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行政院針對憲訴法修法提覆議 卓榮泰:立法不得侵害司法權

行政院針對憲訴法修法提覆議 卓榮泰:立法不得侵害司法權

藍白上月強行通過「憲法訴訟法」修正草案,行政院今天提出覆議,院長卓榮泰在院會中表示,修法以立法凌駕司法,用不合理門檻,對憲法法庭運作造成實質影響。(行政院提供)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藍白去年12月在立法院強行通過「憲法訴訟法」修正草案,行政院今天提出覆議,預計下午送至立法院。行政院提出三大覆議理由,包括:1、修法妨礙憲法法庭運作,門檻過高且缺乏彈性,恐癱瘓憲法法庭。2、破壞憲政秩序,高度壓縮司法運作空間,違反權力分立。3、影響權利救濟,無法有效解決憲政爭議,喪失權利救濟功能。 行政院長卓榮泰在院會中表示,憲法訴訟法修正條文第30條第2項至第6項,以立法凌駕司法,用不合理門檻,對憲法法庭運作造成實質影響,違反司法院大法官憲法忠誠義務,嚴重影響人民及機關尋求救濟或解決憲法爭議的權利,對憲政秩序造成危害。 卓榮泰指出,修正條文第4條第3項規定,對總統提名大法官後,立法院行使同意權的期限沒有規定,無助維持憲法法庭穩定運作,欠缺規範實義。另修正條文第95條規定,使現任大法官無法行使憲法上職權,癱瘓憲法法庭運作,且因欠缺過度條款設計制定,原屬憲法法庭案件無法妥善處理,有窒礙難行之處。 卓榮泰強調,我國憲法是採取五權分立的五院體制,憲法機關的權利行使,不能違反權力分立與制衡的原則,也不能侵害其他憲法機關的權力核心範圍,或對其他憲法機關的權力行使造成實質妨礙。立法對大法官行使職權的方式不得過度干預或造成實質妨礙,否則即侵害司法權行使之權力核心範圍,違反權力分立與制衡原則。 卓榮泰說,行政院作為國家最高的行政機關,有責任捍衛憲政秩序,並守護人民的基本權利。透過覆議,希望透過憲政運作的過程,請立法院再次審議法案的內容,找出符合憲政與國家利益的最大共識,並妥善回應公民、社會與各界的訴求,維護憲政體制的健全運作。
鍾麗華 2025-01-02
運動部設立有法源 立院三讀「政院增為15部」

運動部設立有法源 立院三讀「政院增為15部」

民進黨立委林楚茵(左起)、郭昱晴、吳思瑤慶祝運動部將成立。(記者陳逸寬攝) 〔記者謝君臨/台北報導〕為配合行政院將增設運動部,立法院院會昨三讀通過「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修正案」,將現行部的總數從十四個調整為十五個,另將三級機關總數從七十個調整為七十一個。 至於運動部組織法及其下設全民運動署等「一署三中心」的相關組織法,日前均已完成初審,但因尚待協商,暫未完成三讀。 針對中央三級行政機關,民眾黨團原本提案修法,主張將署、局的總數提升至七十五個為限。昨日院會審查時,國民黨團、民眾黨團共同提出「再修正動議」,將署、局的總數提升至七十一個為限。在場朝野立委均無異議,會議主席、立法院長韓國瑜宣布該條條文通過。
謝君臨 2025-01-01
知名本土政論漫畫家魚夫65歲病逝 家屬低調證實

知名本土政論漫畫家魚夫65歲病逝 家屬低調證實

作家魚夫昨日傳出病逝消息,令文化界及政界人士都感到震驚及哀悼。他過去曾手繪動物食材各部位的台語圖解,希望讓大家知道台灣獨特的飲食文化。(資料照,記者劉婉君攝)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台灣本土漫畫家魚夫(本名林奎佑)驚傳上月30日病逝,享壽65歲,消息傳出,令文化界及政界人士都感到震驚及哀悼。 對此,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昨日接獲消息後,感到不捨及難過,將會尊重家屬意願協助處理後事。 據了解,魚夫因病住院治療已約有3週,病情最近未見好轉,總統賴清德前幾天已前往探慰關心。 魚夫於2008年移居台南,在台南生活,熱愛台灣土地,除了經營個人網路社群,亦常分享各地美食與飲食文化,並針砭時事。 其家屬今晨藉著魚夫的臉書發布訊息表示,「漫畫家魚夫慟於2024年12月30日因肝癌在家人陪伴下安詳辭世,享年65歲,容後再以正式訊息發佈,感謝各界關心。」
洪瑞琴 2025-01-01
彭明敏案終獲法務部平反 遲來的正義得以伸張

彭明敏案終獲法務部平反 遲來的正義得以伸張

行政院法務部日前發函予彭明敏基金會,公告撤銷彭明敏因1964年自救宣言一案而被判處之刑事判決,包含有期徒刑、褫奪公權及沒收等,均為司法不法,於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施行之日起視為撤銷。彭明敏基金會表示,此次的撤銷結果雖然是遲來的正義,但能以國家角度正式平反此案,是台灣轉型正義史上的重要一步。 1964年時任台大教授的彭明敏和他的學生謝聰敏、魏廷朝共同草擬台灣人民自救宣言,但宣言未發出,三人便被統治當局逮補,於此之後,彭明敏海外流亡23年,謝聰敏坐牢近12年、流亡海外數年,魏廷朝先後3次入獄,總共坐了17年的政治黑牢。 彭明敏基金會於2023年向法務部申請「平復司法不法及行政不法」,經歷了一年多的等待,終於等到法務部的撤銷判決處分書。 隨著此案的平反與轉型正義的落實,基金會也期許,當年發起自救宣言運動的師生三人的精神,能夠繼續勉勵當代台灣人,一起為了台灣的民主自由繼續努力。 ​ ▌113年度法義字第139號職權調查平復彭○敏司法不法案件處分書 https://reurl.cc/Q5Yr39 ​ ▌法務部第8批平復威權統治時期司法不法及行政不法名冊 https://reurl.cc/d1QN0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2024-12-31
中國暨大僑大培植 中共對台統戰奇兵

