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馮睎乾)
馮睎乾相關文章
拆解龍應台的語言「藝術」
日前,台灣《聯合報》刊出龍應台專訪,題為「龍應台:鼓吹戰爭的人都是罪人」(注1)。 我對政治興趣不大,因為我本身是研究文學的。龍應台既是作家,又是台灣前文化部長,我只想從修辭和文化角度,評論一下龍女士這個訪談。 先看題目:「鼓吹戰爭的人都是罪人」。咦,這不是小學生也懂的道理嗎?一句小學生也講得出、任何正常人都會同意的話,居然能成為前文化部長的訪談「金句」,被媒體用作標題,光憑這一點,你已知道內有玄機了——到底誰是鼓吹戰爭的罪人呢? 龍應台在專訪表示,「真正有思考的台灣人」不會把自己的禍福架設西方的支持下,台灣在「西方抗中的新冷戰」成為寵兒,但台灣人也明白這是一種「恐怖的寵愛」。 看懂嗎?據龍應台所說,她原來代表「真正有思考的台灣人」,厲害了。潛台詞是:若你不同意她,便是「沒有思考的台灣人」或「假裝在思考的台灣人」。 說「台灣在西方抗中的新冷戰成為寵兒」,是典型「棋子論」,即否定任何事物的內在美好價值,把一切簡化為居心叵測的陰謀。在「真正有思考的」龍女士眼中,西方國家支持台灣,只因台灣是一枚有可能拖垮中共的棋子,西方不在乎台灣人的生死,也不欣賞台灣對民主的追求,對嗎? 這套修辭技巧,跟2019年香港親共人士掛在嘴邊的「美國人在背後搞事」,如出一轍,只是龍應台較聰明,不直接說「美國人在背後搞事」,卻把平平無奇的「背後」兩字,升格為波瀾壯闊的「西方抗中的新冷戰」,也不直講「搞事」兩字,而繞圈子說台灣變成西方「寵兒」,更別出心裁構思出「恐怖的寵愛」一詞——這是「矛盾修辭法(oxymoron)」,真有誠意。 但剝掉層層的修飾後,龍應台要表達的思想,根本就是「西方人(即美國人)在背後搞事」,跟香港任何一個腦殘「藍絲」的看法,並無本質上的分別。 龍應台另一精明之處,是深諳「小罵大幫忙」之道。所以,她會義正詞嚴各打五十大板(有一邊其實是打不中的),指出兩岸走到今日局面,兩岸領導人都有責任,「最主要的責任在北京政府身上」,然後不痛不癢講一番「阿媽係女人」的道理,呼籲強國要實踐「道德責任」,「必須對世界和平有所發揮與貢獻 。」 習近平聽到龍應台這樣說,會怎樣想?他會想:「龍應台說得對,讓我來解放台灣省,從今以後,台海就不再有戰爭威脅了,不是對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貢獻嗎?」 當然,龍應台訪談的千里來龍,是結穴於批評民進黨: 「龍應台說⋯⋯民進黨過去以反中姿態獲得選票,這可以理解,不過當民進黨以此取得選票,還繼續把人民帶向戰爭邊緣,這是不負責任的。」 這句話真有趣,言下之意似乎是:「你以反中姿態獲得選票就夠了,當選後,還有必要反中嗎?」政黨履行自己的選舉承諾,原來叫「不負責任」,龍女士果然「真正有思考」。 圖窮匕見,把訪談讀到尾,你就明白標題的「微言大義」。首先,龍應台以一句堂皇地空洞的口號——「鼓吹戰爭的人都是罪人」——作前提,接着把一切守護台灣的備戰行為,都扣上「鼓吹戰爭」帽子,最後blame the victims,指責這些台灣人「都是罪人」,那麼中共最喜聞樂見的「和平論」,就不着痕跡論證完畢了。 我不明白有文化的龍女士,為什麼會無知到一個點,把「備戰」理解為「鼓吹戰爭」。難道台灣只要解除武裝,中共就不會入侵?對此問題,中外經典早有共識。《孫子兵法》說:「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想別人不攻擊你,不是呼籲戰狼承擔「道德責任」,而是先令自己強大得無可攻擊。 中國人這句有智慧的老話,跟西方兵法經典《軍事概覽》(Epitoma rei militaris)的名言是相通的: 欲太平者,當備戰。 Qui desiderat pacem, praeparet bellum. 方便的話,請龍女士「用文明來說服我」。 注1 https://bit.ly/3CnuPa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請訂閱支持十三維度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efirot 圖/ 聯合報
