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痞日記】政治乃生活實踐

這個社會真的很輕浮;李明哲被失蹤,他的妻子勇敢堅強,四處奔波救夫,但因不願對中國強權發出求饒之聲,被一些有心人說成她有政治企圖心,想出名、想從政,不顧丈夫安危…等等。聽來令人很不舒服。 社會的淺碟子思考 社會有淺碟子思考現象,是一種文化的毛病,這和意識形態無關,因為不分藍綠,都容易陷入貼標籤、扣帽子的輪迴。李凈瑜為了救夫遭批「想紅、想從政」;柯P為了當好首都大家長角色,也遭批「綠皮藍骨」,並引來一波鬥臭浪潮。這背後其實都有政治利益問題,但政治總是來自生活──柯文哲明明是泛綠陣營的,他三個副市長,其中兩個是正綠色彩,市府團隊也以綠色為主,但卻被扣上「綠皮藍骨」大帽。那蔡政府是老藍男內閣,他們敢去對小英總統扣帽子批鬥嗎?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得出來,當蔡總統所領導的新政府,無法樹立新時代標竿,以強而有力的執政團隊,去啟動時代的火車頭時,這種種小鼻子小眼睛、淺碟文化現象就四處流竄了。也就是說,當帶頭的領袖人物,無法營造一種進步、有力的社會氛圍時,我們社會這種自我內耗、陰暗算計、紛紛擾擾就出現了。 具領袖影響力者,最常讓我提到的,就是小英總統與全國最大報本土報;這裡面當然也有電子媒體談話性節目的推波助瀾因素,但他們通常是受到前兩者的關鍵影響,而啓動攻擊的。蔡總統因為不願受制於綠營最大派系,也可能仍在試探一種較佳執政模式,致執政列車有一種半停頓現象,各種有力論述未見抬頭,才會有旁門左道的政治企圖不斷冒出來(例如賴清德將選2020總統,或轉攻首都市長,而引發批鬥柯P風波)。 而在本土報方面,由於它是台派的言論標竿,也是唯一的文化寶殿,是應該扮演核心穩定力量。但事實上它常反其道而行,用深綠的價值判定一個人的能量,因此有些小人就會投合它的口味,再相互合作攻擊小人所設定的政敵。陳水扁當總統時,台派開始出現很多自稱台獨的「勇士們」,在阿扁政權那邊拿到不少好處,因此有台派學者稱這些人是「台獨新貴」──而這些人通常都是經過本土大報的種種「認證」程序,才能擠上資源列車。 這些人也負有為某大派系當打手的任務,我總稱他們是「忽然台獨派」。最近他們常帶頭批鬥柯P,但更早之前,被他們批鬥很慘的,就是謝長廷。柯P和謝長廷都是屬於「從現實出發的理想主義者」,而這些反作用力量卻是「從理想主義出發的詛咒者」,罵人不夠台獨,或綠皮藍骨、綠皮紅骨,算是家常便飯之舉。大約二十年前,我也曾有一陣子,幾乎要用一種「純粹」的台獨基因,去判斷政治價值,但因緣際會,很快發現是陷自己於泥沼的愚蠢了。 台派應避免自我耗損 事情的起因是我創辦了《新台灣新聞周刊》,一位台大學者好朋友常來信糾正我們雜誌的用辭遣字:例如記者習慣寫「大陸」,他會嚴厲批評,要求改為「中國」;或講「全省」、「台灣省」,應改為「全台」或「全國」等等,我就請編輯在這方面要嚴格核稿,從此雜誌就變得很一致,把不合理的老習慣都改過來了。 受此影響,在生活中,我的朋友也都很注意這種用辭,說話時也很小心。不久,我們的圈子多了一個好朋友,這個好朋友是一個成功的企業主,也是樂於向民主派捐獻的熱心人,講話幽默風趣,大家都很喜歡他。但是他卻是一個把「大陸、大陸」「全省、台灣省」,當成口頭禪隨時大聲發表高論的人,而大家也不好意思糾正他,怕壞了氣氛。這件小事讓我開闢了自我反省空間──往昔我認為不講「中國」而講「大陸」,是一種不「純粹」的生活態度;但後來我知道,生活中可以多些自我要求,但不要急著拿這些標準評價人家。 民進黨早年很多政治人物流行主張「台灣共和國」,也把此視為一種身分表徵;但謝長廷是最早發現,這是和社會生活節奏不太搭調的,過度跳躍(或稱前進)主張,既然要贏得更多選民認同,就應先將基盤做大、做穩,才有執政的機會。因此,他用「台灣命運共同體」以及「台灣優先」,來取代當時流行的台灣國口號。但很多自稱獨派的人,就常用他「不夠台獨」來攻擊他。本土報也曾發動批鬥攻勢修理他,最後證明這些都是台派自我耗損的大錯誤。 要擺脫這種淺碟子文化,我認為若由本土報帶頭做起是最好、最有效,也符合台派完全執政的氣度要求。可惜它常被利用,而當了時代的搗蛋者。總之,我們應從生活的實踐,去體會政治主張,而不是用作文比賽方式在進行政治實驗或內部批鬥。柯P因為是醫生出身,在重症病房看了很多生命之苦,因此更能體會這種「生活實踐」的重要。我們不一定要全部接受他的觀點,但先持感恩的心來看待他(感謝他為台派創造完全執政契機),應不為過。 本文轉自http://www.peoplenews.tw/news/db05caed-0c50-4c8c-b856-4a6cafbf3d2d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