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景雯相關文章

台灣解封的國際效應

台灣解封的國際效應

2022年的今天,病毒經過不斷的演化,以及疫苗、藥物的發展,讓大家體認到與之「共存」已成最佳因應方案。(資料照) 防疫工作是科學問題,但是疫情治理,涉及制度問題,甚至國際效應。自二○一九年開始延續至今的疫情大戰,完全不亞於人類的軍事戰爭,已經對國際秩序造成了巨大的改變;二○二二年的今天,病毒經過不斷的演化,以及疫苗、藥物的發展,讓大家體認到與之「共存」已成最佳因應方案之際,台灣加速解封的步驟與效率,不只是國內正常生活的恢復,還攸關幾個重要指標。 在亞洲,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月初訪問英國時宣布,將比照歐美國家的標準,從六月開始大幅放寬防疫邊境管制,接待國際旅客到日本旅遊。日本的率先行動,在國際間被視為是激勵性的範例,既顯示日本積極融入國際社會、尤其是民主陣營的立場表態與控疫努力,也再次彰顯了日本做為民主大國的責任與能力。 相較於日本,從武漢肺炎原型、走到Alpha、Delta,以及Omicron變異株,幾波的考驗下來,論一路的確診率、死亡率等數據發展,台灣的表現似乎都更為優異;因此在抗疫的最後階段,我們要如何面對國際社會把這則「台灣故事」說好?恐怕必須要從國際的觀點回過來看,才能更加切中要害。 台灣獨特的防疫地位,事實上與我們國家的特殊處境,是相結合在一起的。說白了,台灣如果能順利走出與病毒共存的路徑,並且儘早有序的開放邊境,不但是加入民主陣營的表徵,更有制度比較的意義。也就是相對於中國等專制國家的作為,台灣能夠直接證明:民主制度具備有效戰勝病毒、終究能夠迅速解決危機的制度優勢。 民主台灣的價值,不只表現在疫病管理,也在疫苗的有效性上。這二者環環相扣。前不久,復旦大學自己的研究認為,中國如果不持續實施清零政策,有可能造成逾一五○萬人死亡,其中很關鍵的原因是中國的國產疫苗國藥與科興,對於Omicron的防護力十分低落所致。反之在台灣,我們的國產疫苗高端,雖然被裡應外合的認知作戰打得滿頭包,但是由WHO主導執行的COVID-19疫苗STV全球團結三期臨床試驗,已經進入數據分析階段;換言之,這份一萬八千人的受試結果即將由WHO正式對外宣布,國際認證已可預期。疫苗研發是國力的一部分,這是台灣理當無畏前行的基礎。 對岸的中國,可說是第一個進入(造成)武肺危機的國家,如今卻可能是最後一個走出來,甚至在「動態清零」下不敢出來的國家,國際形象正受到嚴峻的雙重打擊,因此這是一個國際秩序重整的百年契機,台灣一定要記取他們的教訓。基此,對於國際人士來台的管制,在至少打過三劑疫苗,加上PCR證明,入境還要被關八天的禁令,既是國際評比項目,也影響海外觀感,台灣必須從大局觀,慎重取捨,把握住歷史的機遇。
鄒景雯 2022-05-16
三劑免居隔 時候到了

三劑免居隔 時候到了

如果三劑即免居隔,我們可以進一步限制疫情對社會的衝擊,學習疫情「流感化」的生活方式。(資料照)   近來,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因家人確診,遭到居隔,即使篩檢陰性,仍須被迫離開工作崗位,他不是公僕的單例,公僕理應為公民服務,卻在疫情期間限制工作品質,凸顯了「共存」政策下的乖違之處,值得積極因應。 科學防疫,就要排除非科學的干擾,處置更為明快。政府內部私下評估,自四月二十六日居隔新制「三+四」實施以來,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的疫苗覆蓋率已達七十%,死亡率控制在萬分之三以下,為集中醫療資源照顧中重症,週一將實施隔離新制。這個防疫措施的檢討,方向非常正確,事實上,基於正視Omicron病毒的特性,以及持續減少無謂的社會成本,只要打完三劑疫苗,篩檢呈陰性,並無確診與傳染他人的風險,即可免被匡列居隔的時候已經到了。 三週前的「三+四」居隔制度實施後,這段時間產生的綜效確實相當顯著,包括把居隔人數大幅降低到二萬多人左右,得以讓更多國民免於疫情干擾,可以正常生活,而面對各國紛紛解封、與病毒共存的腳步極為快速,同時我國的無症狀與輕症始終維持在九十九.七%以上的水準,在藥品籌備逐漸到位,醫療量能持續穩控的情況下,台灣可以更為自信,繼續往全面的正常生活邁進。 如果三劑即免居隔,我們可以進一步限制疫情對社會的衝擊,學習疫情「流感化」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政府的持續放寬防疫措施,可把更多的資源放在中重症的照護上,也能避免排擠其他疾病者公平的就醫權益。 6月可思考「降類」不必拖到7月 按照指揮中心推估五月中下旬可望到達疫情高峰,那麼合理的發展狀態是,台灣應該在六月就可以思考「降類」,由現行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降為第四類傳染病,也就是改為一般管制,不再針對確診者強制約束管理,此一調整不必拖到七月中才做,希望在公私部門共同協作的努力下,我們可以開創「台灣模式」的新紀錄。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因家人確診,遭到居隔,即使篩檢陰性,仍須被迫離開工作崗位。圖為莊人祥前日出席疫情記者會。(指揮中心提供)
鄒景雯 2022-05-15
共產中國的小廝黨

共產中國的小廝黨

國民黨這個以中國、以統一為價值號召的政黨,走到今天,已經在意識形態上徹底的空洞化。(資料照) 中國國民黨的前主席洪秀柱正在中國與共產黨政府唱和,由於洪本人在台灣已經是政治過去式,對於台灣社會的宣傳效果不大,按照人口結構,可能是負面觀感還大些。洪秀柱言行之所以還要討論,在於她丟出了一個難題,國民黨中央應該如何處置這件事?也由於國民黨集體的束手無策,導致國民黨淪為共產中國的小廝黨,形象再度鮮明。換言之,國民黨承受著重大打擊。 洪秀柱出手,為什麼會讓國民黨為之踉蹌?關鍵在國民黨這個以中國、以統一為價值號召的政黨,走到今天,已經在意識形態上徹底的空洞化。九○年代之前的數十年,中國國民黨還能和中國共產黨相與抗衡,如果定位為「民主中國」與「共產中國」的思想鬥爭,中國國民黨即使局限於「中國人」這個領域,包括對岸的中國人,乃至於海外的華人社群,不會沒有其立足的基礎,甚至聲勢可以說相當浩大。 即使在認知軍事無望後,蔣經國仍然能在一九八一年高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佔據人道上的正當性,極大部分的原因即植基於此。也因為一直揮舞著這面大旗,中國國民黨敗逃到台灣來,不僅對內統治(鎮壓),也對國際遊說,有其一定的話語權,不管我們同不同意。 不過前述這段「主義」尚存的時代,自二○○五年開始,起了天翻地覆的改變。當時的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跑到北京去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重啟國共和談的開端,此後歷經馬英九、朱立倫、洪秀柱、到今天朱的回鍋,中國國民黨一脈是中國黨,也同樣是統一黨,但是主義沒有了,民主中國也沒有了,不信問問現在的國民黨人哪個還講主義?民主中國關我屁事,才是主流。當「中國統一」被掏空了靈魂,只殘留著軀殼,當然呈現著恐怖的情狀。 這並不是最慘的。中國國民黨之所以在最近二十年失去了意識形態的自信與願景,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共產黨的經武崛起。過去,國民黨人深信三民主義是通往富強中國的路徑,這個黨國洗腦的信念,在中國強大後,很快就不敵現實的對照,以及利益的誘惑,幾乎全面棄守。更甚者,國民黨管它黑貓白貓,認同會抓老鼠的貓才是好貓,進而接受了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入侵。經過這樣的思想置換,不但很容易就能解釋,為什麼當美國與中國對抗時,眾多國民黨支持者會站在中國這一邊;更可說明為什麼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時,他們立刻就能同情並理解俄羅斯,與共產中國同個鼻孔出氣。 當今的國民黨,會出現不分區立法委員(吳斯懷)公然在國會殿堂質詢政府不宜在俄烏戰爭「單押一邊」,之於整個國民黨的心態,其實只是一葉知秋。這樣的國民黨,以及這樣的共產黨,事實上今後已經沒有資格再追究日本侵華戰爭,按照他們的邏輯,日本何錯之有,中國抵抗什麼?至於正常的台灣人,當然視這群人精神錯亂。既然病得嚴重,面對洪秀柱在共產黨跟前振臂中國、大呼融合,他們又怎麼可能有人招架得住?
鄒景雯 2022-05-13
極權者的自毀裝置

