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張國輝)
張國輝相關文章
舊市區都市更新可能嗎?
繁華一時的高雄「城中城」大樓,在走入沒落後成為老人與貧民的居所,日前大火釀成四十六死四十一傷慘劇,老舊建物的更新,隨著悲劇又再度引發討論。 六都均有舊市區,以台中市來說,中區即屬舊市區,曾以繁華面貌走過日治時期,到民國八十年才快速走下坡。 光復初期,中區這個佔地0.八八三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人口高達十萬人,有廿五個里,唯到九十年後,人口僅剩三萬,裁併為八個里。而人口大量外移,主因台中多期的市地重劃,在舊市區周邊陸續完成,加上新市政中心遷向西邊,而貫通南北交通的高速公路、高鐵也在西邊,都市向西位移即成趨勢。 全台灣空屋率最高、閒置空間最密集的台中市舊市區。(左岸文化提供) 雖然多位歷任市長也發現舊市區逐漸沒落,為了復甦舊市區的商機,中區出身的前市長張溫鷹曾提出百億救中區的政策,而胡志強市長則以「客家圓樓」欲更新第二市場的老舊商場,並以地標性建築吸引遊客,唯最後與業者協調均以失敗告終。 其實,四十年來地方議會的議員都知道,都更是唯一能讓舊市區脫胎換骨的法寶,因為早年舊市區繁華均屬表面,富麗堂皇的商店背後的小巷是土埆厝,沒有自來水;巷內小路只容機車和腳踏車出入,居民亦多屬勞力階層;舊市區依大馬路邊的建設都是以日式木造為主,偶有西洋風格商店摻雜,唯巷內仍多是土、磚為主的土埆厝。 不論是木造屋或土埆厝,共同問題都是土地產權,其中有國有地、市有地、水利地,更複雜的如祭祀公業的共同公有土地,有些繼承人早已離開台灣,連找人都有困難,想就地或街廓更新,這類結構性問題無法突破,舊市區永遠只能原地踏步。 雖然民代都了解都更的重要,但提案者常被選民以選票抵制。一位老里長在臨終前對一位曾提案都更的議員致歉。他說,如果當年他服務的里都支持都更的話,相信能繼續維持繁華,也不至於今日店面十室九關。可見高雄市一年只能完成一件都更,不是沒有原因。 都更與危樓改建能否成功,固然要有完備的法制,但首長的眼光與決心更扮演重要的角色。 (作者從事社會工作)
張國輝
2021-10-19
國民黨「沒有下一代」的第一手觀察
國民黨主席補選在即,在三十多萬有投票權的黨員中,四十歲以下的黨員只有九千人,不到總數的三%,「沒有下一代」成為國民黨最大的危機,年輕人與國民黨疏離,不是一天造成的。 筆者在台中市政府的社政單位服務期間,台灣受金融風暴的衝擊,有些家庭生活受到影響。民國九十八年初有市民投書胡志強市長,要他開辦「食物銀行」救助這些家庭,同仁對這封交辦的信不知所措。 所幸在一位從事遊民服務的馬先生引薦下,連繫到在偏鄉從事「食物銀行」的團體負責人徐先生,他還主動到台中市做示範性的發放,原市區也立刻成立食物銀行的倉庫和八個發放點,這即是目前在全國各縣市盛行的「食物銀行」最早的雛形。 民國一百年十大傑出青年選拔,筆者因食物銀行的實用性而推薦馬先生,也因此見識到民間團體選拔制度的嚴謹。他通過書面的第一關,在進入第二關後,選拔單位的人馬即到受推薦人的單位訪視他的同事及書面記載事蹟的真實性,過程十分審慎,只可惜那年社福類從缺。 其實,當選民國九十九年十大傑出青年的林依瑩女士,也是經由台中市政府推薦的,其當選事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不老騎士」,由於她勇於突破窠臼,為老人社福帶來新氣象。 林依瑩(前)募款租下舊達觀部落廚房,將重新打造作為「Plahan台中市原鄉長照服務網絡服務計畫」基地。(記者歐素美攝) 由於十傑的選拔機制讓我印象深刻,民國一○五年二合一選舉,我向國民黨的友人建議十傑、十大女傑青、十大傑出農青之中有意從政者均可考慮邀請列為不分區,但友人給我的答案是,不分區的名單光「有力人士」推薦的人選超過二、三百位,擺都擺不平,怎麼有可能給其他人?令我錯愕萬分。 像林依瑩女士,曾被時力物色為不分區立委,後被林佳龍市長延攬為台中市副市長。林市長落選後,她到原住民部落從事第一線的照服員,依然做得有聲有色。 筆者並非刻意強調英雄出少年,但青商總會所辦的十傑、十大女傑,青協會舉辦的女傑青及同濟總會的十大農青的選拔,絕對勝過依少數人好惡取才的作法。這些青年多沒有政治顏色,甚至更多人對政治沒有興趣,如有從政意願者,要的僅是參與社會的平台和機會。然而國民黨不要,在其他政黨主動招手下,年輕人與國民黨的距離就越來越遠了! 政黨永遠要主動延攬人才,才會有源源不絕的新生命。 (作者曾任台中市議員、台中市政府社會處長)
