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陳穎)
陳穎相關文章
6年前的今天,陳峰民被迫引退
6年前的今天,2010年3月9日,是做為職棒球員的陳峰民,實質上的「引退賽」。 2009年爆發的職棒簽賭放水案,是中職至今為止最後一次爆發的類似事件,當年這系列的案件被簡稱為「黑象事件」,不過事件其實不只有兄弟象隊球員遭波及,甚至還延燒到隔年的春訓。陳峰民就是在2010年的二月底遭板橋地檢署約談,甚至到了3月9日,板橋地檢署還因其否認犯案,將其起訴並求刑一年半。 板橋地檢署起訴陳峰民的消息傳來時,陳峰民正在官辦熱身賽,準備進行他這個球季熱身賽的首次先發。雖然賽前這個消息就已經傳進台中棒球場,但由於未能確認消息為真,陳峰民仍然按照原訂安排以La new熊隊先發第八棒捕手的身分登場,這是他這個球季熱身賽的首次先發,對上的對手是興農牛隊。 二局上張民諺與曾豪駒連續兩支安打助La new熊隊先馳得點,接著陳峰民在一出局二壘有人的狀況下登場打擊,對上興農牛的先發投手雷歐(Sendy Rleal),擊出一顆游擊滾地球未能建功。熊隊總教練蔡榮宗在三局下換上劉家豪蹲捕,陳峰民也在球賽進行中被告知他被起訴的消息並先行離場,隔天La new熊球團決定開除陳峰民,未能建功的這顆游擊滾地球,就成了陳峰民身為職棒球員的最後演出。 由於陳峰民是3月12日開打的道奇訪台賽(MLB台灣賽)中職聯隊的成員,隨著他被開除,中職聯隊也將其除名,其遺缺由同隊的林泓育遞補。才剛加盟La new熊的林泓育,也因此正式取代陳峰民,成為末代La new熊的正捕手。 ▲「在職棒這個環境,我一樣是灰色的,他們一樣還沒有還給我清白,即使一個引退賽也好,我希望能夠證明我是清白的。」陳峰民如是說。 始終否認自己牽涉簽賭放水案的陳峰民,2010年一審被判無罪,2011年3月29日二審被判無罪定讞。其後雖然曾尋求重回職棒賽場,但中華職棒聯盟曾經經歷多次假球傷害,之後球員、教練只要一被起訴即是「永不錄用」,陳峰民終究無法打破這道牆壁回到職棒:不管是以球員身分還是教練身分。 身為球迷,尤其是長期關心中華職棒的球迷,我可以理解為什麼中職要跟捲進假球案的相關人等劃清界線,即便他們被判決無罪也不願意讓他們重回職棒。只能期待,未來能夠不要再有簽賭放水案發生,那麼也許多年多年以後,那些像陳峰民這樣的球員,會有機會再重新回到職棒賽場上。 ※延伸閱讀: ◎一段和陳峰民的往事@活力熊的運動視界 ◎誰能還陳峰民公道?@有沒有這麼認真
陳穎
2016-03-09
中職明星隊使用Chinese Taipei的違和感
這次中職明星前往日本與日本隊進行交流賽,最大的不同應該是:中職的球星們的球衣上繡著Chinese Taipei。有人覺得這是CPBL爭奪「中華隊」主導權的做法,但我反而覺得這種做法讓人感到有點違和。 「Chinese Taipei」這個相當不精確甚至有點貶低自己國家代表隊的稱呼,是1989年為了突破中國的打壓讓台灣的運動員能在國際場合出賽,而不得不接受的一個名字。現在在台灣,應該也不會有人特別用「Chinese Taipei」或「中華臺北」來稱呼自己的國家代表隊,甚至如果有人把它翻譯成「中國臺北」,還會引起不少人的反彈。 在「奧會模式」下,我們只能很勉強地用很不甚精確的「Chinese Taipei」,讓自己的代表隊能夠出賽。