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景雯相關文章

北京「對號入座」

北京「對號入座」

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最近在與台商交流的場合當眾宣稱︰「當前兩岸關係正面臨著和平與戰爭、繁榮與衰退的兩條道路、兩種前景的選擇」,公開將「戰爭與和平」這個詞彙明示為中國對台工作的主旋律,這個遲來的定調,不論是「圖窮匕見」、還是「對號入座」,都有謎底揭曉的效果。 (美聯檔案照)   稱其為「遲來」,在於這個語詞最早於去年十一月地方選舉前,已經率先由國民黨所登高一呼。當時,副主席連勝文在為新竹市長候選人林耕仁站台輔選時,首度直指︰二○二四將是一場「戰爭與和平」的對決。儼然是要發起前哨戰。連勝文當然不是在唱獨腳戲,後來國民黨政治菁英罕見整齊劃一,幾乎按照相同的曲調,和鳴了好幾個月的大合唱;不僅至今未歇,而且更加高昂。 宋濤是涉台系統的主官,由他出面證實國民黨與共產黨竟然「心靈契合」到這種程度,老實說真是不太聰明。宋濤不只是複誦關鍵詞「戰爭與和平」而已,他還進一步定義「和平」的三要件︰一個中國(九二共識)、反台獨、反外部勢力,說穿了就是反美日等民主同盟,否則即是選擇戰爭與衰退。充分反映了習近平時代的「特色」。猶記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前一週在兩岸關係研討會上的力圖轉圜,什麼戰爭與和平沒這麼簡單,賴清德只要不推修憲就沒踩紅線,大陸會盡力爭取和平統一云云,就算不是離題太遠,也是粉飾過度,顯然江澤民時代第一線的「交流派」,如今已成擺著好看的道具,根本無關宏旨。這是中國內部最寫實的變化。 習近平及其扈從流行「打開天窗說亮話」,這是專制政體在權力高度集中下,常見的「寧左勿右」。對於台灣來說,迷霧退去,反而有助於料敵清晰,未嘗不是好事。相對的,台灣這一邊也很難再以模糊策略,一廂情願地虛構中國的可能性,或以為在處理中國問題上繼續含混其辭,就可以在台灣選民的評量上輕騎過關。 從這個角度觀察,昨天有潛在總統參選人向台下咆哮︰你們要戰爭嗎?要戰爭就去投某某某,我就不信某某某票會愈來愈高。這個選舉選到瘋狂的場景,說明了幾件事,首先,誤以為獨裁者具有契約精神,可以商量「和平」,恐怕注定走不出格局。瓦格納首領普里格津不是在白俄斡旋下相信退兵可以保命嗎?如今卻與親信一同被迅速團滅,翻臉不認帳的普廷正是習近平沆瀣一氣的哥倆好。其次,在野陣營的最大致命點可能不在分裂,而在「敵我」定位自始錯誤。恫嚇人民從不是台灣領導人的條件,國家元首的責任應在保國衛民,豈會口徑一致以「戰爭與和平」公然威脅大眾?現在連國台辦都不禁掀出底牌、隔空唱和,幾位有志大位者今後不用切割避嫌? 「戰爭與和平」正被中國政府玩成死棋,相信已是定論。
鄒景雯 2023-08-25
賴清德「安全牌」效應

賴清德「安全牌」效應

賴清德表現給美國與中國看的,可以分為兩個方式︰在活動上,以舊金山的僑宴為例,現場僑民的情緒高昂,賴敲定的演講議題並未相應採取選舉場作風,而是鎖定台美在經濟、科技的合作範疇內全場發揮;在政治立場上,則是透過「彭博」專訪的適時出刊,言明「沒有所謂台獨路徑」,不會更改「中華民國」國號。(路透)     民進黨的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以副總統身分出訪一週歸來,他的「安全牌」打法,後續效應逐漸擴散,對美、對中、對台皆然。 所謂的「安全牌」抉擇,是台美兩國共商的產物,目的無他,在共同控管中國風險;因此既是高度的默契,也是兌現承諾的自制,雙方業已順利藉由這次的實際演練,建立出互信的合作模式。 這個模式的內涵是,儘管中國政府事前出言咆哮並以軍演威脅,台灣與美國並不接受老共所畫的這條威權紅線,一方決意要求過境,一方同意安排過境。在「慣例」的前提下,也許「政治性不高」但是「接待規格不低」,充分給予賴清德實質的禮遇。 眼尖一點的記者應該可以發現,過往副總統在美過境通常搭乘一般民航班機而非行政專機前往,因此受訪國的接待都是經過空橋而入,然這次美方安排的車隊則是直接駛進停機坪,讓賴清德一行在機邊直接上車隊,全程警力開道,在室外活動的安全維護亦是滴水不漏。很清楚,這是迎接外國元首、總理等重要國賓的做法。 賴清德表現給美國與中國看的,可以分為兩個方式︰在活動上,以舊金山的僑宴為例,現場僑民的情緒高昂,賴敲定的演講議題並未相應採取選舉場作風,而是鎖定台美在經濟、科技的合作範疇內全場發揮;在政治立場上,則是透過「彭博」專訪的適時出刊,言明「沒有所謂台獨路徑」,不會更改「中華民國」國號。這些表述,不受現場情境的激勵,可以穩健地把原本所設定的訊息,按照節奏精準輸出,既不多、也不少,相信已令若干帶有既定印象者刮目相看。 即如蔡總統所謂「遇到壓力不退縮,得到支持不冒進」,此一高度的「戰略定性」,相信絕對有助於賴塑造並提升台灣未來領袖的人設,而賴總說要延續「蔡英文路線」,也在國際社會增高了可信度。此舉,不只在讓華府了解他與小英一樣,也是可以緊密合作的區域夥伴,尤其在凸顯老共若無法自我管理,仍執意採取任何挑釁行動,都會更為單邊且無正當性。 賴清德的謹慎自持,中國又會如何看待?相信在戰略上,持續以「台獨」藉口在言詞與情緒上鞭打,以防止民進黨愈走愈遠,恐怕會是「內憂外亂」中的習近平政權改不了的慣性思考,昨日,對岸以「中共中央台辦負責人」的名義點名叫罵,配以在台灣周邊海域聯合演訓耀武揚威,即是例證。 但是值得觀察的是,總是標榜「實事求是」的中國政府,沒有明年萬一賴清德當選的備案?北京真的要如過去八年鐵板一塊,不在戰術上稍事彈性修正,以保留一點點與台灣政府打交道的空間?也絲毫不欲改善台灣完全靠向美國、背對中國的狀態嗎? 至於在台灣內部,賴清德順利完成出訪任務,成功達成一趟外交行動,也通過了多年來大家所戲稱的「面試」;這個門檻,會成為之後國民黨、民眾黨總統參選人的現成「障礙」,等於新增今後競爭對手赴美時能否跨欄而過的壓力。 涉外工作不比選舉內鬥,總要一展胸廓幾何,無法只靠批評罵人完事,在野黨必須好好準備。我們的國家,需要所有有志帶領大家的人,循正道,嚴肅思考將如何自證可以扛起肩上重擔?這不是唱高調,這是台灣的生存問題。
鄒景雯 2023-08-20
郭董拚了

