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陳政三)
陳政三相關文章
高跟鞋 烏腳病 布袋史
自去年十月開工,迄今已大致完成的布袋高跟鞋教堂,才試開放,已經吸引不少民眾搶鮮,帶動了地方小鎮及周邊地區的觀光熱潮。 高跟鞋教堂初現媒體之時,曾招來文資建築學者的批評,但也引起地方文史工作者的反彈。從發展地方觀光、帶動地方經濟與能見度來看,高跟鞋教堂無疑是成功的;所能帶來的文化歷史體認,其實也可以更加深入,使其除了觀光之外,讓大家體會早期南部諸多海港的歷史、文化與發展過程,形成一個新地標。 布袋最早期的歷史意象在明代與荷蘭人的記載中是個叫「魍港」(Wan-kang)的小港,海盜大本營,比鄭芝龍更早的海盜或海商前輩起家、聚嘯之地;當然,她也是傳統漁撈整補之港。海盜加上漁民,通常不是早期基督教長老會或天主教道明會打得進去的地方。然後是清代船舶在附近遭遇海難,被當地人民搶奪之港,地方官吏不敢踏足之地。到了一九五○年代,出現了烏腳病。 當地漁民、農戶不管男女,穿的都是長筒雨鞋;穿高跟鞋的都出外打拚了。好不容易,終於有高跟鞋教堂,也帶來許多穿高跟鞋的時髦女士,搶踏布袋小鎮,去看象徵愛情的教堂之餘,不小心看到穿雨鞋的老先生、老阿嬤如何艱辛地過生活。馬雅各醫生、甘為霖牧師、郭德剛神父不敢妄想的教堂,終於矗立海盜之窩、漁民之鄉、烏腳病之港啊!這樣叫沒有文化意涵?評斷之前,了解布袋小鎮的過往與遭遇,或較清晰。至於教堂是否會成為淺碟型文化?在台灣很難說,但通常是的。 所以,有關單位、當地文史工作者,如能加深這方面的鋪陳,讓大家去看教堂、懷念結婚之時,讓滿懷期盼喜悅之情的新人,在教堂結婚之餘,都能或多或少吸收文化意涵與小港風華,這樣,當能讓新建築融入舊歷史文化與當地艱苦生活過程。如此或能加深高跟鞋教堂的觀光壽命與延續文化傳承。 (作者為台灣研究者,著有《福爾摩沙島的過去與現在》等書)
陳政三
2016-02-19
孫中山、馬英九與台灣
報載,國民黨於22日在新北市板橋舉辦121週年黨慶,總統馬英九除了上台幫該黨正副總統參選人朱立倫、王如玄造勢外,致詞時還提到「國父始終關心台灣」。還說,孫發起第一次革命是因為清廷把台灣割讓給日本,這是他對台灣「最有感情的一次」。 其實不只孫中山關心台灣,當天在台上的王如玄也很關心台灣「房地產」、朱立倫關心一定選不上之後的「黨主席之位」、還有關心歷史定位的總統,一再強調如何在「馬習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貶抑台灣地位,強調,「我們不會表述到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台灣獨立,因為中華民國憲法是不允許的。」他還說,「上任後努力改善兩岸關係,就是希望讓原來是『殺戮戰場』的台灣海峽,成為和平的大道。」 風兒陣陣吹~風兒陣陣吹~風兒陣~陣~吹~馬先生把作古近百年的國父挖起來背書,小編在這唱首老歌也是合情合理的。(記者廖耀東攝) 捧揚自己之餘,還把他的總裁蔣介石重新歷史定位,說其實孫中山對台灣「最有感情」的表現,不只一次:1927年2月5日,戴季陶在黃埔軍校講述〈孫中山與台灣〉,轉述孫中山臨終交代「台灣、高麗應自治,自設國會及政府」,並下此一結論:「因此,我們鼓吹台灣獨立。」1938年4月1日,蔣介石在國民黨臨代會也強調:「總理的意思,以為我們必須使高麗、台灣恢復獨立自主。」這才真的是「最有感情的一次」! 國民黨、共產黨在二戰初期均仍贊成「台灣應獨立」(詳見1935年「八一宣言」、1941年「關於紀念雙十節的決定」)。而國民黨係在1943年《開羅宣言》,面對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台灣,才「見利忘義」,違反總理遺訓;孫中山「統一」的標的從未包含台灣,這是猛向孫總理遺像鞠躬卻又拿孫中山當擋箭牌者,須反躬自省的。共產黨則在1949年3月16日《人民日報》社論〈中國人一定要解放台灣〉,首次公開推翻「台灣應獨立」原則。 1913年11月,討袁世凱之役失敗後,失意的孫中山與胡漢民訪台,曾到北投泡溫泉,中午點了「生魚片、燒魚、甘煮雞肉、青菜、蛤仔湯」這一道定食。奉勸馬總統即將卸任之際,無妨學學孫先生到北投泡個湯,吃同款定食,品味難得沉澱,思索卸任後可能的下場,這才正道。 (台灣研究者/著有《福爾摩沙島的過去與現在》、《紅毛探親記》、《翱翔福爾摩沙》、《美國油匠在台灣》《泡茶走西仔反》、《征臺紀事》等)
