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憲相關文章

反擊惡意罷免,保護一位認真的台灣年輕人

反擊惡意罷免,保護一位認真的台灣年輕人

反擊惡意罷免,保護一位認真的台灣年輕人。 下個週六就是3Qi.tw 陳柏惟罷免案投票日,我要請所有沙鹿、霧峰、龍井、大肚、烏日的朋友站出來,一起投下不同意票。 從韓國瑜被罷免以後,出現了一連串報復性的行動,這些罷免案看似是由公民團體主導,背後卻處處可見國民黨的影子,不僅理由毫無正當性,更充斥了各種惡質的攻擊,背後的原因只有一個:現在的國民黨迫切需要勝利。 民主是一場馬拉松,台灣已經跑了20多年,這麼長的時間裡,我們不斷實驗、修正來找出最適合我們的制度,其中降低罷免門檻就是近年非常重要的一步。過高的門檻其實就是對人民的不信任,但制度應該用來輔助人民表達意志,而不是反過來限制,這就是民進黨掌握國會多數後,馬上著手修正罷免公投門檻的核心精神。 但制度是中立的,低門檻代表人民可以很容易罷免掉不適任者,也代表有心人只需動員少數的支持者,就可以把政敵逼下台,無論被罷免者適任與否。罷免從過去一面倒的仇恨轉變為正反兩方的平等對決,關鍵不再是討厭你的人有多少,而是所有支持你的人是否願意挺身對抗這種不正當的政治操作。這是民主的進步,也是我一定要站出來力挺陳柏惟的原因。 國防一直是我非常關心的議題,因此我經常跑到國防外交委員會質詢,坐在台下準備時,我也會聽聽其他同事們的議題,3Q的質詢總是讓我印象深刻,尤其他擅長從各種非傳統領域來探討國防議題,例如網路安全、灰色衝突等等,內容也準備的非常充分,為國家安全提出可能的盲點,從一個國會議員同事的角度來看,他的認真無庸置疑。 3Q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我們身邊一定都有的一位年輕朋友,認真打拚,為了理想而努力,深愛這片土地,用行動讓她的未來更美好。我對他最深的印象就是去年大選時,陳菊院長為他輔選,聽到菊姐為他打氣時忍不住落淚的那一幕,彷彿世代傳承,民主前輩為我們建立起現在擁有的一切,未來也會有像3Q這樣的年輕人繼續保護這一切。 雖然分屬不同黨派,但我們都是真心為了台灣而努力打拼的人,面對國民黨傾全黨之力打壓抹黑,我們更不能讓他一個人面對。請所有中二選區的朋友下週六一定要站出來,投下不同意票,留住一位好立委,也保護一位認真的台灣年輕人! #挺3Q #反惡罷
林俊憲 2021-10-13
國民黨分不清楚誰才是國人

國民黨分不清楚誰才是國人

國民黨最大的問題,就是分不清楚誰才是國人。 蔡總統的國慶演說引起了許多國內外關注,其中當然也包括了國民黨的各種批評,朱立倫說演說是在「分裂國人」,但是演說內容通篇都在強調團結一致對外,因此,我想真正的問題應該是「朱立倫的國人究竟是指誰?」 這段期間以來,國民黨的許多指控都讓人們感到莫名奇妙,說的振振有詞,卻激不起任何共鳴,這就像是中國每次針對台灣事務發言,不論是威脅還是利誘,大家都是聽過就算了,因為我們知道兩岸的現狀就是如此,互不隸屬,誰也管不到誰。 正是因為誰也管不到誰,朱立倫的回應才無法獲得共鳴,因為他們跟中國一樣,都是說給所謂「包含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14億中國人」聽,但這根本不符現狀,現實中根本不存在這種14億加2400萬人的族群,14億人和2400萬人之間,只能擇其一。 看到朱立倫的言論,就讓我想起早年國慶時,那幅高高掛在總統府塔樓的秋海棠地圖,觀禮台上的所有國民黨高官都知道那不是真的,卻沒有一個人有勇氣把它拿下來,把神話當歷史,歷史再當成現狀,幾十年來重複這個自我催眠的過程而樂此不疲。 時至今日,秋海棠或許消失在國慶典禮了,卻繼續以九二共識的形式活在國民黨的心中,幻想統治14億加2400萬的「虛擬國民」,但現實可沒有「我全都要」這麼好的事情,通常只有全盤皆輸而已。
林俊憲 2021-10-12
紅線被踩了怎麼辦?

紅線被踩了怎麼辦?

