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事

岸信夫出任防衛相 日政論家:中國驚慌失措

岸信夫出任防衛相 日政論家:中國驚慌失措

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獲首相菅義偉起用擔任防衛大臣,日本政論家分析,這讓中國驚慌失措,沒料到菅義偉起用親台派色彩濃厚的岸信夫擔任防衛相,像被潑了一桶冷水。(歐新社)   〔駐日特派員林翠儀/東京17日報導〕日本政論家近藤大介今天以專文分析,日本首相菅義偉起用岸信夫擔任防衛相,讓中國驚慌失措,中國當初是以「只要二階留任(自民黨幹事長),誰當首相都無所謂」的心理看待菅首相的誕生,未料菅義偉竟起用親台派色彩濃厚的岸信夫擔任防衛相,像被潑了一桶冷水。 近藤在文中指出,自民黨總裁選舉過程中有中國外交相關人士告訴他,比起菅義偉新首相的誕生,中國更在意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是否繼續留任,「只要二階留任,誰當日本下任首相都無所謂」。 二階是日本政壇親中派的龍頭,他和中國外長王毅見面時,猶如老友重逢,不只伸出單手握手,而是伸出雙手緊握。近藤指出,中方認為安倍無視二階的進言對中採取強硬態度,但菅首相上台後,二階扮演「監護人」角色,菅義偉應該不會漠視二階的意見。 中國對於菅政權的誕生抱著如此樂觀的態度,但岸信夫出任防衛相的消息出爐後,彷彿被潑了一桶冷水。 近藤指出,中國將台灣總統李登輝、陳水扁和蔡英文列為「民族3大寇」,3人中至少有2人和岸信夫交情深厚,上月9日岸信夫也參加森喜朗率團的「弔問團」訪台悼念李登輝。首相官邸相關人士透露,蔡英文在2015年10月訪日時,包括住進距離首相官邸最近的The Capitol Hotel Tokyu,以及和安倍的秘密午餐會都是由岸信夫安排。 安倍近8年的政權中,安倍負責中國,弟弟岸信夫則負責台灣,兩兄弟進行巧妙的分工,近藤指出,菅義偉組閣不但將這位「台灣負責人」拉上檯面,而且還擔任了最敏感的防衛相,中國很難保持冷靜。 中國環球時報報導中指岸信夫有兩點必須注意之處,包括他是日本政壇知名的「親台派」,目前擔任友台議員組織「日華議員懇談會」幹事長,其次是,岸信夫曾多次參拜靖國神社。
林翠儀 2020-09-18
美議員籲「美台建交」終結一中政策

美議員籲「美台建交」終結一中政策

美國國會議員呼籲美台應恢復建交,終結過時的「一中政策」。(法新社、歐新社,自由時報合成)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國務院次卿柯拉克(Keith Krach)昨率團訪台,創下台美斷交以來國務院最高層級官員訪台紀錄。美國眾議院議員呼籲美台應恢復建交,終結過時的「一中政策」;另有參議院議員要求國務院修正「對台交往準則」,廢除對台交往的限制。 呼籲終結過時「一中政策」 承認台灣為獨立國家 美國共和黨籍眾議員帝芬尼(Tom Tiffany)17日發布新聞稿表示,美台過去一直保持正常、友好的外交關係,直到1979年時任美國總統卡特(Jimmy Carter)在未經國會的許可下,突然與台灣斷交,並轉向承認北京的共產黨政權。 帝芬尼說,儘管後來國會通過「台灣關係法」,以及已故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也提出「六項保證」,但美國仍與台灣缺乏正式關係,等於像是用對待北韓、伊朗殘酷政權的方式一樣,來對待台灣民主政府。 帝芬尼16日提出議案,認為美國應該恢復與台灣的正式外交關係、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支持台灣加入國際組織,並呼籲美國總統終結過時的「一中政策」,承認台灣為獨立國家。 要求國務院修改「對台交往準則」 另外,美國共和黨籍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17日在參院外委會聽證會中指出,他在今年初提出法案,希望國務院修正2015年所實施、禁止台灣展示國旗等主權象徵的「對台交往準則」,國務院其實不用等法案通過,就能自行修正這項準則。 克魯茲表示,這部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任內頒布的準則在2015年之前並不存在,由於當時台方人員在華府雙橡園升旗激怒中國,而當時歐巴馬政府為了討好中國,改變了對台交往的規定。克魯茲說,如果能為了讓中國開心憑空創造出這部準則,現在同樣也能為了讓中國不開心,廢除這部準則。
自由時報 2020-09-18
日經:菅內閣起步 民調支持度74%史上第3高

日經:菅內閣起步 民調支持度74%史上第3高

菅義偉內閣起步,民調支持度高達,74%受訪者對於菅義偉「人品值得信任」最為肯定。(路透)   〔駐日特派員林翠儀/東京18日報導〕日本菅義偉內閣上路,各家媒體的民調也陸續出爐,包括日本經濟新聞、朝日新聞和每日新聞等3家媒體17日發表的民調,菅內閣均受到相當高的支持度。其中日經民調中,菅內閣的支持度高達74%,為1987年有紀錄以來的第3高,僅次於2001年小泉純一郎內閣起步時的80%以及2009年政黨輪替時民主黨鳩山由紀夫內閣的75%,受訪者對於菅義偉「人品值得信任」最為肯定。 對於眾議是否宜在短期內解散國會進行眾院改選一事,日經的調查顯示有58%受訪者認為在明年任期滿之前沒有必要急著解散,19%受訪者支持在今年內改選。 日經報導中指出,安倍晉三在2012年重新掌權時內閣起步的民調支持度僅有62%。數據顯示菅義偉的起步獲74%比安倍還高,不支持度為17%。 支持菅內閣的理由,以人品值得信任居首,其次依序為具有安定感、以自民黨為主的內閣、具有指導力、政策佳等。從性別分類,支持菅內閣的受訪中女性佔77%,男性為72%,也不同於安倍內閣受到較多男性的支持。 另外,朝日新聞公布的民調顯示有65%受訪者支持菅內閣,不支持者為13%。該報在2012年調查安倍內閣起步支持度為59%。朝日的調查中列舉「優於其他人選」、「菅義偉當首相」、「政策面」及「以自民黨為主的內閣」等4項支持理由讓受訪者選擇,有44%受訪者選擇「優於其他人選」佔最高。 每日新聞的民調顯示,菅內閣獲64%受訪者支持,不支持率為27%,該報在2012年的調查中安倍內閣的支持率為52%。支持菅內閣的理由以「政策值得期待」最高、佔35%,有27%受訪者肯定菅義偉的人品。
林翠儀 2020-09-18
美亞太助卿:中國是目無法紀的惡霸

