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林俊憲)
林俊憲相關文章
如果國民黨執政,台灣會先淪陷,然後才是搶疫苗
如果國民黨執政,台灣會先淪陷,然後才是搶疫苗! 本以為中國疫苗被看破手腳後,連公子短期內不敢再對疫苗發表什麼高見,沒想到今天就因為自己想出國玩又開始胡言亂語,還說如果是國民黨執政,台灣早就全部打完疫苗。連公子這句話的前提叫做「如果國民黨執政」,那麼我們就假設一下,國民黨如果在疫情期間執政會是什麼情況? 世界各國的專家在研究台灣的防疫模式時,都不約而同提到了一個重點:第一時間就對中國關閉邊境,從源頭就阻絕感染,這才是台灣模式成功的最大原因。但如果是國民黨執政呢?他們有勇氣對中國關閉邊境嗎?等到疫情進入台灣社區,台灣每天的新增病例將會是幾百、幾千例,做再多的防疫措施都來不及了。 所以連勝文說國民黨執政疫苗施打率會非常高,這點倒也沒說錯,因為人心惶惶,每個人都有感染風險,當然搶破頭都要去施打。不過「防疫成功導致疫苗施打率低」和「疫情大爆發導致人人搶打疫苗」,究竟哪個結果比較好?正常人都看得出來! 目前國內雖然開放自費施打疫苗,但考量海外大多數國家仍然是高風險地區,為了避免民眾因旅遊目的出國,指揮中心僅開放工作、留學出國者施打。連勝文在這種時機點還吵著要出國玩,像個長不大的小孩,不知事情輕重緩急,如果真那麼想去夏威夷,政府也沒有限制任何人出境,就請連公子直接出國好好散心,然後別回來了吧!
林俊憲
2021-04-29
福島的教訓
關於最近非常熱議的核廢水議題,我想先給大家看看兩張照片。 這是從Google Earth上擷取,福島第一核電站周邊在2011年3月地震發生前與2021年的衛星對照圖。比對後可以發現,福島核電站四周出現出現了非常多的圓柱體,這些巨大的桶子裡裝的正是為了讓核電廠冷卻所使用的廢水。再看看四周的農地,過去用來種植莊稼的良田全部用來堆積受輻射塵污染的表層廢土,大面積肥沃的土地如今成了不宜生物靠近的禁地,這就是福島的現貌。 東日本大震災剛過十週年,目前為止爐心內部情況仍然不明,因為輻射值實在太高,不僅人受不了,就連送進去的機器人都會損壞。之所以會有核廢水,就是因為損毀爐心必須不斷引入海水降溫,避免反應堆溫度過高引發更大災難。十年過去,福島核災還處於「災害控制」階段,什麼時候能開始真正善後?也許幾十年後、幾百年後,沒有人知道。 福島的教訓告訴我們,核能絕對不是台灣可承擔的選項,這個賭注實在太大。而國民黨提重啟核四公投,又反對福島核廢水入海,完全是邏輯錯亂,凸顯國民黨缺乏中心性的政綱,隨議題逐流,一下在馬英九任內停建核四、一下又要推重啟核四,全台灣最沒有資格批評核廢水的就是國民黨。他們花如此大力氣追打,其實就是一個原因而已:離間台日關係。 最近日本開始主動為台海發聲,國際上逐漸形成穩固的台美日同盟,這讓國民黨非常緊張,他們所擁抱的中國完全被邊緣化,所以才想盡辦法離間台灣跟盟友之間的關係。去年美台關係不斷增溫,國民黨就反美,現在換日本,馬上又大力離間台日。推動重啟核四、操作核廢水議題,根本不是真正關心台灣能源轉型,單純炒短線、博聲量而已。 福島的核廢水排放將會經過過濾,去除所有的放射物質,僅剩下無法從水中分離的氚,國際原子能組織會監督整個排放過程,政府也將持續關注是否對台灣造成影響,並適時向日本政府反應。日本耗費了十年時間、無數金錢,以及大面積的寶貴國土為代價,仍然無法處理福島的核廢水,台灣更承受不起。這兩張衛星對照圖,就是給世人最大的警訊。
