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彥丞相關文章

郭柯朱的極大膽雙標

郭柯朱的極大膽雙標

  新竹市長高虹安擔任民眾黨不分區立委時,因涉嫌詐領助理費而被北檢依《貪汙治罪條例》等罪起訴,檢方更在起訴書抨擊她「公私不分、貪圖小利,且犯後態度不佳而卸責予助理」,並向法官請求褫奪公權。 高虹安去年能入主風城市府,是得利於「藍白合」的棄保效應,如今她涉貪,馬上看見藍白陣營沆瀣一氣地大力聲援。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表示力挺高虹安「清白」,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強調相信她沒有貪污的「企圖」,而藍白陣營的相關論調,竟把檢調追查貪腐扭曲成「政治鬥爭」以誤導大眾。倘若今天涉貪起訴的對象是泛綠陣營的政治人物,藍白兩個黨主席還會說出這種言論嗎? 高虹安遭起訴,朱立倫、郭台銘、柯文哲力挺。(圖/民視新聞)   三年前發生數名立委集體涉入SOGO經營權之爭的貪汙案時,柯文哲還義正嚴辭地強調「貪汙來自縱容,長官不太可能不知情,應該相信制度而不要相信個人」,為何今天的柯文哲卻要「不相信」司法,卻一味護短高虹安「個人」呢?這種理盲的護航,難道不是突顯出自己陷入「貪汙來自縱容」這句名言嗎? 而力挺子弟兵的郭台銘居然說「看了起訴書,所載不法所得好像『只有』四十六萬嘛」,更是不知云云,拜託!貪贓枉法就是不對,一塊錢都不該貪,何況四十六萬?最近動作頻頻一副志在大位的郭台銘難道忘了,你三年前在一名候選人背後題字「精忠報國、絕不貪汙」嗎?「絕不」就是「絕不」,哪裡還可以貪四十六萬元? 一個高虹安,讓人看到堂堂高薪立委壓榨低薪助理的劣跡,也讓朱柯郭等在野勢力大咖的雙重標準現形。 (作者是陽明交通大學碩士生)
賴彥丞 2023-08-16
公審異己的假正義

公審異己的假正義

  七月十六日發起號稱「公平正義」旗號來遊行的某位知名健身房網紅,竟然發動公審並貶損在遊行中靜靜拿著訴求紙牌的一位女生。 這位舉牌者寫上「柯文哲歧視女性」的標語而引發該網紅的歇斯底里,但請問她有寫錯嗎?柯文哲從政以來屢屢爆出性平不當言論,諸如「女生要不是有粒線體的話,地位會更低」、「重男輕女是生物的本能」、「當一個職業裡的女生數量在上升,就代表這個行業在沒落了」、「最聰明的太太知道只要顧好子女,男人去外面晃一晃,還是會回家」、「一夫多妻是增加人口較有效的制度」、「日本女孩子比較漂亮,不像台灣女性素顏上街嚇人」、「陳以真年輕漂亮比較適合坐櫃檯」、「未婚女性造成國家不安定」、「已經『進口』卅萬外籍新娘,台灣沒結婚的男生怎麼還比女生多?」、「直播節目點閱破千萬就讓學姐黃瀞瑩陪吃飯」、「婦產科只剩一個洞還要在女人大腿當中討生活。」、「被強暴的比被誘姦的便宜」、「卅歲以上的女生就像這個殘障車位」等等,各種不堪入耳及充滿沙文主義的物化女性、厭女與仇女的言論早已是罄竹難書。尤其柯文哲今天是要角逐總統大位的人,難道他這些劣行不能被公眾檢視與批判? 該網紅對郭台銘、柯文哲這鞠躬哈腰,卻野蠻攻擊一位無權無勢的女性,把她扣上「民進黨的職業學生」的帽子,這難道不是含血噴人? 西諺有云:「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不支持民進黨的人享有集會自由,反觀批評柯文哲的人就沒有言論自由?自詡「公平正義」,卻連一點不同聲音都無法容忍,甚至惡劣霸凌,難怪當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痛批柯文哲的惡行惡狀時,台下遊行群眾只知一味狂噓。 (作者是陽明交通大學碩士生)
賴彥丞 2023-07-21
柯文哲背叛太陽花與年輕人

