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藍森)
藍森相關文章
緊急救援180小時-災區最美的心
作者為0206維冠大樓救援行動的救災人員 地動山搖 2月6日清晨3:54,我莫名驚醒,有種忐忑的不安,彷彿有大事正在醞釀。 3分鐘後,住家整排透天厝像坐在一塊波動的海綿墊上,劇烈搖晃,牆壁轟然作響;天花板的吸燈被震得搖搖欲墜;路上車輛,被搖得警報器大作;原本漆黑的窗戶,瞬間亮燈。靜謐的黑夜裡,依稀聽到有鄰居驚恐大叫:「大地震了!」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接著,臉書訊息聲不斷響著:地震、地震、地震。數分鐘後,更令人驚恐的照片迅速在網路散播開來:台南數棟龐然巨物的大樓倒塌了! 小年夜清晨,6日清晨3:57,高雄美濃發生芮氏6.4強震。但震度5級的台南,卻遭受到一甲子以來,傷亡最慘重的震災衝擊。自此,台南市政府的災防系統,啟動了9天、長達200多小時的災害應變機制。 清晨4:10,台南市長賴清德抵達台南市政府消防局,聽取消防局長李明峰的簡報。簡報內容,壞消息不斷:4:03,消防局接報維冠大樓倒塌,緊急調派消防隊搶救;此外,新化區的京城大樓傾斜、歸仁區的林旺飯店傾倒,還有數處的大樓住宅歪斜、樑柱崩解。當日,台南有6、7處嚴重的建築倒斜的嚴重災情。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應變中心開設 清晨4:30,震後33分鐘,台南市災害應變中心啟動一級開設(最高級)、各行政區也同步開設,市長和各局處首長正式進駐。完成啟動災害應變機制的標準流程後,賴清德和李明峰直奔永康區維冠大樓現場,指示所有消防局人員停止輪休、成立前進指揮所,進行搜救指揮,並通報消防署請求馳援。 由西往東傾倒的維冠大樓,坍塌的地點就在「永大路」上。該道路是永康區的主幹道。一位第一時間抵達救援的警消人員形容:「維冠大樓倒塌在一條筆直的大道上,像是為這條路劃下了盡頭」。 此時,警方在災區周圍外200至400米已拉起封鎖線,除公務、救災車輛,一律不得進入;台南市消防局的特搜、警消、義消,及陸軍八軍團士兵,正從倒下的維冠大樓瓦礫堆中,搶救居民和受困民眾。 因水管爆裂,夾帶土沙,現場泥濘不堪;濃濃的瓦斯味充斥著整個現場;驚呼聲、呼救聲、哭喊聲,此起彼落;救護車和消防車一輛輛開進又直奔而出。現場氣氛無比緊繃、震撼。 災難現場 對指揮救災人員而言,當時最大的挑戰是,無法第一時間掌握究竟當晚有多少人居住在維冠大樓;許多人的手機和網路,也因瞬間大量使用難以聯通;該幢由9棟大樓集合而成的社區大樓,其結構面貌也因倒塌,而面目全非。 為此,民政局聯繫區公所,緊急調閱該棟大樓的戶籍資料,進行清查,以瞭解房屋所有人的基本狀況;其次,商請各大通信業者,緊急調派通訊車,確保災區的網路通訊穩定;另外,調出該棟大樓的結構圖,迅速掌握大樓各棟方位和建物狀況。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不料,隨著時間一分一秒流逝,受困人員的數量不斷增加。這棟維冠大樓,真正屬於原住戶者,其實和資料有相當大的差距。反而是更多的外來租屋人口,例如受困者有不少是崑山科技大學學生;更因該棟大樓房價相對便宜,亦吸引了不少年輕夫妻和小家庭住戶。 因此,當救援愈多,家屬通報的協尋人數也不斷攀升。以至於,原本待救的受困民眾,從原本預估的20、30人,到了當天下午,暴增到140、150人!