但這次的台日交流賽,中職明明有機會爭取不要使用「奧會模式」的名稱,而中職過去也是這麼做的,但最後卻是讓中華職棒派出的明星隊首次使用「Chinese Taipei」這個名字,實在是讓人覺得有點難過。 這次的台日交流賽,中華職棒的明星隊不管是要在球衣上繡「CPBL」、「Taiwan」或「中華隊」、「台灣隊」都很好,但明明是有機會使用其他更有尊嚴隊名的場合,卻用了「Chinese Taipei」,甚至在販賣的商品上也這麼繡著,就讓人覺得莫名其妙了。 「Chinese Taipei」不管是翻譯成中華臺北還是中國臺北,都是個詭異的名稱,難道陳金鋒、陳鏞基......等眾球星們,都是臺北人嗎?如果可以爭取不要使用,還是儘量迴避吧。 (陳穎)
陳穎
2016-03-05
從苗栗縣政府不續聘林鴻遠談起
苗栗縣政府在12月17日發布了一個公告,標題是「本府為撙節人事費 105年度約聘僱人員不續聘僱141人」,而在這公告裡的141人包含了9名專任教練,其中最為知名的是苗栗縣育民工家青棒隊的教練林鴻遠。育民工家從2012年成立青棒隊後至今不過3年,林鴻遠從球隊成立之初便已待在球隊協助訓練,今年剛結束不久的第三屆黑豹旗育民工家也打進了前十六強,沒想到這支苗栗最強青棒隊的教練,也會因為縣府財政不佳而被不續聘。 苗栗絕對不算是台灣棒球的強縣,在「地圖會說話」部落格稍早公布的「2015年職棒球員啟蒙地分布」圖裡,就可以發現苗栗在地圖上空了一塊,育民工家能夠在成軍短時間內即打出不錯的成績,也是靠著許多東部或台中等各地少棒、青少棒球隊出身的球員挹注。但在棒球沙漠能有一支具有不錯水準的青棒隊,對整個苗栗縣的少棒與青少棒球隊發展絕對是會有幫助的,至少在縣內想往棒球方向發展的小朋友,未來可以不需要到青棒階段就必須轉往其他縣市發展。 ▲育民工家現在是苗栗青棒的最強隊伍。 根據聯合報報導,苗栗縣政府府教育處長劉火欽對於幾名專任教練被不續聘表示:「選手不是教練的財產。」認為其他正式教練可以分擔約聘僱教練所留下的工作,但育民工家副校長柯宏緯在接受壹電視採訪時卻表示:「因為教練的不續聘,確實會對學生、對球隊甚至對學校產生很大的一個不好的影響。」 雖然常有人說什麼「政治歸政治,體育歸體育」,不過台灣的棒球或者各項運動,其實一直跟政治脫離不了關係,什麼「為國爭光」的東西暫且不提,許多基層的教練領的薪水都是由政府所發出的。苗栗縣之前因為財政惡化的關係,連縣府員工跟學校教師的薪水都遲發了,現在不續聘這些含專任教練在內的約聘僱人員,實在不那麼讓人感到意外。 不過,就像現在因為「少子化」的關係,各級中小學大多不肯開出正式教師缺,許多學校大量使用代理、代課教師,甚至讓代理教師擔任班級導師。所導致的結果是很多學生在求學時頻繁的更換教師甚至導師,常常必須面臨不同教學與帶班風格的適應問題。苗栗縣裁減約聘僱的專任教練,對於其他教練來說絕對會加重教學負擔,且若原本的訓練計畫是改由其他體育教師接手的話,就算體育老師剛好也具有相同的專業,選手同樣也得面臨適應的問題。 苗栗縣政府因為財政撙節的關係,必須要減少聘任的專任教練數量,這應該多少還是會對苗栗的基層體育造成不好的影響。希望苗栗縣政府能快些把縣府的財政體質恢復健全,否則對苗栗的體育發展可能會有長期的不良影響也說不定。 (陳穎) ※延伸閱讀: ◎更換代打,誰是代打界的霸主@豬拔聊棒球 ◎在瓊斯盃說「別再說中華台北」是聖地淪陷嗎?@OttoCat雜記本
陳穎
2015-12-21
現在是台灣棒球最強大的一刻,真的嗎?