中國暨大僑大培植 中共對台統戰奇兵

圖片來源:陸委會臉書 反共網紅八炯與閩南狼陳柏源拍攝的揭露中共統戰台灣的影片,可說是揭露了中國統戰台灣的最新手法。特別指出中國的暨南大學與華僑大學已經成為中國的「統戰學校」,培訓中共的統戰奇兵。香港特區政府就是到這兩個學校招收香港警察作為幫兇。 毛澤東於一九三八年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指出:黨的建設、武裝鬥爭、統一戰線是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中共早有黨校、軍校,到最近才有統戰學校。中共建國執政已經七十五年了,至今還處於「革命」階段,怪不得如今不但「民不聊生」,甚至「官不聊生」。 暨南大學在一九五二年的院系調整時被廢。一九五五年我回中國時已經沒有這所大學,後來回中國的僑生越來越多,很多考不上自己所選填的大學,暨南大學於是在一九五八年恢復,以安置這些僑生,當然也有本地學生。地點就設在僑生回國參與「高考」的地點廣州。後來回國的僑生更多,一九六○年於是又在泉州設立華僑大學,僑生多屬閩粵籍,故在他們的家鄉安排他們。當時他們歸由教育部與僑委會雙重領導。 文革期間沒有僑生回國,這兩所大學也停了。到改革開放時,回國就讀的僑生雖然很少,但學校恢復了,二○一九年它們歸由中共中央統戰部領導,成為道道地地的統戰學校。 願意進入這兩所大學的,大多是準備到中國發展或在當地難以入學的僑生及港澳台生。例如,原本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派老師赴香港樹人學院,培訓香港人熟悉中國法律,當時親共政黨民建聯就有一些成員接受培訓,以便將來到中國發展;有的則直接到中國就讀。後來的形勢發展是,他們之中有些人愛國爆棚,不留在中國發展,而是回到港澳台,成為中共滲透港澳台的逆襲奇兵。港澳早已淪陷,他們搖身當起警察或公務員,更領悟中共壓迫人民的模式。如今則傾全力逆襲台灣,要把台灣給港澳化,成為他們的最重要任務,也是我們面臨的巨大威脅。 台灣有些人去中國讀書,是為了便於在中國發展,中國學歷對他們是正面的政治資本;但若是回來逆襲台灣,他們的中國學歷就成為負面形象,於是就千方百計的隱瞞與刪除;即使被揭穿,也要勉強解釋。例如學中國法律或政治的,他們很難解釋把中國法律與政治搬回台灣做什麼?若為知己知彼,當然是例外,他們自然不須隱瞞或刪除中國學歷。近來中國的大學也在恢復「家政」學系,有些地區甚至有統戰部插手,難道準備培植人手將來「打入」台灣家庭? 揭露中共統戰影片中最重要一點是中共已經著手「利用台灣人對台灣搞統戰」,也就是「以台制台」。末代港督彭定康說:「我感到憂慮的,不是香港的自主權會被北京剝奪,而是這項權利會一點一滴地斷送在香港某些人手裡。」香港最後就敗壞在林鄭月娥、李家超等人手裡。台灣某些藍白人物也在幹這種事,台灣人必須給他們當頭棒喝! (作者為資深時事評論員)
林保華 2025-01-01
近代國家 文化視野

近代國家 文化視野

國立台灣文學館。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翻開時序的新頁,進入二○二五年。棒球賽世界冠軍形塑的「台灣上勇」的氛圍彷彿形成鼓舞的力量,彌漫全國,提振了台灣人的進取心。冷風吹拂的天氣,添加台灣人的力氣。 台灣絕大多數人支持台灣成為一個獨立於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追求確立國家身份,也不想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敵,但糾葛在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complex」紛紛擾擾,導致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走不出歷史困境。這不只影響台灣,也影響中國,徒然虛耗各自國家的人民福祉。 「台灣人開始追求獨立的時候,並没有試圖藉由文學,來確立自己作為國族的存在。因此,[近代文學]對台灣來說,並不具有特別的價值。」日本思想家柄谷行人《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漢譯台灣版序文,帶有警示的一段話。他是從文化視野看台灣政治,提醒重視近代國家建構的條件。 台灣人的近代文學始於被日本殖民時代,戰後類殖民從日文而中文的語言轉換,以及二二八事件知識份子大量被肅殺,雙重困厄造成台灣人輕文化、重經濟的社會體質,文學的困境更重。 一九六○年代開展的經濟榮景支撐台灣社會的肉體條件,但精神條件並不充分。教育與大眾傳播形塑的文化條件:台灣民間社會據於宮廟祭祀,缺乏近現代意識;流亡群落從殖民性而遺民性,疏離於這塊土地,交織有體無魂和有魂無體的雙重社會構造。 文學與我何干?大多數台灣人閱讀到的流亡殖民或遺民文學,遠遠超過被殖民或尋求國家主體重建的文學,形成台灣人擁有脖子以下的肉體,支撐的卻是流亡殖民或遺民的疏離心靈。流亡殖民或遺民文擧撫慰流亡殖民或遺民的心,但台灣人大多數也沈浸在這樣的文學情境。台灣的閱讀者熟悉流寓作家的流離情境,卻疏忽於本土作家作品中的台灣歷史際遇。 儘管時代演變,台灣文學已從「中國文學」、「在台灣的中國文學」,而定位為「台灣文學」,兼容華文、通行台文、客語、更包含原住民文學⋯,但流亡殖民群落轉向流亡遺民性,台灣文學現象仍充塞著在台灣的中國文學情境,缺少對台灣本土的認識和了解。佔有大多數的本土原生人口立據社會的肉體(經濟),而戰後移入族群立據社會的心靈(文化),致使國家重建的文化條件不充分。 生活在台灣的人們,文學的閱讀體驗受限於教育與大眾傳播條件影響,流亡殖民或遺民作品比在地本土作品更具流傳、被閱讀條件,生活去台灣的人們無法形成追尋新國家建構的共同願景。柄谷行人的警語對台灣追求國家重建、社會改造的人們有啟示性。 台灣的新國家屬於生活在台灣不分先來後到的國民,是脫離「殘餘中國」療癒「被殖民症候群」和「殖民症候群」的必要之務,也是共同創建新國家之途。閱讀台灣文學,從文學作品汲取、確認自己作為國族(Nation)的存在,才有台灣的國家視野。徒有物質條件,不重視精神條件,無法建構新國家。近代文化振興是台灣國家重建的重要課題。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5-01-01
遲來的正義「台灣自救宣言」60周年 彭明敏案終獲司法平反