馮睎乾
2022-10-09
羅家英的確錯了
日前,香港藝人羅家英到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外悼念英女皇,更在花海前拍照留念。隨後他把照片上載Instagram,並寫了一小段悼詞: 「她登基,我七歲,這七十年來,英女王是我的長輩,看着我成長到老矣。香港在他(她)的庇蔭下,人間福地。還有几(幾)多個長輩呢,鮮花一束,謹致敬意,萬世流芳,大象無形。」 這段話雖打錯了一兩個字,但文句清通簡潔,相信也代表不少港人的心聲。我特別留意到最後四字:大象無形。這不是今天一般中国人懂得用的成語,更少人會用它來讚美英女皇,但羅家英是真的懂。畢竟是粵劇名伶,他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可不是裝出來的。 「大象無形」,跟我上周形容英女皇的「太上,下知有之」,同出《老子》,兩者都表示女皇對香港的管治,沒有粗暴干涉,只是垂衣而治,潤物無聲,化民無形,所謂「帝力何有於我哉」,正是這種風格。 羅家英這幾行悼詞,你看得出,不但真摯,也肯定經過深思熟慮,否則在浩如煙海的中文成語中,怎會偏偏選中冷門的「大象無形」收筆呢?只可惜,這段話已被羅家英刪了,因為很多中国網民不高興,更到羅家英的微博下留言大罵。 羅家英害怕了,於是今天在微博上載了一段鞠躬道歉的影片,片中他望着鏡頭說(注1): 「大家好,我是中国香港演員羅家英,作為公共人物,發表了未加深思熟慮的哀悼之詞,我感到非常抱歉。原意只是表達對老人的懷緬,並無他意,還請大家不要過分解讀。數典忘宗我做不出,我長期持有中国護照,說明一切,我是中国人,我永遠爱我的祖国。對不起。」 比較悼詞和道歉聲明的用字和思路,優劣立判。跟小粉紅說話,羅家英不可能再說悼詞那種雅言,因為對方不懂中文;他只能暫停用中文思考,委屈自己,像鸚鵡一樣hea講什麼「中国香港」、「我長期持有中国護照,說明一切」這種中共話。 儘管我對羅家英早已不存好感,但看到他活到這把年紀,還要卑躬屈膝討好一些沒文化的中国網民——難道是為了保護阿姐?——就有點兒替他感到凄涼。 如果羅家英悼念英女皇,真的如他所說「未加深思熟慮」,又怎寫得出「大象無形」四字呢?羅家英這件事做得最錯的,是為了自己真誠的悼念,作出虛假的道歉。 他有今時今日的成就,確是受到英女皇的庇蔭。英女皇不但庇蔭了羅家英,也庇蔭了羅家英的一家。1949年,羅父舉家從大陸逃到殖民地香港,就是為了得到女皇的庇蔭,那年羅家英三歲。 如果羅家英從未來港,一直留在他今日聲稱「永遠爱」的祖国,他能發展粵劇事業嗎?在文革時期,即羅家英的花樣年華,中共已打倒「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粵劇名伶老倌都要剃陰陽頭、被批鬥,羅家英不可能演任何粵劇,只能學習八個樣板戲。 若非得到女皇庇蔭,羅家英也拜不到粉菊花為師,今天很可能只是一個無名無姓的「老粉紅」。羅家英哀悼了英女皇,卻又為此道歉,對不起,我覺得這才是名副其實的數典忘祖。 順帶一提,劉嘉玲也在Facebook向英女皇致敬,說:「這位優秀的女性,在瞬息萬變的社會裡長治久安,她的離去是我們這個時代無法替代的損失。」(注2)沒有「反省」殖民統治缺失,沒有「批判」英女皇欺壓中国同胞,同樣有微博帳號的劉嘉玲卻不必道歉。 偏偏欺負七十五歲的老人羅家英,難道你們真是妖怪,特別愛吃唐僧肉? 注 1 https://bit.ly/3BkQj76 2 https://bit.ly/3BFJZI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請訂閱支持十三維度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efirot 圖/微博
馮睎乾
2022-09-15
「血濃於水」其實是什麼意思?