知名政治評論家兼資深棒球迷的「人渣文本」周偉航,日前發表了一篇文章「台灣棒球最強大的一刻」,引起了不少正反兩面的論戰。 有讀者直指這篇文章是「廢文」、「鬼扯」,我也不是完全認同這篇文章裡的論述,但單論現在是否是台灣棒球最強大的一刻?我的答案也會是:是的。 台灣職棒時代前當然也有棒球強者,「二郭一莊」的郭源治、郭泰源與莊勝雄,在日本職棒都留下了佳績。當年成棒階段的中華隊在國際賽的成績也不俗,但當時職棒球員不能參與國際賽,因此中華隊對戰的對手僅是各國的業餘球員,實際上台灣整體棒球水準並沒有如想像中的高。 1990年中華職棒成立後,掀起了台灣棒球新一波的熱潮。不過當年台灣職棒的水準其實也並不高,先不提當年能夠屠殺中職的洋將很多僅打過低階小聯盟,職棒元年本土投手的球速也很少超過140公里。涂鴻欽的144公里速球以足以使他榮膺1990年的本土速球王,但即便是涂鴻欽,在職棒元年大部分的比賽球速也很少突破140公里。對比現在每一年青棒都有數十位小投手球速能夠超過140公里,差異真的是頗大。 中職當年的本土球員水準不高,有部分是因為中職是在很淺的青棒、青少棒根基下成立的,例如1985年民生報就有報導指「去年青少棒只剩五隊,而真正夠水準的仍是美和、華興、榮工三隊,青棒只剩四隊,大部份是二年級學生的台中新民隊,在全國選拔賽後即面臨解體危機」。而到了中職成立前的1989年,台灣的青棒更一度只剩榮工、華興與美和三支而已,根本不夠讓職棒有正常的新陳代謝。 但103學年台灣的高中棒球聯賽光是木棒組就有破紀錄的41隊參賽,而也有美職球探表示:「現在高中打者進步很多,揮棒比以前完整,長打實力也隨之進步,許多投手用超過145公里的速球也會被打爆,我認為在這樣環境同步提升下,3年後超過100名高中生投手、具備直球140公里的實力並非不可能。」 這次的世界棒球12強賽,雖然台灣最終沒能成功晉級,但不論投打我們都看到了很多精彩表現。過去我們或許只能指望一兩個超級投手來壓制強敵,再靠著像是陳金鋒這樣的強打者轟下的珍貴分數贏球。但現在台灣不但先發與中繼、後援投手的水準相對整齊,就連打者也能夠在面對強投時頻頻開轟,整隊的打線完全是全面升級。 台灣棒球過去雖然被稱為世界五強,甚至曾經拿過奧運銀牌,但稍微知道點棒球歷史的都知道那些榮光實際是靠著半職業的業餘隊伍去打其他國家的業餘球隊而來的。現在的台灣男子棒球在世界棒壘聯盟的世界排名是第四,但這排名的計算方式對在大多數國際賽總是無役不與且經常籌組最強隊的台灣相當有利,實際上台灣的棒球實力在世界上原本就沒有排得這麼前面。 所以,人渣文本沒有說錯,現在的確是台灣棒球最強的時刻,但台灣整體棒球實力要真正擠進「世界五強」或成為「世界排名第四」,仍然有很漫長的一段道路要走。 (陳穎) ※延伸閱讀: ◎職棒元年中職投手的球速有多快?@OttoCat雜記本 ◎人渣文本:台灣棒球最強大的一刻@蘋果日報