郭董拚了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記者廖耀東攝)   郭董台銘決定要拚了!不過與其說「拚」,更精確的說法,應該是郭董決定下場「玩」一把,更能符合他的心境,也能解釋他的動機。 何以如此形容郭董這次插足他所相對陌生的政壇角逐?在於這陣子以來給他個人的經驗是:這局很好玩,因此不如就來玩一下,既然過程好玩,最後的得失就不是最重要的;萬一被他玩出個局面,不就更好玩了?於是他掂掂算盤,認為並沒有太大的損失。 這也就是說:下個月郭董會去申請為總統被連署人,並且透過各個系統展開連署。郭董對如何有效連署,由於幫忙他的「好事者」不少,因此十分到位。檯面下的布樁已經在各地展開,責任區也已大致就位;因為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故而眾多抬轎者早就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論其陣仗,轎夫比誰都急,郭董不上轎實在很難。至於外界戲稱民進黨會幫郭連署,這是不諳郭董動員網絡實作模式的外行話,即使為真,也屬於「亂槍打鳥」,頂多點綴性質,不會是郭董追求連署達標的系統性主力部隊。 已經七十三歲的郭董,怎麼會覺得繼續玩下去很好玩呢?當年購併夏普的曲折,想必給了郭董不小的「啟示」。這樁金額頗鉅的收購外企案,從二○一二年點火開始,一度在二○一三年破局,而後又在二○一五年重燃興趣,再玩到二○一六年陣前喊卡,最後在該年三月終於砍價成交,前後讓郭董「玩」了五年。商場上的紀錄,對照選總統之路,從二○一九年表態至今,不也一度熄火,今年捲土重來? 在兩條相似的路徑中,可以探測出兩件事。其一,既然郭董宣稱「這輩子沒想過困難是什麼」,表示風險評估並非首位,「有志者事竟成」方為其成功哲學,對於人生抉擇,「嘗試」的機率遠大於「退卻」;其次,夏普當年被逼到牆角,驟然削價一千億日圓,讓郭董以二折到手,給了郭董在政治上同樣的想像空間,只是現在的目標換成了國民黨、侯友宜,甚至民眾黨、柯文哲。 面對郭董的動向,國民黨人或心存僥倖,或螳臂擋車,坦白講,還看不出一個主動性的戰略因應。更嚴重的是,各為己謀,反而成為不少黨內菁英的主旋律。以民眾黨高虹安市長在立委任內設立公積金讓助理上繳遭到貪污起訴為例,若干國民黨立委參選人、乃至包括黨主席在內,竟選擇抹去兩黨的界線,明顯是爭取特定選區的選票考慮,而非以組織見長的國民黨,在總統大選應該建立必要的楚河漢界,以壓制民眾黨空氣票的正統戰法,實在予人莫非「各懷鬼胎」的不解。 單一突發事件的處置尚且如此,難怪郭董有備而來的行動,國民黨中央會不察不覺、無計可施至此。這種不設防線的對手,吸引郭董想要大玩特玩下去,又有哪一點奇怪呢?
鄒景雯 2023-08-16
郭董的下一步

郭董的下一步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前晚在苗栗縣竹南運動公園,舉辦「主流民意大聯盟」苗栗場造勢晚會。(記者彭健禮攝)   關心台灣選舉的各界人士,恐怕都會好奇一個問題︰郭董台銘到底會不會參選?目前並不具任何政黨黨籍的他,似乎對國民黨、民眾黨左右開弓,大家早已非常清楚他的訴求︰「先讓大哥做一屆」。換言之,郭董想選總統,侯友宜、柯文哲,看誰要讓? 國民黨侯友宜與民眾黨柯文哲基於兩點原因,當然都要「當仁不讓」,一是侯柯都已通過政黨提名的程序,擁有程序正當性;二是侯柯二人的民調支持度,目前都優於郭董,豈有高的讓給低的之理?這是公平競爭原則。由於遲遲無法達成交易,於是郭董近期積極展開「陸戰」,巡迴地方企圖四處建立灘頭堡,來重新累積自己的談判籌碼。 稱其在打陸戰,實際上是「挖牆腳」,畢竟郭董出身藍營,具人脈接近性;而國民黨長期結合地方派系,本有綿密的組織網絡,去年底九合一選舉才贏得十四個縣市版圖,地方議會更選出十六位議長(含苗栗李文斌)與十四位副議長,這些基層樁腳的向背,是郭董能否另開「由下而上」路徑,挑戰黨中央提名正統的關鍵,無怪乎他專門周遊國民黨執政縣市,想給朱中央多點顏色瞧瞧。 經過連日來的鋪陳,郭董確實展示了相對於中央黨部的「實力」。國民黨黨產自二○一六年起遭到全面清算後,如今資源分配權早已換手;政黨門面還能維持的基礎,與其說是台北的政治菁英,不如承認是地方派系撐起了招牌於不墜。此一主客易位的現實,在多金的郭董所到之處,更為凸顯;不論是彰化謝典林的主動退黨,屏東周典論公然為郭董動員站台,或是苗栗徐耀昌兩度「口誤」下架國民黨,無一不是在質問︰到底是國民黨需要地方派系、還是地方派系需要國民黨? 郭董的行動,業已起到「敲山鎮虎」的初步成效,這由國民黨主席與考紀會訴諸黨紀,以及侯友宜開始回防陣地,甚至柯文哲形同立誓將參選到底,可為佐證。然這也顯示「老四」的存在,光是出場的聲勢奪人,帶動的是緊張關係升高,還不足以令人拱手相讓,就如王金平這段話︰「郭台銘尚未明確表態選或不選,還有模糊空間」,可謂一語道破箇中三昧。說白了,郭董得玩真的,才有戲唱,若是玩假的,近者只能玩到九月十七日(申請為總統選舉被連署人截止)、最多十一月二十四日(總統選舉候選人登記截止),就得一鞠躬下戲台。 郭董的下一步是什麼?唯有郭董能回答,不過我們可以提前確知郭董每走不同的一步,他的後果是什麼?首先,郭董如果沒準備要啟動連署,他的政治煙火就只能放到下個月,一切船過水無痕;其次,郭董如果決心連署,且在十一月二日前完成並達到門檻,十一月十四日經中選會公告合格,那麼在十一月二十四日正式登記前,郭董即能取得坐上談判桌喊價的資格,這時其所謂「主流民意大聯盟」倡議在國民黨、民眾黨之間的縱橫捭闔才會如火如荼登場;其三,如果能夠走到十一月二十四日登記截止日,郭董要嘛退選,要嘛與國民黨整合,要嘛與民眾黨整合,機率各有不同,且為動態平衡,「四腳督」則為非理性選擇。有一點幾可斷言,民眾黨打算吃掉國民黨,國民黨要與民眾黨整合的可能性極低,在野要組成一組候選人的理想狀態恐怕只能停留在「理想」。
鄒景雯 2023-08-12
蔡政府的問候

蔡政府的問候

中國京津冀地區近日暴雨釀災,總統蔡英文為此特別以簡體中文在推特上表達慰問。(圖擷取自蔡英文推特)   八月一日晚上,蔡英文總統透過推特,針對杜蘇芮颱風在中國北京、河北及天津等地釀成嚴重的暴雨水患,親自表達關心與慰問;隨後,民進黨中央、陸委會、海基會,也一致對災民表示關懷;次日,總統府進而再宣布樂於對中方提供相關協助。這一系列的言語釋暖,顯然是建立共識後的集體行動,因此受到注意。 兩岸之間由於中國長期的武擴脅迫,已經冰封許久,類似的相互問候,可稱罕見,何以蔡總統要帶頭進行人道主義的展示?如果從時間點來找答案,八月一日適逢中國的建軍節,習近平政府一如以往採取耀武揚威的領導模式,因此形成強烈的對比。 八月一日那天一早開始,解放軍即派出十艘次共艦,與五架次共機侵擾台灣周邊海域與空域,中共傳聲筒並且全面播放其建軍九十六週年的宣傳片,除了滿目紅旗飄揚,其中特別報導七月二十六日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到西部戰區視察時對空軍的講話,習要求解放軍加快提高部隊現代化水平、推動整體作戰能力提升,還要提高領導備戰打仗能力。很清楚的,黎民在淹大水,中共的菁英階層則持續以高調的拳頭姿態在與世界對話。 最近一次讓北京顏面遭受挫折的大事,就外部而言,應該是七月二十九日拜登政府宣布提供台灣三.四五億美元(約新台幣一○八億元)的軍事援助。這個讓中國國防部跳腳的決定,其實是習近平政權不斷在台海升高敵意螺旋的反作用力,可以預見的後果之一;對內而說,沒有比火箭軍上層被徹底清洗更嚴重的忠誠危機。建軍週年之際,尤其是焦頭爛額的多事之秋。 蔡總統選擇在這個時候以簡體字向對岸致意,民進黨政府整齊跟進,首先,當然是降溫的善意,以具體作為緩和兩岸關係,協力台海的和平穩定,這是實踐民主台灣的正當性;其次,這也是向國際間示範受綜合壓迫的台灣,如何以文明的手段處理與中國複雜的敵我問題,印證美國軍援與世界助力的必要性,爭取國際博弈的話語權。其三,台灣國內正值總統大選的政黨激烈競爭,執政黨如何在美中對峙下,靈活處理台灣與中國的本質矛盾,是門生存課題,也有責任對選民訴求。 於是,面對杜蘇芮從台灣旁邊擦身而過,卻在中國沿海一路由南北上造成巨災,台灣政府遞上了橄欖枝,也有意向習近平政權送出政治訊號。今年下半年,需要中國理性看待的政治行事曆不少,八月有副總統賴清德過境美國紐約與舊金山,十一月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輪到美國舉辦,台灣將由誰出席,很早就成為北京的眼中釘,而後就是從眼前延長到明年一月的一路「介選」,台灣人認知「中國因素」的內涵是什麼?事實上,全由中國政府詮釋。如果一切必須以實力原則說話,那麼先禮後兵,也不失立場。
鄒景雯 2023-08-04
「下架」未必「上架」

