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搜尋
依作者
依文章
依日期
不限
首頁
最近更新
台灣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捐款義賣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台灣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捐款義賣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鯨魚舊站
台灣部落格大賽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林俊憲)
林俊憲相關文章
俄羅斯破解中共「導彈洗地」恐嚇台灣
中共「導彈洗地」恐嚇台灣數十年,感謝俄羅斯協助破解! 俄羅斯前幾天對著烏克蘭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奧德薩發射了數枚上億元的導引飛彈,結果只有一枚命中了海邊的公共廁所,被烏克蘭人酸「有其他更棒的軍事投資嗎?」,這個情況也可以協助我們了解中國多年來對台灣的飛彈威脅究竟現不現實? 根據路透社先前報導,俄軍自開戰以後一個月內所發射的所有精確導引彈藥中,有超過六成並未命中目標,詳細原因不明,有可能是飛彈本身的問題,也有可能是遭受干擾,不過我們可以藉此數據來推理中國攻台時的情況。 解放軍的戰略是在正式部隊登陸以前,先以導彈消滅國軍的主要力量甚至指揮中心,藉此為登陸部隊開路,因為他們很明白若第一步沒有完成,首先在沿海就會被岸上的火力重創,上岸後在有地主優勢、完整編制的重裝部隊前毫無優勢,將會損失慘重,因此如何在登陸前就削弱台灣軍力始終是一大難題。 這次俄羅斯在實戰中展現的精確打擊能力實在不忍直視,那麼中國的能力又如何?前年解放軍在山東一帶朝南海試射東風21、26型導彈,最初以為是2枚,後來才傳出是4枚,原來消失的2枚不僅沒有擊中目標,還掉在廣西境內,差了十萬八千里,這或許可以讓我們一窺中國導彈的真正實力,與他們的「俄爹」相去無幾。 解放軍的武器從未經過實戰檢驗,就像俄羅斯的飛彈真正發射出去才知道是這種水準。當然我們從不輕忽對岸的威脅,但僅憑紙上數字或是電視上閱兵的威風模樣就無限放大對方的能耐,實在毫無意義,我們不求戰但也不懼戰,別因宣傳就失去信心才是最重要的。
林俊憲
2022-05-25
燒自己家裡讓對手大亂?
燒自己家裡讓對手大亂?朱主席的暗黑兵法實在高深莫測! 國民黨的桃園市長提名之亂越演越烈,各方誰也不讓誰,什麼退群組、拒見面都出現了,但身處風暴核心的朱主席似乎還是非常得意,說「讓民進黨陣腳大亂」,第一次看到放火燒自己家讓對手大亂這種操作,朱主席的功力實在高深莫測! 不過這整齣戲看到現在下來,我只有一個疑問,國民黨這些人是不是沒有彼此的聯絡方式啊?透過媒體互相放話來放話去,把新聞當成自己的通訊軟體,我們是「亂」了沒有錯,但不是陣腳大亂,而是眼花撩亂。 從朱主席、甚至前任的江主席一直到現在,國民黨始終無法解決一個最基本的問題:誰才代表國民黨?誰說的話才算數?或許這是一種創新,國民黨正在實驗「去中心化政黨」,找不到領導人就沒有人需要負責,真厲害! 最後還是要呼籲一下朱主席,下次要提名請確定好了再出來說,否則也只是浪費大家時間而已,先別管民進黨有沒有陣腳大亂了,火都燒進自己家,還是趕快滅火要緊!
林俊憲
2022-05-24
一次是「口誤」,但第二、第三次呢?