極權者的自毀裝置

圖為上海封城。(路透檔案照) 中國上演見不到盡頭的封城記,封出了許多民主國家想像不到的真實現況,新近一個上海的案例是:有人因為播放國際歌,遭到公安上門要求傳喚接受調查。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的國家,在習近平治下,其國民在家裡播放國際歌居然有犯罪嫌疑,必須不顧疫情出門走一趟官府,這是多大的諷刺與自我顛覆? 國際歌可以說是中國共產黨的黨歌,多次中共全國代表大會閉幕時都會播放,去年七月中共慶祝建黨一百週年時,上演的宣傳電影正是以此做為主題曲;如此具有黨國淵源、應當政治正確的圖騰式象徵,如今在上海成為禁忌,恐怕與歌詞開宗明義「起來,飢寒交迫的奴隸」有關。 一九二一年,「飢寒交迫」是中國共產黨開啟革命的原動力。二○二二年二十大前夕,「飢寒交迫」在上海卻令中國共產黨喪膽,並且親自由中共黨徒來示範其恐懼,真是讓人啼笑皆非的現世報。 其實,何止是國際歌,相信現在的上海人或北京人,如果公然在網上貼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五條,一條就好,保證會立即引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關切,因為這條明明寫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在習政權眼裡,這不是毒草是什麼?不除之而後快,可以嗎? 看到國際歌被中國公安視為是鬥爭中國共產黨的可怕工具,大家也就不必奇怪中國的華東政法大學法學教授童之偉會連文帶言全遭微博快速下架的原因了。這種節骨眼,發表「對上海新冠防疫兩項措施的法律意見」,直指將民眾強制送往方艙隔離為非法,還說即使依法宣布緊急狀態,病毒毒性不強應防止過度防疫云云,這究竟是不認識共產黨,還是太認識共產黨?童之偉與其背後二十多名中國學者豈會不知道所謂的「緊急狀態」哪裡是上海市政府的決定,副總理孫春蘭以代天巡狩之姿到上海視導,老早定了習調,怎麼會天真地以為只要指桑罵槐,就可以躲避言責呢? 眼前的中國現狀,不論是政治上大走回頭路,或是經濟上胡整瞎整,甚至禍害外溢,應驗了極權者基因中必然安裝的自動毀滅裝置。中國走到了今天,其內部沒有人可以阻止習近平執意按下按鈕;就如俄羅斯演變到現在,無力挽回普廷親手終結帝國,根本不消外力設計一樣。人類歷史上,此類極權者的宿命更是屢試不爽,幾乎是必然的終局定論。 處在正自毀中的中國旁邊,台灣的課題可是不少。首先是,我們對中國真正的認識有多少?其次是,我們對中國的有效對策是什麼?最後是,我們是否做足了萬全準備?光是第一點,就足以讓大家一再自我檢驗。在台灣,對中國有立場,有幻想的,大有人在,能夠切實帶著敵情練兵的,有多少?才是我們生存的關鍵。
鄒景雯 2022-05-10
為何「遛」遼寧號

為何「遛」遼寧號

中國的遼寧號戰鬥群二日由東海穿越宮古海峽到太平洋,對岸的環球時報三日一早主動找了所謂的軍事專家出面解析,深怕外界不當回事。(取自網路) 有句話說:是驢是馬,拉出來遛一遛,就知道了。中國的遼寧號戰鬥群二日由東海穿越宮古海峽到太平洋,這是在遛什麼?這個時間點,當然有老共的目的。 遼寧號是驢是馬?稍有常識的人早就知道,最經典的詮釋正是:美國海軍去年四月特意在其官網公佈第七艦隊伯克級神盾驅逐艦「馬斯廷號」艦長「翹腳」監看的照片,根本無需贅言。美軍如此「搖擺」,不是無的放矢,畢竟要評量艦載機的起落架次、反潛作戰與偵測預警等等能力,都有客觀的標準為依歸。既然如此,解放軍為何還要敲鑼打鼓? 說中國高調行事,一點沒錯。對岸的環球時報三日一早主動找了所謂的軍事專家出面解析,深怕外界不當回事。中共傳聲筒企圖幫大家畫重點的內容主要包括:不厭其煩地解說這支戰鬥群的戰力已經較以往大幅提升,其次強調航母不會缺席未來對台的軍事鬥爭準備。 環球時報的愈描愈黑,剛好佐證了最近的一些趨勢觀察。首先遼寧號是遛給台灣人看的。烏俄戰爭爆發後,中國從中獲得了一個深刻的教訓,烏克蘭由於成功承受住第一擊,同時總統選擇奮戰不流亡,事實上已經立於不敗之地。除非能夠速戰速決,中國在台海,不僅並無戰事若拖延的勝率,同時國際介入與制裁的後果,足以將中國的崛起一夕歸零,因此不戰而屈人之兵,重新轉為對台主調。 北京認為,只要能建構出一套認知:解放軍有能力對美國實施反介入,美國懼怕捲入,不會為台而戰,而且愈來愈多台灣人相信,台灣社會就會自然投降,不費中國一卒一炮。於是遼寧號一行八艦拉出來,提供台灣漁民拍照,大秀特秀。 其次,這是遛給中國人看的。今年是習近平登基年,無奈水逆當頭,中國疫情不止,不但打擊國產疫苗信心,重創民生經濟,帶動民怨悶燒,此時打出民族主義牌,宣傳我武維揚,面對長期接受單一訊息,缺乏比較基礎的中國人民,北京以為這仍是牧民最為廉價的方法。於是出口轉內銷,透過文字幫閒大宣特宣。 第三,這也是遛給美日等國際看的。遼寧號的虛實固然眾所皆知,不過中國最近有一系列的行動,不斷嘗試要對外界釋出:解放軍已經具備突破第一島鏈,隨時進入太平洋,成為藍色海軍的能力。包括在索羅門群島達成安全合作協議,都是相關配套的一部分。 中國如此不自量力,至少現階段不是美軍的對手,卻不惜落人中國藉由擴張走向強權的口實,反而激怒日美等鄰國嚴陣以待,恐怕與習近平「老三屆」的出身背景有很大的關係,他滿腦子毛澤東語錄,缺乏鄧小平韜光養晦的厲害,才會在二○二二年的現在,演出這種反作用力的復古大戲,實在貽笑境外(勢力)。
鄒景雯 2022-05-04
中共20大之前別想

