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搜尋
依作者
依文章
依日期
不限
首頁
最近更新
台灣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捐款義賣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台灣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捐款義賣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鯨魚舊站
台灣部落格大賽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林俊憲)
林俊憲相關文章
政治人物被回憶最好的方式
「原來很多東西是當年蘇院長任內做的。」 非洲豬瘟肆虐全球,但蘇院長的這四年,台灣成功擋下,順利成為口蹄疫非疫區。 疫情嚴重影響了世界運作,但蘇院長的這四年,台灣守住了最險惡的初期,逐漸恢復往日繁榮。 世界經濟陷入衰退,但蘇院長的這四年,台灣非但沒有陷入負增長,反而還突飛猛進,這樣的成績舉世罕見。 未來人們會如何回憶蘇貞昌院長的這四年?現在不清楚,不過我可以確定的是,往後在討論台灣的政策或建設時,人們一定會時不時發現「原來很多東西是當年蘇院長任內做的。」我想這就是一個政治人物被回憶起最好的方式。 四年為台灣留下了無數有形的建設、無形的制度,他的強勢風格或許讓反對者難以接受,但也正是這樣的毅然果決帶領全台挺過百年大疫。政治人物無法獲得所有人認同,但對的人在對的時機點,就是國家之幸。 感謝蘇院長為台灣的付出,或許五年後、十年後,人們還會經常談論起這位總是手拿撞球桿、衝在第一線的院長,他也將成為繼任者們對比的標準。老長官,四年來辛苦了!未來要一起繼續為台灣打拚!
林俊憲
2023-01-19
美國有可能隨時被中國入侵嗎?
美國有可能隨時被中國入侵嗎?不設防那要不要改鋪紅地毯啊? 最近通過的M136火山佈雷系統軍購案引起許多國民黨立委反對,「什麼綁炸彈」、「美國先放再來放」都說出來了,難道美國有隨時被中國登陸的風險嗎?而且真的要講,美國陸軍還確實自己有裝備這套佈雷系統,裝備跟部署是兩回事,要分清楚。 這套系統特別的地方就在於可以移動快速佈雷,也就是說不用像傳統地雷提早部署在沙灘上,有誤觸的風險,況且都已經知道敵人準備登陸了,灘頭就是戰場,難道還要跑去觀賞嗎?這時候跑去登陸點的人只有兩種可能,不是準備揮旗就是鋪紅地毯吧? 再來大家最關心的清除問題,這套系統在設計時就有考慮到,因此有計時自毀和感應引爆的功能,在衝突結束後可以快速清除,軍方也一定會再檢查確保安全。大量地雷難以用遠程火力全部擊毀,勢必會對登陸敵軍造成重大傷亡,堪稱灘頭噩夢,看到某些特定人士急得跳腳就知道威力了。 現在是21世紀,灘頭不是諾曼第登陸,也不是金門登陸戰,軍事裝備已經進化到完全不同的世代,這些人批評前應該先好好認識我們採購的裝備有何能耐。更何況佈雷不是平常沒事就亂鋪,而是明確偵查到敵人集結準備渡海後才開始部署,要台灣不要買地雷前,怎麼不是先要求對方別渡海?搞清楚因果關係吧!
林俊憲
2023-01-17
喊急的是你,拖延的也是你
喊急的是你,拖延的也是你,國民黨比皇帝還難伺候啊! 立法院今天協商普發現金條例的處理方式,最後因為沒有共識無法逕付二讀,會在今明兩天的委員會審查。朝野之間意見不同很正常,但國民黨還跳出來罵就很奇怪了,一下喊反對逕付二讀一下又嫌太慢,簡直比皇帝還難伺候! 政院版的條例,為了一次性通盤規劃超徵的這3800億元,因此加入應對通膨和勞健保補貼各1000億的法源,既然是同樣的財源、同樣的名目,當然是同一個特別條例一起處理最合理。國民黨就以此為理由拒絕同意逕付二讀,然後再反過來指責民進黨不願儘速通過,這不是莫名奇妙嗎? 國家財政規劃不是自助餐,不是這個不喜歡就可以不夾、那個喜歡就多夾點,有不同意見就來審查,這本來就是立法院的責任,可是藉此來攻擊政府故意拖延,完全就是胡扯。如果不趕快審查剩下兩項千億的預算,照過去經驗至少又是兩個月後的事了。 現在既然要審查了,我很期待明後天的聯席委員會,各位國民黨的委員能夠提出什麼「高見」,對預算執行內容提供具體要求,如果什麼意見都拿不出來又刻意要擋,那就證明今天的記者會根本是一場鬧劇,為反對而反對罷了。
林俊憲
2023-01-16
為多國維和部隊介入台海做準備?
