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顏慶祥)
顏慶祥相關文章
三民主義? 見鬼了!
國家認同從土地關懷開始 ◎ 顏慶祥 即使一○四高中社會領域新課綱引發眾多質疑及爭議,高中學生窮盡各種方法企圖阻擋、公民老師一度絕食抗議、大學教授上百人連署反對,但教育部仍決定從今年八月新學期開始實施。而因應新課綱有關「國家認同的涵養」的規定,竟刪除「陳述我國人民對於國家認同的不同看法」,反改成「陳述我國憲法的立國精神」,使目前由國家教育研究院審定中的部分高一下「公民與社會」新課本,又把消失九年的三民主義放回課本之中。 學校課程是國家認同很重要的平台。越是國際化、全球化的時代,歐美國家就越重視國家認同,例如歐盟的國家。畢竟有形的邊界漸趨薄弱,心理的認同才是關鍵。因此新課綱把國家認同的涵養,改為依靠「違反民主與社會發展的威權時代產物」進行課程與教學,實在是台灣教育的大倒退。 將國家認同「心理內化」是最好的課程安排,但要如何「內化」?從了解、親近、喜歡到關懷、愛護,就是內化的歷程。如果在威權時代或威權國家,課程就會利用「偉大領袖」、「典範人物」、「壯麗山河」、「政治主義」等等進行政治社會化,學生學到的通常只有對國家領導者、獨一政黨某種程度的「一人一黨的認同」,並非真正的「國家認同」,這樣的獨裁課程體系也絕對無法存在於民主國家。 反之,對家鄉、地方與生活在這塊土地古今人物有所認識和了解,再進而親近、喜歡,因為是學生的生活中每一天的相遇,自然而然產生關懷、付出、愛護與奉獻,對屬於自己的家鄉、自己的土地、自己的國家,為了自己也為了下一代,理所當然地產生出守護家園、愛護國家的使命,這才是民主國家透過教育傳達給學生的「國家認同的涵養」。 (作者為台中市教育局長) 三民主義斯斯有兩種 ◎ 陳弘毅 雖然中華民國憲法是在中國訂定並施行的,它並不適合於台灣,但卻是我們現在所實行的憲法。在尚未制定新憲前,我們還是該認識它。民國三十五年,憲法草擬人張君勱因希望國家早日施行憲政而盼望憲法早日通過,以免蔣介石借訓政之名而行專制獨裁之實。也知道非將三民主義列入不可,否則憲法將難以通過,但又不願意替蔣介石背書,所以三民主義雖列在憲法第一條,但卻加以新的詮釋,且看第一條:中華民國基於三民主義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很明顯憲法中的三民主義與孫文的三民主義有所區別。雖然國民黨費盡唇舌說明民有就是民族、民治就是民權、民享就是民生,但總是強詞奪理,令人難以心服口服。 (作者為退休國中教師,新北市民)
顏慶祥
2015-09-07
«
1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習近平與鄭麗文電來電去的騙術
李筱峰
批用共產黨收拾民進黨太可怕!趙少康遭藍、紅軍出征
自由時報
扭扭捏捏的華獨 被逼選出鄭麗文
林保華
九二共識、一中原則 賴總統:無法得到和平
黃靖媗
獨立國家 向右向左的自由
李敏勇
台灣國家正常化 脫離中國牢結
李敏勇
習近平點火 普廷玩火 接下來呢?
林保華
國民黨的「中國結」困境
李敏勇
張俊雄為美麗島辯護意外從政 卸下閣揆成平民志工晚年回歸樸實
溫貴香
從剴剴案到花蓮救災 粉專怒轟鍾沛君冷血
自由時報
徐榛蔚縣府太脫線!記者忍不住電爆官員影片掀熱議 網直呼解氣!
自由時報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