「怎麼有這麼多人?!」冰冷卻待救的數字,令所有救難人員的心全揪在一起! 小年夜的氣溫已下探到10度左右,現場冷風颼颼,濕冷泥濘;建物鋼筋外露、石塊尖銳,令救援增添更多的挑戰。但這群救難菁英不能屈服,只能和時間賽跑、與死神拔河。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訊息放送 災害發生當下,首重正確資訊的公開。唯有讓災害相關的資訊公開透明、迅速推播,才能杜絕謠言和穩定民心。 當災害應變中心一級開設後,台南市政府的災害應變網也同步啟用。網站以每半小時至一小時的速度,不斷更新從前線指揮所報來的統計數字和資料。但當天清晨瞬間湧入的龐大點擊量,令災害應變網癱瘓了數次。 為此,賴清德臉書和台南市政府官方LINE擔負起「第二災害應變網」的功能。2月6日當天,臉書和LINE以每小時、甚至每半小時的速度,推播和更新最新正確訊息,和災害應變網相互搭配,同步發佈最新消息。 凡是有網路的不實謠言或傳聞,災害應變中心多能透過這三大管道,於1、2小時內進行回應和「消毒」。 從傳播效能分析,賴清德臉書震災前後,共增加了13萬的粉絲量,無論是留言或分享數,都讓訊息能快速放送;擁有近100萬名用戶的台南市府官方LINE,也扮演了強大的宣傳效果。顯見在災變中,臉書和LINE等自媒體的「救災」功能,發揮了相當強大的傳播功效。 進駐災區後第一小時內,維冠大樓災變現場的「前線指揮所」隨即啟動。這個前進指揮所是在緊急狀態下,市府向鄰近住戶商借來的。 當市府人員向屋主提出借用申請時,曾姓屋主二話不說,操著台南腔台語,展現台南人的阿沙力性格:「好,讓你們用」。旋即打開鐵捲門,清空一樓空間,方便10多位救災指揮人員進駐。 這一駐紮,長達9天,每日24小時不間斷運作。即便在除夕夜,前進指揮所仍燈火通明到清晨。像曾姓屋主這樣無私奉獻的住戶和店家,絕非個案。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當市府人員或救災人員向災區周邊10多戶一樓店家和住戶提出救災申請,以便作為家屬休息室、媒體中心、物資存放處、指揮中心、救難人員休息室時,他們全在第一時間內答應,未曾遲疑。 這場救災,是一場全國民眾共同投入的「支援前線」大作戰。 災變後的第5小時,現場手機網路仍嚴重堵塞,我必須轉往附近的崑山國小,想辦法進行通聯。 崑山國小作為外縣市救難人員駐紮地,第一天就有諸多感人的畫面。 「請問一下,我們若要捐毛毯和衣服,要送到哪兒去?」5個年紀只有20出頭的年輕人,他們以生嫩的語氣,拖著他們募來物資,想要成為救災行列的一份子;5分鐘後,又有民眾扛著二、三十杯飲料,指明給我們救災同仁。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隨著災變資訊廣而宣傳,愈來愈多的熱心民眾也以行動「支援前線」。上午9點多,崑山國小就已湧進大量物資。外縣市的救災人員尚未抵達災區前,各式各樣的食物、飲水、生活用品、裝備,早已在現場備齊。有些是政府老早備妥(災防制度規定),更多的是民眾源源不絕的捐獻。 緊鄰維冠大樓的後方,有一間開幕不到一個月的日式居酒屋。事發後的當天上午,老闆就開張營業了。但他開張並非趁機大發災難財,反而主動免費提供一切熱食、休息場所給搜救人員,同樣也是24小時無休。 「我們已經40多小時沒睡了,」災變後隔天,居酒屋的店家一邊端著熱食招待救援人員,一邊以釋懷口吻說:「就遇到(災害)了,沒辦法,就做我們能做的」。 周邊,還有一些小吃攤販,也趕抵現場。