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鄧敏宏)
鄧敏宏相關文章
寫給台大陳、謝同學的一封信
我想這一、兩個禮拜也真夠二位受的了,臉書上都說你們這篇政見,踩遍了所有人權議題的底線。 但我還是想給兩位同學寫封信,雖然我們互不認識。然而,在你們身上似乎我也看到年輕時的自己。我在大學時,也像你們一樣,曾經也說話不經意傷害別人,自己雖非頂大,口氣卻也頂大,青春男兒嘛,氣血方剛、不懂世事,如今回想起來一點也不酷,不經大腦,也笨得可以。 然而,在我的時代,我們都還知道有一種東西叫做「界線」,或許是讀慣了四維八德和禮義廉恥,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我並不是要復興教條綱略,而是在我的成長時代,還有某種儒教文化還隱隱拉動著你。可惜的是,當時不鼓勵公共參與,個人卻還有所節制。 在你們的成長歷程中,二○○一年開始實施的九年一貫課綱,被形容是缺「德」的教育,舊教條式微,新典範卻未成形,這正是兩位的國民教育階段。雖然之後性別平等教育法也在九十三年通過施行,但很明顯地,在智育掛帥的教育環境中,不考的「性平教育」、「人權教育」只是聊備一格,未能透過教育真正成為一個國家的文化風氣,也未能內化成個人道德。 你們所生長的時代,網路文化崛起,躲在鍵盤後的鄉民、酸民,語不「嗆」人死不休。再加上每天的政治場域和新聞媒體,這些大人們的口中,歧視語言從不缺少,不同差異的人互相傷害是每天的日常,失言也不會得到制裁,或許正因如此,才會把這些有毒語言,稀鬆平常地放上公共論壇。 台灣大學經濟系系學會正副會長候選人政見爆出對性向、性別、身材等歧視言論。(擷自臉書;合成) 我自己是幸運的,我在碩士班的階段,加入性別研究的行列,我是那一屆唯一的生理男性/異性戀,因為從小的性別經驗,總覺得這個性別世界「怪怪的」,這種怪怪的,讓我走上覺察的旅程。而後我的生涯,在不同領域的非營利組織和教育場域工作,有機會看見這個社會的發展,學術相輔,實踐基層。 我聽說,業界要封殺你們實習與正職的工作機會。其實我想說的是,經濟系可以做的事還很多,如果你願意進到原民部落長駐,看見台灣部落的真實現況和歷史緣由;如果你願意走入性別田野,真正交幾個酷兒朋友,認識LGBTQ的生命故事;如果你願意走進社區,看見當今弱勢兒童和青少年學習的匱乏和生活的窘況,從升學勝利組走下神壇,實際看見台灣社會的缺與困,生命中仍有許多機會等著你。 二○○六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就頒給孟加拉窮人銀行創辦人,他就是經濟學家。陳同學、謝同學,如果你願意,你可以成為下個尤努斯。若真如此,那將是我聽過最勵志的人生故事。 (作者是宜蘭社區大學「九一八演社」社團講師、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
鄧敏宏
2023-05-31
想起可愛的民進黨 這次就示範給國民黨看看
在宜蘭,傳說在某位民進黨大老家中,一直高掛著一組摔破的碗盤瓢盆,那是民進黨黨外時期,在這位大老家中,民進黨眾將為了路線爭論,吵得面紅耳赤,激動到連餐桌上的鍋具都砸破了。但是,不論再怎麼激烈的爭吵,會後的啤酒攤,定是把酒言歡,重歸舊好,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是對事不對人。 這個故事有許多種版本,我聽過N多次了,但每次聽到都覺得那是「可愛的民進黨」時期的遙遠傳說,和現在「討厭民進黨」成了全民最大黨,對比之下,實在感到不勝唏噓。 近日,賴清德前院長表態參加民進黨總統黨內初選,捲起政壇千堆雪。但是,這就是政黨政治的可愛,政黨之中必有路線之爭、政策之爭、代言人之爭,在政治人物爭鬥的過程中,各言爾志,讓黨員定奪,或讓全民檢驗,決定誰獲得民意的青睞,這是民主政治正向發展的重要環節之一。台灣政治走到這一步,是民主政治的果實,所有的選民應該額手稱慶。 黨內的論辯,如同高手過招,武林內功所代表的核心理念、價值,拳腳套路所展現的政策規劃與執行能力,都在接下來的這幾個禮拜,不只讓民進黨黨員看清楚、聽明白,也讓全台灣人民看見。來到這一局,就請民進黨您給示範示範,黨內初選,大鳴大放的民主自由姿態,爭鬥而不惡鬥,論辯而不狡辯,競爭後的和解,才是政治智慧最高明之處,才是守護真民主。也讓國民黨學習學習,別再搞宮廷鬥爭、黃袍加身。甚麼太陽與后羿?現在不流行這一套了! (作者為宜蘭社區大學講師)
