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啟濃相關文章

有位復興崗的學長說…

有位復興崗的學長說…

明道大學前校長陳世雄,對於退休金從十萬減到七、八萬,他說退休金夠用就好,還感謝國家栽培。這樣的為年輕世代生計著想,非常讓人感動。 然而對於大多數的公職退休人員,一定會對陳世雄大肆攻擊,說他沽名釣譽,甚至還會說自己不想領,就不要拖別人下水等等。陳校長說這些話,一定知道會受到同樣退休族群的厭惡與攻擊,可見需要有多大的勇氣。 曾經有位復興崗的學長,跟我分享心情,他說對於年金改革政策很認同,但卻又不敢太招搖,甚至要隱藏自己的想法。他坦承自己缺乏勇氣,不敢仗義執言。 筆者身為軍公教一份子,對於退休金改革,能理解政府並非要趕盡殺絕,是想要讓大家的退休金能永續,而且確保國家的經濟穩健成長。這真的不是世界末日,更不會所謂「晚景淒涼」,而只是沒法享受「奢華」的生活而已。 筆者認識許多工人階級的家長,夫婦兩人薪水加起來,也不一定有七、八萬,有的還上有年邁雙親,下有幼小子女,負擔著全家生計,日子還是要省吃儉用地刻苦生活。 對於退休人員來說,即使從七、八萬減到剩下五、六萬,倘使子女都已成年,這些錢都成了自己的零用錢。退休金本來的意義,就在於養老安家,不是要用來照顧成年子女,甚至出國度假等奢侈的享受。 (作者曾為政戰預官,現任南投水里國中校長)
陳啟濃 2018-07-03
「五星旗」比「國旗」自由?

「五星旗」比「國旗」自由?

  ◎ 陳和文 民進黨透過黨務系統,協助公民團體連署多項提案,包括「是否同意立法規範,禁止公開展示及懸掛五星旗等境外敵對勢力的旗幟?」筆者認為,以目前兩岸情勢,立法禁止公開懸掛五星旗,合情、合理,更符公平及對等原則,何錯之有? 中國至今仍將台灣視為中國的一部分,以及不聽話的敵人,在外交上極力孤立台灣,在國防軍事上持續威嚇台灣,雖然在經濟及文化上有所交流,但整體而言,兩岸仍是處於「敵對」狀態,應無爭議。 況且,中國根本不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更不容許中華民國國旗出現在國際上任何場合,遑論在中國土地上展示或懸掛。既然中華民國國旗無法在中國受到基本的尊重,如何放任五星旗在台灣公開展示或懸掛?如此不平等待遇,台灣人民還要乖乖忍受嗎? 有人認為,禁止五星旗公開展示或懸掛,可能違反「言論自由」,論述顯然本末倒置,避重就輕。殊不知,言論自由本應受到限制,尤其不能侵害國家或公眾利益,試問,在中國揮舞中華民國國旗,中國會尊重你的言論自由嗎? (作者為公務員) ◎ 陳啟濃 全世界各國,不管跟台灣有沒有邦交,他們的國旗都可以在台灣自由飄揚,唯獨中國的五星旗,不能用民主的理由毫無管制。 中國對台灣具有敵意,一直不將台灣視為國家,並且武力威嚇,在國際社會上打壓,對於台灣二千三百萬的人民,嚴重侵犯到人權。對於中國這樣打壓民主與人權的極權國家,五星旗代表的就是中國的勢力所及,如果台灣放任五星旗到處飄揚,就是放任中國對台灣的蠻橫與欺凌。 再說民主並非無限上綱,民主的意義在於運用民主方式,確保人民的自由與權益,如果用民主的名義,強制散佈、宣傳與保障侵害民主的國家政權,這是假民主之名,行反民主之實。 再者,中國不讓我們的國旗出現在國際場合,更不能出現在中國的土地。從尊重與平等對待的立場來看,禁止五星旗出現在台灣,絕對是理由充分,而且符合國際上的慣例。因為中國和台灣的關係,因為中國的敵意,等同於是「準交戰國」,敵方國家的國旗,怎可讓它自由在台灣出現。 最後,國民黨更該反對五星旗,因為中華民國本來就是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這面五星旗公然在台灣出現,是對中華民國最大的侮辱與挑釁! (作者為水里國中校長)
陳啟濃 2018-06-03
樂見繁星閃閃發光