他們也不是為了賺災難錢,而是免費提供熱食給救難人員。在凜冽的寒冬中,因為災變,這些每日忙碌為三餐的民眾,放棄了賺錢的好機會,選擇和災民、救難人員站在一起,展現一個成熟公民社會的堅韌生命力。 來自台灣各界的志工團也發揮「一方有難,各方支援」的強大力量。 災變現場,無論是道教、佛教、基督教、獅子會,只要想得到、喊得出來的宗教團體或民間組織,都成為救災現場最強而有力的後勤支援力量。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一個晚上的指揮中心前,一位40多歲的男性家屬哭紅著眼,希望救難人員幫忙在瓦礫堆中,協尋他心愛的小孩、太太。焦慮、悲痛的心情,讓原本一家之主的他,情緒完全崩潰。他坐在指揮中心前的小椅凳上,垂著頭悲傷地痛哭著。一位現場的志工彎蹲在他身旁,沒講太多話,撫拍著他的背,陪他度過最艱困的時光。 面對災害,志工們發動組織、有效運作著;面對家屬,他們蹲下身,靜靜地安撫著;面對罹難者,他們與其同悲,為逝者祝禱著。這些來自社會各階層的台灣志工群,擁有一種寧靜、安定且撫慰人心的神奇魔力,協助家屬、政府、救災人員,一同度過艱困的9天,相信未來他們也會繼續陪伴下去。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今年除夕夜,台南瀰漫著一股有別往年的不同氛圍。過去,只要到了凌晨,鞭炮聲必定響徹雲霄,以爆竹昭告天下,舊年已終、新年將至;今年災變之後,台南市民似乎培養出你我皆知的默契,刻意抑制年節的歡慶氣息,安安靜靜度過一個沒有鞭炮聲的除夕夜。 悲傷的白板 前進指揮所裡,掛著一面冰冷而悲傷的白板。 白板塞滿了密密麻麻的字跡。每個字代表著每位家屬通報協尋的受困家人。白板旁,黏貼著一張更殘酷的黃紙。左側標示著待救人數、救出人數;最右側的,則是持續在增加的OHCA(到院前死亡)。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每多填上一個OHCA數字,救災同仁的心情,就再跌落一次谷底。 前進指揮所設立後的前3天,家屬多聚集在辦公室前,張著焦慮、急迫的神情,望著自己心愛的親人是否已被救出。前進指揮所亦是救災指揮官賴清德市長的駐紮地。家屬一看到賴清德,宛如在汪洋中抓到一條救生艇,企盼這個「鐵人船長」能把受難家人全部救起。 第一天如此、第二天如此、第三天亦同。賴清德總不厭其煩向家屬說明,每一棟、哪一層樓的搶救進度。在賴清德的腦袋中,他記得每一個家屬的臉龐、姓名、亟欲尋找的受困者名字,及其所受困的樓層和區域。 賴清德當然也急;他急切著想幫家屬找到親人。緊急救援的9天裡,他神情緊繃、圍繞大樓倒塌基地,巡視了不下100趟;每一天,都能看到他帶著心急的家屬,耐心地解說;為了讓救援有效率,他擺脫黃金救援72小時後才得使用的「大鋼牙」,在第62小時就決定啟用。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誰睡得著? 但焦急的家屬不可能有耐心。「你們只救最上層的H棟,被壓在最下層的A棟都不救!」在家屬說明會上,有A棟受困民眾的家屬當著賴清德的面,和媒體的攝影機,毫不留情地痛罵著市府官員。 賴清德未曾動過一次怒。當過醫師的他,很體會家屬的情緒;身為救災指揮官,他不允許有自己的情緒。 救災第三天,大年初一。標示著新年的到來。在災區,有家屬祈求著受困家人的重生。這時,有媒體報導了,賴清德過去3天來幾乎未闔眼。憔悴、滿佈血絲的眼神,不用說,他真的很累。對在場許許多多的救難人員,何嘗不是?