陳穎
2015-11-17
Joe DiMaggio曾兩度來台訪問
紀錄是運動員的生命,許多偉大的運動員即便形體消逝,其紀錄仍持續為世人所傳頌。洋基的不沈快艇Joe DiMaggio,在1941年球季所締造的連續56場安打紀錄,便是一例。 這位名人堂的超級巨星,在上世紀的1999年就已離世,但其連續安打紀錄至今仍無人能破。DiMaggio這位中外野手在球員時期可不只有連續安打紀錄驚人,在13年的職棒生涯裡他敲出了2214支安打、361支全壘打,送回1537分打點、平均打擊率為0.325。而且他在全盛時期還空了三年跑去當兵,否則他的累計紀錄將可能更巨大。 像DiMaggio這樣代表一整個時代的球員,甚至在他還在服役的1945年就獲得了1張名人堂的選票。而1955年,在他結束最後一個大聯盟球季的四年後,他也順理成章以88.8%的得票率入選名人堂。 ▲Joe DiMaggio於1951年春訓。 DiMaggio這位名人堂球員,其實在1959年跟1975年,都曾來台進行訪問。兩次來台的目的不盡相同,第一次是為了自己退休後的事業,另一次則是受當年棒協理事長謝國城的邀請,來台灣洽談台美之間青棒隊的交流。 很可惜的是,那個年代的台灣棒球界,對美國職棒的一切都是很陌生的,雖有譚信民在1974年前往舊金山巨人的1A球隊出賽,但並沒有引起太多的迴響。1974年台灣最夯的棒球新聞,是三級棒球首度皆拿下「世界冠軍」,達成「三冠王」的偉業。尤其中華少棒隊又一次在威廉波特少棒賽奪冠,中華隊王牌投手林文祥在比賽中投打俱佳,不但能封鎖對手打擊,自己還敲出了5支全壘打,更是台灣球迷注目的焦點。 於是台灣媒體對DiMaggio這位名人堂球星來台的關注,僅僅是因為其為知名女星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的前夫,至為可惜。若DiMaggio能活到21世紀王建民帶全台灣球迷認識美國職棒的時代再來台,想必掀起的風潮會遠遠超過當年。 DiMaggio在職棒奮鬥的時間雖然與許多名人堂球員比起來相對短暫,但他場場比賽都是全力以赴。也因此,當有記者問他為何每場比賽都像個新秀球員那般拼命,DiMaggio的回答是:「因為我知道,在每天數以千萬計的觀眾當中,一定有某個小孩是第一次來看我打球。」對許多目前仍在職棒賽場上的現役球員,這句話或可做為貼在門上的格言,唯有每場比賽都全力以赴,才能夠成就真正的偉大,你說是嗎? (陳穎) ※延伸閱讀: ◎Les Brown的「搖擺狄馬喬」(Joltin’ Joe DiMaggio)@正義鷹大俠的棒球樂園 ◎職業球員的精神-喬·狄馬喬@一個運動人的看法
陳穎
2015-08-26
為國爭光是最重要的事嗎?
