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台灣回憶探險團)
台灣回憶探險團相關文章
保障國民權益是正常國家的義務
報載臺籍人士赴肯亞涉及刑事案件獲判無罪後,竟被強制遣送至中國,而統治臺灣的「中華民國」只能喊著不知所云的「92共識」無計可施。若這樣的事件成為慣例,任何臺灣人一到海外,隨時都可能惹上麻煩被交到中國手上。 而在日本統治時期的1936年,曾發生這樣的事件:當時臺灣人在廈門因故遭中國警逮捕,由日領事館交涉飭回。(1937臺灣日日新報) 當時臺灣人國籍就是日本,當然和對岸的中華民國不一樣。在國外出了事,當然是自己的領事館出面交涉保護國民。 臺灣長期被不被世界承認的流亡政權統治,似乎早已忘了一個正常國家該給人民什麼樣的保障。這類事件日後恐怕只會不斷頻繁的發生,這也是臺灣遲早該面對的問題 – 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建立一個真正能保障自己權益的國家? #保障國民權益難道不是正常國家最基本的義務? 延伸閱讀: 台灣人在肯亞被中國帶走 馬英九今早仍暢談「九二共識」 http://www.peoplenews.tw/news/9b0ee8e4-5988-43b3-a02f-c91abc2f7c2c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4-13
1930.4.10 嘉南大圳開始通水
4月10日,是86年前(1930)嘉南大圳通水的日子。 嘉南大圳是1920年代臺灣代表性的水利工程,由總督府技師八田與一設計,於1930年完工,為當時亞洲第一的農業水庫。給排水路總長一萬六千公里,灌溉嘉南地區一萬五千甲農田成為大榖倉,八田與一也因此被譽為「嘉南平原水利之父」、「烏山頭水庫之父」。 這段故事也呈現在熱門電影《KANO》中(圖左),與電影略有不同的是,當時1930年4月10日上午9時,是將「烏山嶺隧道水門」開啟通水(非圖中之烏山頭舊水門),正式的竣工式是在4月25日於嘉義公會堂舉辦。(圖右:臺灣日日新報) 這個對臺灣影響甚鉅的水利工程,一直到今日,我們依然享用著其帶來的成果。 自己的日子自己紀念 4月10日,嘉南大圳通水紀念日 延伸閱讀: 八田與一 http://www.twmemory.org/?p=1663 嘉南大圳水道行船老照片 http://www.twmemory.org/?p=5871 日本時代烏山頭水庫老照片 http://www.twmemory.org/?p=5235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4-10
一生摯愛臺灣的畫家 立石鐵臣逝世紀念日
今天(4/9) 是一生摯愛臺灣的畫家 立石鐵臣 逝世紀念日。 筆者在很多年前,陸續在一些日本時代雜誌中,發現超生動描繪臺灣民俗風情的各種插畫。不需要什麼文字說明,都能感覺到繪者對臺灣的感情,令人感動。後來才知道這位畫家,叫做立石鐵臣。 立石鐵臣1905年出生在日治下的臺北,7歲之後遠赴日本本土讀書,開始學習繪畫,直到28歲才陸陸續續回到臺灣,34歲正式在臺定居。立石鐵臣多次入選各式展覽會,獲得美術大獎肯定,與陳澄波、李石樵、廖繼春、顏水龍..等人創立「臺陽美術協會」,並加入西川滿創辦之版畫創作會。1939年起,立石鐵臣為探索發揚臺灣民俗文化的雜誌《民俗臺灣》繪製封面、插畫,二戰結束後成為留用日人在臺大教書,曾以「石鐵臣」為名發表文章,直到1948年底終於面臨遭國民政府遣送回日本的命運。 熱愛臺灣民俗文化的畫家立石鐵臣,在描繪從基隆港搭船引揚回日本情境的畫作中,朋友們在岸邊搖旗子送別,唱著「蛍の光」(驪歌),並在畫作首尾寫下了三次「吾愛臺灣」,表達了他對臺灣的思念。 無關族群、血統、或是從哪裡來,認同臺灣的人,就是臺灣人。 4月9日,畫家立石鐵臣 逝世紀念日 延伸閱讀: 二戰後在臺日人被強制遣返的時空背景 http://www.twmemory.org/?p=8487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4-09
