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痞日記】民視外一章

最近又陷入經營權紛爭,但這種市場派向公司派叫囂的劇碼,每隔幾年就會發生一次。而不管市場派的背後來頭有多大(都有金主當靠山),政變都不會成功;原因是超過一半的股權乃成立當時,台派群眾運動「捐款者」,約有二萬多人,且名單就掌握在公司派手上。 這使得民視每次都能逃過「淪陷」危機,誠媒體經營的一大奇蹟,也是台灣人自己創造的可愛傳奇。換言之,這二萬多個類似羣眾運動募款而來的小股東,是全世界所有公司中,最難被「收買」的。這真是有趣的,民主進化中的台灣特色。 民視正式成立於一九九六年,但它成立的起因是一九九三年年初的一場政治變革──在那個年代,尚無有線電視,只有黨國體制下的老三台,皆無線電視。一九九三年初,國會剛首次全面改選,但閣揆是經國會同意權通過的郝柏村(未修憲前,閣揆原先是總統任命後,要經過立院表決才上任);李登輝心中有他的民主推動進程表,郝氏當然不會是樂意配合他的人。 李登輝想撤換郝柏村,讓留美的連戰來配合他的民主大業(連戰在那個年代是如假包換的,站在民主派這邊的所謂親李主流派;連身旁有一位比他年長的福州師爺,很崇拜老李,常找我聊天,但在一九九九年去世,此後連就開始和老李切割了)。郝因此開始串連老K裡面的深藍立委,試圖和老李的撤換行動一別苗頭。 政治是一項微妙的行業。民進黨有立委五十二席,基於政黨立場,老K將重新提名的閣揆(連戰),它必然是投反對票──這也等於是民進黨立委,在幫郝柏村進行保位戰!因此,郝氏只要能掌握若干深藍非主流立委,就能擊退老李。這使得政治情勢陷入不可預測的險境,老李這邊有點著急,想派人接觸民進黨立委,但沒有人敢去冒「被老K收買」的罵名與風險。 獲知這件事後,我立即找施明德談,因為他是民進黨的國會領袖,也和我熟識。我說老李國民黨主流派這邊,一定有各路人馬在接觸民進黨立委,以便向總統邀功;這個時候,正是考驗你這個在野國會領袖領導力的時候,如果沒處理好,民進黨會被分化,影響政黨形象。 也就是說,如果被傳說有官位或金錢誘惑介入,那就兩敗俱傷,反而是反民主一方在得利了。因此,我建議用公共政策的改革當交換條件,先下手為強,才不會讓人有可趁之機。而當然,「政策交換」這種談判,也必須是對方做得到的。我當場慎重表示:電子媒體開放(指電視與電台),一定要當第一條──我說我自己媒體出身,太清楚民主改革,若無媒體當助力,永遠事倍功半矣…。而老K有三台電視台,我們要一台也不為過。施欣然同意,他自己則認為農民年金很重要…之類的 。 民進黨的國會黨團,當年就因確立政策交換這個方向,而打了漂亮的一仗!因為民進黨有這個決策,郝及非主流派那邊也漸感受大勢已去,最後一夜就棄守了,這是題外話。 到了國會表決日,連戰依例要先在國會「政見發表」(未通過前,不能稱接受質詢),並接受立委挑戰──那一天,連戰在國會殿堂,不但公開贊同「電子媒體的開放,乃天經地義」,還拿出君子風度,說「我上任行政院長,半年內就會提出電子媒體開放的具體作法,接受各方檢驗」! 連戰順利接任閣揆後,確實照做了;而這一段歷史性談話,在立法院公報內皆有記錄,可查得到。民視,或是現在大家很喜歡收聽的愛樂電台等等,就是在這一波開放中,逐漸成立的。也因此,每次打開電視看民視,或是開車在聽音樂台時,我的感受都會比別人深刻,也自然會去想起這一段民主改革的歷史因緣,而歷史的民主精靈則在空中歡呼。 近十幾、二十年來,我寫很多文章關注與批判媒體現象(尤其是報紙,因為是輿論龍頭,常帶起電子媒體討論風潮),但不容易引起共鳴。舉例來說,一九九八年阿扁在首都市長連任一役,頗有口碑的政績,卻連任失敗;主因是他仼市長的後半期,本土報從頭到尾修理他,他在傳統本土老社區,聲望受到影響,而失敗。但社會大眾不會接受這個說法,寧可相信是「族羣意識」作祟。這使得政治觀察及判斷,不容易接近真實。 這一家本土報,現在也常對柯p冷嘲熱諷,或帶頭分化台派、民進黨與他的關係,所幸現在有個網路社羣媒介在「保護」他,他才能逐漸擺脫扁當年的連任陰影(最近滿意度已回升到50.3 %,也大於不滿意度甚多)。 台派習慣上,注重政治,但輕忽媒體。但老K和老共比台派精明多了,他們玩媒體的技巧也勝過台派許多;也難怪台派很多願望都常進三步,退兩步,很不順。民視經營權風波,其背後也不難看出這種「棉角」。 本文轉載自http://www.peoplenews.tw/news/15fe5f71-97ca-43d5-a5e3-6752456fe176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