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時事新聞
國際大事
國際大事
諷刺習近平修憲開倒車 中國「倒車」影片一次看完!
中國出現各種「倒車」影片,諷刺習近平修憲根本是在開倒車,這些影片在網路上都看得到。(美聯社) 2018-03-11 10:01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國人大今(11日)下午將投票表決修憲,討論是否廢除國家主席任期限制,被外界視為替習近平稱帝鋪路。而中國維權人士和網民也不是好惹的,紛紛拍攝「倒車」影片,諷刺修憲根本是在開倒車,有拍攝者因此被捕。不過網路無遠弗屆,這些針砭習近平的影片都保存了下來。 從YouTube影片可以看到,武漢維權人士黃靜怡在生日聚餐時錄製「倒車」短片,只見一名老者坐在椅子上,後面有一群人把椅子往後拉,黃靜怡則在旁邊大喊「倒車!請注意!」孰料黃女隨後就遭轄區派出所以尋釁滋事罪逮捕。 除了黃靜怡的影片之外,還有各類五花八門的「倒車」短片,例如OL跟著電音跳舞展現倒車手勢、直接放上倒車車禍影片,甚至有空姐在飛機上拍攝「倒車」,並配上搞笑的字幕寫著「倒飛機更危險」。還有不少相關影片,都是中國網民在用各種不同令人發噱的姿勢指揮倒車,讓許多上YouTube觀看的網友笑翻天。 相關影片請見:
自由時報
2018-03-11
對抗中國 日砸400億美元研發F-3
〔編譯茅毅/綜合報導〕路透八日獨家報導,三位消息人士表示,日本正尋求新型先進噴射戰鬥機「F-3」的研發案,作為其航空自衛隊現役F-2戰機的後繼機,日本政府內部擬以美國匿蹤戰機F-35「閃電Ⅱ式」等西方國家現役戰機為基礎,並與美、英兩國合作,預估研發費用約達四百億美元(約一.一八兆台幣)。在中國軍力持續增強下,日本除正採購F-35外,並欲於二○三○年代再引進一款空優戰機,以捍衛領空。 日本政府正考慮其國產戰機F-2的後繼機,路透獨家報導,日方正擬與美、英兩國合作,在F-35等西方現有戰機的基礎上進行研發。圖為日本政府共投資三.五億美元研發的匿蹤戰機X-2「心神」,於二○一六年四月時從愛知縣小牧機場試飛。(法新社檔案照) 據消息人士說法,預料本案將趕不上今年底前定案的「中期防衛力整備計畫」,此乃自衛隊最新的五年期軍備計畫,預定明年四月開始實施。日本本月對美、歐國家的軍火商第三次發出「情報要求(RFI)」,請軍火商提供相關資訊,並提出F-3研發案,日本此前已為本案兩度向其國內外軍火商發出RFI,這次對象則僅限美國和歐洲企業,尤其另行將內容更詳細的文件送交美、英兩國政府。 據報導,可能獲選為研發基礎的除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35外,還有美國波音公司的F/A-18E/F「超級大黃蜂」,及「英國航太系統公司」等企業組成的跨國財團「歐洲戰機公司」生產的「颱風」。 兩千年開始服役的F-2為日本國產戰機,由日本三菱重工及洛馬合製,在F-16多用途戰機基礎上合作開發。在F-3研發案中,也將由三菱重工代表日方與外國企業合作。三菱重工曾研製二戰時期著名的「零式戰機」,而由三菱重工等兩百多家企業參與研發的日本X-2「心神」匿蹤戰機原型機已於二○一六年首度試飛成功,日本政府共投入三.五億美元進行研發。 F-2約二○三○年起退役,防衛省為此最晚將在今夏於國產、跨國合作研發、引進現有機種這三個方案中擇一;一位該省代表對路透說,目前仍無定論。採購外國已服役的機型,可節省開支,但諸如擁有匿蹤等先進技術的F-35,要價不菲,而颱風和超級大黃蜂則無匿蹤設計。另外,國產恐需負擔龐大的研發成本,在購買外國現役機種上,除F-35外,亦別無選擇,部分防衛省官員和國會議員雖替國內軍火商向日本政府遊說國產方案,財政相關部會官員則質疑其成本效益。
茅毅
2018-03-09
無視洛興雅種族清洗 翁山蘇姬遭撤回人權獎
翁山蘇姬對洛興雅人遭受的種族清洗無動於衷,讓美國大屠殺紀念館決定撤回她的魏瑟爾人權獎。(歐新社) 2018-03-08 16:24 〔編譯羅綺/綜合報導〕緬甸的少數民族洛興雅(Rohingya)不斷受到軍方壓迫,越來越多證據顯示他們遭受「種族清洗」。然而曾獲諾貝爾和平獎的緬甸領導人翁山蘇姬,卻對洛興雅屠殺保持非比尋常的沉默,她的政黨全國民主聯盟(NLD)甚至拒絕配合聯合國的調查。 綜合媒體報導,美國大屠殺紀念館(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今(8)日表示,6年前翁山蘇姬因為長年為緬甸的民主奮鬥,獲頒魏瑟爾(Elie Wiesel)人權獎。但今(8)日,他們決定撤銷頒給翁山蘇姬的魏瑟爾(Elie Wiesel)人權獎,因為在緬甸軍方對洛興雅穆斯林的種族清洗事件上,她沒有採取任何行動。 美國大屠殺紀念館曾寄信向翁山蘇姬表示:「近年來緬甸軍方鎮壓洛興雅人,我們希望在人類尊嚴和普世人權方面有貢獻、受到我們和許多人讚揚的你,能做點什麼以譴責和阻止軍方殘暴行為,並聲援洛興雅人。」但翁山蘇姬仍不為所動。 除了魏瑟爾人權獎,翁山蘇姬也在1991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如今同樣因為洛興雅問題,引發許多人批評,甚至質疑是否該撤回諾貝爾和平獎。 同樣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馬拉拉·優薩福扎伊(Malala Yousafzai)曾在推特上表示:「過去幾年,我一再譴責這種悲慘、可恥的對待。我仍在等同樣獲得諾貝爾獎的翁山蘇姬也這麼做。全世界都在等,羅辛亞穆斯林也在等。」