張國輝
2020-02-28
三等公民
我國十大高齡化的鄉區老年人口都超過二十四%,本來失能、失智的老人才需要醫療與長照的機制,但很多健康的老人,尤其是剛滿六十五歲的初老者,他們的經驗正豐富,需要的是繼續發揮長才的舞台,但我們的立法是將年滿六十五歲的初老者趕出職場,年齡歧視從政府機構到職場所在都有,此一現象只有加速老人的退化,政府長照的機制與腳步當然永遠跟不上需求。 筆者一位從事醃製食品的友人有意到農產品的產地設廠,給老農婦有再度就業的機會,但從設廠到勞基法都碰壁,偏鄉老人能當志工的地方很少,鄉村的老農如果靠農田仍有些微的收益,他們尚會下田賺些零用錢,怕的是一再虧本,最後是血本無歸,致農田逐漸荒廢,雖然農保係依附在農民設籍地的農地,所以農村是農民的舞台,但這些舞台不保護好,舞台也會成為廢墟。然農產品加工從工廠登記到勞基法都無法讓缺工的農村有賺零用錢的機會,農村怎麼可能不會變成孤老又沒有生氣的地方? 一家工業區廠商曾告訴我,他們公司一位負責研發的高階主管,退休前已開發了一項新產品,董事長希望他留下來繼續服務,當事人也同意了,但勞政單位礙於法令無法同意,高齡社會如果連這些問題都無法克服,難道連初老者也要成為三等公民(等吃、等睡、等死)了。 (作者為社會工作者)
張國輝
2018-04-14
「第一次看到市政府用腦筋做事」
台中市上下班交通最擁擠的道路應屬台灣大道(即台中港路),其他的替代道路也不遑多讓,如台中工業區、精密機械園區、中部科學園區所構成的大台中經濟走廊通往市區的道路還有向上路、五權西路、朝馬路、福科路、西屯路等,也是一條比一條壅塞。雖然這三大工業區有分下班時段,但十萬員工的車潮,從下午五點到六點半,讓一些路段打結。 日前因與友人餐敘,約晚上六點見面,叫了計程車,上車後我問司機怎麼走較不會塞車,他說,走朝馬路吧,因為朝馬路接環中路有一個從下午五點到六點半的調撥車道,可加速車流量,他說,自從有這段調撥車道,過這段路省了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他還說,他開了將近廿年的計程車,第一次看到市政府用腦筋在做事。 因為朝馬路下班的時間,往市區方向的車輛大過往工業區的車輛至少三倍以上,從車輛少的兩個車道借用一個車道來舒緩流量是合理的,自從兩個月前實施後交通擁擠的現象獲得一些改善,也難怪計程車司機都不吝給予「讚」。他在車上還向我說,如果要改善市區交通,政府應多向他們這種有一、二十年道路駕駛經驗的司機請教,因為他們看得到政府看不到的交通盲點,我覺得他說的確實有些道理。 (作者曾任台中市議員、社會處長)
張國輝
2018-01-16
8419名台灣少年 被歷史遺忘
◎ 張國輝 今年四月二日,我在自由廣場投書寫了一篇「戰火下的台灣少年工」,記述二戰末期,日本政府從台灣以就學名義徵召了八千四百一十九名小學畢業生赴日,先抵達神奈川縣高座郡「海軍空C廠」受訓,然後被派遣至各地飛機製造廠,從事製造當時日本海軍最新銳的「雷電」戰機。 那篇文章源於文史工作者林景淵教授編著的《望鄉三千里:台灣少年工奮鬥史》。在他出版的前一年(二○一六),他希望我從地方政府的舊檔案找到當初送學生赴日的資料,但我怎麼找、怎麼問,也找不到任何蛛絲馬跡。由於周遭朋友的長輩恰有當年的少年工及日治時代的機場維修工,我綜合了這些人的回憶寫了那篇投書,也承自由時報採用,刊載後獲得不小的回應。最讓我意外的是經過半年後,十月十七日,屏東長治鄉的古姓老夫妻搭了三個多小時的火車,到台中市議會指名找我,就只是為了送來他到日本當少年工所保存下來的資料,希望有助於後人撰文時做為有力的佐證。當天我連絡上剛好從台北回台中的林景淵教授,他立即專程趕來,已八十八歲的古老先生送了一顆當年少年工的標誌給林教授,而林教授則回贈他的著作。 