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華相關文章

香港「愛國人士」收買本土派曝光

香港「愛國人士」收買本土派曝光

  香港的本土派與泛民的爭議已經持續許多年。圖/取材自 pixabay(CC0 Public Domain),民報合成   香港區域法庭正在審理去年區議會選舉中發生的一宗賄選案。但這不是一般的賄選案,因為一般賄選案是為自己當選而賄選,而這是為了讓別人不當選而賄選。而要別人不當選的別人,是香港非建制派中人,而賄選者的後台則是中資。因此這不是一般為利益進行的賄選,而是政治性很強的賄選。 被指賄選的鄭永健,公開身份是網台主持。去年區議會選舉前向多名雨傘運動後成立的政治團體人士接觸,願意提供資金(15到20萬港元)鼓勵他們參選,條件是須與民主黨、公民黨保持距離,「必要時要狙擊他們」。又指背後財團不介意參選者宣傳本土和城邦理論。 這一個遭廉政公署控告八項選舉舞弊罪、一項共謀舞弊罪,剛剛開始聆聽第一個證人黃學禮的呈述。黃年僅22歲、去年首次參選區議會便以363票之差擊敗建制對手,成為沙田區的區議員。根據媒體報導,黃沒有表示拒絕,也與鄭永健一直保持聯絡,似乎套出不少話,但就是沒有接受資助。而廉署也掌握了鄭與黃的對話錄音。 鄭指定黃在三個選區去競選區議員,可見鄭的背後,有一個指揮選戰的司令部,根據他們可能收買的非建制與建制之間的「第三條道路」,也就是本土派,在不同選區去阻擊泛民。 這個問題被揭開的重要性在哪裡?本土派與泛民的爭議已經有許多年了。傳統泛民的大中華意識確是落伍,但是他們還主張民主,把他們說成「賣港」而進行阻擊是不對的;而因為如此阻擊,那些老泛民也藉口這些本土派一定是共產黨派來打他們的,因而也不去反省自己的問題。最後,在每次選舉中,本土派與泛民永遠無法協調,相互搶票而讓建制派得利。例如去年區議會選舉中,民主黨前任主席何俊仁、民協主席馮檢基,就因為幾百票的落差而輸給對手。這不是說出來分票的第三者一定是拿了共產黨的錢,但是客觀上是有利於第三者。 我一向主張,本土派與泛民如果互不相讓,在選舉中也不應該相互攻擊,自己端出「牛肉」進行正面論述即可,讓非建制派的支持者自己選擇。如果相互攻擊,一定兩敗俱傷,因為兩者的形象都受到損害,讓選民去投建制派,或者意興闌珊而不去投票。 在平時的爭議中,尤其在選戰時,如果非建制派中的參選人不是把主力放在攻擊建制派的對手,而是忙於內戰時,他們不是糊塗蟲、不顧大局者,就是被共產黨收買了。至於是哪一種人,選民自己去辨識,一次辨識不清,兩次、三次,最後一定會看清楚。 香港本土派與獨派,是香港未來的希望;但是必須謹防中共的臥底冒充他們來分化與削弱非建制派的力量。真正的本土派要有這樣的警覺,讓中共的分化難以得逞。這次好幾個本土派人士拒絕利誘,並且報警,把這種骯髒行為攤在陽光下,讓我對他們更具信心。 台灣在選舉中也出現過這種情況,如當年傳說的林義雄名言:「XX兄,YY的錢可不能拿啊。」那就是因為YY要XX參選來搶民進黨的票。柯文哲參選台北市長,蔡英文參選總統,都有過氣人物來搶票,只是後來看到毫無希望而退選。當然,除了選舉,平時通過收買來破壞的,也會有。 現在擔心的是,香港廉政公署最近出現人事大地震(是否與此案有關不得而知),北京與梁振英的黑手對廉署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因此這個由中國在背後主導的賄選案能否真的水落石出,我是有很大懷疑的,最多是那位姓鄭的成為犧牲品,只要中方給予犒賞讓他閉嘴就可以了;當然也不排斥會滅口。
林保華 2016-07-25
看那些反美民粹

看那些反美民粹

南海裁決最不利的是中國,引發歇斯底里反美民粹。這是愚民政策的產物。台灣卻也有人煽動反美民粹,說台灣被美國出賣了。 美國對南海裁決可能有些影響力,但無法操控仲裁法庭,否則以美國重返亞洲政策台灣所處的戰略地位與目前的台美關係,怎麼可能出現「中國台灣當局」的字眼?這不是馬英九「一中」政策下菲律賓把台灣嫌犯送到北京的翻版嗎?美國對菲律賓有影響力,但也無法操控,新任菲律賓總統與中國眉來眼去,美國能禁止? 至於太平島的島礁問題,沒有涉及主權。即使涉及經濟海域,在裁決以前,台灣沒有行使二百浬海權驅趕別人,別人也沒有驅趕台灣。台灣在重申立場之外有必要過度反應,要蔡英文總統衝到第一線? 是太平島的主權重要,還是台灣的國家安全重要?中國否定與羞辱台灣主權,有政治人物衝去「登陸」向中國示威嗎?為什麼他們不在南京去宣示中華民國的主權,卻煞有介事地在太平島作秀?還不是配合中國反美的需要?江啟臣的作派就是繼承馬英九衣缽。 這種反美民粹,也見之於對待美牛進口。美牛不安全嗎?美國是全球食品管制最嚴厲的國家。價廉而不利牛農,卻有利廣大消費者;政府做好配套幫助受損的牛農即可。現在有多少黑心商品從中國走私進來,朝野怎樣應對? 美國會出賣台灣!這是親國民黨學者、媒體人一再舉出例子。的確,美國對南韓、南越的過去領導人策動過換馬行為,但那是獨裁者。美國也放棄過蔣介石,除了國民黨獨裁腐敗,也因為美國被共產黨的計謀騙了超過一個甲子,目前已在反省。美國也許被馬英九騙過,前提卻是台灣人被騙而選他出來。美國是民主國家,尊重選票。二○○四年三一九槍擊案連戰鬧事,美國照樣承認阿扁當選的選舉結果。而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一直是保衛台灣的利器。 每個國家都把自己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美國也是。但是台灣與美國國家利益有許多重疊,首先是民主理念,其次是戰略利益。這與獨裁中國時時刻刻要吞併台灣截然不同。既然基本理念與利益一致,出現分歧為何不能溝通而要罵街登島? 國民黨親中,必然煽動反美,挑撥美台關係。然而一些綠營政治人物與名嘴跟著起鬨;他們當然要反映民意,但一旦民意出了偏差,也有責任挺身而出,因為政治人物與名嘴應該比一般民眾高瞻遠矚。 如果沒有第七艦隊在台海巡航,國民黨抵抗得了共軍入侵嗎?如果不是美國開放市場,台灣的經濟能夠依靠出口起飛嗎?國民黨不要忘恩負義!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林保華 2016-07-20
國民黨不會募款?

國民黨不會募款?

