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疲勞』

防疫這件事情有一個觀念叫做『防疫疲勞』,這個概念其實去年底台灣也很多醫護相關領域的人指出來並且表示擔心。

所謂防疫疲勞的意思是,所有防疫規定都是必須支出相對代價的,通常是民眾的生活自由會受限,當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民眾因為害怕染疫影響生命健康,會很願意配合防疫政策。

可是隨著時間過去,民眾支付在防疫政策的代價就會不停累積,例如收入受到損失、存款不停減少、社交受限引起的職業跟人際損失、因為自由受限跟生活不便利不停攀升的心理壓力等等,這些防疫代價會隨著時間經過一直提高,然後如果解封的時間遙遙無期的話,總有一天就會達到『這個代價太過高昂,現在我就算拼著感染的危險也不願意繼續支付成本了』的一個基準線,此時民眾就會不願意繼續配合防疫政策。

當達到這個基準線而不願意繼續配合防疫的市民高於一個比例,政府就會面對必須當機立斷作選擇,因為如果太多人不配合以至於不在防疫網的人比例太高,那麼這個防疫政策將會是毫無作用的,既然繼續墊高市民的防疫成本平白增加民眾損失也不會有效果的話,那麼就不如暫時放寬一段時間讓民眾恢復忍受能力,或者,如果政府評估此時處在擴散關鍵期必須不惜代價維持的話,那就必須採取放寬更多的疫情補貼或是提高更高的違規罰則,用補貼舒緩壓力或者用對罰則的害怕拉高民眾的忍耐力。

也就是說,防疫這種事情同一個市民在不同的時間點反應情緒是會不一樣的,當封控的持續時間超過了市民防疫疲勞的界線,由於各種原因,可能存款用光了,可能太長時間失業了,可能房貸車貸即將逾期,可能家裡老人小孩生病了,本來樂於配合防疫政策的人就會突然變得無法忍受,此時要不然就是政府發錢給他們拉高他們的忍受能力,要不然就是用更高壓更高罰則的管理來提高忍耐能力,否則他們會集體拒絕遵守防疫規則。

而這三年下來,我們可以發現不同國家地區的民眾他們出現防疫疲勞的臨界點是有很大差異的,可以反映出來一個地區對『不自由』的忍耐度,美國歐盟那樣的民主國家大致上半年,不會超過一年就會達到無法忍受的臨界點,台灣支持了兩年以後民怨雖然沒有爆炸也已經越來越高,而中國撐了快三年才達到這個防疫疲勞的臨界點,真不愧是全世界數一數二ㄋㄨ⋯愛國的國家。

走到這一步時如上所述,中國只有兩條路線,一是暫時或者永久的放鬆或者開放,恢復民眾的忍受力,第二則是撒錢放補助或者提高更高的檢疫強度並且拉高罰則,拉高民眾的忍耐底線,並不會存在壓下這波民怨,此後就能繼續歲月靜好這樣的選項,要不放寬要不維持,如果選擇維持,要不發錢要不抓人,我想不到其他的可能性。

並且慶幸台灣在走到這個臨界點之前就成功達到開放的條件。

< 資料來源:周布雅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