中華職棒球員工會日前發表聲明稿表示,由於各主管機關長期漠視球員工會關於保險、組訓、參賽與收益分配等四大訴求,工會對於參與世界棒球12強賽與否持保留態度。 對此,中華棒協秘書長林宗成表示:「站在棒協的立場,對不一樣的聲音都會尊重,遺憾的是,現在年輕人對國家榮譽不覺得重要,為國爭光4個字成了牌匾,只是讓人觀瞻。」雖然林宗成秘書長說:「對不一樣的聲音都會尊重」,但遺憾的是,這段發言正顯示出主管機關對台灣球員權益的極度不尊重。 「現在的年輕人」這幾個字,是很傳統的中老年人顯示自己權威的起手式。舉例來說,1980年的民生報就有這樣的報導:「現在年輕人太浮躁了,動不動就想離職,跳到其他地方去;他們的工作態度比起十幾年前要差多了,也較不負責任。」1987年的經濟日報也有:「現在的年輕人不肯吃苦,好逸惡勞,老闆稍為說一些重話,臉馬上就臭臭的,遇上加班,就馬上把勞基法搬出來,從來不肯為老闆設身處地想一想」這類的字句。 從上述的報導可以得知,現在的中老年人,其實過去也曾被他們的上一代批評。但事實上,當他們說出「現在的年輕人」等字句時,不但代表他們已經老了,恐怕也忘了那個曾經年輕的自己。 ▲參加國家隊當然是種榮譽,但不參加也不代表覺得國家榮譽不重要。(boomer-44攝影,CC BY 2.0授權) 再細究林宗成秘書長談話的內容,他認為「現在年輕人對國家榮譽不覺得重要」,這件事情是否為真? 實際上,近期就有因為積極參與國際賽而嚴重影響自己職棒生涯的球員。曾是低階小聯盟最佳台灣投手的王躍霖,在過去幾年的國際賽幾乎無役不與,最後因為疲勞而導致受傷,不但球速下滑而且控球也出現問題,今年參加中職季中選秀更是在第六輪才被Lamigo桃猿選進,能不能順利開展職棒生涯仍是未知數。王躍霖幾歲?今年不過才24歲,絕對是個年輕人,而王躍霖極度重視國家榮譽換來的卻是一身的傷痛,若他的傷更嚴重些導致投球生涯中斷,國家難道會照顧他一輩子嗎? 另一個參與國際賽導致嚴重影響生涯的案例,是咱們有求必應的「鋒哥」陳金鋒。陳金鋒曾經帶著腰傷也要為國爭光,但近年來他在「正職」職棒賽場的出賽數銳減,帶傷上陣國際賽恐怕也是影響其職棒出賽數的原因之一。而當年還叫羅國輝的高國輝,參與完全是友誼賽性質的2011MLB全明星臺灣大賽,滑本壘所造成的左腳踝脫臼及小腿閉鎖性骨折,更是毀滅了他的旅美生涯,又有誰能夠賠償其大聯盟夢碎的損失? 為國爭光是最重要的事嗎?很抱歉我不這麼認為。在行有餘力的情況下參與國家代表隊為國爭光當然很好,但除了少數在補充役或替代役的列管年限裡的球員,沒有球員有義務一定得參與國家代表隊。 主管機關只要能夠在各方面尊重球員的需求,給與球員足夠的資源,相信他們一定很樂意接受國家隊的邀請參與國際賽。若主管機關一直以高高在上的態度要「徵召」球員且忽視他們的需要,當球員因為各種因素不願意參與國家隊賽事時,還給他們扣上不覺得國家榮譽重要的帽子,那麼也別怪球員要斷然地拒絕國家隊。 國家終究還是由個人所組成的,每個人的力量都有限,因此先追求個人的幸福,行有餘力再去為國家服務,完全是人之常情。各主管機關在找球員參與國家隊時,真的得多點尊重與照顧,讓其無後顧之憂地追求「國家榮譽」,才能夠吸引球員踴躍參賽。否則動輒扣上「國家榮譽」的大帽子,不只球員工會不會買帳,恐怕球迷們也不會因為什麼「國家榮譽」的緣故,就站在球員的對立面。 (陳穎) ※延伸閱讀: ◎【台灣職棒面面觀】球員工會是硬起來還是必須得大聲說出來?@烏托邦愚民─公牛、中職、fantasy、NBA ◎注重球員權益 再談國家榮譽@話唬爛運動
陳穎
2015-07-13
行政院發言人:服貿......拿回來,要立法院吞下去