美亞太助卿:中國是目無法紀的惡霸

美國國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史達偉(David Stilwell)。(美聯社檔案照)   〔編譯茅毅/綜合報導〕美國國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史達偉(David Stilwell)17日在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一場聽證會中表示,中國近來在全球的行為,並非一個負責任的全球行為者(responsible global actor),而是「目無法紀的惡霸」(lawless bully)。 史達偉在準備好的證詞中提到,過去幾個月內,北京的行為有若干「尤其惡劣的例子」。包括中國和印度邊界發生的暴力行為,以及中國在南海、台灣附近,還有其與日本的爭端水域發生的「侵略」舉動。 有關兩岸議題,史達偉說,美國和台灣的目標是恪守法律,並給予台北透過對話化解兩岸歧見的空間,而非強制。
茅毅 2020-09-17
全球已覺醒! 龐皮歐:對抗中國已成為世界潮流

全球已覺醒! 龐皮歐:對抗中國已成為世界潮流

  美國國務卿龐皮歐(Mike Pompeo)近來訪問歐洲各國,並且為東協國家發聲,爭取國際支持對抗中國的威脅與挑戰。(美聯社資料照)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國務卿龐皮歐(Mike Pompeo)近來訪問歐洲各國,並且為東協國家發聲,爭取國際支持對抗中國的威脅與挑戰。龐皮歐15日說,多年來美國針對中國的不公平經濟做法和侵略性外交的行動,加上中國隱匿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的行為,已使世界覺醒,局勢已經扭轉,對抗中國已成為世界潮流。 龐皮歐15日以視訊方式在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發表講話,他表示,在他擔任國務卿的2年多以來,一直在向各國介紹中國如何對待其人民,以及中國構成其他國家的國土安全。龐皮歐說,在過去半年以來,各國對中國的政策已經開始轉變,世界已經覺醒了,多國已認知到中國隱匿疫情及在非洲各地的掠奪性行為。 針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張的「民族復興」,龐皮歐指出,「民族復興」其實是一個謊言,其實是想建立「中央王國」,企圖實現霸權野心來顛覆國際秩序,「民族復興」就是以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為核心思想的民族主義,主要透過「經濟實力」來達成,美國人民必須從根本上了解中國的威脅。
自由時報 2020-09-16
紐西蘭改名「奧特亞羅瓦」? 毛利黨趁大選推毛利語復興

紐西蘭改名「奧特亞羅瓦」? 毛利黨趁大選推毛利語復興

  紐西蘭大選將近,毛利黨國會議員參選人提議將國名更改為毛利語「奧特亞羅瓦(Aotearoa)」,作為毛利語復興的第一步。圖為毛利人傳統碰鼻禮。(法新社資料照)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紐西蘭大選將近,許多議題浮上檯面,毛利黨(Māori Party)國會議員參選人瓦伊提提(Rawiri Waititi)近日提議,將紐西蘭的國名更改為毛利語「奧特亞羅瓦(Aotearoa)」,作為毛利語復興的第一步。 據當地媒體報導,毛利黨相當關注毛利人權益,瓦伊提提說,「只有2成的毛利人會說自己的語言,而整個紐西蘭只有3%的人會說國家官方語言,這讓人無法接受。」毛利黨希望能在2026年之前將國名更改為奧特亞羅瓦,並將所有地名更改為原本的毛利語名稱,還希望能夠建立一個「毛利標準管理局(Māori Standards Authority)」,這個單位將會依法針對公部門各單位的文化能力標準進行審視。 此外,毛利黨提出的政策包含確保毛利人的歷史納入中學教育的核心課程,2026年前將毛利語融入小學教材的25%,到2030年之前要有一半的課程使用毛利語,並要求所有國家資助的廣播媒體公司人員必須要有基本的毛利語言能力。 綠黨與工黨都認同毛利黨提出的政策,綠黨領導人戴維森(Marama Davidson)表示,如果政府真的要在2025年之前將毛利語融入教育,那必須將毛利語列為核心課程。工黨負責毛利事務的馬胡塔(Nanaia Mahuta)則表示,在2040年之前讓100萬人會說毛利語是他們的目標。
自由時報 2020-09-16
美駐中大使離任 加入川普競選團隊

