困境。在談了台灣人歷經戒嚴及白色恐怖之壓迫及無數人的犧牲後,我指出,台灣人現今正在以「自由民主」艱辛力抗當年蔣毛兩人及至今兩邊的「中國人」所堅持之「一中原則」,我同時也舉中共迫害民運、維權人士、西藏(圖博)人及維吾爾人、香港民主人士為例指出「一中原則」之受害者非僅台灣而已。其間我引普魯士哲學大儒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在1784年出版的一篇題為「答 ‚何為啓蒙’ 之一問」的經典文章指出,該文的精華段落簡直就是為今日台灣的民主自由受到上一代「兩岸的中國人」延續至今的「一中原則」之威脅而寫的,康德這麼説的: 我們這一代的人可沒權力集結起來作出禁止下一代的人開展視野、修正錯誤及深化啓蒙的決議,因為這些「禁令」根本就是侵犯人類之本性,而人類本性之原動力就是「在啓蒙裏闊步前進」。因此,下一代的人擁有絕對的權利將這些「禁令」視為是既無道理又彷若褻瀆神明般的決議拋諸腦後。 (Kant:Beantwortung der Frage: 「Was ist Aufklärung?」- ...Unser Zeitalter kann sich nicht verbünden ...) 所以別懷疑,今天國共聯手以一中原則為核心的九二共識,完全正是兩百多年前啓蒙大儒所要破解的謬論!兩百多年前,歐洲的王公貴族公子哥們(簡稱「王室」)不能再以「血統、傳統」為由而壓制人民基於民主自由而成為國家主人的意志,此猶如蔣毛兩人及兩黨不能以雙方達成一中共識而恐嚇台灣人追求基於民主自由的國家認同。 (主人R.教授對我引「兩德」(康德與歌德,我是有引歌德一首詩裏的片段詩影射中共的邪魔及受其脅迫的台灣民主自由之美)來談台灣處境很覺有創意,他微笑地看著助理Dr. M.表示稱許。) 要了解康德在該文所指的啓蒙之具體內容為何,就要去看,在他寫這篇文章之前22年,1762年,瑞士法語區的盧梭所出版的「社會契約論」,此書就是立基於「獲得人民之同意乃執政之基礎」的認知!用今天的術語來說,就是「主權在民」,用台語講就是「人民作頭家」。14年後,1776年,北美新大陸的人民脫離歐洲舊大陸的英國皇室而獨立。再13年後,1789年,歐洲爆發了對其影響至今仍極深遠的法國大革命,廿一世紀的歐洲多國林立,都是此「人民作頭家」的體現。而一定要提到的是:「憲法」乃「人民作頭家」之制度保障,保護人民不受國或黨之侵害!保護被「國」和「黨」夾在中間的「民」。結果呢?兩百多年後,保護人權以制約黨國的憲法在戒嚴時被凍結,而解嚴後,卻動不動就被拿來作為恐嚇人民的工具:憲法規定,我國國號,憲法規定我為「一中憲法」,依據憲法,我國固有之疆域為。。。。 我在德國讀書時就發現,他們都是人民提憲法要求政府不得侵犯人權,而台灣老是由某黨以憲法為由限制、壓抑人民作國家主人的權利和意志。說真的,戒嚴三十八年之後,若吾人仔細一點,定會看到,憲法解凍後,滲出來的,不是涙水就是血水! 由於我演講完加上發問與回答熱烈到快十點,大學演講廳都要關門了,不得不結束。因此有些話就談不到了,我在此補上: 出門南下前,有一從網路上密切關注台灣目前選戰的友台德人問我説:「為什麼在野黨的造勢活動上舉著滿滿的國旗?他們把自己當成國家,把另一邊的人當成什麼?你知道,這讓我想到納粹時代啊!我們德國球隊只有對戰外國球隊才有可能舉德國國旗啊!你看,巴伐利亞的慕尼黑尼隊和魯爾區杜特蒙(Dortmund)再怎麼死敵,也不可能有一邊會拿著滿山滿谷的德國國旗啊!台灣的民主令我擔心!你們到底解嚴了沒?」我説,這個現象,我當然知道,也很不以為然(Das stoert mich auch sehr)。但現在不方便細談這些,等下周六選舉過後,我們再碰面聊。他還不死心(真是死忠),追問:「蔡總統勇敢、堅定地守住台灣民主的獨立性,廣受自由世界的讚揚,國共聯合罵她是正常,為什麼有些綠營(das grüne Lager)的人也一起駡?那不是親痛仇快嗎?(Die Opposition und die Kommunisten freuen sich riesig darüber und die eigenen Anhänger grämen sich zum Tod!?)」 這傢伙果然是台灣女婿,巷子裏的!我答應他,選後一起談到爽。 朋友們,到時我再跟各位聊我和這位友台德人怎麼聊。不過,在那之前,我還得準備下一場已來邀的德國大學演講。他們一定會要我評論選舉結果對中台兩國關係的影響。希望到時我是以對台灣民主自由充滿自信的心情上台。 註:寫於從南德回柏林的火車上。
謝志偉 2018-11-15
比對挺管與韓流的暗黑勢力

比對挺管與韓流的暗黑勢力

親身經歷了管中閔校長遴選事件,我深深的感受到近期挺韓國瑜的新興勢力,和管案在九月初民意大逆轉後,挺管陣營的操作模式上有許多雷同之處。 那是對岸可能無須透過軍事封鎖或經濟手段等來掌控台灣,而是直接利用台灣網路的民主自由與不設防,由其網軍長驅而入,和台灣親藍媒體與網軍密切合作,形成一股強大的暗黑勢力,大肆散播假新聞和假資訊,以便影響台灣的各項重要事件。詳細比較如下: 一、台大和高雄的重要性:台大不只是台灣學術研究的重鎮,也是學生運動的發源地,故台大校長在學術和社會影響力的重要性不言可喻。而高雄市是台灣的民主聖地,南向的重要港都。親中團體若能藉由選舉操控,以扶持其屬意的人選當選,中國就取得未來影響台灣社會的制高點。 二、衝高網路聲量,灌輸保守反民主思維:台灣保守勢力透過親中媒體和中國網軍共同製造網路聲量,衝高點閱率,讓社群網站演算法將許多假訊息遍布網路傳媒,並策略性的製造各種議題,帶風向或讓人疲於解決澄清假消息,而無暇注意正確的訊息。台灣網路與新聞自由就這樣被箝制了。具體而言,在Google和Line等網路入口的許多相關報導,明顯看出被他們網軍或網路機器人操作操控的痕跡,使國人最先閱讀到的是對管中閔與韓國瑜有利的新聞。至於不利於管或韓的內容,例如管中閔兼職和韓國瑜的過去經歷和各項無厘頭政策等,則刻意不報導,或利用管粉、韓粉對提出質疑的人士(學生代表、苦苓、小野和詹雅雯等)大力謾罵攻擊,甚至灌爆其臉書,企圖製造寒蟬效應。如此公然反民主的作為,令人瞠目心寒。 三、中國的介入和影響:台大校長遴選事件上,廈門大學竟然將管中閔的相關兼職網頁先封鎖,修改後才再次開放。國台辦甚至幫腔,開脫管的兼職爭議,稱一切合法。此次高雄市長選舉,無論地下賭博資金、台商對韓國瑜的廣告支持、中國與韓粉網軍的密切配合帶風向、網紅的廣告等等,很明顯可看出中國介入正「與時俱進」中。然而國內親中財團、媒體與學者們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不問是非黑白,積極配合。 台大校長遴選事件,幸好有台大學生校務會議代表們為了堅持程序正義的勇敢和努力,擋下這無孔不入的「中國因素」,以走法律程序來決定下一步。但此次高雄市長的選舉,現在一些在地的聲音開始自主發聲,能否擋下這股「傾中保守風潮」致命性攻擊,端賴高雄在地市民的智慧與抉擇。 (作者為台灣大學機械系特聘教授兼校務代表)
陳炳輝 2018-11-15
是時候讓各國承認「一中一台」了