羅綺
2018-03-08
習近平訪美 美媒:中國出「走路工」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圖)於2015年訪美,美媒爆指,當時許多中國留學生是都是每人拿到20美元「走路工」前往迎接他。(法新社) 2018-03-08 09:31 【駐美特派員曹郁芬/華府七日報導】美國外交政策期刊今天在網站上發表的一篇調查報導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5年9月訪美時,大批中國留美學生是拿了「走路工」去歡迎他的。中國不但以金錢動員留美學生,更把意識型態的手伸進各美國名校的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去。 這篇以「中國的長臂伸進美國校園」為題的報導指出,那次習近平訪美,中國駐美大使館透過微信動員學生去歡迎,甚至聯絡到半夜三點。一位就讀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學生透露,他們事後每人領到20元美金。這並不是單一事,習近平2012年以副主席身分訪問華府時,中國駐美大使館同樣發動學生拿「走路工」去歡迎,喬治華盛頓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的成員在隔年元月的微信中通知出席者帶著證件來領錢。 這篇文章表示,用錢動員學生參加歡迎會只是中國政府與留美學生學人維持緊密互動的一個例子。原本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成立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安全與福祉,但在習近平強化黨對社會的全面控制後,中國政府企圖以意識型態影響學生,使部分中國學生出聲反對政府的介入。 報導說,中國對海外學生的直接支援和控制是獨一無二的。一些中國留學生擔心這個發展會讓他們被懷疑是中國間諜,連美國官員也擔心這個趨勢。美國聯邦調查局克里斯多弗•雷就在最近的國會聽證會上說,美國校園對中國帶來的情報風險是無知的。中國動用非傳統的情報收集,特別是在學界,中國對全美社會都是威脅。一些喬治城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很不高興,寫信給校長指控這是「麥卡錫主義式的瘋狂」。 外交政策報導,中國留美學生已經超過三十三萬人,每三個國際學生中就有一個是中國留學生。中國政府對留美學生的影響愈來愈大。許多學校的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接受中國駐美使領館的金錢補助或指導,雖然有時確實是照顧到學生安全與需要,但有些學生對於中國強化意識形態的控制感到不舒服,甚至要求中國使領館全面退出。 文章指出,匹茲堡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會長在微信中說,他們每年從中國大使館領到六千美元的補助金,但隨後刪文。西南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在2016年以慈善團體名義向美國國稅局申報逾十萬七千美金的免稅捐贈款,但卻沒有列出任何會費或募款收入。原本收受外國政府的錢是要依據「外國代理人法案」註冊的,目前學術組織不在規範內。 除了幕後的金錢連結,政治壓力是學生們最擔心的。2016年3月明尼蘇達大學的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發簡訊給會員,表示參選會長的人若是共產黨員會優先考慮。哈佛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會章裡直接表明宗旨要「熱愛祖國」。馬大畢業生代表楊舒平演講時因批評中國受到中國網民瘋狂攻擊,結果馬大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也製作了一個錄影帶批評楊舒平。事後中國駐美官員與十四所大學的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代表見面,大為讚揚馬大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的作法,還要大家彷效。一位中國留美學生告訴外交政策的記者,「在獨裁國家裡的自我審查就是不斷小心自己的言行。」
曹郁芬
2018-03-08
奧斯卡收視創歷史新低 川普趁機一句話酸爆
美國總統川普。(美聯社) 2018-03-07 07:20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奧斯卡頒獎典禮落幕,但卻因政治味太濃,收視率比去年下跌了20%,再次創下歷史新低。過往曾與奧斯卡群星互槓的美國總統川普,又逮到機會消遣奧斯卡一番。 對於奧斯卡頒獎典禮收視創新低,川普在推特上表示:「問題在於,我們已經沒有明星了,除了你們的總統之外」,並稱自己只是開玩笑的。 去年奧斯卡群星猛酸川普,典禮主持人吉米基墨在主持中曾說:「我想跟總統川普說謝謝,記得去年大家批評奧斯卡太種族主義嗎?」但後來川普國會演說收視率贏過奧斯卡頒獎典禮。