「下架」未必「上架」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日前喊出,組主流民意大聯盟。(資料照)   民主國家選總統,最大的目的在擇定國家政策的領航者,能夠帶領大家一同前進,因此適格的總統參選人首要在向全民提出「願景」,也就是必須告訴大家究竟要把台灣帶到哪裡去?如果指不出方向,遲遲無法交卷,建立「上架」的條件,卻只有「下架」的口號,這是把人民作主這件大事,降格為「黨爭」(政黨競爭),既不尊重選民,也是政黨本身的倒退。 逐一檢視「下架民進黨」的「配套」,最早是「非綠大聯盟」。這是把選民以顏色進行分類(分裂),將深綠、淺綠一律排除在外,等於採取差別對待,不僅背棄了從政者即爭取成為公僕的基本認識,同時也昧於政治現實,有失理性計算。因為,總統大選正常情況下必須力拚過半,即使多組人馬角逐,也要盡可能選票最大化;若認為光憑著藍色選民即可勝選,這是公然傲慢,畢竟大中國意識形態(以憲法為名,自認擁有中國大陸與蒙古)在台灣的意見市場正在逐漸衰亡,一木並不足以獨撐大廈,怎可嫌票太多? 藍營政治菁英接著提出「在野大聯盟」。或許是發現「非綠」極度不當,意圖有所修正;不過同樣沒有解釋「所為何來」、「所為何事」。「在野」在中央固有執政黨之外的所有,具擴大之意;但是在地方版圖上,所謂的在野聯盟卻擁有高達十七個執政縣市,各個都是名符其實的執政黨,負有地方治理的責任,當然也承擔施政的包袱;何況明年同步有立委選舉,在野聯盟的現職立委是要努力繼續、還是被下架? 其三又發明了「執政大聯盟」。相對於前者,應該是意喻一起爭取執政。這次不待外界再度皺眉,侯友宜陣營的金溥聰已經率先發難,日前公開挑戰朱中央,他的訴求可受公評,國民黨不但應該整合出共識,還必須回答:以執政為目標,白話就是以掌握政治權力為標榜,在缺乏價值號召下,這是不是目前「非綠」、「在野」、力求「執政」的一群,之所以混戰成一團的原因? 最近,藍營頭人另行新倡「主流民意大聯盟」,顯然要推翻以上三者。然什麼是主流民意?依其敘述,似乎只是換個名詞,仍是將六成選民指為是主張「下架」者,接下來呢?沒有了。大聯盟要拿什麼本事「上架」?繼續莫衷一是。 回顧這四個階段,稱「下架」只是徒有口號,其來有自。我們的國家正處在世界格局劇烈轉換的關鍵時刻,從國際政治、國家安全、經濟發展到人民生活,全都要有因應對策,並能建立共商的文化;在此之前,珍貴的多元論辯,無疑是最佳的競選過程。但是很可惜的,截至目前為止,這麼多候選人,空有熱鬧有餘的表象,卻一致攪拌於廉價的「下架」,以為可以訴諸民粹、輕鬆洗腦,不但把總統的角色綜藝化,試圖將群眾弱智化,更是視台灣的集體利益為兒戲。這是二○二四年該有的圖像嗎?相信選民都有答案,也會透過選票回答這些競逐大位者。
鄒景雯 2023-08-01
蔡英文二階段交棒

蔡英文二階段交棒

蔡英文很早就計畫要交棒給賴清德。(資料照 )   國內兩大政黨已經先後召開全國黨代表大會、完成總統參選人提名程序。民進黨現為中央執政黨,國民黨是在野黨,因此兩黨最大的區別:民進黨是「交棒」問題,國民黨則不存在這個問題,而在能否爭取「輪替」?換言之,民進黨是想辦法要交好棒,國民黨要極力讓對手交不成棒,是不同的攻守概念。 即因為交棒任務重大且艱鉅,畢竟台灣自民選以來沒有一個總統交成棒,蔡英文記取前任元首不事準備、或不願準備的教訓,很早就知道要積極思考並著手相關事宜。大約兩年多前,是蔡總統「第一階段」不露痕跡的開始,這時可稱為「交代」,接力棒放在身後還沒拿出來。她交代副總統賴清德做這個、做那個;其中比較敏感的包括:「好好與陳建仁(任職中研院)合作,他會對你幫助很大」,還有國安系統的傳承與累積很重要,「可以多鼓勵顧立雄(當時已任國安會秘書長)。」 今天回顧那時的「線索」,是有脈絡的布局,主觀如此,客觀環境也未出現太大變數的干擾。因此可以說總統到底是要做些什麼?必須具備哪些實務認識?賴清德已經逐步「實習」了兩年多,尤其在國安、外交、國防領域。蔡英文的「計畫」,唯一受到較大更動的,應該是二○二二年十一月底「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蔡被迫提前交出黨主席,賴清德並決定參選黨魁,造成「第二階段」的時間點不得不大幅提前,在黨內無人競爭下,賴清德提早就參選位置,蔡英文則在二○二三年春節過後選擇陳建仁擔任行政院長,來修復流失的民意,好為下一次朝野大戰進行部署。 「第二階段」交班的具體實踐,在今年愈來愈明顯,除了內政部分,府院黨不斷聯手出擊,例如賴清德率先主張補助私立大專生學費,陳建仁內閣隨後加碼政策宣布,即是諸多案例之一;此外特別值得突出來看的,則是國安這一塊,賴清德除了以副總統身分每週固定參加由蔡總統主持的會議,與國安、涉外首長同席與聞國家大政,事實上,蔡總統所任用的第一線官員,都是賴清德諮詢的對象,與其說「蔡賴合體」,更貼切地說他們是同一個團隊。與台灣打交道的美日等世界大國,都很清楚賴清德是蔡英文的交棒對象,賴清德涉外事務的聯繫,許多是由英團隊幕僚在執行,老早是現在進行式。若干不識現實運作者,想像英的國安外交團隊與賴的團隊是「分列式」,(甚至謠傳賴八月要過境邁阿密,胡說賴想拜訪AIT總部),實在是牛頭不對馬嘴,不值一哂。 不僅如此,賴清德十分清楚:不同於選舉文宣人才講求創新,要求「獨特性」,國安外交團隊在任何一個政黨都一樣,需要與時俱進、長期培養,通常是沿用、再累積,一棒接一棒,如蔡英文是李登輝的國安諮詢委員、陳水扁的陸委會主委,其他人也很容易拉出一長條履歷,因此「延續性」很重要,所以賴清德明年五二○之後如有機會,他會繼續任用蔡英文的團隊,在共事的基礎上,這已是共識,也是另一層次正在努力中的交棒與接棒。
鄒景雯 2023-07-24
國民黨在美奔走

