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陳永龍)
陳永龍相關文章
反智的選舉更需媒體識讀的公民素養
媒體是毒,更需「媒體識讀」的公民素養。聳動的標題、譁眾取寵的宣稱,邏輯謬誤、事理不分,為議題而議題、為打擊而打擊、偽裝正義的負面攻訐,特定政黨或候選人(基於想勝選)與媒體(基於收視率)利益,共謀地「製造話題」,幾成了臺灣政治文化的常態。 尤其,主流媒體報導好似整個臺灣只有台北市、新竹市各3位候選人在選,其他縣市與參選人多數「被消失」了。更遑論各候選人政策主張的政見,宛若只在選舉公報才有;更看不到聽不到政見,究竟如何落實的具體作法。 以近日「被製造」的新竹市關埔國小建築工程新聞,聳動標題如:預算增6倍、6年蓋不完!? 新竹關埔國小「停車場當操場、跑樓梯當練體能」?「鑲金的關埔國小」造價上看16億 孩子最愛的操場被大批人工造景取代?「一坪造價10.78萬」不只預算奢華 關埔國小城市規劃竟仿照鄉村?預算從2億暴增至16億,比蓋豪宅用大理石磚還貴?…… 我非新竹市民,也與該市市政人員、任一政黨候選人或設計、營造單位素無關聯,無需替他們釐清任何數據或設計施工說明。但,只要稍有思辨能力、資訊查證的人,很容易就理解「兩億元」連該校周邊高樓的一整層樓都買不起,並應思辨:如非該校太優,何以一堆新建案要打著「馬路對面就是關埔」的廣告? 揚棄反智主義的輿論盲從 作為長期關注教育實踐的知識人,以教育行動介入政策變革與教學現場的創新實踐,看到這些來自於政黨政客為議題而議題、名嘴博聲量的政論節目,更讓我驚覺自許為自覺的公眾與世界公民,若對這類「反智」的論調保持緘默,等同於墮入「噤聲即是默許」的負面輿論共謀結構,只會對諸多在惡劣環境中仍堅持夢想實踐的人,帶來「反挫」的副作用。 這些媒體議題的「反智」論調,都如Grimes在他《反智》書中指出的:屬於常見的推理謬誤、邏輯缺陷、數字迷思、偏見和陰謀論。例如:「預算從2億暴增至16億,預算增6倍,6年蓋不完。」這有如典型「人都會死,蘇格拉底也會死,所以蘇格拉底是人。(你可把人置換為狗)」這類三段論述的邏輯謬誤。這些媒體論述自己都知「預算2.2億」只是第一期工程,怎會計算出「預算增6倍」這種謬論?(而且有人信) 而傳統學校課室內乏味,又不能亂跑,孩子才會期待「下課有操場」可以宣洩。那些不懂得兒童心理學的反教育論者,自然無法理解為何「沒有操場」的學校,連該校家長都驚訝地以為孩子的智慧型手錶「計步器」故障,否則怎會放學後顯示一天走一萬多步?原來,這所切合「新校園運動」的理念學校,校園裡每個角落多可自由奔跑,遠比「跑操場」好玩多了!這樣的學校,也不會教出「只會跑操場、人行道卻跌倒,然後要告國賠」的小孩。 媒體識讀需要查證思辨 若google一下,不難發現這所學校這些年在教育與建築專業圈,都高度肯定的報導。例如:「連結改變教育的力量」為創始初衷的「翻轉教育」網站,以〈「這真的是公立國小嗎?」新竹關埔小學,一所108課綱精神打造的學校〉(2019)專題報導;《親子天下》雜誌第105期(2019)的108新課綱系列,專文報導〈關埔國小:把校園變成創造力課本〉;《師友雙月刊》Volue 624(2020)封面故事專文報導此一〈素養導向的學校建築新思維〉。 而《La Vie》雜誌 2022/4月號「給下一代的設計」專題,以關埔等校園建築個案報導「美感空間創造多元環境感知力」,提及「2018年,新竹市關埔國小正式招生,當時這所新成立的學校只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卻是未開學先轟動,原定招收260位一年級新生,最後登記入學的學生數卻高達390位,迫使新竹市教育處向教育部申請,讓每班學生數調高為35位。」「何以致此?因為關埔關小的誕生備受期待,且充滿了理想性。」「空間不僅是種容器,也能成為一種介質,讓師生發揮創造力,展開一個彼此對話與互相認識的過程。」 