中共20大之前別想

中國共產黨將於今年下半年舉行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順利通過習近平續任總書記與軍委主席。(美聯社檔案照) 中國北京市昨天正式啟用小湯山方艙醫院,這個行動的背後說明,在中國共產黨將於今年下半年舉行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順利通過習近平續任總書記與軍委主席之前,中國的決策目標將不做他想;因此包括政治局面、經營環境、防疫手段,必然是寧左勿右,寧緊勿鬆,出現彈性調整的機率恐怕不會高。 雖然二十大確切的日期尚未公布,不過按照中共前幾次召開大會的時間,估計大約不脫十、十一月左右。由於今年的任務清晰,是習近平一人顛覆慣例的「奪權」:奪同志的權,更奪人民的權;可以想見中國在可預期的未來,凡是服膺這個前提的任何事,都可能發生,凡是背離這個前提的任何事,中共都將會壓制。 北京的方艙醫院被端上檯面,何以即可大膽斷言以上的徵兆與走向?主要在於,這是上海自三月二十八日啟動封城至今、長達五週之後的決定,顯示這段時間在上海業經實證的種種折騰,而且是「自己人折騰自己人」,北京不僅將之視為必要成本,毫不在意,而且在天子腳下,更要提前部署,加大力度,堅壁清野。 上海被「內地延長化」,甚至更早的香港先一步被內地延長化,一再顯露了習近平的決策脈絡其實相當一致,少有意外,那就是他推翻任期制、朝向終身制的權力工程的建造,才是其最真實、也最上位的重大使命。這種獨裁者必然步上的道途,歷史上屢見不鮮,而且幾乎是類同的模式;就如普廷執意入侵烏克蘭給全球帶來的巨變,習近平一心要超越二十大,故在中國所進行的「封控」、「清零」,都說明這些獨裁者之所以不願意下台,在於他們壞事做絕,一旦交班,失去權力保護傘,必然死無葬身之地。 同時,他們使用的手法也經常近似,不外是先控制少數菁英,再經由菁英全面控制人民,最後透過集體的程序完備正當性,二十大即是最終環節。在此邏輯下,中國人民的生活人權算什麼,權貴寡頭的利益消長算什麼,外商企業的經營變數算什麼,全是次要問題,即使發現錯誤,也要錯到底,不能認錯清算。想通了這點,要推測習近平的下一步,應該就八九不離十。既然中國的政經情勢可以預想,可能因此產生的總體影響,包括經濟、社會全要為政治服務,對台關係不會例外,台灣當然要提前因應綢繆,及時策略布局,以趨吉避凶,倘若心存僥倖,就是拿自己的利益開玩笑。 今年,剛好是台灣的選舉年,過去地方選舉與外部因素的關連不大,這回是否依舊如此?由於十一月二十六日的投票結果,預計會在習近平稱帝後才揭曉,在國際間仍會具有解讀的空間,台灣民眾屆時希望給世界釋出什麼訊號?或是不希望給外界造成什麼誤判?恐怕會是有別於以往九合一選舉,增生的新議題。別以為這是笑話,這個月下旬,澳洲即將舉行聯邦大選,過去澳洲選舉的成敗要素向來是內政問題的爭鋒,這次破天荒,選將都要對涉外事務表態,不論是烏俄戰爭,或是中國政策,可謂前所罕見。台灣做為國際島,能迴避嗎?
鄒景雯 2022-05-02
上海這面鏡子

上海這面鏡子

圖為上海封城。(路透檔案照) 上海是中國的首善之區,在該國的近代史上,自五口通商開埠以來,由於即早與國際連結、開放發展,一直具有指標性的意義。例如早在一百多年前,已經成為亞洲最大的城市之一。這個有十里洋場之譽的特殊地區,一向如同一面鏡子,照見中國歷代統治者在內部治理上的真相,二○二二年的今天同樣如此。 所謂上海像鏡子的功能,過去在租界時代,多半是「對照組」,可以對比清國、中華民國兩個時代政府在其他城市治理績效的落差;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直接治市,不再對照,成為自我映照,上海的榮枯消長,一拉長時間軸來看,是不是真金可以通過火煉?馬上可以見真章。 今天的上海,從人均收入等諸多數據而言,毫無疑問,依舊是中國的頂尖城市,這是「硬實力」,但是面對疫情爆發,從三月二十八日開始,首以黃浦江為界實施分區封城,至今仍有高達一千五百萬市民的行動遭到嚴格限制,期間所展示的各種控管手段及防疫成效,則扎扎實實地說明:中國基本上談不上「軟實力」,其距離開發國家的文明標準,恐怕還看不到盡頭。 上海這面鏡子照出中國共產黨外強中乾的破綻,至少包括:首先,今年是二十大召開的敏感年,習近平一切「平」字當頭,穩定壓倒一切,親自在中共政治局常委會議中下令「動態清零」,雖然他嘴巴以「尊重科學」掛帥,但誰都知道這是一個權力至上的政治決定。尤其,席間沒有一個人能夠提出修正決策的異議,哪來的科學可言? 最近習跑到海南去說:「黨沒有自己的利益」,「黨的領導幹部要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讓老百姓過好日子上」,我們不好說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但是上海全市爆發停擺缺糧、居民呼天搶地的慘況,豈不諷刺至極。嚴格講,即使是毛澤東「大躍進」帶來大飢荒的年代,上海由於擁有糧食分配特權,可以自中央直接取得食物,都沒有目前這種驟然關機的嚴重,而習近平之於上海,實在史上罕見。 其次,中國副總理孫春蘭受命到上海強勢督導,但是各種過激的作為,包括動員解放軍、武警控制出入,未經核酸檢測不得就醫,市民稍有逾越,動輒拳腳相向,種種為服務當權者的「效率」,不惜殘民以逞,以人為芻狗的心態暴露無遺,等於向全世界證實中共的暴力本質,從來沒有改變過,未來亦無可幻想的空間。 其三,宣傳戰、輿論戰,一直是共產黨老祖宗的法寶,中共政權的大內宣、大外宣,也不是省油的燈,似乎總是能把「說好中國故事」的指令,貫徹到淋漓盡致,更不要說在認知作戰上總是惡名昭彰。不過透過這回在上海抗疫愈封愈飆的亂象,恐怕揭露了專制國家的傳播準則是:可能成功,假裝成功,而不必真正成功。最近在上海發生的事,才是中共最真實的治理能力。 當然,中國傳聲筒這次會在上海踢到了鐵板,可能與他們遇到的是上海人有關。早早與外面世界通聯的上海,顯然具有比中國其他城市更有突破訊息封鎖的知識、勇氣與管道,外界看到各種來自內部的文字、圖像、影音,不斷在自媒體出現,不僅打趴了北京,再搞下去,足以動搖國本,不是危言聳聽。
鄒景雯 2022-04-14
國民黨十年不翻身

國民黨十年不翻身

在中國國民黨依循故我、不做修正的情況下,二0二四年與二0二八年兩次總統大選,台灣選民都要防止國民黨候選人成功勝選,才能換取今後十年的戰略機遇時期。(資料照)   中國國民黨在台灣,十年內不能翻身,十年內也翻不了身。前者出於主觀意志,後者則是客觀現實,兩者匯聚出未來台灣生存發展的重要課題。 翻身的定義是:中央贏得執政,掌握政軍經社的政策方向與路線。換言之,在中國國民黨依循故我、不做修正的情況下,二○二四年與二○二八年兩次總統大選,台灣選民都要防止國民黨候選人成功勝選,才能換取今後十年的戰略機遇時期,做為台灣下一階段國力升級轉型的關鍵階段。 二○二二年的此刻,地方選舉尚未舉行,講未來十年的事,既不好高騖遠,也非跳躍思考。因為今年是歷史必然記載的一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經移動了世界的座標,帶來國際氣候的徹底改變;同時,中共準備在秋天召開二十大,習近平計畫展開其第三個五年,甚至第二個十年。故而,台灣此刻當然也要一看十年,想好如何安全壯大的路徑。 為什麼在此後這個關鍵時刻不能讓國民黨於台灣重新中央執政,只適合從事縣市治理?很重要的原因是,國民黨持續存在於台灣一天,給中國共產黨喚起「國共內戰」遺緒的意淫效果,實在太過強烈;既然國民黨無法立即消滅,至少也要讓它逐漸凋零,尤其不得在台灣的對外代表上死灰復燃,才能有助於中國政府面對現實,正視無關內戰的對象,進一步釐清兩岸的關係與定位。 過去十年,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深知抓緊國民黨這個敗軍之將的妙用,從二○一二年到二○一六年,用盡了馬英九在總統任內的最後剩餘價值,雖然二○一四年爆發太陽花運動,令經濟統合的服貿協議功虧一簣,但是二○一五年底的馬習會,還是如願從馬口中公開得到了一個中國、政治統合的承諾。國民黨代表台灣的危險性,在此充分驗證,也種下了馬英九終結國民黨執政,民進黨因此二度上台的必然結果。 二○一六年五月之後,總的來說,中共的對台工作,依舊企圖銜接國民黨的臍帶關係,來勾連「內戰」史觀,為所謂一個中國、中國的內部事務,建立話語權。為了扶植傀儡政權,除了平日鎖定打擊民進黨政府,就是處心積慮介入大選,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助陣,包括二○一八年的九合一,協助國民黨從地方包圍中央。得失之間,台灣民意終於悟透:國民黨正是內戰的代名詞,國民黨政治菁英也不以為意,難怪一再得到威權國家著手併吞的青睞,彷彿烏克蘭境內吃裡扒外的親俄勢力。 下一個十年,從國際觀回到台灣地位的確認,台灣人顯然已更有自信,不再會徘徊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從。要緊的是,未來的五年或兩個五年,中國內部與其對外政策,將因習近平實施帝制,啟動新一輪的挑戰,我們肯定要預為綢繆。此時看待中國國民黨對於台灣的作用,恐怕不只會到達史上最小化,還得從國家利益的大局,時時嚴格檢視其忠誠。國民黨人如果感受不到新揚起這股風向,別說十年,何止是翻不了身而已?
鄒景雯 2022-04-11
中國自找美國介入