「外省人」鄭南榕,給我們的啟示
1989年4月7日,主張臺灣獨立建國及追求百分之百言論自由的鄭南榕先生,為了堅持理念自焚殉道。4月7日也被認為是「言論自由日」。 而從今年4月7日的網路言論不難發現,威權體制信徒們,正這樣主張著: 「結果是讓一個外省人當烈士,平常喊打喊殺的台灣人是卒仔」 「又再消費外省人鄭南榕,台灣人自己沒烈士嗎?」 「我是鄭南榕,我主張烤三分熟」 這些人享受前人犧牲一切換來的言論自由,進行極盡羞辱、歧視與仇恨的言論,令人大開眼界。 而被認為是「外省人」(註1、2)的鄭南榕,敢在威權體制脅迫下公開聲明主張臺灣獨立,主張百分之百言論自由,最後甚至自焚殉道。 我們可以看到,有這樣認同臺灣的「外省人」,也有遠渡重洋來臺一生奉獻於此葬在這裡的「外國人」(如:巴克禮博士),但也有心不在此甚至出賣他人的「臺灣人」。 認不認同臺灣,無關族群、血統、或是從哪裡來。 認同臺灣的人,就是臺灣人。 也希望有一天,這座島上的住民,都認同這裡,願意和其他人互相擁抱,彼此扶持,真正成為一家人。 再一次緬懷鄭南榕先生的主張、犧牲、與貢獻。 註1:據鄭南榕口述,父親為戰前自福州來臺。 註2:小編認為「外省人」一詞並非合宜用詞,故以引號標註。 圖翻攝自《綠色年代:台灣民主運動25年,1975~2000》 http://www.peopo.org/tag/69728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4-08
4月7日 言論自由日,紀念鄭南榕先生自焚殉道
1989年4月7日,主張臺灣獨立建國及追求百分之百言論自由的鄭南榕先生,自焚殉道。多少前人犧牲生命、家庭、自由,歷經70年終於讓行政、立法完整輪替。民主自由從來不是天上自己掉下來的禮物,更非威權統治者的恩惠。 但時至今日,轉型正義能否落實卻依然困難重重。歷史的謊言、拼經濟的話術,成為威權統治遺毒阻擋社會邁向正常的藉口。我們被迫以外來殖民者的史觀為史觀,多元文化與族群被單一價值壓迫,呈現虛假的「和諧」,邁向正常的國家、社會,路途仍舊遙遠。 4月7日,一起來緬懷鄭南榕的主張與事蹟,以及過去數不盡為臺灣邁向自由民主犧牲的前輩們。 「接下來,就是我們的事了」 #轉型正義不能等 圖翻攝自《綠色年代:台灣民主運動25年,1975~2000》 http://www.peopo.org/tag/69728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4-06
臺灣愚人節?
4月1日,在臺灣歷史上曾有許多值得紀念的事件。如: 100年前,1916/4/1 新北投驛開始營運(楊燁臉書:https://goo.gl/yktsHQ) 84年前,1932/4/1 臺南放送局首次公播 (https://goo.gl/kbdYnZ) 79年前,1937/4/1 臺灣報紙漢文欄全面廢止 (https://goo.gl/sq4AYU) 69年前,1947/4/1 228事件中華民國國軍進入花蓮清鄉 而67年前,某座島的居民,付出生命、機會、財富等數不盡的代價,去為了一個名存實亡沒有未來也絲毫不感激的外來政權續命至今,許多人被抹去了記憶毫無知覺。 #祝愚人節快樂 圖為約20~30年前的國小課本(出自:http://clique2008.blogspot.tw/2009/03/jalo.html)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4-02
1937.4.1 臺灣報紙漢文欄全面廢止
1937.4.1 臺灣報紙漢文欄全面廢止。 1930年代中後期,隨著戰爭氛圍愈來愈濃,在臺灣的皇民化運動愈演愈烈,1937(昭和12)年四月一日,臺灣報紙漢文欄全面廢止。三個月後,日本與中國戰爭全面開打(支那事變/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 圖為當天的臺灣日日新報「國語普及。紙面刷新紀念號」,當時的「國語」就是日語。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4-01
1947.3.25 嘉義車站前消逝的生命..
