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時事新聞
國際大事
國際大事
日本防衛白皮書 將台灣從中國脫勾
日本2021年防衛白皮書封面「騎馬武者」墨繪(左),與去年版白皮書令和粉紅梅,風格然不同。(記者林翠儀攝) 〔駐日特派員林翠儀/東京13日報導〕日本內閣會議今天公布的2021年版防衛白皮書,首次明記「台灣情勢的穩定對日本安全保障和國際社會的穩定至關重要」。另外,新版防衛白皮書也首次將台灣從中國的章節抽離,放入新增的「美中關係」章節中獨立介紹。往年的白皮書將台灣和中國綁在一起介紹,一直為在日台僑團體所垢病,從新版白皮書的編排調整,可以再度感受到防衛相岸信夫對台灣的友善與尊重。 新版白皮書指出,中國軍機進入台灣西南空域等在台灣周邊的軍事活動變得更加活躍,另一方面,美國則派遣艦艇通過台灣海峽、對台出售武器等行動,明確展現對台灣軍事支援的態度。「台灣情勢穩定,對於日本安全保障和國際社會的穩定至關重要。有必要提高緊張感,加強關注。」 防衛省證實,這是防衛白皮書首次明記台灣情勢穩定的重要性,主要是防衛相岸信夫在國會中也曾做同樣的公開發言。防衛省還指出,日本一貫的立場就是期待雙方透過對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而且包括今年的日美領袖峰會及七大工業國(G7)領袖峰會確認了「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鼓勵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議題」。 雖然防衛省也強調,對於與台灣之間的關係,日本的基本立場並無任何改變。不過「台灣」在新版白皮書中受到的待遇,卻與往年大有不同,最大的亮點就是在章節的編排上與中國「脫勾」。 往年的白皮書對台灣國防的介紹安排在中國的小節中,而且行之有年,在日台僑團體曾對此提出抗議,認為這種編排方式會被認為台灣軍隊像是中國軍隊一部分的印象操作,中國解放軍是台灣軍隊最大也是唯一的敵軍,將兩者放在同一小節中,是嚴重漠視事實的編排。 新版白皮書今年新增了第2章第3節「美國與中國的關係等」,焦點雖然放在美中之間,在政治、經濟、軍事上對立加深的描述,但也因為新增的這個小節,所以也找到了可以將台灣抽離中國章節的技術性空間。在這一小節中對台灣的敘述角度是以台灣為主體,陳述從去年4月到今年3月台灣對美及對中關係,還有中台間的軍事平衡現況。 白皮書中也強調,中台的軍事平衡,整體上已朝對中國有利的方向轉變,而且差距逐年擴大中,日本有必要關注中台軍事強化、美國對台灣軍售及台灣自主開發主要裝備等今後的動向。 除了在章節的編排上採取較為合理的調整,曾經被在日台僑團體「抓錯」的圖表,今年也獲得修正。編號Ⅰ-2-2-4圖表「中國軍的部署與戰力」使用的地圖,將台灣與中國以外的國家塗為灰色,而台灣和中國均為彩色,這種呈現方式讓讀者誤以為台灣為中國的一部分。去年厚生勞省官網公布的中國疫情地圖,也曾將台灣畫在中國地圖裡,經過在日台僑團體抗議後更正。新版白皮書「中國軍的部署與戰力」圖表中的台灣,和中國以外的國家一樣塗為灰色。 新版的白皮書還有一些新的小變革,例如取消和曆與西曆的同步表記,統一採用西元年,以減少外國人的閱讀障礙。 另外,今年的封面首次採用34歲年輕藝術家西元祐貴的墨繪,西元以具有力道和躍動感的筆觸畫下騎馬武者,象徵自衛隊的強而有力及堅定防衛的意識。防衛省解釋,主要是希望能吸引年輕人閱讀。 去年前防衛相河野太郎主導的白皮書封面,在粉紅色的底色上勾勒出富士山和梅花,一改白皮書以往剛硬的形象,防衛省也解釋說,構思是來自令和年號由來的梅花,所以採用了淡粉紅色。從封面也能看到前後兩任防衛相不同的風格。 日本2021年防衛白皮書首次將台灣從中國的章節抽離,放入新增的「美中關係」章節中獨立介紹。(記者林翠儀翻攝) 日本2021年防衛白皮書首次明記「台灣情勢的穩定對日本安全保障和國際社會的穩定至關重要」。(記者林翠儀翻攝) 日本2021年防衛白皮書「中國軍的部署與戰力」圖表中的台灣,和中國以外的國家一樣塗為灰色。(記者林翠儀翻攝)
林翠儀
2021-07-13
2個月內控制疫情 日媒大讚台灣
日本朝日新聞十一日大篇幅報導,儘管疫苗不足、接種率仍低,台灣仍再次成功抑制武漢肺炎疫情。 (路透) 朝日新聞︰蔡政府以「防止感染」為優先 因應措施奏效 〔駐日特派員林翠儀/東京十一日報導〕台灣的武漢肺炎疫情在五月中旬升溫,單日確診病例最高曾達五百人以上,「防疫優等生」的失常表現讓日本人頗為驚訝,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確診病例大幅下降到兩位數,再次讓日本人嘆為觀止。日本朝日新聞十一日報導,蔡英文政府似乎已二度成功地控制住疫情,台灣雖然疫苗短缺,接種率在先進國家中排名後段班,但以「防止感染」為最優先事項,採取許多因應措施而奏效。 這篇由朝日新聞發自台北的報導指出,去年台灣很早就採取邊境管制措施,有效阻絕武漢肺炎入境,截至今年四月底,本土感染病例累計僅八十七人,但在進入五月後,由於國際航線機師染疫,造成感染擴大。人口規模只有日本五分之一的台灣,五月中旬到六月上旬的單日新增病例均約五百人上下,但在六月廿五日後驟減到兩位數,十日單日僅新增卅一例。 蔡英文總統曾公開表示,台灣採購疫苗由於中國介入而無法簽約。報導指出,台灣為此而遲遲無法確保足夠的疫苗,造成接種率僅約一成多。但即使如此,台灣仍將疫情控制下來,原因在於蔡政府迅速的防疫措施發生效用。