遲來的正義「台灣自救宣言」60周年 彭明敏案終獲司法平反

113年度法義字第139號職權調查平復彭○敏司法不法案件處分書。 (圖:彭明敏基金會提供) 已故前總統府資政彭明敏在1964年擔任台大政治系教授時與學生謝聰敏、魏廷朝共同草擬「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為台灣民主自由發聲,卻遭當時國民黨政府逮捕判處8年有期徒刑,直到彭明敏2022年離世,都未能獲得平反。之後彭明敏基金會代為向法務部提出司法平反申請,就在「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發布屆60年,終於等到法務部的撤銷判決處分書。彭明敏基金會董事羅浚晅31日受訪表示,這個結果不僅是遲來正義,更是台灣轉型正義的重要一步。 已故前總統府資政彭明敏在過去國民黨威權統治及白色恐怖時期,在台灣大學政治系擔任教授時,於1964年與兩位學生謝聰敏、魏廷朝,共同草擬「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勇敢為台灣民主自由發聲。後來彭明敏、謝聰敏及魏廷朝都遭當時國民黨政府逮捕判刑,彭明敏遭判8年有期徒刑、謝聰敏10年、魏廷朝8年,引發國際社會關注。彭明敏後來更因被特務監視,在1970年變裝逃離台灣,在海外流亡20餘年後才返台,彭明敏代表民主進步黨參選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不過彭明敏於2022年過世前,都未曾提出司法平反,2023年則由彭明敏基金會代為向法務部提出申請,希望能為彭明敏過去遭受不法冤情平反。法務部也於日前發函予彭明敏基金會,公告撤銷彭明敏因1964「台灣自救宣言」一案而被判處之刑事判決,包含有期徒刑、褫奪公權及沒收等,均為司法不法,於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施行之日起視為撤銷。 彭明敏基金會董事羅浚晅表示,此次法務部撤銷結果,不僅為彭明敏過去承受不法冤屈平反,更是台灣推動轉型重要指標,羅浚晅說:『(原音)我想法務部發函給我們彭明敏基金會,也公告撤銷彭明敏教授在1964年因為自救宣言一案,而被判處這些刑事判決,我想這個是非常重要,這是一個遲來正義,整整晚了60年,那這個撤銷更是以國家的角度的政治平反,所以我認為這是我們台灣在轉型正義上很重要的一個里程碑。』 羅浚晅強調,隨著此案平反與轉型正義的落實,過去彭明敏師生三人為民主自由發起「自救宣言運動」的精神,繼續勉勵台灣人為民主自由價值努力。
鄭佑漢 2024-12-31
「憲法訴訟法」修正案 行政院:1月2日正式提覆議

「憲法訴訟法」修正案 行政院:1月2日正式提覆議

行政院今日表示,2日當天在行政院會通過後,將正式提出憲訴法的覆議。 (資料照) 〔記者陳鈺馥/台北報導〕立法院日前三讀修正「憲法訴訟法」、「選罷法」、「財劃法」三爭議法案,目前僅憲訴法三讀條文送達政院,依法移請立法院覆議期限為明年1月2日。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今日表示,2日當天在行政院會通過後,將正式提出憲訴法的覆議。 李慧芝說明,本週四是憲訴法提覆議的最後一天,當天將在行政院會通過,正式提出憲訴法的覆議。另外,政院尚未收到「財劃法」跟「選罷法」兩個法案。 「憲訴法」三讀通過後,未來任何釋憲案判決、暫時處分、彈劾總統副總統、宣告政黨違憲解散,都要大法官10人參與評議,9人同意才能做違憲宣告;立法院上週行使大法官人事同意權,大法官提名人全數遭立委封殺,形同癱瘓憲法法庭。
陳鈺馥 2024-12-31
「台灣的卓別林」演藝家李國修

「台灣的卓別林」演藝家李國修

#燦爛的星辰 【12月30日】 被譽為「台灣的卓別林」的演藝家李國修,是今天的冥誕壽星。祖籍是中國山東萊陽的李國修,於1955年出生於台北市。 世界新聞專科學校廣播電視科(今世新大學廣電系)畢業。 曾參與蘭陵劇坊、創辦表演工作坊與屏風表演班。曾任屏風表演班藝術總監。 李國修集經營者、劇作家、導演、演員於一身。出道作品《荷珠新配》,代表作品有《京戲啟示錄》、《莎姆雷特》、《半里長城》、《太平天國》等。 李國修有多項戲劇獲獎記錄,包括第一屆國家文藝獎戲劇類獎,1997年3月他的《三人行不行》還獲得深具本土色彩的「巫永福文學獎」。1999年獲頒紐約市文化局、林肯中心、美華藝術協會第十九屆亞洲最傑出藝人金獎(Most Outstanding Asian Artist)。 2011年李國修獲吳三連戲劇劇本類獎。他在得獎感言中,曾這樣說: 「我知道我的作品非常的地域性,非常的Local,在全球化來臨的時代,我堅信『Local is Global』的概念。我的自信來自於我對這片土地的愛,我始終以心用情寫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事景物情,呈現城市節奏與脈動,我在舞台上只想探討生命的故事。」「我每個作品其實只傳達一句話—『我愛台灣』」 1992年流亡海外從事台灣獨立建國運動的彭明敏教授回到台灣,有一天,李國修獨自跑去探望彭明敏,向彭教授致意。彭明敏與李國修素昧平生,又屬不同領域,李會來探望彭,委實令人訝異。不過,如果讓我們領會一下李國修前引的自我解剖,對於李彭之會便可瞭然於心了。為台灣這塊土地表演的藝術家,去探望為台灣前途疲於奔命的政治家,應該不是一件奇怪的事了。只是李國修這個舉動,看在趨炎附勢、攀附權貴的一般演藝圈裡,實在是個異數。 李國修的劇作所呈現對台灣社會和人性的關懷,深植人心。他甚至藉著戲中戲的形式,影射與反映這個時代,有人說那是明顯受到卓別林的手法與風格的影響,因此有人比喻他是「台灣的卓別林」。 可惜,2013年7月2日李國修癌逝,享年僅58歲。 執著藝術燃燒生命到盡頭的李國修,本身就是藝術的極致。
李筱峰 2024-12-30
對岸身分證統戰 稱台灣被武統時可保命 20萬台人入籍中國? 陸委會:嚴格查處