鄧敏宏
2019-03-20
花蓮王包養無冕王
花蓮縣前縣長傅崐萁包養記者案,各界譁然。在號稱民主法治的台灣,縣市首長敢用人民的納稅錢,要地方記者只寫對自己有利的新聞,媒體的監督功能完全淪陷。 新聞媒體扮演「無冕王」的角色,是訊息的傳輸者,也是地方事件的觀察者,更是人道的關懷者,有一句話是這樣形容媒體的責任,「報紙是民主的聖經,電子媒體是自由的聖堂。」自我閹割放棄說真話的義務,就坐實了記者是文化流氓的臭名。 媒體與政治人物應平起平坐,媒體工作,尤其是新聞媒體,所承襲的是思想獨立知識份子的傳統,「學統」與「政統」互相制衡,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台灣能擁有今日的言論自由,正是許多民主運動者、新聞工作者不斷努力爭取的結果,言論自由的前提來自新聞工作者的高度自律,這種自律建立在「不受威脅利誘」的基礎上。當媒體失去了「可信度」,等同於專業自戕,當媒體與政府間的監督關係本末倒置,養大了「花蓮王」,台灣不是活在前現代諸侯割據的封建國家,還有沒有其他的「王」,值得繼續追究下去。 (作者為宜蘭社區大學講師)
鄧敏宏
2018-12-21
媒體的品質 政治的品質
政府擬透過修法重罰假新聞,引發侵犯人權與言論自由倒退的爭議。然而,在批判政府的同時,是時候該檢視新聞媒體的表現,特別是主流電視新聞台,每天所提供的內容到底是不是「真」新聞。 所謂「真」新聞是指,內容是否符合公眾利益或與公共議題有關,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我們每天都在看「假」新聞。「中秋節要如何把肉烤好」、「酒店名花哪裡找」、「戰鬥民族丟乘客下車」…,這些新聞與公共議題何關,而觀眾每天被餵養的卻是這些垃圾訊息。 近日另則消息,半島電視台公布了二十五分鐘的紀錄片,臥底調查了愛國同心會與統促黨透過台商捐贈取得中國資金,在街頭暴力滋擾,在台灣自由的保護傘下破壞民主;而《紐約時報》揭露彰化碧雲禪寺飄揚五星旗風波,其成員企圖對公務人員挑釁,挑戰台灣法治的紅線。這些事件都正在掏空台灣的民主法治根基,若無媒體報導及深入追查,民眾皆被蒙在鼓裡。 反觀台灣主流電視新聞媒體,每天放送的是荒腔走板的假新聞、無關痛癢的三器新聞(瀏覽器、監視器、行車記錄器)及「記者快來抄」的鍵盤新聞,不加查證即大肆報導,這是怠惰與自瀆,也讓政府有機可乘,想透過法律整頓,執鞭重罰。 媒體自律是新聞做為「第四權」與「無冕王」的可貴之處,若要透過他律,讓政府有機會伸進黑手,也太過淪落了。媒體是永遠的反對黨,「媒體的品質決定政治的品質」,這句話所言不假,特別能映照台灣當前處境。 (作者為宜蘭社區大學講師)
鄧敏宏
2018-09-28
看看馬克宏 想想林百里 談談郭台銘
◎ 鄧敏宏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幾句「管國家和管企業是兩回事」、「企業裡不能民主,大家只能目標一致」,以及「公司以獲利為目的,國家以追求每個人的幸福為目的,題材不同」,著實讓等待果陀的社會大眾再想想,台灣得來不易,傲視亞洲的民主果實,到底需要怎樣的國家領導人,才能維繫民主思想與法治社會,追求發展兼具人文精神。 林董也評論了法國剛當選的卅九歲總統,認為這是法國思想成熟,公民意識進步的表現。成熟的公民來自於深刻的國民教育,法國高中的哲學課程,在討論著「人民是否該為他的歷史負責」、「沒有國家我們會更自由嗎?」的問題時,台灣高中生卻汲汲營營穿梭在補習班,耗費大好青春,只為了追求一、兩級分,困在冷氣房,還冒著可能遭遇狼師的風險。你說,我們如何培養出真正思考社會公益,不為民粹左右的成熟公民? 最後,林董評論了一例一休政策,在過去沒有一例一休,反而彈性。一例一休修成如此,就是因為政府想勞方、資方兩邊討好,最後卻兩面不是人,沒有核心價值理念的政府,就失去了溝通的籌碼,只能隨著政商集團的利益擺佈。 看看馬克宏,想想林百里,惦念房思琪,還有被一例一休搞得無所適從的無名勞動英雄,再回頭瞥見撒麵粉、敲鑼打鼓的立委諸公們,何苦花公帑、砸大錢養這幫人,叫馬戲團、北管團來就好了呀,效果更足、聲勢更大,起碼好看又好聽。或許下一輪的國家領導人根本還不在現有的檯面選項上,說不定整個砍掉重練才是救國正道。 (作者為宜蘭社區大學「九一八演社」社團講師) 郭董證明國民黨果然沒人 ◎ 陳文卿 企業家可以將企業帶領很好,但卻不見得是好的國家領導人,所以廣達林百里說他不看好郭台銘是個好總統,這句話很有道理。 多年前,奇美董事長許文龍曾自豪說如果讓他來當總統,會發揮經營效率將國家治理得很好,卻被打槍:企業可以資遣不稱職的員工,可是國家不能開除人民,勞工失業除了要發救濟金,後續的安養照顧,以及避免失業所造成的社會問題,還是要處理。 國民黨看到商人川普可以當選美國總統,就想到要推「非國民黨員」郭台銘來參選總統。姑且不論郭董是否選得上,或是否合適當總統,但一個號稱人才濟濟的百年政黨,總統候選人卻要從外面找,這不是混假的嗎? (作者為環保顧問,新竹市民)
