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陳世民)
陳世民相關文章
不應扭曲美國台海政策 以謀選舉利益
柯文哲八日嗆賴清德:「你號稱務實台獨,美國已明白宣布不支持台獨,你如何繼續務實推動台獨?」批賴已成台獨龜孫。這若非不懂,就是刻意扭曲美國政策做選舉操作。美國雖說過不支持台獨,但其意涵不同於侯友宜和中國的「反台獨」,或柯說的「不會往台獨方向走」。美國一貫立場是:台灣已是民主社會,要獨要統是台灣人民自己要決定的事情,美國只管這個決定過程必須是和平的,不能在武力脅迫下被逼做決定,至於結果為何,美國予以尊重。 美國對台獨的官方立場 可以拜登二○二一年十一月十六日的說明為代表,當日和記者上飛機前表示:「我們清楚表明,我們支持台灣(關係)法,就這樣,它是獨立的(It’s independence),它自己做決定。」下機後記者追問:「你可以澄清一下那是什麼政策嗎?,因為你今天說它是獨立的」,拜登回應:「不是,我說他們要自己決定,他們,指台灣,不是我們。我們不鼓勵獨立,我們鼓勵他們完全按照台灣關係法的要求行事,那就是我們正在做的,讓他們自己做決定。」這就如拜登二○○一年訪台時所言:「對於台灣的前途,他堅決主張要由台灣人民來決定。」美、中等國家均無權利替台灣人民決定。美國會尊重的決定,包括我方多次宣示:「台灣已是一主權獨立國家,名叫中華民國,沒有再宣布獨立的必要。」 「美國不支持台獨」不是「反對台獨」 柯又說:「在美國的一中政策架構下,並不存在台灣獨立的空間。」這是錯誤解讀,美國「一中政策」不涉「有無台獨空間」的問題,美國官方或文件從未出現「反對台獨」。不支持和反對是不同的邏輯,但是中國及一些親中媒體、政客常刻意混淆扭曲。候、柯反台獨是其言論自由,然而扭曲美國政策做選舉操作實不應該。 (作者為台大政治學系副教授 )
陳世民
2023-12-10
台海嚇阻靠實力,而非靠保證
美國「外交事務」刊出葛來儀等學者文章「台灣與嚇阻的真正源頭:為何美國不能只是威脅中國,而須給予再保證」,認為:台美中三方並未提供彼此足夠的保證。主張:台灣在加強防衛能力的同時,也須向北京做出保證,亦即只要中國不攻擊台灣,台灣也不會追求獨立,並建議賴清德若勝選應凍結台獨黨綱。 再多保證也澆不熄習近平的野心 國內一些參選人於是炒作此文是要求賴清德放棄台獨黨綱,卻不提中國威脅,這是偏駁的扭曲,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現況是,除非同意中華民國被中共併吞,否則其他選項,中共都能說成是台獨而威脅發動戰爭,包括迄今只說反台獨、不說支持統一的侯友宜。 是中國在製造威脅,而非台灣或美國 此文副標題「為何美國不能只是威脅中國,而須給予再保證」。錯了!全世界沒有人在威脅中國,而是中國向世界製造威脅,更不是美國或蔡政府把台灣帶向戰爭。其實,只要中國不發動戰爭,全世界沒有國家會攻擊中國。台海動盪的原因,並非台美中三方沒有給彼此足夠的保證,而是中國出了一個想永遠掌權當皇帝的習近平。目前中國經濟放緩,社會一旦出現動盪,習是否會想藉由攻台,追逐祖國統一的中國夢,以鞏固其統治的正當性,進而爭取2027年的第四任期,這才是台海和平近來遭破壞的癥結,台灣任何人當選總統都不會改變習的這個野心。 能嚇阻習近平的唯有「實力」 一旦習近平有實力拿下台灣,就算提供再多保證給習,他仍會發動戰爭。習這種獨裁者就像希特勒,唯一聽得懂的語言只有「實力」,希特勒藉著不斷對外戰爭勝利,以維繫其永久獨裁正當性,此一歷史教訓,我們不能遺忘。把明年大選打成是和平與戰爭選擇的人,如果當選只會帶來一時虛幻和平假象,反而容易弱化台灣防衛意志及實力,讓習近平提前具有實力以發動戰爭。 (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陳世民
2023-12-03
拜習會談論台灣的觀察