為多國維和部隊介入台海做準備?解讀英日協定的深層用意。 今天英國和日本簽訂了「相互准入協定」,也就是雙方的部隊可以互相進入境內,雖然看似對台灣沒有直接影響,好像不是什麼大新聞,但我認為對整個印太地區的局勢會有很重大的意義,也預言了未來台海週遭發生衝突時的形式。 其實以現在的國際局勢來看也知道,所謂互相准入,英國軍隊能部署在日本的意義更重大,雖然英國的海外軍事投射能力早沒有以前強大,對印太潛在的大規模衝突也沒有左右局勢的能力,這個協定有何用意?回想波斯灣戰爭的例子就能懂了。 當年沙漠風暴行動雖然基本上都是美軍在執行,但名義上是「多國維和部隊」,美國派幾十萬人參加,是一國;有些加勒比海小國甚至只派兩三百人參加,那也是一國。以聯合懲罰破壞規則者的形式對抗,讓軍事外的輿論、經濟戰更容易執行,而日本是歐洲進入印太最好的橋頭堡,這樣看就能明白英日協定的用意。 中國對台海衝突一直以來最大的擔憂就是國際介入,極力想要避免,因此最好的對策就是讓盡可能多的國家參與,即使只是象徵性的少量部署也能發揮效果。我認為這只是剛開始,往後應該會有更多國家跟進簽訂,提前擺出多國維和部隊的陣型,中國膽敢破壞和平,那就是與世界為敵。
林俊憲
2023-01-12
新罰則上路四年還說沒宣導清楚?
新罰則上路四年還說沒宣導清楚?是住在山洞裡嗎? 隨著出入境旅遊逐漸恢復,其實我們的邊境檢疫也如臨大敵,「非洲豬瘟」這幾個字也許大家已經很久沒有聽到,但卻是切切實實對台灣養豬業的威脅,怎麼會還要提案把它放寬?在好不容易成為非疫區的時候提出,有何居心? 仔細看提案的內容,其實都是在講一件事,認為「不知者無罪」,一下怪政府沒有宣導清楚、一下稱標準難以信服,但問題是新罰則已經上路四年,新聞上也每每出現攜帶被開罰的案例,現在還不知道不能攜帶肉製品,是住在山洞裡與世隔絕嗎? 至於說要分級罰款,身為交通委員會的委員,我非常清楚這在實務執行上不可能。派駐機場的各單位人員都很忙碌,檢疫人員根本沒有多餘時間一個個鑑定合不合格、要怎麼罰?反而會衍生更多爭議,且拖累抽查的效率。會提這種案子,肯定沒問過第一線人員的經驗。 其實提這個案子的游委員四年前新制剛上路時就曾批評過,理由一模一樣,當時也是受到輿論不少批評,怎麼現在又捲土重來?難道覺得選舉結果不錯又可以隨心所欲亂搞了嗎?如果真是這麼想,那很歡迎再多提一些這種案子,我們再看民意到底支持怎麼做!
林俊憲
2023-01-11
喊著發現金再來罵發現金?
