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易翰相關文章

別拿選舉消費陳時中

別拿選舉消費陳時中

  雙北二都對於民進黨的二○二四大選,具有關鍵的「樞紐角色」,而已執政的桃園更有「丟不得的壓力」。如今,明年地方選舉已經開始進入「布局落子」的階段,故各種「調兵遣將」的建言也將一一浮現。 而「防疫功績」深受多數國人肯定的陳時中部長,一直是明年民進黨選戰的「最熱門人選」。但近日的新北市幼兒園爆發群聚感染事件及社區內也出現連環確診案例可窺伺,疫情恐有再度升溫的可能性,因此台灣要有「防疫大作戰」的長期抗戰準備。有鑑於此,目前的主客觀因素,陳時中部長都難以「捨棄本業」而去投入選戰。 現今,民進黨內高度關注陳時中未來政治動向的「熱心人士」,應要有所體認,倘若陳時中真的因「戰略角色」必須投入選戰,一但在選舉過程中,遇到「因疫生變」的情境,屆時不但傷了「陳時中候選人」的選情,也連帶會影響民進黨整體的選舉氣勢,更將淪為選舉對手的「助選劇本」。 現階段,「陳時中現象」是民進黨的政治資產,但未必是將來的選舉利器,尤其在「防疫時刻」,民進黨應避免在選戰議題中過度消費陳時中,讓外界有「選舉至上」的不好觀感。所以,各方人士在面對「疫情」及「選情」的抉擇評估下,應該要謹慎發想、發言,請慎思! (作者為政治工作者,台北市民)
吳易翰 2021-09-09
網路民意的錯覺

網路民意的錯覺

  因為社群媒體,加上幾波大型公民運動,台灣早就進入新型民主的時代! 從網路社群去掌握時事及探討潮流議題,是多數現代人慣有的生活模式。以往大家對年輕人的認知是,「不愛看新聞、較被動或鮮少關心公民議題」。但隨著網路民主的高度發展,不但誕生了太陽花學運,也造就了白色力量,更寫下台灣民主發展的歷史新頁。 而現今在社群媒體上討論時事議題,年輕人更是主力的一群。例如在同性戀婚姻合法化及一例一休的修法上可窺知,已和低薪、高房價與青年貧窮等,成為年輕世代的議題。在民主國家的社會裡,讓青年參與公共事務不但是政府要做的努力,更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情。如今,網路社群的傳播能量及太陽花學運後迄今的「政治餘溫」,仍讓當政者不敢忽視。 值得討論的是,一例一休的修法在民調上有高達六成的支持率,但若對照當今的「網路最大聲」,反而成為「沉默的多數」。如同,在「罷昌活動」期間,很明顯在「網路競選」上,不管是PTT、臉書或是主流媒體的論壇裡,出現力挺黃國昌及呼籲支持者投反罷免票的串聯力量及召集各方勢力的凝聚力,都是大幅度的勝過支持罷免案的一方。但其投票結果出爐後,卻是與之前的「網路民意」有相當大的落差。因此,台灣是否已出現「逆沉默螺旋」的現象?後續值得觀察。 在這個網路超民意的時代,如何避免產生「網路的民意就等於全國人民的民意」的錯覺,是當今政治人物的重要課題! (作者為台北市民)
吳易翰 2017-12-22
豬仔議員與養豬哲學

豬仔議員與養豬哲學

 此次地方議長選舉,對民進黨而言,明顯遭到國民黨的「政治奇襲」,是一場「贏局賭到輸」的結果,造成黨紀與黨魂雙輸,而黨中央的威信更是遭到嚴重的挑戰!民進黨是以理念抗爭起家,原本就「基層空虛」。但隨著一九九七年縣市長選舉結果,囊括十二個縣市的席位,加上公元二千年總統大選,中央政府首度政黨輪替,由民進黨執政,且為了強化爾後中央及地方的「執政基礎」,以往國民黨與地方派系的「恩庇侍從」關係,也曾產生「轉投效應」,出現在民進黨的執政版圖裡。迄今,在政黨執政優勢的地方,此現象更為彰顯。而眾所周知,部份「操順風旗」人士或是「帶槍投靠」勢力,本來黨性意識就不強,在這次民進黨台南市議長選舉的「跑票名單」裡,不乏此類成員,倘若誠如各界所云,部份人士早已是「慣性累犯」,這也只是「政治本性」的展現,並不足為奇!魚與熊掌難以兼得,這是必然的政治現象,「政黨政治」有時需要靠時間去深化,就看政黨「價值路線」的取捨,而對於地方的「政治折衝」,則有賴政治人物發揮他的政治勇氣及智慧去解決。雖然,妥協是政治的核心,但若有人把「議長之失」,單純只怪罪於地方主政者的「執政風格」,那就倒果為因,有違「現在的民意」。政治文化的改變是一個相當緩慢的過程,面對當今「有缺陷的民主」,已窺見台灣的民主之路,不只一哩路要走!(作者為政治工作者)
吳易翰 2014-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