是時候讓各國承認「一中一台」了

長期研究台灣歷史的學者家博指出,「一個中國」政策的歷史效度跟「地球是平的」舊觀點一樣,台灣外交與國際關係需要典範轉移──從「一個中國」政策轉向,讓其他國家可以同時承認中國與台灣。圖為今年與我國斷交的薩爾瓦多軍方儀隊,去年初持我國國旗準備迎接總統蔡英文到訪。路透 家博(Bruce Jacobs)/澳洲墨爾本莫納許大學亞洲語言與研究退休教授 在廣泛研究台灣歷史之後,我提議,要解釋現代台灣及其未來,需要新的典範轉移。 台灣歷史可分為三大時期。第一個時期是截至1624年台灣淪為荷蘭殖民地為止。台灣的南島民族不曾統一,但最早在2500多年前就與東南亞發展廣泛的貿易網路,他們持續與東南亞往來,隨後也進行貿易。直到明代末期為止,中國與台灣並無貿易往來,明朝禁止對外貿易,例如鄭成功家族等中國貿易商其實是「海盜商人」,絕不代表官方立場。  第二個歷史時期是殖民時代,從1624年到1988年,橫跨364年,歷經6個不同的殖民政權:荷蘭、西班牙(他們統治台灣北部,與荷蘭統治南部地區同期)、鄭成功家族、滿清、日本和國民黨蔣介石與蔣經國父子。第三個歷史時期則是民主時代。  殖民政權是少數外來者為了自身利益而統治,在台灣的殖民主義有兩大醒目的關鍵特徵。首先,在荷蘭人自中國進口勞工之前,台灣沒有永久的華人社群。其次,在荷蘭統治時期和之後來到台灣的中國人,也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是採用更地方性的身分認同:泉州人、漳州人或客家人。這些地方認同一直持續到19世紀中葉,隨後他們自認是「台灣人」而非「中國人」。  日據時代則是公認的殖民統治,而日本政權與蔣氏父子政權至少有6個相似處。首先,兩政權都把台灣人當成次等公民,並有系統地加以歧視。其次,兩政權一開始都施重手鎮壓,殺害數以萬計的台灣人。1947年初228事件中,蔣介石的軍隊有系統地殘殺數以萬計的台灣人。 第三,兩政權都依賴高壓統治約25年。就蔣氏政權而言,指的是白色恐怖年代。第四,因應國際和國內情況,兩政權都在約25年後放寬對台灣民眾的管制。就蔣氏政權而言,這發生1970年代早期。第五,兩政權都因壓力而再度加強鎮壓。在蔣經國統治下,1979年12月10日美麗島事件後,大批黨外運動人士遭到監禁。最後,兩政權都試圖要台灣人講他們的「民族語言」,分別是日語和普通話(國語),企圖透過文化讓台灣人成為次等的日本人和中國人。因此,簡言之,在蔣氏父子的國民黨政權,台灣人毫無權力可言,更遭受大規模及有系統的歧視。 如果我們回顧台灣歷史,其中僅短暫片刻是中國人(所謂的漢人政權)在中國統治台灣,那就是1945年至1949年間的蔣氏獨裁統治,此外沒有任何中國的漢人政權在中國統治過台灣。因此,要說台灣「從一開始」就是中國的一部分,完全沒有道理可言。對於學者來說,這個事實再明確不過,但對於台灣和民主世界的政府領導人和官僚而言,這個非常重要的史實仍然有待教育。  所謂「一個中國」政策是蔣介石獨裁政權在沒有任何歷史證據的情況下,宣稱台灣一直是中國的一部分。毛澤東也接收蔣介石的誤謬,宣稱台灣一直是中國的一部分。當民主世界在1970年代與蔣介石、蔣經國、毛澤東、華國鋒等人打交道時,也同意了「一個中國」政策。當然,沒有人問過台灣人的意見,也沒有人問過歷史學家。  「一個中國」政策的歷史效度,跟「地球是平的」舊觀點,或上帝在6000年前創造萬物的觀點可以相提並論。就台灣外交與國際關係而言,我們顯然需要典範轉移。  如果台灣繼續強調所謂的「外交盟友」,唯一結果就是失敗。邦交國數字只會每下愈況,最終達到個位數,甚至歸零。那麼台灣可以怎麼做?首先,台灣絕不應該與任何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斷交。其次,台灣應該與全球民主國家密切合作,讓他們在與中國保持關係的同時,也與台灣建立更正式的關係。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和澳洲等國家實質上已採「一中一台」政策,只是嘴上不承認。   國際法也支持台灣。根據1933年12月26日烏拉圭首都蒙特維多簽署的《國家權利義務公約》第1條,一個國家擁有「(a)永久人口(b)界定的領土(c)政府(d)與其他國家交往的能力」。台灣顯然符合這些要求。此外,第3條強調,「國家的政治存在,是獨立於其他國家的承認之外」。這代表即使沒有任何國家正式承認台灣,台灣仍然是一個國家。 台灣必須從只能承認中國或台灣的「一個中國」政策轉向,讓其他國家可以自在地同時承認中國與台灣。 當然,中國勢必反對這些行動。然而,根據經典的權力平衡理論,崛起中權力必定會面對舊權力聯盟的反對。中國已經證明自己是擴張主義強權,且相當樂於打破大量國際公約。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民主國家現正走向對抗中國。台灣和民主國家可以利用國際上對中國的反制推動國際關係。 台灣就像澳洲一樣,躋身世界「中等強國」之列。台灣人口比全球四分之三的國家更多,領土更比全球五分之二的國家更大。台灣擁有高度發達而繁榮的經濟、堅實的軍隊和良好的教育體系,是一個重要的中等強國。  簡言之,台灣和全球民主國家需要從台灣包含在「一個中國」之內、這類「地球是平的」概念,轉向一個新典範:台灣是與中國毫無歷史淵源(除了國民黨的獨裁殖民政權以外)的民族國家。  其次,台灣必須與民主國家合作,在新基礎上建立外交關係,不再要求對方在台灣和中國之間做出選擇。中國與台灣都是國家,也都應獲得承認。
家博(Jacobs) 2018-11-15
從馬雅文明看台灣選舉?!

從馬雅文明看台灣選舉?!