中國自找美國介入

(法新社檔案照)   台灣是一個「分裂」的社會?這說法在二十年前(二○○○年首次政黨輪替開始)是如此,二○二二年的今天,由於世代遞嬗、社會對話、觀念進化,佔絕大多數的主流意見穩定形成,分裂之說已經不再適用,有的是「分歧」,但是主流與非主流之間已經不存在分庭抗禮之勢。例如俄羅斯侵略烏克蘭這件遠在幾千公里之外的戰事,台灣人很快就能凝聚看法共識,即是十分珍貴的重要表徵。 民主國家,出現歧見非常正常,若能隨時秉於事實,真理可以愈辯愈明。就拿中國萬一對台發動戰爭,美國是否會介入這件事來說,其實就是一件很值得國內持續溝通的議題。大家可以思考,從二月二十四日烏克蘭危機爆發一直到今天,美國不斷透過情報、科技、武器、代訓、金援、制裁、外交等等無形或間接的方式,支持烏克蘭,但是在地中海地區,始終維持一艘航艦的傳統編制,沒有大幅增兵,空軍也未有往烏克蘭前緣大幅調動的跡象,是否可以就此推論為美國未來也不會派兵援台?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一個很簡單的比較是,當烏克蘭最危急的時刻,當時台海並無大事,美國在第一時間就把最關鍵的海空軍力,包括強大的航空母艦戰鬥群,以及兩棲突擊艦及其作戰群,立刻派遣到西太平洋來,同時這段時間,大家也可以統計美機美艦來回穿梭巡弋了多少次,這些最實際的行動,我們不能視而不見,那麼美國究竟是為什麼要這樣做? 美國之所以如此差別待遇,理由是美國做為一個世界海權大國,維持自由航行是其國家利益所在,台灣位處於第一島鏈的核心位置,控制著兩大航道,北是宮古海峽,南是巴士海峽,前者是中國進入太平洋的門戶,後者連接台灣海峽以下直到南海區域,這個地緣戰略要地,美國是非守護不可。 說白了,美國無時無刻不在此地派兵,美中交往時如此,美中近年交惡後,為了避免北京誤判,美軍更加提高在台灣鄰近周邊威懾的介入強度,才是真切的現在進行式。換言之,美國大剌剌地介入,是中國自找的。美國與菲律賓最近的「肩並肩」聯合軍演,就是眼前的顯例,不僅為三十年來所罕見,並且納入愛國者飛彈項目的演練,劍指何方?不言自明。 相對之下,烏克蘭並不是美國最直接的核心利益,比較是歐盟與俄羅斯的核心利益,包括在能源、糧食與安全上皆然。所以不能拿美國在烏克蘭的人道考慮與全球戰略的投入方式,與美國看待台灣這個攸關美國地位,也影響日韓與東協各國命運的民主前線、島鏈要地,等同並論。這應該是不爭的。 但是在台灣,確實有少部分人熱中以烏比台,其中有更少一部分是出於美中的利益矛盾,傾向站在中國一方,因此接受來自中國的認知宣傳,甚至忘了台灣自己的安全保障,無意間淪為北京現成的在地協力者。這些人固然會隨著時間過去逐漸凋零,但仍然值得我們關注,大家不妨持續相互辯證。
鄒景雯 2022-04-09
民進黨的考驗

民進黨的考驗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資料照)   當前的國際情勢,之於民進黨所採取的路線,普遍都認為相對有利,換言之,民進黨掌握了「天時」。面對二○一八年所留下來的地方版圖,藍營十四縣市,綠營七個縣市,在懸殊比數下,國民黨顯然擁有「地利」。這些因素若放在今年十一月的九合一選舉上來驗證,究竟會產生何種影響?是否能有新的改變?「人和」成為另一個變項,兩黨皆然。 國民黨執政的十四縣市,有十一位首長要尋求連任,基本面具有優勢,暫且不談。比較值得觀察的是在中央執政的民進黨,這次高達四個縣市長即將卸任,僅有台南市、高雄市、嘉義縣尋求連任。面對此一挑戰,他們會採取什麼態度來因應新的民意檢驗,是全黨團結、絕地反攻?抑或是派系盤算、各為己謀?將是這次基層改選的主要看點。其中是不是二○二四總統大選前哨戰尚屬其次,外界更在意的是民進黨政治人物的「習性」,是否因這些年的責任加重從而有所進化的問題。 照理說,陣地弱勢的一方要發動攻起線,只有大局為上、將士用命一途;但老實講,從今年農曆春節前開始到現在,民進黨內為了參選布局,或權位爭奪,可謂朝議不止。不但私下的勾心鬥角,情節四溢,讓人瞠目結舌;有的甚至公然演出,既不節制,也毫無愧色,完全不把這個黨到底還有沒有大人在,放在眼裡。 我們不認為這是黨主席蔡英文「跛腳」的徵兆,畢竟靠著台灣的命運正走在上坡路段,她的民調聲望遠遠為陳水扁、馬英九的第二任所不及;比較主張是民進黨的若干政治菁英,誤以為外在情勢一片大好,妄自就可以尊大,摸黑就可以亂搞,或是估計頭過身就過,於是黨內相殘比勇,不惜把草莽出身的劣根性給一曝無遺,沒有難看,只有更難看。 捍衛台灣價值者,是需要政治文化與從政品質的。因此,不好聽的話必須講在前頭。首先,對於所有即將卸任的民進黨縣市長來說,今年底、明年初能否換軌入閣,延續政治生命,恐怕應該把主政縣市能否順利接班,列為基本條件,這包括二者,一是八年執政成績是否美好總結,二是今後幾個月能否全力輔選達陣。 其次,目前正在任上的政務官,多人被輔選系統點名為參選的評估人選,固然,行政是一回事,選舉是另一種專業,也未必符合個人志趣,但是大軍出征在整隊前,被指揮官青睞即是榮譽,若認有更佳人選,自可為國舉才,婉言推薦團隊參考;最忌嚴拒、怯戰,予人打擊士氣、不事合作等傲慢觀感,這類人,不要說不是選舉的料,想必也未達現代社會服務公職的標準,棄之實不足惜。 第三,由於上次選舉的基期太低,民進黨這次是更低,或是扳回一城,其實並無關宏旨,大眾要看的是:民進黨是否尊重選民,慎重提名,並且藉由人選展示「新政治」,這才是一個不斷反省的成長型政黨,如果讓老派系、舊政客壓倒一切,那麼與腐敗的其他政黨,即無區隔可言,若淪落到這個地步,就不配再自稱要代表台灣的政黨。
鄒景雯 2022-04-05
普廷的啟示