柯文哲背叛太陽花與年輕人

  六月廿一日是「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十週年,當年馬政府的親中促統「賣身契」引爆青年大學生的集體不滿而爆發三一八學運,昔日因太陽花學潮而崛起於政壇的柯文哲,如今在參選總統的國政白皮書竟然主張重啟服貿,甚至貨貿。 諷刺的是,六月初柯文哲訪日,還提到太陽花學運的社會運動經驗,來勉勵年輕人「Just do it」勇敢走在浪潮前面。但為何柯會有如此大的反差呢?說穿了,就是為自身選舉的政治利益,所以重提服貿談判以討好並爭取藍營的選票,畢竟眼下侯友宜積弱不振、深陷新北幼兒園餵藥案爭議與落跑市長罵名,柯文哲想拿下總統大位就得寄望於反綠的泛藍選民「棄侯保柯」。柯文哲今日對太陽花學運的收割與背叛,充分證明他的投機性格是有多麼的惡劣。 柯氏國政白皮書上主張要在美中對抗下保持「大國等距」,然而兩岸服貿、貨貿的本質在於使台灣從政治、經濟等層面全面往中國傾斜而失去主體性,試問這樣的傾中協議豈不是與柯文哲的「等距論」自相矛盾嗎?難道柯文哲還要重蹈「九趴總統」馬英九的覆轍?這也怪不得當華府兩岸專家葛來儀指出「北京傾向支持柯文哲」時,會引發柯主席的惱羞成怒了,然而作為公民的我們,在明年初投票前必須慎思:台灣還禁得起親中總統候選人上台對主權經濟、民主自由的傷害嗎?我們還能再讓馬政府八年舔共之災禍重演嗎? (作者是陽明交通大學碩士生)
賴彥丞 2023-06-22
馬先生,可憐哪!

馬先生,可憐哪!

本周一台北的某家報社糗大了,頭版斗大標題報導宣稱國民黨近來密集討論兩岸政策論述,已有初步共識將訴求「九二共識就是中華民國」,結果馬上被黨主席朱立倫打臉表示不管黨中央、智庫都沒有這樣的討論;二版誇稱馬英九將獲得「元首級」待遇,習近平親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丁薛祥將到場接機,事實證明來見馬的根本只有到國台辦副主任的層級。 綜觀馬英九自中國上海下機之際,別說中共接機層級由正國級高官降至副部級小官,就連個迎賓用的紅地毯都不存在,沒有「元首級」待遇,更沒有「特首級」待遇,只能用「先生級」待遇來形容。曾幾何時,當馬英九還是總統時,對中軟弱之餘還能與習近平見上一面;如今卸任後固然有前總統的名份,但現在無論再如何舔共,也只被中方看扁,彷彿習當局也跟那些不滿的中國網友一樣,認定這位連「台灣地區前領導人」稱謂都不提起的「馬先生」就是「來要飯的」,此情此景最適合套句韓國瑜的名言:可憐哪! 當然「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馬英九赴中會落得如下場,其實也是中共看清這位過氣政客,在台灣根本已幾乎沒有任何可觀的政治實力與能量,可實質推動統戰進程,而且利用馬的來訪以對台宏斷交再次傷口撒鹽、抵銷蔡總統訪美聲勢之目的已然達成,如此一來又何必擺出高規格來接機呢?這樣對馬英九「用完即丟」的中共固然可說太過現實,但又何嘗不是馬的自取其辱呢? 馬英九的難堪,不知道對那些整天幻想對中求和就能有尊嚴,甚至被統一後還能飛黃騰達的統派人士而言,是否有種大夢初醒之感? (作者是陽交大碩士生)
賴彥丞 2023-03-29
新竹馬屁聲

新竹馬屁聲

作為在新竹市租屋求學的筆者,近期常聽到垃圾車不斷出現市長高虹安「獻唱」五月天金曲《突然好想你》的歌詞片段,我和不少市民已漸感厭煩。 新竹市府稱此舉是因新竹市警察局的「邀請」以宣導反詐騙,市警局局長張素菱認為平時參與地方活動愛唱歌的高虹安「歌聲聽說還可以聽」,實屬警方高層「揣摩」以討好上意之作。 更令人覺得肉麻乃至噁心的是,新竹市刑警大隊的臉書粉專起初還狂讚高虹安「這麽好聽的歌聲」(https://imgur.com/oSdpffQ),並形容是「被市長耽誤的歌手」,更宣傳要開放民眾下載並設定為手機鈴聲。風城警方如此誇張地拍馬屁,使人不由得想起過往須空一格的蔣公被形塑為「人類的救星」、「世界的偉人」,手機鈴聲的戲碼更儼然對岸「毛語錄」的翻版。 高市長的翻唱因涉及重製且大規模播放而衍生侵權爭議,引來五月天所屬的音樂公司關切,當然如果以高虹安先前因自身論文涉嫌違反著作權法而遭資策會提告的「前科」來看,今日侵權風波的發生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民主時代,最不需要的就是對執政者搞個人崇拜之馬屁宣傳,風城警方高層別讓人看笑話,也拜託高市長別再操作這種低層次的作秀了! (作者為陽明交通大學碩士生)
賴彥丞 2023-03-18
藍色落跑黨的黑色幽默