1947年3月25日,228事件中代表嘉義市民向中華民國軍隊和談的潘木枝醫師、畫家陳澄波、牙醫盧鈵欽、戲院老闆柯麟,被公然於嘉義火車站前槍決。 228事件發生後,全臺陷入混亂。嘉義政府官員及軍隊一度遭憤怒的人民圍困在水上機場,軍隊以迫擊砲對市區射擊,造成死傷。為了避免傷亡擴大,潘木枝醫師、畫家陳澄波、牙醫盧鈵欽、戲院老闆柯麟等臺籍菁英,前往水上機場與中華民國軍隊和平交涉。在中華民國方以兩面手法拖延時間,等待外部兵力增援的策略奏效後,立即將前去和談的使節逮捕。並於3月25日於嘉義火車站前以殘虐手法槍決,曝屍多日讓市民觀看作為警告。 據潘木枝三子潘英三口述:「當時我只有13歲,在距離火車站約50公尺處,聽到槍聲。我從人牆擠進去抱住父親,他的臉已經變形了,雙頰消瘦的不成人樣。 我跟他說二哥已經死了,家裡情形如何如何,父親眼眶開始潮濕,但仍然瞪著雙目。最後我跟父親講, 好好安心的去吧, 用右手往下撫摸,父親才閉上眼。」,最後只留下寫在香菸包裝紙背面的遺書,表示自己是為市民而死,對不起妻子希望能得到愛妻原諒,自己死後會留在身邊守護家人。 陳澄波為臺灣史上第一位以繪畫入選日本「帝國美術展覽會(簡稱帝展)」的畫家,而中華民國在這位臺灣傳奇畫家的畫布上,用子彈畫下了句點。之後數十年遭刻意抹滅、遺忘,導致臺灣人竟普遍不認識自己的國寶畫家,畫作失竊新聞記者竟還認為「陳澄波本人也相當的緊張」 逝去的菁英、消失的兇手、抹去的記憶,留下的卻是無盡的疑問與惋惜。 #轉型正義不能等 圖為嘉義火車站前老照片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3-25
1914年3月21日,臺灣飛行紀念日
1914年3月21日,臺灣史上第一次公開飛行表演。 20世紀,人類進入了飛行時代。日治下的臺灣也跟著這股潮流,1913年底,輔於美國完成飛行訓練的飛行家野島銀藏先生,敲定隔年來臺進行飛行表演。1914年3月,他帶著雙翼機「隼鷹」搭乘輪船信濃丸來到基隆,原訂3/15在臺北古亭庄練兵場公開飛行,因天候因素一延再延。 3/21日天候良好,上午八時人群就開始聚集,到了九點現場人山人海,竟達到三萬五千人之譜。當時的人們對於飛行非常好奇,甚至有許多人從各地搭火車前往朝聖。 隼鷹號緩緩從格納庫推出,助手將引擎轉動,音爆響遍全場,觀眾看得目瞪口呆,機上的野島銀藏先生舉手和大家致意。10點37分,隼鷹號緩緩在跑道前進,滑行約40公尺後離地,眾人歡呼掌聲震耳欲聾!飛機以離地100公尺的高度悠哉的盤旋約四分鐘後降落,降落時出了些意外,所幸沒有造成損傷。11時36分,隼鷹號再次起飛,觀眾瘋狂揮舞著帽子歡呼,野島再次在機上舉手跟觀眾致意,並朝當時施工中的紀念博物館(今228公園臺灣博物館)飛去,附近的民眾可清楚看見約50公尺高度隼鷹號以及握著操縱桿的野島銀藏。11:45分隼鷹號再次降落,當天下午又進行了一次表演。 隔日(22日),場外聚集了第一天數倍的人潮,野島順利的完成飛行,也讓臺灣史上第一次的公開飛行表演畫下成功的句點。 自己的節日自己紀念。3月21日,臺灣飛行紀念日 圖為野島銀藏1914年來臺飛行表演時拍攝之照片,圖中飛機即為「隼鷹」號。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3-22
1947年3月20日,陳儀宣布實施「清鄉」
1947年3月20日,228事件邁入了「清鄉」階段。 228事件於1947年2月底爆發後,3月8號中華民國國軍陸續登岸增援進行全島血腥鎮壓。約同一時期(可能從3月11日起,持續約數週),臺灣各界菁英一個接一個遭特定人員以各種理由約出後人間蒸發或被發現遭凌虐至死。 而到了3月20日,陳儀以中、日文頒佈了「為實施清鄉告民眾書」,宣告了清鄉行動的開始,後續實施了九個月。軍警人員藉此深入民居清查戶口,濫補濫殺,更多的臺籍菁英消失或屍首被尋獲,更透過檢舉、密告與連座剷除異己,整個社會信任完全崩解,風聲鶴唳的緊張氣氛,一直延續到中華民國政府全面逃來臺灣之後開啟的白色恐怖時期。許多僥倖躲過228事件屠殺、清鄉的倖存者,在白色恐怖時期也難逃清算處決的命運。 「為實施清鄉告民眾書」圖出處 臺灣歷史博物館 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 http://the.nmth.gov.tw/Cht/Detail.aspx?id=236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3-21
