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劇第一人」張維賢

今天是號稱「台灣新劇第一人」,日治時代「新劇」運動重要推手張維賢的冥誕,他出生於1905年的5月17日,台北市人。

19歲於台北中學(後改稱泰北中學)畢業後,張維賢遊歷於廈門、汕頭、香港、婆羅洲等地。1924年回台,加入陳凸等人組織的「星光演劇研究會」,會員包括當時文化界的熱心人士王井泉(山水亭主人)、陳奇珍等人。這個戲劇團體是怎樣的性質?從他們首演的話劇《終身大事》當可理解。《終身大事》作者即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要角胡適,描寫一個中產家庭的獨生女為爭取婚姻自主而離家出走的故事。可知「星光演劇研究會」與1920年代「台灣文化協會」進行「文化劇」同是新文化啟蒙運動時代的新潮產物。

張維賢日後追憶說:

台灣本是漢民族移民過來的孤島,這好像美國一樣。昔日封建時代識字的就是文化人,這種古老的社會到了日據時代才獲得了解放,才得新開眼界,青年們到了日本才得看見新鮮的世界。求自由的本能,使他們接受日本的新文化,而對台灣的舊文化抱起不滿,反抗起來,反對台灣的舊的文物制度,這就釀成了新文化運動,換句話說,就是他們從舊的覺醒過來,覓求新的。」(1954年5月台北文獻會「北部新文學、新劇運動座談會」發言)

1920年代中期,正是社會主義瀰漫全球之際,台灣的思潮也不例外,張維賢與創建「愛愛寮」收容乞丐的施乾,及創立「人類之家」的稻垣藤兵衛等人,組成一個無政府主義的「孤魂聯盟」。 張維賢在他草擬的「孤魂聯盟」宣言中說:

孤魂就是生前孤獨,死後無寄的可憐靈魂,其悲慘哀痛恰似我們無產階級農民現在的生活,我們組織『孤魂聯盟』,就是要推動我等的光明及無產階級解放運動。」

這段宣言,可以看成在當年資本帝國主義下台灣知識份子思潮的取樣代表。

1928年張維賢東渡日本學習戲劇,更受左翼劇場的影響。1930年返台,組織「民烽演劇研究會」。從民烽劇團發表的宣言,可以看出張維賢的藝術觀,也可了解在時潮中的左翼藝術團體的使命感:

無論是過去或現在的生活,我們遭遇了太多的逆境和强權的欺凌蹂躪以及侮蔑,以致被壓制得喘不過氣來。但是我們不能因之屈服,要不斷努力,突破困境、奮戰不懈。我們衷心盼望 ,追求『真正人類的生活』,是我們奮鬥的目標,藝術即是藉此而產生了意義。 藝術的目的,即是在教育群眾以正確的觀念,來糾正人類無窮的慾望;並暗示群眾協力迎接一個嶄新的秩序之到來。而得改變傳統陋習。在追求理想過程中,正確的觀念與堅定的意志,才能喚醒社會大眾的認同,至於要建設大同社會的理想,惟有靠藝術來成全了。」

「民烽」進行周密的團訓,也演出數齣新思想的新劇,包括易卜生的「國民公敵」。台北「永樂座」為之轟動。

然而日本「皇民化」運動腳步逼近,在政治高壓下,張維賢的新劇運動漸無發展的空間,乃轉往上海經商謀生。

二戰後,張維賢雖然逃過二二八的劫數,但是試圖發展電影業,失敗;經商也受挫,不成。1977年病逝。雖抑鬱而終,但是一個左翼文化人還能再度逃過白色恐怖的災難,已屬萬幸了!

< 資料來源:李筱峰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筱峰

李筱峰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曾任《八十年代》雜誌執行主編,報社記者、編輯、主筆;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