藍色落跑黨的黑色幽默

南投立委補選進入倒數,國民黨立委王鴻薇質疑對手陣營的蔡培慧一旦未當選可能會「落跑」轉當政務官,由於王立委的「黑歷史」太獵奇,以致於她的質疑卻充滿莫名的「喜感」。 大家還記憶猶新,兩個多月前王鴻薇的市議員職務,還沒就任就跑去登記參選立委,況且前一秒還表態說不會參與立委補選,言而無信莫此為甚。而如此耍弄選民的又何止王鴻薇?如今徐巧芯等一幫藍營市議員紛紛起而效尤,嚷嚷著該「世代交替」要選明年立委、新北市長侯友宜對明年總統大位已蠢蠢欲動而漸漸不再掩飾,整個國民黨已然成了「落跑黨」,四年前韓國瑜的教訓更全部拋諸腦後,藍營似乎已在二○二四取得大勝而要完全執政了。 勝選不代表可以傲慢,王鴻薇「打人喊救人」的質疑嘴臉,堪稱政壇的黑色幽默,如今看來是恃寵而驕的國民黨人,嫌去年地方選舉得票太多了! (作者是陽明交通大學碩士生)
賴彥丞 2023-03-01
年輕人看郭董的老把戲

年輕人看郭董的老把戲

肖想總統大位已久的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近期表示春節期間他為選總統與否到廟宇請示神明,媽祖、關聖帝君的答案都是「同意」。不由得讓人想起四年前這位大老闆的「媽祖託夢」之參選總統起手式。   憲法第七條保障宗教自由,但也確立我國是政教分離的現代民主體制。誠然媽祖、關公在台灣的信徒眾多亦包含筆者,信眾即選民,因而有不少政治人物會藉參加宗教活動以沾人氣,但對於郭董這番「神操作」,讓人不禁想問:拜託,都什麼時代了,幹嘛老是玩「君權神授」這種封建時代才有的老把戲? 郭董要選總統卻牽扯無法說話的神明,假借神意以「消費」神尊,除了對於宗教本身是一種褻瀆,更是把選總統當選神棍、教主那樣地羞辱民主之精神。事實上,民主的深化便是建立在「除魅」(disenchantment)的基礎上,以人權法治的自由選舉取代神秘主義的「造神」權威,當然恐怕這點是高喊「民主不能當飯吃」的郭董無法理解的。 郭台銘擁疫苗自重,把公益當成攻擊政敵的武器乃至角逐大位的資本,但當他連宗教都當成選舉的操作時,還真令人啞然失笑:既然選總統要請示神明同意,那以後要是執政處理國事是否也要擲茭決定呢? (作者為陽明交通大學碩士生)
賴彥丞 2023-02-18
民眾黨沉淪之快令人驚嘆

民眾黨沉淪之快令人驚嘆

  台北市長候選人黃珊珊大喇喇地在台北市立大學舉辦競選總部成立大會,再度引發行政不中立爭議。柯市府二○一六年時就已制定《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所屬各級學校及幼兒園落實校園行政中立注意事項》第四點明定「學校於中選會發布選舉公告日起至投票日止之選舉期間,應禁止政黨、公職候選人或其支持者之造訪活動」,中選會早於八月十八日發布今年地方大選之選舉公告,試問當時仍擔任副市長的黃珊珊,為何要如此帶頭「明知故犯」? 從這起案例更可看出柯市府的雙重標準:同樣是市長候選人,陳時中不過是想在新生橋下公共球場跟球星打籃球,就被現場管理員以「行政中立」為由阻撓入場,柯市長當時還說「原則上公有場館還是不要有競選活動」;但今天換成黃珊珊把競總造勢這樣政治性極高的選舉活動,在理應不受政治干擾的校園舉辦,卻被主管機關市府教育局「大方」許可,這更啟人疑竇:難不成早已辭職的黃珊珊現在是「地下副市長」?柯文哲如今對黃珊珊的護航,相比其對陳時中的差別待遇,豈不是另類自我打臉?民眾黨「黨國不分」的劣行,沉淪之快令人驚嘆!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被保全以「行政中立的規定」阻止進場,只在場外觀戰。(記者王藝菘攝)     (作者為陽明交通大學碩士生)
賴彥丞 2022-09-26
三件事 笑看管爺討拍廢文