對岸身分證統戰 稱台灣被武統時可保命 20萬台人入籍中國? 陸委會:嚴格查處

陸委會表示,政府有注意到自媒體影片中呈現中共統戰及涉台系統誘拉國人的各種手法,例如在中國申設戶籍、網紅收受中共金錢製作影片,甚至接受中共指令返台參與政黨及參選等等。這些統戰伎倆,政府會嚴格查處,少數有心人士勿以身試法。 (圖取自陸委會臉書,資料照) 〔記者陳鈺馥/台北報導〕網紅「八炯」發布「中國統戰紀錄片」,揭逾廿萬台灣人辦妥中國身分證,廈門戶口有四千多個台灣人申請,坊間更傳:拿證在中國武統時可自保。陸委會強調,這些統戰伎倆,政府會嚴格查處,少數有心人士勿以身試法。 影片揭露,中共利用在台協力者及中間人,吸引台灣年輕人到福建開公司,領取創業基金,甚至可申辦中國身分證,向當地銀行進行超貸,由中間人和行長進行拆帳分贓。 八炯示警,未來解放軍真的進攻台灣,這些人就有可能幫開大門。解放軍來時直接亮身分證,說「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不要殺我,我一直在幫中共在台灣進行統戰」。 陸委會表示,自媒體片中呈現中共統戰及涉台系統誘拉國人的各種手法,例如在中國申設戶籍、網紅收受中共金錢製作影片等。這些統戰伎倆顯示,統戰的核心不是「交朋友」,而是「給利益」,政府會嚴格查處,少數有心人士勿以身試法。   自媒體影片揭中共統戰手法 官員:勿以身試法   熟稔兩岸情勢官員受訪表示,影片揭露的資訊及手法,國安及檢調單位會調查。國人在大陸登記戶籍、領中國身分證,只要查到,將取消台灣戶籍,若涉其他統戰、滲透不法情事會有刑責,勿以身試法。 官員也強調,所謂武統時出示中國身分證可不受影響,涉及危害國家安全,國安部門會進一步因應防堵,以確保國家安全、社會安定。 黑熊學院共同創辦人何澄輝說,不要以為拿中國身分證,中共打來就沒事,台灣被併吞與香港回歸一樣,未來就是當「韭菜」,變成中國人,中共不會給你任何利益。
陳鈺馥 2024-12-30
「統一就是奴役」中國民運人士劉曉波

「統一就是奴役」中國民運人士劉曉波

#燦爛的星辰 【12月28日】 「統一就是奴役」「非要統一自由民主的臺灣,還堅持不容商量的『一個中國』的談判前提,還固守『一國兩制』的統一架構。」 「中國知識分子身上的民族惰性比一般大眾更深更厚!」 –劉曉波 為了爭取民主自由,被中共政權打入大牢,卻獲諾貝爾和平獎的中國民運人士、作家劉曉波 是今天的冥誕壽星。 劉曉波出生於1955年,吉林長春人。畢業於吉林大學中文系,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碩士、文藝學博士,曾擔任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講師、獨立中文筆會第一屆及第二屆會長、《民主中國》網刊主編,曾經聲援六四天安門學運,後被捕入獄。 他畢生致力於宣傳政治改革及參與旨在終結中國共產黨的一黨專政的運動而多次被拘捕判刑。1995年被北京市公安局以「監視居住」的形式關押。1999年以「擾亂社會秩序」被處勞動教養三年。 劉曉波對中國文化、知識界的批判相當犀利,試看兩段他的快語: 「中國作家仍然缺乏個性意識。這種無個性的深層就是生命力的枯萎、生命力的理性化、教條化,中國文化的發展一直是以理性束縛感性生命,以道德規範框架個性意識的自由發展」; 「不打破傳統,不像五四時期那樣徹底否定傳統的古典文化,不擺脫理性化教條化的束縛,便擺脫不了危機。」 2008年,劉曉波發起與參與起草了《零八憲章》,並與300多名中國各界人士一同簽署。該憲章於同年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60周年時發表。呼籲言論自由、人權和自由選舉。中共於2009年以「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的理由逮捕劉曉波,判處有期徒刑11年,剝奪政治權利2年。 2010年10月8日,諾貝爾評審委員會以「在中國為基本人權持久而非暴力的奮鬥」為由,頒發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給劉曉波。他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但中共當局不准劉曉波出獄領獎。奧斯陸的頒獎典禮上,一張空蕩蕩的椅子,在頒獎台上。那是人權鬥士的光榮,也是專制極權的恥辱! 然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隨即表示,挪威諾委會將2010年的和平獎授予「因違反中國法律正在服刑的罪犯」,是在公開支援中國境內違法犯罪行為,是對中國司法制度的公開挑戰和對中國內政的粗暴干涉。中共統治集團完全不了解,用監牢對付對手無寸鐵的知識份子的民主訴求,才是粗暴的人權蹂躪! 此時,仍在獄中的劉曉波已罹患肝癌,他不僅不能出國領獎,也不能立刻保外就醫。直到2017年6月,劉曉波的肝癌已到末期,才獲准保外就醫。然而一個月後,7月13日劉曉波病情惡化,多重器官衰竭逝世,享年61歲。
李筱峰 2024-12-28
燦爛的星辰—齊柏林