圖片來源:Pixabay ,CC0 Public Domain 立法院討論《不當黨產處理條例》,國民黨立委運用各種手段死命抗拒,在無力長期霸占主席台情況下,以幾百件議案來拖延表決,導致不但立院須挑燈夜戰,還要在本會期結束後加開臨時會。黨主席洪秀柱更邀請已經耄耋之年的所謂「文史工作者」為全黨打氣,因為根據他的說法,國民黨黨產是合法的,所以全黨應該「理直氣壯」起來捍衛黨產。 國民黨還尋找許多理由來捍衛他們的黨產,一些黨棍兇惡的說說,條例是針對國民黨的,是政治清算;洪主席則撒潑說,桌子椅子也是黨產嗎?還有就發出哀鳴說,國民黨的黨工需要發放退休費,沒有黨產怎麼辦?反正花樣千奇百怪,也難怪這是百年老店,十八般武藝至少也會九般。 這些歪理其實不值一駁。如果黨產合法,為何其他黨沒有這個本事有那樣多黨產?何況還原歷史,這個黨產來歷如果不是血汗斑斑,也是雞鳴狗盜。如果說是針對國民黨的,為何全台灣就是國民黨有這個取之無道的黨產?洪主席桌椅板凳之說根本沒有新意,是拾朱牙慧,她的前任朱立倫說過類似的話,說明洪主席並無過人之處。 比較博取同情的是說他們的黨工沒有退休金了。其實何止沒有退休金,連現任黨工的薪資恐怕也發不出。這才是他們必須頑抗的理由,否則這個黨就會「產倒猢猻散」。 之所以會落到如此地步,台灣蘋果日報一位「愛台」專欄說,是因為國民黨忘了怎樣募款。這句話有些道理,但是只說對一半。因為國民黨從來沒有募款過,何來「忘記」? 如果說國民黨有募款的話,也只是國民黨成立前,孫中山以他個人名義在海外向華僑募款從事革命活動,所以華僑被稱為「革命之母」。因為是個人名義,所以沒有什麼賬簿,如果是現在,肯定成為貪腐分子。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當政,孫中山財源枯竭,所以找「帝國主義」要錢,甚至要簽下比袁世凱21條約更加不堪的賣國條約,還因為他沒有掌權而沒有償還的本事,最後還是無法簽下。後來救他的是十月革命後的蘇俄。當時的丘吉爾就聲言要把蘇維埃扼死在搖籃裡,所以列寧把眼光放在鄰近的中國,希望中國也發生革命可以作為蘇俄的奧援,避免孤立。為此不斷派人到中國聯絡孫中山進行合作,發表例如《孫文越飛宣言》之類。孫中山之所以願意合作,就是因為蘇俄願意給錢,並且願意給武器並協助建立軍隊。除了派有軍事顧問,自然不能沒有金錢,黃埔軍校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孫中山要不要付出代價?自然需要,那就是同意蒙古獨立。 20多年前我在香港期間,曾經接觸一位俄羅斯東方學者,我問他,蘇俄當時很窮,哪來的錢來資助國共兩黨?當時前蘇俄檔案剛解密,他說是出賣祖產,包括在國外拍賣俄羅斯的藝術品,才能取得外匯給國共兩黨從事顛覆活動:國民黨顛覆北洋政權,共產黨顛覆國民黨政權。蔣介石「清共」以後,自然拿不到錢,也就不認蒙古的獨立。但是蒙古早被孫中山出賣了,蔣介石沒有能力拿回來,一直保存虛無的「秋海棠」。 北伐勝利,國民黨執政,一直到流亡台灣,國民黨何須募款?即使政府有財政赤字,對內用苛捐雜稅,乃至發行金圓券搜刮民脂民膏;對外找外國貸款,尤其是「美援」,哪裡需要募款? 國民黨在台灣搞選舉,經費除了來自黨產,還有財團的政治獻金,還可以用政府的開支暗渡陳倉,也不需要募款。「自願」的獻金,當然是因為國民黨長期執政,有權有勢,不獻還得了?何況獻了,可能會有回報,怎麼可以失去這個討好諂媚的機會?馬英九百案纏身,有些不就是與獻金有關?例如頂新。錢哪裡去了?就是總統府對面的張榮發基金會,也是馬英九作為黨主席時,就算那時國民黨沒有執政,主席一聲令下,張榮發即使富可敵國,豈敢不買?國民黨還需募什麼款? 民進黨不需要經費嗎?不需要黨工的薪資嗎?蔡英文接手民進黨主席時,民進黨有3億的欠款,但是蔡英文利用各種小額募款,解決了難題。為何國民黨就不會用蔡英文的方式?不會也可以學啊! 問題是,國民黨的支持者從來不需要他們出錢支持該黨,甚至根據主要支持者地位的高低,有不同的利益分配。這就是支持者的「理念」。現在反過來要從自己的口袋裡拿錢出來獻給黨,就像割掉自己身上的肉那樣鬼哭神嚎了。馬英九號稱的年金改革推行不下去,不就是這個原因嗎?有些還不是要割既得利益集團身上的肉,而只是要他們少吃肥肉,不要成為肥貓而已,他們就如喪考妣了。唉,這樣不感到丟臉嗎?這樣值得同情嗎? 國民黨那幾個大老,把你們的家產拿出來一點,海外存款拿出來一些,黨工的薪資、退休金都可以解決了,也不用把立法院鬧得烏煙瘴氣,還要挑動國民黨的民粹來反對政府與轉型正義。鬧下去不但成功不了,你們還要身敗名裂!因為你們的財產,許多也是來歷不明。這些國民黨立委為他們賣命,值得嗎? (作者為資深媒體評論員)
林保華 2016-07-19
南海裁決 中國色厲內荏

南海裁決 中國色厲內荏

海牙國際仲裁法院對南海裁決已經出爐,菲律賓得到最好的結果。判決前夕中國的歇斯底里反應,例如在南海進行大規模實彈軍演,官員、學者、黨媒對尚未來到的裁決進行口不擇言攻擊,還花上不少金錢收買分化東協國家,以及要其他國家為其幫腔,在在證明這個裁決絕非中國所說的「一張廢紙」。「廢紙」說應該出自紅衛兵出身而無法無天的習近平嘴裡,才會被前國務委員戴秉國與《人民日報》社論所引用。 咬人的狗不會叫。北京的大動作說明它的色厲內荏。軍演在裁決前就結束了,面對美國兩艘航空母艦戰鬥群,中國拿來耀武揚威的《遼寧號》航母,卻躲起來,就是怕一旦擦槍走火成為祭品。 北京之所以必須做出這些難看言行,乃因七月底召開北戴河會議將討論明年十九大的重要人事,面對要習近平辭職的輿論,他必須顯示強硬立場。但他也害怕擦槍走火,因為幾分鐘的戰火,可能轟掉他的總書記寶座。急急停掉軍演,就是萬一裁決後美國軍艦「誤射」中國艦機,就像一九九九年北約「誤炸」中國大使館那樣,那習總書記也將「誤掉」寶座。 在不利北京的判決作出後,中國應不會立即尋釁滋事,只會放嘴炮,像阿Q說「兒子打老子」那樣,所謂備戰動作也只是裝腔作勢。南海爭議繼續拖著。因為中國的流氓國家形象發揚光大,一旦發生軍事衝突,中國在無理一方。 目前東協國家在南海爭議上與中國矛盾最深的菲律賓、越南都出現政府換屆。菲律賓新總統杜特蒂在當選前曾伸出橄欖枝,聲稱因為中國願意出錢幫菲律賓建造三條鐵路。但是中國也曾經與菲律賓簽署一百廿億美元的經援協議還解決不了爭議。 越南的親美政府也已下台,但是越南流行的說法是「親美亡黨,親中亡國」,人民會選擇哪一條?何況美國、印度、俄羅斯正在向越南提供新型軍備。據香港媒體報導,四年前的一位越軍副總長就揚言「越軍可以一路打到北京」,最近胡志明市一位年輕教授則聲稱要開戰剷除北京專制政權,「為人類民主歷史作貢獻」。哈哈。 中國在印尼統戰甚力,甚至不惜幾乎白送高鐵給印尼,但是距離中國本土最遠的印尼不假辭色,砲擊越界的中國漁船,印尼總統佐科威還登上該印尼軍艦宣示主權。 中國任何一個不小心,都會引發與這些國家及美國的軍事衝突,使習近平的寶座地動山搖,「中國夢」將是他的噩夢。台灣應低調的以不變應萬變為佳,台灣被牽拖,是被中國拖下水的。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林保華 2016-07-13
獨立建國需踏實而行

獨立建國需踏實而行

極光製圖 蔡英文新政府執政,立即遇到華航罷工、雄三誤射、電聯車爆炸、尼伯特颱風襲擊等等事件與災難,以及面臨許多的改革承諾等待兌現。既令處理的不是很令人滿意,但是也看到新政府逐漸站穩了腳跟。 對那些災難造成的人命損失,我們當然感到萬分悲痛,因為沒有比人命更加可貴;對受傷受災的民眾,也致以誠摯的慰問,相信政府與民間力量都能夠妥善處理與解決。這些災難,有些是不應該發生的,有些是百年一遇的,但是慶幸所造成的人命損失相對還是比較少的,這也是我們常說的,「天佑台灣」。 台灣雖有一個號稱「鎮寶神山」的中央山脈,但是更重要的是台灣人民的緊密團結,才是台灣國家安全與持續發展的最可靠保障。 獨立建國,讓台灣成為正常國家,是台灣人民的最大夢想,但它是一條漫長的路程,以及主客觀條件的成熟。難道蔡英文不想做獨立的總統而願意做特首,聽任北京頤指氣使?但是如果她操之過急,受害的不是她個人,而是整個台灣。 譬如,1989年六四中共空前孤立,台灣為何不宣佈獨立?因為那時李登輝在國民黨內部地位還不穩,國軍還是黨軍,那時宣佈台灣獨立建國,李登輝恐怕被郝柏村「政變」而被取代。那就沒有後來的總統普選。 如果沒有馬英九極度傾中導致的反作用使年輕一代更覺醒,國民黨會在選舉中大敗嗎?如果國民黨還沒有到大敗的時候,決戰就是空想。同樣,在國民黨大敗後,共產黨卻崛起,不但軍事威脅台灣,經濟也挾持台灣,台灣若要邁向獨立建國,更需台灣人凝聚「主體」力量。 同樣,因為過度傾中造成台灣經濟的呆滯,因此在處理勞資關係上,如何在反對血汗工廠對勞工的盤剝與企業經營成本上漲過速之間取得平衡,則需要勞資合作,雙方各讓一步,才能衝出一片天。目前,出口已經看出一絲曙光,可能很快轉為正成長,希望大家珍惜這個轉機。 這不是說我們對獨立建國抱著消極態度,在主客觀環境還不具備時,我們要去創造條件,我們民主前輩的努力,他們站在與國民黨鬥爭的第一線,而且不是作秀蠻幹,而是步步進逼,才取得今天的成果。 我們要獨立建國,是向中國與國際社會表明我們的訴求與立場,是小英堅守主權立場的最大後盾,也提醒新政府不要漠視這一點,但也絕不是去給小英製造麻煩。 如果說台灣人對馬英九國民黨的欺騙行為需要一個認識的過程,美國對中國的「欺騙」行為也需要有一個認識的過程。 同樣,美國是否信任民進黨政府,也需要一個過程,何況國共都在破壞這個過程。因此任何一個過激行為,都可能導致互信的崩壞。 現在還有些海外的中國人,有的站在國民黨立場上攻擊小英,有的站在過激立場上攻擊小英,或者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我們都要特別警覺。如果以為來台灣喊幾句台獨口號,就可以取得台灣人的信任,然後請來當名嘴,或者因此得到資助而可以花天酒地,那是小看今天的台灣了。 台灣需要來自各方,包括中國人民的支持與援助,也會衷心感謝這些支持與援助,但也不希望有人來渾水摸魚,使台灣的正常發展受到干擾。 (作者為資深媒體評論員)
林保華 2016-07-12
台北市的兩河文明

