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痞日記】尋找智多星

在最新的民調中,民眾對執政黨民進黨的不滿意度,高達五成九,滿意度只有三成五;但根據民間國會觀察組織的評定,民進黨立委在國會中的表現,卻一直相當優秀,並沒有任何怠惰現象。 政治相撲:兩強對立,圍繞擂台兜圈圈 立法委員當然不能代表整個政黨,但從政治現實來看,目前民進黨的主力部隊其實只在國會;中央政府的民進黨色彩,從蔡英文主政之後,就相當淡薄,很難嗅出我們所熟悉的民進黨「氣味」。在這種中央政府刻意打壓民進黨,排斥民進黨入主的政治歧視中,我卻很少看到媒體對它伸出援手,加以申冤(說最多的恐怕就是我一個人而已)。我很不喜歡民進黨的最大派系新潮流,但站在聲援民進黨的立場,我也曾主張就讓新系的大姊頭陳菊(或賴清德),出面組閣,以改善目前這種打壓民進黨的不合理現象;但我當然希望陳菊(或賴清德),能敞開心胸,接納及任用非新系的民進黨菁英,來協助蔡總統共創真正的綠色執政時代。 然而現實上,新潮流似乎只滿足於若干事業單位肥缺的卡位,或絞盡腦汁在搶奪明年底地方首長改選參賽權;中央執政這種最能彰顯時代意義的政治志業,則持續荒廢中,真正的「民進黨執政」,也尚未成形。我當然知道蔡總統或許對一派獨大的新系,懷有戒心;也知道新系的排他性很強,並不樂見非新系的民進黨菁英進入中央重要體系,這形成一種浪費綠色能量的可笑僵局──我曾用相撲擂台上,兩強(新系與蔡總統)各自據守一方,圍繞擂台兜圈圈,這種可笑的對峙僵局來形容。 在此僵局中,民進黨是受害了(聲望嚴重受損,菁英找不到為國奉獻舞台),而台灣價值也被徹底耽誤,生命力無從躍起奔放。在過去的經驗中,我會很期待類似謝長廷這樣的智慧型民進黨菁英,站出來協調雙方,為台灣前途各讓一步,攜手共創民主改革大業——就好像三十年前,這位智多星在民進黨的創黨關鍵時刻,協調相持不下的兩派,放下「我執」,而成功締造創黨的歷史奇蹟(最近前副總統呂秀蓮曾公開質問,創黨當年,黨名為何未冠上「台灣」?這證明縱使過了三十年,仍充滿這種鑽牛角尖的「務虛」人士——當年就是「台灣民主黨」和「中國民主黨」相持不下,幾乎讓創黨大業胎死腹中,幸謝氏出面曉以大義:「進步的民主國家中,很少將國家的名字冠在黨名之前,例如美國的民主黨、共和黨,不會叫美國民主黨、美國共和黨…只有醬缸中國才搞什麼中國共產黨、中國國民黨!」一語驚醒夢中人,才讓雙方各自放下心魔,沒有相互抵制,鑄下大錯)。 相互內耗:束手無策,不知誰是智多星 殘酷的現實是,謝氏早在兩強的擠壓中,遠赴異國去為台灣打拚了;但這也使他得以暫時躲開政治的是是非非。而留在台灣的這些人,看來也無法打破這種僵局,更無人有能耐說服蔡總統或民進黨最大派系,來化解這種內耗場面。往昔謝氏曾有機會率領民進黨往前邁進(2008年),但那時各路人馬圍剿他(連本土報也參一腳,每日一罵),就怕他為台灣做出偉大成就(如同他去高雄開疆闢土,做出南方奇蹟)。其後大家寧共同擁戴蔡總統,但現在碰到前進大障礙了,在台灣的這些人卻都束手無策,徒讓台灣人的共同寶貝「民進黨」,平白受辱,遭到六成民意苛責。 綠營真的如蔡總統所認定,沒人才嗎(林全曾向媒體如此表示)?這當然是一種刻意打壓及羞辱的說法,但這句話的背後,其實也道盡民進黨的滄桑史──它幫台灣人爭取了歷史正義與歷史公道,卻無法幫自己爭取應有的發展地位和空間。往昔那些精力充沛,絞盡腦汁在圍剿、鬥爭謝氏的各路人馬,現在自己有取得較好的發展空間和成就嗎?不但沒有,也連帶拖累了其他有為的菁英。 我最近曾提到一位很有才氣的民進黨菁英許添財──他在台南市長任內,曾運用智慧將公園內蔣介石銅像,轉贈給某眷村,雙方「皆大歡喜」。此舉讓我讚譽他有一種「未來學」的智慧與才華,有別於那些刻意塑造對立的衝突或僵持派。但這位有能力的民進黨菁英,為何不能在中央政府承擔重責大任?許添財曾是民進黨著名的財經學者、財經立委,更當過台南兩任市長,如此完整、寶貴的資歷,竟然也無法有機會貢獻一己之力。這樣的「民進黨執政」,也未免太令人感傷了。 在兩強將謝氏擠壓到異國後,未來誰是可能化解這個僵局的智多星? 本文轉自http://www.peoplenews.tw/news/cc0d108f-0662-4361-9efd-7a9a7576a117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