自由時報
2018-03-07
平壤釋棄核善意 南北韓峰會4月登場
北韓非核化訊息 川普:也許是假 但美願正面看待 〔編譯劉宜庭/綜合報導〕南韓特使團五日出訪北韓平壤,由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親自會見,雙方並就兩韓領袖峰會、朝鮮半島無核化等議題進行磋商。南韓特使團六日返回南韓首爾,由青瓦台國家安保室室長鄭義溶正式宣布會談結果;鄭義溶表示,兩韓商定四月底在板門店的南韓「和平之家」舉行領袖峰會,兩韓對話期間北韓不會再進行核試和彈道飛彈試射等挑釁行為,金正恩並已表示有意就無核化磋商,恢復對美關係、與美國進行對話。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右)五日在平壤接見南韓特使團,和青瓦台國家安保室室長鄭義溶(左)握手致意。(法新社) 文在寅金正恩 將在板門店會談 針對金正恩釋出棄核訊息,美國總統川普六日推文回應,「和北韓的談判出現了可能的進展,多年來第一次相關利害各方做出認真的努力,世界正在看、正在等待!也許是假希望,但美國願意朝任一方向努力」。稍早川普曾推文說:「我們走著瞧,自可見分曉」。 南韓總統文在寅指派的十人特使團五日抵達平壤,北韓並未沿襲以往「推遲接見」和「突然亮相」等作風,完全照商定日程,特使團落地後僅三個多小時就見到金正恩;雙方在北韓勞動黨總部金達萊館共進晚餐,過程達四小時十二分鐘,席間並有金正恩胞妹金與正、夫人李雪主作陪。此為金正恩二○一一年掌權以來,首次會見南韓特使團。 南韓特使團由國家安保室室長鄭義溶擔任首席特使,率領國家情報院院長徐薰、統一部副部長千海成等人出訪。鄭義溶會晤金正恩時,轉交南韓總統文在寅的親筆信。 北韓保證 會前不射彈不核試 特使團六日返國,宣布雙方商定四月底在板門店「和平之家」舉行領袖峰會;為緩解軍事緊張、加強協商,雙方決定開通領袖熱線,並將在峰會前進行首次通話;北韓明確表示,兩韓對話期間不會再進行核試和彈道飛彈試射等挑釁行為,北韓也承諾不會對南韓使用核武器和常規武器。這將是兩韓暌違逾十年後,第三次領袖峰會;上次領袖峰會是○七年,領袖為南韓前總統盧武鉉、金正恩的爸爸金正日。 金正恩明確表示「朝鮮半島無核化」是先輩的遺訓,若對北韓的軍事威脅消除、北韓的體制安全獲保障,北韓就沒有理由擁核。北韓表示有意與美國開誠布公地為無核化磋商,及恢復對美關係進行對話。
劉宜庭
2018-03-07
中國狂推「一帶一路」 讓8國陷入經濟困境
中國為了在亞洲、非洲和歐洲等68國推動「一帶一路」,耗資高達8兆美元(約235兆台幣),但卻讓8個國家陷入財務危機。圖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路透資料照) 2018-03-06 09:31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國為了在亞洲、非洲和歐洲等68國推動「一帶一路」,耗資高達8兆美元(約235兆台幣)。但最近有美國媒體報導,中國這項策略居然讓吉布地、吉爾吉斯、寮國、馬爾地夫、蒙古、蒙特內哥羅、巴基斯坦、塔吉克等8個國家,陷入財務危機。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名推動「一帶一路」,貸款給這些國家造橋鋪路和修建港口等基礎建設。但國際智庫「全球發展中心」分析,「一帶一路」已經讓一些國家對中國的依賴和債務日增,其中非洲國家吉布地對中國負債額已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91%。前美國財政部官員的莫里斯(Scott Morris)認為,如果這些國家無法償還債務,這些趨勢將使中國宰制國家的經濟。 報導提到,2017年12月斯里蘭卡因償還不出開發漢班托塔港(Hambantota)的10億美元(約293億台幣)貸款,被迫租借港口給中國一間國有企業99年。原本斯里蘭卡只有中國12%的債務,在「一帶一路」推動後,上升到17%左右。 中國開發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Gwadar),讓當地漁民流離失所,引發俾路支省當地居民抗議。當地政府前經濟顧問班嘉里(Kaiser Bengali)估計,港口的收入91%將流向中國,而巴基斯坦當局的收入只有9%。班嘉里說,「沒有人會給免費的錢,中國公司正在獲得巨額減稅,且材料都是從中國購買,所以發展的好處都是被中國所拿走,而不是在當地。」
自由時報
2018-03-06
聯合國:緬甸持續對羅興亞「種族清洗」