「血濃於水」其實是什麼意思? 今天解答兩位讀者的疑問。 問:馮先生,你(前天文章)引的《老子》,說「太上,下知有之」,是否該作「太上,不知有之」呢? 答:《老子》這段話有兩個版本,我一向讀的版本作「下」,這是古代最常見的王弼注本,也是郭店楚簡、馬王堆漢墓帛書甲、乙本的寫法。先秦和漢人引用此句(如淮南子、韓非子),也一律寫「下知有之」。 至於「不知有之」,則見於日本舊本、永樂大典本等,現代有些人喜用這個版本,網上尤為常見。以我所知,「下」改為「不」,始於元代理學家吳澄。高明《帛書老子校注》說:「元明諸本作『太上,不知有之』者,乃由後人竄改。」我同意高先生的結論。 問:今天看到英文報章寫"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很震撼,那不就是「血濃於水」嗎?由細到大,每逢為國內甚麼的籌款,都會用這詞,我以為那一定是原裝中文無疑。但似乎那只是翻譯,堂堂所謂五千年文化,也及不上一個外語好用?還是中西兩邊同時有這意境?請指教。 答:「血濃於水」的確來自西諺,有人說原產地是十二世紀德國,這個我有點懷疑,因為德語表達方式跟英文明顯不同。唯一可肯定的,是「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這句話,早在十八世紀已收錄於Allan Ramsay的蘇格蘭諺語集,在十九世紀英國已成為常語,意思就是: 「家人總比外人親(said to emphasize that you believe that family connections are always more important than other types of relationship)」(網上劍橋英漢辭典) 不過好笑的是,有些中国人解釋此語,竟隻字不提它是英諺。例如2008年有人在百度說:「其實“血濃於水”是由“君子之交淡如水”引申出來的(⋯⋯)因為親情是靠血脈來聯繫的,而血濃於水,也就是說親情比君子之交還要濃厚。」(注1) 2013年,百度又有人這樣解「血濃於水」:「古時候親人走失,往往採用滴血認親的方式。若有血緣關係,滴入的血就會衝破水的阻隔融合在一起。人們之間所有的感情比做水,而父母對自己孩子的感情則為血。血比水濃,故父母之情,世間無與倫比。」(注2) 「血濃於水」原來出自「血融於水」,真讓我大開眼界。 讀者自言得悉「血濃於水」來自英文時,覺得「很震撼」,但我認為最「震撼」的,不是它譯自外語,而是不知何時開始,華人似乎忘了此話在英文的原意,很多人都將「blood」所代表的「親屬」(即family connections),拉闊到涵蓋全中国十四億人。個個都血濃於水,唔通個個都血濃於水咩? 這種翻譯後的理解誤差,我認為是源於梁啟超。1906年,梁在〈歷史上中國民族之觀察〉說:「德國人種學大家麥士苗拉嘗言『血濃於水,語濃於血』,一時以為名言,蓋謂以皮膚骨格辨人種,不如以言語辨人種。」 當年麥士苗拉(Max Müller)在牛津演講時談人種,為了修辭需要而引申英諺的意思,結果這句話經梁啟超翻譯進入中國後,很多人就下意識把「血」視為「同一種族」的意思了,現在已經習非成是,連台灣教育部辭典也說「血濃於水」是「比喻骨肉至親,或同族、同國等有血緣關係,而密切不可分」。(注3) 民國前的中國人,若要鼓勵大眾捐款救災,肯定不說「血濃於水」,而會說「民胞物與」(出自張載 《西銘》「民吾同胞,物吾與也」),或「四海之內皆兄弟」(出自《論語》),諸如此類。但到了今天,大家就只懂「血濃於水」——它不但變成籌款口號,更是統戰宣傳標語,如「兩岸同胞命運與共、血濃於水的紐帶是永遠割不斷的」(《人民日報》)。 