樂見繁星閃閃發光

  二、三十年前,許多公立高中每年要招生兩、三次才能滿,而且每年應屆畢業生,大學聯考上榜人數寥寥可數,更不用說國立大學,想要有人上明星大學,可能要出現奇蹟。然而教育部推動大學入學繁星計畫後,真的讓全國各地的公立高中,成為社區一顆閃亮的明星,照亮許多莘莘學子。 彰化縣立田中高中首位應屆畢業生錄取台大,對彰化縣的社區高中起了非常大的鼓勵作用。當年的田中國中,問題學生不少,地方政府危機中應變,改制為完全中學,徹底改頭換面,獲得地方肯定。 而南投縣的中興高中,錄取台、清、交、政、成等國立名校,共有八名。中興高中數十年前,由於許多省府權貴子弟,太多人情包袱,教師管教不易。畢業能進入國立大學,非常困難。 田中高中和中興高中,都是拜教育部推的繁星所賜,徹底改造學校體質,走向優質的社區高中,對地方文教風氣的整體提升,幫助很大。 雖然提倡多元適性發展,學生不一定就讀大學名校、前途一定似錦,但對於彰化、南投的鄉下而言,能夠讓孩子有優質、讓人肯定的社區高中就讀,尤其讓學生能有進入大學名校的期待,對於學校整體讀書風氣,以及方便學生就近入學,的確發揮了很大的功效。 (作者為水里國中校長)
陳啟濃 2018-03-17
中國救援?令人作嘔!

中國救援?令人作嘔!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特別致信蔡英文總統,強調台灣是日本的老朋友,願意提供一切協助。並且親自用書法寫下「台灣加油」,表達對台灣的真摯關懷與支持。至於世界其他國家,也跟日本一樣的方式,主動跟台灣的中央政府致意與慰問。相較之下,中國國台辦主任,即使面對台灣地震不幸事件,也不忘對台灣吃豆腐,刻意跳過中央政府,直接跟花蓮縣長傅崐萁聯繫,「交代」如果有任何需要,中國願意全力協助,並表示可派遣救援人員來台灣。中國這種虛情假意,令人作嘔: 一、不尊重台灣,刻意矮化台灣,趁災難吃豆腐,心態可鄙。按國際慣例,國與國間,應該由國家領導人互相致意,正如日本首相跟蔡英文總統致意。不該跳過總統與中央政府,直接跟地方政府聯繫。這樣的動作根本不是關心災情,而是利用災情進行政治操作。 二、應該訴諸人道關懷,不必硬扯同胞感情。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表示,兩岸同胞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云云。然而國際救援,應該基於人類尊嚴,對生命的尊重,互相關懷。不必借題發揮為「同胞」感情,何況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哪來「同胞」可言。 三、藉救災刻意抹黑台灣政府。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受訪指出,面對天災,兩岸應以救人為重,故意提到目前因兩岸聯繫溝通管道中斷,中國只能跟地方政府聯繫,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這樣的說法根本是昧於事實!因為台灣和中國的溝通出了問題,本質上是中國不願意用國家的規格面對台灣,片面中斷和台灣的各項溝通聯繫與交流。中國這樣的動作,本來就是有明顯的政治目的,又怎能大言不慚地說「政治的問題應留到往後」。中國事事政治擺第一,人民權益擺最後,中國政府以為找個人說句話就可以洗刷自己的污穢? 救災可以扯到政治,順便執行統戰任務,這就是中國可鄙的「救災政治學」。希望傅崐萁可以挺住,不要接受中國的「政治施捨」。 (作者現任南投水里國中校長)
陳啟濃 2018-02-12
李智凱陳由豪對照組