報導也鉅細靡遺地介紹台灣在這波疫情擴大後,採取諸多因應措施,包括要求特種行業等全數停業,並對感染人數較多的台北市等地民眾,強制外出配戴口罩,並禁止在店內飲食,同時嚴禁室內五人以上、戶外十人以上聚會。 報導誇台灣民眾「也很配合防疫」 這項措施在四天後擴大到全國,學校全面停課,違反者將處以罰金等嚴格措施。另外,再依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在感染人數較多的地區,要求民眾依身分證末碼的奇偶數輪流進入市場或超市,藉此管控入場人數;正處球季中的台灣職棒也因此延賽。 報導指出,不僅政府防疫措施奏效,台灣民眾也很配合。四十多歲的水果店女老闆表示,客人和營業額都比這波疫情前銳減八成,但因為有過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經驗,她覺得大家都會忍耐。朝日也採訪旅居台灣的日本人,一名在台北市經營日式居酒屋的五十歲老闆宮內憲一郎表示,最近每天必做的事,就是收看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他認為,台灣的部會首長透過仔細的說明與民眾建立信任關係,藉此爭取民眾配合防疫。 除了防疫措施,報導也提到最受日本矚目的資訊科技(IT)技術,指出台灣的疫情指揮中心高度利用IT技術來抑制疫情。數位政委唐鳳五月十九日研發出全國通用的簡訊實聯制,可追蹤與確診者接觸足跡的系統,近期又公開了可在超商等處預約疫苗接種的系統平台。
林翠儀
2021-07-12
歐洲議會決議 籲歐盟外交杯葛2022北京冬奧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歐洲議會8日以壓倒性支持票數通過一項決議,以最強烈態度譴責近日中國當局強迫關閉香港「蘋果日報」,該決議呼籲外交杯葛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並且制裁須為嚴重侵犯香港人權和國際法的個人和實體。 歐洲議會以578票贊成、29票反對、73票棄權,通過這項決議案。歐洲議會表示,香港蘋果日報被迫關閉、資產遭凍結、記者被逮捕,是中國當局「瓦解香港自由社會、剝奪當地媒體自由和言論自由」的又一步。 該決議案呼籲香港政府停止騷擾、恫嚇記者,釋放遭任意監禁者,並且摒棄任何箝制支持民主運動和民主運動者的企圖,力促中國政府廢除香港國安法苛法,也鼓勵歐盟成員國,對要為嚴重侵犯香港人權、國際法負有責任的個人、實體實施制裁。 決議還呼籲歐盟執委會、歐洲理事會和歐盟國家,拒絕受邀派政府代表、外交官出席2022年北京冬奧,除非中國政府在香港、新疆維吾爾族人地區、西藏、內蒙以及中國其它地方的人權情況,展現「可被驗證的改進」。 稍早「南華早報」報導,根據事先曝光的草案內容,該決議案點名制裁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律政司長鄭若驊、政務司長李家超、保安局長鄧炳強、前警務處長盧偉聰,以及中國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前主任張曉明,北京駐香港聯絡辦公室主任駱惠寧、中央駐香港國安公署署長鄭雁雄等中、港官員,以及「參與通過相關措施和配合相關行動破壞香港高度自治和自由的中國政府機構」。
管淑平
2021-07-09
日本113萬劑友誼疫苗 成田起飛下午抵台
駐日代表謝長廷再次至成田機場目送疫苗班機起飛。(駐日代表處提供) 〔駐日特派員林翠儀/東京8日報導〕日本追加贈送台灣的第2波113萬劑AZ疫苗,今天正午在微雨中從成田機場起飛,駐日代表謝長廷和上次一樣,親自到機場目送載運日本友誼疫苗的日航(JAL)飛機順利升空。加上6月初贈送的124萬劑疫苗,日本捐贈台灣疫苗累計達237萬劑。 今天載運日本友誼疫苗的日航班機也和上次一樣為日航JL809加班機,今天正午從東京成田機場起飛,預定在台北當地時間下午2點40分抵達桃園機場。 這批AZ疫苗是由日本藥廠在九州代工生產,由於日本近期同時提供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和菲律賓等國,所以由日方統籌從九州運輸到東京,再從成田機場送出。 日航JL809班機再次載運日本贈送的113萬劑友誼疫苗,預定下午抵台。(駐日代表處提供) 載運疫苗的JL809,日本時間今午12:30起飛。(記者林翠儀翻攝)
林翠儀
2021-07-08
南韓再增1275例確診 創去年1月以來新高
南韓今(8)日上午通報,過去一天新增1275起武漢肺炎確診病例,創下去年1月20日以來新高,這也是南韓首度連2日確診超過1200例。(資料照,彭博)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南韓今(8)日上午通報,過去一天新增1275起武漢肺炎(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病)確診病例,創下去年1月20日以來新高,這也是南韓首度連2日確診超過1200例。 綜合媒體報導,南韓中央防疫對策本部8日通報,過去一天新增確診病例1275例,累計至今確診16.4萬例。1275例當中包含1227例社區感染,其中994例(81%)集中在首都圈,境外移入則是48例,其中包含25例在入境檢疫過程中確診,23例在入境後隔離期內確診。 針對疫情持續升溫,首爾市政府昨宣布,將無限期延長市中心禁止集會和轄區內禁止10人以上集會的現行措施,違者將開罰300萬韓元(約新台幣7.3萬元)以下罰款。若疫情持續惡化,南韓政府也考慮在首都圈地區啟動最高級別的防疫,包含下午6點以後禁止3人以上聚集,禁止除一人示威以外的集會,婚禮和葬禮只准親屬參加等。 此外,近期Delta變種病毒持續肆虐,全羅北道南原市的一名市政廳職員也傳出,於上月30日到餐廳用餐後被感染的消息。值得留意的是,當時該職員與另一名Delta變種病毒確診病患相隔5公尺,前後在同一空間的時間僅13分鐘,但依舊因此染疫,當局提到病毒可能是在沒有通風的情況下,透過空調擴散而傳染他人,因此除呼籲民眾避免前往多人的餐廳用餐,也提醒應適時開窗戶換氣,在室內也不要忘記佩戴口罩。