台北市的兩河文明

  淡水河遠眺。淡水河流域充滿豐富的人文色彩和自然資源,是台北文明的發祥地。(Wiki, Peellden, 20160708) 台北市長柯文哲出席「2016台北河岸音樂季——台北五夠水」活動,提及台北的兩河:淡水河與基隆河。讓我想起世界古代史中的「兩河流域」,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及其所誕生的巴比倫文明。 世界上大城市的誕生,往往都在河邊,因為河流形成的沖積平原或易於灌溉而發展農業經濟,再提供運輸之便而發展貿易,有的更帶有海邊的便利;在這個基礎上,便有手工業與工業的發展。各國大城市或首都許多都是這樣形成的。例如紐約、華盛頓、倫敦、巴黎、聖彼得堡、開羅、上海等等。 台灣清治時期的「一府二鹿三艋舺」,兩個在海邊,一個在河旁。艋舺就在淡水河旁,而且也近海。 有兩條河同時流過的城市,相對就少一些,紐約有哈德遜河、東河,分別在北部灣出海;上海的兩條河流是黃浦江與吳淞江,吳淞江在外灘流入黃浦江,再流入長江出海。基隆河是在社子島流進淡水河再入海。 伊拉克的兩河誕生巴比倫文明,以《漢摩拉比法典》為最。台北市的兩河呢?台北市的歷史自然沒有巴比倫長,但是淡水河旁的艋舺與大稻埕,誕生了清治與日治時期台北的商業與工業文明。經濟的發展,必然出現相適應的文化,還有藝術,例如名曲中的〈黃河頌〉、〈梭羅河〉、〈淡水暮色〉等。 本土意識的興起,現在台北人正在努力恢復艋舺與大稻埕的原貌。相對來說,艋舺的歷史遠一點,所以恢復較差;大稻埕歷史近一點,還有民間有心人的努力,給人更深刻的印象。艋舺還有糖廍的遺跡,可惜在一些人的印象中,似乎以色情業著稱。大稻埕的布匹業與南北貨,讓人回憶當年的盛況,該是紡織業的據點;而1934年創立的義美,更成為現在食品安全的翹楚。與繁榮經濟的同時,1920年代台灣文化協會的成立,更是台灣民主政治的萌芽。 相對於艋舺與大稻埕的古典文明,基隆河流域則是現代經貿與現代科技文明的地區,以南港的中央研究院與南港經貿園區、南港軟體工業園區為代表。不過,這裡的「故事」自然不如前者,因為歷史的長短不同。 我在台北只住了十年,出門也大多是開會或政治活動,對台北並不熟悉,但是「兩河流域」引發我的遐想與圖上談兵。除了上述的經濟文化,還有「旅遊勝地」的挖掘。我分別在梭羅、雅加達、北京、上海、香港、紐約、台北各自住了多年。雅加達、上海、紐約只有河景、海景沒有山景;北京的山在西郊;到了香港,港島四面環海,中間有高達554公尺的太平山,立即有「地靈人傑」的感覺;九龍半島有些小丘,如窩打老山、加多利山;新界就多山了,但那是郊區。香港的海景被稱為「無敵海景」,但是沒有河流。類似香港的「山城」,在中國有重慶。 台北市也有山丘,可是不是山城,因為台北是盆地,這是與香港、重慶不同的特點。而且山丘就在鬧市,例如著名的圓山,已被飯店佔據;黃金地段的信義區有象山;文山區的山丘更多了,最高的就有三百多公尺。有的山還有百年古道,市民除了欣賞風景,還可健身。 為了提供市民休閒,河邊還發展了許多河濱公園,並且常常開展活動。淡水河旁有大稻埕碼頭的公園,艋舺的雁鴨公園在新店溪與淡水河交匯處,夜晚可以欣賞華江橋與萬板大橋的夜景,還有橋身的燈光變幻。基隆河旁的公園,自然以大佳河濱公園比較著名。 然而別忘了,河流旁邊還有許多夜市與宮廟,相信這也與交通便利有關。靠近淡水河的艋舺,有華西街夜市與龍山寺、青山宮;近三百年歷史的龍山寺供奉儒釋道三教重要神祇,可見台灣宗教的多元;同樣鄰近淡水河的大稻埕有三大廟宇:霞海城隍廟、法主公廟、慈聖宮媽祖廟。鄰近基隆河的夜市,最著名的當屬士林夜市和饒河夜市。饒河夜市旁就是松山慈佑宮(媽祖廟),走出夜市沒有幾步的錫口,可以見到兩邊的彩虹橋與麥帥一橋。麥帥即二戰與韓戰名將麥克阿瑟是也。從台北市的麥帥公路與羅斯福路,可見台灣與美國的特殊國與國關係。 說回河濱,最有看頭的可能還是社子島的島頭公園,也就是基隆河與淡水河交匯處。放眼望去,除了美麗的河景,還有遠方的群山。由於社子島還沒有「開發」,交通不便,也就很少遊客。廣闊的視野與寧靜的環境,讓人有「寧靜致遠」的情懷。為了保護這塊寶地,未來的社子島開發,應該闢為濕地與生態公園為佳,更能造福市民。
林保華 2016-07-09
聘請美軍顧問 整軍經武

聘請美軍顧問 整軍經武

  雄三飛彈誤射事件,再次暴露國軍存在的嚴重問題。雖然真相尚未最後查明,但是離不開兩個基本方向,一個是軍紀散漫到無以復加的程度,一是政治力的因素,不是意識形態作怪,就是匪諜的潛入。不管什麼原因,都與「一中」原則導致漫無目標、士氣低落,與「黨軍」餘緒而不知為誰而戰。 對此,蔡英文總統並非完全不知,所以出訪前勤走各個要塞基地、培養新人的陸軍官校,也沒有忽略國防產業與研究單位,為的是喚醒軍魂,提振士氣。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還來不及改革就爆發誤射。還好是在內部爆發,沒有給國家安全造成嚴重損失;但是若不加緊改革,勢必釀成大禍。 台灣軍隊的國家化雖然已經實現,但是並不穩固,還有許多黨軍的餘緒,這從軍歌、軍徽等可以看出。尤其馬英九政府縱容一些退將投共,導致國家認同的混亂與普世價值的淪喪,不知為誰而戰,為什麼而戰。前國安局成員李天鐸就直言,沒有國魂,哪來軍魂?因此台灣的軍人必須明確,他們是在為台灣這塊民主土地上的國家與人民而戰。 在目前南海、東海局勢緊張,中國一再恐嚇台灣的情況下,台灣軍人必須樹立保家衛國的正確觀念,要有犧牲的準備。尤其作為將官,不應貪圖特權利益而荒廢武備訓練,使部隊失去戰力。 日前傳出,因為軍隊的形象不好,有些軍校學生退學。這是不對的。形象不好,年輕人作為新血更應該去改變舊形象,重塑國軍形象。我還要在這裡呼籲,參與太陽花運動與反課綱的年輕朋友們,應該積極進入軍校,積極響應募兵,參與改造與組建自己的軍隊。自己國家自己救,有自己的軍隊,才有自己的國家。這將是自己一生的榮譽。 誤射事件無意中也暴露了台灣先進的國防技術。如果不是馬英九阻止,射程兩千公里的飛彈也許已經研製成功。具有越強大的威懾力量,台灣的安全才越有保障。每次經過桃園中科院那長長的圍牆,我都會默默的向裡面辛勤工作的研發團隊致敬。但是如果沒有素質良好的軍隊,再精良的武器也沒有用,甚至會打到自己人。 鑑於台灣軍隊的老化,不但心靈老化,也許久沒有實戰經驗,訓練時就不斷出包,所以我建議聘請美國軍事顧問團,協助整頓與訓練台灣軍隊,以便迅速跟上時代,提升戰力。二戰期間就有這種做法,只是當時史迪威將軍看不慣國民黨的作風,與蔣介石相處不好。聘請美軍顧問,對共軍入侵也會產生阻嚇力。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林保華 2016-07-06
「海陸空」出事是怎麼一回事?