李智凱陳由豪對照組

  同一天的兩則新聞:翻滾男孩李智凱,獲得世大運體操鞍馬金牌;經濟犯陳由豪,在中共支持下,於菲律賓砸下十一兆元,建立經濟特區。 陳由豪出生於一九四○年,在黨國體制下發跡,靠的是講求特權人脈的金權政治。在阿扁執政後成為經濟犯,潛逃中國,卻成為中共的座上賓。中國利用陳由豪以往的金權政治經驗,另方面因為他具有台灣人的身分,成為統戰的樣板人物。 李智凱是八年級生,在解嚴後出生,生長於台灣社會力蓬勃發展的年代,這是人人可以追夢、自由競爭,而且講求法治,不容輕易貪贓枉法,需要靠自己實力發揮自己的才能。 陳由豪和李智凱的發展過程,恰好顯示出台灣從黨國金權政治走向民主開放國家,需要不同的特質與努力的轉變。 陳由豪的人生經驗,金錢才是一切,而且可以用錢滾錢,法治只是空談,關係能解決所有問題,運用特權打通關。遇到陳水扁執政,是陳由豪的致命傷,如果民進黨沒有執政,他可能還能繼續在台灣作威作福,運用關係掌握經濟特權,無須逃亡中國。 李智凱屬於苦練型選手,每星期六天,每天練六小時,據他的體育班導師提起,練習過程非常辛苦,但很少聽到他埋怨。李智凱反映出台灣人的精神,願意面對困難,刻苦耐勞。 這次世大運台灣選手的表現,激起國人更大的台灣夢的信心。台灣夢是勇敢面對,務實努力的追夢過程。而陳由豪往昔在台灣不堪的行徑,世界經濟犯的身分,藉由中共野蠻護航,再度將中國欲透過「一帶一路」扮演世界經濟領袖的幻想,完全戳破,讓世界更看清中國金權政治的本質。 (作者為水里國中校長)
陳啟濃 2017-08-25
為何陳金鋒的英文不好?

為何陳金鋒的英文不好?

  台南市長賴清德在主持學校編班抽籤時,感慨提到陳金鋒在大聯盟表現不如小聯盟,不是實力不夠,而是因英文能力的問題。賴清德的意思當然是指,以陳金鋒的棒球實力,卻還是會因英語溝通能力影響球賽的表現,打棒球也要有好的英語能力。這一番話,其實是鼓勵教育工作者,用心指導學生,提升英語程度。 然而,台灣學生從小學開始學英語,國中畢業參加會考,有將近三成待加強,即使到大學畢業,十幾年的學習經驗,卻很少人能和外國人流利交談。政府投下那麼多資源,因為方向都錯了,而且升學主義作祟,學校老師還著重呆板的紙筆考試,英語是考試的科目,無法激起學生興趣,失去生活化的引導,學生上更多課程,卻更討厭英語,不是不夠認真,更不是能力不足。 台灣的教育環境,無法營造英語的教學生活化環境,讓學生去感受,原來英語跟我們日常生活關係非常密切,且是讓生活更豐富、更便利的捷徑。學校家長會會長,新學期因女兒上高中補英語,花費金錢無所謂,學習環境和效果實在有限;於是透過朋友介紹,轉學到一所雙語高中,在校每天都開口說英語,所有學習內容都要用英語教學。而且他很高興,因學校要求學生每天用手機連線,語言文字都嘗試用英語溝通表達。短短一個多月,他看到孩子的自信,以及英語能力的快速進步。 回頭看看我們的公立中學,老師教學乏味,考試領導教學,上課不是紙筆測驗,就是在檢討考卷,艱澀的文法,無聊的課堂,不知打退了多少學生對英語的興趣。許多老師還是要學生看著黑板教學,一直重述單字片語課文,不知設計多元的教學型態,帶領學生做活動、唱歌、討論,許多落後的學生,甚至成為課堂上的客人旁觀者,每節英語課只是更多的挫敗打擊。 台灣的中學生,比別的國家上更多課程,壓力更大,但對英語卻無法提起興趣,只是被動地應付考試,英語課成為許多學生的災難。這是老師失職,更是教育方法錯誤,教育政策方向錯亂,學生只是受害者。 (作者為水里國中校長)
陳啟濃 2017-08-06
解嚴30年 有些地方還在戒嚴