希望華人,尤其是台灣人,不要再隨便說「血濃於水」了。 注 1 https://bit.ly/3DeLxdO 2 https://bit.ly/3eIGd8s 3 https://bit.ly/3Qt8ht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請訂閱支持十三維度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efirot 網上圖片
馮睎乾
2022-09-11
中国給了楊丞琳什麼任務
月前,楊丞琳上中国節目《還有詩和遠方3》,有一幕拍她跟幾個主持、嘉賓和漁民在海邊吃海鮮餐,其間談人生,聊「智慧」,刻意營造一種「詩和遠方」的「文化」氣氛。 吃「炸豆腐魚」時,大陸作家麥家問楊丞琳,「你台灣人怎麼沒吃過?」楊答,自己沒在台灣吃過什麼海鮮,那兒吃海鮮很奢侈,又慨嘆童年家境不好云云。就是因為這番「奢侈論」,楊丞琳這兩天被很多台灣人痛罵,甚至連香港網民也議論紛紛。 我沒興趣討論楊丞琳,但有興趣透過這「娛樂新聞」,談談中共宣傳方法和認知作戰技巧——這才是台灣人最該注意的地方。至於楊丞琳本人的童年生活和吃海鮮歷史,只是旁枝末節而已。 以我觀察,這件事已把網民撕裂為兩派,不止台灣人意見分歧,連香港人也是。批評楊丞琳的人,認為「在台灣吃海鮮很奢侈」是謊言,指楊貶低台灣;另一派則呼籲大家不要冤枉她,指楊在節目中只是慨嘆童年家境不好,根本無意貶低台灣,又說看了完整影片就會明白。 我看了完整影片,不止那短短幾分鐘一幕,還跳着看完了全集節目。讓我先說結論:沒有人冤枉楊丞琳。 這一集《還有詩和遠方3》,楊和幾個主持訪問了綽號「水鬼」的浙江漁民郭文標。郭文標不是普通漁民,而是中共宣傳下的英雄,據百度資料所說,他「參與海上搜救行動493次,成功救助遇險船舶約470艘,救助遇險船員超1650人」,現為浙江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 至於跟楊丞琳「閒聊」的作家麥家,則是中国作家協會副主席。 你想知道楊丞琳有沒有貶低台灣,看下面的逐字稿就一清二楚(注1): 中共人大代表(郭文標):怎麼樣? 楊丞琳:(吃着豆腐魚)好吃。 中共作協副主席(麥家):丞琳你台灣人怎麼沒吃過? 中共人大代表:沒有的,台灣沒有豆腐魚的。 楊丞琳:沒吃過,其實我在台灣沒吃過什麼海鮮。 中共作協副主席:是嗎? 楊丞琳:早年家裏的經濟壓力也挺大的。其實吃海鮮是奢侈的在那。 主持人(華少):其實丞琳很早就出道了,丞琳是靠自己的努力,幫家裏還清了債務。 楊丞琳:我在台北長大,但是我是廣東人,然後我先生是蚌埠人。 主持人:(望向中共作協副主席)他先生李榮浩。 中共作協副主席:(木無表情,卻故作恍然狀)哦! 楊丞琳:他也是說出來的話跟寫的東西就是⋯⋯我覺得就是有人生閱歷的人還是很厲害。我來這節目,也是很想跟文化圈多交流,覺得可以提升很多,然後學到很多智慧嘛,因為小時候書真的讀得不多,就真的是太早出來工作了。 仔細看了這逐字稿,明白了上文下理和所有人的背景,如果你仍說有人錯怪楊丞琳,我認為你是在偏幫中共宣傳部。 對白若非刻意設計,正常人聊天有可能由「吃豆腐魚」開始,隔不了幾句就突兀地說「我是廣東人,然後我先生是蚌埠人」嗎?那主持刻意跟作協副主席介紹楊的丈夫——副主席原來不知道楊丞琳背景,太好笑了——就是為了帶出楊之後的獨白,讓她稱讚大陸老公很厲害,「我來這節目,也是很想跟文化圈多交流,覺得可以提升很多⋯⋯」 你甚至不必考究台灣有沒有「豆腐魚」(事實當然是有,名字叫「那個魚」或「狗母魚」),或推敲楊丞琳童年家境好不好(報道說她三歲開始學芭蕾,學了十一年),光是看上面那些假得不能再假的台詞,已知道整場戲就是為了抬高中国,貶低台灣。