林俊憲
2021-04-28
台日逐漸轉化為實質區域安全合作
台日之間的友好氛圍,正逐漸轉化為實質的區域安全合作。 從日前的美日首腦峰會,睽違半世紀發表關注台海安全的聲明以來,日本近期對於涉及台灣安全的議題動作越來越多,其中值得觀察的是:這究竟是日本政府的戰略調整而已,或是整個國家的輿論都開始轉變?根據這個最新民調,答案應該是後者。 日經新聞做了一項民調,詢問日本民眾是否支持政府介入協助台灣防範中國?整體支持率高達74%,就算再仔細以年齡層、政黨傾向等指標來看,支持率也全部遠高於不支持率,將台灣納入日本整體國安考量的一環,已是日本不分朝野的共識。 會有這樣的結果,可以大致分成兩個方向來分析,一是中國近年來對於日本等鄰國的挑釁行為,二是台灣與日本的關係越趨親密。NHK去年做了一個民調,有高達89.7%的日本人對中國抱持不良印象,會有這樣的結果,除了國家層面的戰略衝突外,中國人在日本的脫序表現更是主因之一。相反的,台灣從東日本大震災之後與日本的民間關係越來越好,這股力量也從民間影響到政府,或多或少影響了政府的對台政策,形成一個良善的循環。 台灣與日本、中國的互動關係,其實也可以看出一種新的「外交三角模式」,中國的行為越惹人厭,台灣的友善就越被凸顯,進而造成第三國的兩岸立場逐漸朝台灣傾斜。未來像日本這樣的案例只會越來越多,中國的戰狼外交,其實反倒幫了台灣一把!
林俊憲
2021-04-26
重新檢視2758號決議,改變台灣的國際地位
重新檢視2758號決議,將改變台灣半世紀來的國際地位。 美國跨黨派眾議員昨天提出了「台灣國際團結法案」(Taiwan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Act),目的是為了增進台灣的國際參與。不過與前幾年通過的挺台法案非常不同,這次的法案直指形塑台灣目前國際處境的核心:聯合國2758號決議,一但通過,將對台灣地位帶來決定性的影響。 大家或許在歷史課本上都曾讀過,聯合國2758號決議「使得台灣退出聯合國」,但這樣的說法其實與事實有出入。 如果把2758號決議原文拿出來看,前半部分僅是在敘述「中國代表權」轉移給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後半段則是具體作法:「把蔣介石的代表從它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佔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裡頭完全沒有提到台灣兩個字。 這份決議認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代表,並一直持續至今,但台灣呢?經歷了民主化、七次總統直選,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宣稱要反攻大陸的黨國政府,如今的中華民國台灣,已經與半世紀前有了非常大的不同,若以2758號決議當作阻擋台灣參與國際的理由,不僅不合理,更顯得「過時」。 事實上,這也不是近年來第一次有人提出重新檢視2758號決議。去年5月台灣申請參加WHO時,被WHO以2758號決議當理由駁回,當時外交部就立即反駁,這個決議根本不涉及台灣。