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鼓勵的COVID世代的年輕人

不久前,台灣大學經濟系學生會會長的競選活動中,出現很特別的政見,引起社會各界一片的譁然。

按照內政部戶政司的資料,2005年以後出生,目前約有300萬人的年輕世代,約佔總人口的13%,再過幾年之後,他們將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這個可以稱為COVID世代的年輕人,他們的學習熱誠、人格成熟度、社會化程度、國家意識,是否跟他們前輩一樣的穩健,非常令人期待。

台大經濟系學生會會長的競選活動的政見,引起社會各界一片的譁然。(資料照)

 

 

1990年3月的野百合學運協助李登輝總統穩定政權,完成總統直選的政策,並進一步讓政權和平轉移給陳水扁總統。參與野百合學運的學生,如今在台灣的各行各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014年3月的太陽花學運世代,更穩定了台灣的國勢,免於受到外國勢力的侵擾。

這個年輕世代從他們的青春期開始,在蔡英文總統的任內,隨著他們的父母親經歷了各種社會變革,到2022年,台灣的人均GDP高達3萬2811美元,超越日本與韓國,顯示台灣是富裕的國家,經濟繁榮、教育普及、醫療制度與社會福利完備。假如沒有武漢肺炎病毒傳染病的疫情,這個世代的年輕人將會過得平安快樂。

然而,沒有預料到在轉成人的階段,他們遇到了一百年一次非常嚴峻的全球性疫情。他們過了幾乎是三年的居家隔離生活與遠距上課,在疫情的緊張生活中,接著又發生了烏俄戰爭以及中國引起的台海緊張局勢,兵役改革使他們將來畢業後,需要服義務役一年。這些事件的衍生,對於這個在COVID世代成長的年輕人,不論是精神層次或生理狀態,與他們的前輩比較,無疑有更大的挑戰。

在世界性的嚴峻的疫情中,許多國內外的研究都顯示,年輕人在隔離生活中,掛在社群平台過久、追劇過多、缺少運動與人際互動,有影響精神健康的疑慮,有些人甚至出現焦慮、憂鬱情緒、孤獨感、逃避現實,處在幻想的情境裡而不自覺。這些負面的情緒,會影響身心的發展。在學生會會長的競選活動中,出現「暴走」的政見,與隔離的居家生活中,累積很多怪異的想法有關。這些想法,需要一段時間才會逐漸消除。

回到學校就是回到現實的世界,需要的是鼓勵與支持,而不是責罵或嘲諷。學校老師是協助成長的最佳幫手,同儕之間的互動,是社會化與人格成熟的必經歷程。這個COVID世代的年輕人,還有很多事情要學習,而且是人生第一次投票直選總統,對於台灣國家的認同應該沒有問題。希望他們選對的人,與台灣一起穩定與永續的成長。

(作者為精神科專科醫師兼任教授)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開講〉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陳喬琪

陳喬琪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精神科教授; 日本國立岡山大學醫學博士;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