「海陸空」出事是怎麼一回事?

圖片來源:Pixabay ,CC0 Public Domain 《金江號》誤射雄三導彈,鬧了幾天,外界還是議論紛紛搞不清真相,雖然已經懲罰了一批將官,包括星級將領在內。不論是操作疏失,還是陰謀論,最必須講清楚,最需負主要責任的,就是該艦艦長,而不是國防部。因為只有艦長才能說清楚當天發生了什麼事情。上面要負的是領導責任。但是如果上級因為官官相護而掩蓋真相,那麼所負領導責任就會加重。 例如早上8點是升旗儀式,應該是全員到齊,但是8點14分導彈已經發射出去了。怎麼有這樣快的速度?從升旗地點走到崗位,再啟動作業程式,也沒有這樣快呀,除非前一晚已經把程式走完,高嘉駿中士只要一觸按鈕就可以發射出去。另一個令人不解的,為何全艦只有高嘉駿一個人在操作,其他人哪裡去了?還有那顆導彈,一年365天就一直在「鏜」上蓄勢待發嗎?這些,如果不解釋清楚,難解眾疑。 雖然國防部解釋不需要有「鑰匙」,但是即使沒有,也還有其他把關的程序,哪裡這樣容易在幾分鐘內就發射出去?倘若如此,以後這種事情豈不是還容易繼續發生嗎? 現在的「國軍」到底處於什麼狀況? 台灣與中國的關係進入「和平發展」,中國以統戰為主而減少軍事恐嚇,馬英九更是百般宣傳「和平紅利」,加上一些退將到中國宣揚「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以後,特權集團的燈紅酒綠與民間的「小確幸」,已經讓台灣社會處於長期的偏安心理而「直把杭州作汴州」,導致軍隊放棄心防,紀律鬆懈,甚至百無聊賴到可以虐狗致死。而軍隊的封閉生態,也導致外界不易監督,弊端就難改進。一出事,批評就排山倒海而來,如果又有有心人的操弄,更容易演變成為民粹而無限上綱,矯枉過正,從而嚴重損害軍隊形象,導致士氣低落。 蔡英文總統見到這一點,在視察時,已經表示軍人的榮辱是跟她在一起的,以此激勵軍心。但是到底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她出訪期間,不但發生虐死小白事件引發動保團體的憤慨,到軍營前示威,居然搞到相關的軍隊高層幾乎全部出來道歉,連當年洪仲丘事件的「白色力量」也自嘆不如。 在這以前,則是華航空服人員在蔡英文出訪的同一天罷工。華航當年與空軍關係密切。罷工當中的勞資關係、資資關係、勞勞關係也很微妙。還有一位空少更對蔡英文總統出訪進行詐彈恐嚇,這在西方國家與中國,都是被當作恐怖分子行為而加以。但是他所屬的工會居然說工會「不鼓勵」這種行為。這是刑事犯罪行為,怎麼可以僅僅是「不鼓勵」?當然應該是「堅決反對」,豈可保持「中立」?這樣的工會,而且是航空公司的工會,會嚇死乘客啊。 空服發難後,輪到地勤。這樣「海陸空」都齊了。華航除了與空軍的關係,與盤踞政府多年的「交通幫」更是關係匪淺,這也許也是因為中國文化中的「人情」關係造成交通部長賀陳旦的判斷失誤。桃機的事故不斷,當然也與過去交通幫不負責任的發包大有關係,乃至承包機鐵的公司到底有沒有這個技術能力也令人懷疑。這樣多的事件難道沒有弊案牽扯其中? 這些盤根錯節的事,讓「老藍男」變成「老大難」。新政府能夠拉下面皮為民除害嗎?這是民眾的期望,雖然也知道不是那樣容易實現,但是一定要逐步解決。如果大家還愛惜台灣這塊土地,相信新政府會逐步處理過去留下來的爛攤子,那麼請大家多考量全局,多點耐心。任何人都不是全才,都沒有三頭六臂。不要做到玉石俱焚,親痛仇快。 蔡英文出國9天,就發生這樣多事情,難道沒有人為的操作因素?雖然我們不能胡亂懷疑,但是如果一點警覺都沒有,那麼就會出更大的事情,把政府震垮為止。中國國台辦不是已經出來叫囂嗎?外部的壓力,民眾還可以凝聚力量來對抗,但是如果是背後的一刀,在防不勝防的情況下,難保不會一刀斃命。因此發生的這些事情,都必須搞清來龍去脈,只有釐清真相,才能清除隱患,吸取教訓,改進工作,讓台灣出現新氣象。依照蔡英文過去處事的毅力,應該可以逐步做到,但是必須傾聽民眾呼聲,集思廣益,多謀善斷。 (作者為資深媒體評論員)
林保華 2016-07-06
美國高調,小英踏實

美國高調,小英踏實

小英出訪中南美,成為她的「踏實外交」起步式。但是美國搶鋒頭,因為過境邁阿密。邁阿密對岸就是共產國家古巴,小英還飛越古巴上空到巴拿馬。不久前歐巴馬總統古巴行,五十五年紅色江山被地動山搖。這是鼓勵小英嗎? 美國做了幾件事表明美台關係升溫: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薄瑞光表示,辜汪未曾說過九二共識。美方安排小英參觀邁阿密港,這是過去過境外交所沒有的。小英一下會見十五名國會議員破紀錄,其中與共和黨重量級參議員盧比歐長談,盧比歐在官網上說「歡迎台灣總統」。高調旨在調高。 小英在巴拿馬題詞時說明自己是台灣總統,即使補上ROC,還是引發國民黨孤臣孽子的撻伐。蔣經國時代,美國的《台灣關係法》就已經去ROC了;這次盧比歐直言「台灣總統」,怎麼這些人不去向美國抗議?沒有美國第七艦隊的保護,這些人能否還在世上,或者是在中國勞改? 我們在看小英的台海政策,不要忘記美國。中國冷凍,美國加溫。 小英上任一個月做了許多實事,最成功的就是穩定軍心。這是台灣國家安全最重要的,小英馬不停蹄,不但關注軍隊的各個方面,還要他們莫忘初衷,這是要喚醒保家衛國的軍心。臨出國前,小英還完成了對三十七名中、少將的晉升,穩定了後方。 軍隊的穩定更與日益緊張的南海局勢有關。今年七月中共將召開北戴河會議,討論明年十九大的重要人事,所以習近平要有強硬表現,表明自己才是正宗共產黨領導人。為此對南海爭端揚言如外國軍機、軍艦無視警告、持續挑釁,應開砲發射導彈云云。這更多是講給中國人聽的,但是還不能不防萬一。 中國軍網報導,五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三日,中國南海艦隊「在西太平洋某海域進行了連續四十八小時不間斷的實兵對抗演練」。這個某海域就是菲律賓東部菲律賓海,也就是日本沖之鳥所在區域。這個地方已被中國稱為「第二南海」,可見其企圖心。演習時間是蔡英文就職隔一天。中國海軍進入這個地區,可以東西包抄台灣(包括菲律賓),所以當時就被美日軍艦尾隨。那裡到關島與日本本土中間也沒有屏障,與到台灣等距離。那時台灣媒體還在為是島是礁無謂爭論。台灣軍艦在那裡護國甚於護漁。 所以國防部長馮世寬說軍人要「含笑犧牲」被人訕笑;軍人滾爬練兵,女立委於心不忍;都是長期偏安心理作怪。這都是台灣所處險境與維護主權獨立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何況要成為正常國家。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林保華 2016-06-29
對林全內閣困境的理解與解決