今年暑假受邀前往中美洲邦交國,講授有機農業。中美洲原是馬雅文明的發源地,曾有高度發展的文明,如今已被摧毀殆盡。看到馬雅後人的窮困沒落,極為感慨。回顧一下這段歷史,1519年4月西班牙人荷南·科蒂斯(Hernán Cortés)率領不到一千部隊,在墨西哥東岸登陸,入侵阿茲特克帝國。不到5年的時間,居然征服了龐大的帝國。主要策略就是「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當時主要敵人是阿茲特克帝國中樞的提諾契特蘭人,次要的敵人是外圍的印第安人。其後西班牙人帶來的天花瘟疫消滅了多數馬雅人,馬雅文明在十六世紀被西班牙摧毀殆盡。所以「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並不是毛澤東發明的,秦併吞六國,也是同樣手法,古今中外皆然。 中美洲原是馬雅文明的發源地,曾有高度發展的文明,如今已被摧毀殆盡。(資料照) 環顧今日,對我國民主自由制度最大的威脅,就是中國。這次選舉,可以看到中國「拉攏次要敵人(最大在野黨),打擊主要敵人(執政黨)」,種種事跡,斑斑可考。如果民進黨這次被打垮,中國很容易可以消滅次要敵人,將來併吞台灣就如囊中取物,這是所有台灣人必須要警覺的。 ◎編按:極完整的產業鏈!1張圖秒懂中國如何干涉台灣選舉(下圖) 任何人出國比較一下,都會覺得台灣真的很好。我國去年GDP為25,977美元(全球排名34名),換算購買力為52,304美元(全球第16名);中國GDP只有18,066美元(全球第83名)。我國人類發展指數0.885(第27名);中國人類發展指數0.738( 第90名)。我國吉尼係數0.33,貧富差距小,社會穩定度高;中國貧富懸殊,吉尼係數超過0.46,社會隨時可能崩壞;我國各項指標都領先中國甚多,加上我國的自由民主人權,台灣應該是中國人學習的典範國家。2018年我國被評全球最適宜居住國家第一名,全球競爭力報告(WEF)我國被評為超級創新國家,台灣人真的不必妄自菲薄。可惜藍營政治人物,處處唯中國馬首是瞻,刻意唱衰台灣,吹捧中國,有失忠誠反對黨的本分。人民當然期盼國民黨扮演守衛台灣的忠誠反對黨角色,也許有一天可以重返執政。但我們看不到國民黨有這樣的作為,也沒看到這方面有任何論述的能力。 可惜藍營政治人物,處處唯中國馬首是瞻,刻意唱衰台灣,吹捧中國,有失忠誠反對黨的本分。圖為韓國瑜。(資料照) 也許過去兩年來,大家對民進黨施政不盡滿意,民進黨用人不盡理想,轉型正義及司法改革太慢,年金改革得罪部分軍公教,民進黨內部派系鬥爭,甚至派系利益優於國家利益,都讓部分國人失望,但總是走在正確的改革路上。此次選舉,中國的干擾,灑錢進民間團體乃至宮廟、製造假新聞,無所不用其極。台灣人民在選舉時必須步步為營,台灣人每次投票,都應該向中國的干擾,投以反對票。對中國共產黨支持的、和他們眉來眼去的、和他們有金錢來往的候選人,投票前都要考慮再三,這才是確保台灣國家安全最基本的保障。 對中國共產黨支持的、和他們眉來眼去的、和他們有金錢來往的候選人,投票前都要考慮再三,這才是確保台灣國家安全最基本的保障。(美聯社/報社合成照) (退休大學教授)
陳世雄 2018-11-14
比選舉更重要的事

比選舉更重要的事

終於看懂這件比選舉更重要的事。 1997年,台灣爆發了豬隻的口蹄疫情,該年整體損失超過1700億,從此,台灣的豬肉不得外銷,要知道,在疫情爆發的前一年,我們的豬肉光是賣去日本一年就能賺600億,當時台北市的房價一坪還不用25萬。 經過21年的努力,終於,今年7月農委會宣布「拔針」,意即不再為豬隻施打口蹄疫苗,只要到明年都沒有再發生疫情,最快後年,2020台灣的豬肉就能重返世界市場。 好死不死,我們7月拔針,中國8月就爆發了豬瘟,一旦傳染到台灣,我們21年的努力又將化為烏有,一切重來。 當然,沒人想發生這種事情,我們也只能加強宣導不要從中國攜帶豬肉製品回來,但繼金門之後,昨天農委會又宣布在台中機場棄置箱中的中國香腸裡,再次驗出豬瘟病毒。 對此,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只回應說:「明知道肉製品不能入境,還是有旅客心存僥倖,攜帶後在入關前才要丟棄,實在無法理解這種心態。」 在台灣終於能「除疫」重返外銷市場的前夕,這些無法理解的舉動,是無意?還是有心呢? 前幾天還有另一則新聞,中國的遠洋漁船「豐祥818號」申請入高雄港維修,結果被查到船上有300公斤以上的豬肉製品,奇怪的是,同一艘船,不到兩個禮拜前才剛申請到台中港維修過,還發生了船上越南藉廚師跳船逃跑事件,只不過,新聞只將逃跑當成趣聞,沒有深究廚師為何要逃跑、逃跑時身上有沒有帶豬肉? 中國遠洋漁船,兩週內來台灣修兩次,船上有300公斤豬肉、廚師還落跑,我們同樣應該問:在台灣終於能除疫重返外銷市場的前夕,這是巧合?還是有心呢? 目前違規攜帶肉類產品入境最高罰1萬5千元,農委會已研議修法,提高額度至30萬,行政院也初步審議通過,但修法只能威嚇無意之人,如果是有心人士刻意想把祖國的善意帶來台灣,那我們勢必要有更嚴謹的防範措施。 這關係到台灣的經濟、豬農的生計、還有上百萬豬隻的性命,我知道島內許多人對中國抱持著開放的態度,總是認為中國應該得到和我們對待其他國家一樣的平等待遇,這樣才符合人權原則,但容我提醒,就算是人權兩公約也都再再提到,為了國家安全或公共秩序的利益,我們得以視情況對各項人權有所限制而不是無限上綱,中國就是我們必須限制的對象,這不是我們的不友善,這是因為他們的不友善。
林艾德 2018-11-15
第三次國共合作? 香港人看高雄選舉

第三次國共合作? 香港人看高雄選舉

  韓國瑜的「網軍」被揭發有來自中共的參與,已能推斷中共介入高雄市長選舉。而韓國瑜的「不准再有意識形態的抗議,要集中拚經濟」說法,其實是中共在香港喊了二十多年,導致香港人普遍只顧追逐財富功名並政治冷感,使中共可以胡作非為的「口號」。韓國瑜沒跟共匪過從甚密,怎能喊出共匪的話?還反映高雄的選情以至這次選舉有著「國共合作」的情況存在。 台師大范世平教授日前指中共對高雄市長選舉有著「一石三鳥」意圖的貼文,其中第二點和第三點的前半部,完全吻合中共的意識形態鬥爭思想。因為中共所想的是,把民進黨逐出客觀認為是民進黨的根源的高雄,猶如摧毀民進黨的政治能量根基,能打擊士氣;不管蔡英文之後會不會辭掉黨主席,民進黨必出現內亂,有利國民黨重新拓展,和之後中共在台的鬥爭,勾畫出「國共合作」存在的條件。 歷史記載的兩次國共合作,背景都是共產黨和國民黨有著共同敵人,第一次是北洋軍閥,第二次是二戰時的日本;而且目標都是為了穩住權力或掃除擴張障礙。套用在這次選舉,民進黨就是國共的共同敵人;老K的目標是圖東山再起,而共匪想擴充在台勢力,剛好都與歷史不謀而合!歷史還記載著,孫大砲、蔣光頭有安排國民黨員加入中共以促成合作,或許能解釋老K在高雄以至整場選舉的操作,都能看到共匪的蹤跡。 更關鍵的是,中共的中遠集團已奪取了高雄港碼頭的控制權。高雄港在軍事層面的重要性極高,可說中共已取得有利據點;隔著鼓山北面就是左營軍港。台灣應該看清楚中共對高雄的企圖,也應該明白高雄的選情將造成的影響會遍及全台灣。 筆者看到民進黨在高雄、或是二○一六年之後執政的不足,也明白民主真義之一,是通過選票表達對執政者的不滿。但台灣的最大威脅是來自中共,老K共匪混在一起就是肯定的,所以筆者認為選民對民進黨只能「戒急用忍」,把阻堵國民黨得利列為最優先,尤其高雄更要嚴防死守,免得「國共合作」而大開中門。 (作者為香港時事評論員,祖籍金門烈嶼)
林鴻達 2018-11-15
「髮蠟哥」那顆高麗菜 傷韓