解嚴30年 有些地方還在戒嚴

解嚴三十年,然而正如作家吳晟所言,威權的遺毒,還留在台灣人的心中。面對中國,更有比戒嚴,殘害台灣的民主成果,來得厲害嚴重。 教育體系還沒解嚴,制度雖然開放,思想觀念卻還停留在黨國時代。從杜正勝擔任部長時,推動同心圓的教育理念,落實本土化愛台灣的鄉土思想,到最近的歷史課程調整,將台灣納入世界體系脈絡中,「黨國思想」即刻復辟,反彈為批評政府的「去中國化」。動輒用「數典忘祖」的罪名,在對於文化、歷史與國家的觀念不清不楚的情況下,讓台灣和中國牽扯不清。 四、五年級生,成長在戒嚴威權時代,對於國家的觀念,更是模糊。那個時代的忠黨愛國、封建觀念,讓許多人只知效忠領袖、黨國,對於中國落伍的灌輸,在開放交流後,轉而對中國產生幻想與羨慕。面對當前台灣旺盛的社會力,由於普遍欠缺民主的經驗,更無法體會自由的可貴,於是會轉為對戒嚴時代,曾經的「秩序」與「安定」假象,存在浪漫的懷想。 解嚴後最大的危機,就是當前面對中國勢不可當的統戰策略。因為開放的台灣,對上封閉的中國,中國運用利益分化的手段,讓接受統戰的台灣人,實質的利益,以及名義上的尊嚴,一次又一次拆解台灣人團結的力量,一步再一步挑戰台灣政府的最大極限。 解嚴三十年,台灣面對更大的考驗,中國利用資金、媒體、外交與間諜,深入台灣民間與國際環境。台灣應充分發揮解嚴的精神,堅持開放、公開與透明的立場,充分讓台灣人認識中共的本質,以及中國的處境,珍惜自由民主的價值,守護三十年來安定幸福的生活。 (作者為水里國中校長)
陳啟濃 2017-07-16
想起日月潭的獨木舟

想起日月潭的獨木舟

端午節划龍船,讓我想起國小時到日月潭划二人獨木舟,這樣甜蜜的回憶,如今已不復存在。 閱讀美國博物學家史蒂瑞寫的《福爾摩沙及其住民:19世紀美國博物學家的台灣調查筆記》,書中提到日月潭邵族製作的獨木舟:「那條船是以樟樹樹幹製成的,看來是用火燒空中間的部分,可能已有幾百年之久了。」描寫邵族原住民划船時:「沿途,水手們以他們特殊的調子唱了一首歌,歌聲配合著他們搖槳拍打水面的節奏,每一下都濺出許多水花,真是美妙極了。」 在史蒂瑞筆下,邵族的獨木舟,不僅是生活的必要交通工具,也是他們音樂表現的最佳時機。美感生活在一百五十年前的台灣原住民身上,就自然純真地存在台灣的土地上。 現在,在漢人的強勢文化影響下,端午節許多原住民也參加龍舟賽。蔡英文總統有心尊重原住民,發展原民文化,但端午節只見漢人龍舟賽,邵族傳統的獨木舟,卻永遠消失在日月潭。再放眼中國,每年也都會盛大舉辦龍舟賽,還邀請台灣隊伍參加。那台灣的龍舟賽除了應景,還能有什麼特色? 回頭想到邵族的獨木舟,一百多年前,還自在閒適地蕩漾在日月潭的湖面。這樣的美景,本該保留下來,我們卻讓它消失了!讓台灣本土的、日月潭的故事,被台灣人遺忘了!真不知那遙遠的汨羅江,跟台灣有何關係? (作者為南投水里國中校長,阿美族女婿)
陳啟濃 2017-05-30
隱姓埋名補教界

隱姓埋名補教界

  洪慈庸提出補教界應建立「實名制」,引來補教業潑冷水,認為於事無補,並提出學校老師都真名實姓,還是有很多性侵害案件。這樣的說法以偏概全,逃避責任,並刻意保護自己的僚屬,永遠躲在假身分的保護傘下,對於學生與家長,都是不對等的權利義務關係。 林奕含的受害,就是實際的平衡失態。一方是多金、帥氣,又博學多聞的名師,一方是含苞待放,感情一片空白的小女生;當初兩人的關係,相信陳對林的了解,遠遠超過林對陳的認識。林奕含當然是受害者,對於全盤無法掌握,只能失控於老師的主動與霸氣。 不論補習班老師或是學校老師,都不應該用隱藏的身分面對學生。光明正大的作風,是負責的態度。家長和學生有教育選擇權,不管選補習班、選學校,社會對老師有檢驗認識的權利。從補習班消費者的權利意識,或是從學校屬公部門,社會大眾是納稅人,更是國家機制的主人,任何公私單位的老師,都應公開身分面對社會。這是對自己負責、對服務機構承諾的基本精神。 誠如補教業所言,學校有不良教師的案例,學校老師是真實身分,都還有學生受害,想想,補習班老師若用假身分躲在暗處,可能的案例不是更多。只有真實的身分,讓家長可以掌握充分資訊,選擇判斷。當然這只是保護孩子的第一步,剩下的就是補習班業者的責任了。 (作者為水里國中校長)
陳啟濃 2017-05-05
公民 暴民 差很多