紅線被踩了怎麼辦?那就後退再畫一條新的吧! 這幾天國內除了國慶的新聞外,還有一條引起熱議的消息,那就是《華爾街日報》揭露美軍駐台協助訓練的情況,這完全跨過了中國一直宣稱的「紅線」,先是軍機降落台灣、後又有美軍在台的消息,美國早已學會中國這種宣傳招數,並反過來利用在中國身上。 其實早在《華爾街日報》消息披露前幾天,國防部新會期第一次來質詢,我就曾詢問邱部長關於美軍秘密駐台的議題,當時部長的回答都是台美長期合作,個案細節不方便透露,官方既不承認也不否認,這是非常精明的做法。 官方沒明確證實,自然中國政府不能輕舉妄動,但媒體消息滿天飛,傳達台美堅實同盟的意義已經達到,超限戰不再是中國的專利,美國也可以透過媒體放話反制中國的宣傳,輿論戰才正要開打。 不過,這也讓胡錫進陷入非常尷尬的局面,過去他配合中共內宣劃下一條條所謂的紅線,以為美國不會有所動作,愛怎麼講就怎麼講,現在紅線一條條被踩過,他的言論漸漸失去可信度,他可以繼續後退、繼續畫線,只是小粉紅恐怕不會再買單了。
林俊憲 2021-10-11
先有台灣人,才有台灣人的中華民國

先有台灣人,才有台灣人的中華民國

先有台灣人,才有台灣人的中華民國。 今天是國慶日,除了有精彩的表演外,蔡總統也發表了一年一度的國慶演說,內容除了細數一年來台灣的成就外,也向全世界展現我們保衛得來不易民主自由的決心,不過在總統府前典禮外的另外一群人,似乎表現出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情緒。 從國民黨各個重要人物的發言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不斷強調過去如何如何,強調辛亥革命的重要性、強調孫文的地位,卻對近年來台灣的成就隻字不提,用馬英九辦公室的聲明來形容最貼切:110年歷史,他們在意的是前面的38年,我們在意的卻是後面72年。 中華民國與台灣的複雜關係,大家都非常清楚,也對今天這個日子有著不同情感,畢竟110年的歷史發生過很多事,前面38年她讓一個古老民族由帝制走向共和,後面72年她跟著這片土地由戰後的破敗走向今天的繁榮,並且因為民主前輩的奮鬥,今天人們對她可以有不同觀點,但這都不要緊,真正重要的是往後的日子裡,這群住在同一片土地的人該如何一起跟她相處? 美國著名的學者班奈狄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曾寫過一本影響世界政治深遠的書叫做「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ies),用在台灣的現況再適合不過。 台灣人做為一個群體,並不是任何人事物強迫我們這麼做,是因為這塊土地上的人命運息息相關,這種集體意識就是想像的共同體。先有個人、再有共同體,最後才形成國家,換句話說,我們首先是台灣人,然後台灣人再來一起決定現在的中華民國「是什麼」,這才是正確的優先順序。 國民黨不斷的把國慶重點放在前面38年,其實表現的正是國民黨近年來最大的困境:他們與絕大多數台灣人身處於不同的想像共同體,並且兩者幾乎沒有交集。對著2400萬台灣人說話,內容卻是說給對面14億人聽,但他們卻想要尋求這2400萬人的支持,這不是很詭異嗎? 台灣人只知道,無論我們國家叫什麼,現在都與海峽對岸毫無牽連了,國民黨或許可以用歷史把人們心中的邊界模糊化,但台灣海峽的冰冷海水是他們必須面對的現實。 無論如何,中華民國現在屬於2400萬當代台灣人,我們欽佩她建國之初的革命事蹟,但那畢竟是屬於對面那片土地的記憶,真正值得慶祝的是這後面72年,我們一起度過的風風雨雨,無論未來國家要走向何方、要叫什麼名字,這都不是最重要的。 先有台灣人,才有台灣人的中華民國,10月10日已成為台灣這個共同體的日子,祝福所有國人國慶愉快!
林俊憲 2021-10-10
連家培養的幕僚舉球砸向連家

連家培養的幕僚舉球砸向連家

  連家兩代舉球手,現在換自己培養的幕僚舉球砸向連家了! 這幾天國民黨為了推動3Q罷免案,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用全黨的力量對付一人,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已經無招可出了,國民黨市議員參選人錢震宇在臉書貼了一張圖質疑陳柏惟的財產來源,不但沒有造成效果,反而還捅了自己一刀,因為他的老闆就是大名鼎鼎的連勝文。 說起連勝文和連戰,最著名的事蹟除了三代公務員成為世界級富豪、三歲就當自耕農外,再來恐怕就是「舉球手」這個外號了。年輕一點的朋友可能不知道這個稱號怎麼來的,2004年總統大選時,阿扁總統與連戰辯論,連戰提出了一連串質疑政府施政的問題,結果這些問題全部都是國民黨長年執政留下的,最後被阿扁總統完美反擊,就像是自己舉球給對手殺球,從此連戰就有了「舉球手」的稱號。 連戰多次參選失利,2014年時換連勝文接棒參選市長,結果他青出於藍、更勝於藍,選舉期間當了好幾次舉球手,連家又更難擺脫這個稱號了。雖然他們兩人淡出幕前許久,但也積極佈局選戰,只是萬萬沒想到,他們的子弟兵第一次出擊居然還是當了舉球手,而且還用連家最受質疑的財產問題來打烏賊戰,直直的打向自己的老闆,某種程度看來,他確實有獲得連家的真傳。 罷免案是朱立倫擔任主席的第一戰,他迫切需要一場勝利來立威,因此看到國民黨這樣全黨大舉出動也就不意外了,只不過現在看起來,比起對外征戰,他真正要注意的是自己人在背後四處舉球給人殺,請朱立倫小心,敵人或許就在本能寺! (附上當年連戰被殺球的精彩畫面給大家看看) https://www.facebook.com/seeklin/videos/241021208041516  
林俊憲 2021-10-08
馬英九陷朱立倫於不義?

