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痞日記】珍惜祝福擺脫圈套

美國《外交政策》期刊公佈了2016年全球百大思想家,在十五位政府決策者中,小英總統也是其中之一;而在更早之前,小英尚未正式當選總統,《時代》雜誌也破天荒將她列為封面人物。 Take That, Beijing 的雙重涵義 台灣的民選總統,當上《時代》雜誌封面人物的,計有李登輝、陳水扁與蔡英文,偏偏就沒有馬英九。箇中緣由不難理解:這是新聞價值的選擇。李登輝是國際尊稱的「民主先生」,陳水扁是反對黨首位登上總統寶座者,小英則是第一位女性總統;至於馬英九,其份量實在太輕吧,以致編輯會議中,再怎麼灌水也上不了封面。新聞界都知道,馬對這件事一直很在意。 小英現在會受到更多關注,有兩個主要因素:一是川普最近為了展現他挑戰「中國因素」的意志,而放大了川英通話效應;另外則是原先備受矚目的希拉蕊,竟然意外落馬,未能當上首位女性總統,而產生的若干移情作用吧。 然而太高的期待,有時候也會帶來比較多的失望。公元二千年阿扁當選總統時,時代雜誌在當期的封面,是幾個大字:Take That, Beijing。當時大家都很興奮,我則拿著這一本英文雜誌,不但到處炫耀,還逢人就問:這什麼意思你知道嗎?──知道啊,就是叫北京睜大眼睛,看人家台灣多民主吧? 我當時故作神秘狀:不只這樣、不只這樣,還有呢?──答案揭曉:我說這是雙關語啦,Take That是英國繼披頭四之後最有名的合唱團,有叛逆不墨守成規、年輕有活力的雙關語隱喻啦!那一陣子我有點不可理喻的向人炫耀這個「接招」合唱團。 後來的發展相當不盡人意,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我當時對「接招」合唱團的雙關語隱喻這麼在意,其實是有原因的。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歷史背景,台灣受到三種文化影響最深:中國文化、日本文化及美國文化,我和大文豪魯迅的想法很類似;就是不希望中國醬缸文化來主宰我們的心靈。而公元二千年的當時,我則相當期盼阿扁能接續李登輝勇於顛覆醬缸傳統的精神,讓台灣特有的海洋文化,徹底洗滌被汙染太深的心靈。 北京收服不了的台灣,中國醬缸文化會收服? 我很喜歡搖滾樂,我寫的小說也常有搖滾樂的身影,因此當我看到「Take That」這樣的隱喻時,才會興奮莫名。後來我有告訴阿扁這個故事,希望他以總統這個位置的能量,帶動台灣社會進入一個不墨守成規的「維新」境界──而我所能具體提醒他的,則是第一步要先擺脫黨內那個大派系的糾葛,否則將難逃平庸或沉淪詛咒。 我的理由是,這個大派系有組織又有力量,常令人產生依賴心理;但它沒有開疆闢土的文化,只有在黨內駕御遊戲規則的風氣,是走火入魔玩術的團體,應保持距離以策安全。當然,我的規勸後來並沒有成功。但這也是後來我去台中跟他探監時,他會忽然主動咒起這個大派系的原因;他說這個派系,「自私啦,心中沒有黨也沒有台灣」。這個醒悟,似乎來得太晚。 小英總統和阿扁一樣,都是國際媒體在初始即寄予厚望的政治明星──當年稱扁的當選,迫使北京必須承認:他們的願望,通常和台灣人的心願很不同,因此要中國「接招吧」。至於小英總統,美國人現在說她「Poking the Bear」(挑戰中國強權),顯然認定她是一個有勇氣有智慧的傑出政治家。這是一個多麼寶貴的祝福。 然而我的心中不免忐忑不安。古人說前車之鑑,昔日阿扁因貪圖統御之便,而對某派系產生依賴心理,到最後心有懊惱。現在我又看到了中國醬缸文化的熱烈騷動,以及政局漸入平庸陷阱的跡象──擁有最高能量的總統,當她每週三走進類似某派系俱樂部的黨中常會時,她會不會心生不安?或多多少少看到了某些端倪? 影響台灣人最深的三股文化,無形中在我們內心形成了角力舞台。但最多時候,中國醬缸文化總會佔優勢。因此,當我們看到剛當選的川普,絕不墨守成規,在和小英通話時,幫台灣創造了時代契機;而另一方面,向台灣不斷示好的安倍,也展示了讓日本人驚豔的魄力,願意讓他執政到2021年──相對的,我們卻感到台灣似乎陷入平庸的危機了,心中不免納悶:這個醬缸真的有致命吸引力嗎? 我但願國際社會的祝福,能助我們的領袖早日拿出勇氣,跳脫醬缸圈套。 本文轉自http://www.peoplenews.tw/news/81400b91-8d8b-4f98-9b86-7a3a85fc06ed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