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痞日記】川普與鯰魚效應

一例一休說好聽是政府運用法律的強制性,在幫勞工爭取權益;但從實質面來看,台灣的薪資所得既已「倒退十六年」,而不是台灣錢淹腳目之年代,這樣的政策就頗有創造一種「慵懶哲學」的味道。 小英政府像無蓋豆芽苗,亂亂長,民眾觀感差 慵懶哲學當然就是現代人所說的「小確幸」,或許這是所謂「二十二K世代」,在生活的無奈中,所創造出來的生活哲學,政府卻認為這是一種值得追求的生活態度,實在很奇怪。 台灣錢淹腳目時代,台灣盛行「客廳即工廠」文化,同時也創造了舉世刮目相看的經濟奇蹟。 我們現在當然不必去緬懷那樣的時代,但政府對於低薪現象視若無睹,我也不以為然。 大約一個多月前,我引用施明德在坐牢時所領悟的「孵豆芽理論」,描述新政府被大環境所縱容,不思有所作為,實在是我們社會共同的悲哀。 這一篇文章的閱讀率,是「雅痞日記」重現江湖以來,最高記錄的。 可見我們社會是存在打拼哲學,而不是小確幸或慵懶哲學。 施明德在外島坐牢時,曾經用孵豆芽和釀造地瓜酒、水果酒打發時間;他說孵豆芽時,必須在豆芽苗上方蓋上一個透氣、透陽光的竹編籃子,長出來的豆芽才會挺拔漂亮。 如果什麼都不蓋,任其生長,很快就會長得歪七扭八,到處留情。 這意思說,人和植物一樣,有壓力時反而長得挺拔,不會走樣。 但很不巧的,我們的新政府卻誕生在一個假象的「小確幸」時代;一方面執政黨國會史無前例超多數,反對黨正處於空前低潮時期,無法對新政府產生有感壓力。 另一方面,我們的主流媒體,由於受到網路海嘯衝擊,至今仍處於頭昏目眩狀態,並無法有狠準出招,去對新政府產生針砭作用。 這使得新政府如同無蓋的豆芽苗,所孵出的豆芽狀況百出,民眾的觀感越來越糟。 慵懶哲學的施政方針,ˊ無法提振台灣社會生命力 台灣是一個新興的民主國家,更是華人世界唯一的民主政體,這使得媒體輿論具有更重要的相輔相成功能。 我曾說過李登輝時代,曾有長達十年的媒體「文藝復興」盛況,當時光是立場親台派的報紙就有好幾家,立場中間偏藍的媒體,也有支持李登輝民主改革大方向的,因此知識分子形成一種獨特的輿論發光羣,在大海中閃亮照耀,無形中也為掌舵者提供不錯的方向指引参考。 但現在可不同。 我們的主流媒體很不管用,統派媒體一心一意在為「中國夢」服務,以求虧損狀態能夠獲得彌補機會;至於台派媒體,我所接觸到的不幸消息,是資方考量成本負荷,有走向工讀生化、平庸化的可嘆現象。 這種低潮狀態,使得有遠見的知識分子個個卻步,不能大展身手,發揮他們幫助掌舵者前進的可貴才華。 這解釋了為何新政府上台後,始終未提「投資台灣」大戰略,而主流媒體竟也視若無睹的怪異現象。 換言之,完全執政的新政府時代,非但未能有效提振社會生命力,反而因為受到大環境之縱容,而使得自己不斷在失去節奏的施政氛圍中,自我感覺良好。 不提缺乏投資台灣大戰略,以及一例一休的慵懶哲學之推波助瀾,光是一則是非相當分明的「自自冉冉」春聯風波,都可以橫柴入灶,笑罵由人,而不思舉手之勞,輕易化解。 這使我想到生物界的「鯰魚效應」,或許我們應該從台派媒體做起,放進若干有用的「鯰魚」,去刺激生命力──這是來自挪威的故事;據說挪威人嗜吃沙丁魚,尤其是活魚,但沙丁魚生性慵懶,捕撈上船後,能活著回到碼頭者屬少數。 因此有聰明的漁夫,在魚槽內放進一條鯰魚,而鯰魚正好是沙丁魚的天敵,放進魚槽後,沙丁魚會四處游動逃竄,生命力受到刺激,便能增加存活機率。 自從我多次呼籲「台商回流、投資台灣」後,加上川普的投資美國效應,最近台派主流媒體也開始找來專家,提倡投資台灣了。 我認為和台灣被新政府灌輸的慵懶哲學相比較,川普更顯得是一條精力旺盛的鯰魚;但願能給台灣帶來更多生命力的刺激。 本文來:http://www.peoplenews.tw/news/6eb9b83d-02e9-4358-a47d-5a02b395e7dc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