美駐中大使離任 加入川普競選團隊

  美國駐中國大使布蘭斯塔德將於十月初離任,退休後將返回美國愛荷華州。圖為布蘭斯塔德二○一七年針對劉曉波事件公開發表評論。(美聯社檔案照)   〔編譯黃靖媗/綜合報導〕在美中關係日趨緊張之際,美國國務卿龐皮歐十四日突然透過「推特」宣布,任職逾三年的美國駐中國大使布蘭斯塔德(Terry Branstad)將離任,感謝他對平衡美中關係的貢獻。但龐皮歐並未詳細說明布蘭斯塔德離任的具體原因,也沒有透露可能的繼任人選。觀察家指出,新任美國駐中大使最快明年到任,美國恐有半年之久沒有駐中大使,「造成美中外交的實質降級!」 新大使可能明年才到任 專家︰美中外交實質降級 美國駐中使團十四日也發布聲明,證實布蘭斯塔德將離任的消息,布蘭斯塔德已於上週透過電話告知總統川普,將於十月初退休,返回美國愛荷華州。聲明指出,布蘭斯塔德感謝美國駐中大使館人員的辛勞,表示任內最令他感到驕傲的工作,便是促成第一階段美中貿易協議,以及成功減少中國出口類鴉片止痛劑「芬太尼」(Fentanyl)至美國的數量,拯救數以千計美國民眾的性命。美國官員透露,布蘭斯塔德卸任後將加入川普的競選團隊助選。 七十三歲的布蘭斯塔德曾擔任六任愛荷華州州長,為美國史上任期最長的州長,任內曾數度訪問中國,與北京高層關係甚佳。二○一六年被川普任命為駐中大使後,時任中國外交部新聞司司長陸慷甚至表示,布蘭斯塔德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據報導,布蘭斯塔德也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多年老友,兩人從一九八○年代就認識。 然而,隨著美中關係惡化,布蘭斯塔德二○一八年撰文批評中國利用美國的民主推動「大外宣」,本月更投書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批評中國政府對美方的要求空有承諾,卻未付諸實行,讓雙方關係愈來愈不平衡。投書遭《人民日報》拒絕刊登,甚至發表聲明譴責其「內容漏洞百出,與事實嚴重不符」。 龐皮歐首席中國顧問 余茂春遭安徽老家逐出族譜 另一方面,近日網路上流傳一段影片,指稱美國海軍學院東亞和軍事史教授、美國國務卿龐皮歐首席中國政策顧問余茂春的故鄉中國安徽省余氏家族,開會痛斥余茂春為「漢奸」,並將他逐出族譜。據傳余茂春的母校重慶市永川中學,也將余茂春的名字從高考(聯考)狀元紀念石碑鑿除。中國民運人士王丹對此嘲諷道,此舉充分顯示中共在意識形態上的弱勢和落後,「這種可笑的反擊,只能說明中共的黔驢技窮。自以為是條龍,其實不過是頭驢。」
黃靖媗 2020-09-15
囊括7成選票 菅義偉當選自民黨總裁

囊括7成選票 菅義偉當選自民黨總裁

  菅義偉今天以377票,高票當選執政黨自民黨的新任總裁,任期將到明年9月底止。(路透)   〔駐日特派員林翠儀/東京14日報導〕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今天以377票,高票當選執政黨自民黨的新任總裁,任期將到明年9月底止,日媒報導,菅義偉是自民黨首位無派系出身的總裁。日本國會預定16日召開臨時會進行首相指名,菅義偉內閣將在指名確定後正式上路。 自民黨總裁選票分為兩院議員394票及47個都道府縣地方黨部的141票,總票數為535票,實際開票為534票。開票結果,菅義偉拿下377票,政調會長岸田文雄拿下89票,前幹事長石破茂拿下68票。菅義偉等於拿下了7成選票,獲得壓倒性的勝利。 現年71歲的菅義偉來自秋田縣的草莓農家,高中畢業後到東京就職希望開拓自己的人生,但他在第一家就職的社區型紙箱工廠工作2個月後了解現實的殘酷,決定繼續升學。菅義偉清晨到築地市場和晚上則在新宿的餐廳打工,他也曾在報社打雜以各種打工存學費,並以半工半讀的方式完成法政大學的學業。 菅義偉畢業後曾在民間公司工作,由於立志從政,透過法政大學校友會介紹成為眾議員小此木彥三郎的秘書,擔任秘書超過10年以上,1987年出馬競選橫濱市議員走上從政之路,擔任2屆8年市議員後,1996年轉戰國會當選眾議員,當選時的年齡為47歲。 菅義偉進入政壇的起步雖晚,但以沈穩的問政風格受到信任,師承自民黨前幹事梶山靜六,他曾在安倍第一次內閣擔任總務相,深諳官僚的運作方式,他力排眾議創立「故鄉稅」制度,鼓勵出外遊子回饋鄉土以活化地方經濟。 安倍在2007年因病上任僅有1年時辭去首相職務,2009年自民黨選舉大敗失去政權,2012年菅義偉鼓勵安倍重出江湖,當年年底安倍帶領自民黨奪回政權。安倍上任後,菅義偉獲重用出任官房長官,菅義偉擔任政府發言人以發言謹慎、危機管理力出眾等特色,被稱為是「穩定之菅」和「鐵壁之菅」,擔任官房長官超過7年8個月也創下日本憲政史上連續在任最長的紀錄。 一直扮演幕僚角色的菅義偉,去年因為發表「令和」新年號而受到矚目,被稱為「令和歐吉桑」,這次他在安倍再次因病宣布辭職後出馬救火,從幕後走到幕前,很多個人軼事也被搬上檯面,包括他滴酒不沾、喜愛甜食,從高中時代就是讀賣新聞的「人生相談」專欄,長達50年的閱讀經歷,他很有自信的說現在可以做出和專欄相同的答覆,菅義偉在大學時代取得空手道3段的段位,直到現在仍持續於每天早晚各做100次仰臥起坐、每天清晨閱報1小時後步行40分鐘的規律作息等。 菅義偉與台灣關係不淺,日本放送協會(NHK)的長壽節目「喉自慢」2011年首次到台灣錄影,背後的推手就是菅義偉。推動「喉自慢」節目到台灣的原始發起人為住在橫濱的台籍企業家吳正男,他在2003年發起連署活動,吳正男找上同選區的菅義偉,獲得菅義偉的大力幫忙,台僑間也認定菅義偉為「親台派」的一員。 菅義偉與駐日代表謝長廷私交甚篤,據了解,謝長廷在收回駐日館產過程中,獲得菅義偉很多的協助,雖然菅義偉未刻意凸顯他的親台色彩,但基本上他將繼承安倍的親台路線並無疑義。  
林翠儀 2020-09-14
牛津研究:防疫未必犧牲經濟 台灣全球最佳

