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一位考古學家宋文薰

1968年,在台東縣長濱鄉八仙洞發現了一個史前遺址,經考古學家鑑定,其豐富的舊石器階段的先陶文化,至少在一萬五千年前,甚至早到距今五萬年前。這個史前文化遺址,被稱為「長濱文化」,是台灣目前已知存在最久遠的史前文化。那一次的發現,是由宋文薰教授率領的台大考古隊的一次劃時代的成果。

宋文薰是台灣第一位考古學家,今天是他的冥誕,1924年(日本大正13年)的今天(5月14日),宋文薰出生於新竹竹東,是極優秀的客家精英。

宋文薰於戰前就讀明治大學預科,1945年返回臺灣後曾經向國分直一學習考古學。1951年畢業於台大歷史學系後,在考古人類學系擔任助教,走上考古之路。

1954年他與張光直一起提出台灣中西部文化層序系統,並推動碳十四定年法的運用。1963年起宋文勳再度與美國耶魯大學回來的張光直合作,帶領台大考古人類學系共同進行一系列臺灣史前考古發掘,包含了鳳鼻頭與大坌坑遺址。

1968年,與地質學家林朝棨共組考古隊,在長濱八仙洞發現前述的台灣第一個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長濱文化。

1980年南迴鐵路台東新站進行興建工程,工程範圍包括日治時期鳥居龍藏發現的卑南遺址。隨著工程進展,發現許多古文物,台東縣政府遂委託宋文薰、連照美兩位教授,進行搶救考古。搶救考古工作共進行13梯次,前後長達9年。宋文薰的考古成果,促成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的建立。建館過程中,宋文勳教授的門生劉益昌教授發揮不少師傳所學。

宋文薰不僅研究精實,也擅長啟發學生。他的學生林志興回憶,宋老師第一節課就捧著一顆人頭骨走進教室,開講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訴學生應該如何尊重「他」!

考古學常被視為冷門學科,宋文薫勉勵學生說:「求學最重要的是興趣,不要在乎是冷門還是熱門;只要認真學,學得好,冷門會變熱門。」

由於宋文勳對於台灣舊石器時代及史前文化層序的研究貢獻極大,因此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1994年自台大人類學系退休後被聘為名譽教授。2016年4月過世。

 

< 資料來源:李筱峰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筱峰

李筱峰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曾任《八十年代》雜誌執行主編,報社記者、編輯、主筆;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