馬英九陷朱立倫於不義?

馬英九這番話,根本是陷朱立倫於不義吧? 不甘寂寞的馬英九又來了!每次只要他跑出來,不用看內容就大概知道是什麼事,果然這次也不意外,又要抨擊蔡總統「消滅中華民國」,只不過這個時機點實在有點敏感,不免讓人聯想到前陣子才因為「民國」兩個字被叮得滿頭包的朱立倫,該不會是在指桑罵槐吧? 從馬英九的發言來看,我們可以感受到國民黨深深的焦慮,民進黨一貫的主張很清楚,對腳下這塊土地的認同就是我們最大的公約數,無論要叫台灣也好、中華民國也好,這都只是其次,兩個名字共存並用,在大多數國人看來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但國民黨就不同了,近年來他們似乎陷入了「沒有名字」的窘境,台灣兩個字就像地雷一樣,絕對是說不出口,但就連他們死抱的中華民國神主牌,也在馬英九的帶領之下成了尷尬的關鍵字,國內喊得很大聲,一面對中國就連民國兩字都不敢用,那麼請問國民黨:你們究竟代表誰?答案或許就在他們的黨名裡。 像馬英九這樣退位多年卻還屢屢對時政發言的前總統已經很少見,一發言就是拿起槍往自己黨內同志掃射的情況,那就更是少見了。奉勸朱立倫如果要展現自己的領導能力,就好好管管馬英九吧!不要再讓他出來亂講話,只會讓國民黨的雙重標準更被看破手腳而已。
林俊憲 2021-10-07
解析共機近日大舉擾台的真正意圖

解析共機近日大舉擾台的真正意圖

軍事威脅可抵、投降言論難防,解析共機近日大舉擾台的真正意圖。 從中國國慶10月1號以來,共機擾台的架次屢屢創新高,從38架、39架再到昨天的52架,這對台灣的空防當然造成很大的壓力,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恐怕並不只是針對台灣而來,同樣是台灣附近的軍事動態,可能比較少人注意到台灣附近海域現在有4艘航艦正在演習,分別是美國的卡爾文森號、雷根號、英國的伊莉莎白女王號以及日本正在升級成航母的出雲號。 尤其我們從出動的飛機型號也可以看出端倪,過去一年多來,共機擾台的主力都是如空警500、運8反潛以及少量比較老舊的殲10,幾乎都是比較慢的旋翼機和無攻擊性的偵查飛機,這議題去年我也曾質詢過國防部,研判主要目標應該是台灣西南海域下的美國潛艦,騷擾台灣反而才是其次目標。 因此這幾天擾台最值得注意的地方,其實正是殲16大量出動,以昨天為例,光是殲16就有34架次,前幾天也是都以殲16為主,再依照航向來看,其實美英日聯軍才是真正目標,相對的,這反而是對台灣最安全的時刻,三國海軍主力在台灣附近,真正怕擦槍走火的其實是共軍,一但不小心發生意外,等於直接把他們捲進來,這是中國最不想看到的局面。 講完軍事上的情勢,再來看政治方面,共軍選擇在10月1號開始大舉擾台,當然跟政治因素有關,因為現在正好是他們的國慶長假,不過我最近觀察到一個現象,就是國民黨等等勢力,他們的言論一直透露出一種意圖,就是想把「台海問題內部化」,例如共機擾台這件事,所有對軍事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他們並不是毫無目的、單純為騷擾台灣而出航,過去主要是為了偵查反潛美軍,這幾天則是衝著台灣附近的聯軍演習來,但國民黨會故意忽略這一點,塑造出台灣孤立無援,獨自面對共軍壓力的形象,然後對內散播投降主義。 其實台海安全已經不是兩岸問題,而是民主和專制兩大陣營的對抗,台灣則剛好身處最前線,背後有盟國的支持,我們的軍力能抵抗武力威脅,最難防的是像國民黨這樣背後放箭的宣傳戰,要特別小心。
林俊憲 2021-10-05
要求台積電交出客戶資料?

要求台積電交出客戶資料?