公民 暴民 差很多

  太陽花大學生攻佔立院,宣判無罪。郝龍斌說,以後公民都能不服從,社會將無寧日。這樣的說法除了是危言聳聽,更是昧於民主社會應有的機制,對於大學生的愛國運動,欠缺同理心。 近年來,台灣警方執法展現出的公權力,一直有兩套標準。像愛國同心會這樣的團體,經常故意擾亂民主運動人士,連上演辱罵暴力的戲碼,警察都不當一回事。郝龍斌擔任市長八年,更是縱容愛國同心會這樣的行為,公然在一○一大樓前對法輪功學員的羞辱,難道台北市政府都無感。郝龍斌的民主素養、憂國憂民的情操何在? 即便目前民進黨在中央政府執政,柯文哲擔任台北市長,前不久二二八民運人士在中正紀念堂遭受親中外圍團體的暴力脅迫,面對現行犯,也不見警方有所動作。而當年太陽花學生,卻是受到警方抓狂似的暴力壓制,身心重創。 公民面對政府無視國家利益所發動的反抗行為,當然不能用一般案件來處理,因為學生的行為,為的是公共事務,不是私人目的。郝龍斌的聳人言論,如果用這樣的標準來檢驗,能有那麼多的公民不服從嗎?社會的安寧,不是粉飾太平,打壓民運,更不該放任警方偏見執法,只打擊民運人士,卻縱容親中人士。 (作者為水里國中校長)
陳啟濃 2017-04-02
教育現場看體育式微

教育現場看體育式微

  棒球國際賽事輸球,足球也問題一堆,台灣的體育問題何在? 運動應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特別是球類,如果成為大眾的關注焦點,甚至是消費項目,成為一項產業,我們的國球,甚至其他球類,應該會更興盛。 去年學校的英語替代役男本來在美國工作,特地回國服役。其在美國擔任俱樂部或度假中心的網球指導教練。美國人的生活型態,各式體育活動都是他們生活休閒的重心。替代役男有心,本想留在台灣,但實在沒有資源以及工作機會,可提供他這樣的人才落腳。後來他失望地回美國,還好遇到一位終身伴侶。 球類運動如果只是比賽,參與的人口有限,如果成為大家的習慣,以度假、休閒的方式發展,球員的出路會更好,整體的運動風氣也會興盛。 最好從學校體育教學開始,目前困難是教練數不夠。雖然學校有體育老師,但也並非樣樣通,只能指導基本動作。再說教育部的專任教練,往往只發給鐘點費,每月待遇大約只有三萬元。每位專任教練,都具有國際賽事經驗,但卻無法將他們的專長普及於學校。如果能從教育開始,讓學生的體育課,成為各項球類興趣培養的基礎,將來長大才有機會成為生活的內容,進而願意在這方面消費,包括接受教練指導、購買球具、成為俱樂部會員等。 目前台灣中小學的體育項目,大多採行重點項目栽培。每所學校只能選擇特定幾項運動,犧牲或疏忽了整體體育項目的教學,對於整體運動風氣的提升幫助不大。體育教學應該也要建立人力庫,妥善運用各項專長的師資,培養學生從小養成運動技能與風氣。國人整體的運動風氣,才能帶動運動產業,運動選手出路更好,生活型態也會改變。從這方面來看,僅培養部分學生成為選手,跟指導所有學生習得運動技能其實一樣重要。 (作者為水里國中校長)
陳啟濃 2017-03-10
為匪宣傳嚇自己人

為匪宣傳嚇自己人

  中國限縮來台觀光人數,有人哭喊經濟大壞。航母飛機繞台灣,有退伍的上校認為會造成外資不敢進來。這要是在戒嚴時期,就是為匪宣傳。在現今只能說自己嚇自己,長中國志氣,滅台灣威風。 中國要的很簡單,製造台灣人緊張不安,心理戰就能讓台灣自亂陣腳。很可惜許多台灣人,不經意之間替中國營造許多不安的情緒。當年沒中國觀光客,台灣經濟有何不好?航母飛機繞台灣,中國在告訴全世界,台灣是他們的。而我們自己更要團結一心,鞏固國防。制敵的要義,在於不能期待「敵之不來」,而是要「有以待之」。 中國的經濟封鎖與武力威嚇,本來是軍隊政戰軍官的政治教育,應該要落實教育官兵的課程。當年的政戰系統,在部隊虎嘯鷹揚,影響深遠。為何現在許多人都忘了當年的「反共愛國」政治教育。 台灣的資訊發達,中國藉機傳達許多假訊息,在敵暗我明的態勢下,台灣許多弊病,大家大肆宣揚;中國的內政弊病,經濟的困局,以及國防武力的侷限性,卻都被計畫性的隱瞞。 台灣的機會,在於國人的信心與信任;台灣的危機,在於國人的恐懼與混亂。對於中國,真的不必太過恐懼與期待,因為他們自顧不暇,百病叢生。 (作者曾擔任政戰輔導長)
陳啟濃 2017-01-14
談某校長