天下獨立評論的中小學教育專題,也有以關埔為論的〈校舍就是建築課:一所打開教室、打開視野的國小〉專文(2019),指出:「在訪問的這天,觀察一年級8個教室的教學,不管上課還是下課時間,孩子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他們喜歡課堂上的討論,也喜歡下課後的遊戲探索,新課綱的精神,正翻轉關埔國小的教學現場。」 事實上,關埔國小從籌劃到創建,在各種不利的社會條件下,可能是國內迄今最具開創性的教育建築,才會只有第一期工程完工,便獲「2020臺灣建築獎」首獎、「2021年國家卓越建設獎」綜合成就獎,國內外「三年得五獎」的殊榮;甚至吸引日本知名的建築師與學者,都前來參訪交流。政治人物、媒體與名嘴若肯認真查證,就不會不斷複製不實論據。 素養是實境感受與思辨的學習 面對政治,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早用「邪惡的平庸性」提醒世人,應避免因為「不思考」地盲從於權威,淪為參與迫害人性與正義罪刑的共謀者。而《反智》一書也提醒大家:「社群媒體上被分享的文章,有六成是沒仔細讀過內容的人轉傳的。許多人只因為標題很吸睛,就按讚、按分享!或是因為標題令人憤怒,就在鍵盤上充滿熱血、展現義憤!」「政客使用統計學,就和喝醉酒的人使用燈柱一樣,是為了支撐,而非為了照明。」 你可以不喜歡某些人而「反智」(名字有智的一些人),但不應淪為「反智(anti-intellectualism)」;你可以不喜歡某些人而「反柯」(不論哪一個柯姓人物),卻不應「反科(科學探究與實作的精神)」。 回歸教育,更應知曉「教育是創造未來的希望工程!」十二年國教108課綱的教育變革,從九年一貫課程的「能力導向」深化為「素養導向」課程,讓「素養導向的教學」成為學校與教師的挑戰。在「自發、互動、共好」的理念下,108課綱希望孩子具備「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的核心素養,而「探究與實作」則是關鍵要素。 探究與實作教學往往「從好奇心開始、從經驗出發」,在「探索、體驗」的實作歷程中,深化問題意識,發現必須「深入探究」才能「解決問題」。教學設計課程方案如同「實作」經驗,重新閱讀、討論則是「反思」歷程,背後具有高層次抽象思維的「探究」精神。 當關埔國小學校與建築團隊每天為下一代教育創造「更美好的學習空間」戮力,利用建築空間進行創新教學,把「整個世界」當成教室,帶學生從校園建築到上山、進市場認識自然與文化,甚至在社會學習領域帶學生找出各候選人政見,不帶立場與評價地引導學生思辨,讓學生歸納、論證哪些候選人的政策對兒童較佳且可行,教導理性分析選舉的公民素養。這些,都是醜陋的成人世界,該自嘆不如、感到羞愧而應躬身自省的。 當然,與其苛求成人政治與選舉文化的醜陋,我更祝福諸多為未來創造「希望的政治」的教育人,即便只是微弱的明燈,卻足以照亮前路,散播光和愛,秉持良知與專業,藉著更好的教育創新,持續引領孩子們「成為更好的公民」,為世界創造正向的改變! (作者為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副教授)
陳永龍
2022-11-25
«
1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國民黨重回馬英九手中
林保華
亞塞拜然拒發簽證 國際法官協會聲援台灣
楊國文
始政日或光復節及歷史魅惑
李敏勇
川普「台灣就是台灣」——一句務實又漂亮的話
尤榛嚴
中國「長臂管轄」、「跨境鎮壓」 國安局:以統一台灣為終極目標
方瑋立
國民黨的「中國結」困境
李敏勇
習近平與鄭麗文電來電去的騙術
李筱峰
從剴剴案到花蓮救災 粉專怒轟鍾沛君冷血
自由時報
各自慶國慶 何必動干戈
李敏勇
扭扭捏捏的華獨 被逼選出鄭麗文
林保華
批用共產黨收拾民進黨太可怕!趙少康遭藍、紅軍出征
自由時報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