自由時報
2021-07-08
「台灣長期友人」 孫曉雅掌AIT
AIT於美東時間7月6日正式宣布,由國務院亞太副助卿孫曉雅出任台北辦事處新任處長。圖為孫曉雅(左)2019年訪台時晉見蔡總統。(取自總統府網站) 〔記者呂伊萱、李欣芳/台北報導〕美國在台協會(AIT)六日發布新處長人事,由國務院亞太副助卿孫曉雅(Sandra Oudkirk)接任酈英傑(William Brent Christensen)職務。孫曉雅是國務院資深官員,曾派駐台灣,接下此職則成為有史以來首位女性AIT處長。 酈英傑任期屆滿將離任,AIT華盛頓總部昨發布新處長人事,由美國國務院主管澳洲、紐西蘭及太平洋島國事務副助卿暨APEC資深官員孫曉雅接任。 孫曉雅對台灣相當熟悉,她精通中文與土耳其文,一九九一年進入國務院後,一九九四年即來台擔任領務人員,後陸續派赴愛爾蘭、土耳其安卡拉與伊斯坦堡,也曾擔任駐牙買加毒品事務組組長及美國駐北京大使館經濟參事。她在亞太局曾任緬甸暨寮國科官員、行動中心資深觀察官及能源局中東暨亞洲辦公室主任。 曾代表美政府來台 表達堅定支持台灣 孫曉雅近期與台灣最為人熟知的互動,則是二○一九年十月以美國資深APEC官員身分訪問台灣。她當時來台與外交部長吳釗燮共同主持台美首屆「太平洋對話」,致詞時罕見強調,「我今天在此代表川普總統與龐皮歐國務卿啟動這項對話」,並重申對太平洋的承諾堅定且將更強勁,也肯定台灣是太平洋與世界的夥伴,美台將繼續合作、促進印太區域自由開放且繁榮。 值得注意的是,孫曉雅職涯中也曾多次與準亞太助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共事,康達在北京擔任政務公使銜參事時,孫曉雅是一等秘書;康達任越南大使時,則和時任能源局副助卿的孫曉雅共同舉辦首屆美國與越南能源安全對話。 AIT日前也已發布,資深職業外交官柯傑民將接替谷立言,七月下旬起擔任AIT副處長。 對於孫曉雅人事案,外交部昨發布新聞稿,代表我國政府竭誠歡迎。外交部表示,孫曉雅對台美關係議題深入瞭解,也是台灣長期友人,我國政府期盼孫處長帶領出任AIT團隊與我方繼續密切合作,在酈英傑等歷任處長奠定的堅實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台美友好夥伴關係。 另,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在行政院接見酈英傑,感謝他在任內致力推動台美關係實質進展,並讚許對方體現台美關係「真朋友、真進展」。 酈英傑表示,非常高興在離任之前,能見證美國捐贈疫苗並順利運送來台,以及上月底重啟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談等許多重要進展,這都是雙方長期致力增進台美關係的成果。
呂伊萱
2021-07-07
237萬劑疫苗贈台 日外相:義不容辭
日外相茂木敏充。(駐日特派員林翠儀攝) 〔駐日特派員林翠儀、記者蘇永耀、李欣芳/綜合報導〕日本外相茂木敏充昨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第二波追加供應台灣的AZ疫苗,將於八日送出,數量為一一三萬劑,加上六月四日捐贈一二四萬劑,合計二三七萬劑。台灣在十年前的東北大地震,第一時間捐助善款等讓日本民眾相當窩心,所以當台灣面臨困難時,日本也義不容辭提供疫苗支援,盼能助台防止疫情擴大。 總統蔡英文昨透過臉書等社群媒體表達感謝,強調成為我們對抗疫情最堅實的力量。她說,我們會用最快的速度封緘、配發、施打,讓更多台灣人因為這份友情のワクチン(友情的疫苗)而降低染疫風險。 副總統賴清德也透過臉書表達感謝,指全球疫苗供貨吃緊,日本宣布再次提供台灣疫苗,展現台日共同對抗病毒的決心。自由、民主是台灣與日本的共同價值,不管遭遇什麼困難,台灣與日本總會互相扶持,一起克服難關。 行政院長蘇貞昌也在臉書貼文表示,真朋友總是在彼此最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長久以來,台日始終如此關照彼此。
林翠儀
2021-07-07
日外相茂木首次走訪波羅的海三國 挹注抗中實力
日本外相茂木敏充上週走訪波羅的海三國,日媒報導,日本將加強對3國基礎建設投資以對抗中國。(歐新社檔案照) 〔駐日特派員林翠儀/東京5日報導〕立陶宛因為捐贈台灣2萬劑AZ疫苗,最近在台灣爆紅備受關注,日本外相茂木敏充上週走訪波羅的海三國,日媒報導,日本將加強對3國基礎建設投資以對抗中國。事實上,立陶宛反俄抗中的立場鮮明,今年5月已退出中國在中東歐布局的「17+1合作」機制,並計畫在台灣設辦事處。茂木此行對於拉攏波羅的海三國,對於挹注抗中實力具有「補刀」的作用。 