「髮蠟哥」那顆高麗菜 傷韓

韓國瑜的競選策略,是與國民黨做表面切割,塑造一個只會拚經濟、無意識形態的全新素人。他過去的有限知名度,反而是項優勢,年輕選民視其為新產品,有嚐鮮的心動,並不意外。 換言之,他過去所累積的政治資產(或負債),越少提及越好;這和經營台北縣有成的蘇貞昌,是完全不同的策略(蘇要避免被貼「老」,應當以張忠謀復出自況,這是題外)。 韓的歷史身影,有兩個生動畫面。一是當立委時用激烈肢體動作衝撞同事陳水扁,二是在前人事行政局長陳庚金呼籲軍公教「能撈就撈、能混就混,大家來拖垮這個政府!」時的興奮之情。前者在深藍眼中是快意恩仇,後者在多數反年改者心中是一解怨氣。結合這兩股力量,成就了他的基本盤。 過去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韓二十幾次質詢只來了一次,因此他說「要經濟不要政治」,被檢驗者說言行不一。但支持者如已先入為主,就難動搖。 韓又自許「賣菜郎」,期待選民對他的認知限縮在這個平凡甚至帶有卑微的身分,這是高招。政見挖石油、愛情摩天輪有話題,「把貨賣出去」則有接地氣。這些政見都是未來式,不需檢驗,也與過去沒有連結。 感謝「髮蠟哥」,幫忙打開韓國瑜潘朵拉的盒子!他手捧高麗菜,下跪陳情救菜價。網友起底,菜農是直播主,但真實身分的暴露其實殺傷力有限,畢竟這不是韓「導」。髮蠟哥的貢獻是,當大家對菜價關注的同時,他手上的一顆高麗菜開始串起了北農的績效與韓的治理能力! 拜網路資訊,原來高麗菜最低價跌到三.五元,是韓在北農總經理任內,而自稱在二崙租地種菜的髮蠟哥,下跪前一日西螺果菜市場高麗菜平均價格每公斤僅六.五元。這是個案,帶來北農經營能力(韓國瑜vs.吳音寧)的比較:平均每月成交金額,韓的十.八八億元,小輸吳的十.九五億元,但結構(進、出口)來看,高下立判:韓任期的四年(二○一三至一六年),出口共計一.三五億元,而吳僅今年一至五月,出口就達一.八五億元,顯見韓過去把貨賣出去是心有餘力不足。韓出口少不打緊,平均進口更是出口的三倍多,導致每年平均入超約六千八百萬元。至於果菜價格的穩定(引用信傳媒),以變異係數(望小值,越小表示價格越穩定),蔬菜/水果,韓吳PK成績分別是0.284/0.186 vs. 0.206/0.090,也是大敗。 韓說,如果他當選,要帶農民去搶訂單。他當北農總座不能如願,當高雄市長能有機會? (作者為上市公司專業經理人)
吳海瑞 2018-11-15
新北:也許我們該換個方式問侯友宜

新北:也許我們該換個方式問侯友宜

新北:也許我們該換個方式問侯友宜 ◎ 蕭任佑   沒有交互詰問的「侯式辯論」終於上線啦!不過,看起來怪怪的!既沒有公民提問、也沒有交互詰問,只看到兩位候選人在台上各抒己見。 「原來是侯式辯論啊,那我就放心了」,心裡嘀咕著。但越看越讓人不放心。侯友宜還是沒有清楚回應社會對他的質疑。 說到大群館,只是延續過往跳針的說「一切合法,都有繳稅」。也許我們應該換個方式問侯友宜,請問:你有繳大群館房屋稅嗎? 至於說到徐自強案,侯友宜也還是沒有清楚交代自己當初扮演了什麼角色。也許我們應該換個方式問侯友宜,請問:你有下令或參與刑求黃春祺嗎? 我們一直要求侯友宜清楚交代過去,也許我們應該換個方式問侯友宜,請問:你有想清楚交代你的過去嗎? 當我們一直要求侯友宜參與真正辯論時,也許我們應該換個方式問侯友宜,請問:你要參與真正的辯論嗎? 或許我們應該相信,是我們過去問的不夠清楚,不是侯副市長回答得不夠明確! 看完「侯式辯論」之後,當天,由中正、輔仁、台大、東吳、台師大、銘傳、成大、文化等校學生,共同發出聲明,要求侯友宜同意一場由全國性電視台轉播、有公民提問、交叉詰問的辯論會,至目前約二百二十人左右連署(連署表單、名單及聲明如連結:https://ppt.cc/feMLQx),尚未得到回應。 也許我們應該換個方式問侯友宜,請問:你是否不願意面對青年的質疑? (作者為新北市民,中正大學政治學系學生)   台中:盧秀燕令人憤怒的意識形態 ◎ 賴彥丞   台中市長候選人政見辯論會,盧秀燕說台中必須要「摒除意識形態」才能邁向國際化城市;讓人聯想到同黨的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當選後任何意識形態的集遊抗議通通不准」的狂言。 根據國語辭典「意識形態」一詞之解釋,是指各領域中個人或團體所持有的特殊觀念或思維方式,故以盧、韓兩人本身政治思想或其背後代表的政黨理念也都屬於「意識形態」。因此,會說營造「無意識形態」城市的論述,不是不學無術,就是刻意操弄話術哄騙選民。說穿了,盧、韓真正意涵是「不要搞國共不喜歡的意識形態」。 身為台中人的我,更不能接受的是,盧秀燕在辯論會上竟然把東亞青運無法在台中舉辦的責任怪到台中市政府與國人的「意識形態」上。市長有政治理念、民眾去連署東奧正名公投,本來就是憲法賦予之思想言論自由與直接民主權利,盧秀燕眼見這個城市被敵國打壓卻不敢發聲抗議,反而與中國這個加害元凶沆瀣一氣,回過頭來指責國內熱心社會人士與盡責市府官員的努力,如此顛倒是非的親中反台,令人憤怒!這樣的人,能擔任全國第二大城的領導者嗎? (作者為台中市民,中興大學學代會學生議員)
蕭任佑 2018-11-15
新北市長辯論 蘇貞昌完勝侯友宜!

新北市長辯論 蘇貞昌完勝侯友宜!