對林全內閣困境的理解與解決

  林全個人名士派風格,社會經歷比較狹窄,對民進黨人事沒有那麼熟悉,再加上蔡英文「大聯合政府」的戰略,遂導致「老男藍」的形成。(中央社提供) 林全內閣的「老男藍」為人詬病,在現實中也發生了一些事件(例如桃機淹水停電與華航罷工)與失言(例如核電政策),引發批評與攻擊,民調也急劇降落。批評是應該的,攻擊則是別有用心。這些情況不應全由林全內閣負責,但必須由它來解決。無法規避,也不應迴避。 這些情況與「老男藍」有一定關係,對「老男藍」我理解,也必須逐步解決。有人說,經過四個月的精挑細選,怎麼會選出這樣「老男藍」內閣?這是真不了解情況,還是故意抹黑? 這次小英組成政府的大環境,與阿扁時期有不同。第一,阿扁前任的李登輝總統,走本土路線,配合阿扁的交接;雖然有連戰的抵制,還不成氣候,最關鍵的軍隊、國安與司法部門,保證穩定過度。這次卻是馬英九的極度傾中,事先做了全面抵制與搗亂。第二,阿扁接任時的藍綠沒有現在這樣對立,因為李登輝認同「台灣出土天」;但是經過319槍擊案與連戰的「聯共制台」,激化藍綠對立,馬英九執政後更是以煽動藍惡鬥綠為能事,各個部門換上自己的嫡系親信,因此如何穩定交接成為很大問題,必須細緻處理。 「老男藍」內閣的形成,在於黨國餘孽利益集團影響下的台灣惡質政治,使許多人望而生畏,因此蔡英文遴選閣揆就有許多困難,耽誤了一些時間,林全犧牲個人利益接手,應予稱讚。但是由他遴選閣員時,更加困難。除了上述惡質政治的影響之外,民進黨的改革理念,擺明施政是會遇到極大困難,因為要面臨利益集團的最大反撲。而有能力,但是著重個人利益的,也因為卸任後不會再有「肥貓」職務而不願來政府服務。加上林全個人名士派風格,社會經歷比較狹窄,對民進黨人事沒有那麼熟悉,再加上蔡英文「大聯合政府」的戰略,遂導致「老男藍」的形成。擺出這些問題,只是希望大家多體諒這個內閣,雖然不應該縱容,卻也要一定時間解決。 要解決「老男藍」,我認為必須按照「老男藍」的順序來解決。有關「藍」的問題,不是藍營的人都不能用,而是著重於理念。雖是藍營,只要肯接受民進黨(不是深綠)的理念,以往的表現也不是馬英九式的急統人士,死死抓住九二共識的,就可以任用。例如國防部長馮世寬是這幾年退役上將中願意踏入民進黨總部者,顯示他對民進黨不抱敵意,因此即使有些失言,也是因為不太熟悉政壇語言或工作環境,應予一定諒解。在核電問題上失言者,也是因為不是綠營中人,根本就不清楚民進黨的非核理念。對這些新官,高層有責任對他們進行理念的溝通與教育;民眾也多給予諒解,除非他們拒絕改正。 解決老藍的問題,外交部、陸委會的人事是好的模式,那就是「老少配」,李大維配上吳志中,張小月配上邱垂正。當然,如果年輕的可以配上女性,就可以一下解決「老男藍」問題。但是依其重要性,還是藍老男。但是「藍」也並非絕對,看看內閣中的「綠」也出狀況就可以知道。但負責年金改革的林萬億,文化部長鄭麗君都有不錯的表現。所以根本上還是必須德才兼備。 與內閣相關的重要人事,是國營事業的肥缺。有的人也許不願意接受官員職務而追求董座職務,這樣的人就是缺乏服務精神而對肥貓有興趣。鑒於必須改革肥貓利益集團與杜絕「酬庸」的攻擊,挑選人事更為重要。這個改革也非一蹴而就,但是為了表示決心,對薪資與獎金 較高的董座,在上任時不妨表態帶頭先減薪,然後才著手整個制度的改革。由於國營事業的專業性較強,新任董座除了要有一定專業背景,除了配備年輕助手去熟悉業務,培養人才,還必須善於發現與挖掘在本部門內具有本土理念而長期受到打壓者,當然也須著重德才。只有改變這些結構性的生態,才能實現改革的任務。目前台電、華航所發生的問題,不就是既得利益集團對改革的抗拒嗎? 國民黨對「酬庸」的無恥污衊,請自行照照鏡子。這些陋規不是黨國體制遺留下來的嗎?民進黨第一次執政因為多種原因沒有革除,馬英九變本加厲,甚至對「共諜」張顯耀都要酬庸,可見一斑。馬英九上任時,對有任期規定的國營、公營事業,都不惜立即拔除,例如中央社、央廣等。蔡英文重視任期制度,但是如果有人藉此胡作非為,為了國家與人民的利益,也不應手軟。
林保華 2016-06-26
我所認識的林榮基

我所認識的林榮基

我認識林榮基二十二年了。當年我家到銅鑼灣書店只需走兩分鐘,所以一開張我就去了。那時李志綏的《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剛出版,他給我比一般二樓書店更大的折扣。我前後買了二十多本給中國朋友,有一本據說輾轉到了副總理田紀雲手裡。 九七離開香港後,每次回去,幾乎都要拜訪這家書店,在那裡看書買書,都會與他閒聊,了解行情。後來幾次,他都抱怨租金漲到受不了,最後一次見到他是去年年初,他賣了書店,為新老闆打工。 他是有理念的書商。三年前我到書店,他正在向一位中國顧客熱心推介流亡美國的中國作家李劼所著的《中國文化冷風景》,櫃檯前堆了高高一疊。那位顧客買了一本後,他就對我連聲稱讚這本書寫得實在好。我說我是這位才華橫溢作者的朋友,他剛從美國來台灣出席新書發表會,我正在看他早些也在台灣出版的《百年風雨》;他說,這本書在他那裡已經賣斷市,賣了兩千本。我說,怎麼在台灣沒有反應? 後來想通了,李劼的書狠批中華傳統文化,尤其對儒法兩家,對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的比較批判與嘲諷觀點更是獨特,自然不為台灣的中國人所喜。 那年的毛澤東冥誕,我與中國維權律師滕彪等,在香港的一個論壇討論毛澤東,我認為他就是個政治流氓,是中國封建文化,尤其是權謀文化的產物。我為此寫了篇文章,卻被熱愛中華文化的中國老民運人士痛斥,說我為馬列共產黨脫罪云云。不過在那個座談會上,幾位中國年輕人大讚李劼的學術觀點,我為中國年輕知識份子的覺醒而振奮。 林榮基失蹤後,李劼在香港蘋果日報寫了篇「銅鑼灣書店的文化追求」,講述他到書店看書,被林老闆認出,並大讚林的人文品味,期待中國的文化復興。我也在該報寫我對林的認識,最後說:「面對強權,我也只能在台灣不斷為他祈福。」 這次綁架事件中的李波,我也認識近三十年,他與其他兩位先被釋放回香港。他們按照當局安排的劇本演出,有其苦衷;林榮基開始也是如此,但是在回中國報到的半路上,經過掙扎,終於做出與中華奴性文化不同的選擇,毅然向強權說不!本來裝傻的特首梁振英不得不表示關注,北京《環球時報》的社論與另一篇文章更是發表後被撤下,因為習近平正在歐洲訪問,高層陷於混亂。 事態如何發展,取決於北京。要「一國兩制」不走樣,就應該認錯,不要繼續說謊;從此不干預香港內政,否則「港獨」思潮更要蔓延。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林保華 2016-06-22
馬英九侮辱了香港人

馬英九侮辱了香港人

  馬英九的「香港危險」論,原本是要向蔡英文射冷箭,卻刺痛了香港人的心。香港學運領袖黃之鋒(圖)便直批馬在講風涼話。(Wiki, 西鐵頭等, 20160617)   馬英九的香港賣國之行被總統府否決之後,可以想像以他狹隘的報復心理,必然會發作。果然在他給香港的視訊講話中,在正式講稿之前,加了一段他自以為幽默的冷笑話。他說:「我不知道原來香港是這麼危險的地方。各位女士與先生,你們最好小心了。」 蔡英文總統府主要是以違背國家機密法與難以控管風險為由否決馬英九的申請,馬英九以這些話反擊,自以為得計,卻是侮辱了許多香港市民,尤其經過雨傘運動洗禮的香港年輕人。 前學民思潮召集人、現任眾志秘書長的黃之鋒在臉書痛批說:「馬英九別說這些風涼話吧,這幾年發生了劉進圖(按,明報前總編輯)被斬、七警暗角毆打、示威者被判監坐牢,以及最可怕的李波被失蹤以後……你想不到香港那麼危險只是你自己的問題,實情是我們這些香港人,一直也活在恐懼之中。」 不光是這段冷笑話,就在整個演說中,對轟動台灣與全球的雨傘革命(這是中國拒絕香港普選引發的)、對香港人最恐懼的銅鑼灣書店綁架事件、對這幾天中國當局與跨國公司打壓藝人何韻詩事件,馬英九絕口不提。這當然可以理解,因為那是中國的言論禁區,馬英九既然要來香港「聯共制台」,當然要服從共產黨的規定,搞不好他的講稿也必須事先經過中宣部或中聯辦的審查。 中國官方背景的中評社在今年6月2日就發表「樂見馬英九訪港,言談宜謹慎」的評論說:「香港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港台關係受『錢七條』的規範,須遵守『一中原則』。馬英九也清楚,大陸對『總統』稱謂、對『中華民國』等都很敏感。另外,香港的普選問題、佔中問題等,也是北京特別在意的。」馬英九果然按照共產黨的這個規矩來做。如果他不是共產黨的奴才,誰是共產黨的奴才? 但是馬英九的無恥,還不止充當共產黨的奴才。要到香港大放厥詞,推銷聯共制台的「九二共識」,還在於他自稱是「香港仔」,是「香港出生,台灣製造」云云。但是從他的講話看,這個「香港仔」完全沒有接上香港的地氣,還發表侮辱香港人的言論,實在使人懷疑他是不是冒牌的香港仔,只是為了進學校有優待?即使真是香港出生,也已經背叛香港本土,眼中只有中國。 而即使馬英九是台灣製造,也不是真正的MIT,只是從中國來的「來料加工」,本質上仍是中國貨。從他一再宣揚「炎黃子孫」、「血濃於水」,根本不把養育他的台灣放在眼裡,甚至幹出出賣台灣的千古罪孽來看,希望香港人認清馬英九的真面目,他並非台灣人,別為他所騙! 馬英九在香港放了一通屁,還不甘心,並在台灣召開記者會,大談「無罪推定」。總統府只是表示難以控管他在香港的風險,這是事實,與他是否有罪無關。可是馬英九為何要談「無罪推定」?那是他恐懼接下來是否會被境管,更害怕會被起訴。現在有多少案子堆積在北檢,雖然現在還有自己人「關照」,未來會如何,難道馬英九心裡不會「毛毛的」?然而這樣多的案子在等待偵辦、起訴,恐怕也打破世界卸任總統的紀錄。 總之,這是馬英九長年累月、肆無忌憚做壞事的結果。他以為黨國體制可以萬歲,沒有想到民主潮流也會沖垮黨國體制。太陽花運動沒有讓他清醒,他繼續作惡,下台後還要到香港作惡,繼續充當共產黨的幫凶,歷史將會公正的給他應得的報應。
林保華 2016-06-17
對洪素珠事件的省思