普廷的啟示

普廷這名獨裁者給其他獨裁者展示的問題本質,其實正在若干專制政體中發酵,那就是運用各種手段打破任期制度,所帶來的一人長期稱帝,其決策圈的封閉偏聽,所造成的「群體迷思」風(瘋)險,會與時間成正比,逐步把國家帶上窮途末路,最終自爆了結。(路透檔案照) 自一九九九年即在俄羅斯掌權的普廷,毫無疑問是個獨裁者,獨裁者提供的「啟示」,最適予獨裁者借鏡參考,因為他們的決策思維與程序類似。普廷入侵烏克蘭逾月,從閃電戰,打到包圍戰,後來又離開基輔,回頭轟烏東,其不斷地「轉進」,提供了侵略者血淋淋的諸多教訓。 首先,威權國家主動尋釁民主國家,民主國家的政治領袖如果沒有棄械投降或逃亡海外,而能有效帶領軍隊、動員國民挺住第一擊,侵略者立刻就會失去道德與武力的雙重高地,不論其原初高舉的藉口為何;進而創造被打擊的對象取得較大的正當性,甚至國際聲望。例如世界價值觀調查(World Values Survey)自二○一七年至今針對各國國民是否願意捍衛自己的國家所做的民調,烏克蘭在戰前只有五十九%表態,連與台灣的七十七%也差距甚遠;結果當今年二月普廷以「去納粹化」為由興兵,以為可以讓喜劇演員馬上抱頭鼠竄,沒想到大量烏克蘭人在當地、從海外趕回投入戰場,撰寫了史詩級的真實篇章。昨天皮尤研究中心公布的調查,澤倫斯基更以七十二%的信任度,名列世界第一,普廷的信任度狂跌到只剩下六%,正是當今國際主流社會的普遍看法。 其次,普廷證明:獨裁者一旦妄動,尤其是針對小國,不只會讓自己的國家遭受世界孤立,讓抵抗者成為英雄,同時也將形塑被侵略國家的集體意識,即使該國在戰前呈現意見分裂。例如烏克蘭原本的俄語區與親俄的統派勢力,在戰火無差別摧殘下,人數被打得愈來愈少,烏東連番被毀滅式攻擊,死傷慘重,恐怕生成的是對俄國跨世代的共同仇恨,這不是戰後可以短期弭平的。所謂在赫爾松舉行「偽獨立」公投,已經淪為普廷的一廂情願。 在民主國家,這種把統派打成獨派的反效果,主要反映在兩方面,一個是統派勢力將更形式微,難以在下次選舉取得多數執政,二個是烏國內部被戰爭激化高張下,人人都將一致對外,例如前總統波洛申科是澤倫斯基的競爭對手,同樣迅速持槍走向戰場,可以預見烏克蘭未來的領袖形貌與條件,注定只有反俄派才有空間。 其三,普廷不但已經因此失去了烏克蘭,他還因自曝其短,向世界揭露俄羅斯名為軍武大國、實脆弱落伍的假面,順勢把烏克蘭更推向了歐盟的懷抱。除了歐盟各國同情烏克蘭的聲量前所未有,烏俄雙方日前在土耳其舉行的第五輪停火談判,俄國代表已經在不反對烏克蘭加入歐盟一事上態度鬆動,即是非常現實的發展,不妥協也難。同理在其他地域,若發生獨裁者專斷的憾事,那麼以獨立國家身分成為聯合國會員,同樣更容易進入實踐階段。 普廷這名獨裁者給其他獨裁者展示的問題本質,其實正在若干專制政體中發酵,那就是運用各種手段打破任期制度,所帶來的一人長期稱帝,其決策圈的封閉偏聽,所造成的「群體迷思」風(瘋)險,會與時間成正比,逐步把國家帶上窮途末路,最終自爆了結。再壓制的社會,也會有人有勇氣,願意思考,這才是獨裁者的終極夢魘。
鄒景雯 2022-04-01
「拜習會」後的中國

「拜習會」後的中國

美國總統拜登十八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視訊會談。(路透) 三月十八日,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通了將近兩小時的電話,會後,針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所爆發的戰事,北京與白宮分別對外說明了各自的立場,其中,台灣也成為雙方討論的事項。「拜習會」之後,中國將何去何從?問題不在中國此後會講什麼話,而是中國是否甘冒大不韙,在經濟、軍備上實質「援俄」?一旦北京踏出紅線,後果已可清楚盤點。這個關鍵要害,習近平心知肚明。 不論普廷與習近平在事前串謀與否,按照過程論,俄羅斯無法速戰速決,造成中國已經被俄羅斯拖下水,這是不爭的事實。截至目前為止,中國遭受池魚之殃,至少包括:為示「中立」,導致多年經營的歐洲地盤為之鬆動,絲毫不讓與美國的戰略競爭態勢更為嚴峻。德國外交部長公開直指北京透過援助計畫,在聯合國操縱選票,暗示中國才是未來真正的挑戰,正是這個歐盟領頭國多年來前所未有的政策轉向;梅克爾任內所打造累積的中德互信長城,可以說就此完全毀於瞬間。 不僅中國受到政治孤立的示警,排山倒海而來,中國社會遭受經濟巨大變動的衝擊,早就提早反映。中概股在美國股票市場集體倒地,不只出於審計因素,投資人憂慮中國成為下一個制裁目標的陰影,尤其重挫市場信心,迫使中國國務院金融委、證監會連日來信心喊話,不惜調整境外上市規則,出手救市,僅是冰山一角。所有在中國的外企,看到俄羅斯境內國際品牌的下場,不會不重新計算在中國市場繼續經營的風險,這是北京已經面臨的挑戰,正對今年準備召開二十大的習近平增生「反維穩」變數。 拜習結束視訊對話,這兩天由國務委員王毅領軍涉外、宣傳單位,一路開始升級自我辯護,類似「棄權票也是一種和平的態度」、「許多開發中國家與中國有共同語言」,或是自以為高明、實則天真地諷刺美國「你能不能幫我打你的朋友,這樣我以後可以專心打你?」這些曲調一致透露了某種可能發展,中國嘴巴硬了,通常是行動硬不了的反射,刻在懸崖邊上的普廷,頻頻向習近平呼救,結果如何,且拭目以待。 之所以說中國喉舌天真,誰都知道美國在川普時代已經啟動了十年發展戰略,內容無他,就是鎖定威權中國專心打擊,幾年下來,始終心無旁騖,今年普廷跑出來插花,對於美國來說,不但不會因此分心,反而可以藉機尋找更加要重擊中國的正當性。中國基於「百年國恥情結」(居然刻意遺忘俄羅斯也是八國聯軍之一)以及「中俄反美戰線」原因,近月來在均是盟邦的烏俄問題上左支右絀,事實上已經免費提供了美國在東西方民主陣營擴大「仇中」「疑中」的新生彈藥,中國仍不自知的兀自在門口挖坑,難道是今後不打算出門嗎?
鄒景雯 2022-03-21
誰與普廷同一邊

誰與普廷同一邊

普廷重建俄羅斯帝國的美夢不成,反而已經促成歐洲有史以來的大團結。(美聯社) 在台灣,似乎特定的政治族群「理解」普廷遠比烏克蘭總統大。這些少數人有著共同的話術,例如他們總是高傲強調:不會偏聽歐美媒體的說法,會對照俄羅斯與中國的觀點再做客觀判斷;又如指責美國才是二戰之後發動戰爭最多的國家,沒資格給普廷定罪。至於嘲諷澤倫斯基如何「演很大」,就更不在話下。 這類人,這些天不僅在各類社群平台積極表態,上大眾傳媒宣揚立場,甚至在國會殿堂透過質詢檢討受害者,完全不自覺背離普世價值必然引來大眾異樣的眼光。同為民主小國的國民,何以會失去對烏國遭大國武裝侵略最本能的同理心?其言其行所為何來,實在有必要加以剖析。 若進行分類,包括大中國意識者,失勢的在野者,仇恨民進黨者,大概是這個群體的主要構成。如何讓這些光譜邊緣人去愚除昧、一碼歸一碼,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奉送一面鏡子,讓真相來掃除角落的黑暗。 這個世界現在有哪些人選擇與普廷站在一起,或可提供比較。由於受到西方強大的經濟制裁,導致俄國通膨嚴重、失業率上升、盧布無量下跌、金融體系動盪,國內穩定與國外戰事都面臨險峻挑戰,因而在近日傳出歐亞經濟聯盟(EAEU)成員國打算與中國協調,共同建立「單一貨幣機制」,來因應一致的威脅與風險。說法一出,貌似分庭抗禮,實是笑話一則,只要明白EAEU是哪些國家,肯定恍然大悟。以俄羅斯為首,結合白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亞美尼亞四個前蘇聯的這個組成,他們的經濟數據公開可查,就因為景況不佳,擴張不易,前年底普廷主張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對接,找不出胡同外的出路。這回他們再打人民幣的主意,就看中國如何盤算了。 前述是經濟上與普廷站在同一邊的國家。在政治與軍事上,一樣數得出來,例如白俄羅斯、敘利亞、伊朗、北韓,都是什麼樣的國際形象?即使中國籍法官在國際法院就俄羅斯停止軍事行動投出反對票,中國的駐美大使秦剛還要大演「白臉」,誑稱北京若事前知道這場危機,將盡其所能阻止。這兩面手法,底氣不足,為哪樁?不就是忌憚報復性打擊嘛! 以俄羅斯這樣的結盟陣容,真是光景寂寥,連二戰期間的「軸心國」還不如。當年極權要造反,好歹有納粹德國、義大利王國、大日本帝國來勢洶洶,現在普廷身邊都是什麼角色?他的終局已可預判。說穿了,重建俄羅斯帝國的美夢不成,反而已經促成歐洲有史以來的大團結。過去近一百年的歷史上,西歐與東歐各國之間的各成體系、自行運作,才是常態。二○二二年,普廷確實創造了新的歷史,他對烏克蘭的血腥行動,不但讓捷克、波蘭、斯洛維尼亞三國總理奔向基輔,更刺激英德法不得不停止綏靖,瑞士放棄中立,歐洲理事會全票通過開除俄羅斯會籍。 美國自二○一八年開始的對中戰略調整,在歐洲始終水波不興,然而這次在普廷的冒進下,一個新的歐俄關係調整,已經啟動開關。歐洲大國停止北溪天然氣二號管線計畫,大幅擴增國防開支,無疑正是一大轉向;美歐的孤立中俄,分頭琴鍵飛揚。 在台灣,其實沒有別的選項,還在替普廷講話的人,只能從國際間的「物以類聚」裡找答案。
鄒景雯 2022-03-18
北京咎由自取