牛津研究:防疫未必犧牲經濟 台灣全球最佳

  Joe Hasell比較了38個國家疫情狀況跟2020年第2季GDP表現(和2019年第2季比較),每一個國家都呈現經濟衰退的情況,但台灣-0.6%最低。(取自the Oxford Martin School)   〔編譯茅毅/綜合報導〕截至台灣時間十一日晚間,全球的武漢肺炎確診和死亡病例分別累計破二八二○萬起及九十一萬起,國際經濟亦遭疫情重創。面對防疫和確保經濟發展是否不可兼得的問題,英國牛津大學馬丁學院(Oxford Martin School)研究計畫主持人哈塞爾(Joe Hasell)的初步研究發現,在今年度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年減率以及截至八月卅日每百萬人的武肺致死人數這兩項指標上,台灣的表現都是最佳!打破了防疫可能就必須犧牲經濟的迷思,真正達到兩者兼顧的平衡。 保護人民健康 可兼顧經濟發展 哈塞爾統計並比較了卅八國的武肺死亡率和四至六月的GDP數據,結果與原先以為無法兩全的假設相反。其初步結論是,至今設法在這次疫情中確保人民健康的國家,通常也確保了本國經濟。該研究採用四至六月資料,因此沒有納入疫情最早爆發的中國。 以台灣為例,今年度第二季GDP的年減率僅○.六%,比去年同期減少不到一%,乃全球最佳。其他像芬蘭、立陶宛及南韓的年減幅度,也都在約五%或更少。在每百萬人的死亡數方面,台灣也是全球最少的○.二九人。南韓則為六.三人。 再看美國、瑞典、丹麥和波蘭這四個第二季GDP年減率都在約八%到九%的國家,美、瑞兩國每百萬人的死亡數各為五五二.二人與五七七.二七人,而丹、波兩國則各為一○七.七三人及五十三.六九人。亦即這四國的經濟萎縮程度雖接近,但美、瑞的死亡數是丹、波的五至十倍。 秘魯經濟衰退最多 死亡數也高 GDP年減率最高的是秘魯,驟減卅.二%。其每百萬人的死亡數也是最多的八六七.六二人,較比利時的八五三.四四人還高。不過,比利時的GDP年減率為十四.五%。此外,西班牙及英國的年減率分別是廿二.一%和廿一.七%,死亡數也分居這卅八國當中的第三、第四位。 哈塞爾的研究發現,防疫和經濟間並不存在交換、取捨關係,有效控制疫情的國家很可能也採取了最佳的經濟策略。研究也提醒,對各國武肺死亡率和經濟受創程度造成影響的因素還有很多。
茅毅 2020-09-12
牛津學者研究:台灣經濟衰退率、死亡率皆全球最低    

牛津學者研究:台灣經濟衰退率、死亡率皆全球最低    

  牛津學者研究看出,台灣的經濟、防疫兼顧,皆排名全球第一。(路透、歐新社,本報合成)   〔記者劉力仁/外電報導〕武漢肺炎爆發至今,已持續9個月,重創全球經濟,許多人認為對抗疫情必須犧牲經濟嗎?從牛津學者研究看出,台灣兩者兼顧,低經濟衰退率及低死亡率,都排名全球第一。 牛津大學馬丁學院(the Oxford Martin School)專案研究員(Research Project Manager)Joe Hasell撰寫Which countries have protected both health and the economy in the pandemic?一文,提及一般人會認為對抗疫情,可能要犧牲經濟發展,但實際研究之後發現,台灣不僅對抗疫情,也保護了經濟發展。 Joe Hasell比較了38個國家疫情狀況跟2020年第2季GDP表現(和2019年第2季比較),在考量通貨膨脹的情況下,這38個國家都呈現經濟衰退的情況,但台灣-0.6%最低,韓國-3%,美國-9.5%,日本-10%,衰退最多的是秘魯-30.2%。西班牙、英國、突尼西亞衰退也達到-20%。 進一步分析,經濟衰退與疫情掌控之間的關係,台灣不僅GDP表現好,每百萬人死亡率也最低(台灣為0.29人),且南韓(6.3人)、立陶宛等國家,也有這樣的趨勢;秘魯(867人)、西班牙(620人)、英國(611人),不僅死亡率高,經濟衰退也大。 還有,美國、瑞典、丹麥、波蘭,經濟衰退情況差不多,約8%到9%之間,但每百萬人死亡率美國552人、瑞典577人、丹麥107人、波蘭54人,兩者相差5到10倍之多。 Joe Hasell認為透過這些分析,可以得知有些國家採取的有效的政策,不僅控制了疫情,也保護了經濟發展,至於更完整的原因,仍有待未來疫情結束之後,累積更多的資料,進行更深入的分析。 Joe Hasell比較了38個國家疫情狀況跟2020年第2季GDP表現(和2019年第2季比較),每一個國家都呈現經濟衰退的情況,但台灣-0.6%最低。(the Oxford Martin School) 經濟衰退比較大的國家,是否疫情的掌控比較好,結果顯示並非如此,台灣不僅GDP表現好,每百萬人死亡率也幾乎最低(台灣為0.29人)。(the Oxford Martin School)
劉力仁 2020-09-11
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公告 菅義偉佔優勢 岸田、石破爭第二