燦爛的星辰—齊柏林

#燦爛的星辰 12月27日 「越看到它不堪的一面,就越想愛護它。」 「你知道嗎?只有人煙罕至處,才是漂亮的……。」 –齊柏林 「空拍大師」齊柏林於1964年的今天出生於台北市,他的祖籍是中國河南安陽,但他已經在台灣落地生根。 落地生根的齊柏林,則經常騰空看台灣。他搭著直升機,致力於空中俯瞰拍攝台灣全島各地,長達20餘年,他拍攝題材有台灣地景、台灣河流、台灣生態,以及重大工程狀況,藉此向台灣大眾提倡環境保護的意識。 齊柏林讓我們《看見台灣》,但很少人看見他貸屋籌拍紀錄片的辛酸。更艱辛的是,搭直升機拍紀錄片的危險過程。他敘說:「一面支撐身體一面舉起相機,把高山氣流翻越主峰的一剎那畫面逮個正著,可是回來後整整累了兩天…」「在天空中都是生死一瞬間」「那時候根本不知道害怕。」齊柏林說,有時天候不好,海上大風一吹,混亂的氣流,搖晃的機身,讓他不禁害怕地自問:「我幹嘛在這裡?」但一回家,整理拍出來的照片,原來的疑惑都會消失無蹤,馬上又想出發,繼續用空拍說台灣故事。 台灣的故事,包括環境被摧殘的歷程!請看齊柏林的一段感嘆:「台灣景觀空中鳥瞰一片翠綠景象不再,許多高山已被挖得坑坑洞洞,而都市也因密密麻麻建物林立,變得奇醜,沒有景觀。」齊柏林表示,許多高山河流一下雨就山崩土流,高山建設一步步嘗到惡果,土石流、崩塌都是開路、開發帶來惡果。齊柏林曾拍到不肖業者把一卡車、一卡車廢棄物偷運到海邊掩埋。他不讓那些唯利是圖的業者忌恨才怪! 台灣的故事還包括到台灣境外,齊柏林準備拍《看見台灣II》,希望把視野擴展到台灣之外。齊柏林再三提及,經許多學者證實,紐西蘭原住民毛利人是來自於五千多年前台灣的原住民,透過一葉扁舟航向南太平洋,他希望「看見台灣II」能喚醒台灣人血液中沈睡的「冒險DNA」。 然而,擁有「冒險DNA」的齊柏林,於2017年6月10日搭乘直升機要前往花蓮空拍水泥廠的施工情況時,發生空難身亡!享年53歲。
李筱峰 2024-12-27
台灣公衛之父陳拱北

台灣公衛之父陳拱北

#燦爛的星辰 12月27日 同事以「K. P」稱呼他,貪杯的他則自嘲「K. P」就是「乾杯」。他就是被譽為「台灣公衛之父」的陳拱北。 1917年(日本大正6年)的今天,陳拱北出生於台北松山的一個基督徒家庭。 1932年前往日本,隨後考取慶應義塾大學的醫學部。他在慶應大學有一位同學郭章垣,就是後來在二二八事件時被處決的省立宜蘭醫院院長。 陳拱北自日本慶應大學醫學院畢業之後,於1942年回台灣進入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 1950年代,陳拱北在美援會贊助下,與李登輝同時到美國進修。陳拱北取得明尼蘇達大學公共衛生碩士後,再回慶應大學得博士學位。 1955年6月,陳拱北創辦了台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和研究所。為培植師資,保薦教師出國進修,籌設台北公共衛生教學示範中心,提供學員和教師實地觀摩和臨床經驗。 1956年9月陳拱北會同美籍專家江建博士等,率領台大二十多位醫學研究生,前往竹東鎮調查流傳於竹北、芎林、竹東、橫山一帶稱為「大喉瘤」(甲狀腺腫)的怪病。發現越近山,甲狀腺腫患病率也越高。陳拱北研判這些數據後,大膽嘗試在新竹山區居民的食用鹽中加碘,甲狀腺腫患病狀況果然明顯改善。1960年代末,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實施全面在食用鹽加碘的國家。 此外,陳拱北也參與嘉南烏腳病的調查與研究。他的研究團隊發現深井水的砷含量特別高之後,陳拱北就向政府提出建言,由省政府衛生處開始著手將烏山頭水庫和德基水庫引到西南沿海烏腳病盛行地區,使得烏腳病不再流行於當地。 陳拱北因為在公衛教學的成果,被聯合國聘為顧問,派往菲律賓、韓國、越南等地,指導當地公共衛生行政和改善鄉村衛生。他也是台灣首位獲哈佛大學Cutter演講會邀請做特別演講的學者,繼他之後第二位受邀者就是他的學生陳建仁。 陳建仁曾表示,他之所以投身於公衛領域,即因學生時代受到陳拱北、吳新英教授等人的影響。 1978年2月23日陳拱北胰臟癌病逝,享年61歲。遺言遺體捐做病理解剖。陳拱北去世後獲第三屆醫療奉獻獎特殊獎。
李筱峰 2024-12-27
澎湖第一位醫學博士戴神庇

澎湖第一位醫學博士戴神庇

#燦爛的星辰 【12月26日】 二十世紀初,今天澎湖白沙鄉瓦硐村有一個小嬰孩出生不久,由於室內光線陰暗,大人不慎將他掉入一個尿桶內,大人畫了九根火柴點亮房間,才將他從尿桶中找到救起,差一點溺斃。母親認為有神明庇佑,將他取名「神庇」。這個嬰孩就是後來的澎湖第一位醫學博士戴神庇。 戴神庇出生於1902年(日本明治35年)的今天。父親是一位私塾教師,可惜在戴神庇3歲時過世。 戴神庇經其兄扶養成長。移居台灣本島,就讀台南市第二公學校(今立人國小)、臺中中學(今台中一中)。1921年到滿洲,1926畢業於南滿醫學堂(今中國醫科大學),曾在該校附設醫院擔任副手,不久辭職返回台南,任台南醫院外科主任。 1927年戴神庇赴日本慶應大學擔任醫學部助手,專攻細菌學。他的妻子罹患產褥熱時,他藉此進行實驗,提出論文,證明產褥腔內白色葡萄狀球菌與新生兒白色葡萄狀球菌性膿疱疹的關係,1932年獲得慶應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為澎湖第一位醫學博士(台灣第8位醫學博士)。 戴神庇回台灣後,在台南大關帝廟附近開設神庇醫院。亦曾擔任過台灣果實株式會社社長、台南長老教女學校(今長榮女中)董事長。 可惜,1946年(民國35年)戴神庇英年早逝,時年僅45歲。
李筱峰 2024-12-26
燦爛的星辰—淺井惠倫