三件事 笑看管爺討拍廢文

管爺就是管爺,既使將卸任校長,心態還是那麼「爺們」! 管中閔在台大學生交流板社群透露自己身為校長「站傅鐘十分鐘沒幾個學生搭理」,還要同學以後看到他要揮揮手,想發文討拍。結果底下的留言充滿了學生抱怨校內各種的亂象與問題,這種另類打臉狠狠地反襯管爺任內治校之差勁。     管爺的怨天尤人,儼然還活在家父長制的威權封建年代,彷彿自己身為掌權的「大人」,學生就得對這位一校之長畢恭畢敬。這心態是何等傲慢。民主時代,就算是總統、閣揆或縣市長,也不會動輒要求老百姓見到自己就必須揮手招呼與致意。 平心而論,校長如果沒被學生「認識」,有時是因為校長與學生的隔閡很大,不少大學生即便四年畢業離校之際也不知校長是誰;或者是校長太「顧人怨」,其不當或威權的治校惹得學生反感,見此人就嗤之以鼻而裝作沒看見。管爺何不反躬自省:如果自己治校深得人心、處處為學生著想,怎會落得如今幾無同學招呼的落魄窘境呢? 且讓筆者羅列管爺任內到底對學生有多麼霸道:管爺一上台,當年台大學生自治選舉竟隨即遭到校方刁難而拒給學生名冊;當立法院今年五月要修《大學法》以促進學生的公共參與時,管爺就跳出來汙衊說這樣會「干擾」高教;開學典禮時,校方刻意等到主持人宣布活動結束、來賓全部離場後才讓學生會、研究生協會會長上台致詞,對學生自治組織極不尊重。試問這樣的管爺到底有何立場去要求學生對他要「尊重」?會被同學「選擇性忽視」也只是剛好而已! 筆者身為學生,必須告訴管爺:當校長沒那麼偉大和尊貴,如果您真的如此在意,不妨學老蔣在校內立個自己的爺們銅像,或乾脆在臉頰刻上斗大「校長」二字,保證台大學生對您「過目不忘」! (作者為陽明交通大學碩士生,台中市民)
賴彥丞 2022-09-18
議員跪市長的封建爛戲

議員跪市長的封建爛戲

  國民黨新北市議員周勝考在一所國小校舍整建工程啟用典禮時,致詞細數同黨籍市長侯友宜的政績並帶頭率眾下跪感謝,宛如封建時代「叩謝皇恩」的突兀畫面,讓人看了啞然失笑。 藍營議員周勝考(中)帶頭單膝下跪感謝市長侯友宜協助校園翻新。(記者翁聿煌攝)   民主時代,市長是人民的公僕、政府的存在是為了服務人民,施政建設地方是首長應盡的義務,而非掌權者的「恩賜」;議員作為民意代表,理應監督市長,而非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而跪謝的大拍馬屁舉動更只會辜負選民的託付與自身職責。 一項地方建設的完成,從來都不是縣市長一人的功勞,從老百姓上繳納稅錢供地方政府財源、行政官僚處理預算編列與工程發包、議會民代對預算的審議與把關、中央政府的經費補助到一群默默無名的建築工人辛苦地興建樓舍,正因為有許多人的付出,才能有今日地方官得意剪綵啟用而列為自身「政績」的建設成果。 如果這名藍營民代真要向市長下跪的話,不如向侯友宜跪求公布「恩恩案事件」的真相為民請命吧! (作者是陽明交通大學碩士生)
賴彥丞 2022-07-27
大學校長們到底在怕什麼?

大學校長們到底在怕什麼?