一次是「口誤」,但第二、第三次呢?疑美論至此可以休矣。 美國總統拜登今天訪問日本,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會談,除了會中談話焦點幾乎全部聚焦在台海議題外,在會後記者會記者問到台灣若遭中國入侵,美國是否會軍事介入時,拜登回答了「會,這是我們的承諾」(Yes, It’s our commitment.)。 這並不是拜登總統首次做出如此明確的回答,早在去年8月、10月時就有類似表態,首先在回應阿富汗局勢時,把北約、日、韓、台灣並列,再來是在10月上節目時,直接回應美國對台灣的防禦承諾,今天則與上一次的回答類似,強調「承諾」兩個字。 連續三次的表態,我們很難再視為單純脫口而出。「美國是否會協助」這個問題,已經爭論了半世紀,甚至成為國內部分人疑美論的來源,至此可以休矣。當然軍事介入仍然有很大詮釋範圍,從裝備援助的烏克蘭模式到全面出兵的韓戰模式都算,但可以確定的是台灣不會孤軍奮戰。 我們再看一個消息,美國駐華大使館昨天發文,明確寫出「美國不同意中國的一中原則」幾個大字,再加上拜登總統今日發言,戰略模糊的兩大模糊點:一中詮釋和軍事介入全部被清晰化,從此成為歷史名詞。 走向戰略清晰會造成什麼影響?最重要的是讓中國不能再「賭博」,對台用兵不能再賭美日澳等國不會介入,一但開啟戰端就是國際戰爭,衝突規模難以估計,必然會有所忌憚,否則賠上的就是中共的統治基礎。美國已表態,台灣自己更要加油,最終防衛國家的責任,還是要由我們自己擔起。
林俊憲
2022-05-23
楊志良任內因流行病過世的人有多少?
照這種邏輯,楊志良任內因流行病過世的人有多少?你要不要「自首」? 楊志良今天跟著一群人浩浩蕩蕩的前往北檢,指控蔡總統、蘇院長和陳時中部長「殺人罪」,不是法律專家也想得到最後八成是不起訴處分,但有告發就必須受理,純粹在浪費司法資源罷了。 今天最新的民調指出,全國有63.9%的民眾支持逐步走向共存,僅有11.5%支持中國式的動態清零,這個數字表明國人很清楚共存已是趨勢,而Omicron已是我們最好的機會,避開早期高致死率病毒株流行,這是台灣堅守兩年才換來的。 當然在逐步共存的過程中,一定會有不幸過世的案例,但藉此操作政治攻擊,只能說一點良心都沒有。我們再看一組數字,病毒爆發前台灣因流感過世的每年就有約4500人,這難道又是誰「殺人」了嗎?那麼楊志良衛生署長任內因流行病過世的人,是不是也該算你殺的? 以台灣目前的死亡率來看,已經是世界最低之一,甚至還要低於疫情前的許多流行疾病。枉費楊志良還當過衛生署長、學的是公衛專業,拿必然會出現的不幸案例煽動對立,要告發「殺人罪」,不如自己先去「自首」看看成不成立再來吧!
林俊憲
2022-05-20
暴力也無法改變認同
台灣人不是被嚇大的,暴力也無法改變認同。 週末發生在南加州的台灣教會槍擊案震驚台美兩地,鄭醫師的英勇行為拯救了無辜生命,他將永遠被人們銘記。兇手因為政治認同而犯下令人髮指的罪行,也使得美國媒體開始關注,究竟台裔美國人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認同始終是每一個移民者永遠的疑問,但比起其他國家移民,海外台人更為複雜。畢竟連台灣內部的認同都有百百種了,再加上一層移民者的身分,在台灣、美國甚至兩個中國之間擺盪,不斷問自己「我是誰?」,這個問題或許永遠沒有答案。 也是這樣的環境,才使人不得不思考自己心之所向,我在美國留學時感受尤其強烈,從遠距離遙望台灣,更讓人懷念故鄉的美好,也在與外國人的相處中確立自己是誰,就是台灣人,沒有其他的名字。 相信許多台美人也經歷過同樣的心路歷程,但有人最後的答案是台灣,也有人的答案是中國,而且因為身處異國,這種自我與他人的界線會更明顯。但無論如何,犯下無差別殺人的罪行就是無可饒恕,應該受到法律最嚴厲的制裁。 不管你是在台灣或美國,要認同台灣也好、要認同中國也好,都是個人自由。但認同不會因威脅而改變,因為這是一個人由內心萌生最自然的情感,妄圖用暴力逼迫別人低頭是不可能的,尤其是經歷曲折歷史的台灣人,可不是被嚇大的!
