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前,楊丞琳上中国節目《還有詩和遠方3》,有一幕拍她跟幾個主持、嘉賓和漁民在海邊吃海鮮餐,其間談人生,聊「智慧」,刻意營造一種「詩和遠方」的「文化」氣氛。
吃「炸豆腐魚」時,大陸作家麥家問楊丞琳,「你台灣人怎麼沒吃過?」楊答,自己沒在台灣吃過什麼海鮮,那兒吃海鮮很奢侈,又慨嘆童年家境不好云云。就是因為這番「奢侈論」,楊丞琳這兩天被很多台灣人痛罵,甚至連香港網民也議論紛紛。
我沒興趣討論楊丞琳,但有興趣透過這「娛樂新聞」,談談中共宣傳方法和認知作戰技巧——這才是台灣人最該注意的地方。至於楊丞琳本人的童年生活和吃海鮮歷史,只是旁枝末節而已。
以我觀察,這件事已把網民撕裂為兩派,不止台灣人意見分歧,連香港人也是。批評楊丞琳的人,認為「在台灣吃海鮮很奢侈」是謊言,指楊貶低台灣;另一派則呼籲大家不要冤枉她,指楊在節目中只是慨嘆童年家境不好,根本無意貶低台灣,又說看了完整影片就會明白。
我看了完整影片,不止那短短幾分鐘一幕,還跳着看完了全集節目。讓我先說結論:沒有人冤枉楊丞琳。
這一集《還有詩和遠方3》,楊和幾個主持訪問了綽號「水鬼」的浙江漁民郭文標。郭文標不是普通漁民,而是中共宣傳下的英雄,據百度資料所說,他「參與海上搜救行動493次,成功救助遇險船舶約470艘,救助遇險船員超1650人」,現為浙江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
至於跟楊丞琳「閒聊」的作家麥家,則是中国作家協會副主席。
你想知道楊丞琳有沒有貶低台灣,看下面的逐字稿就一清二楚(注1):
中共人大代表(郭文標):怎麼樣?
楊丞琳:(吃着豆腐魚)好吃。
中共作協副主席(麥家):丞琳你台灣人怎麼沒吃過?
中共人大代表:沒有的,台灣沒有豆腐魚的。
楊丞琳:沒吃過,其實我在台灣沒吃過什麼海鮮。
中共作協副主席:是嗎?
楊丞琳:早年家裏的經濟壓力也挺大的。其實吃海鮮是奢侈的在那。
主持人(華少):其實丞琳很早就出道了,丞琳是靠自己的努力,幫家裏還清了債務。
楊丞琳:我在台北長大,但是我是廣東人,然後我先生是蚌埠人。
主持人:(望向中共作協副主席)他先生李榮浩。
中共作協副主席:(木無表情,卻故作恍然狀)哦!
楊丞琳:他也是說出來的話跟寫的東西就是⋯⋯我覺得就是有人生閱歷的人還是很厲害。我來這節目,也是很想跟文化圈多交流,覺得可以提升很多,然後學到很多智慧嘛,因為小時候書真的讀得不多,就真的是太早出來工作了。
仔細看了這逐字稿,明白了上文下理和所有人的背景,如果你仍說有人錯怪楊丞琳,我認為你是在偏幫中共宣傳部。
對白若非刻意設計,正常人聊天有可能由「吃豆腐魚」開始,隔不了幾句就突兀地說「我是廣東人,然後我先生是蚌埠人」嗎?那主持刻意跟作協副主席介紹楊的丈夫——副主席原來不知道楊丞琳背景,太好笑了——就是為了帶出楊之後的獨白,讓她稱讚大陸老公很厲害,「我來這節目,也是很想跟文化圈多交流,覺得可以提升很多⋯⋯」
你甚至不必考究台灣有沒有「豆腐魚」(事實當然是有,名字叫「那個魚」或「狗母魚」),或推敲楊丞琳童年家境好不好(報道說她三歲開始學芭蕾,學了十一年),光是看上面那些假得不能再假的台詞,已知道整場戲就是為了抬高中国,貶低台灣。這真的只是常識。
如果楊丞琳想表達自己童年家貧(就當是真的),吃不起海鮮,她應該說的是「其實我小時候沒吃過什麼海鮮」,而非「其實我在台灣沒吃過什麼海鮮」,因為她長大成名後,確實有在台灣吃海鮮。
然而她由始至終想表達的意思,都是海鮮在台灣屬「奢侈品」,那麼有些天真爛漫的大陸觀眾看了,就會有這個印象:「台灣人連豆腐魚這類平價魚也吃不到,又覺得吃海鮮很奢侈,真可憐啊!統一後,台灣人就有好日子過了。」
千萬不要小看這種看似人畜無害的「文化」節目。中共正是透過一點一滴的宣傳,讓大陸人潛移默化,覺得台灣各方面不如大陸,需要中国幫忙「解放」,藉此增強中共侵台的說服力。
楊丞琳本人是否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難說,但節目製作者的意圖是很清晰的——就是盡量利用楊丞琳這台灣藝人,加強對中共「統一」有利的宣傳。醉翁之意不在酒,台灣人應該認清中共宣傳如何無孔不入,而非爭論台灣海鮮貴不貴。
「海鮮」本身是含糊的詞,活鮮、冰鮮、凍鮮⋯⋯各有不同,台港中定義亦未必一致,爭辯這問題,注定是沒結論的,最後只會撕裂民意,影響台灣人團結。但只要台灣人把焦點放在中共宣傳的「劇本」上,一切就無比清晰了——繼續替楊丞琳講好話的人,並不是在幫楊丞琳,是幫中共。
注
1
https://bit.ly/3QodR0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請訂閱支持十三維度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efirot
圖/翻攝自楊丞琳IG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