北京咎由自取

俄羅斯15日對烏克蘭首都基輔市中心發動空襲,擊中一棟住宅大樓,造成至少兩人喪生,消防隊出動雲梯灌救。(法新社)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最近有段公開答覆非常趣味,他說:地球人都明白,台灣如果被俄羅斯制裁,是「咎由自取」。「戰狼」自居者,暴露涉外路線的心態,有兩大意義,一是中國果然對普廷執禮甚恭,甘為門前吆喝的小弟,也在所不惜;二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為了徹底與台灣劃清界線,於是當眾踐踏所謂「一個中國」原則,以確保大家別把北京的嘴砲當真。 毫無疑問,這是把俄羅斯奉為「宗主國」的姿勢。此時此刻,習中國忙不迭於「中俄一家」為實,甚至揭穿「兩岸一家」是虛,當然有助於外界認清北京的利害選擇。其實,中共歷任領導人在俄國面前當龜孫子,也不是始於今日,只是矢言要民族復興的習近平同樣也「矮半個頭」,這就讓人啞然了。 沒有錯,中俄同盟是習近平拿著領土主權去與普廷交易來的。去年七月,中國宣布「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再延長五年,就是代表作。「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固然是黨內政敵江澤民喪權辱國的產物,但是習近平加以背書認列,等於是概括承受前人的種種,毫無可推諉的空間。 江澤民幹過什麼事,一九九一年,他與戈巴契夫簽訂中蘇國界東段協定,確定海參崴屬於俄羅斯。一九九九年又和葉爾欽簽署「關於中俄東西兩段國界線的敘述議定書」,繼續承認滿清時代的璦琿、北京等不平等條約有效,也就是同意外興安嶺地區、庫頁島、烏東地區、唐努烏梁海、海參崴等爭議土地,割讓給俄國。這片大約一二五萬平方公里的面積,是台灣三.六萬平方公里的幾倍?不妨算算。 二○○一年,江澤民更與普廷簽署了前述的「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再次確認中俄兩國沒有領土問題,國界維持現狀。二○二一年是這個條約的二十週年,習近平不以為恥,還舉辦音樂會紀念,完全沒有「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回事。這也難怪二○二○年,俄國駐中國大使館居然膽敢在其官網發文慶祝「海參崴建城一六○年」,公然在中國人的頭頂傷口上放尿撒鹽,當時北京當局連忍氣吞聲的格調也搆不上。 習大大都這樣了,趙立堅當狗腿,顯然就不奇怪。只是趙的頂頭上司王毅最近才忙著四處澄清中國在俄羅斯侵略行動中的角色,不願意見到中國被西方各國連帶制裁,那麼趙不嫌肉麻的為俄羅斯出氣,不是給外長拆台嗎?中國外交部如此表現,才坐實了:地球人都明白,未來中國如果被歐美制裁,是「咎由自取」,絕不冤枉。
鄒景雯 2022-03-16
中國的戰略損失

中國的戰略損失

普廷從二月二十四日以來一切的所作所為,都在向全世界提前展示習近平可能的複製路徑,因為這對「哥倆好」,都堅持各自在其國內遂行一黨專政,並且以強人之姿,分別邁向帝制。(美聯社資料照)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國到底是盤旋空中的禿鷹,隨時準備伺機飽食一頓?還是跟著普廷終將失敗而一同陪葬?按照事態發展至今,前者或許是北京的「主觀期待」,但是後者恐怕才是「客觀現實」,而且後者的比例愈來愈超越既有現況。 習近平早早即在烏俄之間選邊站,二月四日「習普會」在北京發表聯合聲明,共同反對所謂的北約擴張,雙方並且一口氣簽署石油、天然氣、低碳等十五項合作協議,已是罪證確鑿。中國政府的盤算,不要說被其視為敵對勢力的民主陣營熱議喧騰,就是烏克蘭與俄羅斯這兩個「一帶一路」與「超結盟」的盟邦,最近先後都有高度提防中國的公開抨擊,一個指責中國挺俄「賺血腥錢」,一個警告會被中國「生吞活剝」,可見北京如同白眼狼的國際信譽,是敵友不分的一致共識。 中國想坐收漁利的念頭,被大家公認為陽謀,這本身就違背其中長期的國家利益;至於短期利益究竟能得到多少?再怎麼算,都將不敵其所付出的「戰略損失」,因此注定是一個敗局。 要盤點北京在這次侵略戰爭中的「未戰而損」,頭個犖犖大者,就是普廷證實了獨裁專制政權缺乏問責、制衡等制度約束,所必然帶來的危險性,終極會危害人命與和平。這個本質問題,不論集權統治者如何包裝,例如虛設選舉投票,均無法改變。中國共產黨師承馬列,歷經毛澤東「一面倒」政策,史達林率先建交,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即使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後,中俄關係幾次轉折至今,基本上仍依循互利大於矛盾的理性選擇之上,成為反西方、反民主的共同代表。 這樣的孿生關係,透過普廷開戰前與習近平舉行峰會,更為凸顯。普廷從二月二十四日以來一切的所作所為,都在向全世界提前展示習近平可能的複製路徑,因為這對「哥倆好」,都堅持各自在其國內遂行一黨專政,並且以強人之姿,分別邁向帝制。普廷做為老大哥,自二○○○年就任俄國總統,就開始公然「示範」如何「做到死」,除了其中幾年「換軌」為總理,二十二年來,反對黨領袖動輒遭到意外,成就其始終是俄羅斯的最高領導人,至今不墜。 儘管有普廷做了多年的「先鋒」,胡錦濤不敢做,繼續遵從集體領導,乖乖在二○一二年把中共總書記的位子交給習近平。但二○一三年「當選」國家主席的習大大可就不然了,二○一六年先是成為第五代中央集體領導的「核心」,把集體領導給弱化,權力實質收為一人;復在二○一八年由中國全國人大通過修憲案,一舉廢除了實施已有三十五年的十年任期制。今年秋天的中共二十大,習近平等待登基,不僅展開第三個任期,同時為「終身主席」揭開序幕。這一路走來,與普廷是相同的脈絡。換句話說,普廷的有跡可循,國際間當然同理可證,必須懷疑:習近平有極高度的機率會重蹈覆轍,包括他是否也會發瘋,或是惡疾纏身,導致生理影響決策,就如五眼聯盟的情報消息所指涉。 習近平必然等於普廷,不必等到明日。這個結論,是習中國最大的戰略損失之首。這還不包含中國可能因援俄被抵制、制裁的巨大風險。民主制度不是最好的安排,卻是人類文明發展到現在,最安全的選項。在民主國家,不怕政治領袖做錯決定,自有強大的國會、司法、公民社會來及時糾正,普廷的侵略行動告訴大家:倒退下坡的俄羅斯,已經被拆掉了煞車;此等同預示:習近平正在有樣學樣之中。這樣的中國進行式,未來怎麼可能美好?
鄒景雯 2022-03-14
中國人道援烏?

中國人道援烏?