將近300年前清國官員聽臺語雞同鴨講的有趣記載
將近300年前寫成的《臺海使槎錄》中有一段清國官員黃叔璥來到臺南聽臺語雞同鴨講的有趣記載,說這裡的人像鳥在講話一般,「劉」說成「澇」、「陳」說成「澹」、「莊」說成「曾」、「張」說成「丟」(另外還有「吳」「黃」),全部聽不懂啊~ (原文:「郡中鴃舌鳥語,全不可曉。如:劉呼澇、陳呼澹、莊呼曾、張呼丟。余與吳待御兩姓,吳呼作襖,黃則無音,厄影切,更為難省。」) 以這些文字,可以一窺當時官話和臺語的發音對應。三百年過去,當時官話現在被當成我們的「國語」,在地的各種母語則在長年語言扼殺之下再也不若當年普及了。 關於《臺海使槎錄》: 將近300年前,臺灣爆發的朱一貴事件告一段落後,清國康熙皇帝派巡臺御史黃叔璥來臺各地考察施政民情寫成《臺海使槎錄》,詳實記載了將近300年前清國時期臺灣豐富的人文風土語言族群樣貌,推薦深入閱讀。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E8%87%BA%E6%B5%B7%E4%BD%BF%E6%A7%8E%E9%8C%84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3-17
1922年國民黨解黨光景
近日日本民主黨、維新黨合併稱為「民進黨」,引起臺灣網友議論。但許多人可能不知道,百年前日本也曾經有「國民黨」(圖:1922年臺灣日日新報,國民黨全名「立憲國民黨」)。 報導中的情境是當時在日本「14回眾議院議員總選舉」中失利的國民黨,於1922年9月1日解散。 #不知道未來臺灣會不會看到類似的報導?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3-16
1947年3月14日 – 王育霖人間蒸發
今天(3/14)是日本本土第一位臺籍檢察官,王育霖先生,在1947年人間蒸發的日子。 王育霖1919年(大正8)生於臺南,日本時代臺北高等學校畢業,赴東京帝國大學深造。成績優異取得司法官資格,於京都擔任檢察官,為日本本土第一位臺籍檢察官,並於二戰後回臺於新竹擔任檢察官。當時中華民國政府官派河南人郭紹宗擔任新竹市長,涉嫌貪汙民生物資,將糧食囤積運出臺灣。王育霖偵辦此案,竟遭警察局長率眾持槍搶奪辦案卷宗,王憤而辭職。228事件爆發後,如同臺灣第一位哲學博士林茂生一般,當著妻兒面前遭持槍人員帶走,傳聞遭囚禁於東本願寺酷刑凌虐棄屍淡水河,至今下落不明。 右圖為王育霖與妻子陳仙槎結婚儀式合影。王育霖人間蒸發後,陳仙槎失去摯愛,家中也失去經濟支柱。在白色恐怖時期受到中華民國政權監視、遭社會排擠,她依然獨力撫養年幼的兩個孩子長大,這也是那個年代臺灣人苦難的冰山一角。 究竟王育霖為何遇害,和當時新竹市長郭紹宗扮演什麼角色?又為何在那段時間臺籍菁英一個接一個消失?是個案謀殺的巧合?還是更高層有計畫的剷除?這些謎團,都有待落實轉型正義給我們一個交代。 有真相,社會才能真正走過傷痛。假裝什麼都沒發生,只會讓傷口永無止盡延續下去。 #轉型正義不能等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3-14
3月13日 – 湯德章紀念日