國民黨在美奔走

  藍營的前政務官與學者專家近來密集勤走美國,與美國政學界就國民黨今後的對美關係與兩岸政策走向說明溝通,以期化解來自華府的疑慮、拉近彼此的信任距離。 (資料照)   美國對於台灣、甚至對於台灣的大選到底重不重要?一句話很傳神,「口嫌體正直」,別只看他們講些什麼,觀察實際的行動,才能反映真相。真實的情況是,台灣的各色陣營都很在意美國,包括為數頗眾的支持者傾向「疑美論」的政黨,正不斷在美國奔走中。 就舉最大在野的國民黨來說,不要看他們平時什麼「保持等距」、「不要當強國的棋子」、「不做美國的馬前卒」,捶得胸口烏青,當參選人請出曾經擔任駐美代表的金溥聰出來兩肋插刀、操盤選舉,不必懷疑,這就是一個必須正視與美對話的象徵。除了金溥聰做為指標,藍營的前政務官與學者專家,例如黃介正、秦日新等等,近來也密集勤走美國,與美國政學界就國民黨今後的對美關係與兩岸政策走向說明溝通,以期化解來自華府的疑慮、拉近彼此的信任距離。畢竟,國民黨不操持外交事務已經超過七年之久,這不是一段很短的時間。更何況,擔任反對黨的這些年,採取政策對抗者不知凡幾,開放美豬問題即是其一。國民黨當然需要加速重新暖機。 在國民黨近來與美國官員、智庫進行互動重建的過程,最有趣的事情就是被問到了兩個問題,一是,美國對於蔡英文的執政路線,相當認同,國民黨如果執政,是否會延續?二是,國民黨是否將致力維護台海的現狀?這兩道提問,實則互為表裡,是同一個議題,蔡英文一貫主張以「中華民國台灣」,維持台海和平的現狀,也提出「四項堅持」︰堅持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堅持主權不容侵犯併吞、堅持中華民國台灣的前途,必須遵循全體台灣人民的意志。 據了解,當美方人士私下詢問藍營代表,曾要求就前述問題「表態」,多數會承諾國民黨一定會協力捍衛現狀,而且他們理解也支持蔡英文的宣示。不過,美方並不以此為滿足,曾建議國民黨的領導人,包括參選人,應該公開提出保證。然而截至目前為止,相關立場似乎仍「說不出口」,大眾並未聽聞類似的表述,可能是擔心會引起另外一個致力所謂「統一」者的跳腳吧?反倒是賴清德則是頻頻強調「維持兩岸現狀」,並以「四大支柱」延續蔡英文路線。 最近有另個題外話是有關「走近白宮」的討論。台灣總統參選人要走近中南海、還是走近白宮?進而在二者中選邊站,到底是觸怒北京,還是觸怒華府?這是一個邏輯問題。拿二○二三年的金融時報與二○一一年的金融時報做比照,這則是一個事實問題。事實是,兩例根本無法比擬。蔡英文當年的對象是歐巴馬政府,可說是無線可通;蔡政府現在的對象是拜登政府,隨時桌上拿起來就可講話,早已今非昔比。這由金融時報「自行平衡」,在同一篇報導,先說美方關切、又說白宮否認,即是證據。這可不是蔡英文當年投訴無門的景況。在這個堅實的結構下,與其在對手的願景裡尋找見縫插針的機會,還不如趕快去彌平自己的巨大鴻溝,才是務實。就如前述美國人問的:國民黨會不會繼續蔡英文八年的路線?
鄒景雯 2023-07-21
馬英九的500萬

馬英九的500萬

馬英九基金會邀請五所中國大學學生團來台交流。(資料照)   前總統馬英九所屬的基金會,最近花了五百萬元,邀請三十一位中共學生與六位陪同的中共人員,到台灣進行為期九天(七月十五日至廿三日)的參訪交流。之所以稱之為中共團體,在於這三十七人名單係經對岸挑選,由北京大學的黨委書記郝平帶隊,學生俱為共青團成員,不是一般常態分佈的普通中國學生能夠公平爭取。 招待這樣的團隊來台灣,主要目的,其實馬英九自己說了,也就是今年三四月間他帶團訪問中國,受到對岸幾個學校的熱烈回應,因此他決定延續類似的交流。很清楚的,這是其個人的禮尚往來,並無法上綱為兩岸關係的改善、甚至侈言有助和平,解放軍的機艦這幾天照樣進行侵擾,沒在客氣;同時由於許多行程的安排純粹是觀光旅遊,若要宣稱此行為雙方學生的交流,在比重上也相當有限。五百萬的效益若此,既然馬英九認為「這是七十三歲最好的生日禮物」,外界當然只能尊重他快樂就好,其他人恐怕無法樂得起來。 因為,類似此種由中共片面准駁兩岸大小事務的模式,充斥在各項領域之中。真要談雙方學生的正常交流,中國政府應該盡早重新開放其一般學生申請來台灣就讀才對。台灣政府是在二○一一年起開放中國(不含港澳)學生報考台灣的國立研究所與私立大學,二○一四年進一步開放國立大學可招收五名以內的中國學生,而後並不斷就其權益討論鬆綁,這是馬英九任內的開放措施,二○一六年蔡英文上任也並未改變,但是到了二○一七年,先是由對岸福建省以「形勢嚴峻」為由,通令各高中慎重考慮來台灣的申請,再是二○二○年,中國教育部正式宣布因為疫情管控的考慮,逕行暫停該年全國畢業生赴台升學就讀的申請,直到今天仍無任何檢討。反之,對於吸引台灣學生到中國升學,中國這些年持續推出招攬辦法,無一日間斷,疫情三年亦同,形成「有往無來」的反交流。 馬前總統如果視推動兩岸學生往來政策是其「貝比」,大可在實質層面多著墨,外界絕不好批評他是自我感覺良好。如果花了捐助者的五百萬,卻只能招待共青團的樣板學生,靠「特權」來台灣免費玩幾天;廣大的中國學生卻在「台灣禁區」的指令下,被中共政權排除在來台見聞的機會之外,相信這應該不是馬英九基金會的宗旨。 其實何止教育,兩岸人民的旅遊何嘗不也是如此。中國共產黨從專制出發操作兩岸,向來是為共產黨所用;台灣人從文明的角度處理兩岸,如果做不到為台灣所用,至少要做到不為共產黨所用,否則不就成了「二百五」,只有五百的一半。
鄒景雯 2023-07-17
打「琉球牌」的算盤

打「琉球牌」的算盤

最近一個多月以來,中共黨媒與扈從文人不斷鼓譟「琉球未定論」,隨著上週沖繩知事玉城丹尼訪問中國受到高度禮遇,達到了擺明要「敲山震虎」的高峰。北京再度玩弄「琉球牌」的算盤,實有諸多目的,其中唯恐美日在琉球群島部署陸基中程導彈,恐怕才是中國最最擔憂的心頭大患。 中國時隔十年再度鼓吹琉球未定論,引發關注。圖為七月五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見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會長河野洋平(中)和沖繩縣知事玉城丹尼(左)。(歐新社資料照)     中國前一次計畫性的密集炒作「琉球未定論」,大約是二○一三年前後,相距已有十年間隔。今年,對岸重起爐灶,同時斧鑿更為明顯,很快就引起相關國家的注意與討論。這一波的琉球定位問題,先是五月間由中國媒體與網路開始帶頭「暖場」,主動觸及琉球國與沖繩獨立等字眼的提出;接著六月四日,人民日報在頭版刊登「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一文,內容述及總書記習近平在考察中國國家版本館時,藉由一份明代藍格抄本《使琉球錄》,逕稱該手稿紀錄釣魚島(釣魚台)是中國領土。習近平則回應:「我在福州工作的時候,就知道福州有琉球館、琉球墓,和琉球的交往淵源很深,當時還有閩人三十六姓入琉球」,迅即進入「主題」確定;而後中國學者緊跟著進入「論述」階段,該等在「施政權」非「主權」上作文章,大力鼓吹琉球乃日本邊陲論。 以上三個宣傳波段,在玉城丹尼於七月三日到訪後,交織的更加脈絡分明。玉城丹尼是有名的親中派,這回為期一週的受邀行程,稱其完全配合中國的脾胃出菜,應該不過分。其中有三件事值得逐一標註,七月三日,他透過環球時報刊出:不能因「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使得沖繩淪為戰場的專訪;七月四日,到北京通州區琉球國墓地祭拜;七月六日轉往福建,特地參觀了福州的琉球墓園,此地埋葬了明清時期在福州去世的琉球船員和留學生,還有以派赴中國朝貢的琉球人作為據點的琉球館。這些安排,包括立場表態與強化中琉的歷史連結,這些鋪陳,台灣人一看就懂,因為中國一向正是以類似的手法在對付台灣的。 中國刻意的玩弄「琉球牌」,具有多重目的,但是有一點,至今無人論及,如果把時間倒推到去年,很快就會察覺出更早的一個脈絡,即去年的七月八日,中國先由環球時報施放日本軍方將協助美國在西南諸島(琉球群島)部署中程導彈部隊的消息;七月二十八日,中國國防部則以回答提問的方式發文指稱「如付諸實施,中方必將予以堅決反制,美日對此不應抱有任何幻想」。八月間裴洛西訪台,中國解放軍對台灣周邊海域進行脅迫式的演習,八月四日首日,竟有五顆導彈落在日本專屬經濟區之內,馬上引起岸田政府的強烈譴責與抗議,中國此舉,等於讓安倍所謂「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無形中也給予在沖繩縣境部署中程導彈以嚇阻中國侵擾日本的正當性。 不論北京在去年八月的彈著是有意或是意外,對其造成的效應,應該是知之甚詳。如果連結到今年習近平到國家版本館的演出,以及經由親華派河野洋平帶團訪中,並且夾帶沖繩知事的戲碼,可以合理推論這是北京對於中程導彈設置的恐懼,以及希望鬆動與突圍的反制措施之一。畢竟,第一島鏈的既有圍堵中,如果再增加日美以中程導彈基地扼住宮古海峽的進出,這對中國是多大的震懾?
鄒景雯 2023-07-10
一次「選邊」的投票