如今美國國會再次以同樣的論述提出法案,某方面也代表台美間對於台灣國際地位的認定漸漸一致,那就是跳脫過時的中國代表權之爭,以「中華民國台灣」的實際現狀走入國際。 另一方面,此法案也將對美國的「一中政策」帶來很大的改變。美國的「一中政策」對台灣的主權認定保留了很大的模糊,一但法案正式通過,變成美國政府必須遵循的法律,那麼美國政府對台灣主權的立場將從「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堪稱是自《台灣關係法》以來最大的改變,也代表美台關係將會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朝向實質國與國關係邁進。
林俊憲
2021-04-21
場外痛罵美國人、場內指責台灣人
場外痛罵美國人、場內指責台灣人,尚書大人真機靈! 前天江啟臣才剛抱怨完國民黨沒被邀請跟美方見面,結果國民黨立委陳以信卻緊接著受邀參加朝野立委會晤,實在有點尷尬。但是,即使有了會見美國代表的機會,平常對美國意見最多的國民黨,此時卻一聲都不敢吭了。 每次只要有類似的台美交流事件,國民黨總是可以想盡理由攻擊,說得好像是什麼見不得人的壞事一般。吳斯懷懷疑特使是來「賣軍火」,而鄭麗文甚至比吳斯懷還不如,直接空泛的說「不知要台灣吞什麼」,連個像樣的指控都說不出來,單純是看到美國人就反射性的攻擊罷了。 其實國民黨若真對美國有那麼多意見,昨天的朝野立委會晤也有國民黨代表,大可直接對他們說,直接把意見傳達回去不是更快嗎?但我們看到的,卻是不停在會場外向台灣人指責美國有多糟糕,會場內向美國人說台灣年輕人沒有國際觀,像極了「尚書大人」,風往哪吹就往哪倒!
林俊憲
2021-04-16
美軍告訴中國「真正的敵人是我」
美軍密集出現在台海周邊,是在告訴中國「真正的敵人是我」。 最近幾天台海周遭非常不平靜,先是4月7日遼寧號在台海北方演訓,緊接著美軍羅斯廷號就出現在長江外海。但是過沒幾天,美國海軍就發布了這幾天非常紅的「鄙視照」,地點卻跑到了菲律賓外海。短短幾天內遼寧號從台灣北方到了南方,而美軍居然也如影隨形,緊迫盯哨的意味非常濃厚。 其實對台灣來說,航母並非我們需要擔心的主要威脅,因為在所有可能的攻台模式中,沒有一種用得上航母,甚至還會成為活靶。所以航母象徵的其實是美中之間爭奪太平洋地位的直接衝突。 放出這張照片,很明顯是在嘲諷中國「我們不是一個等級」。但中國受到這樣的羞辱後怎麼回應?昨天派了25架次的飛機擾台,近年來最多。這就很奇怪了,航母的對手是美軍,嘲笑你的也是美軍,結果卻是靠騷擾台灣來回應?這就是標準的欺善怕惡,柿子挑軟的吃。 過往的台海衝突,主角似乎都是台灣與中國兩方的對峙。但美國最近動作這麼多,還展現緊盯的姿態,就是要把中國的目光從台灣轉移到美軍身上,讓他們清楚知道台海若出現衝突,真正要面對的敵人是誰?同時透過照片明確告訴中國「我是你真正的敵人,但你不是我的對手。」 美國自己站上第一線,其實可以降低中國對台衝突的可能性,對台灣有保護的作用。
林俊憲
2021-04-13
一張不需註解的照片,遠勝整日叫囂的戰狼們