拜習會對台灣問題的討論並未脫離彼此政策框架,不過仍有幾點值得關注。 一、明年選舉不是什麼戰爭和和平的抉擇 《美國之音》引述要求不具名的美方高官會後披露:「習近平說,他聽到美國有各種報告,說中方正計劃在2027年或2035年採取軍事行動。習說,根本就沒有這樣的計劃,沒有人給他說起這種計劃。」這顯然打臉一些人所說的明年選舉是和平和戰爭抉擇的選舉語言。習近平唯一聽得懂的語言只有「實力」,習會不會攻擊臺灣的關鍵在於實力夠不夠拿下臺灣,而不是誰當選。 拜習會於美國時間15日上午登場。(REUTERS) 即使高喊選我才能帶來和平的人上任,除非願意讓中華民國被中共併吞,否則其他選項均可被北京說成是台獨,但是當習有實力把握拿下台灣,仍會開戰。台灣唯有強化實力,讓習沒有實力把握拿下台灣,方能成功嚇阻維持和平。這次拜習會聽到習講到久未出現的「中國沒有超越或者取代美國的規劃」,顯然北京已改變「東升西降」的錯誤認知,尤其是2021中國GDP規模達美國的75%,今年第三季則下滑至64%,相當於2017年水準。 但令人擔心的是台灣的防衛實力會不會弱化,而使中國實力相對增加而有把握拿下台灣。訴求選我才能帶來和平之畏戰言論的人一旦上任,人民會不會真的天真的相信和平到來,而鬆懈抵抗意志、縮短役期及導致防衛能力下降。而政府一旦接受「台灣是中國一部份」的九二共識時,台灣成了中國的內政問題,美國等民主國家為何要來救你。這只是讓習提早有把握用武力拿下台灣而發動戰爭。 二、習要求美國「支持和平統一」;拜登要求習:尊重台灣選舉 拜習會前金融時報引述消息人士說,習近平希望拜登說出「反對台獨」,而非慣例的「不支持台獨」,但拜登並未讓步。習轉而提出一新說法:要求美國「支持和平統一」。不支持和反對是不同的意思,但是北京及一些媒體常刻意混淆扭曲。美國向來政策如2001年拜登訪台所言:「對於台灣的前途,他堅決主張要由台灣人民來決定。」美國堅持的是這個決定過程必須是和平的,而非「結果」為何,因此拜登罕見要求習須尊重台灣選舉。 三、習要求美國「停止武裝台灣」;美國堅持有義務維持台灣的自衞能力 這次習不用以前慣用的「反對軍售台灣」,改用「停止武裝台灣」,這或許是呼應近來一些親中人士高喊要美國不要把台灣武裝化的言論。美國則重申:「致力於依據《台灣關係法》所承擔的責任,協助台灣具有自我防衛能力。」美國認為目前是中國在改變現狀,如2022年10月國務卿布林肯所言,「如今已改變的是,北京當局決定不再接受此現狀」,「堅持對台動武的可能性以免施壓策略未能奏效,這正是從根本上已有所改變之處」。除非中國放棄武力脅迫,停止每天對台的軍機騷擾;除非中國願意承諾不會用武力解決台海問題,否則美國有義務遵守其國內法《台灣關係法》的規定,維持台灣的自衞能力。 (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陳世民
2023-11-16
「各表一中的九二共識」會害死台灣
馬前總統赴中言論的主軸,是他和國台辦主任宋濤會面時所偷換概念的九二共識「各表一中」。馬英九引述國台辦網頁解釋的「九二共識」,說是一九九二年兩岸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然而,這不同於過去藍營所謂的「一中各表」,各表在一中後面,才有表述一中是中華民國的空間,各表在一中前面只是指兩岸在各自表述一中原則。 馬英九訪中爭議言行不斷,日前會晤國台辦主任宋濤時,馬竟複述國台辦記者會對「九二共識」的定義。(翻攝國台辦旗下中國台灣網) 二○一六年前,國台辦副主任王在希便曾直言「在『一個中國』問題上,大陸堅持的是兩岸『各表一中』,……,而不是當年蘇起那些人堅持的『一中各表』」。王在希說,因為「各表一中」兩岸可以各自去表述都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但『一中各表,中國只有一個,請問如何各表』?主權問題絕對沒有模糊的空間。」 在一些媒體刻意混淆下,一般人可能難以了解「各表一中」的意思,簡單說就是:台北表述大陸是中國的一部分,北京表述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就是二○一九年習近平所定義的:「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九二共識」。馬應該也了解此點,因此之後在湖南再提中華民國憲法論,但這頂多只能讓國內統派自嗨,看看中國媒體是否有作任何報導,便可知道北京的態度。別忘了三月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才表示北京一貫立場「我們反對任何企圖製造兩個中國的圖謀」。而馬訪中前一天,北京才利用宏都拉斯建交聲明,指「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明顯讓馬背書),哪裡有容忍「中華民國的存在事實」。 