行政院發言人孫立群:「服貿是全部都談完以後,拿回來,要立法院吞下去。」 以上引述自「內閣踹共」影片,55分50秒處: 風傳媒說:「為撇清亞投行決策的黑箱爭議,主持人行政院發言人孫立群更在訪談中不止一次抨擊服貿協議流程,指『服貿協議是談完、簽好了,硬要台灣人民吞下去』」而自由時報則刊出孫立群本人的澄清:「孫立群昨表示,他是引述網友的問題,用詞比較誇張,主要是描述當時情況,並沒有承認服貿是黑箱,『反正網友要怎麼講就怎麼講,要怎麼罵就怎麼罵!』」 不過單就結論這段來說,從影片來看孫立群在第一段那句之前是說:「部長告訴我們到底有幾點不一樣」,是在總結張盛和部長的說法,他或許並不承認服貿是黑箱,但他應該的確認為部長(或許也包括他自己)的想法是服貿是要立法院吞下去,至少我聽起來是這樣的,但他內心的想法如何恐怕也只有自己才會知曉了。 (陳穎)
陳穎
2015-04-03
【截圖備份】原民:誰跟你同一根
今天蘋果日報有一篇即時新聞:「海協:中華民族同根 原民:誰跟你同一根」,不過不知道為什麼後來這篇文章更新標題成「陳德銘參訪永久屋 建議原鄉提高農產價值」,而且第二段也做了更動。原本的第二段是這樣的:但現在只剩下以下文字:海協會副會長鄭立中還感嘆地說,見到原住民同胞能在災後重建,足可見到「中華民族共同的根,那就是不屈不撓,可以面對一切災難卻不會失去信心」。想看原本的全文可以參考網友所做的Youtube備份:自由時報原本也針對蘋果日報這篇即時新聞,發了一篇即時新聞:海協讚嘆兩岸同根精神 被嗆「誰跟你同一根?」,這篇新聞的連結如今也已經失效。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可能是這段太粗所以先刪掉吧,但總之先備份起來,做一個紀念囉!
陳穎
2014-12-13
網路時代的可怖之處:以陳文茜為例
這是陳文茜昨天(12月2日)晚間在臉書上發表的一篇文章:網路時代最可怖之處在於:很多時候你自己都忘記自己曾經講過什麼,但其他人卻能夠很輕易地找到影音或文字,證明你自己曾經講過什麼。以陳文茜這段文字為例,她說:「該新聞稱我認為此次選舉為「太陽花路線勝利」,其實説此話者是當天來賓許信良。」那我們實際調出影片,看陳文茜在11月29日當天是怎麼說的: 畫面裡的陳文茜是這樣說的:「今天台灣是有兩條路線,一個叫做太陽花路線,我會認為今天的選舉叫做太陽花路線的大勝。」聽到影片中的陳文茜說這句話,而臉書上的陳文茜否認這句話,不禁讓人懷疑是否兩個陳文茜不是同一個陳文茜?這件事情的後續是,陳文茜在發表上篇文章後約兩個小時發表了這麼一篇文章:然後在不到半小時後,連他「決定刪除與這次大選有關的留言。」這篇文章都被刪除了。只能說,網路時代實在太過可怖了,就連陳文茜似乎也有點招架不住啊。(陳穎)
陳穎
2014-12-03
«
1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國民黨重回馬英九手中
林保華
亞塞拜然拒發簽證 國際法官協會聲援台灣
楊國文
始政日或光復節及歷史魅惑
李敏勇
川普「台灣就是台灣」——一句務實又漂亮的話
尤榛嚴
國民黨的「中國結」困境
李敏勇
習近平與鄭麗文電來電去的騙術
李筱峰
從剴剴案到花蓮救災 粉專怒轟鍾沛君冷血
自由時報
各自慶國慶 何必動干戈
李敏勇
扭扭捏捏的華獨 被逼選出鄭麗文
林保華
批用共產黨收拾民進黨太可怕!趙少康遭藍、紅軍出征
自由時報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