一張不需註解的照片,遠勝整日大聲叫囂的戰狼們! 這是一張這幾天非常紅的照片,美軍驅逐艦「馬斯廷號」(USS Mustin)正在菲律賓外海,照片中的兩人分別是艦長和副艦長,而兩個人的中間遠遠可看到一艘軍艦,再仔細一看,正是中國大力吹捧的首艘航母:遼寧艦。 如果我們單純從攝影的「藝術」角度去欣賞,艦長和副艦長兩人構成了這張照片的前景,佔了照片很大的面積,營造出了將照片後景中的遼寧號包圍的姿態,再加上艦長翹著腳,很明顯並非在戰備狀態,整張照片的訊息很明確,就是「不把你放在眼裡」。 如果我們再深入一點,以軍事的角度去分析,那麼這張照片至少就點出了中國航母的兩大問題:艦載機數與護衛艦群。從照片上看來,遼寧號上的甲板僅有5架艦載機,一直以來中國航空母艦最被人質疑的地方就是飛機彈射系統落後,並且僅能攜帶24架殲-15,很大程度限制可以出動的架次,而這張照片似乎也顯現了這個弱點。 另一方面,航母孤零零的出現在畫面中,甚至在他國軍艦的視距範圍內,這件事也非常不可思議。航母僅是戰機的平台,本身的防禦能力非常弱,因此一定要有護衛艦共同組成戰鬥群,並且處於護衛艦組成的防禦圈最核心。但這張照片中,美軍可以如此靠近航母而未被中國護衛艦阻擋,代表中國的艦隊部署出了大問題,宛如一把利刃直接架在脖子上,讓解放軍顏面盡失。 最近幾年來,中國四處在國際上大聲叫囂,尤其小粉紅更是喜歡把老舊的遼寧號吹捧上天,彷彿有了航母解放軍就能戰無不勝。但美軍只是悄悄的發布一張照片,就把遼寧號打回原形,稍有軍事知識的人都能看出問題有多大。 如果要幫這張照片取個名字,我想就是「無聲勝有聲」,那些總是大聲叫囂的人,並不一定真有那麼厲害,往往是在為自己壯膽罷了!
林俊憲
2021-04-12
調閱小組提案都過了,國民黨還在造謠?
調閱小組提案都過了,國民黨還在造謠?還要不要臉啊? 前天的交通委員會上,成立事故調閱小組臨時提案已經通過,沒想到都已經過了,國民黨還敢在自己的粉專上造謠,並且就如我前幾天說的一模一樣,拿明知不會過的提案來製造民進黨阻擋假象。這已經不是政治上的攻擊,而是公然向社會說謊。 還原當天的情況,當時提出成立調閱小組的共有兩個提案,其中一案是我提出的,而另一案則是由國民黨委員提出,雖然文字稍有不同,但大家都一致同意成立,並且在國民黨委員也參與討論的情況下通過,在場所有黨派的委員,沒有任何人反對。 國民黨在散佈這種謊言前,有沒有先回去問過你們自己家的委員?還是黨中央跟立委之間斷線了,根本不清楚做了什麼就亂講話? 發生如此不幸的事故,本該是全國團結起來善後並追蹤真相的時刻,本不想理會國民黨的政治攻擊,但無恥到這種程度,一定要向大家說明清楚。
林俊憲
2021-04-09
善後優先,此時堅守崗位才是真正的負責
善後優先,此時堅守崗位才是真正的負責。 台鐵出軌事故已進入第三天,目前現場清理和復原仍在進行中,不過由於路線受損嚴重,預計要到4月20日勘驗確認現場安全無虞後才會通車。 發生了這麽嚴重的意外,大家的心情非常悲痛,除了針對造成意外的人員究責外,交通部身為台鐵的主管機關,確實也應負起政治責任,因此出現了要求部長辭職的聲音。但我認為,現在這個時間點若辭職以示負責,其實是最不負責的表現。 在台鐵遭遇重大危機的時刻,此時最不需要的就是陣前換將所帶來的混亂。更換一個部長,不只是部長本人的去留而已,他所訂下的政策是否要繼續?新部長是否已經有人選?新部長又要花多少時間熟悉業務?這些都是後續會產生的問題,也是不應現在花時間處理的事情。 目前一切還是救災優先,請大家多多給予受害者及家屬支持與幫助,這也是交通部此刻最重要的任務。
林俊憲
2021-04-04
習近平連任最後的期末考