「17+1合作」機制是中國為了推廣「一帶一路」構想,在2012年與中東歐國家組成的經貿合作機制,又稱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參加的國家有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赫、塞爾維亞、蒙特內哥羅、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北馬其頓、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和希臘,其中希臘於2019年加入,立陶宛則在今年5月退出。 事實上,中國在今年2月以視訊方式舉行17+1峰會,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主持,但包括波羅的海三國在內有6個會員國的領袖並未出席,僅派出低級別官員出席。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FI)報導,17+1一開始就被歐盟視為是企圖分裂歐洲的機制,中國未兌現投資承諾讓參與國失望,疫情爆發後更讓中國的形象黯淡。 波羅的海三國認為參與歐盟27國機制要比17+1更好,立陶宛議會更在今年5月認定中國對新彊的人權迫害為「種族滅絕」(genocide)。立陶宛退出17+1機制,呼籲共同以團結和強大的歐盟一致應對中國,並計畫在台灣設立辦事處。 在此背景下,日本外相在此際訪問波羅的海三國的行動也頗耐人尋味。日媒報導,茂木上月28日前往義大利參加G20外相會議,本月1日到3日走訪波羅的海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及立陶宛。 日本與波羅的海三國的關係深遠,1918年3國獨立時,日本率先承認,1990年脫離蘇聯後,日本也於隔年承認並重新建交,日本與3國邦交有百年歷史,但日本外相鮮少訪問這3國,茂木這次成為首位訪問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的日本外相,立陶宛則是睽違15年有日本外相來訪。 立陶宛與日本很有淵源,有「日本的辛德勒」之稱的日本外交官杉原千畝,1940年擔任立陶宛考那斯代理總領事時,發給受到納粹迫害的猶太人「救命簽證」,拯救了超過6000人,杉原當年派駐的日本總事館現在被保留為「杉原紀念館」,裡面複製了杉原當年使用的桌子,茂木在這次訪行中也入館參觀,緬懷前輩的功績。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茂木此次訪問波羅的海三國,先後與3國外長會談,並表明日本將在能源、交通等基建領域擴大投資,加強和3國在經濟方面的協助,以對抗中國。 茂木在訪行後也向記者團表示,3國對中國的霸權主義行動表示擔憂的同時,也對實現「自由且開放印太」構想,同意朝具體合作方向達成共識。
林翠儀
2021-07-05
立陶宛社福機構意外募得近14年善款 歸功台灣人
立陶宛政府近日宣布捐贈疫苗給台灣,當地非營利組織「兒童癌症基金」隨後湧入多筆台灣民眾捐款。基金會製作卡片感謝捐款給深陷絕望的人帶來一線光明與希望。(中央社) 〔中央社〕台灣民眾為感謝立陶宛捐贈疫苗,透過國際慈善募資平台向當地社福機構熱情捐款,甚至讓其中一個機構在一個月內達成以往在該平台近14年才有的募資成果。機構執行長說,立陶宛捐的疫苗不多,台灣人卻如此感恩,令人敬佩。 立陶宛6月22日宣布援贈台灣2萬劑疫苗;6月23日從事國際慈善工作的張(水靜)仁在臉書邀請台灣民眾透過捐款給立陶宛社福機構表達感謝。來自台灣的捐款對這些機構而言是前所未見,速度及金額也超乎預期。也有立陶宛媒體注意到台灣民眾的行善能量。 其中一個意外收到台灣民眾捐款的立陶宛非營利組織是「兒童癌症基金」(Childhood Cancer Fund "Rugut?")。基金會董事艾布魯考斯克葉內(Edita Abrukauskien?)告訴中央社記者,她的女兒3歲就不幸罹癌過世;與女兒一同對抗病痛的過程中,她和先生發現醫療體系的許多問題,也深切感受到癌症相關專業資訊不夠普及,兩人因此在2004年創立基金會,以協助家有罹癌兒的父母。 艾布魯考斯克葉內說,台灣人的慷慨善意出乎基金會意料。雖然還沒看到詳細捐款報告,據她了解,從6月23日至7月2日上午,在不到10天期間,台灣民眾已捐款至少2萬5000歐元(約新台幣83萬元)。 她說:「就算是小額捐款,對我們也意義重大,都將用於拯救生命。」任何捐款都有助基金會採購先進有效、但尚未獲政府納入補助的醫療物資設備,以及執行各項包括罹癌兒家庭心理支持、醫療專業諮詢、檢測及海外手術費用補助的公益計畫。 對於立陶宛捐贈疫苗給台灣,艾布魯考斯克葉內認為,疫情期間所有國家本來就該相互幫忙,基金會也很高興立陶宛罹患癌症的孩童在千里之外的台灣也有朋友。 基金會也製作卡片,希望透過中央社向台灣民眾傳達深摯感謝。卡片內文提到,短短一句「感謝」承載的是漫漫無眠長夜、黑暗中的希望燈塔、終於克服最微不足道障礙後的喜極而泣。基金會由衷感謝捐款人為被迫在絕望暗夜中苦撐的人帶來希望之光。 另一個對台灣民眾善心感到驚異的立陶宛非政府組織是「媽媽聯盟」(MAM? UNIJA),同樣是支持罹癌兒家庭的機構。 執行長茹考斯克葉內(Justina ?ukauskien?)受訪時說,聯盟以往在GlobalGiving國際慈善募資平台一個月平均募得300美元,但今年光是6月聯盟就收到約5萬美元捐款,是以往近170個月才能取得的募款成果,「這完全要歸功於台灣人」。 立陶宛總人口不到300萬。茹考斯克葉內謙稱自己的國家小到大概世界上很多人都不知道,對台灣2300萬人來說,立陶宛捐贈的疫苗不過是2萬劑,或許微不足道,倒是台灣人「報恩」的方式和強度讓她十分佩服、深感敬意。 她說,「立陶宛人懂得分享」,行有餘力幫助他人也是很自然的事,「現在世界上最缺的就是國家之間的友誼和互助」,立陶宛與台灣近期相互表達善意的舉動應該是鞏固友誼、增進互助的其中幾個最好方式。