新北市長辯論會在12日登場,筆者身為新北市民,在看完辯論後,完全可以理解侯友宜為何先前要逃避辯論三個月!就跟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在公辦政見會「幹話王」真面目現形一樣,侯友宜在辯論會處處閃躲問題,只會左一句「東廠又來了」,右一句「老縣長」。相較於對手蘇貞昌對於市政的熟悉和充滿溫度的政見,市民真的放心把400萬人的城市交給一個「侯草包」嗎? 新北市長辯論會在12日登場,筆者身為新北市民,在看完辯論後,完全可以理解侯友宜為何先前要逃避辯論三個月!(新北市選委會提供)  而侯友宜在辯論一開始口口聲聲說感恩老縣長,然後又不忘提及31年警察歲月,還提及陳進興案,更消費過去殉職的警察同仁,辯論開始申論時隻字不提市政,彷彿是侯友宜「神探回憶錄」,呼攏市民。侯友宜還提及新北市民跟他抗議賺不夠錢,簡直是韓國瑜「又老又窮」的翻版,還花了兩分鐘「解釋自己的名字叫侯友宜」,「ㄏ日子」,簡直比在政見會宣傳「蜂蜜檸檬」和唱老歌還讓人傻眼!這跟韓國瑜政見發表完全不提政見,根本是一個模子印出來。 而在提問長照問題時侯友宜以「老人會為了裝假牙而拔掉真牙」來汙名化假牙政策,更把預算算錯,鄭文燦市長都打臉過。這樣不只是政策不用心,更是不關心市民。更不用說在提到深澳電廠議題時,把深澳燃煤和天然氣講錯,跳針到聽不懂。而提及韓國瑜時侯友宜更再次跳針「人民覺醒、對藍綠惡鬥感到厭惡」,說他不分顏色,繼續切割,無視他和韓國瑜都是國民黨提名的事實!而有證據質疑他財產的問題,一句「東廠又來了」不知所云,閃躲媒體的提問。 而反觀蘇貞昌,則是一個給市民溫暖願景的候選人。不但先提政策,對於新北市朱侯八年的延宕政策諸如三環三線跳票、大台北新劇院至今仍是停車場,都提出解決方法,還承諾一百天要解決以上延宕的問題。蘇貞昌更用過去建設漁人碼頭、八里左岸和雙和醫院等經驗,提出建設可以又省錢。蘇貞昌更表示,市政府要站在市民角度考量政策,包括垃圾清運、給新住民看懂的說明書,以及長照、青年創業、社會住宅,要建立溫暖的團隊來關心市民。而蘇貞昌對於各種攻擊他的提問,包括深澳電廠議題,不但沒有逃避,還點出國民黨和侯友宜態度反覆的事實。 一場辯論會,可以看到候選人未包裝的真面目。侯友宜說自己不口出惡言,結論卻通篇謾罵,說別人東廠;自己身為威權打手,卻指美麗島辯護律師出身的對手對不起追求民主的前輩,完全是「韓國瑜2.0」。(資料照) 一場辯論會,可以看到候選人未包裝的真面目。侯友宜說自己不口出惡言,結論卻通篇謾罵,說別人東廠;自己身為威權打手,卻指美麗島辯護律師出身的對手對不起追求民主的前輩,完全是「韓國瑜2.0」。蘇貞昌不是政壇新面孔,還不斷被對手說老,但他過去反抗威權,如今談起市政願景炯炯有神,結論更是聚焦在新北孩子的未來,讓筆者身為一個父親非常有感。可以看到「只要心中有夢,青春就在。」筆者也呼籲和我一樣的新北市的選民,在投票日用選票發聲,支持會做事的候選人! (教師)
王恆 2018-11-14
台中黑手「花開的聲音」

台中黑手「花開的聲音」

看到台中花博「地表最大機械花」隨著音樂絢麗綻放那一刻,我和台中很多「黑手」朋友們內心澎湃不已!沒想到,以前讓人望之卻步的台中黑手產業,竟然也能與藝術結合,躍上國際舞台。 台中大肚山下的工具機產業聚落,這「六十公里黃金縱谷」從胡前市長時期慢慢形成,林佳龍市長更將黃金縱谷發展得更為綿密,在中央與地方合作下,將台中定位為「智慧機械之都」,並首次將智慧機械辦公室設置於台中,這對機械產業是一件大事。 以前,產業辦公室多設於台北,每開一次會就得北上「赴京」,加上缺乏在地觀點的專家審查會,讓機械產業對申請政府資源望而卻步。現在,融入在地觀點的智慧機械辦公室,讓中央政府政策制訂時更為貼近產業。 此外,林佳龍市長向中央爭取四億元補助,由工研院在台中精密機械科技園區打造台灣第一個「智慧製造試營運場域」,並遠赴日本、德國、法國及美國邀請三菱電機、西門子、達梭、洛克威爾等國際大廠進駐,為台灣邁入工業4.0進程指出一個明確的方向。 這三年,市府亦整合機械公會以及中部廠商組成「台灣隊」,赴國外參展、接單;也結合在地產業以台中形象館之姿,在東協市場開拓商機。而連續三年辦了五次的台中與日本大分縣(Oita)商機媒合會,更是促成多件合作案。而讓中小企業最有感的則是,市府辦了一個全台灣唯一表揚中小企業製造業的「金手獎」,讓業界先進同場觀摩創造相互學習的平台。種種促進產業發展的企圖心及作為,產業界點滴在心頭,也為台中成為全台灣最低失業率的城市(3.6%)奠定堅實基礎。 台中「黑手」們三十多年來的奮鬥,在看到機械花綻放的那一刻,點點滴滴「花開的聲音」在心頭響起。也期待政府、業界一起繼續密切合作,讓黑手變金手,創造下一個台中的驕傲。 (作者為台中市金手獎得獎廠商協進會榮譽理事長)
謝舜星 2018-11-15
黃安剋星,陳其邁

黃安剋星,陳其邁

黃安剋星,陳其邁。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50356 黃安聲明「沒說揮旗是台獨」 網友起底打臉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575538 選舉激情後第一件事 陳其邁:徹查黃安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593005 黃安明日入境? 陳其邁:已舉報!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957266 黃安溜回台 陳其邁促查逃漏稅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627523 黃安返台就醫 陳其邁:祝早日康復早被調查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629635 「雜碎不納稅」 陳其邁檢舉黃安逃漏稅
曾韋禎 2018-11-14
無色覺醒 妖言惑眾