談某校長

新竹縣某國中校長,退休前一年,整年將近三百天不用上班,每月還領薪水。縣府強調一切按照規定辦理。有些公教人員也會利用退休前拚命請假,當然都沒有違法,但給人的觀感,以及工作的熱忱,實在讓人不敢苟同。 而這名校長單挑蔡英文總統,針對年金改革,常有驚人言行。當過校長應該知道,校長依法行政,不能以個人喜好來處理校務。總統更應如此,要考慮國家整體財政狀況,按實際困難,進行必要的改革。總統也不是故意找公教人員麻煩,向總統開砲,其實搞錯對象。如果認為年金改革有何不妥,應該訴諸民意,讓人民知道自己為何反對年金改革。 再者以校長之尊,如果只知按照規定做事,這是消極冷漠的態度,怎麼鼓勵教師的熱忱,如何以身作則?我認識許多校長,早出晚歸,假日都還繼續參與社區活動,或是跟企業、民意代表互動,爭取學校資源。甚至自掏腰包,獎勵優秀學生,協助貧困學生。連出差都還要到學校處理校務,捨不得一天沒在學校,不僅以法為本,還要以身作則、以校為家。畢竟社會對校長有更高的尊重,當然也有更高的期待。 如果請假跑第一,占著位子卻讓他人處理校務,這樣的服務精神,雖沒違法,但社會觀感當然不好。一切好處都享盡,抗議嗆聲,極盡維護自己利益的言行,讓許多辛苦工作的台灣人民,請一天假就要扣薪水,只能領微薄退休金,真的非常不能認同。 (作者為南投水里國中校長)
陳啟濃 2017-01-11
法院也護黨產?

法院也護黨產?

  中投、欣裕台收歸國有案法院裁定停止執行,這樣的判決,再一次讓人民對司法失去信心。我雖然不是學法律,但看到法院的文字說明,應該是說將錯就錯,避免傷害更大。這跟砂石車撞到人,與其重傷要照顧一輩子,司機通常狠下心,二度輾過,讓受傷者死亡。司法認為既然救不起受傷者,就讓他死吧,避免後續的麻煩,一樣的道理。 以前的黨產透過瞞天過海、偷天換日的手段,將國家的財產,全民的血汗納稅金,用公司型態出現,而轉移到私人的名下,這樣的私相授受,法院竟然認為,避免造成更多的社會傷害,不要再收回國有。 法律是國家公平正義的最後防線,竟然不考慮國家財務的程序正義,判決黨營事業不應收回國有,我們合理懷疑,司法人員的執法勇氣公義何在?如果程序不符正義,造成的不公不義,法律應該有所作為,補回當初的錯誤,並且不計任何代價。司法體系是人民身家性命之所寄,期待能清明果斷,並執行整體國家利益的大事,不能只是照顧特定群體。 黨產無法收回國有,是國家財政的損失,正義無法伸張,更嚴重的後遺症是,社會的積非成是,將對司法無情的挑戰。人民違建可以說不要再製造破壞,讓建物就地合法;殺人犯可以說不要讓他服刑入獄,他有家人要照顧,以免造成遺憾。如果法律可以討價還價,請問法官大人,你們心中那把尺,標準何在? (作者為水里國中校長)
陳啟濃 2016-12-17
吳志揚不知道的正義