中央社
2021-07-04
中國用假訊息撕裂台灣
中國網站散佈長榮航空深夜降落深圳機場載運抗疫物資的假訊息。(調查局提供) 學者︰操弄疫苗議題 假訊息大增兩成 〔記者陳鈺馥、政治中心/綜合報導〕中國利用武漢肺炎疫情在台灣擴散之際,藉假訊息攻擊撕裂台灣社會,製造台灣內部分歧。資訊戰專家、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沈伯洋昨受訪表示,與疫苗有關假訊息六月增兩成,中國藉疫情「見縫插針」,並操作反美論述影響中間選民。 沈伯洋強調,五月中旬台灣的疫情剛爆發後,從上海醫衛基金會宣布願捐中國疫苗給台灣後,台灣就大量出現「我要疫苗」訊息,許多地方首長跳出來喊說要疫苗,臉書、LINE等各種網路平台全部一致在炒作這類訊息,明顯就是一波從中國到台灣的操作。 沈分析,中共製造訊息可分兩大部分,一種是七一黨慶前夕,對內維穩用的,內容多半台灣民眾不會相信,例如聲稱台灣南部都在蓋牌,目標受眾是在中國境內;一種是藉由特定台灣人去中國接種疫苗,大力宣傳中國疫苗有多好,這部分是疫苗統戰的重點。 從台灣在地群組研判,中國假訊息六月份有增加,單是與疫苗相關的議題,就比上個月多出兩成,佔假訊息一半以上。沈伯洋談及,中國知道台灣民眾對疫情恐慌,假訊息內容有質疑疫苗效力、打疫苗會死人的,近期簡體字比例確有變高,但這些訊息國內很喜歡傳,很明顯中共利用這議題「見縫插針」擴大渲染。 沈伯洋強調,值得注意的是,中共一直在對台灣民眾操作反美議題,「罵美國」這件事已進行一年多,這招在台灣很成功,他們團隊實驗研究發現,中國丟出來的反美論述在台灣是有很大市場,可能影響泛藍及中間選民。 英國金融時報資深記者席佳琳廿九日也撰文指出,北京政府利用台灣當前面臨武漢肺炎疫情大爆發製造社會分歧,在中國假訊息攻擊下,台灣的團結正在被撕裂。 金融時報︰中國製造台灣社會分歧 文章引述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公布的報告表示,由於台灣十六個月來成功將疫情阻絕在國門之外,六十八%的台灣民眾認為,台灣社會比疫情大流行前還要團結,不過這種團結正在破裂;席佳琳說,台灣首次爆發本土疫情 ,加深了黨派鬥爭,人們對政府疫情處置的不信任加劇 ,造謠者助長了人心恐懼。 席佳琳表示,中共官媒人民日報旗下環球時報曾在二○一六年撰寫著名文章,提及中國將尋求把「台灣黎巴嫩化」 ,破壞台灣穩定。文章說,北京選擇的武器一直是假訊息,自去年疫情大流行以來,中國針對台灣的資訊戰大幅增加,在最近感染及死亡病例開始攀升後 ,那些攻擊更開始刺痛台灣。
陳鈺馥
2021-07-01
白宮︰台灣取得疫苗途徑遭截斷
美國白宮發言人莎琪指出,捐贈疫苗給台灣是因台灣取得疫苗途徑被截斷。圖為美捐贈疫苗於上月二十日運抵桃園機場,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右)與AIT台北辦事處長酈英傑(左)前往接機。(資料照) 〔記者呂伊萱、簡惠茹、洪友芳/綜合報導〕台美召開第十一屆TIFA視訊會議,外界好奇美國是否以疫苗換取台灣半導體作為交換條件,對此,白宮發言人莎琪予以否認。莎琪並指出,捐贈台灣是因台灣取得疫苗途徑被截斷。 美台互動持續升溫,美國捐贈二百五十萬劑莫德納疫苗給台灣,這批疫苗已於台灣時間六月二十日運抵台北。 美國白宮發言人莎琪六月廿九日在「空軍一號」被媒體問到,是否有任何跡象表明,美國決定提供台灣疫苗,在某種程度上是要從台灣獲取半導體的交換條件。 莎琪回應,不該有這樣的揣測。她指出,他們(台灣)取得疫苗的途徑被截斷,「這是一個因素」。 台積電曾請求美協助取得疫苗 由於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日前受訪指出,台積電高層與她談話時,請求美國協助取得新冠病毒疫苗,引發外界再度聯想晶片換疫苗之說,但不僅白宮否認,台積電昨天也表示,相信為台灣獲得疫苗,有助保護社區並且確保正常運作,並重申遞件申請洽購疫苗捐贈疫苗仍為BNT,正努力中,並沒有想買美國疫苗。 雷蒙多二十九日接受路透訪問表示,台積電高層與她談話時,請求美國幫忙,也向白宮官員談過此事,希望協助取得新冠病毒疫苗,「我們有所回應,也當然想當個好夥伴,我認為這確實會有幫助」。 對於中國不滿美台重啟貿易談判,莎琪則指出,無論是公開場合還是私底下,美國已經清楚表達對中國對台侵略的日益關切。她批評,中國加大恫嚇力道損害台灣民主,美方會持續對北京相關作為表達強烈關切,也會繼續關切中共威嚇其他區域成員的行徑。 美國證實台灣取得疫苗的途徑被截斷。立法院民進黨團書記長羅致政說,民進黨這段時間不斷向國內民眾說明,的確有政治干擾台灣取得疫苗,白宮說法也證實有這樣的干擾存在,這個干擾就是中國因素,不論BNT或上海復星,很遺憾國內有一部分的人也配合中國干擾打亂疫苗採購進程。 立委批國民黨配合中國進行干擾 立委鄭運鵬也指出,國民黨在台灣「以疫謀亂」,配合中國的「以疫逼統」,美國和日本用最短時間支援台灣疫苗,就是因為他們認知到中國的政治目的,很遺憾看到國民黨趁這波疫情以疫作亂。
呂伊萱
2021-07-01
中國假訊息衝擊台灣團結 金融時報曝「關鍵傳播模式」