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公告 菅義偉佔優勢 岸田、石破爭第二

參加日本自民黨黨魁選舉的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中)、政務調查會會長岸田文雄(左)及前幹事長石破茂(右)等3人,8日在自民黨東京總部接受媒體採訪。(彭博社)   〔駐日特派員林翠儀/東京8日報導〕日本自民黨8日發佈總裁選舉公告,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政務調查會會長岸田文雄及前幹事長石破茂等3名候選人就定位。獲得黨內5大派系支持的菅義偉佔有絕對優勢,日本政壇目前關注的焦點在於岸田與石破的第2名之爭,這攸關1年後2人能否捲土重來。另一個焦點則是新首相上任後,是否將閃電解散國會,舉行眾議院大選。 自民黨總裁選舉將在14日舉行投開票,這次選舉共有535張選票,包括黨籍國會議員的394票,以及47個都道府縣黨部各3票的141張地方票。綜合日本媒體分析,菅義偉擁有黨內7大派系中細田派、麻生派、二階派、竹下派及石原派等5大派系的支持,應可拿下7成以上的黨籍國會議員票。 至於地方票部分,47個地方黨部的投票方式不一,目前菅義偉的老家秋田縣黨部已確定將3票全數投給菅義偉,約有44個地方黨部將辦理黨員初選,其中8個地方黨部將3票全部投給初選第1名,36個地方黨部將採「頓特計票法」(d’Hondt method),依初選排名進行選票分配。 讀賣新聞日前公布的民調數據顯示,自民黨支持者有63%支持菅義偉,石破為22%,岸田僅約8%。菅義偉在地方票部分也擁有一定優勢,獲得更多的地方票也有利於菅內閣的民意基礎。 自民黨總裁的選情幾可篤定由菅義偉出線,目前選情的焦點在於第2名之爭。黨籍議員部分,岸田所屬的岸田派擁有47席議員,石破的石破派僅有19人,岸田約可領先石破25到35票,石破必須從地方票著手才有機會翻身。 爭取第2名攸關1年後能否在自民黨總裁選舉中捲土重來,尤其是第3次挑戰總裁寶座的石破。2012年自民黨總裁首輪選舉時,石破曾在黨員票贏過安倍,日媒也塑造他擁有地方黨員支持的形象,因此這次若未能在地方票拿下一定成績,擁有黨員支持的形象也將破滅,尤其明年總裁選舉很可能開放黨員投票,石破企圖4度披上戰袍的正當性也會跟著下降。相對地,這次「志在參選」的岸田若未能拿下第2名,他接班的正統性也將大為失色。 除了總裁選舉,日媒近期也著眼於新首相上台後是否會解散國會,改選眾議院。產經新聞旗下的富士晚報8日報導,永田町近來盛傳,新首相可能在九月底解散國會,10月下旬舉行眾院改選。 日本兩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和國民民主黨預定15日完成合併,將成為擁有149席眾、參議員的最大在野黨。據分析,自民黨在上次眾院選舉時,因為2大在野黨相爭而漁翁得利,但在野黨整併後較難據此獲利,因此選在兩大在野黨才剛合併尚未完成選戰準備前發動眾院改選,對執政黨較為有利。 參加日本自民黨黨魁選舉的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中)、政務調查會會長岸田文雄(左)及前幹事長石破茂(右)等3人,8日在自民黨東京總部接受媒體採訪。(歐新社)
林翠儀 2020-09-09
武漢肺炎全球逼近2700萬例確診 逾88萬人不治    

武漢肺炎全球逼近2700萬例確診 逾88萬人不治    

  法新社彙整,截至6日晚間,全球至少88萬396人死於武漢肺炎),至少2694萬7550人確診染疫。圖為武漢肺炎檢測工具。(歐新社)   〔中央社〕法新社彙整官方數據顯示,截至格林威治標準時間6日11時(台灣6日晚間7時),全球至少88萬396人死於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至少2694萬7550人確診染疫。 疫情從去年12月在中國爆發,迄今全球至少有1770萬9800人被認為已康復。 法新社蒐集各國當局和世界衛生組織(WHO)提供的數據做出統計,但上述數字恐怕只是實際感染總數的一部分,因為許多國家只檢測有症狀或症狀最嚴重的病例。 全球5日通報新增5171人病歿、26萬8142起確診病例。根據通報數據,新增病歿人數最多國家依序為印度(1065死)、美國(805死)與巴西(682死)。 美國仍是疫情最嚴重國家,累計18萬8540人病故、624萬6162例確診,至少230萬2187人已康復。 其他疫情嚴重國家還包括巴西(12萬6203人喪生、412萬3000人染疫)、印度(7萬626人喪生、411萬3811人染疫)、墨西哥(6萬7326人喪生、62萬9409人染疫)及英國(4萬1549人喪生、34萬4164人染疫)。 依照染疫死亡人數占人口比例,秘魯是死亡率最高國家,每10萬人就有90人染疫喪命;其次依序為比利時(85人)、西班牙(63人)、英國(61人)及智利(60人)。 從區域來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累計28萬9874死、777萬8905例確診;歐洲累計21萬8117死、417萬4404例確診;美國和加拿大累計19萬7723死、637萬7631例確診。 亞洲累計10萬4864死、572萬4057例確診;中東地區累計3萬7929死、156萬8507例確診;非洲累計3萬1087死、129萬4106例確診;大洋洲累計802死、2萬9945例確診。
中央社 2020-09-06
韋德齊訪台 歐盟官員:捷克人腰桿挺得更直了