吳志揚不知道的正義

  有名警察透過吳志揚,秀出當年報考警校的簡章,指控政府沒誠信。簡章上白紙黑字,寫著警察服務滿二十五年可退休,不受年齡限制。但簡章畢竟只是招生規定,能規範到二十幾年後的事嗎?何況憲法都能改,公職人員退休金制度有何不能改? 吳志揚借題發揮,希望政府不要製造職業對立,拿軍公教的退休金開刀。還說年輕人要的是工作機會,能發展的舞台,不要這樣的轉型正義。 這是天大的指控,對立、開刀都不是好事,但吳志揚忘了,是國民黨長期只照顧軍公教,忽略對工農職業群的照顧,是國民黨多年來造成職業對立。 我的父親是農人,辛勤耕種,還要看天吃飯,老天不照顧,當年的付出,連工資都不夠,甚至貼上成本。從小看到農人受到剝削,農會成為利益特權團體,農人年老後,沒有公教人員享有的退休金。李登輝執政後,民國八十四年開始,才有老農津貼,但區區數千元,只是象徵意義,談不上照顧。 全世界都無法認同,退休的人領的錢,比在職的人多,如果退休金減少能讓政府財政更穩健,將經費往其他方向投入,甚至不讓國家財政面臨破產、產生通貨膨脹造成年輕人成家生活的困難。這就是轉型正義,怎能說是拿軍公教的退休金開刀。 (作者為水里國中校長)
陳啟濃 2016-11-13
「不捨」干涉司法?

「不捨」干涉司法?

  蔡英文總統在文章中,提到對郭瑤琪的不捨,引來部分法官,還有媒體的撻伐,言下之意是總統不該「干涉司法」。如果連表達意見,都成了干涉,台灣言論豈有自由。雖貴為總統,難道連想法、情感都不能享有? 姑且不論郭瑤琪有無冤屈,從整個司法審理過程來看,就充滿了詭異、曲折與羅織。總統是否有干涉司法,應從有否授意或關說判定,不能當上總統,就失去一般公民的言論自由權。法官如果能公平公正,真有罪不用怕總統的想法,而是要拿出證據,說服全體國人。 陳水扁因相信自己清高,遠赴花蓮說明「頭目津貼政策買票」一案,創下國內總統不受一般刑事案件審理的先例。之後卸任當晚,立即遭上任的馬英九以罪犯處理,限制出境。其後的換法官、無限期羈押,怎沒看到任何法官出面,質疑馬英九的「干涉司法」。現在蔡英文發表文章,法官到底擔心什麼,法官可以搞文字獄嗎?各層級審理過的法官擔心的,應該是郭案若真相大白,無罪定讞,自己的專業能力、審判公正性,會讓人打個大問號。 我們很不願意相信「法院是國民黨開的」這樣的說法,然而有些法官心中的意識形態,是否仍將國民黨當成是爹娘,就很讓人懷疑了! (作者為水里國中校長)
陳啟濃 2016-10-02
軍公教就是這樣被污名化的

軍公教就是這樣被污名化的

  劉明新老師自願放棄十八%優存利息,卻引來部分媒體熱搜與起底,說他是深綠,說他身兼數職、收入頗豐,這跟放棄十八%有何相關?言下之意,教職就不該是深綠,難不成軍公教都該是深藍? 在黨國制度多年的遺毒下,軍公教只能成為國民黨的禁臠、幫凶與附庸。每每有軍公教支持本土、支持改革,都被劃分為深綠;且這樣的立場,往往都因服公職,而要相當低調,免得受到排擠與歧視。 誠如有位退休老師的好朋友說:「我也不是說支持哪個政黨,而是支持本土,希望改革,並期盼台灣有一天在國際上,能享有國家正常地位。」我想,應該也有不少公職人員,有同樣的政治立場。 劉老師才是真正要跳出來,指控這些媒體的污名化,將他對國家將來的憂慮與關心,都運用政治算計來醜化。支持退休金的合理化與公平化,不應該有政黨偏見。 (作者為教育人員)
陳啟濃 2016-09-11
退休金竭澤而漁 然後呢…