燦爛的星辰—淺井惠倫

#燦爛的星辰 【12月25日】 對台灣原住民語言的研究貢獻良多的日本語言學者淺井惠倫是今天的冥誕壽星,他於1894年出生於石川縣小松市。他的父親是妙永寺住持,依日本寺廟代代世襲的習俗,身為長男的淺井惠倫,原本應該繼承家業接掌住持,但惠倫1915年進入東京帝國大學語言學科專攻語言學,他因此沒有繼承家業,反而成為研究台灣原住民語言的學者。 淺井惠倫東大畢業後,曾任福井商業學校、小松商業高校教員及大阪外國語學校教授。 1933-1936年他奉派赴荷蘭留學,這段期間,淺井曾經幾度赴紅頭嶼(蘭嶼)採集雅美(達悟)語料,1936年他以論文《ヤミ語の研究》(雅美語之研究)獲得萊頓大學博士學位。台灣原住民語中,雅美(達悟)語研究成果較多,關鍵就在淺井惠倫的研究。 淺井惠倫曾與小川尚義攜手共同採集臺灣原住民語言。當時的淺井利用暑假期間赴台進行田野調查採集語料,語言學教室的小川教授負責平原地區(如泰雅族、賽夏族、排灣族),年輕的淺井則負責深山、離島之處(如賽德克族、布農族、鄒族、雅美族等)。1935年他們完成研究成果《原語による台湾高砂族伝說集》,並於1936年獲得至高榮譽―恩賜賞。 1936年小川退休還鄉,淺井惠倫接任台北帝大語言學教室助教授的職務,翌年升任教授。 二戰後,淺井惠倫留任台大教授,1947年才回日本。1950年擔任金澤大學教授,1958年轉任南山大學教授。 1969年癌逝,享年74歲。 日本學者土田滋認為淺井惠倫有兩大貢獻:(1)他身爲語言學家,在世界上首次(而且用英語)調查清楚包括雅美語在內的高砂諸語言的結構和傳說;(2)他致力於採錄即將消失的平埔族諸語,並且把這些(不僅是淺井,也包括先前學者)的珍貴資料(大部分)順利帶回了日本保存下來。 由於戰後中國國民黨政府對於日本人回日本所攜帶物品有嚴格的數量限制,所幸淺井惠倫因為英文極佳,而且擔任美軍顧問,因此他所收集的資料,托美軍帶往日本,避免毀於國民黨之手。
李筱峰 2024-12-25
中國搞頑固台獨名單 美國何妨宣布「台灣的中國代理人」名單

中國搞頑固台獨名單 美國何妨宣布「台灣的中國代理人」名單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圖片來源:Anthony John Blinken Facebook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十二月中旬在《外交事務》雜誌撰文表示,中國常說台灣是他們的內政,與他國無關。國際社會對此回應:「不,這是我們的事。」也就是「美國與其他民主國家的事」。 馬英九去年十月到母校美國哈佛大學發表演說,聲稱兩岸問題應由兩岸自己談,沒有外國介入的空間。馬呼應中國一貫主張而獲中共讚許,從此踏上不歸路。因此布林肯指的「中國人」,包括馬英九這個在台灣的「中國代理人」。 布林肯任期雖不到一個月,但美國的共和黨與民主黨在對待中國的態度上一致,那就是「中國是美國的最大威脅」,也是西太平洋地區區域安全的最大威脅,兩黨政策相通。 從法理來說,「台灣的事就是美國的事」也是必然。台美關係有《台灣關係法》規定,例如「指示總統如遇台灣人民的安全或社會經濟制度遭受威脅,因而危及美國利益時,應迅速通知國會。總統和國會將依憲法程序,決定美國應付上述危險所應採取的適當行動。」 川普公布的國防部人事,對中國強硬的前國防部副助理部長柯伯吉將出任負責國家安全和國防政策事務的「政策次長」。川普讚賞柯伯吉與國防部長提名人赫格塞斯將重振美國軍力。柯伯吉今年五月投書Taipei Times指出,台灣的國防支出與備戰速度極其不足,國防支出至少應達GDP的五%。柯伯吉主張將美國對烏俄戰爭投入的資源和支持轉向台灣,且主張將駐韓美軍的防衛重心從北韓轉向中國。 不幸的是,台灣的中國代理人及一批糊塗蟲正在做違逆川普未來軍事戰略的勾當。藍白在毀憲亂政的三法中,財劃法將大量中央資源挪移至地方,但責任卻不可能轉到地方,例如國防建設如何由地方打理?僅佔GDP二點五%的國防經費已經面臨問題,遑論未來的五%,馬文君卻想刪掉潛艦預算,居心又是什麼?留美取得國際關係博士的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對當今中美對峙的國際關係理當瞭如指掌,他應協助韓國瑜正確處理這些問題。朱立倫是這樣的「親美」嗎?國民黨難道已全部變成中國代理人? 藍白這些行徑嚴重危害美國的印太戰略,傅崐萁、馬英九所代表的,是類似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英國殖民者。美國獨立戰爭迄今兩三百年,美國已是成熟的民主大國,台灣的民主則剛開始,中國包辦的殖民保守勢力很頑強,雙方對比懸殊且因地理鄰近而威脅更大,台灣的國安法卻因藍白阻擋而未臻完備。此刻美國若能出手相助,對加強印太戰略免於破口將是功德無量。譬如中國國台辦宣布「台獨頑固分子」名單企圖長臂管轄台灣,美國當然也可以宣布「台灣的中國代理人名單」,以其危害美國安全而予以制裁,這必有助遏制中國及其奴才的氣焰,也有助疑美論的破解。 (作者為資深時事評論員)
林保華 2024-12-25
戒嚴禍害 黨國遺毒