這真的只是常識。 如果楊丞琳想表達自己童年家貧(就當是真的),吃不起海鮮,她應該說的是「其實我小時候沒吃過什麼海鮮」,而非「其實我在台灣沒吃過什麼海鮮」,因為她長大成名後,確實有在台灣吃海鮮。 然而她由始至終想表達的意思,都是海鮮在台灣屬「奢侈品」,那麼有些天真爛漫的大陸觀眾看了,就會有這個印象:「台灣人連豆腐魚這類平價魚也吃不到,又覺得吃海鮮很奢侈,真可憐啊!統一後,台灣人就有好日子過了。」 千萬不要小看這種看似人畜無害的「文化」節目。中共正是透過一點一滴的宣傳,讓大陸人潛移默化,覺得台灣各方面不如大陸,需要中国幫忙「解放」,藉此增強中共侵台的說服力。 楊丞琳本人是否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難說,但節目製作者的意圖是很清晰的——就是盡量利用楊丞琳這台灣藝人,加強對中共「統一」有利的宣傳。醉翁之意不在酒,台灣人應該認清中共宣傳如何無孔不入,而非爭論台灣海鮮貴不貴。 「海鮮」本身是含糊的詞,活鮮、冰鮮、凍鮮⋯⋯各有不同,台港中定義亦未必一致,爭辯這問題,注定是沒結論的,最後只會撕裂民意,影響台灣人團結。但只要台灣人把焦點放在中共宣傳的「劇本」上,一切就無比清晰了——繼續替楊丞琳講好話的人,並不是在幫楊丞琳,是幫中共。 注 1 https://bit.ly/3QodR0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請訂閱支持十三維度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efirot 圖/翻攝自楊丞琳IG
馮睎乾
2022-09-07
是林鄭令他180度改變
近日忙着落街市買餸的前特首林鄭月娥,若看到台灣前聯電董事長曹興誠昨天召開的國際記者會,應該會露出她的招牌冷笑,然後轉頭望向正思考數學或唸拉丁文的老公,或索性對前面的空氣說:「嘿,我果然交出一張無愧於心的成績表!」 曹興誠跟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一時瑜亮,並稱台灣半導體雙雄,而曹近年最受注目的,是他的抗共立場。昨天曹興誠身穿防彈衣開記招,除了宣布已申請恢復中華民國國籍(他之前曾入籍新加坡),又表示將先投入十億元新台幣,要訓練三百萬名「黑熊勇士」(協助防衛的民間勇士)和三十萬名「保鄉神射」(民間神射手),務求做到「全民皆兵,抵抗侵略」。 昨天的記者會有一段小插曲。曹提及中国清零政策「非常愚蠢」,說病毒跑來跑去,怎能清零,其後中天新聞記者反問曹,前衛福部長陳時中也曾提出清零,「所以曹董是在質疑陳時中的防疫政策嗎?」曹興誠一聽就反問:「你這第一個題目有陷阱,你是哪一家報社的?」 記者報稱來自「中天」,曹興誠便直線抽擊,指中天是「匪台」,拒絕回應。但這記者還繼續追問:「現在大陸對台灣日益威脅,是不是跟蔡總統抗中保台挑釁有關係呢?」曹興誠一樣拒答,說「請不要發問,不要理你、浪費時間」。我相信聰明的香港讀者一聽這些問題,尤其是「抗中保台挑釁」幾個字,已明白曹先生為什麼直斥這是「匪台」了。若你不知道中天咩料,看以下兩件事就夠: 一、中天老闆是旺中集團蔡衍明,幾年前台北地檢署為了一宗「妨害名譽」官司——有人稱中天是「紅媒」,遭中天提告——清查旺中資金流,結果發現旺中在2018年前的十一年間,曾拿了中国152億多元補助,故裁定「中天是紅媒」一句話為「客觀事實」。