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認為,習近平(前排中)越來越不願與他欽點的下屬分享權力。(美聯社)
〔編譯魏國金/台北報導〕為期一週的中國人大、政協兩會即將於11日閉幕。《經濟學人》指出,兩會迄今釋出的訊息顯示,中國缺乏處理經濟低迷的堅實計畫,其一些目標與現實脫節,儘管如此,權力卻進一步集中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手中。
標題為「習近平對權力的飢渴正傷害中國經濟」的文章指出,中國總理李強公布,2024中國經濟成長目標約5%,他也在「新質生產力」的口號下揭櫫經濟長期藍圖,亦即從聚焦房地產、舉債投資與基礎製造業的經濟模式轉型為專注綠能、人工智慧(AI)與數位服務的高生產力經濟模式。
然而這個經濟目標高於經濟學家平均預測的年增4.6%。為了達標,中國必須推出更多刺激措施。但2024財政赤字3%的目標規模太小。李強也設定實質通膨上限3%,符合過去慣例。然而有別於過往,中國現在面臨的是通縮危機。中國過去設定目標,然後超越目標,但如今相關目標顯然脫離現實。
為了重振經濟,中國必須運用民營企業,民間投資佔整體投資一半,2023年卻下降0.4%,主因在於房市低迷。同時鑑於監管不確定性以及官方的偏執,中國政府難以修補黯淡的企業信心,跨國投資來到30年低點,投資人對中國市場大失所望,致使中國股票估值對美股的折讓水準已達54%。
在此背景下,政治的鋪排卻顯示習近平越來越不願意與他欽點的下屬分享權力。李強在人大開幕的演說上,比前任更頻繁的提到國家主席,同時,打破1980年代以來的慣例,他不得在人大會後舉行記者會,而這是中國尋常百姓聽聞如此高官回答問題的唯一機會,如今這種對透明度的小小認可也消失了。
再者,技術官僚被邊緣化、有損形象的數據被壓制,中國的經濟戰略越是無法服人,習近平就越是加緊管控。
許多跡象顯示,中國政權認為自己處於長期冷戰之中。今年中國的國防開支將年增7%,高於多數經濟學家對中國名目GDP的增長預測。隨著中國與馬爾地夫簽署新的國防協議,印度洋緊張局勢升高,中國政治比任何時候更加不透明,但兩會期間釋出的訊息明確無誤:經濟引擎正熄火、權力正集中,而習近平堅定不移的專注與美國競爭。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