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痞日記】政治家從善如流

總統府印製「自自冉冉」春聯風波,在幾天前更多考證出現,事實俱在之後,已無庸置疑,就是「自自由由」的誤印、誤解了,其實就不用再辯解矣;總統的幕僚們,卻似乎有某種程度的傲慢,並不想出面化解此事,任憑誤印的「自自冉冉」在民間流傳。 有智慧的領導人,應從善如流,不和稀泥 錯的就是錯的,回收、重印而已,沒什麼大不了,因為一開始是賴和基金會提供了錯誤版本,而非總統府的刻意造字。 但現在因為我們社會有足夠的智慧,以及很棒的追求真相的精神,(這顯示我們是一個夠格的民主國度),所以我們很快發現是基金會印錯了,總統府也被誤導引用錯了──這是一件多麼美妙的文字與認識文學經驗,總統府應立即「欣然採納」,事情就有了完美的結局。 這叫「從善如流」。 但當你要認為是社會有人在向你(總統府)找碴、找你麻煩時,我們社會就分裂了──某些知識界會希望你將對的版本(自自由由)重新呈現,但另一派(屬於你在政治立場上死忠的支持者、護衛者)會認為「那些人」根本就是來亂、來唱衰的;兩派就莫名其妙形成了,也被迫選邊站、對立起來了。 實在很冤枉。 不久前我曾引用著名的科學史專家金格瑞契,他所說的名言,拿來提醒柯p及小英總統。 我說:「偉大的政治家都是統合者,能夠發現前人所未見的關聯。」這件事就是可以拿來印證此話的好例子。 總統府「從善如流」,並欣慰多元社會偉大的追求真相精神,這時,它就是「統合者」(而不是和稀泥者),善的能量就聚攏過來了。 但它如果一味堅持「自自冉冉」是更好的詮釋意境,那麼最後就只會是個笑話。 而所謂的「從善如流」,也是有典故的。 他意指你要有能力去感受什麼是「善」,並且在感受到之後,要很快速的去聽從(如流,如流水般快速),不能拖拖拉拉,錯過時機。 典故是說:春秋時代,小國鄭國和大國晉國結盟以防楚國;不久,楚國果真來犯鄭國,晉國依約派兵救援,路上就與楚軍相遇,楚軍識時務為俊傑,不戰而退兵。 此時晉軍內有人主張乘機攻佔楚國之某地,但元帥的賢明幕僚立即加以制止,並說:「楚軍已撤,鄭國轉危為安,我們就不該進攻楚國。」元帥覺得有理,乃毅然下令大軍撤回晉國。 「左傳」因此對此元帥大表稱讚,曰:「從善如流,宜哉」。 歷史上有多少英雄豪傑,但這個元帥卻因為沒有運用權勢與方便,去佔人便宜,而很快聽從賢能幕僚勸告,「從善如流」,就從此歷史上留名,留了善名,真是不亦快哉啊。 任憑錯誤資訊流竄,陷台灣文學家於不義 我為什麼要特別講這個典故呢?因為我發現總統府在各方鐵證出爐後,仍無意當個「統合者」政治家,已然留下若干後遺症:第一、它逼得原主編林瑞明教授,以及他的後輩作家如楊翠等人,必須很尷尬的用自我解嘲的方式,來解釋昔日未校對到的一個錯字。 一生是有尊嚴與傲氣的作家及台灣文學研究學者,卻弄到現在進退兩難。 文人手無縛雞之力,總統府卻是當權者,絕對不應該陷他們於不義。 第二、春聯事件鬧成大新聞後,春聯反而供不應求,變成搶手貨;在基層發放的綠營民意代表,當然很歡迎這種人潮熱度。 透過新聞報導,我聽到綠營的民代與支持者這樣說:「管它是不是錯字,反正有蔡總統的署名,我們就是愛啦!」民眾這種心理可以理解,但這種「縱使錯的,我們也支持」的風氣,卻不是一個政治家應該去縱容的。 否則,這個政治家的格局,將很快碰到侷限的因子。 第三、一段時間之後,奉行犬儒主義的學界及批評者,將會把「指鹿為馬」、「強詞奪理」、「國王的新衣」等種種負面評價,隨著將錯就錯的春聯,流傳開來,冠在小英總統頭上。 就好像我們之中,不是也有很多人,一提到「鹿耳的毛」,就會想到那是前任總統馬英九,曾經在他當權時,所鬧出來的笑話嗎? 請蔡總統當個「統合者」,讓春聯事件,往皆大歡喜的局面發展吧。 本文轉自http://www.peoplenews.tw/news/7a8c63d5-476f-4fe8-9f8b-2c46ac11034c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