1947年,距離二戰結束中華民國代盟軍接管臺灣一年多,在施政不當、掠奪、掏空之下,全島陷入一片混亂 – 經濟崩盤、民怨沸騰,終於爆發大暴動,中華民國政府血腥屠殺鎮壓,史稱二二八事件。 當時臺南地方人士擔心秩序失控造成混亂,故組成臺南「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由湯德章先生擔任主委維持秩序。他至警局領取一批槍械交由成大(時為省立工學院)學生協助維持秩序,後來軍隊進入臺南,竟要逮捕這群學生,湯德章不願意交出名冊,被羅織「組織非法團體、勾結暴徒擾亂治安」等莫須有罪狀,於3月12日被刑求打斷所有肋骨遊街示眾,隔日(3/13日)於市中心圓環(圖中箭頭處)槍決,且令其曝屍禁止家屬收屍。 湯德章先生維持臺南秩序做出貢獻,又為了保護學生犧牲自己,也使得228事件當時臺南免於如其他縣市直接面臨中華民國軍隊大規模血腥屠殺。而事後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對二二八叛亂案判決湯德章無罪,但加害者至今未有任何一人被定罪或判刑。而當時在回憶錄宣稱簽字行刑的卓高煊市長、開入臺南鎮壓的軍隊將領,又扮演什麼角色?許多疑問都有待落實轉型正義給我們一個交代。 3月13日,湯德章紀念日。 #轉型正義不能等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3-13
1947.3.8 基隆大屠殺紀念日
1947年228事件爆發一週後,3月8日,中華民國國軍21師由基隆上岸,由此開始展開全臺大屠殺。 「臺灣是自家人呢?或是殖民地呢?」事發半年前省議員林日高質詢中提出的疑問,他們用子彈給了答案。 3月8日 基隆大屠殺紀念日。 黑白原圖引用自Life 1950(距事發約三年)基隆港影像。據聞「當時血流成河,整個基隆港邊都是屍臭味,紅色血水蔓延到基隆港邊田寮河第三座橋附近,而市民也因畏懼,不敢出門認屍」。 延伸閱讀: 二二八事件是不是一場屠殺? – 李筱峰教授 引述內文: 「三月八日,血腥的日子,國民黨援軍從上海和福州奉秘密的緊急命令調來,軍官們沿途編造謊言鼓勵了士兵們的殺氣。八日下午,他們從基隆上岸,大殺一陣過後,連夜向著沿途市街、村莊中的假想敵,用密集的火力掩護衝鋒而來,殺進台北市。此時,第一號劊子手柯遠芬已先行指揮台北軍憲特務,將數百名維持治安的學生逮捕槍殺,又殺入處委會,將數十名辦事人員處死,並誣指他們是『共黨暴徒攻擊東門警備總部、圓山海軍辦事處、樺山町警務處,企圖強迫政府之武裝部隊繳械』。以此為藉口,九日上午六時發布戒嚴令,『以搜緝奸匪暴徒,弭平叛亂』。 「……街巷布滿了殺氣騰騰的哨兵,看到台灣裝束或不懂普通話者,不問情由,一律射殺;一批一批滿載做立射預備或瞄準姿態的士兵、四面張著槍孔的巡邏車,直撞橫衝吼叫而過,在三十萬人口的台北如入無人之境。『台灣人』不僅變成了可以『格殺勿論』的罪人,而且變作了被征服的奴隸,可以任意殺害以為快。在戒嚴令頒布同時,警備總部便慷慨地把短槍發給普通文職人員,授權他們為『自衛』而殺人;而經過煽惑的國民黨軍隊,奉了上司命令要『為被害同胞報仇』,要把這些『叛國造反』的人殺光或殺服!少數持槍的征服者,甚至為了向同伴誇耀射技,就以台灣人民為獵物! 「配合著公開的大屠殺,還有掩耳盜鈴式的秘密的恐怖手段。在基隆、台北、台南、高雄等地,尤其是基隆、台北,大逮捕隨軍事『佔領』而開始。首先是起義領袖、工人、學生、地方士紳,以及參加統治階層派系鬥爭的反對派,並及於不滿國民黨統治和不同為惡的外省籍人員,一經逮捕,多不加訊問,立即處死:或裝入麻袋,或用鐵絲綑縛手足,成串拋入基隆港、淡水河,或則槍決後拋入海中;或則活埋;亦有先割去耳、鼻及生殖器,然後用刺刀劈死者……。每夜間,均有滿疊屍體的卡車數輛,來往於台北─淡水或基隆間。至三月底,我在基隆候船十天,幾乎每天都能看到從海中漂上岸來的屍體,有的屍親圍坐而哭,有的則無人認殮,任其腐爛。」 http://www.jimlee.org.tw/politics_detail.php?articleSN=9250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3-08
代表臺灣的圖騰