林俊憲
2022-05-19
朱主席不講武德,害小強心累
朱主席不講武德,「偷襲式提名」害小強心累。 國民黨的桃園市長提名人吵了好幾個月,從在地的魯明哲、萬美玲,到後來蹦出一個全國不分區議員羅智強,又傳出黨中央屬意呂玉玲,結果繞了一大圈,最後卻出現一個毫不相關的張善政,劇情實在精彩。 消息一傳出後,積極表態卻無法獲得朱主席青睞的羅智強表示「驚訝、錯愕、心累」,而原本以為門票到手的呂玉玲更公開說「不排除參選到底」,從這兩個人的反應來看,就知道朱立倫事前完全沒有先知會他們,跟大家一樣看新聞才知道。 在桃園市長提名這件事上,完全看出了朱立倫身為主席有多無能。溝通協調是主席最基本的工作,結果卻把兩個最積極的人晾在一旁,這已經不是溝通能力的問題,而是做人處事最基本的禮貌都沒有,一提名就引起分裂,大選還要怎麼選? 看到羅智強做了那麼多努力,什麼不連任、遷戶籍、買房子的招數都使出來了,卻連事前被通知的基本待遇都得不到,多少還是為他感到有點不值,雖然立場不同,但人情冷暖都是一樣的。加油吧小強!朱主席有多可惡,我們都懂!
林俊憲
2022-05-18
現在才是真正開始的時刻
轉型正義工具齊備,現在才是真正開始的時刻。 今天立法院正式三讀通過兩部攸關轉型正義的重要法案,分別是《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修正案以及《威權統治時期國家不法行為被害者權利回復條例》,也代表轉型正義即將進入新階段。 促轉條例修法主要有三項重點,一是任務編組的促轉會退場,二是在政院層級設立「轉型正義會報」,三是將促轉業務移交六大機關。雖然將業務分散,但這才代表轉型正義進入下一階段,成為政府施政的日常工作之一。 促轉會原先定位就是過渡期的任務機關,目的是要整理威權時期的檔案、轉型正義法規研究,總括來說就是進行轉型正義的前期準備。有了檔案解密和法規依據,才能知道誰該被平反、誰又該為不公義負責?而這正是修法後的目標,將實際業務權責明確劃分,工具齊備,現在可以開始動工了。 另一部威權時期回復條例就是重要的工具之一,將威權時期受害者的名譽恢復、財產損失賠償法制化,甚至不幸失去生命的人也有賠償機制,鼓勵被害者或家屬勇於站出來為我們還原這段歷史,找回缺失的記憶。 轉型正義是條漫長的路,德國走了70多年,東歐國家也走了30幾年,至今都還在持續進行,而我們才剛剛開始。真相是和解的前提,將深化轉型正義的概念常態化,從政府開始,成為每日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才能真正迎來和解共融的社會。
林俊憲
2022-05-17
烏軍反攻推回國界線
烏軍反攻推回國界線,士氣是一支軍隊最大的戰力! 烏東戰場陷入膠著月餘,近日終於有了重大突破,烏軍成功將俄軍趕出東北部大城卡爾科夫,並且一路推進至國境線,在俄烏邊界重新插上塗有黃藍國旗象徵色的界樁,照片上士兵的笑容充滿自信。 烏克蘭政府也說,他們預計在年底前可以結束戰爭,並且收復2014年被佔領至今的克里米亞。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訊號,代表烏克蘭已經對談判不抱期待,打算從軍事上徹底將俄羅斯趕出去,同時也代表普丁錯過最佳的「停損點」,沒有體面結束的選項了。 兩個多月來,烏克蘭的民心士氣越來越高漲,從初期被迫後撤死守到現在反攻越來越順利,這股自信遠比軍援還重要,拿阿富汗對比就知道了。經過20年的美援,阿富汗政府軍裝備遠比初期的烏克蘭還要精良,都是與美軍相近等級的武器,最後卻淪為塔利班的戰利品,為什麼? 因為國防的關鍵永遠都是人心,這是無論武器科技發展多先進,幾千年都不會變的真理。烏克蘭的逆轉固然精彩,各國提供的武器實戰經驗也值得台灣參考,但背後無形的士氣形塑過程或許就是我們缺的那塊拼圖,更值得深究。
林俊憲
2022-05-16
國民黨喪心病狂 拿用藥安全帶風向
美國FDA文件打臉國民黨,拿用藥安全帶風向簡直是喪心病狂! 國民黨醫療委員會昨天說,輝瑞口服藥在美國不需醫師處方,大賣場藥局都買得到,說得像是買菜一樣容易。但是我查了美國FDA發函給輝瑞藥廠的緊急授權說明,事實完全不是如此,這已經是公然造謠了。 說明的第二項授權範圍(Scope of Authorization)中很明確地寫到,PAXLOVID只能由醫師、執業護理師(APRN)或是醫師助理(PA)「開立處方」(be prescribed)給病人,顯然不是非處方藥(OTC drug)。 所謂能夠在大賣場藥局買到,只是指患者可以拿著處方簽去拿藥而已,還是需要經過醫師診斷評估才可以開立,跟國民黨「非處方藥」的說法完全不一樣,這些都是美國FDA的公開官方文件,任何人都查得到。 國民黨為何要這麼做?很顯然他們想要複製口罩、快篩、疫苗的做法,把嚴格把關口服藥發放說成是「不足」,但口服藥的風險我已經說了很多次,為了政治利益帶這種風向簡直是喪心病狂,可恥!