對洪素珠事件的省思

        圖片來源:Pixabay ,CC0 Public Domain   據說是台灣民政府成員的洪素珠飆罵老榮民,引發強烈反應。把對國民黨外省權貴的仇視指向老榮民,使用了「不要臉,滾回去」等字眼,是明顯的錯誤。所以蔡英文總統認為「我們必須加以譴責;任何族群的偏見,我們要立刻停止散布。」   台灣是移民社會,尤其要重視族群偏見的問題;台灣正在受到要被中國吞併的威脅,更需要族群團結,共同對敵。製造族群分裂,無疑是親痛仇快的事情。事件也的確引起各個階層的譴責。但是小英要求「立刻停止散布」的主張卻被漠視,一些媒體與政客反覆播出與重複這些言論,並且加以渲染,惟恐天下不亂,以達到進一步製造族群分裂的目的,實在是非常的惡質。 這件事情引發我們省思的有以下幾點: 第一,我們社會的確存在族群不平等的事實,雖然許多是歷史遺留下來的,主要是外省權貴享有特權的問題,但是沒有進行轉型正義,引發民憤是必然的。但是有些人感情太過衝動,心胸不夠開闊,眼光比較短淺,只看到眼前的一些事情,就拿老榮民出氣,這是不應該的。 第二,這些老榮民有許多當年也是被騙被抓來台灣的,他們也是被權貴壓迫與欺詐的一群。去年選舉期間所揭發的王如玄軍宅事件充分說明這個問題。他們有些也是找民進黨的民意代表來投訴,所以我們應該團結這些民眾向國民黨權貴要公道,一起來轉型正義,不要讓他們繼續被「外省權貴」綁架成為他們的肉票。 第三,我們不必迴避台灣的族群問題,正如最民主的美國也有族群問題。重要的是我們如何來解決這些問題,國家的領導人如何來解決這些問題。過去禁止台灣本土語言、台灣民謠,就是中原心態的族群歧視。華夏文化的大漢族主義就是歧視異族,南蠻、北狄,不是蟲,就是犬,哪裡把他們當人看?隨著普世價值在台灣的深入人心,不容某些人或集團繼續製造這方面的問題。 第四,上一任總統馬英九因為忠黨愛國、孝敬祖先,也就繼承這些族群歧視的問題。例如他模仿中國共產黨領導人說「炎黃子孫,血濃於水」,這是歧視非炎黃子孫的種族主義論調。這種種族歧視嚴重過族群偏見、族群歧視。二○○八年總統選舉時,馬英九拜訪詩人余光中,居然說如果民進黨執政,台灣就將「披髮左衽」,這不是種族歧視是什麼?所以還有他後來面對原住民說「我把你們當人看」之說。 第五,族群偏見是「外省權貴」統治台灣的法寶,他們以此來凝聚他們的力量。例如他們慣說的就是民進黨執政,外省人將被趕到海裡去。所以他們縱容特定集團的這些言行,不但馬英九帶頭,還有郭冠英與愛國同心會之流,他們不被法辦。但是這次他們擴大事態,不但有民眾去鬧事,雄檢也揚言要偵辦洪素珠。因此綠營的支持者在這個時候要特別謹言慎行,不要給他們煽動族群分裂、擾亂社會、轉移改革焦點的機會。這次對洪素珠事件的過度反應正好說明了這一點。 第六,洪素珠據稱是台灣民政府成員,個人是否代表團體,他們自己去澄清;至於有關民政府的種種傳說,包括據說他們分為兩派等等,當然也希望能夠得到澄清。但是這還不是目前急於解決的事務。 經過馬英九八年執政的破壞,台灣百廢待舉,蔡英文新政府面對各種的考驗,某些人等著看笑話,甚至故意製造難題。例如馬英九要去中國統治下的香港演講,當然不會去講「殺豬拔毛」,而是大談「九兒共識」來配合他的習大大。因此台灣人民要更好的團結,一方面監督新政府,更要防止內外特權利益集團對台灣的破壞,尤其是挑撥離間、分化瓦解。
林保華 2016-06-16
民進黨不可做「東郭先生」

民進黨不可做「東郭先生」

  大家應該都讀過東郭先生的寓言故事,他因為發善心將被獵人追殺的「中山狼」藏匿在他的袋子裡,後來中山狼出來後反而要吃掉他,幸得一位老者把牠騙回袋子裡,用鋤頭把牠打死。 民進黨蔡英文政府執政後,一面誓言改革,一面發出不少善意,例如言行上的克制,甚至釋出政府的一些重要職位,爭取全民團結,以便更好的推行改革,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這個設想很好,然而做起來會有相當難度,那就是改革會觸及特權階層的巨大利益,他們會不會接受政府的善意,配合政府進行改革呢? 蔡英文在就職大典上就台灣與中國的關係,闡述得非常清楚,已經到了「九二共知」的地步,中國對第一個中美聯合聲明就是將英文的「認知」歪曲為中文的「認識」,可見差距已經到了只剩一張薄紙,一戳就破。但是中國仍不滿意,運用各種語言、流言、軍演以及鬼鬼祟祟的行動施壓,還啟動海外第五縱隊的和統會,可見蔡英文的善意,還是感動不了共產黨。 國民黨權貴當然要緊跟共產黨的屁股挑戰蔡英文的權力,所以才有馬英九要求去香港,進行國共的公開勾結,延續他的賣台政治生涯。總統府拒絕馬英九的違法與無理要求後,居然有民進黨大老說有必要對前總統這樣防範嗎?有報章評論說蔡英文太小器。 馬英九對李登輝、陳水扁的確不需要防範,直接送他們上法庭,甚至大牢,還進行人身迫害。蔡英文也的確小器,沒有像馬英九那樣開門揖盜,讓共諜、中資大舉滲透台灣。馬英九在新加坡馬習會出賣台灣與中華民國,難道還應該讓他繼續做這種勾當嗎? 台灣人民把馬英九與國民黨趕下台,不是希望民進黨與蔡英文做東郭先生,讓中山狼得以反噬;而是要依法剷除中山狼,否則改革無法推行。 香港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在司局級官員全部華人化以後,只留下律政司(相當於法務部長)由英國人擔任;一九九六年入境處處長梁銘彥私下與港澳辦官員喝咖啡,立即強迫他退休,所以直到主權轉移,港府都平穩運作。香港主權轉移後,官員全部留任,特區政府換了一個律政司,由地下黨員梁愛詩出任。 明乎此,民進黨應該知道司法部門的重要。即使不拿鋤頭去鋤中山狼,也不能讓鋤頭落到中山狼手裡,聽由中山狼咬噬民眾、學生,尤其可能揭發黑幕的知情者。中山狼是極少數,有的還披著人皮,須由司法部門確認。不揭穿他們的真面目,就難以團結被他們欺騙的民眾,這點不可不知。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林保華 2016-06-15
從二二八馬英九爸媽在台灣說起