緬甸軍對羅興亞人實行大規模「種族清洗」,迫使近70萬人逃離家鄉並前往孟加拉。(路透) 2018-03-06 15:48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緬甸軍方自去年8月起,以殘暴手段鎮壓羅興亞(Rohingya)人,被聯合國認定是「種族清洗」,聯合國人權官員今指出,緬甸政府軍的恐怖鎮壓目前仍持續進行,近70萬羅興亞人已被迫逃往孟加拉。 根據《路透》報導,聯合國人權助理秘書長吉爾摩(Andrew Gilmour)日前造訪孟加拉難民營,在結束為期4天的訪問行程後發言指出,緬甸軍方針對羅興亞人進行的「廣泛性、系統性的暴力鎮壓」依舊存在,該國國內的羅興亞人數已降至很低。 吉爾摩表示,緬甸軍執行種族清洗從去年8月至今,其性質已從大規模殺戮、強姦轉變成恐怖攻擊、強迫挨餓,他認為,緬甸軍方此舉旨在把倖存的羅興亞人從緬甸國內驅離,趕往鄰近國家。 對於過去6個月緬甸軍對羅興亞人實行的種族清洗,歐盟國家上月底曾在總部布魯塞爾集會,同意對侵害羅興亞地區人權的緬甸高官進行制裁,並加強對東南亞的武器禁運。 對此,緬甸政府發言人赫特業(Zaw Htay)表示,未曾看過聯合國今天發布的聲明,但「緬甸軍從未進行種族清洗」,強調「政府不會趕走難民」。 信奉伊斯蘭教的羅興亞人,在普遍信奉佛教的緬甸長期飽受歧視,美國與聯合國都將緬甸對羅興亞地區的鎮壓行動視為「種族清洗」,至今已有將近70萬人逃往孟加拉,緬甸國內的羅興亞人則幾乎全數消失。
自由時報
2018-03-06
涉政商勾結、收賄 南韓檢方14日傳喚前總統李明博
南韓檢方調將於本月14日傳喚調查涉嫌政商勾結與收受賄賂的前總統李明博。(歐新社) 2018-03-06 15:18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南韓檢方調查指出,前南韓總統李明博可能涉嫌政商勾結與收受賄賂,將於本月14日傳喚調查李明博。 據《韓聯社》報導,南韓檢方調查懷疑,前南韓總統李明博涉嫌透過汽車部件製造商DAS籌措秘密資金,以及曾收受國家情報院特殊活動費賄賂。韓檢方表示,已掌握相關證據,並在今日(6)向李明博發出通知,要求李在本月14日出庭接受審訊。一檢方人員表示,由於需要調查的內容廣泛,有必要傳喚李明博到案說明。 南韓檢方今年初指出,DAS涉嫌籌集120億韓元(約新台幣3.2億元)秘密資金,前總統李明博可能涉入其中。由於DAS副社長李東炯為李明博兄長李相恩之子,李相恩則為現任DAS社長,檢方懷疑,李相恩可能僅是「魁儡社長」,李明博可能為DAS的實際掌控者。
自由時報
2018-03-06
中國19吸才狠招 假惠台實笨台
〔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中國日前宣布卅一項「惠台」措施,其中十二項涉及台商企業、十九項鎖定台灣個人,透過資金補助、租稅減免、專業資格放寬等誘因,企圖全面挖走台灣半導體等高科技業的創新研發人才,及科學、工程等各領域傑出人才,並吸引醫師、大專教師等加入西進行列,利誘影視及創意人員前往淘金,向中國政治靠攏;學界分析,這根本是榨乾台灣菁英人才的「窮台、笨台」措施。 中國祭新招 廣吸台人才 外媒警告︰分裂政府和民意 外交官雜誌標題為「中國繞過蔡英文,向台灣人提出多項優惠」的報導直指,中國這一系列「大蘿蔔」利誘措施來者不善,直接訴諸台灣的企業和個人,在教育、創業、就業等方面逐步授予和中國人同樣的國民待遇;這符合習近平去年在中共十九大相關統戰主張,現值得觀察中國這些措施的影響和動向:中國是否成功在蔡政府和台灣民意之間製造分裂,是否持續對蔡政府施壓,迫其承認「九二共識」? 民進黨立委郭正亮點出,卅一項措施為極具戰略性和系統性作為,「經貿促統」強烈,中方從國民黨執政時採購、投資、交流的「讓利惠台」,轉為民進黨執政時吸引台灣人才、行業、資金的「吸納台灣」,對我方是嚴峻挑戰。 他分析,中國開放八十一項技職考試,及開放申請參與「千人計畫」、「萬人計畫」,恐使台灣人才外移,而開放台商參與「中國製造二○二五」等計畫和享有同等稅率優惠,恐讓台灣資本外移;中國在電商、金融、出版業單方開放、直接跳過服貿障礙,對台灣出版業和影視劇登陸放寬或無數量限制,恐連動產生自我檢查政治效應。 政府應推更積極留攬才政策 淡江大學戰略所副教授黃介正分析,中國一波波惠台措施就是「吸台、窮台、笨台」,就是要把台灣菁英都吸走,且這次攻勢「只民不官」,政府應思考是否重新集全國之力商討應對中方的措施,吸引自己人留下來,也鼓勵對岸人才來。 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趙建民直言,「吸乾我人才策略,不會讓台灣人民感受到善意」,這樣把台灣人才及資源都吸走,反使台灣民眾更憂慮,與中方起初希望增加台灣人的信任跟依賴感,造成相反結果。
楊芙宜
2018-03-05
歐盟嗆報復美關稅
點名哈雷重機等品牌 貿易風暴趨烈 〔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全球籠罩貿易戰陰影,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進口鋼鐵和鋁課重稅後,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警告,擬對美國哈雷重機、波本威士忌和Levi’s牛仔褲等領導品牌施以報復。據透露,歐盟考慮對這些價值達三十五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同樣課稅廿五%,以回應川普擬實施的鋼鐵關稅。 不滿美國將對進口鋼鋁課徵高額關稅,大車廠豐田、福特、本田、現代汽車警告可能使汽車價格上漲。 (美聯社) 川普關稅政策引發的貿易風暴越演越烈,白宮官員表示,川普已說關稅將一體適用,包括美國盟友在內,沒有國家能豁免。 川普一日宣布將對進口鋼鋁課徵廿五%與十%關稅;二日又在推特發文,「貿易戰是好事,能輕易取勝」,並預告將向對美國產品課稅的國家課「互惠稅」,「美國面對八千億美元貿易逆差,別無選擇」。 