中國急著拉攏台灣參加北京冬奧,因為這是習近平連任最後的期末考。 近來由於新疆的人權問題,世界各國都出現了抵制2022年北京冬奧的呼聲,中國相當緊張,想拉攏台灣不要一起抵制。對照這陣子的兩岸情勢,共機天天擾台、禁止台灣鳳梨,現在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想要拉攏台灣,從來沒看過這麼不要臉的做法。 中國會這麼緊張是有原因的,2022年是中國政治上非常關鍵的一年,人大將要選出下一屆的七位常委,緊接著隔年就要選出下一任國家主席,確認習近平是否能打破慣例連任。北京冬奧可以說是習近平十年任期最後的期末考,如果最後是以被許多國家抵制的難堪結局落幕,連任之路恐怕困難重重。 其實抵制的案例在奧運歷史上並不少見,最有名、規模最大的一次大概就是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由於蘇聯在前一年入侵阿富汗,被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抵制,最後總共有64個國家加入,繼續參賽的國家只有80個,更有趣的是,這64個抵制的國家中也包括了中國。 中國當年是因為中蘇交惡的緣故,故意給蘇聯難堪,但無論如何,確實有過抵制別人的紀錄。世界各國如果認為主辦國嚴重違反普世人權價值,當然可以發起抵制,甚至中國自己也曾經參與過。為何輪到中國自己頭上時,就是「辱華」了呢? 風水輪流轉,當年喜孜孜參與抵制蘇聯的中國,大概沒想到有一天自己會成為全球公敵。北京冬奧身為習近平的期末考,看起來考砸的機會非常大!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484884
林俊憲
2021-03-31
維吾爾議題深入歐美民間
商人的嗅覺最敏銳,維吾爾議題已經漸漸深入歐美民間,不再只是政府間的問題。 瑞典著名的快時尚品牌H&M,宣佈全面停用來自新疆的棉花,這個舉動引來中國極大的反彈,除了官媒痛罵他們賺中國錢還抵制中國外,各個電商平台也全部把H&M下架,就連實體門市也從百度地圖上消失。 這件事跟最近中國在國際上的紛爭比較起來,最大的不同就是H&M只是一個民營企業,不是國家也不是跨國組織。企業一切都是以獲利為依歸,卻寧願得罪中國市場也要停用新疆棉,H&M也有他們的利益考量。 最近十幾年來,歐美各國對於原料來源不正當的商品越來越重視,消費者也會抵制,包括最著名的公平貿易咖啡和可可,成衣品牌也一樣,除了要求工人不可以被剝削以外,原料來源也是。歐美國家對於企業社會責任越來越注重。 H&M選擇禁止新疆棉,有沒有想過中國的反應?我想他們跟中國做生意這麼久了,一定會預期到這種結果,但他們終究還是做了,這其實就是一個取捨問題:要冒著被歐美市場抵制的風險繼續用?還是就算得罪中國,也要停用?在廣大的歐美市場跟中國市場間,他們顯然選擇了前者。 H&M事件其實也代表一件事,那就是各國對中國人權問題的關注,不再只是政府間的事,維吾爾議題開始慢慢在歐美民間發酵,商人的嗅覺最敏銳,所以搶先宣布停用。接下來這股壓力可能會反過來由民間到政府,迫使歐美國家做出對中國更嚴厲的制裁。 https://www.cna.com.tw/news/acn/202103240318.aspx
林俊憲
2021-03-25
中國是自由世界的頭號敵手