喊著發現金再來罵發現金?一魚兩吃真美味! 民眾黨今天開了一個抨擊發現金政策的記者會,其中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這段「舉債150億發現金」,根本就是刻意帶風向,講難聽一點,身為立委還講出這種話,就表示連預算法規的基本知識都不具備,你們也不是第一天上任了,還在實習嗎? 舉債150億怎麼來?上週柯總召就解釋過,雖然從稅收就可以預估超徵數額,但國家的錢要動用有法定程序,去年度超徵的要到今年7月決算後才能動用,因此實際上發現金的財源要從前年決算謄餘的1250億元來,跟1400億還差距150億,因此透過短期舉債因應,等到7月決算可以動用去年謄餘後償還。 不要說是立委,做生意的人都懂,跟週轉是同一個道理。我有4500元的應收款要7月才能到,但馬上就要發1400元出去,所以先拿之前剩下的1250元再借150元墊付,拿到應收款再還回這150元,難道會被解讀成我借150元是要打腫臉充胖子嗎?這就是民眾黨想要帶的風向。 上面這一連串的法定程序,被民眾黨這些人說成像是沒有足夠的錢硬要發現金一樣,刻意放大「舉債」兩個字,跟造謠有什麼兩樣?以為國庫是你們的小金庫,錢想怎麼搬就怎麼搬嗎?整天強調財政紀律,卻連「紀律」是怎麼規定的都不懂。 更令我不滿的是,民眾黨明明自己主張發現金、明明自己知道超徵的錢完全足夠支應,還開這種惡質的記者會,反正造謠後要澄清的是政府是吧?一個議題搞得跟吃魚一樣,居然可以正反兩面都罵,一面吃完翻過來再吃另一面,今天總算是見識到了。
林俊憲
2023-01-10
張市長,中央不能永遠當你的保姆
張市長,中央不能永遠當你的保姆,該學會長大了! 全台各地的新縣市首長上任還不到一個月,不過民眾眼中可沒有所謂的蜜月期,一上任就要負起重責,考驗突發狀況的處理能力。桃園這幾天有大量地區停水,但張市長只會在臉書上說無法接受,拿不出應變方案,危機處理零分。 張市長也不是第一天踏入政界,甚至還當過閣揆,他應該很清楚,人民哪會管什麼事情要由哪個單位來負責?那是你們政府自己要協商的問題,民眾只要看到問題解決,是誰解決都無所謂,就是不想看到一堆藉口。 自來水公司挖破管線,行政院當然會負責監督儘速修復,但是供水調度、哪裡缺水這種資訊統整應由地方主責,若有不足需要協助就提出,中央也一定會全力配合。但張善政的新市府卻像個小孩,遇到危機不知所措只好向中央發脾氣,但你不講清楚怎麼知道如何幫你? 張市長應該學到一課,他已經不是候選人了,沒有什麼都推給中央這種好事,要是中央直接介入調度用水,那還要市府做什麼?權力託付給你就是要你好好運用,發揮大家長的能力協助市民解決困難。如果你還沒意識到市長的責任與使命,才十幾天回頭尚不算晚,讓真正行的人來吧!
林俊憲
2023-01-09
蹲最低的當然跳最高
蹲最低的當然跳最高囉,10%的前一年是多少朱立倫怎麼不說? 最近普發現金的來源:稅收超徵引起很多爭論,更有部分在野黨人士想要藉此帶風向,把景氣暢旺帶來的大企業稅收扭曲成多收民眾的錢,前幾天我也曾發文解釋過,稅制沒有改變、沒有多徵集一毛錢,單純是經濟成長超過預期罷了,畢竟政府施政不能以最樂觀的預測來規劃未來,一切都要以穩健為主。 不過既然要故意操弄「超收」、「短收」這些字眼的話,朱立倫恐怕是最沒資格講話的,他當副閣揆的隔年政府短收高達2538億元,史上最高,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難道是行政效率低落、政府無能嗎?還好意思拿隔年的經濟成長率來辯護,會有10.63%,是因為前一年是負的啊!蹲的低蓄力那麼久,跳起來當然高。 翻開超徵稅收來源也知道,今年的繳稅大戶都是台灣最頂尖的大型跨國企業,6000元的現金有一大半都是他們貢獻的,他們當然不代表全台灣的經濟,但也是個重要的指標,至少超徵是因為經濟成長的這個說法完全是沒問題的,只不過和朱立倫個人的經驗矛盾,他才會那麼氣吧! 朱立倫當過副閣揆,又是會計專業,對於稅收、政府預算的計算方式與定義他再清楚不過,卻為了政治算計故意扭曲,只能說令人非常遺憾,如果超徵硬要講成多收人民的錢,那短收是不是代表你沒幫國家募集到足夠維持社會運作的政府預算?2538億是不是要算在你頭上?亂扯會扯到你自己,想清楚再講話吧!