退休金竭澤而漁 然後呢…

  如果說制度都只是保障既得利益者,沒錯的話,剩下的事就是要如何改變。以教師退休金而言,千言萬語總是換來所有退休老師的反彈,放到嘴裡的一塊肉,畢竟沒有人願意放掉。 老師的薪水年年跳,不必像公務人員,要找更高薪俸的職務,所以每位退休老師的薪俸,都是以退休時比照公務人員簡任官的薪俸,所以平均老師的月退休金,將近六萬八,事實上大多數都超過七萬。所以退休老師流傳一句話「週休七日,月領七萬。」聽到不知是替他們高興,還是替國家擔憂。 既得利益者總是說「信賴保護」原則,還有以前他們的待遇很微薄,沒人要當老師,言下之意是政府現在要補償他們。如果要用「信賴保護」原則,是不是要以當年訂定退休金的方式時的薪資狀況,比照當時其他行業的薪水,換算成現在的金額,再訂出退休金。而不應該通通以比照簡任官的高薪,來訂出退休金,這樣的方式,政府永遠是輸家,輸掉的是人民納稅的錢。 甚至說政府不善理財,不應該找他們開刀,照這樣不負責任的說法,制度是以前訂的,現在的政府難道就一定要買單。當國家每年要編列經費,來貼補退休金的缺額,餅就這麼大,拿去一塊,損失的畢竟是全民。許多國家經濟蕭條,政府都可能要有減薪措施,維持財政的穩定,更何況退休金。 (作者為教育人員)
陳啟濃 2016-07-24
這樣的將軍退了也罷

這樣的將軍退了也罷

  有名將軍因小白事件,認為政府搞民粹,不知尊重軍人,他憤怒之下,決定退伍。他認為軍人願意犧牲奉獻,卻不值得為「不知支持維護國軍的政府、政客、名嘴」與「道貌岸然自以為是的網民」拋頭顱灑熱血。 國軍的情感維繫力量,以及對自己軍職的堅守,應該是來自於保家衛國的承諾,為人民而戰,為確保國土的安全而戰。所以軍人的偉大,在於價值的守護,人生理想的堅持。 我也曾是軍官,而且是義務為國家付出,沒有職業軍人的待遇。所以論付出,許多台灣的男子,大都服役過,為國家犧牲奉獻過。職業軍官能在部隊安穩過日,每天衣食住行有專人侍候,大爺般的生活,不都是許多義務役軍人的照顧。 國家和人民也沒虧待軍人,所以如果拿政府不維護國軍的理由,當作退伍的藉口,這是口是心非,欲加之罪。社會的開放,軍人的問題,更容易讓大眾檢驗。面對部屬錯誤的言行,軍中長官當然有責任承擔,並且要導正風氣。 以往軍隊唯我獨尊的場面,早已不存在,軍中的紀律,也必須接受社會的督促,但不能誤將情況當成「不尊重國軍」、「不維護部隊」。部隊的長官,如果連狗都照顧不好,士兵我行我素,軍紀會有多嚴整,誰會相信! (作者為水里國中校長)
陳啟濃 2016-07-02
只知中華不懂文化

只知中華不懂文化

  ◎ 陳啟濃 李艷秋酸台獨還放端午節,還好她現在沒當主播,不然會誤導更多國人。 按李艷秋的邏輯,中共=中國=中華文化。中共成了華人文化的代表,而且不能認同中共政權的國家或人民,就是不能認同中華文化。這樣錯亂的國家認同,歪曲事實的文化定義,跟中共統戰的文宣,如出一轍。相信全世界,還存在許多跟李艷秋有共同錯誤認知的華人。 難怪講到台獨,就是天大的罪惡,因為照李艷秋的說法,台獨就是反中國,台獨就是不願認同中華文化。 台獨可以是溫柔的,雖然受到這些「中共同路人」的侮蔑與醜化,認同台灣的力量,正慢慢蓄積起來。台灣當然也承繼了部分中華文化,但台灣更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台獨不會反中華文化,而是對於台灣多元與包容的文化,感到光榮與驕傲,也歡迎全球不同文化,包括新移民母親東南亞文化的融入。 台獨也支持渴望民主自由生活的中國人民,並且願意以台灣的經驗,成為中國未來的改革範本。 (作者為水里國中校長) ◎ 陳進男 「端午連假好奇怪!李艷秋問蔡英文:為何要放中國假?」看到這種報導真是覺得好奇怪,如同在大陸網站經常看到流傳的一句話「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中國在元、清已兩度亡國,現在的中國基本上就是中共政權,其實也難以代表「中國假」概念中的「中國」,連這基本概念都不清楚實在奇怪。 其次,正如同美國人不一定是白人,德國人不一定是日耳曼人,如果李艷秋這麼介意,是否要一併質疑為何越南、韓國、日本也有端午節?為何在馬來西亞、新加坡當地華人仍然按照傳統紀念端午節?為什在英國倫敦、曼徹斯特的唐人街,也有當地華人社團舉辦的陸上龍舟比賽過華人端午節? 一個資深媒體人居然會提這種奇怪的問題,真奇怪。 (作者為藥師)
陳啟濃 2016-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