鄧敏宏
2017-05-15
三器新聞 媒體的墮落
因近來讓座糾紛不斷,台灣開始討論是否廢除公共運輸工具上的博愛座。但真正該討論的並非博愛座存廢與否,而是台灣因新聞媒體怠惰所造成的道德暴力現象。 在台灣,博愛座的存在至少超過二十年以上,過去未曾因讓座與否引起這麼偌大的波瀾。因為,在過往沒有手機錄影的時代,裝睡不讓座的人頂多被同車的人竊竊私語、冷嘲熱諷一番,大不了有個正義之士走過來勸人讓座,下了車,一切煙消雲散。可是,進入手機錄像的時代,不讓座的人穿著明星學校制服,或是明明是個精壯男,被錄下後放上網路,立刻被人肉搜索、群起攻之,連生活都過不下去了。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現象?就是當今「三器新聞」橫行的結果。什麼是「三器新聞」?就是由網路瀏覽器、行車紀錄器和街邊監視器所組成的電視新聞,只要上網搜尋網路瀏覽熱門影像,再到事發現場訪問幾個路人,最後就能定罪任何人。舉凡攤商漲價、行車糾紛、日常生活等,全面通殺,一網打盡。 各位讀者,看看你能在各家新聞台一小時新聞中,抓到幾則三器新聞。網路的匿名性與表象性,原本就不容易呈現「真相」,以報導真相為第一要務的新聞媒體,大肆渲染真相未定的畫面訊息,然後以集體道德暴力定罪個人,這是前現代的私刑文化作祟,「洗門風」、「遊街示眾」這種清末民初才有的場景,在二十一世紀的台灣媒體依然存在。 隨網路起舞報導雞毛蒜皮小事,這是媒體的墮落,媒體懶散、不用功,加上網路使用者缺乏自我約束,卻要犧牲原本立意良善的「博愛座」設計,真是本末倒置。 (作者為宜蘭社區大學社團講師)
鄧敏宏
2016-09-11
那些年,像洪秀柱這樣的老師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洪秀柱日前在媒體提問「一共識,三內涵」論述時,反嗆記者「你們永遠沒辦法把我的話弄清楚」,這段對話勾起了我許多學生時期的回憶,洪副院長是教育界出身,她讓我想起了曾經耳聞或親遇的學校老師。 還記得洪副院長剛出線的時候,被指控過去擔任教師時曾體罰學生,洪的回應是「不碰頸部以上」,言下之意,頸部以下就可以任意處罰。當時,由於洪引起的新聞事件實在太多,還沒來得及要她表現自己對於教育的深切看法,到底是開放或是守舊,就已輕舟過萬山。但是,有時我們會看到教育者教育別人,卻疏於反省自己。 這次嗆記者不懂,就好像老師上課講得天花亂墜,卻毫無條理,講得口沫橫飛,卻是過時的知識,講得義正詞嚴,卻謬誤連篇,當學生提問,還要訓斥學生沒有常識,數落學生沒禮貌,打斷了課堂進度,教室都已經翻轉了,腦袋卻還停留在石器時代。 關於體罰或許是時代的產物,因為處於威權時期,當時很少有人知道正向的管教方式;關於一中同表,或許是未能深思熟慮、心快口直,但若能反省、修正,也是好的。但如果都怪罪旁人,我們要選出這樣的總統嗎? 林肯說的「什麼樣的人民,出什麼樣的政府」,同理可證「什麼樣的政黨,出什麼樣的候選人」,殘酷卻真實。 (作者為羅東社區大學講師)
鄧敏宏
2015-07-15
«
1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卓揆批親痛仇快 置國安、民生不顧
陳鈺馥
川普就職 重返白宮開啟第二任期 誓言帶領美國走向團結 改變國家
陳成良
喊話在野審慎思考!賴清德:總預算遭刪往年6倍 政策窒礙難行
陳昀
就職首日簽署多項行政命令 川普:退出世衛、巴黎氣候協定
張沛元
文明的榮光
李敏勇
台灣人也要迎接美國黃金時代
林保華
中國搞頑固台獨名單 美國何妨宣布「台灣的中國代理人」名單
林保華
上任13天 韓悳洙被彈劾 換副總理代總統
孫宇青
燦爛的星辰—淺井惠倫
李筱峰
戒嚴禍害 黨國遺毒
李敏勇
「統一就是奴役」中國民運人士劉曉波
李筱峰
「我不是中國人」貼紙獲千萬關注! 挺台日議員分享10種語言翻譯版
祝蘭蕙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