林俊憲
2022-05-14
柯文哲唸的是奇幻小說吧?
柯文哲唸的是奇幻小說吧?否則為何老跟現實脫節? 雖然柯文哲前幾天說要「停火」,不過他的停火就跟俄羅斯一樣,說一套做一套,還一直搬「我有唸書」來回應。也許他真的有唸書,只不過唸的是奇幻小說,所以才一天到晚做出跟現實脫節的事情。 昨天我也解釋過,口服藥不是仙丹,副作用非常嚴重,尤其對高風險族群更是如此,主因還是許多慢性用藥會與口服藥產生交互作用,因此一定要讓醫師確認患者每一種用藥情況才能開立,這就是指揮中心對口服藥如此謹慎的原因。 至於柯文哲搬出防疫團隊的醫師,要陳時中部長「回去問問他們」,那又更莫名了,指揮中心的決策不就是他們一起討論出來的嗎?每天放話下指導棋很簡單,可是口服藥不是口罩、快篩這種外用的東西,政策稍有閃失都可能造成生命損失,為國人健康負責任的可不是柯文哲。 我印象非常深刻,去年台北環南市場群聚案爆發時,柯文哲的回應竟是「跟教科書不一樣」,書是唸了沒錯,但耗費大量醫療資源才讓柯文哲認識到現實與書本的不同,才過不到一年難道忘了?但現在口服藥的學費會很高,恐怕沒辦法再讓柯文哲複習一次。
林俊憲
2022-05-13
鼓吹「大撒藥」是什麼心態?
口服藥不是仙丹,鼓吹「大撒藥」到底是什麼心態? 現在各地的快篩試劑逐漸充足,每天都有固定數量釋出、不需要囤貨,需求得以緩解,國民黨也很聰明,馬上改開下一個戰場,把腦筋動到口服藥上,嫌「給的太慢」,把口服藥說的像仙丹一樣。但話可以亂講、藥可不能亂吃,實在不知道鼓吹「大撒藥」是什麼心態? 口服藥發放數量之所以這麼少,不是因為缺貨,而是這是「非不得已的最後一道防線」,目前通過緊急授權的兩款口服藥都有不小的副作用,慢性病、孕婦等高風險族群尤其要小心,一定要醫師謹慎評估才開出,把關用藥安全,否則併發症對患者帶來的危害可不亞於確診。 另外,大家也該清楚「緊急授權」四個字的意義,代表這幾款藥因為疫情急需,沒有時間像一般藥品經過好幾年的臨床實驗驗證,長期副作用也未知,如果一般處方藥都不能亂發了,更何況是緊急授權的新藥? 先是口罩、再來疫苗、再來快篩,政府若有準備不及的地方確實要改進,因此國民黨的批評只要有道理,我也不曾多說什麼。可是這次把腦筋動到口服藥來就真的太過火了,這可是要吃進身體的東西啊!政治操作,拜託也有點良心、留個底線,好嗎?