林俊憲
2023-01-07
發6千喊1萬 王主委真會加碼!
發6千喊1萬、發1萬是不是又要喊2萬?王主委可真會加碼! 行政院拍板定案發現金的具體金額,每人發放6000元,並針對中低收入者每人多發500至750元,預計會花費1400億元。不過王鴻薇又跳出來鬼扯「為什麼不發1萬?」看了讓人火氣都上來,妳以為在拍賣會喊價啊?喊數字越大就贏了是嗎? 政府已說明過,4500億分給地方700億,中央3800億裡有1000億補貼勞健保、1000億對抗通膨,再留400億預備,拿出來發現金的就是1400億。前兩項千億預算也是用在目前大家最關注的社會議題,也是切切實實回饋到民眾身上,相信國人也能認同這樣的分配方式。 國民黨是不是忘了,他們之前開了多少場記者會在抨擊物價,畢竟國際通膨高漲,政府也僅能做到盡量控制。現在好不容易有財源了,這1000億要是照國民黨所說的全部發掉,是不是又要回頭改罵發太多?沒有用來抑制通膨?發與不發都有話講,這不叫監督,只是最低級的抬槓。 建議王鴻薇,要不就好好去當妳本來該當的議員,要不就有格調一點,選舉搞得像是在上綜藝節目一樣,為了效果隨便亂喊,真以為自己是在「主委加碼」啊?政府已經明確說明了這4500億的分配與用途,王主委想加碼,那就換妳說明6千變成1萬的理據何在?壓縮到的2個補貼方案又該如何彌補?
林俊憲
2023-01-04
蛋糕多切一點給飢餓的人吧!
已經有了更大的蛋糕,不妨多切一點給飢餓的人吧! 去年稅收超徵4500億元,除去分配給地方的700億元後,中央還有3800億元的額度可以運用。其中1000億會用來補貼勞健保、1000億用來對抗通膨,而剩下的1800億元則成為大家熱議的焦點,畢竟這不是小數字,無論怎麼做一定都會有人不滿,但在討論怎麼花前,我們有必要了解這筆錢是怎麼來的。 會跑出4500億元這數字,是因為政府每年度編列歲入時只會用最保守的數字來預估成長幅度,畢竟若過度高估而增加歲出就會造成赤字。「超徵」這個詞很容易造成誤解,以為是政府多收稅,但去年的稅制並沒有什麼大變化,單純是企業與個人收入多了而連帶增加,道理就像獲得一筆在原本預期年收之外的獎金,難道會說是「超賺」嗎?這點有必要說清楚。 從超徵來源來看,主要還是營所稅、綜所稅以及營業稅這三大項貢獻的,前11月分別超徵2837億、910億和805億。可以看出這4500億主要是更活絡的經濟活動帶來的,因此完全可以說是經濟果實。回到稅收最原本的初衷,除了政府必要支出外,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財富再分配」,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全台灣2300萬人分配這1800億,一個人能拿到多少呢? 金錢的意義對每個人並不相同。幾千塊的數字,對某些人的生活不會造成太大改變,對另一些人來說卻可以是及時雨,政府既然大費周章將稅收來了,那就應該負起再分配的責任。因此,我支持經濟果實與全民共享,也支持現金的形式,但應該讓真正需要的幾百萬人分這1800億,讓他們能分得比幾千塊更大的數額,這才是全民共享的真諦。 過去幾年的經濟數字亮眼,但大者恆大,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這是市場經濟下必然會出現的現象,政府的分配角色無比重要。建議政府發放的對象可以針對青年族群以及一定的所得門檻、甚至是小型店家。有了前年紓困方案的經驗,各界的反映應該可以讓政府更容易知道誰才是真正有需求的人,避免亂象再重演。 我們既然已經有了更大的蛋糕,那不妨多切一點給飢餓的人吧!