WTO(世貿組織)秘書長阿茲維多罕見批評會員國政策,警告華府可能引發貿易戰,衝突升高的可能性確實存在。IMF(國際貨幣基金)也罕見點名「美國總統」損人不利己,恐傷害美國和全球經濟,擔憂各國仿效掀起全球貿易戰。 對35億美元商品課稅 美:小題大作 歐盟執委會表態,將堅定反制美國關稅。消息透露,一旦美國對歐盟出口約卅五億美元的特定等級鋼鐵課稅,三個月內將對美國同樣出口額商品反制課稅,涵蓋鋼鐵等工業產品、農產品等。歐盟並準備和其他國家一起向WTO提告,並採取防禦措施,避免鋼鋁由其他地方轉入歐洲。 不過,歐盟執委會副主席卡泰寧表示,「機會之窗仍沒完全關上」,歐洲對美國不是個威脅,希望川普在簽署前重新考慮。 鋼品銷美最多的加拿大、巴西也表態將報復。加拿大總理杜魯道表示,「絕不接受」美國課稅,此舉將造成兩敗俱傷。加拿大是美國最大鋼鐵進口國、達進口十六%,也是美國最大鋼鐵出口國、占出口一半。 加拿大工會聯合會聲明,若加國未能取得豁免,應退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重新談判。巴西工業總會則聲明,川普措施已違反WTO規則,巴西政府將採取一切可行手段,包括向WTO提訴,若獲勝將可進行報復。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則為政策辯護,指「貿易夥伴憤怒等歇斯底里反應全是小題大作,這是想維持現狀的人玩的恐嚇戰術」;他並拿罐裝的康寶濃湯表示,關稅影響範圍雖大,但漲價幅度「微不足道」。
楊芙宜
2018-03-04
全美議會組織讚台灣「民主燈塔」 批中侵蝕台灣主權
「全美州議員交流理事會」國際關係主任瓊斯(Karla Jones)指出2017年全球民主指數退化,台灣的民主成為希望燈塔。圖為2016政黨輪替情景。(資料照) 2018-03-03 09:15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全美州議員交流理事會」(American Legislative Exchange Council, ALEC)國際關係主任瓊斯(Karla Jones)以「台灣在全球民主倒退的時刻提供希望」(At a Time When Global Democracy Is in Retreat Taiwan Offers Hope)為題,在ALEC官網撰文指出,2017年全球民主指數退化,台灣的民主成為希望燈塔。 瓊斯引用經濟學人民主指數評估,指出2017年全球民主指標下滑,美國也無法倖免,有民意調查顯示,美國千禧世代中,竟有14%的人寧願活在法西斯或共產國家。瓊斯認為,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成為民主燈塔。 瓊斯舉出,加拿大菲莎研究中心(Fraser Institute)的2017年人類自由指標,台灣自由度指數上升,在亞洲僅次於香港。台灣在經濟學人指標中則拿下7.72分,就選舉過程與多元主義部分勝過美國。其他民主相關評比台灣也有好表現。 瓊斯也肯定台灣對民主的堅定承諾,她說台灣有成功的政黨輪替,也是亞洲新聞自由度最高的區域之一。但她也指出,台灣民主制度受到中國壓力的考驗,自總統蔡英文當選以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不斷侵蝕台灣主權。 瓊斯表示,美方兩黨倡議,促進美國軍艦、高階官員訪台。她說,面對重大的地緣威脅,台灣堅持法治和民主的價值觀,肯定得到美國的持續支持。 「全美州議員交流理事會」是由美國各州州議會議員組成,會員超過2000人,遍及全美各州,是頗具影響力的跨州地方政治組織。
自由時報
2018-03-03
阿部寬拜會謝長廷 實現捐款270萬承諾
阿部寬說到做到,昨日拜會謝長廷並捐款。(圖擷取自謝長廷臉書) 2018-03-02 10:13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日本男星阿部寬日前來台代言商品,恰巧遇到花蓮大地震,在記者會後,透過主持人宣布將捐出1000萬日圓(約270萬元台幣)賑災;並在昨天拜會駐日代表謝長廷,實現他捐款的承諾! 阿部寬昨天造訪台北駐日文化經濟代表處,捐贈1000萬日圓給花蓮災民,駐日代表謝長廷也在臉書上分享照片以及過程,謝長廷表示,阿部寛來代表處提供花蓮地震的捐款,回去時有職員要求拍照簽名,都一一答應,充分表現體貼親切的精神。 對於這次的捐款,代表處也特別頒發感謝狀致意。 阿部寬在當時來台出席代言活動,除了宣布捐款,也向大家表達慰問之情,「得知這兩天台灣發生大地震,造成人員傷亡,讓我感到非常的難過,現場的救難人員想必也很辛苦,希望大家能盡快恢復正常生活。」 阿部寬拜會駐日代表處,謝長廷頒發感謝狀。(圖擷取自駐日代表處網站) 對於這次的捐款,代表處也特別頒發感謝狀致意。 (圖擷取自謝長廷臉書) 粉絲要求簽名,阿部寬一一答應。(圖擷取自謝長廷臉書)
自由時報
2018-03-02
歐盟公布脫歐草案 2020與英國分手
