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前台中市政府公布,國防部台中福利站銷售的豬肉,驗出不得檢出的瘦肉精。豬肉來源是台糖的養豬場。這項抽驗屬台中市府推動的「強化瘦肉精食安監控執行計畫」。
台糖豬肉驗出瘦肉精的消息,立刻登上所有媒體。隔日,食藥署針對同一批號的肉品進行檢測,但都沒有驗出瘦肉精。經濟部隨即出面澄清,台糖未曾進口瘦肉精,使用的豬飼料也未驗出瘦肉精。
接著上演的就是地方政府(台中市)與中央政府(經濟部、衛福部)互槓的局面。其他政治人物、媒體名嘴、社會大眾也加入戰局,各自尋找支持的對象。
爭議的源頭就是民進黨開放含瘦肉精的美豬進口,但國民黨卻咬著不放,造成無謂的社會內耗。爭議的背景如下:
基於上述歷史背景,台中市府介入瘦肉精的抽驗,有明顯的政治動機,而且撈過界了。
食安的確保需要中央與地方分工,手段包括源頭管制與終端抽查。源頭管制應由中央政府負責,終端抽查則應交給地方政府。
源頭管制才是有效排除瘦肉精的手段,應由中央政府負責。地方政府應負責終端抽查,目的在杜絕其他食安問題,例如取締過期食品。
根據上述的分工原則,台中市府介入瘦肉精的檢測有兩個重大瑕疵:
因為這兩個重大的瑕疵,台中市府更應謹慎處理檢驗結果,例如告知肉品來源的台糖,請求食藥署進行複驗,或尋求專業機構的協助。
台中市府卻逕自公布檢驗結果,無端引發社會紛擾。若中央政府不反駁,等同縱容地方政府作亂。若中央政府出面反駁,又會造成無謂的社會內耗。
面對中央政府的反駁,台中市府的態度依舊強硬。問題是,除了台中市府之外,並無其他單位驗出豬肉的瘦肉精。 在無法取信社會的情況下,台中市府才放軟態度,承認有犯錯的可能,但無謂的社會內耗已經發生:
這種無謂的內耗是整個社會的悲哀:地方官員把食安問題泛政治化,目的在對抗已經定案的中央決策。這樣的社會內耗無助於食安問題的減少,反阻礙了台灣社會的進步。
原文出自翁達瑞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