英國《金融時報》29日發表題為「台灣的團結在中國假訊息的衝擊下破裂」報導,道出「中國假訊息關鍵傳播模式」。圖為中國共產黨示意圖。(美聯社檔案照)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英國《金融時報》29日發表題為「台灣的團結在中國假訊息的衝擊下破裂」報導,道出「中國假訊息關鍵傳播模式」,文末希望台灣下一代能對「中國虛假信息巨魔」產生免疫力。 報導指出,台灣爆發武漢肺炎(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病)引發黨派紛爭,謠言也助長了恐懼,相較於西方民主國家在疫情期間發生的內部摩擦,台灣旁邊還有中國隨時虎視眈眈,準備抓住時機來分裂台灣社會,北京使用假訊息作為武器,從去年疫情大流行爆發以來,中國針對台灣的訊息行動急遽增加。 撰寫報導的《金融時報》記者凱瑟琳·希勒(Kathrin Hille)認為,隨著台灣確診數與死亡數上升,中國的假訊息攻擊開始奏效,有分析指出,中國假訊息在台灣傳播的關鍵模式是,源自中國的假新聞獲遭扭曲的消息,透過LINE或是批踢踢實業坊(PTT)傳播,進而進入台灣主流媒體。 無國界記者組織認為,台灣在亞洲擁有第二大的新聞自由,僅次於南韓,但台灣的媒體環境兩極化,「以煽情和追求利潤為主導」,民間組織正在努力提高民眾媒體識讀能力,希望教育學生如何判斷新聞的可信度,希勒寫道「只能希望台灣有時間等待下一代對『中國虛假信息巨魔』產生免疫力。」
自由時報
2021-06-30
日防衛副大臣:台日關係是兄弟
日本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認為台灣與日本彼此關係更親近,「我們不是朋友,是兄弟」。(彭博)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日本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Yasuhide Nakayama)在28日的一場視訊對談中警告,中國與俄羅斯的聯手,對全球構成日益嚴重威脅,必須「覺醒」,將台灣當作「一個民主國家」來加以保護,被問及日台關係時,他強調彼此關係更親近,「我們(日本)不是台灣的朋友,我們是兄弟」。 據《路透》報導,中山泰秀28日參加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對談,他指出中俄合作所構成的威脅,日益嚴重,包括遠程飛彈研發與更頻繁的空域入侵;中山泰秀質疑,包括日本和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自1970年代以來承認北京的「一個中國」政策是否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訪談人接著詢問中山泰秀,日台之間的關係,以及台灣安全威脅與自身威脅之間的關聯,中山泰秀強調彼此關係更親近,「我們(日本)不是台灣的朋友,我們是兄弟」,如果台灣發生什麼變故,將直接影響到沖繩。 而沖繩不只有日本公民與自衛隊,美國在那裡也有數千名駐兵,美軍基地以及其家屬也受威脅,必須正視台灣受到威脅的問題,尤其解放軍除在台灣海峽活動外,也在台灣東方的太平洋海域活動,讓台灣人有受到包圍的感受。 台灣與沖繩就像眼睛跟鼻子一樣接近,必須小心,他認為應該表現出威攝力,如果台灣遭到攻擊,會直接與日本有關,美日同盟也是如此,盼美國可以越來越強大。
自由時報
2021-06-29
比利時解除台灣入境限制 免陰性證明免隔離
比利時台北辦事處昨宣布,重新開放對台短期免簽優惠,即日起自台灣入境比利時的國人,不需持有PCR陰性檢測也可入境比利時。圖為比利時布魯塞爾歐盟委員會總部舒曼廣場。(路透) 〔記者彭琬馨/台北報導〕在歐盟將台灣納入安全旅遊名單後,德國、荷蘭、法國相繼解除台灣入境限制。比利時台北辦事處昨也在臉書宣布,重新開放對台短期免簽優惠,二十一日起自台灣入境比利時的國人,不需持有PCR陰性檢測證明、免隔離。 歐盟六月十八日正式公布將台灣納入安全旅遊名單,歐盟成員國陸續取消對台灣非必要旅遊的入境限制,亦即對台灣開放觀光,但入境規定仍視各國政策決定。 比利時台北辦事處昨表示,自本月二十一日起,台灣不再被列入高危險的紅色區域,意即所有自台灣前往比利時的旅客,不需要必要理由即可入境。辦事處說明,只要台灣維持現狀被列入橘色或是綠色區域,自台灣前往比利時的旅客不需持有PCR陰性檢測證明。 不過,旅客若在入境前十四天內,曾在紅色燈號區域停留超過一天,入境比利時後仍需做檢測及遵守隔離規定。
彭琬馨
2021-06-26
日外相宣布再送台灣100萬劑AZ疫苗
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在今天記者會上宣布追加提供台灣100萬劑AZ疫苗。(記者林翠儀攝) 〔駐日特派員林翠儀/東京25日報導〕日本外相茂木敏充今天宣布將追加提供台灣100萬劑阿斯利康(AZ)疫苗,預計最慢7月中旬送抵台灣。 日本在本月4日無償提供台灣124萬劑AZ疫苗,在國內疫情升溫之際,這批疫苗被國人視為是珍貴的「及時雨,這批疫苗已於15日起提供給國內的高齡者接種。 巧的是,茂木在15日宣布新一波的疫苗供應計畫,除了無償提供越南約100萬劑AZ疫苗之外,也預定於7月上旬提供日本製造的AZ疫苗給印尼、泰國、菲律賓及馬來西亞等國,他還同時透露將檢討另一波對台灣和越南追加供應。 據了解,日本捐贈台灣疫苗的行動,原本就不只限於一次,4日提供台灣的124萬劑是當時手上所有的現貨,主要是協助台灣應急,後續追加供應的數量和時間則是依狀況檢討。 不過,日美相繼捐贈疫苗後,國內傳出反對黨和親中人士以「乞丐疫苗」醜化友邦的捐贈行動,並誇大疫苗接種的死亡事例等負面消息,讓日本略顯遲疑,駐日代表謝長廷和代表處外交人員,近期密集拜訪日本政界相關人士,除了致謝,還忙著闢謠。 謝長廷昨天在臉書貼文希望國內「疫苗乞丐」的說法能到此為止,他還表示,整個事情過後,他願意提出文書做具體說明,目前只拜託「一、二天」不要講負面的評價,讓日方的「檢討」趕快順利過關,第2批迅速實現。這段貼文也透露了,這兩天就是日方拍板定案的關鍵階段。 日本將追加提供台灣100萬劑AZ疫苗。(彭博資料照)