〔駐歐特派記者胡蕙寧/倫敦一日報導〕歐盟上月底公布的英國脫歐草案,正式提出英國徹底脫歐期限是二○二○年底前,以及北愛爾蘭續留歐盟關稅同盟等相關規定,遭英國首相梅伊公開拒絕。由於雙方歧見繼續擴大,一般認為談判前景堪憂。梅伊在國內若無法平息「硬脫歐派」議員逼宮,在歐盟又無法應對脫歐談判,她的首相寶座將岌岌可危。 歐盟上月二十八日公布英國脫歐條約草案,訂出英國必須在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結束過渡、徹底脫歐的期限,以及從北愛爾蘭續留歐盟關稅同盟到脫歐「分手費」等相關規定。圖為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一日在倫敦與英國首相梅伊會面,反脫歐人士在唐寧街附近抗議。(路透) 歐盟公布的約一二○頁英國脫歐協議草案中,含括六大要點的一六八個主要條款,明確訂出英國過渡期自一九年三月二十九日開始,必須在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也就是歐盟長期預算計畫的截止日前結束,徹底脫歐。過渡期間英國將繼續「貢獻和參與」歐盟財政,必須遵守歐盟法規,以及其他二十七個成員國在該期間公布的新法,但不享有投票或決策權,也無權提名或選舉歐盟機構成員。英國認為,歐盟提出的過渡期過於急迫,要求延長。 歐盟版草案提出脫歐後的北愛可繼續留在關稅同盟,生效後也可在未來等英國找出解決方案後廢止。這將解決脫歐後北愛與愛爾蘭之間的「硬邊界」問題,但也將這燙手山芋丟回給梅伊。歐盟還建議在愛爾蘭設置「共同監管區」,要求梅伊簽署免除「硬邊界」的協議。這將讓北愛成為未來的一個英國「歐盟特區」,與本島產生「貿易邊界」。梅伊對此表示「無法接受」,因為這是讓英國被分割、破壞英國共同巿場並威脅國家完整性。 歐盟草案關於公民權部分,訂出旅英的歐盟公民或旅歐的英國公民,在脫歐日前住滿當地五年即可獲得永久居留權。但住在歐盟任一國的英國公民,在英國脫歐後將無法任意搬到所居國外的其他歐盟國。歐盟版草案中並未明確訂出英國脫歐的「分手費」,但規定若英國與歐盟在分手費、歐盟公民權等問題上有爭議,須由仍享有司法管轄權的歐洲法院(ECJ)裁奪。
胡蕙寧
2018-03-02
台灣旅行法美參院通過 台美高層互訪鬆綁
下一階段 等川普簽署立法 〔駐美特派員曹郁芬/華府二月廿八日報導〕美國參議院今天在院會中無異議投票通過「台灣旅行法」(HR535),下一階段將提交至白宮讓川普總統簽署立法。參議院外委會已在二月七日無異議通過台灣旅行法,讓法案順利進入全院投票階段。 美國參議院在院會中無異議投票通過「台灣旅行法」。圖為美國會山莊。(取自網路) 由於參院採行了眾院院會已通過的版本,兩院不需要再協商可直接將法案送交白宮。美國在台協會新的辦公大樓將於六月十二日在台北內湖揭幕,屆時美方是否會利用這個機會在高層互訪上有所突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據了解,包括馬啟思與薄瑞光等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都會出席開幕剪綵。 AIT新館剪綵 觀察指標 「台灣旅行法」是具有國會約束力的法案,美國國會認為「自從台灣關係法制定後,由於美國對於台灣高層訪美的自我設限,台美始終缺乏有效的溝通,阻礙了台美關係的發展。」因此「美國政策理應促進美國與台灣之間所有層級的互 訪」。 外界一般認為,這項法案所要求的原本就屬於行政部門可執行的權力,因此未來能否有效提升台美互訪層級,還是要視行政部門的態度,但國會的一致支持是重要指標。 參議院版的「台灣旅行法」去年五月四日由參議員魯比歐等人提出,眾議院版本則由眾議員夏波等人在去年一月十三日共同提出,並於今年一月九日在眾院無異議通過。 台灣人公共事務會會長郭正光對魯比歐的領導表示謝意,並期待台灣總統蔡英文能來華府訪問。台北駐美代表處則感謝許多台灣友人的支持與善意,他們會繼續推進美台共同的價值理念與互惠利益。
曹郁芬
2018-03-02
台丹友好!前丹麥財稅部長:台灣是華人民主典範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前丹麥財稅部長荷福曼德(Svend Erik Hovmand)在2月27日,於丹麥民間團體「台丹協會」的農曆新春餐會席間,據自由之家資訊,將我國譽為「台灣是華人民主典範」,並承諾增進台灣與丹麥間的國際關係。 前丹麥財稅部長荷福曼德將我國譽為「台灣是華人民主典範」,並承諾增進台灣與丹麥間的國際關係。(彭博) 根據《中央社》報導,丹麥國內政要、名流,以及包括我駐丹代表在內共逾60人,在2月27日出席其國內最具規模愛台民間團體「台丹協會」,所舉辦的「107年農曆新春餐會」,荷福曼德表示,丹麥與台灣2國人在此場合同歡,代表台丹雙方情誼堅定。 荷福曼德引述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的資料提到,台灣數度名列自由國家,「顯示出台灣是華人民主典範」,他當場承諾會促進台丹間各種「政經、教育及文化」等層面的合作及交流;我駐丹代表則對丹麥在2月6日花蓮強震後,所給予的關懷表示謝意。
自由時報
2018-03-02
中國糖衣砲彈攻台
