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導台積電在呼救,並責怪政府漠視。其實我政府及台積電一直在與美國溝通。半導體製造最先進製程要留在台灣且在成功量產,並進入下階段新製程時,再討論已量產之製程擴散至其他友好民主國家。國科會主委吳誠文重申我國對於半導體海外投資「N-1」的管制原則。
美國商務部向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提供66億美元資金補助,並希望台積電最新製程包括二奈米與十六埃米(或一.六奈米)儘快赴美落地。(彭博)
台積電前董座劉德音日前指出:「如果將台積電最先進的製程在美國生產,可能會造成台美雙方賠上幾百億美元」以及「最先進的產品在台灣製造,才是雙贏」。他其實也是幫台積電在向美國說明,卻被有意曲解。
美國商務部根據「晶片法」向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提供66億美元資金補助,也希望台積電最新製程包括二奈米與十六埃米(或一.六奈米)儘快赴美落地。商務部並引用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的說法,台積電將會加速說明美國的布局。
經濟部長郭智輝稍早時指出:「相信台積電會非常審慎的評估,要把先進製程移出台灣、轉移到他處,並非『把技術移過去就好』。先進製程複雜,外移要能成功獲利並非易事,一定是在成功了以後,運作了一段時間證明沒有問題,才會移出」。
故台積電及台灣一直在跟美國商務部說明為何最先進的製程必須留在國內,因為僅有台灣的研發技術與精神、工程師的專注付出、以及台灣供應鏈全天候24小時的密集支援才做得到,而這三個要項在美國目前均付之闕如。
美國是一個民主國家,不像威權國家的獨裁者般一意孤行,故美國政府會仔細聆聽台積電的說明,並諮詢己方專家的意見。民主國家的決策過程就是集思廣益,執政者會傾聽黨內及反對黨(在野黨)的意見,也會留意產業界及輿論的看法,再綜合做出面面俱到的決定,這過程也許冗長,也經常被極權國家獨裁者酸說行政無效率。但這遠比由那位獨裁者「英明果斷」的決定,導致政策推動失敗所付出的慘痛代價減少許多。
美國擔心最先進及高階晶片斷源,化解方案之一就是,美國提供台灣足以防衛自己的武器。圖為F-35戰機。(歐新社)
台積電也讓美國客戶了解,亞利桑那州廠雖然有美國政府的補助,但生產成本仍會較在台灣高,交貨期也可能長些,晶片在台廠及美廠生產之報價將有所不同,由客戶視需要任選,其中美廠增加之成本由雙方各負擔一部分。此價差就宛如保險費,商人充分了解繳交些許的保險費,可以規避風險。 台灣一直與美國保持密切溝通,在地緣政治及商業考量兩者間找到平衡點:一方面將地緣風險降至最低,同時也兼顧到商業正常運作,這將讓「有野心」的國家無機可乘。
我們也可以瞭解美國的憂慮,擔心最先進及高階晶片斷源,不過化解方案之一就是,美國提供足以讓台灣防衛自己的武器:F-35匿蹤戰機、預警機、神盾艦及愛國者飛彈等,也設法協助台灣早日建立潛艦隊,發揮「不對稱戰爭」之最大效益,因為在台海周遭部署足夠之潛艦,將對航空母艦及運兵艦等構成極大的嚇阻力量,但潛艦國造計畫後續預算目前卻在國會遭到在野黨阻擾。更早在二○○一年也是遭到阻擾,導致台灣無法及時向美國購得八艘柴電潛艦,雖然當時小布希總統已同意出售。
(作者是退休貿易推廣人員)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