中國拖到三月九日才正式宣布要提供烏克蘭五百萬人民幣的人道物資援助,這個數字折合新台幣是二二四六萬元,不如台灣一個企業家的解囊;此等手筆,讓世界見識到了中國專屬的「大國風範」。圖為烏克蘭難民。(美聯社) 二月二十四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至今,已經超過十六天,動向備受國際關注的中國,終於在三月七日由外長王毅公開釋放:中國願就烏克蘭戰爭展開「必要」的斡旋,並且「盡快」提供緊急人道物資援助。一反之前的「惜墨如金」。此一看似「轉向」的態度展示,葫蘆裡到底在賣甚麼藥?值得嚴肅探究。 三月七日,是普廷發動侵略的第十二天,當天是中國人大政協兩會的外長記者會場合;在此之前,中國始終拒絕針對俄羅斯的「行為」做定義,甚至一路在聯合國大會(紐約時間三月二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三月四日),一律以「棄權」的方式,為俄羅斯開綠燈,甚至在國際原子能總署理事會投下反對票(三月三日),何以在本週一會性情大變,來這一著稍微回應國際訴求的表現?原來,王毅的出場演出,是來自習近平綜合各方通報後的「覺悟」。 據了解,習近平在三月五日(上週六),曾經親自召開有關烏克蘭戰事的危機因應會議,會中,俄羅斯久戰不克,戰況陷入遲滯,國際間反戰浪潮太大,連帶國際制裁更是不斷升高,確實完全不符北京當局的預期,為了降低中國與俄羅斯綁在同一陣線、被普廷拖下水的高度風險,習近平決定接受外事單位與對台系統的建議,同意放軟調子,做些文章,於是才有王毅在週一的「斡旋」與「援助」之說。 不過,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統計,當時烏克蘭湧入鄰近各國的難民人數,早已超過一五○萬人,中國這才說要盡快,然後卻又拖到三月九日才正式宣布要提供五百萬人民幣的物資,這個數字折合新台幣是二二四六萬元,不如台灣一個企業家的解囊;此等手筆,不但讓世界見識到了中國專屬的「大國風範」,更可一探王毅粉墨演出是「虛」是「實」。 中國當然是在作戲,玩假的,而且罪證確鑿。王毅講完話之後,中國的網軍在對外與對內的議題攻防上,繼續是狂吹挺俄的風向,根本沒有轉進的趨勢;最近中國環球電視網在臉書上動用資源打廣告,為俄羅斯的發動戰爭尋找正當性,就被美媒抓個正著,當場戳破了北京企圖塑造的「和平」與「人道」假象。 此外,更不要談中國私下在能源、金融等各方面與俄羅斯的聯繫合作,正為美歐所嚴厲警告與監控,以及中國一路對普廷表示理解(等同間接鼓勵),進而在國際制裁行動中為俄護航,讓烏克蘭平白付出了多少人命關天的慘重代價。烏中一向關係良好,澤倫斯基總統的經濟顧問Oleg Ustenko最近竟也直批中國從中獲益的角色,即可見一斑。當事人水深火熱的切身感受最為真實,有誰還能提出比這更權威的詮釋。
鄒景雯 2022-03-12
和平=最高成本

和平=最高成本

俄羅斯的侵略,帶給台灣的最大啟示,既不是猜測敵人會不會發瘋,亦不是爭論盟邦可不可靠,而是唯有備戰,才能止戰,也唯有敢戰,才可能勝戰。(法新社) 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的入侵進入第五天,烏克蘭軍民奮勇捍衛家園的決心,催化了國際支援的行動。烏克蘭的無畏,說明:和平從不是理所當然,永遠需要付出最高成本,才可能換得無價的安全與自由。因此俄羅斯的侵略,帶給台灣的最大啟示,既不是猜測敵人會不會發瘋,亦不是爭論盟邦可不可靠,而是唯有備戰,才能止戰,也唯有敢戰,才可能勝戰。 這是烏克蘭與台灣最大的相似之處。因為烏克蘭與台灣身邊,都有不遵守國際秩序的大國,也都有尋求參與國際經濟與軍事結盟的願望。一九九一年才自蘇聯獨立的烏克蘭,此前從無平靜的歷史,此後才短短二十三年,二○一四年克里米亞即為俄國併吞,如今又遭普廷繼承認烏東頓內茨克與盧甘斯克獨立,再企圖全面入侵、甚至佔領;套句烏克蘭人說的,戰爭早就開始,沒有一天停止過。 面對自克里米亞戰爭以來的大敵當前,烏克蘭立即成立了領土防衛作戰部隊,在各州組建防衛營,訓練預備役人員,去年更進一步招募平民參與訓練作戰。這些平常在各行各業工作的商人與上班族,固定每週六都接受嚴酷的軍事課程,他們以街區為單位,勤練在任何惡劣的天候下,適應並熟悉戰場,並展開戰鬥演習,特別是防範首都基輔有一天恐被俄軍奪取。 按照美國情報部門的估計,俄國原本計畫兩天內就要包圍基輔,以達成斬首目標。然實際情況顯示,俄軍在基輔已經面臨重大挫折,俄軍傷亡遠超過預期。所有人都知道,烏克蘭若有能耐讓戰事拖延的愈久,普廷的國內與國外處境就會愈發變數叢生;歷經連日孤軍艱苦作戰,不僅國際制裁果然逐步升級,各國的軍援物資相繼投入,甚至日內可能由烏克蘭藉公開招募國際「傭兵」的方式,躲過「介入」的約束,讓各國軍事人員可以直接投入戰區,協助烏軍聯合抗俄。 烏克蘭沒被迅速解決,能夠撐到今天,逼著克林姆林宮一再催促澤倫斯基總統快點上桌談判,烏克蘭的表現當然令世人振奮,同時也對台灣人心產生鼓舞作用。過去,台灣的國會經常有立法委員質詢國防部長能撐幾天?多半是語多調侃,其實這是一個攸關生死存亡的嚴肅課題,普廷的瘋狂,告訴我們獨裁者缺乏民主制度的約束,什麼事情都可能做得出來,台灣必須做好萬全的準備。這個準備無他,就是台灣人命與子孫未來如果值錢,現代公民就必然要在建軍備戰上具有最大成本觀念,其與台灣海峽的和平呈現正相關。 除了軍購項目的檢討,取得最適合台灣的不對稱戰力,國民兵役制度的正視,也到了不能再忽略的時刻。在職業軍人之外,義務役訓練的內容與時數、後備制度的充實、擴大女性參與等等,國防部應該有更彈性的思維,武裝全民的思想與技能。政客以為與選票有關,其實消極、阻擋最力的政黨已經失去政權,可預見的未來看不到再爬起來的一天,這才是最真實的民意。
鄒景雯 2022-02-28
普廷讓國台辦有事

普廷讓國台辦有事

  俄羅斯總統普廷承認、建交烏東的頓內茨克與盧甘斯克,並派兵進入「維和」,同時訴諸當地同為俄羅斯人的口號,在歷史上有兩個前例可以比擬;一個是一九三二年日本軍國主義時代進入中國扶植滿洲國,另一個就是納粹德國一九三八年起以恢復昔日的德意志帝國為理由,向歐洲各國的大舉併吞。 這兩種對外侵略模式,可說是過往獨裁者偽裝侵略的標準作業程序,一個是在入侵國建立傀儡政權,掩飾其進一步行動;一個是透過所謂的民族大義,取得「不可分割」的正當性。俄羅斯照單全收、按表操課的運用,企圖在疫後世界,爭搶成為翻轉國際秩序的龍頭霸主,很清楚的,自由民主陣營能否徹底擺除綏靖主義迷思,將決定普廷這場豪賭的成敗。 俄羅斯總統普廷(美聯社)   二○二二年的今天,把普廷與上個世紀的東條英機、希特勒並列,是以事實論,將其比照準戰爭罪犯看待,這個定位是可以預見的。只是歷史的巨輪會不會走上這條路,就要看普廷的下一步是不是會跨越更大的領域,在烏東訴諸小型的局部戰爭,作為他收尾的勝果?假使如此,不只天真的法國馬克宏公然被耍,恐怕各國領袖全要給看扁了。 當世界屏息注目事態演變的關鍵時刻,中國的應對真是最卑屈的。普廷鬧事,中國的外交部被圍堵也就罷了,畢竟中俄一家親,總要給個交代;只是沒想到,竟然拖累到連國台辦都有事,國際媒體從烏克蘭聯想到台灣,昨天問爆了例行記者會,對岸涉台人員的語無倫次,不自覺讓習近平淪為只配給普廷吆喝的小弟。 中國國台辦的最大尷尬是,同樣做為一個威權共黨政權,面對「百年國恥」中,並未少參一腳的俄共,師法「日寇」侵華,在烏東兵力展演,先得要「數典忘祖」在前,還要視而不見普廷認同分離份子獨立建國,進而解釋眾人追問烏克蘭與台灣到底同是不同?事實上,在近期中國全面對台發動的認知作戰中,是把台灣等同於烏克蘭,所謂「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訴求美國為首的國際同盟其保證絕不可靠,以製造北京在兩岸關係的主導地位。 正當對台網攻如火如荼之際,各國記者順藤摸瓜,把台灣與烏克蘭大比特比,卻又逼著國台辦必須區隔台灣與烏克蘭不同,自我拆台中國網軍的邏輯,成了不折不扣的認知錯亂。何況,外長王毅說過國際社會應該尊重烏克蘭的主權與領土完整,台灣怎麼可以比照呢?中國的主權與領土完整又該不該尊重? 其實,由普廷來複誦原創中國的「自古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最大的嘲諷與顛覆。俄羅斯以此笑話意圖染指烏克蘭如果能夠成立,蒙古國怎可背棄忽必烈的榮光,應該揮軍南下北京,土耳其不也可以光明正大主張回到鄂圖曼帝國時代。有普廷在,習近平怎麼做「中國夢」?
鄒景雯 2022-02-24
吃人的中國人治