宣布31項措施 對台磁吸、挖人才 〔記者涂鉅旻/台北報導〕中國對台統戰「硬的更硬、軟的更軟」,在國際上加緊打壓台灣主權,對台灣社會則大搞懷柔政策!中國國台辦昨發布三十一項「惠台措施」,範圍橫跨投資、就業、影視、社團交流等,除明確台灣企業投資和中國企業「同等待遇」的項目,也包括向台灣民眾開放一三四項國家職業資格考試,並開放台灣民眾加入中國專業性社團組織、行業協會。 中國的國家「千人計畫」原本針對「海外」高專人士,這次「惠台措施」 則適用台灣人。(取自網路) 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稱,這套措施開放力度之大、範圍之廣、涉及部門之多,前所未有。 國台辦公布這三十一項「惠台措施」指出,這是為深入貫徹中國共產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關於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思想,因此「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這套措施在公布之日起施行。 開放134項國考資格 範圍前所未有 根據內容,其中十二項措施涉及「加快給予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包括明確台灣企業參與「中國製造二○二五」、享受稅收優惠、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基礎建設、政府採購、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享有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另允許台灣企業可以特許經營方式參與能源、交通、水利、環保、市政公用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 其他十九項措施,則涉及「逐步為台灣同胞在中國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包括向台灣民眾開放一三四項國家職業資格考試,提供從業資格取得和應聘便利;可申請諸如「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及各類基金項目;可參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和評獎項目、榮譽稱號評選。 中方還鎖定我國醫師、教師、財經人才,除開放在中國就讀醫學院碩士的台灣學生報考中國醫師資格,日後也可申請在中國執業註冊;已在台擔任醫師者,可在中國短期行醫。同時鼓勵我國教師到中國的大學任教,我方財經人才到中國報考證券、期貨、基金從業資格。 另還開放台灣民眾加入中國專業性社團組織、行業協會,「參與中國基層工作」。並放寬台灣影視、圖書等市場准入限制,包括我國人士參與中國廣播電視節目和影視製作,可不受數量限制;中國發行機構、廣播電視台、視聽網站與有線電視網引進台灣生產的影視,亦不做數量限制。
涂鉅旻
2018-03-01
「習皇」擬終身掌權 美媒:邁向垮台的開始
中共最近建議修改憲法,廢除國家正、副主席「連任不得超過兩屆」之規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就此獨大,成為終身掌權成「習皇」。(歐新社資料照) 2018-02-27 10:21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共最近建議修改憲法,廢除國家正、副主席「連任不得超過兩屆」之規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就此獨大,成為終身掌權成「習皇」。美國媒體引述多名專家學者言論,認為這種現象可能會在中國呈現「內憂外患」的情況,不僅讓國內引起強人政治再現的擔憂,也在國外樹立起敵意和僵局的新時代憂慮,讓習近平邁向垮台的開始。 《紐約時報》報導,政治分析人士吳強(譯音)表示,修改憲法會讓習近平成為「超級主席」,他的權力將不受限制。美國海軍分析中心(Center for Naval Analyses,簡稱CNA)的中國研究主任馮德威(David Finkelstein)則認為,中國感覺正走在通往大國地位的道路上,他們想讓這種軌跡永遠持續下去。 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中國政治研究教授布朗(Kerry Brown)分析,因為大批中國人民對世界大部分地區的無能混亂感到驚訝,又陶醉在民族主義之中,習近平實行這一改變將被視作合理。 但有專家認為,習近平可能不會實現無限權力的想法。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的執行主任、澳洲前國防部高官詹寧斯(Peter Jennings)指出,這對習近平的個人風險非常大,有可能面臨解放軍脫離他的風險。 詹寧斯提到,習近平在內外交迫的情況下,他將可能變得更加難以預測,甚至變得危險,但更大的個人權力的追求可能是他垮台的開始,會在南海或台灣問題冒上更大風險。他補充說,「誰見過得到善終的『終身元首』呢?」
自由時報
2018-02-27
劍指中國 印度將聯合16國軍演