林俊憲
2023-01-03
中國疫苗跟安慰劑沒兩樣
驚人的陽性率與症狀,中國疫苗跟安慰劑沒兩樣。 因為中國官方已經不再公布境內確診數字,外界只能從當地居民傳出來的消息推斷情況很不樂觀。不過現在終於有一個相對客觀的數據,也就是中國旅客入境篩檢的陽性率,首日竟然高達27.8%,已經有專家呼籲趕快做病毒株定序,因為如此高比例只有病毒變種或是疫苗無效兩種可能。 從11月底中國全面放棄防疫以來只有短短一個月的時間,按照其他國家的經驗來看,這個傳播速度的確非常嚇人,而且中國民眾反映的症狀也嚴重許多,可能與無效的疫苗有關。顯然科興和國藥疫苗在這波疫情中並沒有發揮多大作用,但中國政府仍然不願意接受其他國家援助的mRNA疫苗,情況恐怕會越來越惡劣。 目前已經有許多國家陸陸續續要求中國的航班強制檢測,有的乾脆直接禁止來自中國的旅客入境,各國擔心的不只是高感染率,而是不合理的高重症率,畢竟誰都不希望三年前的噩夢捲土重來,台灣的邊境檢疫也應該視情況滾動加強,甚至跟進他國的嚴格措施。
林俊憲
2023-01-02
排黑排到人都消失被通緝了
排黑排到人都消失被通緝了,這種排法真有創意! 國民黨中常委蕭景田因為涉嫌幫助國民黨議員林杏兒買票而被檢調約談,不過蕭景田卻消失未到案而被通緝,連國民黨自己都不知道他的下落。原來朱主席前陣子說要排黑是這種排法,人直接逃亡消失,自然也就算「排」掉了! 本來依照朱主席排黑的目標,蕭景田這種有殺警前科的人擔任中常委一定會成為焦點,因此大家都在看是否會換掉蕭景田?現在倒好,等於幫朱主席省了一個麻煩,人自己逃亡了,也不用他來「排」,這麼一想的話蕭景田還真貼心,用自己被通緝來替朱主席達成承諾。 那麼,現在要去哪裡找到蕭景田呢?根據許多國民黨前輩的案例,可能是逃到中國去了。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大概十幾二十年前政黨輪替後有大量經濟犯罪曝光,都是透過國民黨的威權掏空金融機構,幾十億幾百億的規模,這些人捲款後利用兩岸問題逃避引渡,藏匿罪犯堪稱是國共合作的新典範。 不過還是要勸勸朱主席,政黨排黑頂多只能算是道德上的自我要求,蕭景田可是涉及買票,有明確的違法疑慮,他可是你們的中常委,國民黨說聯絡不上就有點可笑了,還是趕緊勸他回來吧!叫回來再開除,剩下的讓司法去處理,這種「逃亡排黑法」不可能獲得社會認可的。
林俊憲
2022-12-29
浪費大家的閱讀時間?
每次看侯市長發言,我都懷疑是不是AI廢文產生器自動生成的?洋洋灑灑一大篇,好像什麼都說了又什麼都沒說,倒也是一種才能。 建議侯市長不需多費言詞,明明一句「侯侯做代誌」就可以解決的事,何必浪費大家的閱讀時間呢?
林俊憲
2022-12-29
當年重慶會談的糗樣都忘光了?