要求台積電交出客戶資料?檯面下的科技巨人商業角力才是真戰場。 上週一則科技界的新聞引起關注,根據韓國媒體報導,美國政府要求台積電交出庫存、訂單等等攸關市場價格和客戶機密的資料,這是否會影響台積電的市場競爭力?要解讀這則新聞,首先我們要釐清一件事:若新聞屬實,受益的是誰? 目前全球有能力製造5奈米以下先進製程的廠商只有兩家,三星和台積電,其他的大廠大都在前幾年宣布放棄,除了一家公司以外:Intel。Intel的晶片製造業務除了提供給自家處理器以外,最近幾年也一直積極發展代工,因為現在整個產業都很清楚,整條半導體產業鍊中,最關鍵的一環就是製造,有先進製程的廠商才能主宰整個業界。 不過Intel的先進製程陷入嚴重瓶頸,10奈米已經延宕好幾年,7奈米更是八字沒一撇,製造能力落後也嚴重影響了Intel的業務,例如與台積電合作代工的AMD在處理器市占率上已非常逼近Intel,讓堅持採用自有廠生產模式的Intel面臨非常大的壓力。 在這則新聞出來以前,有一則比較少人注意到的新聞或許和此次事件有很大關聯,那就是Intel的執行長季辛格在6月投書媒體,要求晶片製造應該美國優先,並認為台積電至美國設廠是在搶補貼,整篇文章不斷攻擊台積電,敵意非常深。綜合研判下來,這次事件有可能背後的主角是Intel,遊說美國政府希望透過政治力量來縮短與台積電、三星兩大領先者的差距。 不過,這個做法有可能成真嗎?經濟部已經回應,台積電只會提供對本身營運無影響的部分,也不會提供客戶機密,美國政府若真如報導所言「強迫提供」,本身並沒有法源依據以外,台積電最重要的資料正是「客戶機密」,這些客戶有誰?蘋果、高通、超微、輝達,全都是影響力不亞於Intel的科技巨人,也絕不可能坐視不管。 這整場爭議,其實就是仰賴台積電先進製程代工的無廠(fabless)半導體公司們以及亟欲拓展代工業務、技術卻難以突破的Intel之間的商業戰爭,而台積電則因為絕對領先的技術優勢和與大廠們的密切合作而被推上風口浪尖,至於國內某些想要透過這個新聞來挑起紛擾的政治勢力,更是別有居心,實在不需要理會。
林俊憲 2021-10-04
下限還有更下限,不能造假很不方便?

下限還有更下限,不能造假很不方便?

公文應提供可編輯檔且去除浮水印?不能造假很不方便? 昨天的杯葛,國民黨除了在議場鬧事外,還同步提出了近兩百案的臨時提案企圖想要用案海戰術癱瘓議事,內容幾乎都是垃圾提案。本來不想浪費時間細讀,但基於職責還是要了解一下,結果只看到第二案就實在忍不住要罵人了。 國民黨的提案中寫到,公文僅提供無法編輯的pdf檔,且加註「僅供立法委員參考」的浮水印,這樣的做法「不友善」,應該要提供可編輯檔,我實在看不懂,你不是發文單位,要編輯公文做什麼?扭曲原意製造假新聞嗎? 說起造假,我就想到將近十年前的宇昌案,國民黨為了誣陷蔡總統在行政院副院長任內就參與宇昌投資,塗改附件檔名故意誤導日期,當時還好原本的文件都還留著,才沒有得逞,若真如國民黨要求提供可編輯公文,以後不就死無對證,愛怎麼造假就怎麼造假,擾亂社會安寧。 宇昌案重創台灣的生技產業,堪稱假新聞的經典,有過前科的國民黨提出這種案子,不知道現在又想要惡搞誰?國民黨造假的事件我見多了,但實在沒想到有天會看到這種「讓我方便造假」的要求,百年老店持續創新,下限還有更下限,不知要生氣還讚嘆才好!
林俊憲 2021-10-02
百年老黨退化成政治巨嬰

百年老黨退化成政治巨嬰

百年老黨退化成政治巨嬰,台灣不想做你們的保姆。 今天立法院再次召開院會,國民黨繼續重演禮拜二的鬧劇,不讓蘇貞昌院長上台,今天還變本加厲的推翻質詢台,照片很明顯看到上面的設備都損毀了,上次鬧事的賠償都還沒還清,今天又再加一筆。 國民黨這種行為,他們宣稱這是杯葛,但在我看來,這就是純粹的「鬧事」,兩者有何不同?杯葛是以一般議事規則以外的手段達成政治上的目的,但國民黨這幾次的行動完全看不出訴求何在,把癱瘓議事的手段當目的,「戰鬥藍」刷存在感,演給少數的極端深藍看,看來張亞中帶給朱立倫的壓力真的很大。 議場當秀場,最後苦的是誰?這會期立法院至少就有紓困5.0預算、軍購特別預算以及明年度的中央政府總預算等等有時效性的案子亟待審議,國家必須持續運轉,等不了少數人一直瘋狂扯後腿,要是國民黨不願意溝通,民進黨也不會放任這種鬧劇繼續下去。 國民黨每每號稱自己是百年老店,但近年來行為越來越退步,說不清楚自己到底想做什麼、靠哭鬧吸引大家的注意,跟沒有自理能力的嬰兒有什麼差別?台灣不是、也不想做你們的保姆,請開始學會好好說話,我們不需要假裝成大人的政治巨嬰來當國會議員。
林俊憲 2021-10-01
中國已成日本政壇的票房毒藥

