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交會影響民心嗎?

人是群居的動物,在與他人互動過程中獲得心理的滿足。而每一個國家也如同一般人一樣,必須要與其他國家交往互動,進而建立外交關係,而非遺世獨立。

由於中國承諾貸款援助宏都拉斯政府,台灣宣布與其斷交,目前邦交國數目減少到十三國。雖然美國試圖勸阻,最後仍無法扭轉情勢。國民黨批評民進黨政府上台後兩岸外交路線錯誤,以致不斷減少邦交國數目。

中國為了封鎖台灣的國際空間,不斷地利誘台灣邦交國,並恐嚇非邦交國不得與台灣交往。那麼,台灣民眾如何看待「邦交國數目減少」的趨勢?個人與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的台灣研究小組,於二○二一年共同執行的「台灣民眾對外關係看法」電話調查,訪問了全國一一二○位民眾。在被問到「請問對您來說,台灣的邦交國數目是非常重要、重要、不重要、一點都不重要?」時,有六十.點三%的受訪者回答非常重要或者重要,有卅.一%的受訪者回答非常不重要或者不重要。換句話說,大多數民眾肯定邦交國數目的重要性。這也說明了邦交國不分大小,斷交對民眾的心理會有影響。

雖然台灣民眾認為邦交國數目重要,但是會不會因此接受國民黨的說法,認為要改善兩岸關係才能維持邦交國?我們在同一份問卷詢問民眾,「如果沒有辦法同時兼顧維護我們國家主權和維持兩岸經貿發展這兩項目標,您認為哪一項會比較重要?」結果有四十八.七%的受訪者回答「國家主權」重要,四十.七%的受訪者回答「兩岸經貿發展」重要,換句話說,多數民眾肯定主權的重要地位,不見得會為了兩岸經貿而犧牲主權。同理,民眾可能也不接受為了維持邦交國數目而必須接受中國設定的兩岸關係。

外交是內政的延伸,在台灣邦交國減少的過程中,政府需要與民眾雙向溝通外交關係的可能發展,補強民眾對抗「斷交」認知戰的信心,並且提高民眾對於外交工作的支持,才能突破外交封鎖、開拓更多外交關係。

(作者是政大選舉研究中心研究員、哈佛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