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初,在「皇家大匯演」(英國皇家每年舉辦的慈善匯演活動)上,有一位歌手,面對著包括有伊莉莎白王太后和其他英國王室成員的成千觀眾,他半開玩笑:「為下一首歌,我想請你們幫個忙。坐在便宜位子的人,請拍手;其他人,請搖動你們手上的珠寶首飾。」哇!這個極盡挖苦的玩笑,充滿著對階級意識的挑撥。
這位歌手,就是聞名全球的披頭四樂團的創始成員約翰.藍儂(John Winston Ono Lennon)。
今天是約翰.藍儂的冥誕,他於1940年10月9日出生於英格蘭利物浦。
經常漂泊在外的父親,和將他寄放在阿姨家的母親,顯然沒有帶給藍儂幸福的童年。藍儂的〈母親〉這首歌,顯然在反映他兒時被拋棄的悲慘經歷。
這個悲慘經歷也投射在藍儂求學過程中的叛逆與不遜:他沒有通過任何一門O-level考試(這是一項基於學科的資格認證,是普通教育證書的一部分);他免強進入利物浦藝術學院後,卻以擾亂課堂和嘲弄老師聞名全校;他常被繪畫課、平面藝術課拒於門外。由於行為不端(包括在寫生課上坐到一位裸模的大腿上),在最後一個年級被趕出學校!
這個桀驁不遜的年輕人,後來竟成為全球聞名的歌手和詞曲作者。他的披頭四樂團是流行音樂史上在商業上最成功的團體。他的搖滾樂,搖動了1960到80年代世界上許多人內心的波瀾。
藍儂在他的音樂、寫作、繪畫、影片和採訪中,呈現了他反叛的天性和尖酸的幽默。他因參與政治及和平運動而引起共鳴,也受到爭議。1971年,他移居紐約市曼哈頓。在那裡,藍儂對越戰的批評使美國尼克森政府數度試圖將他驅逐出境,而他的一些歌曲被反戰運動視為聖歌。他的〈工人階級英雄〉,對資本主義官僚社會極盡諷刺與批判,其中歌詞「你們還是他媽的貧農」,極盡階級挑撥;〈權力交給人們〉一曲,在自由的資本主義的民主社會,暢所欲唱;1972年發行的《紐約城時光》專輯中,包括了女性權益、種族關係、北愛爾蘭問題以及藍儂與美國政府的問題等種種歌曲。
有意思的是,自由的美國趕不走他;民主的英國,還授大英帝國勳章的員佐勳章給披頭四樂團。
截至2012年,藍儂的個人專輯在美國的銷量超過了1400萬;2002年,他在BBC的「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榜單中被民眾票選為第8位;2008年,《滾石》雜誌選出的「史上最偉大的歌手」,藍儂名列第5位。
藍儂的反抗歌曲與放浪形骸,引起兩極反應。1980年12月8日,40歲的藍儂,在紐約曼哈頓的寓所前被一名據稱患有精神病的美國狂熱男性教徒槍殺,結束他傳奇的一生。
藍儂,透過歌曲,很不客氣為世界指出了病症,雖然他沒有醫病的藥方。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