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民選前的外交部長錢復說:外交的上位政策就是兩岸。擔任總統如願會見習近平的馬英九說:台灣經濟與外交議題的核心問題,在於兩岸關係。今年大選前夕,馬英九對德國之聲講得更露骨:當前緊張局勢的責任在於民進黨和賴清德,中國不肯跟民進黨對話是因為他們不接受「九二共識」,台灣與大陸的戰爭永遠無法獲勝,習近平是台灣可以合作的人,就兩岸關係而言必須相信習近平。而習近平責令「民革」(北京的中國國民黨),要在對台工作大局中進一步找準定位、發揮優勢、積極作為,不斷壯大反獨促統力量,共同推進和平統一進程。
所謂的「九二共識」,總被國民黨人當平安符,不顧北京的定義是顆奪命丹。習近平之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顯然比鄧小平當初所提的一國兩制大幅限縮,台灣要從「民族復興中的地位和作用」來定位。在習近平的「新時代」,「愛國者治港」快速「內地化」,正好預告他心中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不僅沒有賦與台灣外交空間,連同台灣的民主也將被沒收,直接置於北京嚴控的數位極權統治。而基於「民族復興中的地位和作用」,台灣注定會被總設計為針對美國的軍事基地。屆時,所謂的「要和平、不要戰爭」,反而會是台灣人民被迫當中國砲灰,一如國民黨內戰降共部隊在韓戰為解放軍擋子彈。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所謂「外交的上位政策就是兩岸」,一是源自其民族、國家認同,背離主流民意。這次大選前夕,馬英九的一番高論,嚇得連國民黨都婉拒他參加最後造勢,可見一斑。二是,他們信奉尼克森/季辛吉過時的世界觀,且深信中國已經大國崛起,終將取代美國霸權。殊不知,過去五年,內有清零防疫、國進民退、國安維穩,外有科技制裁、外資撤離,中國經濟失落中。「台灣必須靠中國」,這條路線只會令台灣敵對生存發展之所繫的民主世界,鎖進專制軸心積極打造的專制聯盟,與失敗國家、流氓國家、恐怖國家為伍。
外來國民黨,揚棄李登輝的本土化路線,自溺於一種矛盾的意識混亂。一是,自認在國共內戰、與匪建交遭華府背棄,所以骨子裡存有「疑美基因」,但又基於生存,非常仰賴這位保護者。錢復回憶錄(卷二)便提及,蔣經國耳提面命的駐美任務:「我們要和美國維持最友好的關係」,「使他們(華府官員)明瞭我國是美國可靠的友邦。」二是,被趕出中國,「恐共症」揮之不去,到了政黨輪替成常態,國民黨反而認賊作父、聯共制台,以往「國獨」,如今「反對台獨」。兩種矛盾的辯證整合,靠的是經濟利益。台灣民主發展,中國經濟成長,大約同時進行。二○○五,連戰破冰之旅,國民黨高層的代理人化,居間利益導致「疏美親中」的態度變化。夏立言,奉朱立倫之命,國台辦呼之即來,立委則扮演親中圍事,儼然是「新時代的國共關係」。
可以說,朱立倫的「親美、友日、和陸」,實乃言不由衷。國民黨高層,把自己的利益置於二三○○萬人的上位,而他們手下的地方扈從,吃多了「共產黨奶水」,逐漸受制另一個中央。長此以往,國民黨更難逃北京手掌心。傅崐萁選主席之傳聞,耐人尋味。如此這般,外來權貴,地方政客,統戰機器,形成了新的三角關係。柯文哲,面對這樣的「亦敵亦友」,想要搶佔藍色板塊,也必須要在北京面前爭寵。藍白合不合這個問題,於是調色盤裡面就難免有別的顏料了。倒是,國人也不能一味看他們淪為北京跟班的笑話,因為依台灣的民主循環,親中政黨不會完全沒有機會捲土重來。如果那一天來臨,北京也絕對會比馬英九那八年更確保「推進統一」、掐住台灣。
至於二三○○萬人呢?維持現狀、拒絕統一是主流。面對武嚇、圍堵、認知戰,又迴避正常國家之路,等而下之罹患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令少數中國協力者為所欲為。二二八,七十七週年,不少人淡忘了,悲劇之發生,根源二戰終結前,台灣領導人士缺乏國家願景,洋溢著歡迎祖國、台灣光復之情緒,終而從日本至民國,被統治本質不變。舊金山和約,「承認朝鮮獨立」,「放棄台灣及澎湖」,一九五二的歷史尚未完成。如今,民主化的台灣,假使依舊迴避自己「未完成的國家」,不啻提供另一個虎視眈眈的「外國」可乘之機。最為驚悚的是,不同於日本、民國,一旦這個「外國」君臨,台灣等於上了開往西藏、新疆的直達車,沒有回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