還想跟共產黨對話?當年重慶會談的糗樣都忘光了? 役期恢復政策昨天宣布之後,獲得社會多數民眾的支持,政壇各黨派也齊聲表達贊同。不過要是不挑一點毛病出來就不像國民黨了,於是朱主席跳出來罵蔡總統備戰才能避戰的說法「錯了」,並認為「對話」才重要。我倒想反問朱主席,要是你真的見到習進平,你會怎麼跟他對話? 我們先來說文解字一下什麼叫對話,對話應該是兩方有來有往、充分交換意見,在兩岸議題上,九二共識已經破產,雙方的底牌早就已經全部亮出來:台灣要的是互不隸屬、不受中共統治,中國要的是完全統治台灣,在根本利益上就是互相衝突的,立場也都闡明了,還有什麼可以折衝的空間嗎? 說起跟共產黨對話,確實國民黨才是老經驗。1945年二戰剛結束,老蔣馬上跟毛澤東在重慶開始了一場「避免衝突的對話」,重慶會談的結果如何應該不用我來告訴朱主席,共產黨邊談邊打,毫無誠信可言,結果70幾年後你還想跟他談?被騙一次可以說是他壞,被騙兩次就是你蠢了。 如果朱主席覺得民進黨的話聽不進去,那我引用鄧小平在跟柴契爾夫人談判香港問題時的一句名言:「主權問題不容談判。」妄想對話就能打消對方的念頭無異於與虎謀皮,國民黨就是這麼天真才敗退到台灣。建議朱主席好好了解共產黨、複習國共內戰,畢竟是當事人,搞得好像我比你還熟,這樣就有點尷尬了!
林俊憲
2022-12-28
「不是討厭當兵,是討厭當浪費人生的兵」
「不是討厭當兵,是討厭當浪費人生的兵」 經過整個社會與執政團隊的密集討論,小英總統在今日正式宣布義務役期恢復為一年,並且同步調整每月薪資到26307元,與基本工資齊平,另外訓練內容也會大幅改革,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大家不是不願意當兵,而是不願意當「浪費人生的兵」。 說起當兵,每個男人都有講不完的故事。我自己當兵時是擔任預官少尉,我們的部隊是重裝師,因此訓練強度非常高,除了行軍操課這些基本功外,役期內最重頭戲的當然就是師對抗,連續多日的實兵演練不僅考驗體力,更考驗意志,也是身為一個軍人最難忘的回憶。 這段期間,我問了許多年輕人他們當兵時最討厭的事情是什麼?令我驚訝的是,大家討厭的倒不是訓練和操課,而是毫無意義的公差,例如拔草、油漆、打掃等等。他們說,役期本來就是欠國家的,對當兵本身沒什麼意見,反感的是讓他們毫無意義浪費青春4個月,自己都不認為自己是合格的軍人,於是對國軍更沒信心,形成惡性循環。 所以,役期既然決定恢復,政府就有責任讓他們度過精實的一年,學習基本戰技、團隊戰術,這些內容也都已經列入改革方案中,我們在國會也會確保改革順利執行。全民國防,就要先從每個當過兵的人都相信自己開始,進而才能讓整個社會信任國軍! (說起師對抗,就想起這部經典的軍教片,大家都看過嗎?)
林俊憲
2022-12-27
日本加嚴中國入境檢疫,台灣只有更嚴格一條路可走
日本都加嚴中國入境檢疫,台灣只有更嚴格一條路可走。 中國的「放棄式防疫」爆發嚴重感染潮,還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大開國門,立刻引發周邊國家高度緊張,日本緊急宣布全面對中國入境者實施檢測,而美國也早在兩週前就全面暫停中國簽證,那麼台灣呢?很不幸的,我們選擇並不多,恐怕得採取更嚴格的措施。 外界那麼擔憂中國這波感染,第一是感染的症狀與病毒株情況不明,第二則是龐大人口帶來的醫療崩潰。中國官方的統計數字與現實差別太大,北京遺體多到來不及火化,官方卻只通報兩位數死亡個案,且症狀嚴重到不像是目前普遍流行的Omicron株,要不是中國疫苗無效,要不就是出現了新變異株,哪種情況都不容忽視。 升級防疫措施並不是針對國籍,而是針對來源地,會從中國去美、日等國的人以中國籍為主,因此可以輕易透過簽證政策阻止入境。但台灣的情況不同,在觀光簽停發的情況下,仍然有大量本國籍人士想從中國回台,不能也不應剝奪他們回國的權利,想要避免影響國內醫療量能,從入境就隔離把關才是最好選擇。 在這種情況下,小三通全面開放絕不是好事,大量轉機人士會讓金馬面臨醫療擠兌,若要把旅中人士接回來,有條件的包機直航才是最好選擇,條件就是針對中國入境者實施專案隔離檢疫,既滿足回國需求,也能減緩中國疫情不明帶來的變數,希望指揮中心仔細研議。 台灣乃至全世界能夠逐步走到今天,漸漸恢復日常生活,是因為過去三年經歷了非常多階段的政策調整,若要形容,就像爬山遇到一個斷崖,其他人選擇從斜坡慢慢滑下來,中國卻是直接跳下去,三個月就想走完別人三年的路,能不受重傷嗎? 最讓我感到奇怪的是,主張對中國全面開放的那些人,早不出現晚不出現,偏偏等到中國疫情爆發了之後才突然喊得很大聲,如果今天中國繼續維持清零政策,相信台灣人對開放入境不會有太多意見,偏要等中國疫情失控才開始吵,這個時機點掌握得還真有趣!