從二二八馬英九爸媽在台灣說起

馬英九是否可以於近日去香港,有許多反對的理由,我十分贊成。比較沒有人提及的,香港是中共的諜報中心,馬英九本人有香港人身分,會不會像銅鑼灣書店的人員那樣被中共綁架而失蹤?何況馬英九本人出身特務世家。 一般人只知道,馬英九在香港出生,一九五二年爸媽馬鶴凌與秦厚修才把他帶到台灣來。其實,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時,馬秦兩個都在台灣,而秦厚修一九四四年從政大畢業後就擔任軍統頭子戴笠的秘書,他們來台灣幹什麼? 二○○八年馬英九當選總統後,他的四個姐妹在接受中國媒體訪問時談出來鮮為人知的情況。訪問稿於《環球人物》當年第十期刊出,標題是《四姐妹:他在「女生宿舍」長大》。(http://culture.people.com.cn/BIG5/40462/40464/7385309.html) 我按順序整理了他們的情況: 馬以南一九四五年出生在重慶。這一年年底,馬鶴凌夫婦第一次去台灣時,把襁褓中的馬以南放在湖南甯鄉的外婆家。馬乃西一九四七年在台灣出生。那年年底,馬鶴凌夫婦離台返鄉,襁褓中的馬乃西也隨父母回鄉,後來就留在湖南衡山的奶奶家。馬冰如一九四八年在長沙出生。一九四八年年底,馬鶴凌夫婦第二次去台灣時,兩個妹妹留在奶奶那裡,馬以南隨父母同行,她跟著父母在台灣、香港兩地輾轉。 一九五二年,馬乃西和馬冰如跟著奶奶前往香港,再一起去台灣。小妹馬莉君一九五二年在台灣出生。 有多麼重要的大事需要馬鶴凌與秦厚修抱著嬰兒或丟下嬰兒在中港台之間奔波?這需要台灣史專家去尋找與研究。 問題還不只他們在二二八扮演什麼角色,而是他們的經歷比較複雜奇怪。馬鶴凌在香港經營了一家洗衣舖(九龍青山道),比其他被安置在調景嶺的難民好多了,可以安居樂業,可是一九五二年還是全家來了台灣。許多難民想來卻不給。 由於從中國湧來香港的難民太多,港英政府在一九五○年五月一日開始封鎖邊界,有中國政府頒發的正式旅遊證件才可以進入香港。因此馬英九的奶奶應該是拿了政府批發的證件進入香港。當地政府怎麼會給「特務家屬」出境?而馬家在台灣六十年傳承下來的就是「化獨漸統」。 馬英九的「大哥」王曉波是一九四九年隨他的憲兵中校父親來台灣,第二年中共讓他的媽媽經香港來台灣「團聚」策反,一九五三年因為蔡孝乾案發被捕,作供時承認聯絡對象就在香港。在美國CIA隱藏四十年的中共特務金無怠,也是來香港與上司碰頭。至今香港仍是諜報中心。 香港這樣複雜的環境,馬英九會不會通匪?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林保華 2016-06-08
馬英九通匪,司法正義在哪裡?

馬英九通匪,司法正義在哪裡?

  前總統馬英九將出席本月15日在香港舉行的亞洲卓越新聞獎頒獎典禮,他受訪表示已依法向總統府申請報准,目前總統府正在處理。(中央社提供) 馬英九決定到香港去演講。香港在中國統治之下,中國是台灣的敵國,總統剛卸任就去「通匪」,台灣還有司法正義嗎? 馬英九身上背負許多官司,各界人士要求境管馬英九,這個要求非常合理。然而他們的理由,多為涉及洩密與貪腐的案件。殊不知馬英九最大的問題是通匪,也就是外患內亂罪,台聯黨曾經就此提告。現在馬英九公開要到中國招搖過市,無法防止他在香港與中國官員勾結與相互唱和,甚至可能像銅鑼灣書店的人員那樣被中國當局綁架,台灣司法部門怎麼可以容許他出境?蔡英文的總統府也應該認真審查這個問題。 中國境外的新聞文化團體是中共著力統戰滲透的對象,邀請馬英九演講的行徑,肯定有中共介入,否則被台灣人民唾棄的馬英九何德何能去頒發卓越新聞獎?台灣一些公民團體的負責人都被禁止進入香港,馬英九卻立即獲得中國歡迎,如果這不是他們相互勾結,什麼才叫做勾結?民進黨政府不可假裝看不見,或者為了所謂的「合作」而有意縱容。 司法是正義的最後防線,是否認同自己的國家,還是認同敵對國家,更是最大的正義問題。如果容許剛剛卸任的總統到敵對國家趴趴走,對其他官員的限制就不合理了。如果法律上有欠完備,那就應該緊急修法。在完成修法之前,蔡總統有行政裁決的權力,因為這事關國家安全,不容大家漠視。 蔡英文總統在520就職典禮強調對司法改革的決心,引發民眾強烈迴響,說明「司法不義」所引發的公憤之大。政府也表態10月將召開司法改革的國是會議。但是司法沒有真空的時候,天天伴隨著民眾,民眾不能忍受亟需解決的不公不義的司法,要等到10月以後才能解決。有緊急的問題,就應該緊急處理,就如馬英九通匪的問題。 林錫山對蔡英文政治獻金問題詳細情節的有意洩漏,顯然也是某些檢調人員有意繼續炒作這個議題,纏住蔡英文,誤導民眾認為蔡英文不是沒有問題。司法界仍有這種違法亂紀的人員,也應該想辦法撤換,而不是等到10月以後再處理。否則10月以前就是違法亂紀、踐踏正義的黃金時間,哪有什麼正義可言? 相對於對馬英九之流的寬容,對阿扁就還維持「嚴刑峻法」。固然阿扁的問題因為有許多爭議而需要審慎處理,然而中監不許他出席凱達格蘭基金會的餐會而只可回到民生社區的老家簡直莫名其妙。國宴餐會他可以去,是顧全大局避免失焦而不去,凱達格蘭餐會怎麼反而不准去?何況只是見見老朋友。如果赴宴的民眾成群結隊到民生社區去見阿扁,那又怎樣?應該從人道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反而是馬英九去香港是政治問題而不是人道問題。 台灣已經實現政黨輪替,但是在有些事情上,尤其與司法相關的議題,似乎還停留在國民黨統治的時刻。給我們帶來的揪心之痛,是正常的現象嗎?
林保華 2016-06-04
紀念六四須有新思維

紀念六四須有新思維

  六四屠殺後,香港支聯會把中共殺人魔王的面目傳承給下一代,功不可沒。但是廿七年下來,支聯會「建設民主中國」的口號沒有見效,中國人權狀況繼續惡化,香港的「中國化」讓香港人瀕臨中國人的六四命運,導致香港本土運動興起,捍衛香港的核心價值。不幸支聯會諸公至今抱殘守缺、剛愎自用,無視年輕人的要求,死抱「中國」不放,導致爭議日益激烈,也容易被人所趁。 香港泛民借六四光環曾經贏得選舉,但即使選舉勝利,在中國制定的政治架構下,民主難以寸進,自由與司法獨立卻明顯倒退。當自由法治的香港滅亡,民主中國還建設個屁!難道要讓年輕人學劉曉波坐大牢,像丁子霖兒子蔣捷連在街頭被打死嗎? 美國的中國民運紀念六四更加不堪,已經成為某些民運「領袖」做政治庇護生意的行騙場所。每次參與活動的,不少是這些政黨領袖的「顧客」,新陳代謝,年年不同。因為「顧客」拍照後,都作為他們參與民運而必須政庇的「證明」,以欺騙美國司法部門。 這種人口生意居然被認為是「民運辦企業」的典範。我們羞與為伍,也有感於台僑對台灣的獻身精神,與他們不同文化,遂下決心來台灣投身真正的民主運動,並可以就近接觸賦予我第二生命的香港。黑函也送到馬政府,警察不斷上門。 六四還要紀念,那就是以台灣作為榜樣,推動民主與自治或獨立運動的結合,才能架空與瓦解極權的北京中央政府。台灣的二二八豈是靠紀念才平反?我們關心六四,是基於普世價值,不容共產霸權國家欺凌本國人民與其他國家。 民進黨再度執政,必然給香港與中國深遠的影響。但是這幾年海外民運圈出現「忽然一中」吹捧急統與「忽然台獨」鼓吹急獨。他們有的是國民黨秘密黨員,需利益回報;他們過去與國民黨合作反共可以理解,但是國民黨投共以後還合作,就不可原諒。有的則是金援斷絕,無法享受貴族生活,來台灣謀私利。 現在民進黨,尤其是深綠的一些朋友,不了解這些「領袖」的情況,他們個個口才便給,高喊激進口號,就把他們當作貴賓,當作知己,輕易受騙。我絕對支持台灣建國,但還須注重策略運用,並且必須身體力行,我不加入任何派系,只關注台灣與世界大局,這是我的做人原則。 我剛過完七十八歲生日,但我並不快樂,因為經驗教訓太多。即使台灣已經點亮,還有多少漏洞要補,能補上嗎?許多話要說,許多事要做,但我無力面對現實,重重壓力,又能向誰訴說?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林保華 2016-06-01
文革餘孽國台辦