陳政三
2015-11-26
馬英九鬼扯 劉銘傳偷笑
日前有媒體報導馬英九總統於十月二十四日,主持國防部「國家軍事博物館」宣告典禮時,表示將以八年時間打造該館,並舉例說,台灣巡撫劉銘傳擊退法軍的滬尾大捷,「如果不是劉銘傳守住滬尾,台灣人可能就講法文了。」 首先,對一個即將下台的總統來說,未來八年的重大建設,實在和他毫無關係,不應該「狗拿耗子」。其次,明年即將面臨的大選,國民黨被一路看衰,不自我檢討,還指東畫西,下起指導棋,令人有「馬不知臉長」之感! 再來要說說歷史常識了。光緒十年劉銘傳以欽差大臣身分被派到台灣領導抗法,是史實,但說他領兵「擊退法軍的滬尾大捷」,卻與事實大相逕庭。當時鎮守滬尾(淡水)、擊敗法國登陸部隊的是湘軍提督孫開華與台灣團練。劉銘傳督師基隆、敗退艋舺(萬華),本想再南逃竹塹(新竹),被艋舺人強攔住,才心不甘情不願地龜縮台北府。 這在「台灣烏龍茶之父」德約翰(John Dodd)的日記,以及大清淡水海關稅務司法來格(E. Farago)呈報總稅務司赫德(Robert Hart)多次報告中,都有詳細記載。法來格甚至說,「劉爵帥退至板加[艋舺]地方,該地人民怒而圍之;捉爵帥髮,由轎中拽出肆毆,且詬之為漢奸、為懦夫。」這些報告都由赫德轉呈清廷在案。 所以戰後劉銘傳上奏中傷孫開華,稱孫不修武備、毫無戰功等等,都無法撼動孫是敗法英雄的地位。反觀戰時敗逃基隆、躲在台北府,被艋舺人強攔,才未再南逃的劉銘傳,實在心胸太狹、攻於心計,光緒帝曾責其「督師不力,謗書盈筴」。孫開華保台、衛台有大功,但卻被大調過的歷史所故意忽略,也因此不為目前住在台灣的人所深知,連湖南人都刻意忘了他呢! 還有一事須向大家報告。清法戰爭期間,台灣團練表現相當突出,比正規軍還好。基隆最後輪陷,隔著一條暖暖溪與法軍對峙,要不是靠著台灣義勇林朝棟、王廷理、周玉謙、姜紹基等民間團練與少數可戰的清軍死守,台北府恐怕都會被攻破! 但劉銘傳很會寫公文,又會鬥爭,所以後來功勞好像都是他指揮有方的關係,朝廷不是不知道,問題是他有李鴻章力挺,所以大家也都和稀泥,反正贏了。孫開華差點被劉誣陷,幸好慈禧與光緒還算腦筋明白,根本不理劉銘傳一再構陷,最後把孫開華調回福建。 後來劉銘傳推動台灣建省,「疑似」涉入煤礦弊案,朝廷將他「革職留任」,為此他四度上遞辭呈,終於在一八九一年六月卸任,還算能告老返鄉。 不知歷史殷鑑、胡亂說史者,真不知其前途為何呢!(作者著有《泡茶走西仔反》、《征臺紀事》等書,前者即是記錄清法戰爭在台灣的故事)
陳政三
2015-10-26
«
1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美參院通過國防授權法案 邀台參與環太軍演 軍援10億美元
自由時報
各自慶國慶 何必動干戈
李敏勇
北京不把國民黨主席當回事
林保華
在變局中前行:民主台灣的國際責任與文明自信
羅浚晅
中國對台滲透統戰無孔不入 賴清德:盼朝野支持國安十法修法
陳政宇
台灣若遭軍事侵略 賴:戰敗或投降都是假訊息
陳政宇
台灣國家正常化 脫離中國牢結
李敏勇
習近平點火 普廷玩火 接下來呢?
林保華
解答「台灣地位未定論」
李筱峰
國民黨的「中國結」困境
李敏勇
張俊雄為美麗島辯護意外從政 卸下閣揆成平民志工晚年回歸樸實
溫貴香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