(注1) 二、2014年9月30日,中天新聞台報導香港「佔中」,居然以「占中入夜不退 守夜迎接陸十一國慶」為標題,明目張膽扭曲事實,也虧它想得出這種角度。(注2) 你把中天視為「大公、文匯台灣版」,雖不中亦不遠矣。曹興誠爽快把紅媒直斥為「匪台」,換了在今天香港,這種「言論自由」應該只能實踐一次吧。 曹先生的敢言固然令人佩服,但如果你認識從前的他,那麼你就會更敬重現在的他。1947年在北平出生的曹興誠,不但早於廿年前已在大陸投資設廠,更一度主張「兩岸和平共處」,甚至進一步「統一」。2008年台灣總統選舉前夕,曹興誠在報上刊登廣告,提倡自創的「兩岸和平共處法」,指「台灣不應舉辦獨立公投;台灣不排斥統一,但統一須經全民公投」,被陳水扁斥為「台灣投降法」。 這樣一個「統派」,為什麼今天會搖身一變,成為穿防彈衣開記招,一擲十億台幣,矢志要訓練「黑熊勇士」和「保鄉神射」的抗共先鋒呢?原來又是受了林鄭月娥女士的啟蒙。曹興誠在記者會說:「(2019年)我看到中共對香港殘暴的侮辱鎮壓,我覺得共產黨是不能信任的,他們任何講的話都是騙術,我絕不會活着看到中共把台灣變成另外一個香港。」(注3) 曹興誠沒說謊。翻查舊新聞,他果然是在2019年才「覺醒」。那年12月他發表一個演講,題為「兩岸要好,先要去除胡說八道」,一開始就指林鄭月娥將港人對逃犯條例的疑懼、反抗定調為「暴亂」,是「胡說八道」,然後便批評港警的暴力鎮壓,甚至直斥「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是「胡說八道」。(注4) 曹興誠已七十五歲,家財不貲,又早已入籍新加坡,他本可保持低調,隔岸觀火,安享晚年,根本無需打倒昨日的我。然而他看到2019年後香港的狀況,終於清醒過來,更燃起內心那團火,寧願重返「險地」台灣,穿防彈衣開記招,誓言同生共死,嘴巴雖沒講一句「愛國」,卻比對岸(包括香港)那堆天天跪、舔、騙的所謂「爱国人士」忠貞得多了。 是鄭女士令曹興誠變成一個更可敬的人,在這一點上,她可以「無愧於心」。 注 1 https://bit.ly/3CSy2Av 2 https://bit.ly/3QdpDdP 3 https://bit.ly/3AFrHFP 4 https://bit.ly/3cGxgM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請訂閱支持十三維度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efirot 圖/ 自由時報
馮睎乾
2022-09-02
«
1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窮台有方 亂台有功 建請嘉勉 代傅崐萁草擬呈北京中央回報書
李筱峰
彭斯訪台 籲川普續挺台灣
孫宇青
遍地開花 醫界也推動罷免傅崐萁們
林惠琴
藍白大砍預算風暴襲來 卓揆轟:毀滅中華民國第一步
陳鈺馥
33民團籲藍白:停止刪凍台灣文化自主發展、強化民主韌性重要預算
李宣萱
止戰之道必須不畏戰
王美琇
藍白聯手通過三爭議法案 賴清德發聲
蘇永耀
財劃法三讀 北市統籌稅款增416億最多 南高增幅敬陪末座
鄭琪芳
藍白亂象登英媒! 稱國民黨「對北京友好」 3修正案「損害民主」
蔡百靈
中國搞頑固台獨名單 美國何妨宣布「台灣的中國代理人」名單
林保華
上任13天 韓悳洙被彈劾 換副總理代總統
孫宇青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