戒嚴禍害 黨國遺毒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中國國民黨統治台灣期間,未經立法院同意的正常程序,就實施自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統治,創下號稱民主國家的世界記錄。其實,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陳儀也以台灣省行政長官發佈戒嚴,因未依法呈報代理總統而失效,三月一日解嚴,再於三月九日戒嚴,五月十九日由魏道明以省主席身份解嚴。 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日,台灣的戒嚴是陳誠以台灣省主席兼台灣省警備總司令身分發佈。那年,中華民國被中國共產黨革命推翻、另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解嚴那年正是台灣民主化運動推進、黨禁被黨外人士組成民主進步黨所突破,蔣經國在一九八六年十月七日接見美國華盛頓郵報董事長葛蘭姆女士,透露準備解嚴,並於制訂國安法後的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五日宣布解嚴。 台灣當年的戒嚴曠世奇談是台灣的痛,是中國國民黨之惡,中華民國之恥。當年以反共、動員勘亂為由的戒嚴,實際上是中國國民黨壟控統治權力的武器。解嚴二十年,二○○七年,法務部向立法院所提報告:軍事法庭政治案件二萬九四七○件,無辜受害者十四萬人。據司法院報告:政治案件六至七萬件,平均以影響三人計,政治受難人二十萬以上;被處決三千至四千人,人口佔十五%的外省人佔其中四成,因牽涉中國共產黨問題,在白色恐怖時期相對受到更多傷害。 戒嚴三十八年造成巨大傷害,不曾向台灣人民道歉的中國國民黨,面對韓國戒嚴風波,不知自省,竟對民進黨說三道四。中國國民黨在台灣的民主化轉型扮演負面角色,從反共轉變親共,無視中華人民共和國仍是專制獨裁共產一黨制國家,且未放棄追殺一九四九年據台倖存的中華民國,以「中國」和「中華文化」,企圖聯共制台。 若以當年戒嚴理由或統治心態,如今政壇的一些中國國民黨人行止是有罪的。韓國的戒嚴政治風暴在台灣應被反思的是:中國國民黨流亡殖民統治在台灣戒嚴的禍害。中國國民黨人不愛惜民主化的價值,對壟控統治權力的中國共產黨唯唯諾諾,附和推翻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解嚴民主化以後,台灣的轉型正義容留中國國民黨,但這個黨從反共戒嚴轉而親共亂政,台灣人民應唾棄之!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4-12-25
台南人不是次等國民 財政分配重北輕南 台南市民無法接受

台南人不是次等國民 財政分配重北輕南 台南市民無法接受

台南科學園區。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此次立法院通過的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案,對台灣的財政將帶來巨大衝擊!不僅無法解決長期以來「南北失衡」、「城鄉失衡」的問題,反而加重了「重北輕南」、「重東輕西」、「重離島輕本島」的現象,完全忽視各縣市的實際需求及相關都市經濟發展的貢獻! 以台南市為例,台南人口約一八六萬人,修法後造成每位台南人平均只分配到二萬六○七九元,全國排名落居第二○,六都中倒數第三,遠遠低於台南市作為全國第六大城市所應分配到的資源。從土地面積來看,台南市擁有二一九一.六五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只分配到約二二一二萬九四一○元,六都排名更是墊底,如此資源分配方式完全忽視台南市及市民的基本發展需求。 台南市是全國農業重鎮,擁有九萬多公頃耕地,是全國耕地面積第一的城市,農業發展需求極為龐大。此外,台南市的公路系統數量為全國之最,道路與交通基礎設施的必要維護成本,遠高於其他縣市。作為台灣歷史文化的核心城市,台南擁有全國最多的文化古蹟與歷史建築,這些文化資產的維護更需要大量經費才能支撐下去。 治水、捷運及鐵路地下化等基礎建設,南部本來就相對欠缺,以台北市的台北捷運系統為例,中央總計補助了六七七五億元;而台南市的捷運建設未來大概需要二二○○多億元,中央補助金額比照台北市的話,以台南市所分配到的一六三億元,至少須連續十年以上才能夠取得平衡。再者,台南市天然地勢低,佔全國易淹水面積三分之一,若中央無法支持治水預算,在先天不良、後天又失衡之下,水利設施的防洪標準勢必遠遜於台灣中北部。以所被分配到的預算,要投入治山防洪需求的基礎設施,根本是杯水車薪。 面對天然災害頻發,台南市常需中央補助才能進行道路交通、文資古蹟的修復。然而,此次修法導致中央經費大幅縮水,未來台南的農損補助與災損修復恐將面臨巨大困難,巧婦難為無米炊。 台南科學園區的產值逐步攀升,二○二四年更預計突破二兆元,成為全國經濟發展的亮點。然而,現行分配方式以公司設立稅籍為計算依據,導致台南市的產業貢獻未被納入考量。即使修法後將營利事業營業額的占比從五○%降至三○%,稅籍所在地的計算方式依然導致資源集中於北部,反觀台南市卻須承擔園區帶來的環境污染、交通壓力及基礎設施維護成本。這樣的分配機制無法反映台南市對全國經濟的實際貢獻。 台南市的統籌分配款長期在六都中處於最低水平,此次修法結果更是雪上加霜。無論從人口、面積,還是對國家的貢獻度來看,台南市的增加幅度居然還輸給新竹市與彰化縣,這樣的結果對市民太不公平。 此次修法明顯忽略了區域均衡發展的初衷,更未考慮台南市在農業、文化資產、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實際需求。這樣的分配方式造成南部地區無法迎頭趕上,反而加深南北發展的差距。 鄭重呼籲中央政府重新檢討《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案,落實資源公平分配,將「人口、土地面積、地方貢獻、實際需求」納入考量,真正實現區域均衡發展。這次所遭受的不公平對待,台南市民絕對無法接受,我代表市民,必為爭取應有權益而繼續努力。 台南市民不是次等國民,認真工作、踏實繳稅的台南人不該被惡法虐待。財政分配應該回歸公平正義,讓每一分資源都能真正反映地方的需求與貢獻。 (作者是台南市長)
黃偉哲 2024-12-24
止戰之道必須不畏戰