立法院教育委員會通過大學法修正草案,朝有利於學生權益的方向大幅推進,在十八歲公民權將交由公民複決之際顯得獨具意義,卻遭包括台大等諸多大學校長串聯表態反對。 這次修法要點針對校務會議部分,除了將學生比例從底線的十分之一提升為五分之一,也新增規定未兼任行政主管職務人數不得少於教師代表人數二分之一,同時明訂校長遴選委員會應包含學生代表,也修訂學生事務會議及學生申訴評議相關會議之學生代表占比不得低於五分之一。 過往筆者擔任校級會議與學生會擔任學生代表的經驗,與學生權益有重大關係者如校務、行政、教務、學務等諸多校級會議,學生代表占比過低(甚至根本沒有學生代表),現行大學法「學生代表人數不得少於校務會議全體人數十分之一」為例,就法理上來說應該是作為學生代表占比的最低保障,但實務上卻都成為各校校務會議學生代表的「最高上限」,學生代表在校務會議的力量就只有剛好區區的一成,使得「師生共治」、「以學生為主體」的校園民主理念淪為空談,導致可能會有議案朝有利師長但不利學權的方向推動,或者學生代表想推動對學生有利的提案往往因校內保守師長或行政首長的阻撓而失敗。 而大學校長們對於修法的反動言論,有人說「擔憂學生參與度高且行動力強,可能會對校務會議產生關鍵影響」,這不正顯示學生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值得嘉許嗎?校長們的「批判」,在筆者看來倒是對學生自治圈的另類肯定。有校長認為必須要串連表達反對以在歷史上留下紀錄,吾人倒是歡迎他們自甘淪為日後的高教笑柄。 幾位學術界高層平日夸夸而談教育理念,自身卻做著反教育的最糟示範,當學生們在為增進公共群體利益而奮戰時,卻要被用威權的眼光鄙視,例如反黑箱課綱學運,當學生挺身捍衛台灣歷史反抗馬政府蠻幹,竟有五位私立大學校長發表聯合聲明,還有家長恫嚇學生「如果養成抗議習慣以後公司大概不敢僱用」;例如太陽花學運,當學生挺身守護台灣主權反抗警察暴力鎮壓,交大校長吳妍華竟諂媚當局稱「我們向警察道歉且沒把學生教好」。 交大校長吳妍華。(資料照,記者叢昌瑾攝)     大學校長們到底在怕什麼?(作者為陽明交通大學碩士生,曾任校務會議學生代表)
賴彥丞 2022-05-23
狡詐、可笑的蔣萬安

狡詐、可笑的蔣萬安

文化部推動中正紀念堂轉型,自四月七日「言論自由日」起展出有關蔣介石的獨裁事蹟,朝去神格化邁向一步。 對此,先前公開表態「身為蔣家後人很光榮」的國民黨立委蔣萬安,拋出將「中正紀念堂」改為「台灣建設紀念館」的論述。 備戰年底台北市長選舉,身世頻成話題的國民黨立委蔣萬安,繼公開表態「身為蔣家後人很光榮」後,今天拋出將「中正紀念堂」改為「台灣建設紀念館」。(記者田裕華攝)     故且不論這是否是為了他備戰今年台北市長選舉的選戰考量,站在轉型正義與台灣主體性的觀點來看,這樣的說法顯得奇葩可笑!說穿了,仍是在對老蔣造神的換湯不換藥,只論蔣介石對台「建設」的「貢獻」,來造神、美化蔣氏對台獨裁統治,偷渡藍營對老蔣「有功無過」的扭曲乃至謊言史觀。 更可議的是,在「蔣萬安們」的眼中,這樣的把老蔣統治與台灣建設的更名連結,背後潛藏的思維,仍難脫大中國主義的沙文心態,彷彿台灣的建設只有「戰後至今七十多年」,完全忽略台灣進入歷史時代後自荷西入台到日本治台的三百多年建設歷史;彷彿台灣能變成今日的自由民主、經濟繁榮,都是蔣政權的功勞。筆者不禁要反問:難道蔣萬安認定的「台灣建設史」是自一九四五年才起算嗎?國民黨自誇的「十大建設」,許多成果不正是奠基於日治時期打下的的基礎建設嗎? 而其實蔣政權的不少在台建設帶來的「經濟成效」,只是餵飽國民黨黨營事業(不當黨產)的口袋而已;退萬步言,物質建設若遭毀壞可以重建,但人被殺死卻不能復生,就算有再多的「建設」,也無法挽回那些遭蔣政權在二二八大屠殺、白色恐怖炮製的冤錯假案死於非命的冤魂。甫逝世的民主前輩彭明敏,其回憶錄《自由的滋味》即揭露兩蔣時期對這塊土地的高壓暴政。 總而言之,要評論沾滿台灣人民鮮血的蔣介石對台是「過大於功」,還顯得太委婉了!蔣萬安的中正廟更名論,依然是在台灣人民,尤其是政治受難者的傷口上撒鹽! (作者為陽明交通大學碩士生,台中市民)
賴彥丞 2022-04-09
面對民意 國民黨又當阿Q

