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Carl Heinrich Bloch, Bjergprædiken (The Sermon On the Mount, 1877), detail.
中國國民黨籍的立委林郁方指競選對手林昶佐「頭髮比女人長」。這是不折不扣的人身攻擊,林郁方沒啥好辯解的。
扣分之處不止於此。
林郁方的選區有不少基督徒,而基督徒都知道:畫過耶穌的畫家數也數不清;在他們的筆下,成年後的耶穌總是長髮披肩。
其實,在許多人類社會,男性蓄留長髮的歷史頗長。
以下這一張是達文西肖像,郵票的出版國是前東德:
共產國家特愛管這管那、管東管西;但至少在這個例子上,東德共產黨不至於沒水準到去在意藝術家頭上的長髮(按:達文西並非德國人,且跟德國的淵源淺,東德不必執著於出版這麼一張紀念郵票)。
講個地理上比較近的例子吧。很多人會背的一首詩:杜甫的《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簪是一種用來固定頭髮或頭冠的物品,長條狀。如果頭髮不夠多、不夠長,「簪」就難以使用。許多古代漢人男性的帽子(冕、冠等等)有相當的高度,其中有些在偏後的部份特別隆凸,例如明神宗的這頂「翼善冠」:
明神宗之金絲翼善冠,仿製品。Photo by Mlogic, 2009.
這並不是因為他們愛戴「高帽子」,而是為了把有夠長的頭髮塞進去。就我粗淺的瞭解,突出的部份不是為了裝饅頭,而是用來容納「髻」。長髮才可能被挽成髻。
除了某些例外(例如和尚),古代漢人男性的主流髮式是長髮,而這個傳統的歷史長達一千年以上。世上竟有持續這麼久的流行時尚?!其實,這不是流行時尚,而是道德教條的產物: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林郁方先生可能不知道這句話吧…(笑)
正因為「不敢毀傷」,所以必須讓頭髮一直長,一直長,一直長。按照這個千年傳統標準,蓄留長髮的林昶佐遠比林郁方遵守孝道啊!
頭髮是很平常的東西。從本文所論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出,林郁方之流其實不太瞭解他們所認同的那個「文化悠久的中國」。他們看到的世界不大,也沒讀懂傳統所謂的「聖賢書」。不過,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啦!
孔子曰:「見賢思齊」。賢者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書。聖賢之道,貴在實踐。所以在下不才我斗膽建議林郁方趕緊學林昶佐蓄留長髮。由於深怕林郁方先生忘記,所以我不厭其煩地再提醒他一遍:「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