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痞日記】輿論貧血時代

終於在本土大報看到一篇像樣的文章。社論中,有識之士對新政府遲未發現台灣經濟動能無力,乃投資不足,感到憂心忡忡,而提出懇切呼籲。 匪夷所思:拚南向,卻不吸引台商回流 社論說各界都知道政府應投入心力去改善低迷的景氣,但是最重要的課題,「吸引製造業回流,尤其中國台商回國投資,卻鮮少成為產官學關注的議題。這是令人匪夷所思的現象」──我今天就要從這個角度來探討,我們正面臨社會冷漠,而新政府也無感,這樣的雙重危機。 大約一個多月前,我曾提到小英總統擁有完全執政的超級能量,但我們社會的第四權,也就是主流媒體所能發揮的「輿論」的力量,卻是異常貧乏與衰弱。輿論不發達,會有什麼壞處呢?最大的壞處就是它會縱容你,往沉淪的方向邁進,而它自己只在其中取得若干蠅頭小利,然後共同毀滅。最鮮明的例子,就是統媒與馬氏,共同對台灣存在價值的無感,最終導致太陽花運動,對黨國食物鏈的全面性反撲。 我當然也看到了台灣主流媒體,正在縱容綠營執政黨內部,某個大派系的貪得無饜,蠶食國家資源,從内部逐漸腐爛,這樣的危機。而另一方面,我更看到了媒體輿論對於新政府,找不到拚經濟的正確方向,竟然是默不作聲──譬如一開始就說「新南向政策」是「拚經濟」,這樣的不知所云,竟沒有夠權威的媒體出面質疑。這都引起我無限的憂慮。 我想到年輕時代,我的父親告訴我的一則歷史故事:他說某個朝代,有位將軍自告奮勇,要向皇帝請纓,出戰頑強之敵。將軍夫人對此頗有疑慮,就奉勸將軍:不如她先準備一桌酒菜,讓將軍找些得力部將來赴宴,再看後續。將軍拗不過而應允。 餐宴之夜,將軍夫人刻意將雞肉塊之間,並未完全刴開。但見將軍每次伸筷夾雞肉時,他人並不出手相助,任憑將軍自行辛苦挑斷相連的肉塊。宴畢,夫人即婉言相勸將軍:武將對你並無向心力,這不是適合出征的時機啊。將軍卻怒斥夫人多管閒事,仍執意出征。其後果然因部隊離心離德,將軍戰死沙場。 新政府走錯路,媒體也睡著了 這個故事是說:當你的周遭,缺少真正對你有幫助的朋友時,你一定要有警覺心,而不要誤判形勢,以為自己的執著是一種真理。台灣的媒體輿論,曾有一段長達十年,豐盛的「文藝復興」時期,那是1990年代,李登輝開始進行台灣脫胎換骨、政治與經濟的大變革時代。當時除了本土報支持他大力變革以外,某家今已成為統媒的當家老闆,甚至也支持老李的國會全面改選(即逼退老代表),以及總統直選。因為大家深知,再不大力變革,就是共同毀滅。而這位報老闆也探知老李是真心改革,並無私心,因此為老李添加了不少助力。 然而我看到現今台灣主流媒體,卻是普遍對新時代缺乏感應,也似乎不期待新政府能大有作為;倒是不務正業,每天忙著幫執政黨那個大派系,細數他們所搶得國家資源等「戰利品」,而根本無所謂,或甚至是「樂觀其成」(可能基於某些媒體公關的小利施惠吧)。長此以往,難道要去誕生另一道可悲的、新的「黨國食物鏈」嗎? 因此,當我看到本土大報,終於有篇像樣的社論,提醒小英政府「川普能」(指大力促成美國製造業回流),我們為什麼迄今毫無動作?並期望政府吹起響亮的號角,有完整的配套措施,捲起台商回流風潮,迅速建構完整的供應鏈,再度擦亮「台灣製造」(Made in Taiwan)的招牌──看到這麼一篇比較正經的社論時,我會有著「難言的感動」。因為畢竟是輿論貧血時代,所罕見的,鏗鏘有力的見解。 我還是想誠懇提醒小英新政府:現今的社會動能,包括媒體第四權,是處在非常低潮的階段。但是小英總統,唯有您擁有飽滿的完全執政能量,可以充分運用,去彌補這些不足。別讓您的動能睡著了,或是浪費在無謂的某派系,其言不及義的欲望滿足上。 本文轉自http://www.peoplenews.tw/news/e3b8c513-4ceb-4525-83a9-1eac433cd507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