面對民意 國民黨又當阿Q

國民黨接連在公投、補選、罷免等投票落敗,但是面對民意的展現卻始終在當阿Q。 面對藍營的一敗再敗,黨主席朱立倫卻躲了起來,僅派個黨內小主委開記者會稱「對選舉結果感到遺憾」、「在地民意再度被國家機器所吞噬」云云。筆者實在聽了傻眼,政黨面對選舉結果再怎樣不合己意都應該表示會「尊重」民主,說「遺憾」代表是要檢討選民嗎?難道國民黨選贏才是「民主」,選輸就全怪「國家機器」?國民黨面對敗選的態度不是謙卑反省,依然如同去年一二一八狂言「公投已死」那樣的輸不起。 國民黨文傳會主委凌濤稱,9日的選舉可以看到在地民意再度被國家機器所吞噬。(記者林良昇攝)       「戰鬥藍」的屢戰屢敗,但已成「戰敗藍」領袖的趙少康卻還是嘴硬,稱林昶佐立委罷免案對國民黨而言是「小贏」,如此違背常人政治判斷的邏輯還是令人咋舌:罷免結果就是一翻兩瞪眼,不通過即是挺罷方的失敗,何來任何「勝利」之說?按照趙先生的邏輯,國民黨當年被共軍逐出整個中國但仍有台灣可供敗逃佔據,這樣該黨在國共內戰中也算「小贏」吧!趙少康又說「若我早三天到中正區也許就逆轉」,這樣毫無助益的自我安慰也只是徒留笑柄。 如此阿Q的國民黨,只能說嫌票太多了。 (作者是陽明交通大學碩士生)
賴彥丞 2022-01-12
唉,這樣的楊志良……

唉,這樣的楊志良……

  曾任馬政府衛生署長的楊志良日前在一場群眾活動裡,除了用「假論文」的莫須有罪名扣在蔡英文總統身上外,更以韓國前總統朴正熙遇刺事件為例,誘導台下觀眾講出「暗殺」詞彙。 台灣是享有言論自由的民主國家,執政者本應受公評與監督,但是再怎麼樣論述,也應有一道該遵守的道德底線,不應有威脅恐嚇、人身攻擊、煽惑犯罪這樣的言論。而楊志良身為一個學者,本應「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但他卻用如此仇恨的意識形態汙衊他人;其鼓吹民眾對國家元首不利,如此野蠻且挑戰法律底線的惡行,完全將知識分子的形象踐踏殆盡。 楊志良把「暗殺」二字歸咎於聽眾之口,充其量凸顯他意圖規避法律責任的奸詐狡猾而已。楊志良鼓動國安局、調查局、警察等把蔡總統抓起來,對照先前外媒《路透社》報導,揭露有國安特勤遭共諜滲透之事,不禁讓人有所聯想;如真有維安人員遭中共吸收,是否會依照中方或中共在台代理人的指示,而做出危害我國政要或國安的行徑呢?近來從國民黨中央委員黃覲偉譏諷遭家暴的綠委高嘉瑜「被打活該」、核四擁護者黃士修恐嚇台電核能處長「你的身家安頓好了嗎」、「戰鬥藍」領袖趙少康妄稱「高雄人逼全台吃萊豬」挑起地域對立,到如今連鼓吹對總統不利的話,都從馬的前朝部長的口中說出來,在野的親中藍營及其側翼的仇恨言論,已越來越極端。 楊志良的不當發言,令人不齒也不該被縱容,其背後代表的仇恨言論之傷害與氾濫,更是大家應關注的現象。 (作者是陽明交通大學碩士生)
賴彥丞 2021-12-31
朱立倫、柯文哲與趙少康

朱立倫、柯文哲與趙少康

成為「忠誠的反對黨」理應是在野黨的使命,但藍、白陣營政要或名嘴對公投結果的無理言論,讓人不禁搖頭:有這種在野黨,台灣還需要敵人嗎? 作為國內第一大及第二大在野黨的主席,面對公投結果,國民黨的朱立倫卻說「公投已死」、「『民主獨裁』政府勝利」,民眾黨的柯文哲亦稱「選出希特勒到梅克爾需要時間」、「新綠色威權更加強大」,胡言亂語之際還羞辱了那些投下不同意票的選民,徒留「輸不起」的形象。 輸了便怪東怪西,就是不會檢討自己,這就是朱、柯兩位黨主席的可悲之處,只會以「酸葡萄」的小人心態亂用「獨裁」、「威權」大帽扣在蔡政府身上,透過詆毀他人與對抗公投民意來滿足自身「阿Q式精神勝利」,他們永遠不會自省:為什麼自身的「四個同意」、「兩好兩尊重」主張會與公投結果嚴重脫節? 蔡英文在去年總統大選連任勝選感言提到:「民進黨贏是民主,國民黨贏也是民主」、「台灣人民最引以為傲的事,從來都不是特定政黨的勝利」,換作是公投何嘗又不是如此?不論結果是幾個同意或幾個不同意勝出,都是直接民主的成功展現,遺憾的是,從朱、柯二人的論述,透露出他們的潛意識認為「只有我贏才是民主,否則就是極權」。 而在這波公投議題中出盡鋒頭的「戰鬥藍」精神領袖趙少康,其催票話術稱「不出來投票就是支持民進黨」,先是大吃那些選擇不投票的選民的豆腐,在公投大局底定後又稱「這次公投無法展現人民做主的最高價值」,「非我族類可誅之」的思維不言可喻。 朱立倫、柯文哲與趙少康等人的謬論,除了凸顯自身心胸、格局狹隘外,其背後反民主的思維對台灣的傷害,才更令人搖頭。 (作者是陽明交通大學碩士生)
賴彥丞 2021-12-22
歧視女性的慣犯