一次「選邊」的投票

在「選邊」的時代,大大小小都要表態。圖為決定選在美國設廠的晶圓代工大廠台積電。(路透檔案照)   在台灣政界,誰都能朗朗上口地緣政治已經發生了劇烈的變化?但是怎麼變?原來是如何,現在變成如何,差別又在哪裡?很少聽到有人可以一語道破個中三昧。地緣政治的變化影響全世界,尤其,台灣位處地緣政治的前緣,從國家、政府、企業到個人,誰都無法置身事外,因此怎麼可以不通透了解。 要簡單說破當今地緣政治的改變,其實四個字就可以講清楚,過去是「分工」的世界,現在變成「選邊」的時代;不管同不同意,要為國際接納,以生存壯大,必得要站隊,同時十年內還看不到盡頭。在這個全新的浪潮之下,許多舊的國際關係、國際貿易概念,包括等距關係、中立(避險)、世界工廠、商品一體化等等,已經很難再完全適用。 這個現象每天都在發生,任人無法視而不見。例如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聯合國大會上不斷在進行選邊,中國以為「棄權」可以卸責,如今烏克蘭重建的大餅就沒有中國的份;又如印度信奉「不結盟」政策,然而總理莫迪終究選擇前進華府,與拜登達成多項國防與經濟協議,原因無他,正是應對中國威脅。政治、軍事上如此,供應鏈重組更是不落於後,如台積電到底要赴美設廠還是赴中擴廠,豈容模糊空間?甚至,蔣尚義、楊光磊投效中國中芯多年,最後必然要決定離開,回歸美國籍選擇。 在「選邊」的時代,大大小小都要表態,因此台灣現任政府已經站邊,半導體業已經站邊,正在競選下任總統的人能不站邊嗎?於是,我們果然看到所有檯面上的參選人近來紛紛都表示了立場,有人要重啟與中國的服貿貨貿談判、有人向「九二共識」低頭,有人力主「和平協議」,有人則堅決反對以上,一時間確實兵分兩路、壁壘分明。「選邊中國」與「選邊美國」,似乎呈現「三打一」的局面。 三位有志角逐大位者被歸類為「選邊中國」,肯定會表示異議,不過這是中國政府分的類,不同意可以向北京提出抗議。美國華爾街日報前不久才報導,在國務卿布林肯訪問中國期間,受到對岸官員百般試探對於台灣大選的偏好,中國誰都沒提,單單點名賴清德一人,十分擔憂美國會幫助賴清德勝選。以北京「唯一關切」的程度,不就反證中國認為其他總統參選人不在中國的對立面嗎?不只中國自曝「選邊」,在不容騎牆的年代,這些參選人的「選邊」也業經北京認證。 二○二四大選故而變得格外關鍵,這是一次台灣對外選邊的投票,選邊的總統未來很可能會透過政策的推行,影響台灣的政治選邊、經濟選邊、國防選邊、生活選邊,導致制度選邊。即使不主動而為,也有很大的機率將因未選邊美國而被另一方採取對策因應。這是多麼嚴肅的課題。相信,必有被認知為「選邊中國」的參選人不自知這種連鎖效應,那麼請徹底體悟在「選邊」的時代,究竟要向國人與國際重塑自己是個站在哪一邊的領導者!
鄒景雯 2023-07-05
低調的中共七一

低調的中共七一

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二年紀念,北京除了透過黨媒發布了兩篇習近平講話之外,這一天幾乎是低調度過,沒有看到任何辦喜事的氣氛外露。習近平主政下的第十一年,中國共產黨今後究竟何去何從?經濟走勢恐怕將成為其最嚴峻的大山。    習近平。 (彭博檔案照)   事實上,這兩篇習近平講話的本身,已經透露出異常的低迷。第一篇是由新華社所發布,實則是六月三十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的「開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第六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在會中強調,「我們絕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絕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數典忘祖就等於割斷了魂脈和根脈,最終會犯顛覆性錯誤」。第二篇則是《求是》所出刊,乃習去年春在黨校的講話全文,其中最有趣的是:「如果我們培養出來的人都不信奉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不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面旗了,就會發生東歐劇變、蘇共垮台、蘇聯解體那種『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悲劇!」 七月一日這種日子竟然要中國人民讀這兩篇文章,是不是沒有慷慨激昂、只有滿目淒涼?首先,習把馬克思主義比喻為魂脈,中華文化是根脈,這是繼中共二十大報告「將馬克思與中華文化相結合」之後的再推展,也是毛澤東所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運動口號的延續,然就內涵,這二者扞格居多,既然認異國的階級鬥爭思想為祖,無疑是對中華本有文化的稀釋,甚至根本是魂不附體、狗屁不通。完全經不起辯證。早年中國民智未開,難免任政治菁英鬼混,到今天,還有幾個中國人會受唬弄? 這就難怪習近平會到中共黨校去訓話年輕幹部,《求是》舊文新印,顯然「不信馬」、「不信共」的社會現象持續嚴重。去年習近平內部講話時,俄羅斯才揮軍未久,他已多所感嘆「我們這支隊伍裡不能有膽小鬼,更不能有心懷異心、身在曹營心在漢、同床異夢的人」,現在,目睹瓦格納叛變、普廷無法收尾,老大哥不再堪任對抗西方的緩衝,豈不早非「不堪回首」、而是危機四伏? 習近平在意從東歐到蘇聯的骨牌式倒台,可見中共做為世界上執政最久的共產黨,習近平肩上的壓力愈發沉重。從其針對黨內「膽小鬼」的指控看來,中國內部有人清楚共產黨在世界各國逐步消亡,全是僵固的經濟政策受到意識形態箝制,無法及時解決人民的經濟困難所導致,想必也大有人在,提出了市場經濟、放權讓利的主張,希望恢復鄧小平以來的發展路線,以延續共產黨統治的基礎,不過全被習近平給掃地出門,這由去年一中全會與今年三月政府換屆的對岸黨政名單確定,可以一覽無遺。 換句話說,習近平是哪裡沒路哪裡去,執意走上了意識形態壓倒一切的路子,而且幾個月下來,愈走愈黑暗,疫後的應有復甦,全然不敵美國發動科技戰的用力打擊、外資外企轉移生產基地以避險、以及國內惡性循環累積爆發,各種經濟數據前景黯淡,等等的抵銷。甚至,「魂脈」「信馬」的謬論愈放送,就愈顯示經濟無方、人心不穩的情況襲人。這是一體兩面,低調其來有自。
鄒景雯 2023-07-03
中國為何認輸