韋德齊訪台 歐盟官員:捷克人腰桿挺得更直了

捷克籍歐盟執委會副主席喬霍瓦昨接受捷克電視台訪問時表示,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訪台,「讓捷克人腰桿挺得更直」。(法新社檔案照)   歐盟執委會副主席 再批中國恐嚇 〔記者蘇永耀/綜合報導〕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所率八十九人訪團結束在台行程,昨返抵捷克。中國外長王毅先前恫嚇捷克之語,也在歐盟內部持續引發負面效應,歐盟官員昨除再度批評中國的恐嚇,還表示韋德齊的堅持「讓捷克人腰桿挺得更直」。韋德齊也在捷克召開記者會表示,他將與總理巴比斯和政府各部會分享訪台成果,讓他們了解與台灣合作的巨大潛力,「接下來就看政府要築的是障礙還是橋」。 韋德齊返抵捷克 報告訪台成果 韋德齊結束六天訪台行程,昨飛抵布拉格機場時,受到在場逾百人的歡呼,並手持書寫「感謝」和「我是台灣人」標語表達支持。韋德齊繼續戴著繡有捷克與台灣兩國國旗的口罩趕往參議院,召開記者會,向捷克人民報告訪台成果。他表示,這次訪台成果豐碩,台灣信任捷克且有合作的意願。訪團成員、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費雪也說,捷克與台灣已約定在綠色創新產業和國防工業加強合作。 臉書貼文 蔡盼繼續深化台捷關係 蔡英文總統昨再度透過臉書,表達繼續深化台捷關係的期待。她並說,很感動韋德齊議長實現柯佳洛前議長訪台的遺願,讓台灣和捷克的交流跨出了重要的一步。未來,台灣一定會繼續跟捷克緊密交流,為共同的民主信念努力。 王毅八月三十一日在訪問歐洲時,警告韋德齊訪台是公開挑釁,威脅捷克將付出沉重代價。這些話引起捷克及歐盟國家的不滿,捷克外交部為此召見中國駐捷克大使要求解釋;捷克總理巴比斯也對媒體表示,這件事要透過官方管道來處理,王毅的發言「不恰當」。 為呼應巴比斯說法,斯洛維尼亞總理詹沙(Janez Jansa)二日透過推文表達力挺捷克的態度,強調歐盟與中國的關係是建立在對話及相互尊重的基礎之上,針對歐盟任何成員及其代表的威脅,與彼此夥伴關係的本質相互牴觸,也不被接受。 繼日前歐盟執委會對外事務部指不樂見中國此種語言,捷克籍的歐盟執委會副主席喬霍瓦昨接受捷克電視台訪問時更表示,這件事,她和歐盟官方都與韋德齊站在同一邊。 喬霍瓦指出,韋德齊訪台是為了完成前任議長柯佳洛的願望,她原本就預料韋德齊不會因威脅而放棄,「他讓捷克人腰桿挺得更直」。 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昨返抵捷克,召開記者會表示將與政府各部會分享訪台成果。(取自韋德齊臉書)  
蘇永耀 2020-09-06
韋德齊真心話:無決心承擔苦痛 就難享自由民主

韋德齊真心話:無決心承擔苦痛 就難享自由民主

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訪台,他從台捷的歷史經驗與當代課題角度,跟台灣說出真心話:「沒有承擔痛苦與困難的決心,就無法享有自由民主。」(中央社)   〔中央社〕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訪台掀起「重新發現捷克」旋風,但他更想從台捷的歷史經驗與當代課題角度,跟台灣說這個真心話:「沒有承擔痛苦與困難的決心,就無法享有自由民主。」 中國外長王毅8月31日在訪歐期間公開恫嚇要韋德齊(Milo? Vystr?il)為訪台「付出沉重代價」,引發捷克、歐洲與美國向中國表達不滿;而同一天,韋德齊在政治大學的演講題目「行動是最好的語言」,不啻為面對極權威脅最佳的回應。。 在台期間,韋德齊曾對捷克媒體透露,他對中方威脅早有心理準備,想過各種可能情況,也曾和家人深談過。 不過,韋德齊結縭35年的妻子知道他「本性難移」,且早在1989年捷克絲絨革命期間,他就打定主意,絕對要讓自己「回不去」,不再當輕易妥協、被噤聲、順服於強權的人。 多數台灣民眾對韋德齊最深的印象,可能是9月1日他在立法院演說結尾以中文說出「我是台灣人」。不過,韋德齊4日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他在政大的演說更為重要,內容包含他想對台灣傳達的所有訊息,以及對台灣和捷克都很重要的當代課題與歷史經驗。 他在那場演講中提到,沒有承擔痛苦與困難的決心、缺乏勇氣,就無法享有自由、民主;而選擇綏靖、甘於屈辱與妥協,並無法讓「老大哥」心軟。 韋德齊接受專訪時也指出,王毅逾越外交尺度的發言確實讓他感到恐懼、擔憂,但勇氣不在於不害怕,而在於克服恐懼。 台灣與捷克同樣從威權走向民主,如今仍面對強權的威脅,兩個國家的共同點或許超出許多人的認知。 政治大學捷克籍講師蓋伯特(Ondrej Geppert)告訴記者,韋德齊此行除了讓台灣民眾重新發現捷克,最重要的是展現捷克本質上是具有民主傳統的正常歐洲國家。 蓋伯特指出,多數捷克民眾從未真心認同與中國交好的必要性,甚至對此感到「可恥」;不過,若中方確實帶來投資,讓捷克經濟成長,則或許還可以忍耐,但事實證明,這不過是個泡影。 他也肯定韋德齊的用心良苦與智慧。他說,韋德齊結合政治高度與實質的經貿、技術等合作議題,不僅將訪台層次拉高,也點出自由、民主等價值其實不抽象,而是關乎具體利益。 一名不願具名、在兩岸經商的旅台捷克人指出,捷克有數十年受制於外部共產集權強權的歷史,因此對王毅這類恫嚇性發言特別敏感,王毅簡直觸動捷克人的敏感神經。 這位捷克人也提醒,韋德齊在政大的演講別具深意,希望台灣人仔細領會,包括短視近利、出於一時利益及苟安心態向強權妥協的危險性。 韋德齊8月初透露,希望自己的台灣之行能啟發其他歐盟國家。記者詢問,是否認為此次來台有助實質改變歐洲及捷克行政部門對北京當局和台灣的態度。韋德齊說,這是他的願望,但他清楚現實困難之處。 歐美國家對他訪台的高調支持確實令他意外。韋德齊說,這讓他不失希望,覺得「或許可以找到道路」。他說,他總是試著讓自己的想法和想像趨於溫和、不要有過度期待,但種種跡象顯示,或許他的願望有可能成真。 維特齊離台前 中央社獨家專訪|中央社影音新聞 https://youtu.be/0OMf1nGLarI
中央社 2020-09-06
美三大電視網 川普負面新聞是拜登的150倍