歧視女性的慣犯

衛福部長陳時中脫下口罩唱歌的影片,明明是在去年六月十五日解封期間,卻被有心人士指鹿為馬地造謠其是在今年三級警戒時做的事,更有國民黨立委藉此操作並發表嚴重性別歧視的言論,令人搖頭。 藍委賴士葆稱影片中的女性「長頭髮應就是飯局妹」,根本是嚴重的性騷擾,更是製造「女性在飯局裡就是附屬陪襯角色」的性別刻板印象。別人想留什麼樣的髮型,是個人身體自主權的自由,何況誰說男性不能留長髮呢? 當然,父權色彩濃厚的國民黨本來就是性別歧視的「慣犯」,藍營政要吳敦義惡毒影射陳菊是「肥滋滋的母豬」、韓國瑜稱「女人生命的活力來自上半身」、謝龍介說「女人拉票可以拉到客廳和房間」等等罄竹難書,聽者無不對這種「沙豬」論調作噁。 賴委員至今卻未有任何歉意回應,國民黨也對於該失言未有任何批判,從一個委員到全黨的性平學分顯然都死當了! (作者為陽明交通大學碩士生)
賴彥丞 2021-11-12
不但是鄰國,更是敵國!

不但是鄰國,更是敵國!

蔡英文總統日前在「亞太安全對話」論壇致詞時稱中國為「鄰國」,結果藍營大反彈並指這樣會造成「兩岸衝突」。 中國國民黨的跳腳一點也不令人意外,畢竟舔共成性,怪不得要求總統發言也得看中國的臉色,死抱九二共識的「一中神主牌」,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於藍營而言,恐怕真的是「祖國」了! 總統蔡英文以預錄影片在凱達格蘭開幕致詞。(圖由總統府提供)   藍營的大中國意識形態,完全與台灣主流民意、國際局勢下的台海現狀背道而馳,這也難怪近期有民調顯示選民對國民黨的反感度是各政黨裡頭最高,其中各年齡層又以天然獨世代的年輕人對國民黨最為厭惡! 除了東京奧運期間歐美日多國媒體將我國正名為「台灣隊」外,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近日也壓倒性通過建議歐盟將歐洲經貿辦事處正名為「歐盟駐台灣辦事處」。當國際民主陣營紛紛將台灣與中國區分為互不隸屬的政治實體時,國民黨卻因蔡總統的「鄰國」一詞而與中共一鼻孔出氣,黨主席江啟臣還高喊「我是中國人」!有這樣吃裡扒外、充斥投降主義的賣台政黨,真讓人痛心、氣憤! 作為台灣人,筆者更要說的是:對台始終文攻武嚇不斷的中國,不但是鄰國,更是敵國! (作者為陽明交通大學碩士生)
賴彥丞 2021-09-03
難怪國民黨會被年輕人唾棄

難怪國民黨會被年輕人唾棄

  國民黨本月將陸續舉辦新住民、原住民、客家青年願景論壇,以拉攏青年爭取支持;不過,看來有陳以信這個嘲諷年輕人的立委豬隊友,藍營和新世代的距離又被拉遠了。 前參議員陶德率團訪台,與立法院各黨立委會晤,與會者轉述藍委陳以信在會談中稱台灣年輕人「缺乏國際觀」,陳雖否認說過這段話,卻表示他稱青年「對美國了解比較少,對中國的了解也比較少,不怕兩岸衝突但又不願當兵」。身為黨籍不分區立委,陳以信的發言,多少也代表國民黨對青年的輕視與曲解、語帶嘲諷且不願傾聽其心聲,只以上對下威權心態看待青年。更何況誰說年輕人不了解國際情勢?去年大學校園裡的連儂牆貼滿同學對香港反送中運動的聲援,更在總統立委選舉踴躍投票、向中國的文攻武嚇說不,亦有不少青年在茶餘飯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選情,足見年輕人對世界局勢並不冷漠。 可悲的是,國民黨只有「中國觀」,執意與國際抗中潮流背道而馳,陶德等美國跨黨派人士的來訪,力挺台灣打臉親中派,更證明藍營當時預測拜登上任後將親中、譏笑蔡政府押錯寶,根本是愚蠢的誤判;而即便國台辦否定中華民國的存在,更加碼羞辱國民黨「發動反人民內戰、敗黨喪國」,藍營僅以「扭曲歷史更難癒合民族傷痕」等語模糊回覆。這樣親中舔共,會被愛鄉愛土的天然獨世代唾棄,也只是活該而已。 (作者為陽明交通大學碩士生)
賴彥丞 2021-04-20
請問柯市長︰柯醫師是愚人嗎?