無色覺醒 妖言惑眾

  圖為韓國瑜日前在節目《無色覺醒》選戰特報表示,「如果我當上高雄市長,所有高雄街頭政治的抗議、意識型態的請願,全部都不准,都不准」。圖/截自「無色覺醒」節目影片   年底選舉,民進黨陷入困境,對外,要抵抗中國暗黑網軍攻擊,對內,還要正面迎戰「唱紅打綠」,無色覺醒妖言惑眾,綠營之所以陷入苦戰,可想而知。 藍營朋友賴給我不少「無色覺醒」的影片,對朱高正,蘇起等人言論,我本來興趣缺缺,更何況是洗腦文,某日無聊,看了一下老朱的影片,果然妖言惑眾,老朱在民進黨創黨初期,勇於衝撞,闖出名號,有「民主戰艦」稱號,1989年,老朱退出民進黨,大罵新潮流搞台獨,後來自己成立「中華社會民主黨」,沒搞出成績,就跳槽到主張「統一」的新黨,照理講,理念相合者,應該一拍即合,沒想到老朱內鬥內行,新黨被老朱搞到雞飛狗跳,得罪周荃和姚立明,新黨老大郁慕明很火大,跳出來揭發老朱在德國讀書,就是收取國安局金錢,所謂的海外抓耙子,2001年,老朱在高雄選立委,票數很難看,從此就淡出政治圈了,聽說現在專門跑兩岸,自稱中國通,選前弄出「無色覺醒」,專門對一些罹患歷史無知症台灣人洗腦。 我看完影片,腦子沒洗好,還惹來一肚子火,這種言論和勸世文雷同,換成七言絕句,就更簡單了:「勸君不要搞台獨,老共打來無寧日,勸君愛一個中國,兩岸和平齊發財」。 老朱空有波昂大學博士學位,談經濟談歷史,不只是挑自己要的說,完全和歷史真實違背,說一大堆,只為了傳達一句話:「跪著投降,不要搞台灣國家正常化」。 老朱開場說台灣經濟很差,1972年以前,國民所得只有400塊美金,靠著蔣經國執政16年,1988年才拉到6000塊,小蔣好棒棒,我查了一下行政院主計處報表,基本上沒說錯,但是,台灣的經濟發展,舊有的基礎是誰的,不能只選一段時間討論,所以,我特別去找1945年前的台灣經濟情況,主計處的資料從1951年開始,1950年以前是空白,這段歷史也最複雜。 我找到英國劍橋大學教授馬克哈里森所寫《二戰期間各國經濟概觀》,以1938年來看,這一年是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第二年,歐戰剛開始,美國國民所得,居世界第一649美金,日本排名第8名,104美金,台灣是25美金,作為日本殖民地,台灣國民所得,是日本4分之1,但是,以亞洲國家來說,台灣卻僅次於日本。1935年,台灣舉辦第一次世博會,陳儀曾經到場,稱讚台灣發展不輸上海,老一輩台灣人一般懷念日本人,也是基於這個原因,但是知悉1895年日軍登台,遭受台人抵抗,發生的戰爭屠殺,以及日本治理台灣前10年的山地鎮壓,根據統計,這段十年時間,台灣人死了100萬人,「日本大藏省資料」,知道這段歷史的人,對日本看法也會比較不同。 日本對台灣的建設,雖然是為了方便殖民經濟掠奪,但是也提升島民生活水平,這一點無可否認,台灣人被清國治理212年,比不上日治50年的發展,也是事實。如果以2%經濟成長累績統計,1945年終戰,台灣國民所得應該是100美金,1951年台灣國民所得103美金,證明了戰後到1951年,台灣經濟陷入停頓。台灣經濟學者吳聰敏認為終戰後,台灣資產被陳儀「統制掠奪」,支援國共內戰,另一類說法是台灣在戰爭後期受到美軍轟炸,很多工廠無法復原、影響生產,這兩種說法其實都對,從台電的電力使用就知道。1945年以後電力使用只有之前的5分之1,顯然1945年國民黨接收後,很多工廠都停止生產,以最大宗的稻米、糖、樟腦油來看,終戰後產量只有戰爭期間的10分之1,甚至15分之1,東西少了,甚至送到中國支援戰爭,加上鈔票印太多,當然爆發228事件了。 根據黃嘉樹在《國民黨在台灣》一書中所寫,戰後台灣百業蕭條,有80萬勞工失業,國民黨接收了所有在台灣的銀行,以及日資和日台合資企業,超過一千家,資本總額110億台幣,但是卻沒有好好管理和動工,例如台灣紙業,造紙機器一千多萬,被以40萬台幣標售,最後。接收者用人頭出面購買,公產變成私產,許多國民黨人接收日產後,貪污腐化頻傳。 1945年,台幣發行量15億,1946年發行22億,1947年到達640億,稻米價格上漲數百倍,劇烈通膨,終於引爆228事件。五年來,台灣經濟停頓發展,說實在有戰爭因素,有人為因素,國民黨既然是接收當局,當然無法逃避責任,而在這個最困頓時間,台灣人可以走過來,最該感謝是美援幫助。 1950年,老蔣復行視事,不斷向美國要求美援,華府給了國民黨一個備忘錄,要求國民黨政府的財政必須在可以監督的情況,否則美國不會援助,老美擔心老蔣拿錢搞軍備卻不照顧台灣,只想反攻中國,老蔣接受條件後,1951年,蔡斯率領美軍顧問團來台,因為美國監督著老蔣花錢,迫使老蔣無法亂花。1953年,老蔣要徵兵15000人,就被美軍顧問團砍掉一半,搞到國民黨只能靠著電影票強迫樂捐,名為國防捐,從1951年到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20年來,美國援助台灣高達20億美金,這20年的國民所得,可以提升到400美金,依靠的是美援和中國撤退來台的上海紡織廠,其中加工區功不可沒。1965年,台灣第一個加工出口區在高雄成立,五年後,已經有五個加工出口區,台灣社會從農村慢慢轉型工業,這是不能遺忘的歷史,農村人口向都市遷移,也是都市化的必然發展。 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老蔣終於知道反攻無望,政策轉為建設保台,老蔣身體大病後政權慢慢移交小蔣,小蔣在美國受到台灣人行刺,這個刺激使小蔣明白:沒有在台灣做一些建設,國民黨政權終將會被台灣人唾棄,這才是10大建設的動機。 老朱說,台灣的經濟發展要感謝1972年的美中上海公報,為海峽帶來和平,這是胡說。尼克森在季辛吉獻策下,開始「聯中制俄」,因為中俄發生路線和邊界衝突,中國也希望打入國際,從1972年到1979年正式建交,美國第七艦隊並未撤離台海,台灣是否不被戰爭侵襲,不須感謝老共,應該感謝自己的軍人和美國才對。簡單來說,從1958年到現在,經過60年,西線無戰事,並不表示海峽真正和平已經來到,和平與否?對經濟發展不能說沒有關係,但是影響程度是可以估算的,除非台灣投降,否則中國不放棄武力犯台,海峽就不會有真正的和平,我們必須請問老朱:「是誰不要和平」?是誰不放棄武力犯台,你口口聲聲說李登輝搞台獨,破壞和平,所以台灣經濟開始變差,事實上,李登輝執政12年,是台灣經濟成長最好的12年,台獨也好,華獨也好,都不是老共可以容忍的。上海公報明文寫下;老共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認至「台灣地位未定論」也反對,美國對這點不予挑戰,所以美國共和黨議員希望川普把上海公報廢掉,理由就是這一點,因為公報內容對台灣傷害太大。 老共如果可以接受中華民國是國家,兩國平起平坐,在國際上共同參與,讓台灣進入聯合國,不阻擋台灣進入區域經濟體,給台灣人活路,今天就不至於有獨派人士倡議改國號的問題,很多時候,先有打壓才有反抗,道理很簡單。 美中貿易戰爭全面開打的原因,是美國對中國長期不遵守世貿規定的警告,其中,中國以大國之尊,壓制台灣自由貿易權益,就是其中一項,台灣經濟不好,薪水不漲,完全是中國對台灣壓制所導致的,根本和獨立與否無關,還好,台灣尚未被中國統治,否則經濟與中國綑綁,下場恐怕會更慘? 「無色覺醒」假借無色,其實是紅色,高唱只談經濟,不談統獨,剛好落入老共陷阱,中國入聯後,以金錢趁透聯合國,把2758號決議文擴大解釋;「台灣屬於中國」,並在國際上以「一中原則」壓制中華民國,老共才是中華民國派和台灣派的共同敵人,當你看穿這一點,你就知道台灣的處境就是被中國和島內紅色代理人綁架,一個叫你不要喊,一個拿刀恐嚇你,但是,你必須呼喊、天天呼喊、每時每刻呼喊「台灣不屬於中國」,否則國際上把被害者的沉默,當作默認,有一天,解放軍堂皇進駐,你要哭已經來不及了。 希望在自由民主氣氛下生活的台灣人,應該清楚,政黨輪替,是正常民主國家常態但是,台灣不一樣,國家正面臨改革半途,走回頭路,功虧一簣,還會陷入中國魔掌,聰明台灣人應該扶植本土的另一個反對黨,才是輪替的時候。
洪博學 2018-11-14
柯文哲與韓國瑜是台灣版的川普?

柯文哲與韓國瑜是台灣版的川普?

