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詩歌的太陽」普希金

俄國普丁揮兵入侵烏克蘭,一年多打不下來,卻釀成生靈塗炭!我不禁想起兩百二十多年前崇尚自由、反抗專制的俄國大文豪普希金(Aleksand Pushkin)。今天的獨夫普丁,一定不能理解普希金的名言:

「唯有人道,能統治人民。」

今天是這位被尊稱為「俄國詩歌的太陽」、「俄國文學之父」的普希金的冥誕,他於1799年的今天(6月6日)出生於莫斯科。

普希金的曾祖父是沙俄時代獲高榮譽的御林軍侍衛,但是普希金卻不拘泥於家世的既得利益與意識型態,反而創作嘲諷沙皇體制內的一些當權人物。

他16歲時,還只是一個學生,就發表了第一首愛國詩,被聖彼得堡的一個文學協會接納為會員。這個協會提倡俄羅斯靈活的語言,反對當時盛行的保守生硬的文字。普希金的作品,具備了這樣的特色,後來他果然成為現代標準俄語的創始人,創建俄羅斯文學語言,確立俄語規範。

普希金童年時常在夏天與祖母在莫斯科附近的農村度過,所以他早年的詩作,反映出他這些生活經驗。

但不久,他的風格突然轉變了,開始寫反應時政的作品。他彰顯那個時代的社會問題,專制制度與民眾的關係問題,貴族的生活現象、農民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呈現和文學形象的產生,喚醒人民,促進了俄國社會思想的前進,對俄國解放運動有極大的影響。

他的代表作有詩歌《自由頌》、《致大海》、《青銅騎士》、《致恰達耶夫》、《我記得那美妙的一瞬》.....等;小說有《彼得大帝的黑奴》、《書信小說》、《射擊》、《暴風雪》、《棺材老闆》、《驛站長》、《村姑小姐》、《黑桃皇后 》、《埃及之夜 》、《上尉的女兒 》、《賓客聚集別墅》、《杜布羅夫斯基》...。

普希金的作品曾被這樣形容:

「詩和劇本為通俗語言進入俄羅斯文學鋪平了道路,他的敘述風格結合戲劇性、浪漫主義和諷刺於一體」。

「在尼古拉一世反動統治的殘酷時代,只有普希金的響亮遼闊的歌聲在奴役和苦難的山谷里鳴響著:這個歌聲繼承了過去的時代,用勇敢的聲音充實了今天的日子,並且把它的聲音送向那遙遠的未來。」

然而,他也因此得罪當道,被迫離開聖彼得堡,下放到克里米亞。到1824年為止,他流落在南俄一些地方居住。在下放期間,從1823年起他開始寫長詩《葉甫蓋尼·奧涅金》,歷經七年才完成。

1826年沙皇尼古拉一世接見他後,他才重新被允許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居住。

1831年普希金結婚,他的妻子是個大美人,被譽為「聖彼得堡的天鵝」,經常活躍於當時聖彼得堡的社交圈。結果,有一名法國流亡保皇黨人瘋狂追求普希金的夫人,經常約她共舞,還寫匿名信侮辱普希金,笑他是烏龜。普希金忍無可忍,決定與這位情敵決鬥。1837年2月8日,普希金在這場決鬥中受了重傷,兩天後去世。報紙刊載這則新聞,標題是:「俄羅斯詩歌的太陽殞落了」!

他是浪漫主義的詩人,也是現實主義的作家。普希金的創作如何結合「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如何同時贏得這兩者的「奠基人」與「開創者」的聲名?這也許是世界文學史的一大課題。

 

< 資料來源:李筱峰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筱峰

李筱峰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曾任《八十年代》雜誌執行主編,報社記者、編輯、主筆;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