請問柯市長︰柯醫師是愚人嗎?

台北市議員苗博雅日前針對核四公投,質詢柯文哲「是否同意核四商轉發電?」柯市長在場先以「愚人的問題,智者無法回答」反嗆,事後又說很不高興「年輕人帶頭搞意識形態」。 身為市長,柯文哲面對議員的提問、攸關市民福祉的議題不會答,玩弄文句閃躲問題不表態,實在不負責任;而柯市長除了將質詢議員貶為「愚人」,柯陣營更發動從北市府、民眾黨到側翼網軍對苗議員的一陣批鬥,這是何等的傲慢。 諷刺的是,二○一四年還是台大醫師的柯文哲初次競選台北市長時,對核四議題稱「所有政治人物皆應就核四問題明確表態,不准再講屁話」,對照如今位居市長高位的扭捏作態、「屁話」連篇,柯市長儼然打臉當年的柯醫師。 柯文哲表示,在年底選舉前,所有政治人物皆應就核四問題明確表態。(記者叢昌瑾攝)     身為青年,筆者最不滿的是,柯陣營一再把年輕人「用完就丟」。去年七月,民眾黨不分區立委蔡壁如在受訪時,因不滿民進黨獲青年支持,竟稱「二十幾歲年輕人都沒有在管內容和本質,就是在跟風」;如今該黨柯主席不滿年輕議員的質詢內容,就討厭年輕人的「意識形態」。 試問柯文哲,當年以「白色力量」當競選理念乃至組黨,進而獲得不少年輕選民支持,不也是搞意識形態嗎?憑什麼指責年輕人!筆者更可以驕傲地說,正因為「天然獨」世代有捍衛台灣主體性與自由人權的意識形態,才能有太陽花、反黑箱課綱學運的誕生,以及抗中保台撐香港,這是台灣民主之路最重要的前進動能。 如此逃避閃躲、鄙視青年的柯文哲,肯定是嫌民眾黨票太多了! (作者為陽明交通大學碩士生,台中市民)
賴彥丞 2021-04-15
改名風波 切莫只檢討年輕人

改名風波 切莫只檢討年輕人

  日本跨國連鎖迴轉壽司專賣店「壽司郎」在台推出促銷活動,只要名字中有「鮭魚」者,全桌免費,不少資深社會意見領袖、保守派人士紛紛藉此大嘆「教育出問題」,幾乎把所有負面標籤加諸於年輕人身上。然而,即便這次因優惠活動而改名的三百多人均為青年,但也只占整體百萬年輕世代(二十至三十歲)人口的萬分之二,僅拿單一事件、在青年占比極低的改名者,就把年輕人一律打成黑五類,如此以偏概全未免太荒謬了? 日本知名連鎖迴轉壽司「壽司郎」引爆「鮭魚之亂」,根據壽司郎統計,2天的促銷活動總共吸引了近千位「鮭魚」上門吃免費壽司。(資料照,合成圖)     再者,改名風波縱使某些原因是極少數年輕人為了免費而追求的小確幸。然而大人們在指責時,怎不反思這些青年的作為,不正是時下貧富差距大、低薪大環境所導致的結果?許多社會新鮮人領廿四K基本工資還難以因應扣除生活必需開銷後,得繳的學貸、房租之經濟壓力,情況糟糕的畢業即失業,如今被長輩嘲諷「窮得只剩追求小確幸」、「愛貪小便宜」,但掌握權力資源的大人們,難道完全不必檢討為何自己給下一代留下這樣的未來嗎? 另外,有雇主揚言,若有員工因想吃免費鮭魚而改名會直接開除,更直說「不鳥勞基法」;有教授嗆說,若有學生因想吃免費鮭魚而改名的話會直接死當,更撂話「不爽可以到教育部告我」。這種自認居道德高處而鄙視改名者的大人,自身卻目無法紀與倫理,遠比「鮭魚」青年還惡劣啊! 筆者也是青年,當然不會為了免費的大餐而改名。鮭魚改名風波惹議,但該檢討的絕不只有年輕人。 (作者是陽明交通大學碩士生)
賴彥丞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