林俊憲
2022-12-27
連立委席次都能沒收
連立委席次都能沒收,蔣介石看到朱主席都自歎不如! 各縣市首長在昨天上任後,副手與局處人馬也都正在陸陸續續佈局,不過台北市副市長人選要找現任立委林奕華,卻要故意讓她等到2月才上任,因為法律規定如果是1年內辭職就不需補選,剛好立委任期到1月31號,整整一年的立委席次就這樣被沒收。 朱主席的說詞是不想「浪費公帑」,但前後邏輯根本有問題,要不是林亦華先落跑,哪有需要再辦一次補選?這麼大的黨,難道找不出一個能擔任副市長又非現任公職人員的人才?先有王鴻薇後有林奕華,一個佔議員缺落跑選立委、一個故意沒收補選落跑當副市長,以為在玩大風吹啊? 不用說別人,就講講朱主席的大學長蔣介石,老蔣雖然霸著總統大位不放,至少在表面上也不敢亂搞國會,因為那是他合法性的來源,萬年國大和立委有缺額還知道要辦補選。他要是地下有知,看到民主化後朱主席還敢這麼藐視國會,憑一己之見決定選民需不需要立委,恐怕也會自嘆不如吧。 少一席立委,對有100多席的國會本身而言不會有太大影響,真正影響的是那個選區裡的每一個選民,他們的需要沒有人幫他們反映,因為朱主席決定他們不值得一個民意代表,一切都要以國民黨的佈局為優先。超越民主的男人,實在佩服!
林俊憲
2022-12-26
因為期待、所以批評
因為期待、所以批評,感謝所有勇於發聲的黨員同志! 賴清德副總統宣布參選民進黨主席後,馬上開始一連串的黨員說明會,第一站就選在他的故鄉新北市。現場可以說是「砲聲隆隆」,大家拿起麥克風可是一點不留情,但我覺得非常高興,因為批評代表著在乎、代表著期待,勇於接受質疑,這才是民進黨。 黨員就像是社會的縮影,有農民、有漁民、有工人、有醫生,只是除了為自己的生活努力打拚外,還多了一份共同的理想,進而聚在一起。所以,黨員的聲音也是人民的聲音,民進黨的選後檢討,少了他們就不完整。 想要知道為何會敗選,就要先回頭問問人民當初為何選擇我們?民進黨首次獲得執政權時,只是一個成立14年的年輕政黨,沒有任何的實績,只因為人民更信賴本土力量來執政,會把台灣帶到更好方向,「本土」兩個字,始終是民進黨最核心的信念與價值。 所以這次選後,有些人開始質疑這是否代表「抗中保台」就此失靈?我想這個說法是錯誤的,不是失靈,單純是人民的要求更高了。本土是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如果檢討把自己的根都刨除了,顯然不是正確的方向,「清廉、勤政、愛鄉土」,三者缺一不可。 第一場的黨員說明會就有這麼多人願意站出來,是個好開始。接下來賴副總統也會全國走透透,先找回黨員的信賴,才能更進一步獲得全國人民的信賴!