中國已成日本政壇的票房毒藥

觀察自民黨總裁選舉,中國已成日本政壇的票房毒藥。 今天是日本自民黨總裁(主席)選舉,經過兩輪投票,由前外相岸田文雄勝出,只要自民黨、公明黨執政聯盟在即將到來的國會選舉繼續穩定過半,岸田總裁料將成為下一屆日本首相。日本作為台灣最重要的盟友之一,這場選舉非常值得關注,也可以藉此了解日本當下最關心的政治議題。 自民黨總裁的選制相當特殊,第一輪若沒有人過半,則進入第二輪,得票前兩高者再次投票決定,選票來源也有兩種,分別是黨員代表票和國會議員票。這次的四位候選人中,曾擔任前防衛大臣的河野太郎議員原先被認為實力最堅強,有機會在第一輪就贏過岸田以及上週才與蔡總統對談的高市早苗,第二輪也有很大機會勝出。 然而,今天第一輪投票出來後跌破大家眼鏡,河野以1票之差落後岸田,而獲得安倍前首相力挺的高市則獲得比河野還多的議員票,加上岸田與高市在投票前宣布兩人結盟,無論誰進入第二輪都會支持對方,最終岸田以87票的大差距取得勝利。 河野落敗,許多人認為與選前被爆出家族企業與中國的連結有關。也點出這次選舉一個值得觀察的現象:中國與台灣議題在日本選舉的能見度越來越高。日本經歷陸客之亂、武漢肺炎肆虐,對中國的反感度已達最高點,這樣的情緒也反映到政治上,展現對中強硬的候選人更易獲得選民青睞。 岸田擔任首相,預計將維持安倍首相以來一貫的對台親近路線,而台灣剛遞出的CPTPP申請案,協商對象應該也會是即將上台的岸田內閣,岸田先前已表示歡迎台灣加入CPTPP,這是好的開始。期望未來兩國能夠進一步交流,繼續深化台日深厚的友情!  
林俊憲 2021-09-29
中國將迎來最難以忍受的寒冬

中國將迎來最難以忍受的寒冬

煤價飆漲又禁澳洲煤,中國將迎來最難以忍受的寒冬。 最近幾天中國傳出無預警限電的消息,而且還不僅是集中在特定地區,從南方到東北的各大省份都有,推測原因應該和國際煤價飆升有關,若真是如此,那麼缺電看來會成為持續好幾個月的大規模普遍現象,嚴重衝擊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穩定,不可小覷。 中國對煤炭有多依賴?根據去年統計,中國的能源結構中煤炭就佔了56%,而全球煤價從去年疫情低谷暴漲到現在漲幅至少都在50%以上,對於需求龐大的中國來說已經夠難受,更可笑的是,中國為了制裁澳洲,去年底開始禁止進口澳洲煤炭,但這種大宗物資的硬需求要怎麼禁?於是只好從美國、加拿大等地進口更貴的煤,天災加上人禍,造成現在的窘境。 與台灣不同,中國北方的用電高峰往往出現在冬天,因為冬季嚴寒若沒有暖氣是會出人命的,通常城市建築都會鋪設暖氣管線,但缺電就無法運作,更棘手的是不用電力、靠燒煤取暖的傳統農村,中國這幾年一直強推「煤改氣」卻成效不佳,原因就是天然氣太貴,但如今連煤價都高漲,比起停電,供暖問題恐怕才是最可怕的。 缺煤限電看起來不是什麼大事,但往往就是這種最基礎的民生問題產生連鎖反應,造成社會動盪。煤價過高看來短期內不會改變,中共又拉不下臉直接從澳洲進口壓低價格,寒冬將至,接下來的半年恐怕非常難熬,對台灣來說,我們只要看冬天的空氣乾不乾淨,就知道中國問題有多嚴重了!
林俊憲 2021-09-27
哪裡的110年?

哪裡的110年?