但每次見到家屬,哀愁滿面,以淚洗臉,視搜救同仁為生命曙光時,有誰睡得著?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生離與死別 一天晚上,大風在瓦礫堆上,捲起漫天的沙塵。冷冽的寒風、氣溫不到10度的夜晚,體感溫度只剩5、6度。端著薑茶、發放暖暖包、圍巾、毛毯的志工,在家屬和搜救人員之間穿梭著。 一位70多歲、同為家屬的老阿嬤,帶著3、4位家人守在前進指揮所外頭,睜著眼,看救難人員在倒塌的白色怪獸裡,爬進爬出。阿嬤頂著寒風,堅毅不搖站著。她眼裡沒有淚,只抿著嘴,望著維冠大樓,抱著期盼、祈求生機。 一對夫婦哭紅著雙眼,焦急地問著賴清德,他們的家人怎麼了;賴清德親自帶著他們,前往搜救現場旁,告訴他們最新狀況。最後,這對夫妻沮喪離去:他們的家人被壓得太底層了。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隨著OHCA人數不斷攀升,被送到殯儀館的罹難者大體愈來愈多。一位白髮蒼蒼的老阿嬤,站在靈堂前,拖著疲憊身軀,為已逝的孫子和兒子準備最愛吃的零食和玩具。不到3分鐘,他跪坐在桌子前,放聲大哭。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楚,沒人能為她承擔。 在救難現場,有生離、有死別、有感動、有溫暖。所有人生的酸甜苦辣,全在這小小的一個災難街口,真實上演。對一般人而言,這場災難宛如一場夢,但對家屬而言,卻是一輩子的痛。 經驗和教訓 0206震災,有別於「九二一」地震的大規模傷亡。但外界多給予台南市府救災的正面評價;更有電視台民調統計,88%台南市民肯定賴清德的救災表現。本次台南市府的救災經驗,有幾個特點或許可供未來借鏡: 一、本次災害面積集中,全國資源亦相對聚焦。 二、台南市府協同軍方、民間單位,每年皆確實執行「民安演習」,具備一定救災演練基礎。 三、突破規定限制,在黃金救援72小時的過程中,提前動用重機具「大鋼牙」。 四、密集且坦誠佈公面對家屬和外界的疑慮,有錯誤就當場認錯並改善,以獲得多數家屬信任。 五、盡可能快速、公開傳遞正確資訊,減少謠言或不實傳聞對救災工作的干擾。 六、後續的復原、重建方案和訴訟工作,在救災過程中,市府亦同步擬定或執行。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無論是前年的高雄氣爆或今年的震災,高雄市長陳菊和台南市長賴清德皆展現極高的救災效率和行動決策。在本次震災中,陳菊不但取消了在紐西蘭的休假行程,更特地3次前往台南,和台南市府人員分享高雄氣爆後的處置經驗。 我們絕不希望災難降臨。但人們必須從每一次災難中,吸取前人教訓,讓罹難者的逝去,換得後人寶貴生命的更大保障。
藍森
2016-02-18
«
1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國民黨重回馬英九手中
林保華
亞塞拜然拒發簽證 國際法官協會聲援台灣
楊國文
始政日或光復節及歷史魅惑
李敏勇
川普「台灣就是台灣」——一句務實又漂亮的話
尤榛嚴
國民黨的「中國結」困境
李敏勇
習近平與鄭麗文電來電去的騙術
李筱峰
從剴剴案到花蓮救災 粉專怒轟鍾沛君冷血
自由時報
各自慶國慶 何必動干戈
李敏勇
扭扭捏捏的華獨 被逼選出鄭麗文
林保華
批用共產黨收拾民進黨太可怕!趙少康遭藍、紅軍出征
自由時報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