林俊憲
2022-05-12
柯文哲「打壁球」自得其樂
指揮中心不踏入口水戰陷阱,柯文哲只好「打壁球」自得其樂。 現在疫情嚴峻,全國上下都在為防疫努力,尤其中央的決策下達後,還要地方協助執行,雙方必須合作無間。但是全台20幾個縣市,只有一個老是有狀況,別人都沒問題的事情到了台北就會出差錯,那到底是誰的責任? 從去年以來,柯文哲的種種言論讓我想起一種運動叫做「壁球」,跟網球非常類似,只不過沒有人對打,而是對著牆壁擊球反彈後再打回去。柯文哲亂開砲,但指揮中心才沒那種閒功夫陪他對打,眼見得不到回應,乾脆對著空氣說要「停火」,彷彿在跟牆壁打球,倒也自得其樂。 地方政府是防疫執行的第一線,因此有意見反映給中央是很正常的事,指揮中心也會積極回應或調整。但柯文哲整天不是當預言大師就是自創新名詞,單純為了搶版面,這些話連回應的價值都沒有。希望他說「停火」後真的會安靜一陣子,先顧好台北市的疫情吧! 其實想想,寫了這麼多字,用一張圖就可以說完了!
林俊憲
2022-05-11
這才是小國生存之道
芬蘭、瑞典入北約,簡單講就是「看俄羅斯沒有」。 俄烏戰爭雖然在戰場上呈現膠著,不過對國際局勢的影響正在劇烈變化中。芬蘭與瑞典表態加入北約後,目前已打算在5月16日前正式遞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芬蘭,證明某些人不斷鼓吹的台灣中立化路線並不可行。 芬蘭與俄羅斯的恩怨由來已久,最著名的一場就是二戰初期的「冬季戰爭」,芬蘭人善用熟悉地形的優勢,最終蘇聯以慘痛的代價才勉強獲得勝利。但芬蘭也意識到以他們的人口領土規模要正面打敗俄羅斯非常困難,因此採取中立化的政策,不加入北約也不與俄羅斯合作,這就是「芬蘭模式」。 芬蘭中立維持數十年,但對俄羅斯始終抱有防備之心,如今選擇加入北約,除了代表他們已經「看俄羅斯沒有」外,也是因為烏克蘭讓他們認識到無論是否維持中立,都無法阻止俄羅斯的侵略野心,既然如此,那何不直接倒向北約?反而還更有保障。 同樣的,中國侵略台灣從來就不需要任何理由,更何況中立的前提是中國必須承認台灣的地位,台灣從來就沒有中立的空間。放棄與虎謀皮的和平幻想,正視威脅,這才是小國生存之道,芬蘭亦然,台灣亦然。
林俊憲
2022-05-05
「兩面押寶」是國民黨的最高指導原則
俄烏不要單押一邊?那侵台時你是不是也要押中國那邊? 繼前幾天吳斯懷要外交部「學學孔子學院」、「不要逢中必反」後,今天又有最新力作,稱政府在俄烏衝突中不應該「單押一邊」。會說這種話,已經不是國際外交見識不足的問題,而是最基本的道德良知問題。 這場戰爭發展到現在,究竟誰才是需要負起最大責任的國家?世界早已經有定論,就連一向把俄羅斯奉為上國的中國,此時都不敢明白支持俄羅斯。戰爭每持續一天,烏克蘭人民的生命就持續消逝,怎麼會把人命當籌碼,還可以選擇要押哪一邊呢? 台灣會如此支持烏克蘭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在烏克蘭身上,我們看到了未來自己可能的樣子,屆時台灣一定也希望所有國際夥伴的支援,就如同那句名言所說的,此時不幫烏克蘭說話,往後也不會有人幫我們說話了。台灣支持烏克蘭,不只是情感,更是理性的判斷。 「兩面押寶」一直是國民黨對外交的最高指導原則,這套作法在和平時期或許管用,但是真正面臨威脅時,同時押敵人盟友兩邊,這叫做「雙面間諜」。況且從國民黨近年越來越親中疑美的表現來看,台灣發生衝突時,國民黨把全部籌碼梭哈在中國身上還比較有可能!
林俊憲
2022-05-04
防疫下半場的關鍵
二、三劑間20%的差距,將是防疫下半場的關鍵。 今天國內新增23102例本土病例,是疫情以來首度突破2萬,不過值得慶幸是中重症率並沒有提高。另一方面,第三劑疫苗接種率終於突破60%,第二劑也突破80%,而這中間的20%差距,將是防疫下半場的關鍵。 目前醫療量能緊繃的最主要原因,其實並非收治大量的病患,而是PCR篩檢癱瘓急診造成。而以各國經驗看來,疫情到了這個階段,確診數已無太大意義,所有資源應該優先集中在中重症照護上,因此減少PCR對院所帶來的負擔是必然的方向,指揮中心也已開始進行。 檢驗爆量等等的問題都可以透過行政手段解決,唯獨中重症率只能靠第三劑疫苗覆蓋率來壓低,這也是防疫下半場唯一重要的指標。只打兩劑未打第三劑的這20%朋友,或許各有各的原因,可是你們將是台灣能否安然度過疫情的關鍵,若非真的無法接受副作用,請趕快接種吧!
