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痞日記】自自由由新希望

送走二O一六年,百分之百由台派綠營完全執政的二O一七年,正式起跑了。 過去的一年,我們欣喜可以順利瓦解肆虐台灣七十一年的黨國食物鏈;但緊接而來的綠營新時代,卻也因為某些名實不符的資源蠶食動作,讓我們陷入難言的感傷氛圍。 文學爭議,勿用政治力解決 因此,我深切的希望小英新政府,能在二O一七年以更成熟的「準備好」姿態,來重新啟動這個新時代──接下來我將很具體的把新年新希望,更清楚的詮釋一番。 但在此之前,我們有個從歲末忽然冒出來的話題,深深困擾大家,正待小英總統去解決。 那就是關於已經印好的「自自冉冉、歡喜新春」春聯,尚未帶來喜氣,卻已先挑起爭議──總統是要解決問題的,而不是去製造問題;這是我想說的第一點。 那麼到底是「自自由由」,還是「自自冉冉」?賴和的手稿顯示,他寫的字體確有模糊可疑之處;總統府根據賴和基金會(作家的後代)所做的解釋,採納了「冉冉」之說。 看來這是有所本的,但為什麼還是引起文化界反彈?這是因為我們是個民主國家,當你無法讓人心服時,爭議就永遠存在那裡──這是我想說的第二點。 然而我內心是很高興的。 曾幾何時,一個台灣文學家竟能受到這麼多談論與注目?就好像最新一屆的諾貝爾文學獎,竟然不是頒給「純正的」文學家,而是給了唱搖滾民歌的巴布狄倫;我相信很多文學創作者,也都基於這種放大文學關注度的心理,而選擇接受。 基於這個理由,自由或自冉,我希望總統不必選邊站,而應兩邊都不得罪(可考慮追加印製另一種「自由」版本,由民眾自己去選擇),但趁機印一張介紹賴和生平、圖文的卡片,以及爭議原由。 總之,就是讓台灣這塊土地的人,能更具有認識自己獨特的歷史與人文的機會。 以上談的是「政治」。 那我自己的看法呢?我認為賴和的本意就是,「自自由由幸福身,歡歡喜喜過新春」,原因和我對胡適他們那一輩人的心情,我能理解的「頻率」是相同的。 賴和(1894∼1943)以及胡適(1891∼1962),是同一個世代的知識份子,都深受五四運動影響;胡適因此推行新文化運動(白話文運動),頼和一九一九年是在廈門行醫,他後來則推行「台灣新文學運動」。 簡單的說,他們那一代人,奮力要掙脫中國醬缸文化所施加的束縛與限制,作夢也會把「自自由由」掛在嘴邊,而不太可能再去搞什麼複雜化的「自自冉冉」幸福身,這種沒有任何時代意義的東西。 但這只是我的看法。 身為一國元首的總統,則千萬不可把一個文學的爭議,試圖運用政治力去加以解決──當每個人都試圖把問題在他自身的判斷上終結掉,我們的爭執就會沒完沒了,而陷入意氣之爭,終究騰不出思考空間去更深刻理解前輩作家。 少點私心,佛地魔化的派系難題才有解 至於二O一七年的新希望,我是打從心底,盼望這個小英新政府,能真正展現完全執政的正面能量,而不要再有「摸石過河」的窘境,使得完全執政成為一種空殼子,而不是真正可以為人民帶來幸福,以及社會再出發的動能。 四百年來,台灣人真正「百分之百」的當家作主,這樣的上天所賜予的寶貴機會,假如按照過去下半年的運作模式,繼續糟蹋下去,好運是很可能被收回去的。 然而我也深知,民進黨正在無限膨脹的某個大派系,對執政新手國家領袖所帶來,無解的難題──從過往阿扁執政時的經驗,我知道這是一道難解的習題。 在哈利波特中有一個魔法世界的大魔頭,叫做佛地魔,但因為魔力太大了,大家不敢直呼其名,都以「you know who」(ykw,那個那個)當代號稱之。 我希望今天的國家元首,能夠知道,妳身旁的這個大派系,在台派政治界以及台灣新聞圈,正逐漸具有這種可怕的「魔力」,而千萬不可對此事視若無睹。 舉例來說,幾天前周玉蔻在電台節目中專訪首都市長柯p,問他「北農事件」到底是怎麼回事?柯p道出始末,他說新潮流由派系的農委會主委來找他,要他將北農的主導權完全讓出,歸該派系主宰,但最後技不如人,因愚蠢而鬥不過另一派山頭(張派),竟拍拍屁股一走了之,然後將所有責任推給柯p!(此故事完全是昔日阿扁被利用、再切割掉的縮小版)。 資深媒體人周玉蔻聽完大驚失色,她警告柯p:「啊,你把新潮流直呼其名講出來,你不怕去得罪它嗎?」下節目後,外面一堆記者也紛紛圍上來問柯p:「你敢嗆新潮流啊?」柯p趕快轉移話題:「我有那樣說嗎?」然後快閃。 若非柯P特有的「直白」本色,我們還不知此政壇秘辛呢(近日有作家稱柯P的直白,是他帶給台灣的偉大貢獻)。 請問,完全執政,是等於讓大家完全嚇破膽的不能說的秘密嗎?新政府有這個負面的派系元素存在,聲望怎麼會好? 因此,我很誠心的希望,目前還能掌控這個大派系的「大姊頭」,能夠站出來,替國家元首,也替這個正在珍惜四百年來第一次真正,百分之百當家作主的台灣人,處理掉這個佛地魔化的派系難題──拿掉圖利派系的私心,去抑制這個派系恐龍般的野心,讓國家元首能真正的「為國掄才」,而不是每天停留在與派系拔河,鑽牛角尖的可笑處境。 二十六年前(一九九一年),陳菊第一次要去參加選舉,我幫她取了一個響亮的外號「台灣菊」(台語發音和陳菊相近)。 意思說她是「台灣人的女兒陳菊」(她也始終以此名為榮,很長的時間,辦公室掛著書法家的該三個大字), 而不是如同現在,她成為某個派系的專屬領袖。 境界真的差太多。 新年新希望,就只有這一個;因為深知這一關能過,有能力的菁英,以及台灣人的集體智慧,才能進入新政府體系,去為這一塊土地,創造真正的榮景。 本文轉自http://www.peoplenews.tw/news/e61c66d6-19ab-4c62-97f5-c18df7f404df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