事後林教授有感而發,八千四百一十九名台灣小孩到日本造飛機,絕非小事,但是台灣的文獻找不到,有權、有責、有人的單位也沒有人涉足這個領域,全靠民間人士跌跌撞撞找人問、找資料,才能寫成書。這是包括中研院、台灣歷史博物館今後應努力的地方。 經過十月十七日那天的奇遇,我個人十分佩服古老先生夫妻的執著,他為了替歷史留下見證,來回七個小時找一位不認識的人訴說他的故事,他的故事,不應被台灣歷史所遺漏才對。 (作者從事社會工作,曾任台中市議員) 高中歷史教師評新課綱 ◎ 張文隆 關於一○八課綱歷史科草案,如果用舊視野去看,會覺得把中國史變成東亞史?但其實不然。應該說「用『東亞關係』看中國史」,取代過去習慣的「以『中國中心』看東亞史」。除了略古詳今以外,其實敘述內容差別不大,只是角度轉換而已。 以前會先講中國內部歷史,接著再以中國為中心談中國與東亞及其他地區的關係,這就是過去教科書習慣的「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互動史」,這其實是天朝史觀的遺毒。 當今在全球化與多元化的趨勢下,強調去中心的歷史教育。我們會希望孩子們不帶偏見,和不同民族、文化互動,所以國民教育的精神就很重要。否則未來的孩子,還是會像我們過去一樣,敵視或歧視其他民族與文化,認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就像過去的歷史教育讓很多人直到現在還是會仇視日、俄,然後又瞧不起中國境內少數民族及朝鮮、東南亞、南亞各民族。如果我們的孩子還帶有這樣的偏見,他們要如何和異民族真心、真誠的互動? 至於台灣史,我相信一定會有人再拿「開羅宣言、舊金山和約、中日和約不見了」作文章!開羅宣言、舊金山和約、中日和約事關台灣的國際地位,到現在不要說台灣內部,就是國際上也對台灣國際地位爭吵不休。所以新課綱不是拿掉,而是開放討論。這對未來世代解決台灣問題是必要的思辨。 我們不期望在我們有生之年,看到台灣問題的解決,解決台灣問題要有耐心,因為這不只是台灣內部問題,也是美中日三強角力下的結果,所以我們要給未來世代充分的資訊去思辨,以求取對台灣最有利的結果。我認為一○八課綱歷史科草案只給建議,但不強迫怎麼論述,論述交給師生和出版社。這是正確的! (作者為高中歷史教師、教育轉型正義聯盟秘書長)
張國輝
2017-11-02
冷冷清清祖父母
八月二十八日是國定的「祖父母節」,歷年的祖父母節全國僅少數的縣市有辦理應景性的活動外,大部分的地區都是在靜悄悄中度過。 民國九十九年教育部頒訂每年八月第四個星期日為「祖父母節」,但實施迄今卻很少國人知道我國有「祖父母節」,因這個節日是教育部配合「家庭教育法」所訂的,實施的對象以國中小學生為主,但八月第四個星期日是每年暑假將過未過的日子,學校要如何去展開宣導活動呢? 其他國家也訂有「祖父母節」,只是日期不同而已,如美國訂在九月的第一個星期日,俄羅斯則訂在十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而波蘭將祖父母節拆成祖母節和祖父節,分別在每年的一月廿一和廿二日過節。 我國將農曆的九月九日重陽節訂為「敬老節」,而農曆的九月上旬約為國曆的十月中下旬,「祖父母節」若調整至十月,不但可以配合重陽節展開系列的敬老活動,學校尤其是中小學校要宣導或辦理相關的活動才有可能。 在即將實施長照2.0的時刻,長照政策的宣導十分的重要,而宣導社教最恰當的場所在學校;唯最怕的是選錯時間,「祖父母節」極具社教意義,為避免成為一再空轉的節日,不如另訂日期。 (作者從事社會工作)
張國輝
2016-08-26
«
1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國民黨重回馬英九手中
林保華
亞塞拜然拒發簽證 國際法官協會聲援台灣
楊國文
始政日或光復節及歷史魅惑
李敏勇
國民黨的「中國結」困境
李敏勇
習近平與鄭麗文電來電去的騙術
李筱峰
從剴剴案到花蓮救災 粉專怒轟鍾沛君冷血
自由時報
各自慶國慶 何必動干戈
李敏勇
扭扭捏捏的華獨 被逼選出鄭麗文
林保華
批用共產黨收拾民進黨太可怕!趙少康遭藍、紅軍出征
自由時報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