中國為何認輸

中國駐歐盟大使傅聰本周二接受卡達半島電視台訪問時說,不反對烏克蘭收回所有的領土。傅聰這時發表不惜得罪普廷的講話,可以說習近平挺普廷業已到了「臨界點」。(取自「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歐盟使團」官網)     中國駐歐盟大使傅聰本週二在接受卡達半島電視台訪問時說,他不反對烏克蘭收回所有的領土。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段發言?他的表態如果是中國的政策風向,代表著什麼意思?原因與目的又為何?國際間出現了諸多猜測。這個問題對於台灣來說,當然具有意義,我們不能茫然不知,或置身事外。 傅聰的類似態度不是頭一遭,今年四月他在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已經初步表達了類似的看法。當時他比較委婉的用詞是︰中國並不承認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與頓巴斯;於今,傅聰無疑是更進一步的明確表述。前後相隔兩個月,烏俄的情勢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上週六突然爆發瓦格納集團的叛變事件,這個時候再來看傅聰的講法,無疑更加的清晰,我們不宜再視為是「風向球」,而應該是「有備而來」。 傅聰敢這樣講,當然是意識到俄羅斯的敗象無法再繼續「視而不見」下去。中國「撐」到現在才露出口風,與當初習近平公然與普廷承諾中俄合作「無上限」有關;然而事已至此,中國基於自己的國家利益,即使已經晚了,也不得不設下「停損點」。因為,早在今年五月,由日本主導的G7峰會之所以能夠擴大網羅澳洲、印度、巴西、韓國、越南、印尼、葛摩(代表非洲聯盟)及庫克群島(代表太平洋島國論壇)等八個非成員國與會,而且澤倫斯基也親自前往尋求支持,背後很重要的支撐點就是︰這個國家全都看到了俄羅斯的可能下場,因此當岸田文雄招攬時,願意積極「選邊站」。以北京的情報網,怎麼可能不知道大勢不妙? 於是,傅聰這個時候再出面發表不惜得罪普廷的講話,可以說習近平力挺普廷業已到了「臨界點」,中國必須針對從去年二月二十四日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以來的政治選擇「認錯」、「服輸」,以降低一路「站錯邊」的代價,否則勢必會被普廷的最終失敗給拖垮。 什麼事情讓習近平驚覺到必須回歸理性決策?除了六月二十四日瓦格納的「窩裡反」給莫斯科帶來威信重創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行事曆,就是六月二十一日一連兩天的「烏克蘭重建會議」已在英國舉行,當天有四十二個國家、跨二十種產業的五百家企業,正式加入了「烏克蘭商業約定」平台,這個行動說明︰國際間的主流視線已經往前推了好幾步,開始在著手進行「重建」階段的部署與分配,以提前「站位」龐大的建設資源與利益取得,可不再是眼前烏克蘭境內的反攻進展、或是普廷何時低頭退兵而已。 根據英國外交部的宣布,烏克蘭重建預估投入的金額將超過六百億美元,是二戰以來成果最豐碩的會議。檢視公開的參與國家與國際組織,美國與日本的形象活躍,請問中國在哪裡?自認做為「G2」之一,可以再惹惱烏克蘭下去,跟自己的口袋、或國家角色過不去嗎?在台北都看得懂,在北京不至於麻木不仁吧? 中國的轉向,告訴我們很多事,台灣從頭到尾站對邊,未來也不能自外重建之列。這時看到國內若干總統參選人還在把頭埋在中國的沙堆裡,國人應該如何評價他們?理當無需贅言了。
鄒景雯 2023-06-30
1998年的明鏡

1998年的明鏡

在台灣選總統,頭條大事是中國問題的處理,或者稱為兩岸關係,不僅無從迴避,也必然要沉澱出一套因應共產極權的哲學、戰略與戰術,否則沒有資格掌舵台灣這個特殊的國家。如何品評各黨提名人是否夠格?其實很可以從細節的討論中找答案。 海基會前董事長辜振甫(資料照)   例如,最近不少人都談到與中國對話的重要性,甚至自我澄清二○一四年其是「反黑箱」、不是「反服貿」,於是被他黨群起譏諷是「變來變去」。這類議題不是不能「解釋」,但是競逐大位者的中心思想究竟是什麼?不宜被操作一時的需要所掩蓋,否則很容易自斲格局,失去了國家領導人必須具備的高度。 台灣與中國不乏政治往來的過去,可以參考經驗,也可以做為借鑑,理論上應該更有超越前人的機會才對,但是當代的政治人物似乎總以為天縱英明,於是忘記歷史,令國人掩面不忍卒睹不打緊,讓敵人輕視為可以操縱的傀儡,才是最大的不幸,實不為眾所樂見。 試舉一個值得學習的案例,一九九八年兩岸歷經九五、九六年導彈危機,在上海重啟了中斷多年的「辜汪會談」,辜振甫甚至獲邀前往北京與當時的中共總書記江澤民會面,李登輝政府有意緩和對峙,積極回應對岸的促談,固然是成行的主因,但是二十五年前的國民黨主席就已經很清楚與共產黨打交道該如何「為我所用」,掌握主導權。 猶記李登輝當年給辜振甫率領的訪中團下達了十分清楚的指令,首先是︰「誰說會談就一定要有結果?我不要你們簽什麼協議回來,我也不會用這個來給你們打分數」;那麼到底要去幹嘛呢?接著,李登輝交代兩件事,在中國要談「台灣的民主」,對國際則要宣傳兩岸「主權對等」,一點也不能打折扣。 有了明確的領導,第二步要有幹練的執行,九八年十月十八日在釣魚台賓館的「辜江會」,辜振甫除了打出兩岸可以切磋民主,以及台灣可以協助農業的兩張牌,最精采的,還包括辜沒有迴避江「政治性談判」的出題,他直率地以「台灣的定位問題」,也就是「你把我看成什麼」,做為對江澤民的回應。這樣的底氣,與今天自認擁有兩岸通行證的眾多國民黨後人,一再於京官面前端坐聽訓、複誦「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彷彿不知尊嚴幾何的表現,真有如雲壤之別。而這卻就是他們「捍衛」中華民國的方式。 台灣面對中國,是一道七十多年來必考的考古題,如果以一九九八年這個例子做為一面鏡子,可以照見當年人物的巨大形象,並且反映當前許多政客的猥瑣與卑微,無怪乎中國政府曾視台灣總統是一個「可敬的對手」,今天卻是區區一個「兩制方案」的設計師,即可對諸多政黨要員招之即來、揮之即去,這怎會是「進步」?何能匹配台灣?
鄒景雯 2023-06-24
「和統」與「武統」

「和統」與「武統」

  中國在廈門舉行「海峽論壇」,廣邀台灣在野政黨前去捧場,國民黨由副主席夏立言率團赴會,並會見中共中央政協主席王滬寧。(國民黨提供)     中國主導的「海峽論壇」正在廈門舉行,廣邀台灣在野政黨前去捧場附和;另一方面,解放軍的機艦持續在台灣的周邊海空域進行灰色地帶的脅迫,未曾稍止,在和戰兩手之間,習近平究竟在想些什麼?關係到何者才是台灣的有效對策。 多數人都同意習近平是個有別於江澤民與胡錦濤的中國領導人,其中有人格特質與制度使然的雙重因素。習近平的權威式領導,不足以說明他與前任行事邏輯的不同,十年任期制約的存在與否,也是個不可省略的關鍵因素。二○二二年十月在中共二十大拆掉權力天花板並且遂願稱帝的習近平,此後面對台灣的心態,不但具有個人的特色與需求,而且恐怕也將與過去十年的他有所改變,台灣必須正視。 以往的中國政府講堅持「和平統一」與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我們可以解讀「和統」是最高戰略目標,「武統」則是戰術運用,幾十年的歷史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然而二十大之後的習總書記、習主席思考「和統」與「武統」,或許應該以「準備好了」與「尚未準備好」為分界,現在透過王滬寧的「設計」,大吹大擂民主協商,揪團反台獨、呼應兩制台灣方案,說穿了是北京自忖軍事整備尚未準備好,打不贏所以不打,用講的;一旦中國認為準備好了,或美中軍力失衡時,即是習近平極可能冒險的時刻。這由二十大之後,習近平在多個軍委會議的場合,強調:全軍要堅持聚焦備戰打仗,加快構建新型軍事訓練體系,全面提高「打贏能力」,可以嗅出氣味。 從習近平的思維可以得知,要讓習近平保持「和統」政策,不能採取「武統」手段,台灣最重要的作為就是不斷提升自己的防衛力量,擴大與民主友邦軍事同盟,透過國際的集體武裝,來讓習近平每天一覺醒來,都得知難不前;而不是以為靠著奔赴對岸宣示:九二共識、反對台獨,讓習近平開心,就可以假意讓「和統」無限期地搬演下去。稱其假意,是我們基本上願意相信國民黨、民眾黨主張「中華民國」是講真的,倘若這些政黨是講假的,那麼「和統」就成了它們的真的。 不過台灣人千萬不可對「和統」心存幻想,習近平實施帝制後的「和統」,將與一九七九年所謂「告台灣同胞書」以來的內容,徹底是兩回事。事實上,習近平的實際作為在香港反送中之後已經「小露身手」,當今北京對香港異議空間的全面殲滅與禁錮,雖是一面明鏡,但仍不是台灣萬一同意赤化後的「寫照」,因為台灣與香港不同,台灣在民主化的過程中,已經完成並始終在強化國族意識的建立,「我們是一個國家」早已是二三○○萬人的共同信念,香港則沒有這個過程,當習近平面對這兩種不同的對象,要進行完全控制時,施加的力道絕對不同。 換言之,處理香港是小菜一碟,解決「和統」後的台灣,肯定要比照新疆、西藏模式,更過之也不令人意外。盧沙野公開宣稱統一後要「再教育」台灣人,當然就是習中國的劇本;李毅狂言「為了統一可以死一.四億人」,視中國人螻蟻不如,台灣人在獨夫眼中又何足惜?專制國家的野蠻程度,從不缺歷史教訓,現在更在中國領地以進行式上演。這種「和平」,哪個台灣選民會同意消受?
鄒景雯 2023-06-19
交流與慰安

