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吳盈瑩)
吳盈瑩相關文章
鮭魚之亂談「名字」
此次「鮭魚之亂」報導中,多數改名的為九○年後年輕人,成長於網路世代,名字,在虛擬世界中,縱使有其真實性和社會文化意義存在,卻也因各種不同的使用情境脈絡,這些名字就像各個不同的網路帳號般存在,成為一種宣傳、行銷,融合綜藝化與娛樂化。 知名壽司店優惠活動掀起「鮭魚之亂」改名潮,更引起兩極熱議。(擷取自CNN首頁) 更深一層而言,「鮭魚之亂」反映年輕世代受網路文化影響的身分認同與自我組構。他們藉由網路助長的消費主義,透過「吃多少、吃幾桌」彰顯存在感,反抗消費市場中的弱勢地位。透過消費自己的名字,彰顯自我存在的意義,在消費的過程中,個體被世界看到了。 在討論國家法規對於改名是否寬鬆,以及嘲諷現代年輕人之餘,筆者認為更重要的是,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正視名字在當代的多重性,以及「鮭魚之亂」背後反映的社會心理。 台灣人民享有相對自由的改名空間,是值得驕傲的事,雖然年輕世代故意不把「改名」如此慎重的事當真,也不應以國家法律強制規範避免再次的「鮭魚之亂」。真正要關心的是,網路助長的物質慾與消費主義,對年輕世代的心理影響。 (作者畢業於清華大學人社院,新北市民) ◎ 魯育人 據國內外媒體報導,近來有逾百名台灣人民為求飲食優惠而變更身分證姓名,引起所謂「鮭魚之亂」。若說存在必有理由,那麼這場「亂事」除了當作說笑談資,其實也頗有些可思索的地方。 首先,這嚴格來說並非概念層次,或者說並非社會網絡、宗族網絡層次的「改名」。即使在識別文件新名存續的期間,持該文件者也絕非真以「鮭魚」作為與戀人、配偶、子女、父母、親屬、朋友、同僚等互動的自我指涉或代稱。 退萬步說,縱然是實質意義下的改名,名字之為符碼的展演,也不是身分文件所能侷限。在新名之外,舊名仍可能隨親疏遠近流動於不同的網絡,指涉同一個人。更別提,無論新舊,除了本名,還有各種綽號、小名,供關係最近的相異人際圈指代。 真正「短暫」變更了的是,國民與國家相互肯認的契約上所用的代號。換言之,須考量的影響是,在國家框架下,國民於變更存續期間與國家或與另一國民往來時的便與不便,以及耗費更名次數的潛在風險。 由這角度看,「鮭魚之亂」「可以」是理性選擇導致的結果。(說「可以」並不代表肯定,也不表示每個更名選擇都出於理性。)更要緊的是,也正是在此角度下,原住民的相對剝奪感及次等國民狀態是無比真實,也亟須政府反思、檢討的。 (作者為自由譯者,嘉義市民)
吳盈瑩
2021-03-21
«
1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徐榛蔚縣府太脫線!記者忍不住電爆官員影片掀熱議 網直呼解氣!
自由時報
民進黨創黨39週年 賴致信黨員:人民為先、虛心檢討
陳昀
國民黨的「中國結」困境
李敏勇
如何解戈耳狄俄斯之結? 美國為台積電大傷腦筋
林保華
中共九三閱兵的虛張聲勢與篡改歷史
林保華
中國「移民實邊」的現代版
李筱峰
大罷免後聚焦四個優先 賴:台灣社會須休養生息
鄒景雯
國民黨打算陪中共撒謊嗎?
李筱峰
民進黨立委與賴餐敘 盼解財劃法衝擊
謝君臨
台灣若遭軍事侵略 賴:戰敗或投降都是假訊息
陳政宇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