林翠儀
2021-06-25
疫情最糟10國 4國用中國疫苗
中國提供的國藥武漢肺炎疫苗,今年二月運抵蒙古首都烏蘭巴托。(法新社檔案照) 塞席爾、智利、巴林、蒙古逾半人口完整接種 新增確診不減反增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紐約時報廿二日報導,全球武漢肺炎疫情最嚴重的十個國家中,有四個使用中國的疫苗,這四個國家已有過半數人口接種完整疫苗,但是新增感染人數不減反增,他們的經驗凸顯全球經過這場疫情後面臨的一個殘酷現實:復甦程度或許要看政府給人民施打哪種疫苗而定。 病毒學家︰中國有責任補救 紐時根據到上週為止的疫情統計資料,指這四國為塞席爾、智利、巴林和蒙古,使用的疫苗以中國的科興、國藥疫苗為主,即時數據追蹤網站Our World in Data資料顯示,這四國民眾接種完整疫苗的比率在五十%到六十九%不等,而美國約四十五%。然而,這些國家不但尚未擺脫疫情,反苦於與疫情復燃搏鬥。香港大學病毒學家金冬雁說,「如果這些疫苗夠好,我們不應該看到出現這樣的模式」,「中國有責任補救」。 科學家還不了解為何一些相對高接種率的國家疫情復燃,病毒變種、太快放鬆社會防疫管控,以及未接種完整疫苗就鬆懈,都是可能原因,但是,可能帶來持續性後果的是完整接種後仍染疫的「突破性感染」。 美國約四十五%的人口接種了完整疫苗,以輝瑞/BNT和莫德納為主,感染病例數在六個月內大減九十四%;以色列使用輝瑞疫苗,接種率居全世界第二,僅次於塞席爾,現在每百萬人口每日新增確診數約四.九五。 至於大多數仰賴國藥疫苗的塞席爾,每百萬人口每日新增確診數超過七一六;蒙古已有五十三%的人口完整接種,但是廿日該國新增二四○○例確診,是一個月前的四倍。 採中國疫苗 逾90國疫情難控 這樣的差異可能導致疫後世界形成三類情況:使用本國資源取得輝瑞/BNT和莫德納疫苗的富國,絕大多數人口尚未接種疫苗的較貧窮國家,以及已經完整接種疫苗、但是疫苗保護力不完整的國家。中國以及使用中國疫苗的九十多國,或許將淪為第三類,一直苦於應付疫情復燃。 中國去年啟動「疫苗外交」,視提供疫苗為增加全球影響力的機會。然而,紐時指出,沒有疫苗能完全防範傳染,但中國疫苗效力相對低,又未公布太多有關其疫苗防範傳染的臨床試驗數據,突破性感染數據也付之闕如。 中國外交部則表示,「有關報告和資料表明,許多使用中國疫苗的國家都說,疫苗安全可靠,發揮良好的防疫作用」,並強調中國疫苗針對的是重症,而非傳播。蒙古衛生部官員也向紐時強調,蒙古的數據顯示,國藥疫苗實際上比阿斯特捷利康(AZ)和俄國疫苗更具保護作用。蒙古疫情激增是因解封太快,很多人打了一劑就以為受到保護。 澳洲福林德斯大學教授彼卓夫斯基(Nikolai Petrovsky)說,有理由認為國藥疫苗遏制病毒傳播的效果極小,施打該疫苗的一大風險是,接種者或許症狀少或者沒症狀,但是仍會傳染他人。
管淑平
2021-06-24
立陶宛宣布贈台2萬劑AZ疫苗
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今表示,立陶宛政府將捐贈2萬劑疫苗給台灣。(推特截圖、路透,本報合成) 〔記者彭琬馨/台北報導〕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稍早在推特推文說,立陶宛政府今同意捐贈2萬劑疫苗給台灣,他並說,他很驕傲立陶宛能向台灣人民共同團結打擊武漢肺炎,熱愛民主自由的人民應互相照應。根據外電報導,立陶宛將捐贈台灣AZ疫苗,運送時程預計在9月底。 立陶宛5月底正式宣布退出簡稱「17+1」的「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CEEC)機制,外長藍斯柏吉斯並呼籲其他成員國跟進「退群」;同時立陶宛政府並於今年提案修法,準備派遣商務代表到台灣,朝在台成立代表處的目標邁進。立陶宛外長藍斯柏吉斯當時強調,與台灣強化關係並不違背一個中國政策。
彭琬馨
2021-06-22
荷蘭將台灣列為「低風險國家」 入境後隔離及陰性報告皆免
荷蘭將台灣列為武肺低風險國家。圖為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歐新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歐盟於6月18日公告將台灣納入安全旅遊名單中,而荷蘭政府也在官方網站宣布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低風險國家名單,台灣便包含在名單內。公告中註明,台灣自6月24日起,入境荷蘭不用隔離,也不用提供檢測陰性報告。 荷蘭政府所公布的低風險國家名單中.包括阿爾巴尼亞、澳洲、中國、以色列、日本、黎巴嫩、紐西蘭、北馬其頓、盧安達、聖馬利諾、塞爾維亞、新加坡、南韓、台灣、泰國、美國及梵蒂岡。 荷蘭政府公告指出,「安全國家」指的是武漢肺炎風險較低的國家,若入境者來自於這些名單內的國家,將不受歐盟旅行禁令限制,入境荷蘭時無須出示檢測陰性報告,入境後也不用進行隔離。荷蘭政府表示,不在低風險國家名單中的其他國家,即為高風險國家。
自由時報
2021-06-22
白宮國安會推特:很驕傲可支持台灣