林俊憲
2022-12-22
鍾東錦不是被朱主席踢出國民黨嗎?
咦?鍾東錦不是被踢出國民黨了嗎?不就是朱主席你踢的嗎? 檢調已經宣誓,查賄不會因為選舉落幕就結束,只要掌握具體事證,該辦的就要辦到底。鍾東錦的競選幹部涉賄,苗檢提出當選無效之訴,想當然他一定會跳出來為自己辯護,這很正常。不過朱主席竟然會跳出來,這就很令人意外了,鍾東錦不就是你踢出去的嗎? 當初鍾東錦之所以未獲國民黨提名,就是因為他的「劃肚皮」事蹟形象傷害實在太大,後來又自行參選才被開除黨籍的。尤其這陣子排黑條款全國都在關注,鍾東錦和國民黨的確認黨籍之訴才剛開始,朱立倫這麼一表態,很難不讓人聯想是否要迎接鍾東錦回黨? 根據我們長年對朱主席的認識,想必這一步他都已經精算好成本收益了。如果鍾東錦真的被判當選無效,補選國民黨有極大的贏面;如果最後判決沒事,朱主席送溫暖的行動化解尷尬,修補與鍾東錦的關係,為「光榮返黨」鋪路,國民黨又多了一席,怎麼樣都是贏。 只是我們不禁納悶,選前如此大動作與鍾東錦劃清界線的朱主席,怎麼選後就變了一個人?難道就因為當選,他的爭議也自動跟著消失了嗎?排黑是國人的期待,民進黨一定會深自檢討、貫徹到底,既然國民黨也說要跟進,希望不要一回頭卻發現他們先溜了,民眾沒有那麼健忘的。
林俊憲
2022-12-21
買了也嫌、直接送也嫌
買了也嫌、直接送也嫌,為了弱化國防什麼鬼話都說得出來。 美國參議院通過了2023財年的《國防授權法》,意味著軍援台灣100億美元的條文也獲得通過,只等拜登總統簽署就正式生效。這對台灣國防是非常重要的幫助,連這都有辦法超譯成「失去信心」,真的什麼鬼話都說得出來。 5年100億的數字是什麼概念?明年度的國防預算約4151億元,較今年成長12.9%,創下歷史新高,不過扣掉維持費,真正用於新武器投資的金額只有約1027億。100億美元軍援等於台灣整整3年可用來買新武器的錢,這麼大的金額已經不是什麼信心問題,而是切實察覺到單靠台灣自己難以應對危機。 江啟臣說軍援是因為民進黨破壞局勢,然後又鬼扯什麼要避戰,那我問你一個問題就好:如果民進黨破壞和平,為什麼不是受到國際社會譴責甚至制止,反而還獲得支持,天底下有這種好事?製造混亂可以獲得獎勵,全世界的軍閥、獨裁者都想來向江啟臣討教怎麼做了。 如果台灣有因為這筆軍援花任何錢,國民黨要出來喊貴、討價還價甚至阻擋,至少看起來都還合邏輯,但無償、高額的援助也有意見,很難不讓人質疑動機。軍援就是面照妖鏡,國民黨在意的根本不是金額,只是反對一切台灣獲得武器抗衡中國的可能罷了。
林俊憲
2022-12-19
«
1
2
3
4
5
6
7
8
9
10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麥卡錫將三名民主黨人踢出委員會
袁曉輝
侯友宜別高興太早!
沈潔
民進黨的外交官都是蕭美琴們
張之豪
李後主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
林智群
直覺與滅佛
李忠憲
兩小報還在幻想全世界投資中國
曾韋禎
下一個馬英九,已經在雙北市府熱身
James Hsieh
他們是現代秦檜嗎?
李筱峰
江湖術士的言論自由
李筱峰
台灣人創造了天堂自己都不知道
謝忠道
「新北大秘寶」國民黨挖不挖?
秦靖
新竹縣民就是值得這樣被對待
Rober Wang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進階搜尋
請選擇類別
全部
台灣觀點
笑談人生
時事新聞
文章連結
資料庫
請輸入作者姓名
請輸文章標題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