維護印太重要航道 不受中國軍事威脅 〔編譯陳正健/綜合報導〕在中國於印度洋─太平洋地區擴張軍力的背景下,印度時報二十五日報導,印度海軍將邀請澳洲、越南、馬來西亞等至少十六個國家,在三月初舉行為期八天的大型海上聯合演習,以加強區域合作,打擊重要航道的不法活動。匿名官員指出,參演國家海軍首長將就此議題與中國在南海舉行軍事演習等交換意見。 正在南海航行的美國核動力航空母艦「卡爾文森號」,即將於三月五日至九日訪問越南五天。這是越戰一九七五年結束以來,美軍航艦首次訪問越南,堪稱美國在越南最大規模的軍事展現,凸顯雙方軍事關係的變化。圖為卡爾文森號十七日訪問菲律賓馬尼拉。(美聯社) 越戰後首次 美航艦將訪越南峴港 在此同時,越南政府已同意正在南海航行的美國航空母艦「卡爾文森號」,三月五日至九日訪問峴港市五天。這是越戰一九七五年結束以來,美軍航艦首次訪問越南,堪稱美國在越南最大規模的軍事展現,凸顯雙方軍事關係的變化,勢將引發中國不悅。 越南媒體報導,卡爾文森號將率領勃克級(Arleigh Burke)飛彈驅逐艦「韋恩梅爾號」(USS Wayne E. Meyer)及「麥可墨菲號」(USS Michael Murphy)等航艦打擊群到訪。分析指出,美國藉此釋放促進南海航行自由,以及加強夥伴合作關係的信號。卡爾文森號艦長韋瑞西莫(Douglas Verissimo)更直言,美軍航艦在南海的存在旨在向周邊國家釋出訊息,即爭議海域的版圖不應改變。 美航艦卡爾文森號現身南沙 「確保海洋持續開放」 菲律賓媒體二十五日報導,卡爾文森號已進入南海爭議水域,目前正在斯普拉特利群島(Spratly Islands),即中國所稱的南沙群島巡航。「菲律賓星報」報導,卡爾文森號打擊群發言人霍金斯說,美國海軍為全球海軍,「我們的出現是為了確保海洋持續開放」。 印度海軍將於三月六日至十三日間舉辦兩年一度的「米蘭」(Milan)聯合演習,地點是孟加拉灣的安達曼─尼科巴群島(Andaman and Nicobar Islands)海域,參演國包括澳洲、馬來西亞、馬爾地夫、模里西斯、紐西蘭、阿曼、越南、泰國、坦尚尼亞、斯里蘭卡、新加坡、孟加拉、印尼、肯亞及柬埔寨等。 印度海軍總司令:緊盯中國海軍在印度洋活動 印度海軍發言人夏瑪表示,參演國海軍的互動將圍繞在交換觀點與意見上,以建立良好的海洋秩序,強化打擊非法海上活動的區域合作,以因應各類安全挑戰。報導也引述匿名印度官員指稱,參演國海軍首長可能在活動期間討論中國在南海演習的議題。 此前,印度和美國等多次重申,應維護南海航行自由。去年十一月,印度、美國、日本及澳洲形成四邊聯盟,希望共同制定新戰略,以維護印太地區重要航道不受中國軍事威脅。印度海軍總司令蘭巴受訪時強調,印度海軍正密切追蹤中國海軍在印度洋的活動,中國船隻、潛艦及研究船在印度洋海域的部署明顯增加。
陳正健
2018-02-27
中國若攻打台灣 美專家預言:非常困難、代價極高
2018-02-23 13:51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今年1月,中國未與台灣協商,片面宣布啟用M503及3條W支線,不僅影響飛安,也破壞台海現狀。當地時間22日,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舉行研討會,多位專家認為中國透過此舉壓迫台灣、違反國際法規,並指中國若要武力犯台,「非常困難、代價極高」。 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22日舉行研討會,多位專家認為中國透過此舉壓迫台灣、違反國際法規,並指中國若要武力犯台,「非常困難、代價極高」。(中央社) 《中央社》報導,前國防部副部長、哈德遜研究所國家安全戰略中心主任費特(Douglas Feith)表示,中國透過片面啟動新航線壓迫台灣,美國身為台灣重要夥伴,應當繼續給予支持;並指中國在東、南海的舉動,不只影響台灣,還牽連日本、越南等周邊國家,批評中國身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成員,卻公然違反國際法。 退役海軍中將福克斯(Mark Fox)直言,中國只在法規對其有利時才會遵循,因此美國才會堅持航行自由、無害通過,不願接受中國擴大領土。福克斯指出,台海距離不遠,中國可以武力犯台,但台灣領土不小,要拿下會非常困難,並付出極高代價。 長期研究中共解放軍、詹姆士敦基金會中國簡報主編吳必德(Peter Wood)提到,中國片面啟用M503及支線,作法很危險,且施壓手段與日俱增;並指解放軍近年來雖在進行軍事現代化,但權責劃分、內部溝通依然混亂,「軍改還需要一段時間,台灣還有時間可以準備」。 哈德遜研究所美國海權中心主任克羅普希(Seth Cropsey)則說,台灣軍事實力具有一定程度,且軍官素質佳,又積極推動國造潛艦,「要攻台並不容易」。
中央社
2018-02-23
«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習近平與鄭麗文電來電去的騙術
李筱峰
批用共產黨收拾民進黨太可怕!趙少康遭藍、紅軍出征
自由時報
九二共識、一中原則 賴總統:無法得到和平
黃靖媗
扭扭捏捏的華獨 被逼選出鄭麗文
林保華
獨立國家 向右向左的自由
李敏勇
台灣國家正常化 脫離中國牢結
李敏勇
習近平點火 普廷玩火 接下來呢?
林保華
國民黨的「中國結」困境
李敏勇
張俊雄為美麗島辯護意外從政 卸下閣揆成平民志工晚年回歸樸實
溫貴香
徐榛蔚縣府太脫線!記者忍不住電爆官員影片掀熱議 網直呼解氣!
自由時報
從剴剴案到花蓮救災 粉專怒轟鍾沛君冷血
自由時報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