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那個白菜呢?


表面上大家關切的是「那半盆白菜到哪去了」,但真正引人注目的,其實是花蓮政客的處理事情上的荒腔走板。

花蓮縣日前發生一件全台關注的「大案」,但案情不過就是「少了半盆的白菜」。這種鳥事為何會成為媒體的焦點呢?表面上大家關切的是「那半盆白菜到哪去了」,但真正引人注目的,其實是花蓮政客的處理事情上的荒腔走板。

這個「白菜事件」,就是有位鐵木老師上傳1張在11點40幾分就被撈去半盆白菜的學生營養午餐照片,並質疑菜哪去了。因為他言明要副縣長徐祥明處理,於是很快校方就受到縣府帶隊督導。這一「督」下去,當下並未找出菜的去向,反而是懲處這位鐵木老師。

本來是件不會傳出花蓮的小事,這樣一鬧,全部「西岸人」的目光都集中過來。校方和花蓮縣府這時更加慌亂,什麼「分菜的女老師其實很纖細」這種鬼話都講得出來,同時也想辦法「按耐」在地媒體與議員,全力宣傳「是學生11點半就先把白菜吃掉」的這個說法。

可是純真的學生們碰到鏡頭都是強調「菜一來就沒了」「力挺鐵木老師」,縣府的努力「澄清」,只是引來外地人「連自己國中生都唬不了,你們是想唬爛誰」的訕笑而已。

這事本來已經漸漸落幕,但縣府顯然「用力」過度,餘波盪漾,日前又有媒體記者跳出來宣佈退出花蓮記協,表達不願受公部門影響的態度。此舉更讓外界有想像的空間。

案子發展至此,副縣長徐祥明已經扛不住,縣長傅崑萁只能跳出來解釋。雖說傅縣長被視為「後山王」,他講的話在花蓮頗有份量,但「西岸人」根本就對他的證言沒啥興趣。

依外地人的角度看來,這整宗事件,就是有半盆菜不見了,學生說沒吃到,縣府說學生有吃到,然後很多花蓮人不敢講話,敢講話的很火大。

這代表什麼呢?這就是一場公關災難。

許多民眾認為這其中可能牽涉什麼天大弊案,所以縣府才會拼命力擋。但就經驗來看,這是花蓮縣府沒意識到媒體生態已經改變,還想用20年前的老招數下去「玩」,結果當然就是被鄉民「霸凌」了。

事件的漩渦核心其實不是鐵木老師,而是副縣長徐祥明。他被視為是傅崑萁的接班人,月前曾力拼立委初選,但以些微差距落敗。就算2016無法出線,他也很可能在2018接班花蓮縣府,因此近來力求表現。在本次事件中,他一得知有菜不見了,立刻帶隊衝現場,的確是活力十足。

但他就是缺了那一點sense。如果他能幫學生把菜補(找)回來,和鐵木老師演出個圓滿解決秀,說不定還可以帶出一篇地方花絮新聞結案。但他就是不知哪邊不對勁,和校方兜了一圈後,認定是鐵木老師找他的碴,案情就急轉直下。

他是否將鐵木老師視為敵對政治勢力的人馬,不得而知,但徐祥明處理態度,就會讓外地人有這樣的遐想。

花蓮的地理環境封閉,人際關係緊密連結,至今也還保有獨特的在地媒體,政治與媒體環境和西岸不同,這也讓當地政客認為只要控制好人脈和特定媒體,就萬無一失。

但在新媒體時代,人可以和資訊來回互動,想要單方面灌輸特定資訊而不被質疑,就真的太樂觀了。像這次新聞之所以蓋不住,就是因為臉書留言傳播,甚至在地政客或媒體的澄清,也是一發出去就被留言罵爆。火沒救到,反而惹得一身腥。

雖然這宗事件不見得會對花蓮選情有具體影響,鐵木老師或許只能繼續封口,白菜也可能再次被怪獸吃掉,而副縣長應該還是會往縣長寶座邁進。但隨著花蓮滑手機的人越來越多,某種無形的牆已經在快速崩解。

那消失的半盆白菜,一開始不就是在手機上亮相的嗎?真正的問題不解決,手機上的這種圖片,只會越來越多,越傳越廣。

時代已經改變了,還一心想把花蓮人留在過去,遲早會被時代的巨輪輾過的。

< 資料來源:人渣文本 - 周偉航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