馬赴中言論是在塑造「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我們是中國人」的認知,這將使台灣變成中國的內政問題,呼應北京要求他國不可干涉中國內政的主權原則,而使國際社會難以聲援台灣安全。馬訪中期間中國仍持續軍機擾台,馬時代中國軍力尚未準備好,但現在不同了,中國可能已自認其軍力有把握在沒有美國介入下拿下台灣,習近平就是在等一個「確定美國不會軍事介入」的機會。馬如果真的追求和平,那請在大陸要求北京放棄用武力解決台海問題;如果真的要捍衛中華民國,請高喊:堅決反對台灣被統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下,而不是援引明言「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領土」的中國憲法。 (作者是台大政治系副教授)
陳世民
2023-04-05
從眾院版《台灣政策法》談「批評受害者」
美國共和黨提出的眾議院版《台灣政策法》,幾乎把參院外交委員會表決版本中刪修的敏感內容都恢復。此舉超級友台,但不須解讀是支持台獨、會動盪局勢。誠如參院提案人梅南德茲所言,台灣政策法不會改變美國對台政策,而是更清晰傳達美國協助台灣的意願。 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麥考爾(Michael McCaul)與另外36名眾議院共和黨人,推出眾院版《台灣政策法案》。(法新社、歐新社,合成) 恢復的內容中,「台灣代表處」從去年立陶宛決定設置以來便備受議論,歐盟執委會發言人去年十一月便表示:歐方認為立陶宛允許臺灣設立代表處並未違反一個中國政策。美國在此事也一再表示對立陶宛的支持,但自己卻對於設置台灣代表處扭扭捏捏,讓立陶宛獨自承受中國的脅迫壓力,這如何說得過去呢?事實上美國設置「美國在台協會」,本就是以台灣為名。至於「主要非北約盟友」早在二○○三年布希政府便已賦予台灣此一事實上的地位,這次只是以法案加以明定。 對台軍售武器的性質,從台灣關係法的防禦性武器,改為嚇阻中國的武器,被批評這代表美國將出售攻擊性武器給台灣,會引起北京不滿及台海動盪。但應該想想看是誰囤積大量攻擊性武器每天來威脅台灣呢?是否應先要求北京放棄攻擊性武器的發展及威脅呢?台灣受這麼多攻擊性武器的威脅,不能擁有同樣性質的武器來嚇阻嗎?這也值得國內安全思維的重新考量。眾院版提案人麥考爾便說:「嚇阻是阻止中國挑起衝突的關鍵」,要著重「在入侵發生之前,而不是之後」(烏克蘭教訓)。 除非中國願意承諾放棄用武力解決台海問題,否則「會不會刺激中國」不應該是重點。面對惡霸,和平要靠實力,不是靠自我限縮的妥協讓步。誠如龐皮歐日前所言:製造威脅的,不是台灣或美國,而是中國。和平的被破壞,是因為中國極力發展強大武力,且一再表現出想要使用的意圖所構成的威脅,不應該變成去指責被威脅者為什麼做了威脅者不想看到的事。這種「批評受害者」的邏輯,不應該成為台美關係上的主流觀點,它也不會有助和平穩定的維護。反而只是令威脅者覺得他的武力脅迫是有用的,這只會使他得寸進尺,認為可以用武力去獲得他想得到的更大東西。透過台灣政策法的實施,可以名正言順提升台灣和民主國家之間的連結,並強化台灣軍力,這才是真正可以嚇阻中國對台動武,維持台海和平的有效方式。 (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陳世民
2022-09-30
«
1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遍地開花 醫界也推動罷免傅崐萁們
林惠琴
藍白大砍預算風暴襲來 卓揆轟:毀滅中華民國第一步
陳鈺馥
33民團籲藍白:停止刪凍台灣文化自主發展、強化民主韌性重要預算
李宣萱
川普就職 重返白宮開啟第二任期 誓言帶領美國走向團結 改變國家
陳成良
卓揆批親痛仇快 置國安、民生不顧
陳鈺馥
止戰之道必須不畏戰
王美琇
財劃法三讀 北市統籌稅款增416億最多 南高增幅敬陪末座
鄭琪芳
中國搞頑固台獨名單 美國何妨宣布「台灣的中國代理人」名單
林保華
上任13天 韓悳洙被彈劾 換副總理代總統
孫宇青
燦爛的星辰—淺井惠倫
李筱峰
戒嚴禍害 黨國遺毒
李敏勇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