美三大電視網 川普負面新聞是拜登的150倍

  2020美國總統大選將在11月3日舉行,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三大電視網的晚間新聞時段,現任總統川普(左)的負面新聞比民主黨籍總統候選人拜登(右)多150倍。(美聯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將在11月3日舉行2020總統大選,選舉結果可能會左右台海情勢,現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近日有民調回升跡象;然而,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傳統三大傳播電視公司的晚間新聞時段,對於川普的負面新聞比民主黨籍總統候選人拜登(Joe Biden)高達150倍。 根據《福斯新聞》報導,「媒體研究中心」(Media Research Center)17日發布的調查,分析6月1日至7月31日美國三大電視網「美國廣播公司」(ABC)、「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及「國家廣播公司」(NBC)的晚間新聞,記錄記者、主持人和無黨派人士(如專家或選民)的全部陳述。 這份調查整理出,ABC、CBS與NBC總共668份評論,其中,針對川普的負面報導高達634份,正面的報導卻僅有34份;報導川普的時間總長512分鐘,是對手拜登58分鐘的9倍。 執筆撰寫報告的「媒體研究中心」研究總監諾耶斯(Rich Noyes)表示,「數百萬觀眾目睹了當代媒體史上最偏頗的總統選舉報導,我研究新聞媒體和選舉超過35年,相信我,從沒有像這樣的東西」;他指出:「算一下,觀眾聽到川普的負面評論比拜登多150倍。那不是新聞報導,而是正在進行中的負面競選。」 諾耶斯寫道:「如果同意三大電視網的晚間新聞是衡量泛自由派媒體(有線電視新聞、大報等)的可靠指標,就可推斷,拜登正享受著一群『所謂的記者』大規模宣傳其對手的負面資訊,他卻能免受同樣的監督,像他被指控性侵前助理塔拉‧里德的消息,就從6、7月的晚間電視新聞裡完全消失」。      
自由時報 2020-08-18
金融時報促民主國家︰升級與台灣互動

金融時報促民主國家︰升級與台灣互動

(示意圖,資料照)   〔編譯黃靖媗/綜合報導〕英國《金融時報》二日刊登社論,指出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在台灣立法院以中文說出「我是台灣人」,反映出西方民主國家對於中國施壓台灣的反彈日益增長,民主國家應該取得平衡,在不刺激中國的前提下給予台灣支持,增加類似韋德齊訪台,與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訪台的行動;假如數十個國家同時升級與台灣的互動,中國試圖「懲罰」這些國家之舉,最終反而會令中國陷入自我孤立。 《金融時報》社論指出,西方民主國家也應促進台灣參與國際組織,與涉及公衛、技術供應鏈、網路安全等議題的非政府論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對韋德齊訪台的威脅言論,雖然已經遭到德國外交部長馬斯警告,但金融時報認為,還是應該由全歐聯合回應。   CNN︰美艦兩週來兩趟 清楚表達挺台抗中侵略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三日也刊出評論,指出美軍軍艦上月底在兩週內二度通過台灣海峽,是迄今最清晰的訊號,顯示華府願意挺台對抗中國侵略。英國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中國國防政策研究人員溫玫雅認為,在認定中國破壞台海穩定之際,美國試圖給予台灣非常明確的保證。 美國華府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的期刊《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二日刊登會長哈斯與研究員塞克斯的專文,指出由於中國國防開支已經是台灣的十五倍,中國的計畫也已聚焦在阻止美國干預台灣問題,美國在台灣議題上應放棄過去堅守四十年的戰略模糊,改採戰略清晰,明確表示中國若武力犯台,美國將會介入。專文也指出,美國應該在選舉安全、資安防禦等方面協助台灣,並探討與台灣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可能。 在中國政府要求美國停止與台灣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後,英國下議院國防委員會主席艾伍德表示,「很明顯中國並沒有成為我們期望的負責任全球利益相關者」。他警告,中國已經強硬起來,香港正是警鐘,「讓我們預料到,假如忽略中國的節節進逼,台灣未來會發生什麼」。
黃靖媗 2020-09-04
王毅嗆報復捷克 斯洛伐克總統:中國威脅不能接受

王毅嗆報復捷克 斯洛伐克總統:中國威脅不能接受

  斯洛伐克總統卡普托娃(Zuzana Caputova)表示,不能接受中國對捷克的威脅,斯洛伐克將與捷克站在一起。(路透資料照)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訪歐途中威脅訪台的捷克參院議長韋德齊一事在歐洲引發不滿,除了德國外長與歐盟對外事務部批評王毅的言論外,斯洛伐克總統卡普托娃(Zuzana Caputova)也表示,不能接受中國對捷克的威脅,斯洛伐克將與捷克站在一起。 卡普托娃在推特上指出,斯洛伐克與捷克在站在一起,歐盟與中國關係是建立在對話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針對歐盟成員及其代表的威脅與彼此間的夥伴關係有所衝突,因此不能接受。 針對王毅對捷克的威脅,德國外長馬斯以歐盟輪值主席國外長的身分指出,歐盟成員國在外交政策肩並肩,用互相尊重的態度對待國際上的夥伴,反之也應如此,「不能用威脅」。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對外事務部也表示,不樂見此種外交語言,另表示歐盟與中國在各事務持續討論,包括台灣及香港議題。 相關連結:      
自由時報 2020-09-02
日本自民黨總裁改選 三腳督確定