哪裡的110年?一封賀電把朱立倫模糊逃避的本質展露無疑。 昨天國民黨主席選舉落幕後,中共遲遲沒有發來賀電,朱立倫想必煎熬了一個晚上,還好今天終於收到了,國民黨也馬上迅速回覆,深怕怠慢了聖上。但是通篇回覆除了迎合中共外,最耐人尋味的是最後押上的日期,似乎故意省略了一些關鍵字。 身處台灣的我們,對民國紀年再熟悉不過,看到這種日期寫法當然知道110代表的是「民國110年」,不過對岸從建政以後就一直採用西元紀年,對他們來說民國紀元只到38年為止,看到110恐怕還要思考是什麼意思,但國民黨非常貼心附上西元來「暗示」,彷彿在說「我投降但我不認輸」一樣,根本就是掩耳盜鈴。 面對中共,沒有提到民國兩個字,不會觸怒對岸;面對台灣人可以說我有寫上110年,暗示中華民國存在,這種介於有跟沒有之間的做法,就是朱立倫最擅長的把戲。相較於張亞中的急統路線和江啟臣的中華民國親美路線,朱立倫始終不願意說清楚他的立場到底是什麼,選舉期間逃避,當上主席後的第一次表態還是在逃避,以為這種做法很聰明,實際上就是想兩面討好,兩邊的利益都想要。 其實國民黨這種省略做法行之有年,但看來朱立倫沒有要改變的意思,逃得了一時、逃不了一世,遲早有一天台灣人會逼國民黨講清楚、中國也會要求國民黨說明白,屆時左右逢源就會變成左右夾殺,牆頭草從來沒有好下場。奉勸朱立倫不要以為贏了就沒事,遲早有一天攤牌時刻會到來,屆時就不是省略兩個字就可以呼嚨過去了。
林俊憲 2021-09-26
國民黨真正的分裂才要開始

國民黨真正的分裂才要開始

現任主席選到第三、極統派竄升第二,國民黨真正的分裂才要開始。 國民黨主席選舉下午4點開始開票,目前的投票結果已經差不多出爐了,看來朱立倫以接近半數的成績當選,張亞中得票超過三成,最尷尬的是現任主席江啟臣屈居第三,這樣的得票分佈,其實也代表了國民黨內的勢力分佈和未來走向。 傳統上來看,國民黨主席選舉其實更像一場「黃袍加身」的大戲,通常在選前就已經大局篤定,投票只是個儀式,很少出現競爭的局面,這種大老搓湯圓的文化長期維持黨內的和諧。反過來說,一但出現激烈競爭,不論最後當選的是誰,選後都會造成嚴重分裂。 這次選舉可以說是曲折離奇,原本朱立倫看似篤定當選,毫無聲量的張亞中卻在投票前幾週突然崛起,逼得朱立倫要打告急牌、拉攏各地方派系表態才穩住陣腳,這場仗只能用「慘勝」來形容。張亞中背後代表的是國民黨日益茁壯的急統勢力,也透過這次選舉展現出他們確實有能力左右大局,即使是朱立倫當選,國民黨被急統派綁架只會越來越嚴重,越來越難忽視他們的存在。 再來則是最為悲悽的江啟臣,一年多來努力想要改革國民黨,力挽狂瀾想要把國民黨往中間路線拉,最終還是敵不過國民黨的大老輩份文化,落得第三名,反倒是總在關鍵時刻選擇逃避的朱立倫輕鬆重登大位,不知他心中做何感想呢? 江啟臣屈居第三,代表溫和中間派遭到否定,張亞中竄升第二,代表急統派日益壯大,而朱立倫靠著模糊不表態贏得選舉,最終還是要面對這個殘局,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面,但我想朱立倫可能還沒空想這些,當下最關心的還是對岸會不會發來賀電,有沒有獲得習主席的賞識吧!
林俊憲 2021-09-25
加入CPTPP,日本態度是關鍵

加入CPTPP,日本態度是關鍵

加入CPTPP不是先搶先贏,日本的態度才是真正關鍵。 台灣今天正式遞件參加CPTPP,雖然晚中國幾天被在野黨拿來攻擊,不過這並不是什麼先搶先贏的遊戲,中國即使遞件了,恐怕也不是這麼容易加入,這是因為現在CPTPP的核心主導國家,正是最早開始警覺中國野心的日本。 CPTPP的前身是TPP,一直以來都是美國在主導談判進程,但是到了2017年川普一上任便宣布退出,最後是日本留下來主導。川普剛上任時其實對中國非常友善,退出TPP的原因也跟中國沒什麼關係,單純是想要重整美國的對外貿易關係,透過雙邊談判重新與各國協議,像TPP這種多邊主義的架構,他認為會損害美國的利益,因而退出。 但日本就不同了,早在安倍首相第二次執政剛開始不久後,就發生了釣魚台衝突和中國反日運動,使得日本意識到中國將會是未來最大的威脅,當時美國還是與中國友好的歐巴馬時代,但日本已經有所警覺,並實際開始準備,軍事上是集體自衛權解禁和自衛隊軍備升級,經濟上就是TPP,日本希望有一個美國主導的區域經濟協定來抗衡中國的經濟擴張,這是TPP對日本最大的意義。 因此在川普退出TPP後,原本大家都認為這個協定應該是沒戲了,但日本卻異常積極的接替美國角色,主導整個協定並改為CPTPP,這說明什麼?無論有沒有美國,日本都需要這個協定,而原因正是與中國之間的競爭。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中國雖然早了幾天遞件,但日本的態度只能用冷漠無情來形容,只說了「有必要觀察」而已,反而對台灣的遞件表達歡迎,背後的原因也很簡單,CPTPP本來就是日本在美國退出後為了自力對抗中國影響力苦心經營的,有可能這麼容易讓中國加入嗎? 所以看待CPTPP或RCEP這類經濟協定,不能單純從經濟的角度出發,往往地緣政治的暗中角力才是真正重點,認為台灣晚於中國遞件就會不易加入這種說法也非常可笑,又不是排隊買限量商品。以日本的態度看來,台灣加入的機會其實非常大。  
林俊憲 2021-09-23
朱立倫的主張又是什麼?