交流與慰安

海峽兩岸的「交流」,狹義的講,可以上溯到一九九○、一九九一年,半官方的海基會與海協會先後成立,至今已經超過三十年,當年甚至是海基會在先,可以說「交流」在台灣從來不缺乏意願。二○二三年的今天,台灣與中國之間的「交流」居然會成為爭執的焦點,恐怕與若干人對「交流」的定義認識不清所致。 海基會。 (資料照)     有關兩岸交流的提問,最近就出現在AIT處長孫曉雅的訪問之中。孫處長回覆:美國也在尋求與中國更多的對話與交流,因此不會阻止其他人要這麼做,其實台灣三個政黨都有這個意願。美國外交官的表態中規中矩,讓媒體挑不出語病,也顯示出這個問題出在台灣國內的歧見,以及對岸中國政府的姿態上。 美國當今的戰略觀視中國為「最重要的競爭對手」,在動用強勢的軍力壓制下,與中國展開外交斡旋,目的在進行預防性措施。中國基本上被台灣普遍認知是「境外敵對勢力」,公開宣布要以和平方式吃掉台灣,也不放棄採取武力手段。雙方的量體懸殊、體制不同,台灣如何把握「交流」的對等、尊嚴與實益,促進真正的相互理解,則需要周旋的堅持與耐力。如果懼於強權,前述條件皆不顧,只為了委曲求全、低頭討好,則成了名副其實的「慰安」;更不堪者還夾雜了私利,於是被解放軍少將朱成虎一語道破,直斥國民黨前去「騙吃騙喝」。後二者,均不配忝稱「交流」。 習近平時代,幾乎已無「中華民國」的空間,相信台灣各政黨心裡有數,否則不會繼「九二共識」之後,續有民主協商「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提出,並在二十大之後如火如荼在開展,今年並成為推動元年。在這個共產黨鼓動的人造海浪下,台灣各政黨如何穩舵有序交流,不致淪為慰安大隊或混口飯吃的詐騙集團,是一個嚴肅的課題,這不是誰在抹紅的諉過,而是敵人如何看你的問題。 如果一個政黨或一個總統提名人認為以上都不如「和平」來得重要,那也行,應該誠實告訴國人「中華民國」可以彈性放棄,也沒有資格再以「中華民國」捍衛者自居,才叫做表裡如一、言行一致。如果口口聲聲把「中華民國」掛在嘴上,卻在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時卑屈到沒有底線,不要說中國看不起,更坐實在台灣也是在「騙吃騙喝」。 其實,兩岸間數十年的互動,「可預期性」很關鍵,換言之,一貫,是累積信任的基石,暴衝,則是凶險的大忌。如果一會說「兩岸一家親」,一會又說要組織網軍,每年癱瘓中國的高鐵、ATM,十足挑釁,形同宣戰,這才是最危害台海的引戰。以這種輕佻,若侈言要去交流,豈不極似炸彈客,哪個台灣人要跟他綁在一起?
鄒景雯 2023-06-14
美國的「不選邊」

美國的「不選邊」

美國在台協會(AIT)近期至少有三度對外強調,美國針對台灣明年的總統大選不會選邊站。(資料照,取自AIT臉書)   美國在台協會(AIT)近期至少有三度對外強調,美國針對台灣明年的總統大選不會選邊站,兩次是由理事主席羅森柏格抵台後所表達(六月五日與七日),一次則是孫曉雅處長以接受媒體訪問方式傳播,未來不排除持續的表述。兩位優秀的女士這麼密集的申明立場,究竟是什麼原因?是件有趣的事情。 在AIT行動前,稍微敏感一點的人一定會察覺,早在兩個多月前,中國共產黨以及其在台灣的協力者,已經開始在散播兩套講法。一個是澄清「中國介選論」,例如國台辦發言人宣稱這是「栽贓抹黑」,他們「歷來不會介入台灣地區選舉」;不管事實真相與外界觀感如何,他們就是臉不紅氣不喘的說了,而且一說再說。第二個是反控「美國介入論」,包括透過在地協力者反覆指涉︰「三個參選人選前都要去白宮面試」;「美國希望聽美使喚的政權勝選」;「美國力量大,其介入,導致選舉不公平正義」等等,形成典型認知戰的操作,也不以為意。 中國與親中勢力的激烈攻防,美國對台系統做為當事國與主責單位,不可能視而不見,必得要出面闢謠,導正在台輿論;而其正視的本身,其實也表露了對於台灣動向的高度關注。這次羅森柏格二度來到台灣,馬不停蹄地與三黨總統提名人全都做了深度對話,目的為何?當然是要透過交往,把所有的準總統全都交成親美派與知美派,這是外交官的使命。因為,台灣對於美國利益、乃至全球利益,都太重要了,未來的台灣總統不能成為美國的「意外」,這是戰略問題。 除了澄清之外,AIT的表態更是表給中國政府聽的。北京極度警戒美國對於台灣的影響力,這是七十年一貫的不安,沒什麼好否認的。這由其過去時不時懷疑馬英九是美國「線民」、朱立倫是「抓耙仔」,即可見一斑。這個時刻,美國想讓中國稍微寬心,恐怕與美國希望把中國拉回「可控」的軌道上有關。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上週才訪問北京;國務卿布林肯下週又即將重啟訪中行程;未來習近平與拜登再次通話,甚至十一月在APEC年會上碰面會談,都是習近平需要的「下台階」,也是拜登可以施予的「籌碼」,因此在台灣「內部」問題上不留「口實」,尊重台灣人民的選擇,標榜台灣大選的公平公正,反制中國勢力的心戰,符合行事邏輯與現實需求。 不過,美國在台灣的「外部」問題上,例如相當一段時間以來的涉台法案不斷出爐,對於台灣海峽採取軍事行為維持和平穩定的現況不被中國侵蝕,可是政策鮮明,絕不手軟。這點中國政府完全心知肚明。這也使得北京更加焦慮於如何從敵人心臟中攻破的迫切。台灣成為其標的物,才是值得好好謀取對策的要務。 因此,若是放大格局看,沒有人會問︰美國在中國與台灣之間是否選邊?這不成問題,方是當今的新時態。
鄒景雯 2023-06-13
國際共管中國