林俊憲
2022-05-03
國民黨技術官僚治國神話破滅
國民黨技術官僚治國神話的破滅,得靠楊志良來實現! 昨天楊志良說出政府花100億元買試劑,民間花100億元買來用,等於花費了200億元的神奇算式後,我總覺得在哪裡看過這種算法,後來想想這不就是GDP的公式嗎?把政府支出跟民間消費都加在一起,這大概就是楊志良會得出200億元背後的思考過程。 但即使算式看起來沒什麼問題,卻犯了根本上的錯誤,因為GDP的最終財只採計首次售出,轉賣給民眾是二次售出不計算,所以無論用什麼樣的統計方式來算,這題都只有100億元這個答案。楊志良不信的話,可以問問任何一個修過經濟學的大一新生,都能幫忙解惑。 從楊志良身上,我們看到了國民黨從蔣經國時代以來所謂「技術官僚治國」神話的破滅。當過博士、當過教授,寫封英文公開信連高中生程度都不如、亂用經濟學原理連大一生都不如,這樣的人卻是馬英九重用的衛生署長,而這還不是最悲哀的。 人貴自知,要懂得藏拙,不懂就別出來亂講話,至少沒有人會發現你程度有多差。可是我們在楊志良身上看到的卻是沾沾自喜、理直氣壯,完全沒意識自己錯的多離譜,楊志良就是馬政府「自我感覺良好」的最佳代言人。 不過今天也算是解開了一個世紀大謎團,如果滿朝都是像楊志良這樣的官員,馬時代荒腔走板的八年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林俊憲
2022-04-30
「枵飽吵」戰術還要玩多久?
沒來可以罵、來了居然也有得罵,「枵飽吵」戰術還要玩多久? 昨天指揮中心宣布終於與輝瑞公司完成簽約,國人期待已久的輝瑞兒童疫苗即將在5月來台,屆時民眾就有兩種選擇可打,不過前段時間大力要求輝瑞來台的民眾黨和北市府又有意見了。 北市府稱輝瑞來台會影響下週的接種,這邏輯實在非常奇怪。在展開接種作業以前先讓家長們知道還有另一種選擇,難道不是最好的做法?若開打後才宣布,有家長原本希望讓孩子打輝瑞,但為求儘速接種而先打了莫德納,又該怎麼辦? 再幫大家整理一下時間序,4月初疫情升溫,民眾黨要求儘速洽購兒童疫苗和通過莫德納EUA;4月17號莫德納EUA先通過,民眾黨過兩天竟然又改口兒童打莫德納是「白老鼠」;到昨天輝瑞簽約即將來台,現在兩支都有了,訴求都實現了,以為會就此打住嗎?沒有,現在改說會影響接種,真的只有「枵飽吵」三字可以形容。 嬰兒會「枵飽吵」,吃飽也哭、沒吃飽也哭,那是因為他們沒有判斷能力,只會無理取鬧來吸引大人的注意。回頭來看,民眾黨在兒童疫苗議題的反覆無常,倒也像極了毫無是非判斷力的政治巨嬰。但民眾不是你們的父母,不會無限包容你們的「枵飽吵」,總有一天會厭煩而去。
林俊憲
2022-04-29
乾脆改叫「劃江分治」好了!
「軟性封城」無法展現柯文哲的獨特,建議乾脆改叫「劃江分治」好了! 昨天柯文哲突然拋出一個沒有人聽得懂的「軟性封城」,今天終於找到解釋方法了,原來就是台北要自己搞三級警戒的意思。 國外這麼多例子,單一城市搞封城就是把民眾逼往其他縣市,不僅壓不下北部的確診數,還會讓相對和緩許多的南部加速淪陷,難道是覺得台北市以外都是他國事務嗎? 不要說南部,就拿北部自己來看就好,雙北每天來往的人數高達數十萬人,台北禁內用,那我過個淡水河到新北不就好了?若真的想達到去年三級的效果,在侯友宜已經明確表示不會跟進的情況下,只能禁止雙北人流往來,乾脆把淡水河上的橋、捷運、鐵路全部封起來效果最好。 柯文哲兩年多來總是想透過跟指揮中心唱反調來顯示自己多厲害,全國走向開放,我北市就要來開倒車搞封城,然後後果讓其他縣市承擔。 如果目的就是要跟別人不一樣,那我建議別叫什麼「軟性封城」,無法展現柯文哲的實力,乾脆改稱「劃江分治」,以淡水河為界北市自己封起來,至少聽起來厲害多了!