朱立倫的主張又是什麼?

像個路人一樣評論張亞中,朱立倫的主張又是什麼? 國民黨主席選舉進入倒數,誰也想不到,原本以為是來陪榜的張亞中民調一舉衝上第一,原本朱江相爭的局面竟變成朱立倫打告急牌緊緊追趕張亞中,甚至連「深藍急統」都搬出來了,難道朱立倫是不想要他口中所謂深藍的票了嗎? 我之前就說過,張亞中的崛起是來自於國民黨對自己國家定位論述模糊不清,沒有人說得清楚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是什麼,中共對國民黨來說又是什麼,統也不是獨也不是,才讓高舉急統大旗的張亞中短時間吸引大量支持者,只因為他能拿出其他人給不出來的東西:方向。 朱立倫今天這番談話,不要說國民黨員了,所有台灣人都知道,張亞中若當選就是帶著國民黨往極端化前進,點出問題誰都會,但朱立倫身為候選人,卻好像事不關己在評論時事一樣,既然張亞中的路線你不滿意,那你自己的論述又是什麼?你領導國民黨的話又要怎麼看待兩岸關係?反對別人可不能拿來當作自己的主張,別再逃避了。 「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這句話用來形容現在的國民黨再適合不過,既然大老們沒有一個敢講清楚,那就讓立場鮮明的張亞中來領導吧!對於我們這些看戲的外人來說,只能說恭喜國民黨迷路這麼久終於找到方向了,至於這個方向是不是大家所期盼的?就讓人民來決定吧!
林俊憲 2021-09-17
垃圾回收不會變資源

垃圾回收不會變資源

資源回收雖是好事,但垃圾回收了也不會變資源! 隨著國民黨主席的競爭進入最後倒數階段,選情告急的江啟臣今天刊登報紙廣告,喊出了「貨出去、人進來、發大財」以及「九二共識」等兩大訴求,試圖爭取黨內票源支持。 其實江啟臣敢選這兩個訴求來登報,某方面也算是非常有勇氣,一個是國民黨近年來最大的挫敗,一個則是江啟臣個人最大挫敗。「貨出去、人進來、發大財」這句話,代表的正是國民黨說得出、做不到,在短短兩年內由全面大勝變成全面潰敗的政壇奇蹟;而「九二共識」則是江啟臣一開始試圖打破,最後卻被黨內大老逼著走回頭路的可悲案例。 選擇這兩大挫敗來尋求支持,背後也代表江啟臣確實妥協了,知道他想改革國民黨的理想已經無望。既然打不贏,那就加入吧,跟隨著國民黨極端化的潮流以求保住主席之位,但黨員以外的一般民眾會怎麼想?這都不是江啟臣現階段有辦法考慮的事了。 台灣推行資源回收多年,只要還足以重複使用的東西就不應該被銷毀,這個觀念深植人心,但即使資源回收做得再好,仍然有些東西再無利用價值,只能丟掉處理,「發大財」口號和「九二共識」就是屬於這類物品。最後還是要提醒江啟臣,有些東西沒用了就是沒用了,為了省垃圾處理費硬是要拿出來回收,只會造成清潔人員困擾! 圖片來源: 中國時報
林俊憲 2021-09-13
為了黨主席選舉公然說謊