國際共管中國

美軍一架RC-135電子偵察機,日前在南海空域被中國一架殲-16逼近。(法新社資料照)   昨天,美國與加拿大針對美軍驅逐艦鍾雲號與加國巡防艦蒙特婁號聯合通過台灣海峽時,中國一艘軍艦刻意加速超越並切入美艦前方,險些導致兩艦相撞一事,分別提出指控。而就在短短幾天前(五月卅日),美國印太司令部才剛主動宣布,美軍一架RC-135電子偵察機,在南海空域被中國一架殲-16逼近,是「不必要的挑釁舉動」。 上次,共機被形容為迫近鼻翼前飛過。這回,兩艦則是相距不到一五○碼,約一三七公尺。美國與加拿大兩次的公告細節,都在強調中國舉措的危險性與不專業,同時皆依據國際法堅持自由航行權,將持續在印太巡防無所畏懼。當各國防長齊聚新加坡舉行「香格里拉對話」之際,相關對峙的升高究竟所為何來?值得加以了解。 中國防長李尚福昨天在星國的辯護,是一個很好的引子。他質問:為什麼這些問題都發生在「中國領空和領海附近」,而不是其他國家領空、領海附近?言下之意是只要各國軍機、軍艦不要到「別國領海、領空附近」,不就沒有問題了嗎!李尚福的緊張,既有原因,也是事實。國際主要大國的機艦確實都已紛紛來到印太,德國也已經宣布明年將在此間重新部署兩艘軍艦巡防,這是過去罕有的情況,此乃拜登總統上台後,致力多邊主義政策的奏效,揭示「國際共管中國」的時代已經來臨。 中國何以會勞動各國都必須將軍力投射到中國周遭,這是習近平以民族主義護身、透過脅迫製造「中國夢」的成果,在二十大之後,甚至毫無縮手的跡象。就因為北京當局似乎擺著加速相撞、不事煞車的姿態,在美國指揮下,才會密集發生「迫近監控」的強力施壓行動,這也是李尚福所指稱的「無害通過」為名、行「航行霸權」之實。由此看中國解放軍機艦近來的逼近演出,可以說是一種形式上的「反抗」。說其是形式、演出,這是以實力來說話,研判中國暫時並不敢真的開幹。 這由李尚福昨天講了不少軟調,可以瞧出端倪。包括「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還說「中美若發生激烈衝突對抗,是世界不可承受之痛」,我們不好說這有「示弱」的味道,免得又刺激共產黨沒面子,但是相信對於一直企圖要與美國建立「新型大國關係」,以共管台灣、共管世界的中國,眼看惹毛了老美,並進而團結了民主先進國家,確實已經顯露了「氣虛」。 因為,拜登可以造就「共管中國」的局面,背後獲有中國周邊鄰邦、從東亞到南海共同支持的基礎,才得以形成「打群架」的架構;中國的後盾是誰?正在倒數計時的俄羅斯嗎?哪個國家會為了無限擴張主權的侵略者,出讓自己的國家利益? 使出兩次不安全動作之後,中國下一個觀察點是:其將如何處理美中防長雙邊會談的邀約?北京開口要華府釋出善意,但恐怕不適宜無限期等待下去。
鄒景雯 2023-06-05
委屈早是現狀

委屈早是現狀

無黨籍立委參選人于美人日前表示「委屈的和平也是和平」,引發各界撻伐。(資料照)   非政治專業的公民投入選舉希望從事公職,藉以服務社會,進而兌現政治理念,這是民主的好事。基本上應該給予肯定。政治素人如何贏得選民信賴?只形象清新還不夠,大家會考評其跨越政治門檻的努力程度,做為投票的重要參據。 學習,是跨域時的必備態度。新近有一個案例由於事涉國家方向,很值得公開討論,那就是有關和平委屈不委屈的問題。有立委參選人先是提出「委屈的和平也是和平」,引發高度爭議,昨天其則進一步說明「對和平有多在乎就可以多委屈」,顯然是期待促進了解。不過從前後兩段敘述的內容看來,當事人恐怕掌握問題本質的進步不大,才會繼續停留在死胡同中打轉。 以上論點至少有兩個錯誤。首先,政治工作最大的任務就是能夠高舉願景,無法指出明路,至少也要帶動希望,否則何以激發大家投票的行動?一出場就公開倡議委屈才能求全,這是無可奈何的負面表列,違反人性,也形同自我唱衰,是相當少見的戰術失當。其次,新人爭取成為政治人物,要能夠取代政壇老屁股,絕對不能在政治認識上貧乏與蒼白,否則如何取而代之?有關「委屈的和平」已經是長期以來台灣人民忍受的現況,此有各種民調做為科學的基礎,描述現況並無法成為候選政見,若誤以為這即可掄為政見,不僅說明未能廣接地氣,更顯露了對政治責任的輕忽。 「委屈的和平」,一九七一年十月蔣介石宣布「退出」聯合國起算,是超過半個世紀以來中華民國/台灣現況的真實寫照。五十二年來,台灣人因為「有多在乎」,因此「可以多委屈」的情事,幾乎每天都在上演,既不是一個新的事態,也無從做為交易的籌碼。這些委屈包括: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同意,因此世界上的多數國家不承認中華民國/台灣是個國家。因為中華民國/台灣不是個國家,所以不准參加國際組織,如WHO。少數國際組織或活動能夠加入,如WTO,也不准使用正式國名;國際經貿如此,最不該泛政治化的體育競技也無法倖免。 以上的種種,在台灣,相信不會有任何國人或政黨主張對此甘之如飴,也「理解」這是為了「和平」的委屈,但理解可不等於「接受」。昨天有份最新民調指出:九成(八十九.八%)受訪者認為台灣人不應該被排除在WHO等全球健康體系之外;針對中國指稱台灣無法參與WHA,是因為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也有八成(七十八.三%)的民眾不能同意。這個數據充分說明了民心向背。 在這麼高度的民意之下,台灣人沒有採取最極端的手段,幾十年來始終「維持現狀」,隱忍的正是「委屈的和平」,「維持現狀」與「委屈的和平」,可以直接劃上等號,倘若不是為了「和平」,這個國家早就正式宣布易幟獨立。然而即使如此,中國有沒有人道一點?只有更加軟土深掘、變本加厲。這個時候,居然有角逐國會議員者訴求大家委屈得不夠,距離委屈到極致,還有很大的空間,請問有腦袋的台灣公民會如何看待?  
鄒景雯 2023-06-02
蔡英文呼應G7

蔡英文呼應G7

蔡英文總統選擇就職滿七年的五二○舉行記者會,正逢G7廣島峰會召開期間,對內,在向人民報告,對外,則是以台灣國家元首的角色呼應國際的訴求,具有雙重目的。(記者叢昌瑾攝)   今年的五二○,是蔡總統就職滿七年、第八年任期的第一天,也正逢G7廣島峰會召開期間,蔡總統選擇在昨天舉行記者會,對內,在向人民報告,對外,則是以台灣國家元首的角色呼應國際的訴求,具有雙重目的。 向國人報告的部分,清楚明瞭,無須多所置喙,掌握時機提前回應G7各領袖勢必關切台海穩定的聯合聲明,事實上也在凸顯台灣做為世界島,台灣的未來即是世界的未來,台灣務必要時刻與民主國際聯結並對話的重要性。 今年的G7在日本岸田首相主導下,針對威權主義脅迫區域安全的議題,格外的高調聚焦,面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以及中國對於周邊各國的武力與經濟擴張,直接端上桌面,就解決方案與因應措施建立共識;邀約的對象,不只七國本身,並且把澤倫斯基請來與會,同時還廣及印度、巴西、韓國、越南、澳洲,與印尼、庫克群島、葛摩聯盟,企圖心與危機感成正比,因而備受矚目。 相當一段時間以來,透過各國的明確表態,可以很清楚了解:維持現狀,反對以武力破壞和平的立場,已經不只是台灣在台海議題上的主張,而是國際間主要先進國家一致的原則,大家並且正在尋找各種可能的方法去確保,這是非常珍貴的時刻,也是可恃的力量。於是蔡總統以記者會強調:身處風險中的台灣,是負責任的風險管控者,台海議題必須和平解決,戰爭不是選項,台灣政府將信守承諾,維持現狀。這是特別講給世界聽的。 蔡總統的考慮,正是台灣這個特殊國家的國家領導人必須時刻肩負的職責與條件,昨天記者會被問到下一任總統必須具備的特質,她的答案,也正環繞著處理國際問題的這一塊,想必是其多年累積的深刻結論,這個提醒對於所有參選人都適用,必須想清楚所為何來?要把台灣帶到哪裡去?而且要能夠儘早以實際表現明白的告訴人民頭家:自己究竟準備好了沒有?
鄒景雯 2023-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