(來源 中央社) 兩年前,不按傳統政治牌理出牌的川普登堂入室白宮,成為全球最有權勢的人,「天馬行空、激進狂妄無上限」,「赤裸低俗、對話直白無下限」,「不怕比嗆比辣比狠、語不驚人誓不休」的「川普說話術」,一時之間成為席捲國際政壇的顯學。在台灣,除了瘋言瘋語還是瘋言瘋語的柯文哲與韓國瑜,粉絲為之痴迷瘋狂,媒體為之搧風點火,顯然也沒在這股川普熱缺席! 只是,所謂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川普誇張的動作表情、高分貝的叫陣、改來變去的立場,看似非瘋即狂、不是在解決問題而是在製造問題;但是,從商場的角度看,所有這些,不正是商場談判折衝時取勝對手的必要技巧策略嗎?川普總統的這些手法,說穿了,只是商場的政治延伸,看起來雖然沒有刀叉吃人肉那麼優雅,然則,不是在製造問題,而是在解決問題,是千真萬確的! 看看川普的點子,美墨邊境的築起高牆也好,拒發中東穆斯林為主的國家的簽證也好,反對非法移民也好,背後嚴肅的重中之重就是為美國本位的美國國安把關;退出TPP、推動製造業回流、掀起美中經濟貿易戰,則是藉重整世界的經貿秩序以為美國本位的美國經貿重整旗鼓。凡此,在在都朝向「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目標! 反觀面對全世界唯一對台灣從未停止喊打喊殺的中國,柯文哲主張的「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韓國瑜主張的「承認九二共識」、「兩岸沒圍牆 高雄經濟就一飛沖天」,中國本位的台灣國安與台灣經濟盡在不言中,要帶給台灣的是共存共榮,還是萬劫不復? 講更直白一點:請問柯文哲,總統、立委、縣市長、議員都大家選的民主台灣,跟不知選舉為何物的共產中國,如何「一家親」?器官捐贈層層設限把關的人權台灣,如果跟活摘器官待價而沽的血腥中國「命運共同體」,會不會太恐怖?請問韓國瑜,喊高雄人口十年內(由現在的277萬)達到500萬,除非由境外的中國各省城大量移民,否則,靠你的「摩天輪變摩鐵」成得了氣候嗎?玩中國那套把「香港人的香港變中國人的香港、新疆人的新疆變中國人的新疆」的把戲,讓「高雄人的高雄變中國人的高雄」,這樣的去高雄化,高雄人能認同接受嗎? 馮京不是馬涼!只有「熱鬧」的類川普誇張言表,沒有川普誇張言表背後「以國家利益為終極考量」的「門道」的柯文哲與韓國瑜,充其量就是一對跳樑的政治小丑、政壇無賴,除了妖言惑眾、騙吃騙喝、試圖禍國殃民地讓台灣人的台灣變中國人的台灣外,還能是什麼? (作者為台灣教授協會前副秘書長,新竹教育大學退休副教授)
張國財 2018-11-14
辯論會中現形的侯友宜與韓國瑜?!

辯論會中現形的侯友宜與韓國瑜?!

這次縣市長選舉,國民黨老政客韓國瑜和雲林張家合流再起,韓流席捲網路聲量,但在日前的高雄市長辯論會上,耳機事件延燒後被踢爆造謠,證明韓流只是創造的泡沫,韓國瑜本身根本不堪檢驗。(資料照)   這次縣市長選舉,國民黨老政客韓國瑜和雲林張家合流再起,韓流席捲網路聲量,但在日前的高雄市長辯論會上,耳機事件延燒後被踢爆造謠,證明韓流只是創造的泡沫,韓國瑜本身根本不堪檢驗。而和他合拍廣告的新北市長候選人侯友宜就更不用說,參選以來主打正義神探形象,還批評對手蘇貞昌對市政不熟,但上了辯論台卻化身「每日一字」講解自己的名字,對所有的質疑都逃避,市政問題也回得「2266」。筆者看了這兩場政見會和辯論會,只能說上了辯論台就無法包裝,這兩人根本就是自爆的「流沙包」,網友封為南北「草包連線」當之無愧。 新北市長候選人侯友宜參選以來,主打正義神探形象,還批評對手蘇貞昌對市政不熟,但上了辯論台卻化身「每日一字」講解自己的名字,對所有的質疑都逃避,市政問題也回得「2266」。(辯論直撥截圖)   高雄市長選舉公辦政見會10日舉辦,會後陳其邁「耳機」爭議席捲網路,事後被證實造謠,可見為網路上操作要掩蓋韓國瑜政見會表現比璩美鳳還差、不堪一擊的事實。韓國瑜在政見會上,不但先前信口提出的愛情摩天輪等政見被對手一一戳破,也毫無具體論述,只是不斷重申「高雄要變成又年輕又有錢的城市,讓來到這裡的人玩得好爽、好棒、好快樂」,完全是泡沫式發言。韓國瑜參選至今被塑造成網紅,但不但被揭發立委任內質詢率吊車尾,還說出高雄要禁止集會遊行,藍營老政客的草包真面目完全不堪檢驗。 高雄市長選舉公辦政見會10日舉辦,會後陳其邁「耳機」爭議席捲網路,事後被證實造謠,可見為網路上操作要掩蓋韓國瑜政見會表現比璩美鳳還差、不堪一擊的事實。圖為根據本報記者拍攝當天的政見會畫面,清楚可見陳其邁右耳沒戴耳機。(資料照) 侯友宜在12日的新北市長候選人公辦辯論會上,表現更是令人嘆為觀止。不但對於所有諸如文大包租公、徐自強冤案的質疑都閃躲不答,還反指對手是「東廠又來了」。面對深澳電廠議題狂跳針,還批評假牙政策說「老人會為了裝假牙拔真牙」。更誇張的是在12分鐘的申論時間還一度化身「說文解字」老師,告訴大家他的名字叫做侯友宜,侯台語唸做「厚」,厚拆開就是「ㄏ日子」,要讓人民過好日子云云。這是哪門子申論?只能說「頗ㄏ」! 而在辯論會隔天,侯友宜為了掩飾自己表現差的事實,還刊登報紙廣告說自己是「正步」對手是「奧步」,他忘記自己不斷說對手老、還罵對方是87嗎?根本是做賊喊抓賊。 侯友宜和韓國瑜參選以來策略相近,都是模仿柯文哲,不談統獨、不談自家國民黨色彩,想被包裝成不分藍綠的素人。但韓國瑜是國民黨黃復興黨部出身,侯友宜更是「朱習會」朱立倫的副手;一個說要恢復戒嚴,另一個則是讓辯論當天的抗議者被警方暴力對待。而在這兩場全國播出的政見會和辯論會後,可以發現這兩位不熟市政的「草包連線」根本不堪一擊,相信新北市、高雄市的選民也都看在眼裡! (新北市民,自由業)
陳郁雯 2018-11-14
面對市政狂跳針 侯友宜辯論後能加分?

面對市政狂跳針 侯友宜辯論後能加分?

張幸玟 智庫副研究員 綜觀全場辯論會,侯友宜對他的所有爭議百般閃躲,就連他擔任七年副市長的新北市政問題,也像NPC般跳針先前的回應。圖/翻攝自蘇貞昌Youtube直播 新北市長辯論會原先因為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閃躲近三個月,一度告吹,日前終於以「公辦、不交叉詰問」的方式落幕。候選人辯論是民主選舉中十分自然的活動,選民能從中檢視候選人對彼此政策的看法,以及對城市的願景,並做為投票之參考。而侯友宜先前因為民調領先,不斷閃躲辯論,如今真的上了辯論台,有加分嗎?筆者認為,論口才侯友宜當然遜於律師出身的對手蘇貞昌,辯論當然也不是比口才;但是如果連面對市政都狂跳針,面對質疑都猛閃躲,甚至連友好媒體的提問都能將政策講錯,顯然當了七年半副市長的侯友宜就是對市政不嫻熟,是個連一般選民都看出的徹底市政外行。 首先,是侯友宜參選至今主打的「反深澳燃煤電廠」議題。這個議題侯友宜從參選至今就視為選戰主軸,不但出了相關小物,還辦電音趴唱深澳RAP。但自從十月行政院宣布停建深澳電廠,也撤回環評後,這個議題已經徹底「被拆彈」,失去著力點。但侯友宜不但沒有認清事實,本次辯論針對深奧相關提問,先是講錯「燃煤換深澳」,將實際為天然氣的中油第三接收站誤稱為燃煤發電;而後侯友宜又當場出示一張絕對不核生煤許可的承諾書,卻忘了現在林口燃煤發電廠的生煤許可是新北市府在他擔任副市長任內所發出。侯友宜試圖在辯論會持續消費深澳,卻被對手蘇貞昌當場指出,侯自己三月就發過臉書,提及能源政策並非「蓋不蓋深澳」就能解決,立刻遭打臉。 再來是假牙補助與塗氟爭議。侯友宜在辯論會上抨擊蘇貞昌的假牙補助政策,表示老人會因此「拔真牙、裝假牙」,其實已經是跳針多次一樣的回應,連網友都看不下去。侯友宜表示,顧真牙的塗氟計畫才正確,蘇貞昌用假牙補助,恐將讓老人拔真牙、換假牙,預算還高達25億元。但其實只要稍微查一下,不但已實施假牙補助的桃園市長鄭文燦都表示侯友宜數字算錯了,沒有城市補助到25億,牙醫師也出來反駁過。塗氟是預防,假牙補助是針對掉牙的長者,侯友宜的講稿真的沒有更新嗎?年輕人賺錢養家還要負擔長輩醫療,長者口腔不健康更是影響身心;假牙補助是減輕市民負擔,真正體恤長者困難的政策,侯友宜對此點猛打,恐怕不但未加分,還是凸顯對市政陌生。 綜觀全場辯論會,侯友宜如何對他的所有爭議,包括已被監察院糾正的文大宿舍案、徐自強冤案百般閃躲;就連他擔任七年副市長的新北市政問題,也像NPC般跳針先前的回應。筆者身為新北市民,認為侯友宜千呼萬喚始出來的這場公辦辯論會,顯然是讓選民對其「市政草包」印象更加鮮明,遑論加分!
張幸玟 2018-11-14
文大包租公到新莊養地王,侯友宜要再扯幾個謊?