日本自民黨總裁改選 三腳督確定

自民黨政調會長岸田文雄(右)和前幹事長石破茂(中),一日正式宣布出馬角逐黨總裁,官房長官菅義(左)偉則預定二日宣布參選。(歐新社)     14日投開票 結果出來後 國會16日選首相 〔駐日特派員林翠儀/東京一日報導〕日本自民黨總務會一日決定總裁選舉方式,將由國會眾、參兩院議員和地方黨部代表投票方式產生,預定八日公告,十四日投開票。黨總裁產生後,國會預定十六日召開臨時會,舉行首相指名投票。自民黨政調會長岸田文雄和前幹事長石破茂,一日正式宣布出馬角逐,官房長官菅義偉則預定二日宣布。 總務會決定的兩院議員總會投票方式,選票共五三五票,包括議員三九四票和四十七個都道府縣地方黨部各三票,合計一四一票。由於省略地方黨員和黨友的投票,包括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在內的黨籍年輕議員對此提出異議,認為應透過選票反映黨員意見。總務會則解釋,若要納入黨員投票,需要兩個月的作業時間,由於目前情況緊急,因此採取較為迅速的兩院議員總會投票方式。 三度批上戰袍參選黨總裁的石破茂,一日召開記者會正式宣布出馬。他提出「認可與共鳴」的競選口號,表示將建立一個能夠獲得國民認可和共鳴的自民黨。對於選情處於劣勢,他以漫畫家松本零士的作品「宇宙海賊哈洛克船長」裡的台詞說,「有時候男人明知會輸,仍必須上場戰鬥」來形容自己的心情。記者問他這次出馬是否曾有遲疑,他說沒有遲疑是騙人的。 岸田文雄也在一日宣布參選。他表示,將為國民和國家全力以赴,並強調政治必須獲得信任,才能取得國民的合作,他將成為一個能夠獲得國民合作的領導人。 菅義偉目前已獲得自民黨內細田派、麻生派、二階派和竹下派等主要派系支持,可說穩操勝券,他預定二日召開記者會宣布參選,並說明他的治國理念。
林翠儀 2020-09-02
捍衛台灣 美解密對台6保證

捍衛台灣 美解密對台6保證

美國在台協會昨公布兩則解密電報,明列對台六項保證;圖為美軍神盾艦日前航經台灣海峽。(圖:取自美軍太平洋艦隊臉書)     AIT公開兩則電報 明列六項保證 〔記者呂伊萱/台北報導〕美國昨解密兩則歷史電報,強調「六項保證」始終是對台與對中政策的基本要素;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史達偉並在視訊會議中讀出「六項保證」,強調「至今有效」。外交部表示,在中國文攻武嚇破壞台海和平之際,美方還原一九八二年與兩岸交涉情形,是藉此正告中國切勿再錯誤引用公報,正視其和平解決台海問題的承諾,並重申對台安全堅定的承諾。 美國在台協會(AIT)在官網公布兩則與「八一七公報」及「六項保證」有關電報的影像檔案和全文,反制北京對台不斷威逼。第一則電報闡述美對台軍售的性能和數量,將完全取決於中國帶來的威脅。美國逐步減少對台軍售的意願,取決於中國和平解決兩岸分歧的持續承諾;倘若中國採取敵對侵略態度,或建立軍事投射能力,導致區域不安全或不穩定,美將增加對台軍售。 史達偉也提六項保證 強調至今有效 第二則電報則明列對台六項保證。AIT表明,六項保證始終是美對台及對中政策的根本要素。美對台六項保證包括未同意設定終止對台軍售的日期;未同意就對台軍售議題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徵詢意見;不會在台北與北京間擔任斡旋角色;未同意修訂「台灣關係法」;未改變關於台灣主權的立場;不會對台施壓,要求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談判。 中國若升高威逼 美將增加對台軍售 史達偉昨出席傳統基金會視訊會談時說,可能有人認為美國是否正在發出改變政策的信號,「事實是,這些都與我們的長期政策完全一致」,例如高階官員互訪或軍售。 史達偉強調,四十年來美國一直在「台灣關係法」指導下行動,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三項公報及「六項保證」都是重要的政策要素。史達偉接著介紹AIT已解密的相關電報,並念出六項保證內容,強調「雷根總統一九八二年對台灣作的保證,至今仍然有效」。
呂伊萱 2020-09-01
美大選民調逆轉!6搖擺州反超車拜登 德媒:川普絕對連任

美大選民調逆轉!6搖擺州反超車拜登 德媒:川普絕對連任

  距離大選還剩兩個月,川普連任趨勢越發明顯。(路透)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儘管美國左派媒體如《紐約時報》、CNN等一直唱衰川普總統連任的展望,不過據民主研究所(Democracy Institute,DI)/英國《週日快報》最新民意調查,美國2020總統大選,現任總統川普獲得48%民眾支持,民主黨候選人、前副總統拜登僅為45%,兩人支持率相差3%。據《德國之聲》分析,川普「完全可能連任」。 總部分設在華盛頓及倫敦的民主研究所曾利用民調準確預測2016年美國大選結果、英國脫歐投票。《週日快報》報導,這項最新民調顯示,原本領先的拜登犯下大錯、川普收穫甚豐;在全美大選中6個關鍵「搖擺州」,兩人一來一往差距更大,川普為49%,拜登為42%,川普領先了7個百分點。 8月民主黨、共和黨先後召開全國黨代表大會造勢後,川普在搖擺州中增加了1個百分點,對手拜登卻失去了1個百分點。 在明尼蘇達州,川普和拜登的支持率分別是48比45,佛羅里達州是47比44;川普剛剛舉辦過集會造勢活動的新罕布夏州是47比43。 值得注意的是兩黨造勢帶來的催票效果也不同,最新民調顯示,共和黨全國大會後,有21%的人更願意支持川普,而在民主黨大會後只有8%的人受啟發更願意支持拜登。 民主研究所所長巴山(Patrick Basham)表示,民意測驗證實,民主黨人完全錯誤解讀「黑人命貴」(Black Lives Matter,BLM)抗爭行動的影響,也誤會了美國人民在騷亂和無政府主義抗議活動後想恢復法律和秩序的企盼。 此外,《德國之聲》駐華盛頓首席特派員波爾(Ines Poh)30日撰文評論稱,美國選戰正式進入白熱化階段,這是場前所未有的選戰,川普完全有可能獲勝。 她指出,民主黨找到解答的陸還遠得很,對那些不是出身華盛頓精英階層的政治新人,民主黨無法提供成長發展的空間,這無異暴露了弱點,對很多美國選民而言,這證明了目前體制已經崩壞,政界只顧自身利益。
陳成良 202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