將台灣納入「北約+」,等同正式宣告中國是自由世界的頭號敵手。 美國參議院外委會成員裴利提出一項新法案,要求美國政府將台灣納入「北約+」成員,該計劃的成員目前有日本、澳洲、韓國、以色列和紐西蘭,都是美國在各區域的主要盟友。 美國的軍事合作部署中,最為重要的夥伴就是北約成員國,包括了英、法、德、加拿大這些傳統盟邦,再來則是「主要非北約盟友」,台灣在2003年也被納入其中。而「北約+」就是將原先非北約成員的重要盟友地位提昇,視作美國最核心的夥伴看待。 這個法案如果成真,不僅軍事上的意義重大,外交上表態更是一大看點。北約成立的緣由,就是為了對抗20世紀美國最大的對手:蘇聯。但最近幾年,美國的主要前線已經不再是歐洲,而是意圖改變國際秩序的中國,以及做為圍堵中國第一線的印太地區。 當年為了圍堵共產勢力成立北約,宣告冷戰正式開始。而如今的「北約+」重點都在印太紐澳地區,也等同是在宣告自由世界的新對手就是中國。若將台灣納入「北約+」,再加上日韓兩國,第一島鏈的包圍網就不再有缺口。如同北約象徵冷戰,「北約+」的成形,也象徵自由世界對抗中國的新冷戰來臨。
林俊憲
2021-03-24
反制中國最好的方式,就是訪問台灣
反制中國制裁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訪問台灣。 繼美國之後,歐洲也開始對中國境內的人權問題有所動作,對於中國做出制裁,這是1989年天安門事件之後的第一次。中國大動作祭出更高程度的反擊,歐盟外交官員也表明,中國若不收回,原本將在12月實行的《中歐投資協議》也可能告吹,造成更大的損失。 其實這一類國際制裁,大致上可以歸類為兩種方式:禁止入境以及禁止經濟往來。但是,中國屢屢祭出這種制裁,其實反而會讓自己陷入更尷尬的局面。如果禁止入境中國,卻可以訪問台灣,那不就是讓外國用行動證明台灣不屬於中國嗎? 中國屢屢在國際上逼迫他國接受「一中原則」,但是實務上就是不可能,有關台灣的事務,就必須直接跟台灣談,只是看在中國的面子上接受罷了。禁止別人入境,訪問台灣卻不會受到限制,等於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承認「一中原則」只是存在幻想中的空話而已。 宣稱其他國家是自己的領土,反而變成中國在外交上的軟肋。台灣應該要力邀這些受到制裁的各國政要來台訪問,除了增進台灣的國際能見度外,更是對中國戰狼外交最好的重重打臉。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1-03-22/552828
林俊憲
2021-03-23
沒人敢打我率先,看國民黨怎麼「軟土深掘」
沒人敢打我率先,再來就看國民黨還能怎麼「軟土深掘」! 今天早上,蘇貞昌院長和陳時中部長前往台大醫院施打AZ疫苗,成為國內施打疫苗的第一批人,也實現了蘇院長日前所說的「疫苗不足我不搶,沒人敢打我率先」的諾言,增強國人對疫苗的信心。 從第一批11萬劑疫苗進口到今天開打的這段期間,國民黨對疫苗的攻擊從來沒有停過,而且劇本準備的非常完善:院長不打,就說對疫苗沒信心;要是政府官員先打了,就說是特權,跟民間搶疫苗。 甚至直到今天早上打完,只因為沒有全程直播就說是造假,要不是政院迅速公布照片,否則不知還要炒作多久。即使做到這種程度,我相信還是有得罵,而且劇本我都幫忙想好了:「打進去的到底是疫苗還是生理食鹽水?請院長向國人說明清楚!」 這一連串幾近胡鬧的行為,用台灣話來說,就叫「軟土深掘」,完全不是在意疫苗安全性,單純無的放矢,看看能不能碰巧打擊政府。今天院長和部長親自打下第一劑,用行動帶給國人信心,也請大家放心疫苗的安全性,至於那些還要無理取鬧的人,就當笑話看待吧!
林俊憲
2021-03-22
要不要幫你們報名金馬獎啊?