文大包租公到新莊養地王,侯友宜要再扯幾個謊?

文大包租公到新莊養地王,侯友宜要再扯幾個謊?(資料照)   今年三月,國民黨還在進行新北市長黨內初選時,周錫瑋說過:選舉是很殘酷無情的檢驗;唯有經過檢驗的人,才是準備好的人。這段話,現在看來應該是周錫瑋真心的忠告,只是那時候的侯友宜,恐怕只認為是競爭對手無謂的抹黑及攻訐。那時侯友宜的另一個競爭對手金介壽,也曾公開喊話,呼籲侯友宜避得了一時,避不了以後選舉。 現在回頭看當時初選時的交鋒,這些國民黨內前輩的話還真沒錯。侯友宜參選前,還是當年英勇的神探,即使是國民黨議員金介壽、李慶元等質疑侯是「三億警長」、「101包租公」、跟黑道掛勾等,也無損他鐵漢的形象。侯對這些質疑的回應,和現在的回應一模一樣,反過來指控對方惡意抹黑,卻不正面回答爭議。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從侯家的文大宿舍收租超過三億元,卻違反土地法規,被北市府裁定為違法租用,導致北市府最近還被監院糾正。爭議不只如此,侯家大群館還被爆料切割99個門牌,利用房屋稅條例漏洞避稅,20多年來都沒繳過一毛房屋稅,因此被台北市長柯文哲批評「這麼大一棟房子卻課不到稅很奇怪」。此外,經營文大宿舍的又昱公司,被踢爆是空殼公司,還被監院爆料欠稅逾百萬元,且侯友宜一開始謊稱公司是「太太娘家的」,跟他無關,卻被股權資料打臉,公司股權全在侯友宜三個女兒名下,從頭到尾都是侯家財產。侯家合法理財、合法投資,本來沒有問題,但侯友宜每次面對自家財產爭議時,總是說謊在先,之後推卸責任,被證據打臉時,就避不回應、指控是對手對他人格及家人的抹黑,是選舉奧步,先推、後躲、再抹三部曲,最後只讓爭議愈滾愈多。 近來侯家新莊購地爭議也是如此。原先立委提出侯家在新北市副市長任內陸續購入新莊土地,部分是以公司名義購地,是否在避稅、在養地?或是在等都更?侯友宜大可清楚交代,一部分是繼承、一部份是購買,自然就不會有後續爭議。但侯第一時間卻只說土地是太太「繼承」而來的,這就是說謊。在辯論會上,侯友宜提出的新說法是「為幫別人解決問題購買畸零地」同樣被指說謊,事實上,侯家(侯妻及又昱公司)購買的土地是新莊捷運站旁七八十坪的精華土地,光公告現值就千萬元以上,怎會是侯所稱的「畸零地」? 近來侯家新莊購地爭議也是如此。圖為國民黨新北市長候選人侯友宜拍攝都更三箭宣傳片。(圖取自侯友宜官方TV )   說一個謊,就要再繼續說更多謊來圓。這個道理,當刑警數十年的侯副市長不會不知道。一次說清楚,才不會啟人疑竇。而候選人如何處理財產、如何回應爭議,以什麼樣的態度進行危機處理,是在檢驗未來市長的道德操守,以及誠信,這都是選舉必經的過程,建議侯副市長,誠實面對,不要再重蹈文大宿舍案的覆轍。 (新北市民,自由業)
李柏毅 2018-11-14
要候選人救菜價 先讓數據說話

要候選人救菜價 先讓數據說話

有身份原為直播主的「菜農」日前在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中藍襯衫者)與雲林縣長侯選人張麗善的造勢場合中下跪,要韓救菜價;惟論者分析,若依韓任內菜價數據來看,反而更低,恐怕難以起到挽救之效。資料照片 溫仲良/美濃農村田野學會執行理事 目前高雄市長選情正夯,連市長候選人韓國瑜都已經跑到雲林縣為縣長候選人張麗善站台,造勢場合中甚至出現角色多變的17直播網紅上演「雲林高麗菜農向韓國瑜下跪陳情求救菜價」的大戲。姑且不論這位網紅實際上是否有在耕種或真正關心農業,但這種舉動除了讓選舉成為綜藝秀場之外,還可能淪為政治選舉下的「請神」大戲,實在可以休矣。 盲目拍高價並不是健全產銷供應鏈好的指標,這當然只是選舉炒作的話題。但如果真要比拍賣菜價格,攤開歷年台北第一、第二果菜批發市場高麗菜交易價,韓國瑜任職北農總經理期間,高麗菜平均拍賣價格為15.5元,現任總經理吳音寧任職期間平均拍賣價格則是17元,不知這位網紅口中的「救菜價」所指為何?而且這個數據,還沒有排除民國105年因上半年霸王級寒流及下半年連續颱風侵襲所造成的史無前例菜價高漲,換句話說,如果沒有老天爺護盤,韓總的菜價,恐怕還會跌得更深不見底吧。 每年高麗菜價格都會隨著季節、氣候與產季供應而有明顯的波動循環。隨便抓一段高麗菜的低價期間來看,韓總任職的102年3月8日至3月14日一周內,台北第一、第二果菜批發市場高麗菜平均拍賣價格只有4.4元、103年是4.8元、104年是5元、105年是27.9元、106年是4.2元。 在此就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除了105年因極端氣候造成菜價不正常高漲外,韓國瑜任職北農的高麗菜拍賣價格都與他「最強菜販」的稱號極不相稱。高麗菜每公斤生產成本約4元,再加上包裝、運費、共同運銷代辦費、市場交易手續費等支出,沒了氣候干擾的因素,韓總任職北農的拍賣價格大約只有讓農民吃土的份。 以眾人愛掛在嘴裡的拍賣價格指標來看,這樣的價格表現,與他在政策口號宣稱有能力兌現中南部農漁產業聯盟、帶領台灣農產品外銷的政策支票,要小心請到的恐怕不一定是神明喔。 民主選舉,人民才是頭家,候選人各顯神通,爭取選民信任,本也無可厚非,但必須以事實為依歸。若是倒黑為白,那就不是君子之爭,而是造神愚民了。
溫仲良 201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