林俊憲
2022-04-27
迎接後疫情時代,成為指揮中心一份子
迎接後疫情時代,我們每個人都要成為指揮中心的一份子。 今天的指揮中心記者會晚了幾個小時,因為專家會議需要討論疫情以來最重大的政策改變:隔離改為3+4天,3天居家隔離、4天快篩陰性即可出門的「自主防疫」。此政策不僅是在天數上有所改變,更重要的是背後隱藏的思維,就是將防疫策略主導權逐漸轉移給人民,人人都是防疫團隊的一份子。 按照其他國家來看,回歸正常生活已是進行中的趨勢,就像一場馬拉松,差別只在於有的國家跑得快、有些國家跑得慢,但關鍵就在於「終點」已經出現。防疫生活過了兩年多,指揮中心幾乎成為國人最熟悉的政府單位,都快忘了它其實是個「任務編組」。 任務編組是什麼意思?意思就是它不是永久的,總有一天會結束任務而回歸各自單位,就像我們總期望回到2019年前的正常生活一般。要完全消滅病毒已是不可能的事,同時也不可能讓社會永遠維持非常時期的運作方式,所以唯一的問題,只在於這條終點線要劃在哪? 隔離縮短至3+4天,其實就代表終點已在可見之處,例如後4天的篩檢結果需要大家自行回報,這機制也代表政府的強制力將慢慢退場,如果病毒減弱的趨勢不變,就讓大家開始自主管理、慢慢回歸正常生活,減少對社會運作的干擾。 過去兩年多來,台灣也曾爆發過幾波疫情,從來沒有實施過外國的全面封城模式,卻做到外國沒成功的降低疫情,這就是台灣的獨特之處,不需公權力強制的高度公民自覺。 指揮中心終有一天會結束運作,讓疫情回歸一般疾病對待。放寬天數,就是讓人民開始從指揮中心手上接過對疫情的主導權,過去兩年的經驗也讓我對國人深具信心,相信離跨過終點、邁入正常生活的日子已經不遠。
林俊憲
2022-04-25
烏克蘭國會議員向台灣人致謝
烏克蘭國會議員,向所有慷慨的台灣人致謝! 烏克蘭國會議員Inna Sovsun在推特上發文,向所有幫助烏克蘭抵抗俄羅斯的人們致謝,並特別提到了台灣,也說烏克蘭人永遠不會忘記台灣人雪中送炭的溫暖。來自全台的愛心,烏克蘭確實都收到了,也點滴在心頭。 就如同我前幾天說的,往後台灣與東歐的關係只會越來越緊密,而經歷此戰以後,烏克蘭「脫俄入歐」的決心也會更加強烈,往後的台烏關係或許也有更上一層樓的空間。患難見真情,台灣的善良廣為世人所知!
林俊憲
2022-04-21
«
1
2
3
4
5
6
7
8
9
10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投書媒體的「專家」是活在中古世紀沒網路?
Prem Raji
草包現形記
抓到了!這梗很綠
比誰比較媽寶嗎?
孟買春秋
什麼叫做講話都從鼻孔出來
Mr.柯學先生
新北和台北的致死率最高
見人見狗研究中心
徐巧芯「人間失格」已經沒有資格從政
陳增芝
「一根壞骨頭都沒有」的勇者
張之豪
他們為什麼仇恨我們?
翁達瑞
投書媒體的「專家」是活在中古世紀沒網路?
Prem Raji
這很難分辨嗎?
Peter Lee
50歲以下台灣人不知道的事
陳增芝
習近平還玩得下去嗎?
coapman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進階搜尋
請選擇類別
全部
台灣觀點
笑談人生
時事新聞
文章連結
資料庫
請輸入作者姓名
請輸文章標題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