自己卡自己,再推給NCC,要不要幫你們報名金馬獎啊? 原本傳出有意參選國民黨主席的趙少康,今天卻說不收下中評委聘書,因為收了也沒辦法選。即使當事人都說出了原因,但國民黨還要牽拖到政府身上來,說是NCC「將」介入才不收,將超前部署的概念詮釋到極致。 從頭到尾,NCC對這件事做過的唯一表態也只有在媒體詢問時回答,畢竟按照法規規定,若要擔任黨公職,就不能經營媒體,就算真要做出處分,也是趙少康當選確定之後,再來釐清中評委是不是算黨公職。身為主管機關回應媒體,當然要按照法規來說明,何來介入之說?國民黨這種回應,根本是假設後再假設,前提都不成立了卻可以自己扯一堆。 這整件事最可笑的地方,就是連趙少康本人都表態,他不領是因為領了也不能選,國民黨還可以睜眼說瞎話,把自己黨內的鬥爭推到政府身上。這種面不改色鬼扯的功力實在讓人佩服。這麼精彩又真實的宮鬥劇情,讓人都想幫你們報金馬獎了!
林俊憲
2021-03-19
台灣人真那麼容易上當?
先禁止你進口,再鼓勵你過來,當台灣人真那麼容易上當? 前陣子中國禁止進口台灣鳳梨,原本以為會對台灣農業產生影響,沒想到在國人踴躍支持和日本等海外國家進口的情況下,危機迅速化解。現在又推出所謂的「農林22條」,意圖吸引台灣的農漁牧業前往投資。中國會在此時推這種政策,我認為有兩種可能的動機: 第一,危機處理。台灣對禁止鳳梨的反應是中國始料未及的,本以為可以將壓力轉回台灣內部,再度引起關於對中貿易的論戰,沒想到危機迅速化解,矛頭還指回中國頭上。為了化解這次失敗的打壓,因此推出農林22條來補救。 第二,預謀手段。不論是禁止鳳梨進口還是昨天的農林22條,其實中國的方案和時間表早就已經計劃好,等待鳳梨事件發酵一段時間,就馬上推出這個政策,想要藉此複製過去取得台灣農業技術的模式。 若是第一種動機,那只能說是愚蠢,若是第二種,那就是真正的惡毒。但這幾十年來,中國對台灣所謂的「惠台措施」有少過嗎?一下「惠台31條」、再來「26條措施」,現在又搞個「農林22條」,但不管搞了幾十條還幾百條,唯一一條沒有變的就是台灣人對中國的觀感。 中國的對台政策其實不難理解,他們總是認為自己「讓利」、「釋出善意」,卻永遠搞不清楚台灣人要的只是互相尊重,再反過來怪台灣不領情。中國的施捨心態一天不改,台灣跟中國就沒有任何好好坐下來談的可能。
林俊憲
2021-03-18
美日會談聲明,日本正式加入抗中行列
美日會談的聲明,就是日本正式加入抗中行列的檄文。 昨天美日兩國在東京舉行聯合會談,會後發表了強硬的聲明,指責中國破壞台海穩定。其實這場會談最大的亮點並不是美國,而是一向在外交上非常謹慎的日本,都開始明確表達對台海情勢的關切。 近幾十年來,日本由於二戰的緣故很少對國際事務發聲,即使有,措辭也都相當中性。尤其針對台海議題,因為不想影響與中國之間的關係,所以都是抱持「關切但不發言」的態度。但昨天日本外相的發言,很明確的直指製造台海爭端的是中國,這是前所未見的表態、反常的強硬。 日本的轉變,或許與拜登政府上台有關。不同於川普時期美國自己單挑中國的態度,民主黨政府不斷強調多邊主義,對抗中國必須跟盟友一起進行,包括四方會談、英法德軍艦航行南海,以及昨天的美日會談都是具體展現。 在台海和平中,日本的重要性一直被低估,但日本不論從軍事或是政治力量來看,都是可以跟中國抗衡的區域強權。昨天的會談聲明就像是一篇檄文,在美國的支持下,日本將一改過去不問世事的態度,加入抗衡中國的行列。未來台日的關係也許不僅是友好而已,而是真正攜手維護區域穩定的盟友。
林俊憲
2021-03-17
參選是自己的決定,參選的本錢又是靠誰呢?