為了黨主席選舉公然說謊

為了黨主席選舉公然說謊到這個程度,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日前國民黨主席政見發表會時,張亞中拿出了三張宣稱面額共500萬美金的「支票」,以此證明他若當上主席有能力替國民黨募款,沒想到現在竟然牽扯出了案外案,被洪秀柱打臉那根本不是支票,而是「本票樣張」。兩個雖然都有「票」字,意義卻是天差地遠,在全國公開的政見發表會上公然說謊,讓張亞中的誠信完全破產。 本票和支票有何不同?本票實際上可以說是借據的一種,由兩個人之間互相成立,拿著本票的人有權利要求簽名者無條件支付上面記載的款項,而支票的償付責任是由第三方的金融機構來履行,可以視為現金的替代品,當然若發票人沒有在金融機構存放足夠的款項,就沒有辦法支付,這就是所謂的空頭支票或「芭樂票」。 簡單區分兩者的不同後,我們再來看看張亞中的情況,根據洪秀柱所說,他手上拿的三張本票樣張是國民黨行管會發出,如果張亞中真的募到錢了,才會簽發出去,當作國民黨跟借款人之間的借據,但張亞中把它說成支票,意思就變成錢已經拿到,只是還沒兌現而已。一個字就可以完全扭曲事實,也難怪洪秀柱會這麼生氣了。 有在做生意的朋友,本票支票的差別可以說是基礎常識,張亞中也算是有閱歷的人,有可能搞不清楚嗎?最讓人訝異的是為了選上主席,不惜在全國轉播的場合公然說謊,最後還搞得被自己人踢爆這麼難看。距離投票日已經不到兩個禮拜,這場宮鬥大戲,我想只能用「精彩可期」來形容了!
林俊憲 2021-09-12
台灣與東歐的友誼才剛剛開始

台灣與東歐的友誼才剛剛開始

立陶宛、斯洛伐克、捷克,接著是波蘭,台灣與東歐的友誼才剛剛開始! 繼昨天日本宣布第四度捐贈台灣疫苗後,今天又馬上出現好消息!波蘭將捐贈給台灣40萬劑AZ疫苗,這是繼日本、美國、立陶宛、斯洛伐克、捷克之後,第6個捐贈台灣疫苗的國家,更讓人驚訝的是裡面就有4個國家在東歐,為什麼? 其實台灣近年來與東歐的關係越來越好,除了台灣自身的努力和國際形象提升外,恐怕還有一個最大功臣:習近平。從習近平上台以後,一轉中共以前低調韜光養晦的策略,與美國高調對抗,而中共的外交體系也懂得「揣摩上意」,在世界各地推行瘋狗般的戰狼外交,處處與駐在國衝突,以此當作展現中國「大國尊嚴」的方法。 不料,這套橫行世界的做法,卻在一個意想不到的地方踢了鐵板,那就是東歐。中國對待東歐,原先就像對待其他地區一樣,先是利誘,利誘不成就威脅逼其就範,但東歐很快就察覺中國的「17+1」機制其實是包著糖衣的毒藥,立刻有了戒心,中國見收買不成就以政治經濟手段威脅,沒想到反而激起東歐更大的反感,原因就是簡單一句話:「東歐不是被嚇大的。」 東歐過去處於鐵幕下多年,早已對共產黨獨裁的本質有切身體會,如今中國的擴張讓他們回想起那段過去,東歐過去在蘇聯軍事鎮壓下勇敢發起多次起義,又怎麼會害怕中國的威脅呢?相對的,台灣近年來的國際能見度,讓他們認識這個遠在世界另一頭、卻和他們一樣飽受強權威脅的國家,共同的背景使我們走在一塊。 從疫苗開始,台灣與東歐的關係才剛剛萌芽,因為我們的友誼並非基於利益之上,而是對民主自由價值的共同信仰。謝謝波蘭,也再次謝謝立陶宛、斯洛伐克和捷克,一段美好的友誼從患難中建立,更有機會茁壯!
林俊憲 2021-09-04
總統正在收拾國民黨的爛攤子

總統正在收拾國民黨的爛攤子

還敢問總統做了什麼?她正在收拾你們國民黨抹黑國產疫苗的爛攤子啊! 今天早上蔡總統依照規劃赴台大醫院施打高端,並且全程直播,本來以為都已經公開透明到這個份上,應該是找不到任何理由來批評了,但我們還是低估了朱立倫打太極的功力,接種本身沒得攻擊,就丟下一個虛無飄渺的問句「總統做了什麼?」 回頭看看今年三月時,蘇院長和陳時中部長率先接種AZ也只是發布照片而已,這兩者的轉變,朱立倫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嗎?就是因為你們瘋狂攻擊抹黑國產疫苗,搞得人心惶惶,才要如此大陣仗直播,以總統的公信力來平息國民黨留下的爛攤子。 至於朱立倫指總統沒有爭取疫苗,這又更可笑了,疫苗短缺全世界都一樣,韓國的例子擺在眼前,既然藥廠這條路走不通,最快速的方法是從已有大量現貨的國家獲得。台灣從美國、日本獲得捐贈的數百萬劑疫苗,難道是他們忽然想起台灣就送來了嗎?背後一定有許多外交折衝與協調,順便也回答朱立倫的疑問,這就是總統的職責所在。 這段期間以來,政府用盡各種手段獲得疫苗,但國際短缺的嚴峻現實就擺在那邊,想要確保穩定供應,就一定需要我們自己的國產疫苗。總統已經接種,希望國民黨至少為台灣的防疫做件好事,對國產疫苗的攻擊到此為止,別再影響接種意願了。
林俊憲 2021-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