最近熱門話題,由陳致豪設計之台字翠青旗(https://goo.gl/k0F6Av)美觀簡潔寓意深遠得到許多人支持,而若要作為臺灣國旗,旗面上的台字徽、配色等設計也引發了正反意見論戰。 在臺灣漫長的歷史中,鮮少有專屬代表的圖騰。小編之前整理的三個代表圖騰中,日本時代由「台」變形而來的台字徽最多人喜歡,臺灣民主國黃虎旗次之,二戰後的臺灣省徽則令人普遍感到不適。究竟這個簡潔的台字徽到底有什麼魔力,一來有台灣「台」文字上的意象,又有山與海面倒影的含意(一說為玉山及其在太平洋上的倒影),強調了臺灣的山脈及海洋文化,簡單的幾何圖形也很容易繪製與識別。雖然沒有明確的創作時間,但這個圖騰應該是日本治理臺灣之後一兩年左右就誕生了。 幾十年過去了,我們竟想不到其他更適合自己的圖騰,在代表臺灣的圖案設計上還是沿用台字徽元素,不知怎麼有一些淡淡的哀傷。百年前前人令人驚艷的設計,可以追尋歷史記憶,讓這個圖案回到它在歷史上該有的知名度與高度,但想出未來更能代表臺灣的優秀設計,是我們這一輩必須擔負的使命。 經過這麼熱絡的討論與辯證,相信我們一定辦得到。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3-03
228屠殺事件告訴我們的事(1) – 要努力讓命運可以被自己掌握
發生於1947年的228屠殺事件,時值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代表盟軍接管臺灣一年多。我們看這起事件必須從國府接管起,一直到事件引爆之間的種種作為、動亂發生、後續武力鎮壓屠殺、清鄉,才是一個完整的過程。 單純的臺灣人二戰後滿心歡喜迎接「祖國」,以為自己終於可以當中國人恢復自己想像中的地位,更可以取代日本離臺後留下的空缺。沒想到這個「祖國」並不如想像中的把臺灣人當自己人看待,由種種記錄來看,受盟軍委託代管臺灣的中華民國並不將心思放在經營,反而是積極的以各種名目強取豪奪,更以相當比例的「自己人」佔日人留下的遺缺。我們必須了解在那個當下,沒有人知道兩年後國民黨會在中國輸到什麼都不剩選擇逃來臺灣,臺灣對其來說只不過是個「皇民餘孽群聚的鬼島」(一直到今日也還依然有人是這樣看待臺灣),會用什麼心態來面對這塊土地與人民,可想而知。對照臺灣人樂觀與天真的期待,可以說諷刺至極。 在這個過程中,一些臺灣人夢逐漸醒了。 圖為1946年5月5日,國府接管臺灣約半年,臺灣省參議會會議內容報導節錄(出自1946/5/6民報)。林日高質詢民政處長周一鶚,「臺灣是自家人呢?或是殖民地呢?」(林日高後來在白色恐怖時期被槍決了)。 臺灣人把希望寄託在「祖國」,最終換來的,卻是血腥大屠殺。 不管再怎麼辛苦,都要建立自己的國家,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否則被別人空襲、被出賣、被掠奪、被殖民、被屠殺,恐怕只會一再不斷的重演,只是週期長短的差別罷了。 這是前人用鮮血與生命為我們上的一課。 延伸閱讀: 《被出賣的台灣》http://gjtaiwan.com/rt/?id=13 1946匹茲堡新聞報導國府治理下之臺灣慘狀 https://goo.gl/QXUUoe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3-02
為什麼要紀念 2.23 臺灣空襲紀念日
1938年2月23日,以中華民國為名義之蘇聯志願飛行隊(Soviet Volunteer Group),由中國漢口起飛轟炸日治下的臺北松山,事後中方宣稱擊毀臺灣40架軍機,臺灣方面則稱民宅被毀造成平民死亡,這也是臺灣歷史上第一次遭敵國空襲的紀錄。 「中日雙方交戰,來日治下的臺灣投彈有什麼不對嗎?」 是的,這就是戰爭常態。 「那有什麼問題嗎?」 問題在於,這起當年世界矚目的重大歷史事件,臺灣身為事件主角為什麼長年沒什麼人知道? 為什麼戰後流亡來臺的中華民國可以無視臺灣多數人真實的歷史記憶,長年透過各種資源片面訴求「對日抗戰」、「抗戰勝利」的史觀? 