參選是自己的決定,那麼參選的本錢又是靠誰呢? 國民黨主席之爭最近非常精彩,就連許久未見的連家也加入戰局。最近就有一篇報導指稱連勝文的參選動機,是因為連戰對江啟臣的「中國威脅說」非常憤怒,意圖將國民黨拉回連戰時代的親中方向。 連勝文辦公室駁斥這個說法,宣稱一切都是連勝文本人的決定。但這也證明了一件事:從他參選台北市長以來,八年過去了,連勝文始終無法走出自己的路,大家看到他,還是想到連戰,看到連勝文要出來選主席,就會認為國民黨將回到當年連戰「國共合作」的路線。 媒體會出現這樣的消息,就表示社會確實存在相同看法,認為連勝文其實就是連戰意志的延伸。畢竟這幾年來連勝文確實沒有什麼在公共領域的貢獻,突然跳出來要領導國民黨也非常奇怪。雖說參選是自己的決定,不過我想在正式登記前,連勝文還是向大家說明一下究竟「連公子」和「連爺爺」的差別在哪比較好吧!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467294
林俊憲
2021-03-15
一國兩制已死,九二共識還活著嗎?
既然一國兩制已死,那請問馬英九:九二共識還活著嗎? 中國人大週四以2895票贊成,、1票棄權、0票反對的誇張比數,通過對香港選舉制度的改變。核心精神就是「從源頭抓起」,控制候選人資格,那麼即使普選也不會脫離中共的掌握。 面對如此蠻橫的行俓,連馬英九都護航不下去,說出「一國兩制」已死。但話可不能只說一半,馬英九真正該向台灣人說清楚的是:所以九二共識還活著嗎? 過去幾年來,中共已經非常明確的表達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就是追求統一,根本沒有國民黨所謂「各表」的空間,而具體實踐的方式就是一國兩制。既然方法已經不存在,那目標還有可能實現嗎? 還有一種可能性,是馬英九根本沒想那麼多,只是看到香港的情況,迫於輿論壓力脫口而出。如果真是如此,那也突顯一個事實:就連最愛把九二共識掛在嘴邊的馬英九,都不清楚這個「共識」究竟是什麼?只不過是拿來欺騙台灣人民、隱藏統一意圖的話術罷了!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3120073.aspx
林俊憲
2021-03-13
鳳梨價格回穩,考驗還在後頭!
鳳梨價格回穩,但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頭! 上週五中國無預警宣布暫停進口台灣鳳梨,反而引起國內的購買熱潮,農委會今天也宣布認購數量已經來到4萬噸,而這個數字正是去年中國採購台灣鳳梨的數量。這波認購潮的效果如何?數字會說話。 查看全台各地果菜市場的平均批發價,可以發現在消息公布的兩天後,雖然價格一度下跌至每公斤14元,不過今天迅速回穩,來到了17.6元,這個數據雖然僅包含批發,但具有很大的參考意義,代表鳳梨價格已經穩定,這都是大家的功勞。 但是鳳梨的產季才正要開始,大約再過一個月才是產量高峰,屆時更需要大家的幫忙。所以還沒搶到鳳梨的朋友可以再等等,把你的「鳳梨基金」先留下來,等到天氣熱一點的時候,再來顆鳳梨消消暑吧!
林俊憲
2021-03-02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國民黨重回馬英九手中
林保華
亞塞拜然拒發簽證 國際法官協會聲援台灣
楊國文
始政日或光復節及歷史魅惑
李敏勇
川普「台灣就是台灣」——一句務實又漂亮的話
尤榛嚴
國民黨的「中國結」困境
李敏勇
習近平與鄭麗文電來電去的騙術
李筱峰
從剴剴案到花蓮救災 粉專怒轟鍾沛君冷血
自由時報
各自慶國慶 何必動干戈
李敏勇
扭扭捏捏的華獨 被逼選出鄭麗文
林保華
批用共產黨收拾民進黨太可怕!趙少康遭藍、紅軍出征
自由時報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