美國捐贈250萬劑莫德納疫苗昨抵台,衛福部長陳時中和AIT處長酈英傑共同接機。(取自蔡總統IG) 〔記者呂伊萱、邱芷柔、朱沛雄、楊淳卉/綜合報導〕美國政府捐贈台灣二五○萬劑莫德納疫苗,昨下午四時半由華航貨機載運抵達桃園機場。美國在台協會(AIT)昨發布新聞稿表示,美國不會忘記,台灣先前的醫療援助拯救了多少美國人的性命,這次疫苗捐贈展現了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台灣是可信賴的朋友,也是重要的安全夥伴。 不忘台灣先前的援助 美國白宮國安會推特則寫道,「疫情初期,台灣提供個人防護裝備及其他救命物資給美國。我們很驕傲可以在台灣有需要的時候支持台灣。」 衛福部長陳時中和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酈英傑昨天下午共同前往接機。陳時中表示,「在台灣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美國的朋友把珍貴的二五○萬劑莫德納疫苗送抵台灣,非常的感動與感謝」。 酈英傑說,為協助台灣防疫,美國政府決定擴大輸台疫苗的數量,原本計畫經由COVAX轉來,但為爭取時效,直接從美國載運來台。 蔡英文總統昨也透過網路直播談話感謝美國政府。她提到,這正是患難見真情的展現,尤其日本和美國,目前還在為遏制疫情而努力,但他們仍然願意協助台灣。她也不忘感謝外交團隊幾乎不眠不休,想盡辦法要為台灣爭取更多疫苗。 蔡表示,台灣已經累積取得超過四八五萬劑疫苗,後續已洽購的部分也還會分批到貨,部分緩解了燃眉之急,她和政府團隊會持續把疫苗當作最要緊的事,繼續努力。 外交部長吳釗燮在推特發布疫苗專機落地影片說,「看到疫苗抵達真是讓我深受感動!每當台灣面臨艱困時刻,美國總是伸出援手。這些疫苗的援贈將拯救許多生命,也是台美的堅實友誼及共享承諾的另一項明證!」
呂伊萱
2021-06-21
美國250萬劑莫德納疫苗 明天直接援台
為協助台灣防疫,美國政府決定擴大輸台疫苗的數量,除了原本承諾的75萬劑之外,將增加175萬劑,合計250萬劑的莫德納疫苗,預定週日(20日)下午5點一起抵達台灣,圖為日前美國24萬劑莫德納疫苗運抵台灣的畫面。(資料照) 〔記者鄒景雯/台北報導〕為協助台灣防疫,美國政府決定擴大輸台疫苗的數量,除了原本承諾的75萬劑之外,將增加175萬劑,合計250萬劑的莫德納疫苗,剛好為日本援台疫苗的一倍,預定週日(20日)下午5點一起抵達台灣。 至於台灣自購的41萬劑莫德納疫苗,則將在下周由歐洲盧森堡送回台灣。 6月6日,美國聯邦參議員達克沃斯,蘇利文及昆斯訪台時,曾經宣布將援台75萬劑抗武肺疫苗,但是由於台灣本身自購的疫苗交貨延遲,而國內需求施打疫苗的民意需求暴增,經過蔡英文政府與駐美代表蕭美琴積極交涉下,美國近日同意增加輸台的疫苗數量,以救燃眉之急。 擴增的250萬劑援台疫苗,等於是原來數量的3倍以上,全為莫德納的廠牌,原本美國計畫經由COVAX轉來,但為爭取時效,這次將由美國起飛直接來台,預計在明天下午由華航載送抵達台灣,食藥署同樣將派員到倉儲現場監督拆箱,核對疫苗批號,清點數量,查核運送冷鏈,並抽取樣品進行疫苗異物檢查。最快可於7日後驗畢,並核發封緘證明書。 截至目前為止,抵台的疫苗已有235.66萬劑,加上明日立即來台的250萬劑,超過過去幾個月來台總和的量,應可大為舒緩疫苗的壓力,蔡總統所謂的大接種計畫可望盡快提前展開。 贈台250萬劑莫德納 美官員:我們的疫苗沒有附加條件 美國參議員6日搭美軍軍機抵達台灣,當時宣佈捐贈75萬劑疫苗給台灣,今天則確定擴增數量,追加到總量250萬劑。(法新社)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美國政府高層官員19日表示,美國當天將送250萬劑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苗給台灣,這個數量比之前華府宣佈的還多。 「路透」獨家報導引述一名美國高層官員說法,這250萬劑疫苗為「莫德納」(Moderna)疫苗,19日清晨由台灣「中華航空公司」載運,從田納西州曼菲斯起飛,預計20日傍晚抵達台北,官員還說,雙方專家共同努力解決法規問題,促成這批疫苗能夠立即送出。 這名官員說,「我們並非根據政治或經濟條件來分配或者送出這些疫苗,我們捐出這些疫苗,只為一個目的:拯救性命」,「我們的疫苗沒有附加條件」。官員並指出,台灣「設法在全球市場取得疫苗上,面臨了不公平的挑戰。」 路透指出,台灣正面臨中國越來越大的政治和軍事壓力,而華府也正透過所謂「疫苗外交」,與北京較勁強化地緣政治影響力,在總統拜登推動美國捐贈疫苗的承諾之際,捐贈給台灣的疫苗數量也隨之提高。 報導還提到台灣向德國BioNTech公司採購疫苗破局以及中國指台灣可透過上海「復星」採購的爭議。拜登政府高層官員說,「我們相信中國這些出於政治目的,封殺採購的企圖應該受到譴責。」
鄒景雯
2021-06-19
«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中國對台滲透統戰無孔不入 賴清德:盼朝野支持國安十法修法
陳政宇
台灣若遭軍事侵略 賴:戰敗或投降都是假訊息
陳政宇
台灣國家正常化 脫離中國牢結
李敏勇
習近平點火 普廷玩火 接下來呢?
林保華
解答「台灣地位未定論」
李筱峰
國民黨的「中國結」困境
李敏勇
張俊雄為美麗島辯護意外從政 卸下閣揆成平民志工晚年回歸樸實
溫貴香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