吃人的中國人治

  中共中央「求是」雜誌最近刊出習近平有關「推進中國法治體系」的內部講話全文。一個充分「人治」的國家在講「法治」,絕對要看清楚重點;果然習總書記定義的很清楚,其所謂的「法治」,必須秉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僅不能被「西方錯誤思潮」誤導,還要藉此「展開國際鬥爭」。說穿了,對於這套以服務中國共產黨、箝制中國人民為前提的中共統治工具,習仍覺不足不備不安,進而主張由內而外,要加快其國內與涉外立法,證明中國正在步上一個更加背離文明的歧途,而且愈走愈遠。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路透檔案照)     什麼叫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治?習近平講的很好玩,他說要「扎根中國文化、立足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反觀中國當前所有「自成一格」的治理手段,幾乎都是與此相同的套路,然稍加檢視層出不窮的實際案例,全是謊言鬼扯,可以說「中國」已經被建成是科技可朝外太空征戰的新型奴隸社會,較之任何一個封建時代更加的吃人。 說中國共產黨社會吃人的,不假外求,是中國人自己。最近一起駭人聽聞的事件,就是徐州八孩媽的販賣女童犯罪。按照中國人民的描述,這不是單例,不僅一地,不限黑道,是一個遍佈城鄉、官民合作、非常成熟的產業鏈。中國缺乏充分的言論自由,這麼多嚴厲的指控中,無法講出真正問題的本質,中國底層社會之所以吃人橫行,是中共的政策所造就,可不是一般民主國家認知的犯案。 就拿這鐵鍊拴頸的八孩媽為例,頭一個體制吃人,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一九五○年以來幾次演進的戶籍制度,其中最要者是所謂的城市戶口與農村戶口,因就學、工作、搬遷等各種原因,在不同級別的縣市移動,受到極大的限制,例如須遷入地公安單位批准等等。由於城市戶口取得不易,人為因素與潛規則因而盛行,弱勢的女性、兒童很容易就變成交易的犧牲品。 另一個撇不了關係的是一九七九年開始實施的一胎化政策,在中國傳統重男輕女的農業觀念下,數十年影響所及,已經造成中國一胎化世代的男女比例嚴重失衡,不僅衍生社會問題,男性不惜透過非法手段取得結婚對象的需求日增,甚至累積出人口販賣、囚禁、拐騙、虐待等地下的市場規模與「商機」,成為典型的罪惡溫床。 威權國家人治凌駕法治,自然相互包庇、貪腐嚴重,在特權邏輯下,犯罪不只組織化,經常官方化,何況,中國共產黨更是以關係的強弱運行社會。這些年,中共不斷洩漏於外的腐敗模式,即是最高層的犯罪者可能由特權階級掌握,或是地方貪污政府主導,創造地下收入後,還能以此賄絡更上層的官員,於是早已成為無官不貪的共犯結構。在此情況下,中國的人口販賣傳有公職人員參與,一點也不讓人意外。 其實何止像八孩媽這樣的女性,即使被形容是「高大強壯」的彭帥,擁有國際知名度,遇到中共副總理張高麗的性玩弄,照樣得面對國家機器的全面打壓,欲循正常法律途徑或媒體輿論對權勢壓迫者請求法律制裁或是社會公斷,業已驗證是緣木求魚。請問這是中國文化、中國國情?此等野蠻國度,一聲不吭的習近平,竟在集體學習時顧左右而言他,侈言法治建設、強化監管,準備賦予國家更大的權杖,這不是就是放任吃人,還要繼續吃人。
鄒景雯 2022-02-21
「兩岸」將典範轉移

「兩岸」將典範轉移

美國白宮11日正式公布拜登政府「印太戰略」。(路透資料照)     兩岸關係,在過去七十餘年間,儘管不是唯一,形式也不相同,然是台灣對外關係中的重中之重。華府時間二月十一日,美國白宮公布「印度太平洋戰略」報告,正式將台灣列為區域盟國之一後,一個歷史性的趨勢即將如虎添翼般展開,那便是未來台灣對於中國長期所形成的「路徑依賴」,恐怕要逐漸式微,甚至可能成就「典範轉移」的新局,讓台灣走向更寬廣的發展空間。 今後十年,美國印太戰略架構下的「台灣印太關係」,可以預見必然要演進為顯學;即使不會是全面取代「兩岸關係」,但可以確定兩岸關係的內容必然要出現極大的變異。現代國民如果無法掌握這個全球地緣關係的重要蛻變,包含價值、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各方面,極可能會錯失許多開創與避險的機會。 近代的兩岸關係,可先以一九八七年蔣經國開放「大陸探親」為界,此前四十年是冷戰格局下的對峙,此後是先民間後政治的大交流時代來臨。其中一九八九年中國因六四事件遭到國際制裁,台商開始大量西進所增生的經貿往來,成為鞏固兩岸關係的另一條關鍵脈絡。直至今日,中國的經商環境已經丕轉,經濟仍是中國與台灣之間無法忽視的影響事項。另一方面,若從中國謀台的角度,這麼多年來雙方關係的起伏,則或許可說是從「打台灣」到「買台灣」,再到今日的「既要買,也不忘說要打」。 台灣在傳統的兩岸關係中,由於規模懸殊,可「操之在我」的部分,始終不大;加上中國不是一個民主和平的國家,在國際間一貫運用其國力封鎖孤立台灣,意圖造成中國是台灣的必然出路。換言之,一方面有意促成路徑依賴,讓台灣跑不掉,一方面使得台灣只能成為壓不扁的玫瑰,必須在夾縫中求生存。這樣的發展路徑,大大限縮了台灣人向上躍升與伸展的舞台,以台灣人的聰明才智與靈活性格,台灣絕對可以更好,卻苦無足夠的突破點。 美國的印太戰略,最早起於二○一六年八月日本安倍首相的「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美國由川普響應到現在拜登成為主導者,足足講了五年多,終於在本週白紙黑字面世。這個以因應中國挑戰為出發的行動方案,台灣與台灣海峽是其中的核心議題,代表是相關重點國家共同的核心利益,藉以抗衡中國稱台灣為其核心利益。說白了,台灣成為區域的主角之一,這與過往「亞細亞孤兒」的地位相較,是多大的翻身!雖然是從安全問題為原點思考,但是印太觀念從概念到結盟實踐,肯定帶來全方位的緊密合作,包括與我們的新南向政策合流,擴散到經貿、科技、文化、甚至政治領域,所有耕耘的可能性。 美國藉由政治力量在印太打開了一扇窗,台灣印太關係自然成為新的路徑,以及新的選項;可以預測,它會在政治與經貿菁英階層領頭,匯聚出需求後,從質變到量變。只就專家學者為例,過去兩岸學者普遍吃香,未來除了戰略、軍事領域依舊看紅,其他部門恐怕要由印太專家勝出,成為社會各界諮詢探路的人才。逐漸,可能按照競爭力高低,包括語言適應能力,區隔出印太與中國的分途,威權中國的低成本等要素代表舊範式,擁有自由市場機制的印太才是新典範,任由台灣人撿擇,不再只能被迫鎖在中國。 當台灣成為印太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的視野還需要去討論中國分割不分割的問題嗎?這真是一場革命性的契機,台灣人要有意識的去追求才行。
鄒景雯 202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