文革餘孽國台辦

  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最近說,九二共識沒有模糊的空間。這是對「反革命」的口吻。來源於中共對反革命的政策,從「鎮反」開始,文革發揮到極致。(中央社提供) 今年是中國文革50週年。文革給中國造成浩劫,根據文革期間善於保護自己倖免遇難而又得到毛澤東庇護的葉劍英元帥所言,死難者達到2000萬人,1億人受到到衝擊(炮轟、批判、鬥爭)。中共中央還說經濟處於頻臨崩潰的邊緣。毛澤東死後逼使鄧小平進行一定程度的「非毛化」。然而毛澤東是中共特權集團的頭子,中共要享受這種貪腐特權,就必須保護毛澤東的權威,所以「非毛化」不徹底,對文革的批判也不徹底,甚至不許討論。 習近平上台,文革幽靈更在中國低空遊蕩。之所以如此,乃是因為這一代的中國領導人,就是當年的紅衛兵一代,缺乏教養,更是好鬥。尤其那一批紅二代更是狂妄自大,目中無人。習近平的表現如此,國台辦那一夥不也是上行下效? 蔡英文就職演說發表後,國台辦的反應沒有使台灣「地動山搖」,受到外界輿論的某些肯定。但是毛偉大說過:「凡是敵人贊成的,我們就要反對。」他們覺得喪失了無產階級革命派的立場,可能加上黨內另一個司令部出來發難,開展「路線鬥爭」,於是國台辦再度加碼,近於歇斯底里程度,發揚了文革無產階級革命派徹底革命的精神,讓台灣人民更加深刻認識何謂「文革」。 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最近說,九二共識沒有模糊的空間。讓人想到了1949年前後中共強調的「中間道路走不通」。文革期間的無產階級司令部與資產階級司令部的鬥爭,更是你死我活,沒有妥協餘地,所謂「一反到底,就是勝利。」那個時候,「共產黨的哲學是鬥爭的哲學」被反覆背誦,還搬出毛澤東的著名語錄:「與天鬥爭,其樂無窮;與敵鬥爭,其樂無窮;與人鬥爭,其樂無窮。」這是違背人性的語言,尤其是那後一句,鬥到天昏地黑、人仰馬翻,享受了鬥人的樂趣,於是一不做、二不休,把人鬥死後再吃他們的肉。相信不敢與不想吃的,也會被當作缺乏無產階級感情的「溫情主義」而被批鬥。 吃人肉是中國飲食文化的傳統。《水滸傳》裡的菜園子張青與母夜叉孫二娘在入夥前就賣人肉包子。世界無產階級革命與中國農民革命的結合,還保留了這個傳統。說不定後來中共與蘇共修正主義的分歧,就是在是否要吃人肉的問題上出現歧義。1989年的六四屠殺與蘇東波的瓦解,這兩種不同的命運,也在於中共與蘇聯、東歐共產黨對吃人肉(人性)的不同解讀。 中共對吃人肉的堅持,才不斷將「鬥爭」升級。對內如此,對外,尤其是對弱小的台灣更是如此。馬曉光講完後,他的上級,國台辦主任張志軍還不過癮,在接見台灣某工商界代表團時再度加碼演出,說是「搞台獨只有死路一條。」 這是對「反革命」的口吻。來源於中共對反革命的政策,從「鎮反」開始,文革發揮到極致。這個口號完整的就是:「坦白從寬,抗拒從嚴,頑抗到底,死路一條!」其實現在中共官員們,他們的父母在文革中許多都被紅衛兵這樣批鬥過,有的死了,更多並沒有死,反而在毛澤東死後,升官發財,與子女成為貪官污吏,極盡享受腐敗的變相吃人肉生活。 世界上有哪一個國家對「獨立」抱著這樣刻骨仇恨的?那是沒有人性的共產黨。你們要將台獨置於死地,然後也吃他們的肉嗎?前總理溫家寶說,爬也要爬到台灣來,是來吃人肉嗎?你們有種就來吧!台灣人會以血肉之軀與你們這些吃人肉的野蠻人對抗到底,絕不讓文革在台灣重演。
林保華 2016-05-27
新南向:台灣認祖歸宗?

新南向:台灣認祖歸宗?

  蔡英文在五二○演說中,談到台灣在區域穩定與國際社會中的角色,「兩岸關係」最多,與美、日、歐是深化關係,新南向政策則被放在首位,加上其辦公室設在總統府而不是外交部,故不能忽略這個政策的重要性。 蔡英文談的新南向政策只是「在科技、文化與經貿等層面,和區域成員廣泛交流合作,尤其是增進與東協、印度的多元關係」;但我認為可以有更多的想像空間。 根據林媽利醫師(與我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研究,佔全台九成一的閩客族群中八成五有原住民血統,九成以上的台灣閩南人、客家人有中國南方百越族血統,不是純北方漢人的後代,反倒與東南亞相近。 因此如果中國對台灣一直抱有吞併的敵意,台灣的新南向政策可以啟動台灣的「認祖歸宗」。因為血緣上來說,台灣人的南島血統多過炎黃。 本人是漢蒙滿的雜種,早看淡血緣認同,更重視價值認同與民族認同,但是國共一直以種族主義來宣揚血緣認同,我們也只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台灣與東協的合作,的確可以包括政經軍文諸領域: 台灣正在努力發揚原住民文化,國歌加上原住民古調就是一例。而五十萬的外籍配偶中,東南亞佔三成左右,他們也帶來南島文化。他們的子女,將是台灣新南向政策的重要人才,因為他們有語言與人脈的優勢,應著力培養。新住民子弟何景榮發表的文章讓我相當認同。 與東南亞國家的軍事合作中,與新加坡的合作就有四十九年的歷史,星光演習就近四十年。隨著南海爭議的擴大,與東南亞國家的軍事交流將會隨著美國「重返亞洲」加強在菲、越等國的軍事部署而擴大。 中國的排外與成本優勢的惡化,不少台商已轉戰泰、越、印度等地,他們的人口超過中國,人口紅利更優於中國,這幾年的經濟正在起飛,成長率好多也高過中國,不但可以成為台商的新生產基地,也是更大的銷售市場。 中國最近派出一位陳九霖寫了篇《新加坡助美攪亂南海非明智之舉 最終或引火焚身》的文章,此人原名陳久霖,派駐新加坡後十年前因犯法被判刑,可見目前中國與新加坡的關係。東南亞許多國家與印度對中國的擴張保持高度警覺。當年中國利用東協排斥台灣,但是如果中國擴張政策不改,台灣經過努力可能成為東協的一員。總之,台灣的地理位置,是美日安保條約與東協的交接,承北啟南。台灣應加以善用,提升自己的國際地位與國家安全。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林保華 2016-05-25
五二○後台海冷和平與冷對抗

五二○後台海冷和平與冷對抗

  蔡英文總統在五二○不會接受「九二共識」已是定局,雖然來自中國與馬英九賣國集團的恐嚇會持續到最後一分鐘。許多學者專家討論的已經是五二○後台海會出現怎樣的局勢,連北京也在思考未來的對台政策,只有馬英九等奴才們還耽溺在九二共識的泥淖中無以自拔。 中央網信辦五月十二日向中國各大新聞網站通報對《環球時報》(網)的批評,指其在台灣五二○政權交接前,發佈所謂「八十五%民意支持武力統一台灣」民調,造成惡劣影響及不良後果;還有評論香港、美國的敏感事件;網信辦約談他們的負責人,並限令一個月內整改。 這種批評沒有當作內部文件,也不拖到五二○後,就是要求中國媒體在五二○前不要炒作,只有那些白痴還在瞎起鬨妄圖渾水摸魚。 我認為,五二○之後台海應該出現的是冷和平與冷對抗局面。「冷」是相對於「熱」而言。馬英九八年是「熱和平」,國共勾結上下交征利,也就是所謂的「和平紅利」。「熱對抗」就是蔣毛當政時的「光復大陸」與「解放台灣」。 蔡英文與中國的未來台海政策會如何?雙方需要相互觀察,相互磨合,因此必然有一個相對冷卻時期。關係較好的時候是「冷和平」,關係較差的時候是「冷對抗」。中國是大國,要統一台灣的也是中國,因此主導方面在中國。 台灣希望「熱和平」,但是不容易,且不說中國的民族擴張主義有其傳統,中國權貴也不想失去利益。國民黨在九合一選舉大敗後,習近平會見宋楚瑜,達成「三中一青」的共識,但是國共官員都毫無興趣,因為他們得不到利益而熱不起來。中共不改革,中國官員只想如龔清概那樣,民進黨政府怎可與他們互動熱絡? 要「熱對抗」也不容易。這不是中國的善意,而是中國須面對現實。 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宣稱「今夜就開戰」,就如我說過的,歐巴馬總統授權給他決定作戰的權力。美國一直引誘中國開第一槍,中國不敢。美國對台灣的「六項保證」法制化,中國也很低調,就是明知實力大不如,炒熱以後難以下台。不是怕被美日,而是被自己的老百姓,尤其是憤青看破手腳而失去威權,大不利維穩。 中國主要可以做的「懲罰」是經濟上的,這也是蔡英文政府需要謹慎面對的。然而中國自己經濟問題成堆,慎防傷了自己;而且會把台灣民眾,尤其是台商推得更遠。 既然未來是冷和平與冷對抗,這個機會就給台灣努力轉型經濟,壯大自己。不怕中國不貼上熱臉,因為要統戰滲透,不接觸怎行?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林保華 2016-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