為什麼還是那麼多人以為自己跟著在對岸革命北伐抗戰然後「被日本轟炸」? 為什麼大家有不同的過去,卻無法尊重不一樣的歷史記憶? 日本發動戰爭,不會先來徵詢臺灣的同意。就如同國民黨要逃來臺灣帶來戰禍,用臺灣的土地人力資源續命,也不會先問我們的意見。無情的戰爭,卻是真實威脅著這塊土地,至今無解。 了解歷史,認清自己的處境。我們要像過去一樣任人擺佈?還是該去思考要如何才能捍衛自己的權益? 真實的臺灣,幾乎被外來殖民者從我們記憶中消滅殆盡。如果這些記憶真的都消失了,你還是你,我還是我,臺灣還是臺灣嗎? 2.23 臺灣空襲紀念日 #歷史不是只有一種觀點 #尊重臺灣真實存在的歷史 了解臺灣真正的歷史,《臺灣大空襲》推薦:gjtaiwan.com/rt/?id=8 圖左:西方媒體對臺灣(Formosa)遭中國空襲的報導 圖右:臺灣日日新報對空襲之報導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2-20
2.23 臺灣空襲紀念日
再過幾天,一個不能遺忘的日子即將來臨。 左上圖掛著斗大中華民國車輪徽的軍機大肆投彈,大概許多人會覺得畫作內容是「英勇的國軍出擊,敵陷入一片火海」,只不過這個「國軍」是當時我們臺灣的敵軍,而被炸的是臺北松山。 1938年2月23日,以中華民國為名義之蘇聯志願飛行隊(Soviet Volunteer Group),由中國漢口起飛轟炸日治下的臺北松山,事後中方宣稱擊毀臺灣40架軍機,臺灣方面則稱民宅被毀造成平民死亡,這也是臺灣歷史上第一次遭敵國空襲的紀錄。 2.23 臺灣空襲紀念日 #歷史不是只有一種觀點 #尊重臺灣真實存在的歷史 了解臺灣真正的歷史,《臺灣大空襲》推薦:gjtaiwan.com/rt/?id=8 圖左上:1938年2月23日臺北松山遭空襲(陈应明繪,引用自http://voennoe-delo.com/nalyot-na-taiwan.htm) 圖左下:1938空襲臺灣之СБ 2М-100型轟炸機,機上漆著斗大的中華民國車輪徽 圖右:大阪每日新聞社對空襲之報導(團友 Kan Chi Hao 藏品)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2-19
將近300年前臺灣除夕風俗
將近300年前,臺灣爆發的朱一貴事件告一段落後,清國康熙皇帝派巡臺御史黃叔璥來臺各地考察施政民情寫成《臺海使槎錄》,詳實記載了將近300年前清國時期臺灣豐富的人文風土語言族群樣貌,推薦深入閱讀。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E8%87%BA%E6%B5%B7%E4%BD%BF%E6%A7%8E%E9%8C%84 裡面也記錄了臺灣當時各個時節的習俗,除夕前幾天會將生菜泡到甕中作為新年祭祀之用,剩下的則作為「隔年菜」。除夕殺黑鴨祭神消除一整年不吉利的事,做紙老虎裡面填鴨血或豬血、生肉在門外焚燒來去除不祥。 同一頁提到另一件驚悚的事,當時重陽節(農曆九月九)儒生(讀書人)會斬狗頭祭祀並吃狗肉….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2-06
«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德國之聲」專訪 》鄭麗文稱普廷非獨裁者 「民主選出來的領袖」
施曉光
海巡台北艦成軍》賴總統:盼立院不分黨派 支持海纜七法
洪臣宏
習近平與鄭麗文電來電去的騙術
李筱峰
扭扭捏捏的華獨 被逼選出鄭麗文
林保華
各自慶國慶 何必動干戈
李敏勇
美參院通過國防授權法案 邀台參與環太軍演 軍援10億美元
自由時報
批用共產黨收拾民進黨太可怕!趙少康遭藍、紅軍出征
自由時報
徐榛蔚說明會被罵爆!災民當場「躺平」、多人離席抗議
自由時報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