止戰之道必須不畏戰

立法院近日三讀通過「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憲法訴訟法」、「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案。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藍白國會暴力強行通過傷害民主的三大法案,他們的惡行惡狀已自我證實:中國國民黨和民眾黨就是台灣最大的民主危機和國安危機。 中國絕對無法用武力拿下台灣,除非台灣內部自我崩潰。武力犯台必將造成中共政權瓦解的重大危機:包括引發全世界經濟危機而被各國經濟制裁;美國勢必趁機將其最大競爭對手中國一舉殲滅 。武力犯台的代價實在太大,中國的上上策會以不戰而屈人之兵︱「裂解台灣,台灣香港化」為其戰略首選。 台灣國會之亂恰恰就是中國的如意算盤。國民黨為奪權不惜摧毀台灣的民主憲政,加上民眾黨八席挹注,看起來似一步步走上中國的算計。這個棋局是中國最樂見的。對中國而言,扶持一個傀儡政權是代價最小的併台之道;而國民黨「大中國意識型態」傾向恰與中國不謀而合。利用國民黨來裂解台灣進而奪取台灣,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上上策。 面對國會之亂,全國關注民主危機人士慎重關切民進黨如何因應。個人認為,黃帝穎律師提出「行政院長不副署」將違憲亂政法案退回立法院,應是最有效的遏阻手段。至於陳英鈐教授認為提出不副署只會擴大僵局,藍白會拒審預算讓政府甚麼事都做不成。我對此有不同看法。 有時候,解決最困難的僵局必須有不害怕衝突的「戰爭邊緣論」打算,也就是雙方逼到臨界點,也許才能出現改變局面的某種契機。如果民進黨一再怯戰或退讓,最終會造成藍白繼續步步進逼、軟土深掘;也會讓支持者大失所望甚至信心動搖,導致進退失據、全面潰敗。 其次,若藍白拒審年度預算,政府並不會就此停擺,依然可就年度預算法繼續推動相關業務。台灣和美國特定州政府會關門不一樣,這是確保政府有效運作的安全閥。 再強調,中國要武力奪台絕非容易,除非內部自我崩潰。目前最大危機就在內部。國民黨已成為台灣最大的民主和國安危機,他們的所作所為都與中國併台計謀相互呼應,甚有裡應外合之嫌。 民進黨要堅定「不畏戰才能止戰」立場,行使正當防衛民主的合法手段,為所當為;熱愛民主自由的有志之士也不會坐以待斃。台語說「不要太超過」,一旦國眾兩黨侵犯到忍受極限,人民力量必將再起,反擊力道一定超乎他們想像。人民再起力量不只黨外、野百合、太陽花和青鳥世代,手燈族追星世代也已入陣。犯眾怒的結果就是「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運動必將在全國各地遍地烽火、在地燎原。 國民黨向民主宣戰,逼得台灣人只好向國民黨宣戰!朋友們,守護台灣民主的戰役不能沒有你,止戰之道必須不畏戰,讓我們一起用最大的努力,把台灣最大的民主禍害—中國國民黨和民眾黨終結掉吧! (作者為辜寬敏基金會董事長、五一九行動組合召集人)
王美琇 2024-12-23
台灣能源多元化才能分散風險

台灣能源多元化才能分散風險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11月間表示:「為了減碳與防止地球暖化,核能不是萬能,但是沒有核能是萬萬不能」,引起國內熱烈討論。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宣布台灣的能源配比目標為2030年「綠電三成,燃煤二成,燃氣五成」,針對核能議題,他重申在滿足「新核能技術必須安全、沒有核廢料問題、社會也有充裕共識」等三個前提下,政府抱持「開放討論」態度。按新核能技術是指核融合及第四代反應器,政府已連續三年投入研究經費,預作準備。 針對核能議題,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在滿足「新核能技術必須安全、沒有核廢料問題、社會也有充裕共識」等三個前提下,政府抱持「開放討論」態度。(資料照) 台灣目前發電比例,化石燃料占82%(燃煤占42.2%,燃氣39.5%),綠電(太陽光電、離岸風電、水力、地熱)9.5%,核能6.3%,其他2.4%。對比之下,綠電要在六年內由一成增至三成是極大之挑戰。因為僅白天有太陽,且太陽能板占空間,不適合狹窄之台灣,颱風來臨時又極易受損。位於中部之離岸風場也僅冬天風力才強,無法全年發電。水力則以民生及工農業用水為主要考量。 若對照日本,目前化石燃料占比65%(燃煤及燃氣各半),綠電(太陽能、水力)18%,核能9%。在日本之歸類中,太陽能、水力及核能均屬「低碳電力來源」。按日本在2011年東北地震和海嘯之前,核能占比曾高達30%,當時甚至計劃拉高至40%。但在大震災之後,所有33座可運行的反應爐均曾暫停運轉,目前也僅有13個反應爐在運行。但日本為實現「穩定和可負擔的能源供應」,以及應對「全球暖化」,預計2030年將核能發電占比恢復至20%。故日本之政策應可供我國參考。 按自18世紀英國人瓦特發明蒸汽機後,人類開始大量使用煤炭,19世紀擴及至石油及20世紀之天然氣。人類近250年大量使用這些化石燃料所產生之二氧化碳一直累積在大氣層中,並造成「全球暖化」。 台灣目前發電比例,化石燃料占82%,綠電9.5%,核能6.3%,其他2.4%。對比之下,綠電要在六年內由一成增至三成是極大之挑戰。(資料照) 台灣所需之天然氣、煤炭及石油均仰賴進口。未來若「台海有事」,運輸受阻,即令有戰備庫存,也僅能支撐短暫時日,故勢須尋找其他替代能源,以分散風險。另為因應人類第四次工業革命AI時代之來臨,台灣必須未雨綢繆,預先做好充分供電之規劃,因為AI伺服器極為耗電,即令目前台積電先進晶片製程也仰賴穩定及充分之供電。 基於以上分析,台灣勢須考量酌增核能選項。相信可透過公開討論達成共識,在「國家發展」及「非核家園」兩者間找到平衡點。 (作者是退休貿易推廣人員)
吳國棟 2024-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